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时间:2019-05-13 12: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第一篇: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确立

(一)背景

2002年以前,xx店中学只有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0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缺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布局调整合校后,优秀学苗仍然流失严重。如2003年暑假招生,本镇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苗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确立

面对残酷的办学现实,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校领导班子反复酝酿,充分论证,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决定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来改善教学条件,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有效课堂,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策略、措施。确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课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并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心课题为统率,由分部主课题和教师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群,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承担的xx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带动了中心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研室和电教站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自2003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现已装备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多功能演播厅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台式电脑130台,笔记本电脑50台,移动多媒体2台,电子白板2块。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24个教学班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并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我校享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xx省远程教育资源,并先后投入2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和大批教学软件,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

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更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2003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懂信息技术者寥寥无几。学校就邀请电教站领导和老师,利用寒暑假多次从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从使用技术进行指导。同时,我校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并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课件制作和各种竞赛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目前,我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今年开学,我校所有专任教师又开通了教育博客空间,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三)、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促进有效课堂构建

几年来,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走研究、实践→实践、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1、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日趋科学、合理,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实施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编写要求和评价标准》、《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集体备课反思交流制度》、《集体备课检查督导制度》、《集体备课奖惩制度》、《集体备课管理评价制度》。

2、完善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具体环节:“制定计划、确定主备→整合资源、主备预案→个体研究、调整完善→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单元反馈、查漏补缺。”

3、形成了集体备课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管理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管理评价+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4、优化了集体研讨质量提高的方法。

强化教学设计编写的实用性——以“主备案研究记录”增强研讨的针对性——统一活动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增强研讨的实效性——科学的评价促进个体智慧充分发挥的自觉性。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将是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的一个方向。

三、管理特色显成效

几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课题研究喜结硕果。《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获xx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获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研究》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总课题组结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小单元集体备课的几点做法》和《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在县教育教学现场会了作了交流。

2、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县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先后有20人次获奖。其中刘淑清老师获国家二等奖,李素娟老师获省一等奖,王春江、高凤娟、闫翠霞、李素娟、刘淑清老师获市特等奖,牛文娟、王艳丽、赵国忠、刘艳超、姚欣老师获市一等奖。在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校王艳萍、牛文娟、赵国忠、张欣丽、高凤娟、朱亚丽老师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我校有1人被评为承德市名师,3人被评为承德市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标兵。

3、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六年被县教体局评为 “中考成绩优秀单位”。2010年中考,我校360名考生,500分以上48人,居全市规模学校第22名,全县同类学校领先位次。去年寒假联考,我校三个年级全部实现同类学校第一,实现了我校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4、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本镇优秀生源很少外流,我校已经由2002年不足400名学生,发展为1600多名学生。

5、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我校先后获得承德市“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xx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全国美育成果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教育科研引领了我校管理特色,特色管理促进了我校的发展。我们将发扬成绩,继续坚持“教育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

第二篇:课题成果推介会交流材料: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课题成果推介会交流材料: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洼子店中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确立

(一)背景

2002年以前,洼子店中学只有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0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缺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布局调整合校后,优秀学苗仍然流失严重。如2003年暑假招生,本镇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苗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确立

面对残酷的办学现实,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校领导班子反复酝酿,充分论证,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决定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来改善教学条件,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有效课堂,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策略、措施。确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课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并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心课题为统率,由分部主课题和教师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群,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承担的河北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带动了中心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研室和电教站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自2003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现已装备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多功能演播厅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台式电脑130台,笔记本电脑50台,移动多媒体2台,电子白板2块。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24个教学班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并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我校享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河北省远程教育资源,并先后投入2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和大批教学软件,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

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更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2003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懂信息技术者寥寥无几。学校就邀请电教站领导和老师,利用寒暑假多次从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从使用技术进行指导。同时,我校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并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课件制作和各种竞赛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目前,我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今年开学,我校所有专任教师又开通了教育博客空间,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三)、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促进有效课堂构建

