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2:0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0-11-30 13:46:19来源:青岛平度市地税局作者:局长 胡义霞

实施全省地税系统新一轮基层建设,是省局党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推动全省地税事业持续、和谐发展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根据省局和青岛市局《关于实施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平度市地税局在全省地税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中,按照“巩固基础、完善管理、规范执法、创新提高、和谐发展”的总体思路,抓住机遇,借势发展,突出重点,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创新,稳步推进实施,以基层建设推动和促进了地税工作科学和谐发展。本文试结合平度市地税局实际,就新一轮基层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成效及变化,谈几点体会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基层建设工作首位

一是优化干部结构,提高执行力。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干部活力,平度市地税局在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中,根据上级干部管理要求,对在同一岗位工作满四年的和其他需要交流的20名中层干部进行了交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拔了19名中层干部充实基层领导力量,使各基层单位全部配齐配强了中层干部,并在全局中层干部中开展了以“读一本好书、讲一堂大课、写一篇调研、抓一项亮点”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使中层干部“会思、会讲、会写、会干”,全面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执行力。同时,结合实际采取重点岗位考试竞选上岗、一般岗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对工作岗位满七年的一般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充分挖掘干部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新一轮基层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战斗力。结合“双百工程”大比武、干部上讲台等活动,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集中轮训等形式,强化干部岗位技能培训学习;组织干部到系统内先进单位学习考察,拓宽干部视野和思路,增强干部的应知应会能力。

三是深化党建创新,提高凝聚力。结合征管范围整合,重新选举调整了基层党支部,组织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建工作”三个文件,广泛开展“为党旗添彩、为税徽增光”等争先创优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实际,定目标、定措施、订计划,深入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在各支部叫响“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响亮口号,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作风建设、制度落实、税源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转变管理理念,稳步推进税源管理和征管机构的集中统一管理

在税收管理上,根据省局、青岛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要求,按照“科学、规范、精细”的要求和“积极稳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分步推进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通过抓住重点,科学分类税源,对城区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全市房地产业和城区建筑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由直属征收分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共涉及重点纳税户157户,税额约3.6亿元,约占全局税收收入的57%左右。各中心税务所负责辖区内一般税源和个体零散税收的征收管理。通过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对全市重点税源实行集中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整合了基层征管力量,提高了征管质效,确保重点税源实现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今年前三季度,省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完成各项收入24395万元,同比增收4593万元,增长23.2%,占总收入(63942万元)的比重达到38.2%。全局50万元以上的195户纳税人实现地方税收44029万元,占总收入的68.9%。

在征管机构管理模式上,针对基层征管机构多、布局分散、财力不足,不便于内部管理,容易产生执法风险和交通安全隐患等弊端的实际情况,平度局在新一轮基层建设中,按照省局市局要求,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按照“集中、统一、标准”的管理思路,结合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在将重点税源集中城区管理到位的基础上,逐步对部分中心税务所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升。目前已将地处最偏远、纳税大户较少、农村零散税源为主的两个中心税务所迁移到城区集中办公,负责城区纳税户数多、税源较大的两个街道办事处一般税源的专业管理。同时,整修了局机关办公大楼,调整了结构布局,将城区办公的直属

征收分局、稽查局、两个税务所和局机关共五个单位120余人搬入新楼实行合并办公,初步实现了集中办公,统一管理。

(三)改善基础条件,着力解决干部关心的突出问题

一是顺利实施了办税服务厅改造。在青岛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规范化办税服务厅的要求,立足“理念新、布局优、功能全、设施新、服务好、效率高”的原则,聘请专家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对办税服务厅进行了全面改造。适应集中办公后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纳税人的税收服务需求,在市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开通了常态化流动办税服务厅,定时、定点、定员为纳税人提供流动办税服务,受到纳税人欢迎。二是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对办公设施最简陋最破损、冬季取暖用水困难、维修费用较高、路途较远且征管行业单

一、个体户数密集的大泽山中心税务所迁移至征管环境较好、离城区较近的乡镇办公。对该镇闲置多年的老办公场所全面修缮,既改善了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又解决了干部职工上班路途远、安全隐患多的现实问题。集中财力物力,为部分基层所更新改造了计算机、交通工具、取暖设施、小伙房、健身房等,受到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

