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考复习计划
2013年高考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基础篇)2011年9月-2012年3月:
跟进校内第一轮复习,准备10月的月考与随后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轮复习主要是梳理知识点,巩固基础。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二轮复习(巩固篇)2012年3月到4月:
第二轮复习起步,二轮复习以做题为主,每天进行大量的训练,并参加一模考试,从中推知在区内、市内的成绩排位。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考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但它们又往往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考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考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个考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另外,本阶段考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轮复习(冲刺篇)2012年4月到5月:
第三轮复习开始,参加第二次模拟考试。这是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此时对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要有较深层次的把握。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考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考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难点重点突破和综合应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效复习须讲究策略,要懂得放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考生应该把精力花在能
够提升成绩的地方。假如多花30小时在语文科上,高考成绩能由100分提高到105分,但多花30小时在化学科上,可能高考成绩能由85分提高到95分。因此,考生应该清楚自己在什么科目上有潜力,提升空间大,便于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同样,假设有一科成绩很差,花再多时间,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那么就应该对这个科目有所放弃,把精力花在别的科目上。
第二篇:高考复习计划
数学:从2013年11月24日开始复习(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引导 再结合学校的视屏辅导)到2014年的9月1日结束数学一二轮复习)2014年9月1日之后,则全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注意总结(难点 题型 方法)
物理:从2013年11月24日开始复习(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为引导 再结合学校的视屏辅导)到2014年9月1日结束一二轮复习)2014年9月1日之后,则全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注意总结(模型 题型 方法)
第三篇: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计划 要求:在高考之前的每一天都合理,有序的复习每日计划
星期一至星期五
晚间
作业:2小时
数学相应练习一张(根据计划)物理练习:3道选择题两道大题
语文练习:专项复习,语音,成语,病句练习各一道 早晨
英语背诵(星期二,星期四)政治背诵(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
星期六至星期日
作业
数学周练
物理周练(着重实验题)
归纳政治
复习回顾一周各科所学
准备下一周(编辑试卷,安排具体计划)本计划从2009年11月2日起实行
第四篇: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计划
高三一轮复习按时间大致为:(9月—3月初),这个时期为基础能力过关时期。第一轮复习十分重要,这轮复习的目的是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高三的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阶段,学习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基础复习上来。一轮复习是毅力的比拼,只有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功底。第二轮复习(3月初到5月中)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第三轮复习(5月中到5月底)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考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第五篇: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1.研究新课标,认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关系,把握命题方向。
2.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高考题,认识命题趋势。
3.关注社会热点,教学中强化历史与现实联系。
4.突出主干知识,强化训练思维,精选能力型试题,提高解题能力。
5.用好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史观。
二、复习计划安排
1.第一轮:课本基础知识复习
(1)时间:2012年8月——2013年2月
(2)复习思路: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和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理清基本知识线索,形成正确史学观念。
(3)具体做法:
①要求学生认真反复的阅读课本,引领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掌握各个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扫除知识盲点,做到对课本耳熟能详。
②在复习中渗透新史观,多角度把握对事件的评价。
③根据课堂时间情况,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以及时巩固落实。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④每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测试完之后,要及时讲评总结,讲评程中,突出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2.第二轮复习:整合教材,专题复习
(1)时间:2013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整合必修和选修,以专题知识为主,加大对知识点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加深对历史概念的把握,提升学科能力。
(3)具体做法:
①针对学生复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专题,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
②在专题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阅读与本专题相关的课文,并注意相关知识(包括政治和地理学科知识)的比较和分析,并选择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训练。
③每复习完一个专题都要进行专项训练或测试,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讲评总结时,重点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
和格式。
3.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模拟训练
(1)时间:2013年5月
(2)复习思路:利用模拟考试来巩固和检测前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回扣课本、梳理知识、模拟训练。
(3)具体做法:
①多进行模拟考试和训练,及时讲评总结。讲评中注意回归课本知识,解决在历次考试中屡次出现的问题。
②搜集各地试题及高考研讨会渗透的信息,强化最后复习阶段的针对性。③围绕一些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精选一些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多角度、多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