几年来,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走研究、实践→实践、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1、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使集体备课日趋科学、合理,主要包括《集体备课实施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编写要求和评价标准》、《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集体备课反思交流制度》、《集体备课检查督导制度》、《集体备课奖惩制度》、《集体备课管理评价制度》。

2、完善了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具体环节:“制定计划、确定主备→整合资源、主备预案→个体研究、调整完善→集体研讨、形成共识→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单元反馈、查漏补缺。”

3、形成了集体备课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管理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管理评价+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4、优化了集体研讨质量提高的方法。

强化教学设计编写的实用性——以“主备案研究记录”增强研讨的针对性——统一活动和分组活动相结合增强研讨的实效性——科学的评价促进个体智慧充分发挥的自觉性。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将是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的一个方向。

三、管理特色显成效

几年来,我校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课题研究喜结硕果。《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获河北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获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科研成果二等奖,《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研究》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总课题组结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通过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小单元集体备课的几点做法》和《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在县教育教学现场会了作了交流。

2、教师素质明显提升。我校教师在国家、省、市、县举行的课堂教学大赛中,先后有20人次获奖。其中刘淑清老师获国家二等奖,李素娟老师获省一等奖,王春江、高凤娟、闫翠霞、李素娟、刘淑清老师获市特等奖,牛文娟、王艳丽、赵国忠、刘艳超、姚欣老师获市一等奖。在教研室和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中,我校王艳萍、牛文娟、赵国忠、张欣丽、高凤娟、朱亚丽老师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我校有1人被评为承德市名师,3人被评为承德市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承德市教学标兵。

3、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几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六年被县教体局评为 “中考成绩优秀单位”。2010年中考,我校360名考生,500分以上48人,居全市规模学校第22名,全县同类学校领先位次。去年寒假联考,我校三个年级全部实现同类学校第一,实现了我校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4、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本镇优秀生源很少外流,我校已经由2002年不足400名学生,发展为1600多名学生。

5、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我校先后获得承德市“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全国美育成果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

第三篇:11-4 经验交流:以特色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

以特色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

作为广东省省属中职学校的龙头、广东省发改委确定的全省重点发展的十所中职学校之一的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几届领导班子秉承以文化内核引领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打造学校品牌的办学理念,在湛江中职教育界独领风骚,谱写了一篇篇文化强校的华丽篇章。该校的办学成绩也得到上级主管领导的大力赞赏和广大中职同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2007年2月,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亲自召集全省36所省属中职学校校长,在该校召开广东省省属中职学校校长现场研讨会,盛赞该校在艰苦的企业办校的背景下,大刀阔斧改革,学校迅速走出困境,实现了办学转型,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办学实力,拓宽了发展空间;2007年4月,广东省农林类职业院校办学经验交流会在该校召开;2008年举办教育部“08年德奥全国重点中职骨干校长高研班”现场研讨会;每年还有几十所中职学校到该校参观交流。系列成绩,奠定了该校在全省中职学校的排头兵地位。

一、文化引领:在清新雅致的氛围中潜移默化

文化是流淌在人们身上的血液。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治校理念是凝固的优秀文化,必将对学子产生积极影响。省农工商学校,坐拥湛江职教园区、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海洋大学、热带植物园、海峡两岸热带花圃、众多科研院所。这里,湛江西部一座新兴文化科技教育城已显雏型。湛江市面积最大、环境最优美的中职校园,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湖光的美景、东海的浩淼衬托了校园的雅致与自然,笔直宽阔的南国“椰路”、典雅别致的艺术长廊、错落有致的实训中心、古色古香的校史展览、现代气息的科技作品、严谨规范的技能操作、紧张激烈的球场竞技,一幕幕典型的校园景观让我们不由地感叹:年轻学子的每一颗细胞都浸润在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让学生学会在‘做事里面求学问,在工作当中学做人’,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想象、高超的技艺、优秀的品质。一句话就是学会生存,这就是我们对技术人才的基本定位。”该校校长杨明廉如是说。从“志学、思齐、博雅、崇真”的八字校训,到“厚德务实、开拓创新”的治学方针;从“家庭、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到“学校文化企业化、学生品行员工化”的教学与市场接轨;从倡导自主思维的课堂教学到挥撒生命激情的课外活动;从大西北的粗犷豪迈到南国的宁静幽雅;多元的文化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四面