三是筹建了城区职工食堂。随着专业化税源管理和集约化办公模式的推进,平度地税局干部职工近一半在城区。建设职工集体食堂,既是基层建设的要求,也是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经过招标筹建,上半年顺利完工,解决了大家的生活急需。同时,因地制宜筹建了集就餐、开会、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厅,切实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就餐、会议、健身场所问题,干部职工反响良好。

四是建立了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平度地税局干部人数较多,办公经费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的建设和发展,今年以来,以《山东省税收保障条例》出台为契机,经青岛市局的帮助和共同积极努力,得到了平度市委市政府的理解支持,研究确定了地税经费与税收收入计划同步增长,按季度拔付,超收奖励的办法,为基层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也使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专心抓收入、抓管理、抓发展。

(四)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在税收基础管理上,结合专业化税源管理,全面深化评估、预警、股权转让、个体零散税收、二手房等税收管理,完善了征管的一系列流程、规范和审批制度,理顺了二手房操作、减免税、集体审理、股权转让、稽查、国地税协作办税等工作流程和制度办法,加强了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深度管理,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在行政后勤管理上,适应集中办公后的新形势要求,充实完善了资产管理、税容风纪、纪律作风、工作问责、内部审计、干部探望慰问、巡视检查、教育培训等干部管理制度,推进了各项工作遵规有序进行。

二、实施新一轮基层建设的初步成效与变化

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推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两个突破、三个提升”:

一是组织收入实现了新突破。基层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基层稳定和制约地税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收入中、广大干部职工强化税源管理,深化依法治税,挖潜堵漏,应收尽收,确保了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各项收入63051万元,同比增收17298万元,增长37.8%。前三季度组织收入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创历史新高。

二是管理模式实现了新突破。以新一轮基层建设为契机,平度地税局积极适应税收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转变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从推进重点税源专业管理、一般税源规范管理、主要税种深度管理、征管机构集约化管理、行政保障工作集中统一管理等方面,努力实现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地税事业持续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班子的号召力、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基层建设工作中,平度地税局围绕提高班子的带动力、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提高决策科学性,局党委一班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层层座谈,听民意,摸实情,理重点,查难点,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向。通过深化完善竞争上岗、干部轮岗等制度,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中层干部综合素质,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号召力、工作执行力明显提高,推动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地税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平度地税局党委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思想,坚

持带好队,收好税、服好务、定好位,与地方党委政府多请示汇报,多交流沟通,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的同时,立足本职搞服务,从搞好经济税收政策调研分析,参与捐款扶贫、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地税工作的关注、关心和帮助支持,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对地税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并从经费补助、工作关系协调等多方面给地税工作创造宽松环境。

五是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基层建设工作中,平度局党委注重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着力培养干部自觉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意识,严格、规范、精细、到位的工作理念和团结、统一、和谐的思想理念,通过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召开座谈会,开展“我为地税发展献计策”等活动,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全体干部关心全局的发展、参与全局的发展,关心度与参与度大大提升。结合地税文化建设,开展了文化理念和工作格言征集活动,举办了春季登山比赛、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以人性化的关心关怀营造团结、舒心、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大家凝心聚力、顺气提劲,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实施新一轮基层建设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是确保新一轮基层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

基层建设涉及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头绪较多,任务繁重。面对方方面面的工作,平度局在工作中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基层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较好地做到了先急后缓,不搞花架子,不搞急功近利,确保了基层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如在专业化税源管理中,我们针对平度税源实际,分区域、分行业对重点税源管理逐步实行集中管理,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逐步扩大集中管理范围,确保了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坚持广泛动员、共同参与是确保新一轮基层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新一轮基层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体现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地税工作的整体发展。因此,基层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人本理念,激发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平度市地税局在新一轮基层建设中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对内,通过调研走访、交流座谈、开展“基层建设怎么做,我为基层建设做什么”大讨论活动等形式,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基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基层干部所需,既增强了基层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又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对外,加强宣传沟通,及时将基层建设及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上级局和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系统内外形成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基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是确保新一轮基层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基层建设是事关地税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新一轮基层建设中,平度地税局党委加强调查研究,摸实底,求实情,正确分析当前基层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地税工作的主要矛盾,坚持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从改善和加强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和模式、深化干部人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基层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这些问题贴近基层要求、符合基层意愿,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保证了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的实

