第一篇: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组部2011.11发)
《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培养造就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抓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不同时期都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重视不够、优质培训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培训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务实、保障上更加有力,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二、明确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多渠道、全覆盖地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基层干部队伍特点,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基层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基层干部成长服务;坚持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创造更好的教育培训条件;坚持分级管理、分类实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实际开展教育培训,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实行全员教育培训,对象包括县(市、区、旗)直属部门机关干部、乡镇(街道)干部、县域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等,重点抓好县(市、区、旗)直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乡两级后备干部、县域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等对象的教育培训。要合理确定教育培训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县(市、区、旗)直属部门机关干部、乡镇(街道)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100学时或12天,其他干部一般不少于40学时或5天。
三、增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突出基层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育培训需求导向,从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用,真正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形势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
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加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道德品行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基层党员干部,还要抓好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做好党务工作的能力。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基层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法。实行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充分运用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采取巡回宣讲、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培训;通过“帮带”培训、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促进学习借鉴和实践运用;探索挂职培训和行动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
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的作用。扎实推进市、县党校(行政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整合培训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切实提高市、县党校(行政院校)教学水平。国家级和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市、县党校(行政院校)师资的培训。
注重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培训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在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开发利用科技示范、产业园区、创业创新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各类基地,使之成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课堂。
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平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推动部门、行业、区域间网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提高网络使用的整体效益。探索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带头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教下基层活动。省级各系统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基层需求,积极主动送教上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要注重搞好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析,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推动送教下基层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倡导开展对口支援培训。按照中央关于对口支援的总体安排,有关部门和省(直辖市)要制定计划、加大投入、创新方式,积极支持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在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网络站点建设和骨干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所辖市、县开展对口支援培训。
鼓励开展结对帮扶培训。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所属高校以及省属高校要积极发挥优势,采取派教师到基层办班授课和请基层干部进校培训等方式,与欠发达地区的市、县开展结对帮扶培训。中央和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要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
五、加强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基层干部队伍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需求多样,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狠抓工作落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干部教育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和沟通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加强力量整合,强化工作督导,保证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健全落实责任制。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分级培训,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中央组织部负责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指导、制度规范和督促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负责本地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工作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市、县党委组织部负责研究制定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和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负责本系统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干部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按照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下倾斜、重点教育培训对象适当上收的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抓好示范培训,市、县抓好重点对象培训,部门(单位)抓好全员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能者为师,注重选聘理论政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乡土人才、做群众工作的行家等担任教师。加大市、县党校(行政院校)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需要,各地区可建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组织编写符合基层干部特点的教育培训大纲和教材。
加大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需要。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足额安排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财政困难的地方可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财力,为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地方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要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给予适当补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教育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合理有效使用。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对重视不够、基层干部反映较大的要严肃批评、督促整改。注意总结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11/15 8:34:21 红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培养造就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抓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不同时期都 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重视不够、优质培训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培训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务实、保障上更加有力,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二、明确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多渠道、全覆盖地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基层干部队伍特点,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基层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基层干部成长服务;坚持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创造更好的教育培训条件;坚持分级管理、分类实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实际开展教育培训,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