1八方的学子来到了这里,用思想的激烈碰撞成就了今日的农工商学校——国家级重点职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9000多人的在校生规模。

二、文化探索: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缔造和谐

文化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通过开展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生命的生长,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义务。以课外活动中心为龙头,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该校文化建设的重头戏。杨校长介绍说:学校现在有21个学生协会、8个学生运动球队、15个课外活动小组、3个文学社团,每年都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摄影、义务维修、球技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舞台展现自我,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能自信的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一年一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是该校文化建设的常规戏。该校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3000多件艺术作品,大型文艺演出,彰显了该校艺术教育的成就,也使学生在艺术创造中陶冶了心灵。近几年,随着工科专业的举办,文化艺术节又加入了科技的元素,改为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年轻学子提供了展示创造力想象力的最好舞台。

艺术团和礼仪队是该校的一块知名品牌。舞蹈班是艺术团的核心,早在六年前,农工商学校在办学机制上大胆创新,引进北师大舞蹈教授、国际舞蹈金奖获得者蒋俊教授联合举办舞蹈升大和就业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舞蹈苗子。艺术团是常年活跃在该校文艺活动的中坚力量,校内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主角,幽静的校园因为有他们的身影而显得勃勃生机。礼仪队更是学校一道别致的美丽风景,学校的大型活动、会议,都留下她们的倩影。

“英语角”更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不可多得的点缀。学子休闲广场,在欢快跳动的喷泉浪花旁,经常活跃着一张异国的面孔。英语角活动别具一格,你看,外教正一面教导学生制作“西式”餐点,一面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还热情的招呼我们品尝他的“杰作”。文化在这里真的没有国界。“润物细无声”,难怪毕业于该校普师班的广东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蔡紫芬曾这样评价母校“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给了我难忘的三年,尤其是学校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我放下自我,走向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最终走进了今天的这个大舞台。”

三、文化传播:在交流碰撞中孕育新的希望

文化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它的本质是开放的,在开放交流中彰显其生命力。文化的广为传播源于其特色和品牌。以舞蹈班为核心的艺术团,承担该校对外文化交流

活动的主要任务,也是湛江市大型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主角。该校在大力开展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弘扬“开放兼容、勇立潮头”的湛江人文精神,把文化的种子撒播到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城乡角落。2008年5月18日,该校艺术团承担了湛江市红十字会筹办的“奉献爱心、情暖灾区”为汶川大地震募捐的大型慈善公益晚会;2008年11月,该校歌舞《世纪春雨》参加了第五届广东省“山洽会”大型演出;2010年4月18日,该校承办了由广东省地质管理局、湛江市地质协会等单位在湖光岩举行的“地球日”活动的现场演出;2010年5月17日-6月28日,该校承办了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信息化农垦行”系列活动演出;2010年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三国演义》等电视剧执行制片人李松桥携CCTV《星光大道》剧组成员与该校签署演出合作协议,挑选学校40名学生舞蹈演员参加2010年广西十万大山森林小姐选美大奖赛舞蹈演出,该校负责《上思起航》、《森林之歌》和《大山的儿子》舞蹈节目的演出任务;2010年11月12日,该校艺术团30多名师生参与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近年来,学校参与湛江市组织的“文艺下乡”、“固本强基”、“扶贫帮困”等各类演出活动上百场。