第二篇:全面推进基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全面推进基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强基固本方能根深叶茂。加强基层建设是做好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的部署要求,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基层“组织、队伍、业务”三项建设整体水平,同时注重长期规划和短期建设有效结合,围绕基层建设总体目标,采取1+N的工作模式,具体措施成熟一项、出台一项、实施一项,以重点促整体,奏响基层建设强音。

一、走基层听建议,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基层建设的“风向标”。系统内各单位围绕“问计于代表、问急于企业、问需于基层”,集中开展了以“联百名代表”“助百家企业”“访百个乡村”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百”走访活动,直接听取对工作尤其对业务基层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市局机关和各办税服务厅放置意见征求箱,以分局为单位推出“值班局长接待日”制度,利用现有的12366语音服务平台、财税门户网站等渠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市局还以“走基层、为基层、强基层”为主题,局领导带队组成6个调研组,对全市各县和本市级的稽查局、业务分局及延伸申报点开展了走访调研活动,倾听基层一线同志的要求和想法,交流探讨基层队伍思想现状、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地踏勘基层单位干部食堂、休息室、更衣室、活动室等吃、穿、住、行各方面的硬件设施,对403名基层一线干部职工开展书面问卷,切实掌握基层现状,了解基层干部的所思所盼,摸清当前基层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全市基层单位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对基层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分析原因,理清工作思路,研究落实方法,切实增强基层建设的针对性。经梳理汇总,市局层面排出16个干部关注的问题,涉及机构人事、福利待遇、后勤保障、税收管理等方面,根据蹲点调研中梳理出来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二、强措施重举措,坚持把办实事作为基层建设的“落脚点”。在深入基层调研和座谈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作为基层建设性文件。同时,市局进一步研究确定今年应完成N项基层建设重点工作,采取1+N的工作模式,围绕基层建设总体目标,具体工作措施成熟一项、出台一项、实施一项,达到以重点促整体的效果。我局梳理了基层一线窗口人员专项补贴、完善干部学历教育管理办法、建立业务试题库、加快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机制、完善基层单位考核办法、推出基层单位夸部门中层职位竞聘等项事项,明确每项工作的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完成时限,逐项落实责任分工。截止目前,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已制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加大学历教育、职称考试、资格考试、业务考试和人才库建设等奖励力度。建立业务试题库,定期组织分层分类业务考试。加快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机制,积极推进上挂下派工作,定期召开新录用公务员和导师座谈会。完善基层单位考核办法,围绕突出重点、人机结合、科学分类、力求实效为原则,初步确定为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征收管理、纳税服务、工作绩效和特色亮点六大模块,具体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现在讨论修改。

三、夯基础抓基本,坚持强基固本努力让基层建设 “出实效”。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业务基层建设,在各项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基层意识,不断建立完善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的体制机制,做到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劲往基层使,做强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通过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征管流程优化重组工程、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管理基础建设、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基层财税文化建设、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四项工程七项建设”,切实做实做强基层。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基础工作:深化信息管税,加强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深化应用《税友》功能模块,组织网络与信息安全3级应急演练。组织业务考试推进业务学习,组织全体业务干部开展《企业会计准则》模拟测试。认真开展机关学习日活动,积极落实青年干部培训等任务。举办处长讲坛,由处长就税收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强化文化引领。组织开展以“建新功”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做好“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十佳”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举办新春团拜会,组织妇女“三八”活动,“两看两比、青春财税”主题演讲比赛等,进一步活跃系统文化氛围。扎实开展以“提能增效比作风,助推发展创业绩”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围绕学习贯彻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集中教育活动等,激发工作热情。