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实行全员教育培训,对象包括县(市、区、旗)直属部门机关干部、乡镇(街道)干部、县域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等,重点抓好县(市、区、旗)直属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乡两级后备干部、县域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等对象的教育培训。要合理确定教育培训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县(市、区、旗)直属部门机关干部、乡镇(街道)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100学时或12天,其他干部一般不少于40学时或5天。
三、增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突出基层干部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育培训需求 导向,从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用,真正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形势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加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道德品行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基层党员干部,还要抓好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做好党务工作的能力。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基层干部实际的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法。实行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实体培训与 网络培训相结合。充分运用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采取巡回宣讲、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培训;通过“帮带”培训、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促进学习借鉴和实践运用;探索挂职培训和行动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用结合。
四、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
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的作用。扎实推进市、县党校(行政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整合培训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切实提高市、县党校(行政院校)教学水平。国家级和省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市、县党校(行政院校)师资的培训。注重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培训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在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开发利用科技示范、产业园区、创业创新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各类基地,使之成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动课堂。
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平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基层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推动部门、行业、区域间网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提高网络使用的整体效益。
探索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带头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教下基层活动。省级各系统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基层需求,积极主动送教上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要注重搞好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分析,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推动送教下基层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倡导开展对口支援培训。按照中央关于对口支援的总体安排,有关部门和省(直辖市)要制定计划、加大投入、创新方式,积极支持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在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网络站点建设和骨干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组织所辖市、县开展对口支援培训。
鼓励开展结对帮扶培训。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所属高校以及省属高校要积极发挥优势,采取派教师到基层办班授课和请基层干部进校培训等方式,与欠发达地区的市、县开展结对帮扶培训。中央和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要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地方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
五、加强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基层干部队伍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需求多样,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狠抓工作落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实际,调查研 究,及时解决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干部教育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和沟通协调作用,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加强力量整合,强化工作督导,保证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落到实处。
健全落实责任制。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尽其责,分级培训,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中央组织部负责全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指导、制度规范和督促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负责本地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工作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市、县党委组织部负责研究制定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方案和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负责本系统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干部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按照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下倾斜、重点教育培训对象适当上收的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抓好示范培训,市、县抓好重点对象培训,部门(单位)抓好全员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能者为师,注重选聘理论政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乡土人才、做群众工作的行家等担任教师。加大市、县党校(行政院校)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实际需要,各地区可建立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 市)可组织编写符合基层干部特点的教育培训大纲和教材
加大经费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需要。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足额安排本单位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财政困难的地方可统筹使用自有财力和上级转移支付财力,为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地方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要对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给予适当补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教育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合理有效使用。
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对重视不够、基层干部反映较大的要严肃批评、督促整改。注意总结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氛围。[稿源:新华网] 8