文化建设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增强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吸引了省内外学子慕名前来就读,文化建设也使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98届毕业蔡紫芬--南珠小姐亚军、花城小姐冠军、广州电视台知名主持和知名赏,林樱子——国际舞蹈南方赛区冠军,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这所有着56载悠久历史的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突出的办学成就,既为我们交出了文化建设的满意的答卷,也使9000多名学子在学校优雅的文化孕育及高品位的文化传播和体验中崛起人生新的希望。

(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孙远辉)

第四篇:以特色办学,走科研兴校之路

平果县第一小学是平果县的一个窗口学校,也是辖区内建校最早,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学校创建于1916年,悠久的历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在传承近百年来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十分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打造“五jing”办学特色

学校在继承“名师团队”、“书香校园”等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坚持“树人为本,求质为根,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认真实施“两个一”(培养学生一项体育爱好、一项艺术特长)的活动工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较多),开创了“静、敬、净、竞、镜”“五jing”并行的办学特色。

所谓“静”就是从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入手,帮助学生养成“出则动,入则静”的良好习惯,尽量做到课间不追逐打闹,出入学校不喧哗。所谓“敬”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百善孝为先”,我们举办了全校性的感恩专题教育活动,学生学唱《感恩的心》、《跪羊图》等歌曲,学做手语操,他们明白了“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所谓“净”就是从环境卫生和书香班级入手:教室内外、清洁区等都要保持干净、整洁、宜人;各班努力创设书香环境,开设充满个性、人性的学习园地。所谓“竞”就是要端正学生的竞争态度,通过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别人比,今天和昨天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谓“镜”就是以史、人、己、书为镜,正确审视自己,取长补短。

二、以“五jing”教育特色为纽带,走科研兴校之路

1.建立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团队,成立各学科教研组

各教研组人员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争创学科特色中做出成绩,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一帮一”师徒结对、“送教下乡”、“城乡联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业务精湛、教有所长的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精英,带动全校教师共同提高,为将我校打造成名师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校的业务培训采取自培和统一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自培即每一位教师自己抽出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的教学理论知识,并做好笔记。统一培训指每周五下午4:30—5:30为教师培训时间。

4.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学校历来都以“教育科研为中心,教学质量为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坚持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工作纳入学校教研的常规管理中。学校领导全面关注课题研究的进展,每个课题组都围绕既定的课题制订活动计划,严格按照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增加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有:《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双文”素养的深层研究》(国家级)、《加强字理教学,提高语文素养》(区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行动研究》(县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校本培训)、校长能力提升项目课题《“五jing”教育特色建设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数学组的项目课题《大班额下的课堂分层评价的实践研究》、英语组的项目课题《激励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口说英语的策略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科研理论,带头参加科研培训,带头参与课题实验,带头撰写科研报告。在学校领导的榜样作用下,教师们研究热情高涨,个个积极参与教科研,全校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骨干带动,人人参与”的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1)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校坚持用课题引领课堂,用课堂夯实科研。没有课堂实践为基础的教科研是空中楼阁,课堂是一切研究的起点、终点,没有经验的积累就没有理论。教师要在课堂中找课题,在课堂中做研究,在课堂中找答案,在课堂中用成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课题成果的推广。在课题实验中,我们边研究边推广,边应用边创新,课题研究成果卓著。课题成果形式多样,有研究课、汇报课等形式,学校还把成果汇报展示的主动权交给各课题组。

(3)齐心协力,加快科研步伐。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我校的教育科研走向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学校各课题组的科研之花遍地开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平果一小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获得了“平果县示范性学校”“百色市文明单位”“百色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这是百色市教科所对我们学校教学的肯定。每学年,学校都有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各类奖项,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广阔的革命老区,在具有开放的胸襟、创新的气魄,善于管理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我校以无畏的勇气、无私的奉献精神播撒春的希望,呵护夏的幼苗,收获秋的丰实的教育成果。今后,我校将以百倍的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所师资更优良、管理更规范、设备更齐全、特色更鲜明、质量更一流、环境更优美的名校。

第五篇:以科研为载体 走特色办学之路(科研处)

以科研为载体 走特色办学之路

“高校发展,科研先行”。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科学研究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可带动有特色、有优势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使学校在竞争中拥有特色优势和竞争力。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科研为载体,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原则,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把科研作为促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科研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使科研成果及时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服务。学院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交、人才强校”战略,转变工作重心由“打基础”为“建内核”,努力打造科研发展特色,全面提升学院科研工作水平,不断推动学院发展。

一、营造良好环境,保持科研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和保障教师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我院坚持把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大量创新人才成长的科研工作环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

(一)领导重视,带头开展科研

由于我院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存在起点低、基础差、科研力量薄弱等一些问题,在科研工作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我院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少,科研人员数量少、能力差,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学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学院的科研工作状况,学院领导带头开展科研,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头示范功能。

如院长杨金华积极带头承担科研项目,主持过《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研究》、《刚架拱设计与施工研究》、《公路水文综合分析系统》等17余项课题研究项目,部分研究被鉴定为国内先进,其中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技术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6年,李玫谕老师带领我院科研人员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高职院校文化建构研究》,这使得我院在教育研究方面实现了建校以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零的突破。

柏松平副院长是云南省交通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技术带头人,主持和完成了多项云南省重大工程项目勘察和设计项目,承担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科技论文,2010年《整体式T形外悬臂道路及其施工方法》获得专利技术。作为科研工作分管领导,他积极带头开展科学研究,努力为学院寻找科研项目,主动与各建设指挥部进行沟通,联合开展研究,不断拓展科研工作新局面。

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带头努力下,学院科研氛围浓厚,2006年以来,各级各类课题立项19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9项,厅级课题88项,院级课题107项。

(二)建章立制,夯实科研管理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院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国家、省部委相关部门批准,依托我院成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的科技平台。成立了由分管科研副院长为组长,由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平台管理办公室,平台管理办公室设在科研处。领导小组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组织好、指导好全体教职工开展科研活动。

2.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为规范和加强我院科技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科研制度,科研处先后制定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和省部科技平台管理办法》、《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果管理办法》、《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程序》等13个分类细致、措施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从各方面对学院的科研活动进行了要求和规范。

(三)政策倾斜,推动科研发展 1.经费优先支持科研

我院重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在预算安排上,保证科研经费投入能及时足额到位和合理有效使用,同时每年安排30余万元用于院级课题立项,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与科学研究。此外,我院科研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近3年,科研项目经费总额为2758.4万元。

2.制度保障奖励科研

科技成果是高等学校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落实我院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精神,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突出重大项目和成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支撑作用,科研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奖励办法(讨论稿)》,对科技项目立项、科学技术奖、专利、著作、论文、获奖等涉及科技工作的相关方面进行奖励,奖励经费由学校专项预算经费支付。办法规定每年9月30日前,由各部门统一将申报材料报送科研处,由科研处进行审核并于每年十一月份在校园网上公示,每年的十二月份进行颁奖。2011年在各部门申报的基础上,经学院研究,决定对2001年“三校合并”以来的10年期间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2012年1月11日下午,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大会在呈贡新校区图文信息中心隆重召开,对在学院科技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进行表彰奖励,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此次科技大会共发放科技奖励经费20万余元,有效调动和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绩效考核挂钩科研

为提高我院教职工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我院制定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科研业绩积分核定暂行办法(修订)》,对教职工进行科研业绩考核,办法规定了学院教学科研、教辅及业务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科研业绩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报告、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积分,要求教职工应在规定期限完成岗位职责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与本人享受的岗位津贴挂钩,大大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科研工作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搭建科研平台