第三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条例(试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等有关规定,先就我区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干部素质高低、能力强弱、作风好坏,关系干部队伍整体形象,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方针。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区历来重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结合区委部署,在嘉庆基层干部教育培养、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对我区基层工作的推进作出了很多实效。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血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有:一些部门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优质培训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干部培训机会偏少、针对性不强,一些干部在培训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应付差事等怠惰思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影响到干部素质的提高。为此,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务实、保障上更加有力,不断推动我区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明确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高举中国同时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多渠道、全覆盖地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资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平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准确把握基层干部队伍特点,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基层干部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更好的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为基层干部成长服务;坚持上下结合、统筹协调,从更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坚持创新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等基层干部实际开展教育培训,注重失效,不搞“一刀切”和“满堂灌”。
裤子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各种,实行全员教育培训,对象包括区直属部门机关干部、镇(街道)干部、区属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等。重点抓好区直属部分主要负责人、镇(街道)党政正副职,机关后备干部、区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党组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书记等对象的教育培训。根据规定,机关干部、镇(街道)干部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一般不少于100学时或12天,其他干部不少于40学时或5天。
第四篇: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编者簌:
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培养造就适应办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国家电网办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办司“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恋见》,本刊现予以全文刊登,以利学习。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
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公司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的需要,构建集约化大培训体系,培养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现就“十二五”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
“十二五”期间是公司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攻坚期,是全面建成国际化企业的机遇期,是金融和直属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期。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实现公司的科学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教育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十一五”期间万公司深入落实“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和专项人才培养计划,持续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积极推进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加强培训标准化建设,推行能力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总部、网省、地市三级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员工队伍结构显著改善,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5年以来,公司系统共培养产生国家级优秀人才188名,技师、高级技师6.8万名,全员培训率年均达到91%。截至2010年底,人才密度达到88、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71%,分别比2005年提高22个和23个百分点。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公司目前的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短缺,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培训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够,教育培训手段和培养开发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员工主动学习、提高能力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主动适应公司和电网发展需要,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开创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围绕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服务发展、改革创新、能力导向、统筹集约”,积极推进“三项创新”(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开发方式、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四个建设”(培训设施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培训项目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员、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集约化大培训体系,重点抓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复合型人才、后备梯队人才、新员工入职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促进全员素质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服务发展。就是要将服务公司发展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等重点战略,确定各类人员培训开发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改革创新。就是要凝聚全公司的智慧,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创新培训开发方式,创新培训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一套引导人才自觉成长、帮助人才合理发展、激发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
能力导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围绕“能力建设”这个主题,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统筹集约。就是要集中公司优质培训资源,统一开发培训标准和教材体系,统一培训政策和目标管理,统一培训业务管理流程,统筹公司各类人员培训开发,保证培训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目标
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建成覆盖全员、精品优质的培训项目体系,标准统一、系统丰富的培训课程体系,设施先进、资源共享的培训基地网络体系,职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体系,形成集约化大培训格局。
培训机制建设目标。完善并推行能力培训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基本形成覆盖员工职业生涯各阶段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培训开发机制。
队伍素质目标。到“十二五”末,培养开发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员工队伍,人才密度达95.8,全员培训率年均达到93;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63.7,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达55%;生产技能人员中高级技师比例达1.8、技师比例达13.4%“双师型”人才达到3%(同时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员工)。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培训管理模式创新
建立集约化培训工作管理体系。改进培训工作管理方式,在公司系统内统一各类人员培训标准、统一各类人才评价标准、统一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开发政策;统筹培训资源建设、统筹教材体系建设、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实行计划上报审批制度和计划执行情况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形成“四统一、三统筹、一加强”的教育培训集约化管理体系。公司总部重点开展副局级及以上领导干部、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后备梯队人才,以及列入总部培养计划的高级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分部重点组织开展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单位重点开展处级干部及后备梯队、中高级管理、技术骨干,以及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单位所属二级单位重点开展一般管理、技术人员和中级工及以下技能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机制。积极构建由各级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专业职能部门、培训机构、全体员工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大培训”工作格局。各级领导主要负责把握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培训开发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各级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培训工作的业务管理,培训制度、规划、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考核;各级专业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本专业人员的能力现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制订培训规划、计划,并负责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各级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项目、培训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建设工作,以及培训项目具体实施工作,配合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及计划编制工作;公司全体员工要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分析自身能力素质差距,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与培训需求,主动参与培训,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形成全员推进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推进培训开发方式创新