1.开展合作研究

实现高层次科技成果的突破是我院科研工作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院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突破局限,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同部分知名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形成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联合申报项目,最终实现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项目层次的提升、成果层次的提升。学院立足交通、背靠行业,多年来,与各公路、桥梁、机场建设指挥部,武汉理工大学,保山市交通局、红河州交通局等多家单位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2011年,按照分管科研的院领导安排,多次与相关大学沟通,在科研处努力下,最终学院在交通运输厅召开科技大会的当天,与重庆交大、重庆交科院、大连海事大学等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1月,学院与时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基地——时代交通科技园,学院参与时代交通科技园的技术咨询、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提供所需专利技术服务。

2.新建国家实验室

科研基地建设是我校科研创新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校以“整合资源、打造平台、突出特色”为工作方针,坚持“整体规划、按需设置”的原则,积极参与各类科研平台与校内建设相结合。2011年,我院与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一起通力合作,进行申报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作;学院出资2250万元,国家实验室移动监测中心将设在我院。目前与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在国家发改委批准“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学院出资的2250万元经费已拨付到位,正在进行无人飞机等设备的购买工作。

3.改善科研条件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条件的改善,对实践教学的完成,学生开展专业基本训练 的技能综合训练以及开展科学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学院非常重视改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条件,经常有计划地对相关实验室进行了充实、提升、改造、扩张等,并及时引进最新的仪器设备,保障实践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在学院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学院预计将德国贷款4300欧元中的70%用于购买实验仪器设备,拟建85个实习实训中心(室),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和科研条件。

二、坚持教研相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完善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促使科研为教学服务,推进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实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同步提高。

(一)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学院鼓励并推动教师将科研方向与教学活动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和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工程实践中的最新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多年来我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中有一定特色的教材,其中大部分吸纳、体现了教师的科研成果,使得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前沿性大大提高,更多的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不同程度地写进课程教案或课件。如由刘创明等教师编写的《路基工程施工技术》中融入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内容实用、技术创新成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由秦溱主编的《桥梁上部施工技术》成为教育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规划教材。特别是一些教师通过对多年来结合行业生产建设开展的技术应用科研课题进行整理和梳理,把科研项目中形成的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揉合、反馈到教学内容中,对提高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科研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教师将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展开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并将所收集的素材结合课程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以标本、图形和生产实例等教学方式变抽 5 象教学为形象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课后任务设计探究》等科研项目,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很多教师将自己承担或参与的课题中获得的实际案例编制成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研促进课程建设和改革

学院许多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对课程建设和改革有了一定的思考,并试图通过科研,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使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如《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职《应用写作》结合专业需求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结合的研究》等科研项目都是教师在科研中实践教学,通过科研改革课程的集中体现。还有一些教师在科研中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新开出许多专业选修课,为课程整合、重组提供了原动力。如《基于岗位需求分析的高职汽车专业职场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实践课研究》等研究,使课程的种类丰富了起来。

(四)科研成果成为教学示范现场

作为一所以“公路交通”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参观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也是在“理论——实践——理论”这一循环过程中得到提高。为使科研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我院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交通高职校园多样化路面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该课题将云南等级公路与农村公路的一些典型路面结构形式因地制宜布置在我院校园道路网上,考虑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不同路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建设,力求将校园道路建成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教学示范现场,供学生实地参观学习。科研的开展推进了产学研结合,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保证了实践性教学的开展。

三、参与科学研究,促进人才队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科学研究已成为重要的育人方式,科学研究是“源 ”,而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科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

1.科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根据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学院建设了由科研水平高、能力强的院领导和学术造诣深教授领衔,由院领导、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实行“以老带新、结对帮扶 ”制度,由科研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带头组织一些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帮助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学院专门设立了青年基金项目,用于鼓励和培养广大的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以项目为纽带,以骨干带团队,聚集科研力量,发挥互补优势,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批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优化了学院的教师队伍结构,有力支撑了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云南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科研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学院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科研课题和科技开发,既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为企业切实解决了技术难题;既能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经验,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科研过程中,来自企业和生产实践的先进设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优势以及敏锐的科技前沿信息大大扩展了教师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和提高自我素质的舞台。如公路分院等一些教学部门除主要承担教学工作外,也能授权承接、实施部分对外服务项目。学院从而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路桥类专业的教师去各个企业、中心接受必要的生产、科研实践锻炼,以达到加强专业实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

3.科研提升管理者管理水平

我院始终坚持科研为解决实践问题服务的原则,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学院发展的促进作用。学院每年安排院级课题经费,鼓励行政管理人员申报反映学院实际需要,体现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项目,解决学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理念,探索办学新模式,为学院的发展服务;鼓励他们开展与自己的管理工作相联系的专题研究,脚踏实地的解决日常管理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提升学院水平服务。如以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国家级课题《高职院校文化建构研究》和交通厅项目《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等研究,为学院的示范校院校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条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2012年4月我院校庆期间,学院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探索创新与实践》是全员教职工有关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工学结合方面的最新探索。

近年来学院涌现出一大批勇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团队和个人,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如:我院杨金华院长被评为首届云南交通十佳青年,因在工程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云南省高职研究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以杨金华院长为带头人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创新团队”获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柏松平副院长被评为“云南工程设计大师”,并获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特殊贡献奖、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等称号;黄君麟、罗建华、张爱山三位同志被评为“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教学名师”;王燕华被评为“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教育管理人员”,科研处陈东处长获“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优秀科技管理人员”殊荣。

(二)科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

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紧紧围绕产学研结合,践行“德、技、力”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方略,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请进来”——邀请专家做讲座和“参与其中”——让学生参与科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

1.科研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科研处和各二级学院每年会组织大量的学术讲座,邀请了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原交通部总工凤懋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张声雄等知名专家为广大师生作学术报告,既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也激发起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早把学生带入科学研究中,使得学生的学术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2.科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院重视科研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经常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如在《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中公路27、28班的30多名学生参与了运用研究;我院承担的《花岗岩在沥青混泥土路面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有37名建材专业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充分利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把国家交通、测绘等部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到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再把新科技、新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一线。通过学习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大提高,在毕业前两个月被用人单位抢聘一空,《云南日报》以《37名毕业生被“抢聘”之谜》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做到了科研工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了符合要求、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3.科研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技、力”三位一体核心实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德”,即思想道德,放在了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为此,学院每年都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开展党建和思政类课题研究,如《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的研究》、《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高职”特点的研究》等,通过这类课题的研究真正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思想问题,大力支撑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培养企业所需的“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人才。

我院毕业学生因实践能力强,上手快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给学生带来了较高的就业率,连续多年在云南省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学生的良好声誉为学院赢得了荣誉,学院由于为云南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的改 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得到了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好评,被誉为“云南交通专门人才的摇篮”、“公路建设的黄埔军校”。

四、产学研结合,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发挥科研优势,把行业研究特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依托校办企业,服务行业发展

学院充分发挥校办产业在人才培养和科研中的功能和作用,在整合办学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七个校办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保障,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条件,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如我院下设的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公路与桥梁专业的勘察、设计、咨询、科研及推广应用,具有工程测量甲级资质、公路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由学院独资经营,在承担公路勘测设计任务的同时,参与承担公路与桥梁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在完成年轻教师的培养与学生教学实践的同时,先后承担完成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等项目的勘察设计5600多公里,工程咨询(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7800多公里及路线桥、独立桥计9400多延米。所完成项目均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信誉,同时也为云南的交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科研方面,承担完成了云南省政府、云南省交通厅、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指挥部委托的20多项科研项目,经省厅组织专家鉴定,均达国内、省内先进,其中《高原山区高弯坡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桥梁的运用研究》获交通部科级进步三等奖,并有7项科研项目12次获得交通部、云南省交通厅的科技进步奖,大部分科研项目已在云南公路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还有我院下设的云南交通土木工程检测研究中心,取得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给的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该中心结合生产承担云交院公路与桥梁专业学生的实验、检测、地质等教学、实习任务。汽车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该中心结合对外汽车维修承担云交院汽车专业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实习、实训和实践。