推行能力培训新模式。根据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需求,完善并深入推广生产技能人员职
业能力培训规范,统一开发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标准及培训大纲,实施各类人员能力培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各单位要深化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应用,完善技能项目操作指导书,侧重技能操作培训,改进培训模式,积极推进培训工作由理论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教育培训手段。不断完善公司远程培训系统,开发培训课件和考试题库,丰富网络培训资源,制定公司远程培训管理办法,将远程培训项目纳入培训计划,建立远程培训常态机制,强化远程培训工作评价与考核,推动远程培训系统的深度应用,使远程培训成为员工理论学习的主渠道,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各单位要不断改进培训教学手段,采取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现场考察、训练式培训、行动学习等
新型培训方式,改善培训效果。
创新人才开发方式。推行职业导师制度,挑选优秀管理、技术、技能专家分别担任青年人才的职业导师,帮助培养对象快速成长。实施项目人才培养开发,依托重要管理咨询、重 大工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组成研究和攻关团队,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创新国际合作培训,通过国外先进企业及国际公司中长期岗位实践培训,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挂职锻炼培养,通过到上级部门、下级单位、艰苦岗位、先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培养复合型青年骨干人才。推行新员工实践培养开发制度,新进员工须在多个岗位实习培训半年以上,考核合格方可正式上岗;新进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都应配置到一线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培养,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毕业生进行多岗位交流锻炼;因工作需要调配到管理岗位的,应当具备一定的生产一线岗位工作年限(研究生不少于3年,本科生不少于5年,专科生不少于8年),促进新进人员立足岗位成才。
(三)推进培训激励机制创新
创新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上岗、转岗强制培训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形成“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常态机制。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凡是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及公司有特殊规定的岗位,必须经过相关专项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方可上岗。逐步引入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推广培训积分制,培训积分与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能力评价挂钩,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11断口主动性。
创新培训开发评价机制。建立基于队伍素质和培训贡献率评价的培训工作评估体系,采用抽、调、普考及竞赛等方式,对各单位员工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单位承担公司培训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任务,以及培训自主创新成果,对各单位培训贡献进行评价。探索和建立基于能力标准的各类人才任职资格评价认证体系,开发能力测评模型和测评工具,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任职资格认证工作,并与各类人才岗位配置、职业晋升、能力开发紧密结合。
建立全职业生涯培训开发机制。根据电网企业特点和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科学合理划分职业类型、职业种类和职业级别,形成经营、管理、技术和技能四类人员明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各类各级人员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引导各类人员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建立全职业生涯培训开发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各职业生涯阶段培训开发,促进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有机融合。
(四)加强培训中心(基地)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的原则,加快推进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完善总部、省公司(直属单位)、地市公司三级基地培训功能,形成设施先进、优势互补的培训基地网络体系。到2015年,争取建成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拔命名50个“国家电网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
公司总部:重点建设好管理学院(高培中心)、技术学院,以及特高压、新能源等公司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管理学院:重点建设管理技能训练场所和数字化校园等基础设施,完善办学功能;加快“两站两库”建设(研修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思想库、案例库),实现从“单一培训”向“培训、研发、咨询”共同发展的跨越。
技术学院:重点建设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调度、新能源并网运行等实训室,建成覆盖电网主要专业和新技术领域的培训设备设施,满足公司系统新员工集中培训、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建设特高压线路运检、特高压变电运检、风力发电等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步更新完善现有设备设施功能,争创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省公司(直属单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结合电网发展、技术进步和生产模式变革,完善原有实训设备设施,实现培训资源与培训需求同步发展;依托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公司技能专家等优秀技能人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技能攻关和技艺传承。推进公司系统大中专职业院校职能由学历教育逐步向职工技能培训转型,大幅压缩全日制学生招生规模,按需整合培训资源,提升服务员工培训的能力,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公司系统大专高职类院校全日制学生年招生规模压缩到1 000人以内;同时拥有专科(或高职院校)的省公司,中专、技校一律停止招收全日制学生,尽快实现职能转型。地市公司:重点建设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配电线路、抄核收、装表接电等技能实训室,满足本单位中级工及以下技能人员培训、鉴定、竞赛的需要。县公司、工区(供电所)按照“大营销、大运行、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职能定位,根据地市公司统筹布局,以满足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练
兵需要为目标,可建设适量的基本技能训练室和网络学习室。
(五)加强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标准一致、分工协作、统一开发的总体思路,系统设计经营管理(领导干部)、专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标准,开发模块化培训教材、课件和题库,建立覆盖全员和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
建立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卓越领导能力、强烈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水平经营人才队伍为目标,在公司统一领导下,由管理学院具体负责经营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管理学院要运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系统设计经营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开发建立具有电网特色的领导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造就一支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擅于攻坚克难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公司组建开发团队,系统开发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标准,搭建课程框架,设计技术方案,组织各单位分工开发各专业培训大纲。
健全技能人员培训课程体系。以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善于解决技术难题、适应新型生产模式的高技能人 才队伍为目标,公司统一修订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统一 研};.建立技能人员考核题库和远程培训课件开发技术标准,组织各单位分工开发题库和课件。技术学院负责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工作;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水电和火电企业技能人员培训规范、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
(六)加强培训项目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以“精品培训项目工程”为抓手,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打造出一大批“拳头项目”,满足各类员工能力提升的需要。健全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改进培训需求调查和效果评估方式,实现培训效果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力度。培训项目是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的最终形式,其开发水平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各单位要重视培训项目开发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研发组织,形成常态化开发机制。管理学院重点开发领导干部及其后备梯队、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技术学院重点开发高级技术人员、新员工及新技术领域的培训项目;公司高技能人才培
训基地重点开发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各单位重点开发相应管理、技术、技能及农电人员的培训项目。