这些校办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覆盖了云南省汽车和公路建设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学院通过师生实训锻炼与产业经营生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实习组织与实施体系,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校办企业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了条件,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有机循环,在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提高。这些校办企业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同时,也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加快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

结合行业建设生产的实际需求,学院将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开发上,将科研工作的切入点定位在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将科研工作的服务方向定位在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建设上。在科研开展过程中,通过从行业生产实际中寻找科研课题,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行业生产单位的技术服务活动,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推广科研课题的成果,将成果转化现实的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具体表现为:“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科研项目80余项,完成公路勘察设计3015公里、公路施工监理91公里、桥梁设计2座,合同金额总计3548.30万元;技术推广项目10项,合同金额总计690.60万元。其中,部分科研项目已在云南公路建设中得到应用,转化成了生产力。

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承担的《RENOLITH(利路力)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添加RENOLITH到土质中,经充分拌合碾压成型,达到路面基层或底基层、乡村道路路面的技术指标要求,用于取代传统的级配碎石底基层或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或用于乡村道路路面硬化。解决石料缺乏地区,利用废弃土方或就地、就近取材铺筑道路,既降级工程造价,又保护了环境。

2006年承担的《花岗岩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主要解决花岗岩类盐酸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及施工工艺问题。研究成果在祥云至临沧二级公路中应用,节约成本1000万元,使科研成果成功实现转化。

2009年承担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在农村公路中的推广应用研究》课题,主要解决在农村公路的铺筑中用粉煤灰替代部分细集料,节约工程造价,并解决传统路面基层开裂导致路面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课题经过1 11 年的试验对比研究,得到最佳的施工配合比,路面结构形式,并制定出可行的施工工艺用于指导施工。在昆明盘龙区浑阿公路大凹子至麦冲路段路面大修工程8公里进行铺筑,比传统路面基层节约成本5%以上,而且减少路面早期破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自然环境破坏。

学院的性质和定位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学院始终抓住交通特色,凝练专业方向,立足地方实际,坚持“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原则开展科研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充分利用学院优势,坚持以行业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加大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的攻关工作,积极宣传项目申报的优势,加强与有关项目管理单位和专家的沟通与联系,保障研究课题申报成功有较大的比例,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40%,横向技术协作项目合同额力争达到1000万元,更好的为学院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服务。

我们相信,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十二五”期间,通过学院上下一心的集体努力,科技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新的突破,再度开创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工作新的历史。

科研处

2013年1月31日

下载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办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首批书法实验校验收汇报材料 王蒙先生说:“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綦江县首批书法实验校验收汇报材料王蒙先生说:“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

    景村镇2015—2016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表彰会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2015-2016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已圆满完成。在景村镇党委、政府、景村镇......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早上好,我是XX小学的左明耀老师。今天受中心校的委托代表XX小学在这里作教学经验的发言。我想在坐的都是我们县非常优秀的教师,......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

    阳溪镇2012—2013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表彰会 学校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这激情飞扬的五月,我们大家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而祥和的“五一”劳动节......

    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材料:以特色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新路径

    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材料:以特色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新路径XX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认真贯彻国企党建会精神,深入践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部署,认真落实国资委......

    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2015

    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夏普吐勒乡中学位于县城11公里处,1959年9月建校,有53年的历史,学校占地76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现在165名教职工,有1493名学生,38个教学班。......

    以课题研究引领促学校特色发展

    以课题研究引领 促学校特色发展 [日期:2014-10-20] 来源:《丰台教育》 作者:丰台一小 殷楠、张红英 [字体:大 中 小] 学校科研工作秉持科研先导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校本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