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各单位要深入贯彻I S010015质量管理一培训指南,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深入应用公司统一的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等各环节的可控、能控和在控。要着重改进需求调查方式,推广网络调查和培训项目菜单式调查,增强调查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着重改进培训效果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能力标准的评估方法,科学评价项目实施前后的能力提升效果。1个月以上的培训项目,必须开展学员后续行为评估,3个月以上的要积极开展培 训效益评估。
(七)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培养力度、拓宽选拔渠道、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等措施,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专家型培训师队伍。到2015年,省公司(直属单位)培训中心专兼职培训师全部持证上岗(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双师型”专职培训师达到50;兼职培训师总量达到职工总数的2%0
加强专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专职培训师持证和竞争上岗制度,疏通专职培训师参加技师资格鉴定的途径,选拔技术技能骨干充实专职培训师队伍。采取“请进 来”的方式,聘请优秀技术技能专家培养提升专职培训师的操作技能;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安排专职培训师到生产岗位实践锻炼,增强现场经验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技能比武、课堂教学竞赛、教案制作比赛等活动,促进业务技能和培训能力的提升。
加强兼职培训师}}fl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支持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带头参与授课。各单位要积极推行周期制培训师制度,每年选拔一定数量技术技能骨干到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师,建立兼职培训师激励机制,促进核心技能传承。“十二五”期间,各级单位要开展一轮兼职培训师遴选活动,健全国网公司、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兼职培训师资库。管理学院和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外聘培训师资库,实现优秀师资共享,提高培训质量。
(八)加强员工队伍能力建设
员工队伍能力建设是教育培训工作各项任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十二五”期间,要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脱产轮训、网络培训、交流轮岗、岗位练 兵和竞赛调考等多种方式,重点抓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后备梯队人才和新员工的培训开发,注重企业文化、公司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各类员工能力和素质,培养造就一流员工队伍。
加强经营人员能力建设。以公司战略、领导艺术、创新思维、卓越绩效、危机防范、国际业务等为主要内容,实施经营人员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加强高级经营人才国际合作培训,拓宽国际视野,培养战略思维。加强优秀中青年干部岗位交流,加速成长步伐。经营人员每年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2天。加强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以各专业领域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等为主要内容,实施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目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大金融、国际化等紧缺专业人才培训开发力度,支撑金融、国际化等业务的创新发展。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其他管理人员不少于10天。
加强技术人员能力建设。以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技术标准、生产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实施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攻关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和后备梯队人才建设,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训,加快特高压和
智能电网等紧缺专项人才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夭。
加强技能人员能力建设。依托技术学院,集中开展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加快新员工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统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计划地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提升一线员工技能操作水平。各单位要以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主要内容,实施技能人员的培训开发工作,着力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高级技师、技师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其他技能人员不少于7天。要加大农电工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其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按照公司统一的考试考核题库,对农电工开展一轮考试考核工作,到2015年,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到80,高级工及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达到10%.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教育培训是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晰各级培训组织分工,配齐配强培训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要落实职责分工,建立归口管理部门、专业职能部门、培训中心协同高效的沟通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机制建设、制度保障、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狠抓落实,实现培训工作的集约高效运转。
(二)加强培训管理队伍建设
培训管理者是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者,是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培训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理论和管理技能等职业化培训,定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之间的轮换,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要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培训管理队伍,配齐配强各级管理队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培训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水平;要重点采取轮岗、挂职等方式,培养复合型、专家型培训管理人才。
(三)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建设技术先进的培训设施、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标准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提升企业培训能力、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各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通过基建、技改、研究开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基地建设和技能训练设备购置项目纳入正常固定资产投资、改造范围统一管理,加大培训资源建设力度,为员工培训开发提供基础保障。要加强培训经费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培训项目成本;网省公司可集中所属分公司及内部核算单位的部分培训经费进行统筹使用,进一步提升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培训信息化建设
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是公司“SG-ERP"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公司将按照一个平台、两级部署的总体要求,建成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费用管理、专家管理、资源管理、远程培训、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系统,为培训组织、管理、决策等提供支持。各单位要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安排专人负责,保证建设资金,配合开发项目组按期完成信息系统开发、测试、数据集成、上线运行、深化应用等工作,提高培训管理水平。(编校:晓红)
第五篇:云南省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视频会议要求
云南省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视频会议要求
干 部 教 育 培 训 重 心 下 移
10月27日,云南省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全省干部教育培训重心要进一步下移,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视、措施上更加务实、保障上更加有力,全面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会议旨在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交流经验,进一步明确思想措施,推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会议提出,要切实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下移的意识,加强综合统筹协调,把优势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向基层、向州市、县(市、区)延伸,向桥头堡建设一线、社区管理一线、基层服务一线延伸。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要扩大、数量要增加,教育培训的经费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会议强调,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要务求扎实。要精选培训主题、培训方式和师资,按照求实、求精、求管用的要求,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要更加务实。要在组织和管理等环节上狠抓落实,培育良好的学风,着力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会议要求,干部教育培训要加快从数量过程型向质量效果型转型,要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改进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培训对象的考核管理,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班次进行评价和评估,全面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