四、强管理优服务,坚持聚力发展努力推进基层建设“百花开”。为切实推进基层建设,加强学习交流,上半年我们召开基层建设推进会,全市业务系统20个基层单位和各机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各基层单位对基层建设资料进行了集中展示,并且围绕“抓队伍促业务”主题,采用ppt形式介绍,交流基层建设经验做法。局领导要求各单位目光投向基层、力量沉到基层、指导下到基层、资源倾斜基层,形成凝心聚力抓基层、齐心协力打基础的良好局面。各基层单位进一步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认真落实鼓励工业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在“大走访”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大宣传”“大服务”和“大交流”活动,支持浙(湖)商工作持续推进,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坚定企业发展信心。根据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进涉税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速增效,打造“窗口受理、即时(限时)办结、内部流转、后续监督”的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对业务登记、税费申报、门征开票、税票开具等执法风险较弱的业务类型率先在市本级范围内推行同城通办。开展省市级“示范办税服务厅”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纳税人服务需求调查,提升服务水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业务工作目标和要求,认真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顺利实现了目标。

第三篇:关于推进 “城中村”改造的探索与思考

一、“城中村”:推进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我省已经确定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而“城中村”则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当中出现的现象。所谓“城中村”,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而把周边地区部分村落及其农用地一起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使大部分农用地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制,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乡村的用地和以前的村民住宅用地、自留山等则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土地上以居住功能为主、且深受城市影响的农村社区就被称为“城中村”。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先城区周边的村庄,现在区域位置上已成为城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道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特殊景观——“城市里的村庄”。“城中村”在行政上已是城市的范畴,属于街道管理,但“城中村”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城中村”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已经被国家所征用,不再从事农业耕作,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二、“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城中村”是发展中出现的现象,也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但是,“城中村”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由于“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够衔接,且往往含有院落和小块菜地、猪圈等,房屋容积率低,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同时,“城中村”的土地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的产权又属于村集体所有,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相对于城市低廉的土地价格,使“城中村”中不规范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特别活跃,导致由于规划和基础设施改善而使土地升值的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城中村”周围已经被城市社区所包围,而“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它既像城市又像农村,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从管理体制上考察,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在“城中村”形成矛盾和冲突,有时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城中村”的性质使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村、镇管理又不力。这样,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成风,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住宅用地严重超标。

3、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城乡二元结构。据调查,“城中村”的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当地的原有“村民”(部分村民的户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民),其次是租用“城中村”村民住宅的城区市民,第三是来自外地、职业构成十分复杂的外来人口。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租金低廉,“城中村”容易吸引外来人口,出租房中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且职业构成和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的人员,因此可能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和违法事件发生的策源地,这种状况的存在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4、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是与原来低密度的建筑和低密度的人口相适应的,现在由于部分市民和大量外来人口的入住,小企业的开办,使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导致污水横溢,垃圾乱倒、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缺乏统一规划的凌乱建筑,形成不了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视觉环境很差,城市形象低下;此外,由于村内道路既狭窄又杂乱无章,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5、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加上出租等手段获取收益比较容易,“城中村”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状态,并缺乏在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另外,“城中村”这种独特的存在和发展模式使城市居民难以理解村民,而村民本身也缺乏获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影响村民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土地的征用,“城中村”村民的可耕地大量减少,而村落内的村民由于历史原因,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但由于有高额房租收入,生活水平富裕,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村民素质的低下及其安于现状的性格,使他们的就业问题相当严重,即便是征地时安排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很容易下岗,就业问题的严重还会引发社会危机。近些年,我市的“城中村”改造进展缓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城中村”土地升值,致使“征地难、规划难、拆迁安置难”不断加剧。同时,由于脏、乱、差问题和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十分突出,形成大量的违法占地、违章建设,则严重破坏了城市土地市场秩序。所以,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势在必行。

三、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产处理、村民自建住宅政策、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改造的任务重,经济利益复杂,所需资金数额巨大。省内外一些大中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已经探索积累一些成功经验,例如,珠海市对“城中村”进行拆除并安置旧村民,辅之以一些配套措施,吸引房地产公司参与旧村改造。广州市的“城中村”将在最近完成改制,都市农民将成为公司股东,“城中村”撤消村委会,组成股份公司,按《公司法》经营原来集体企业与物业。深圳市试点改造“城中村”,按每镇一村的办法试点。试点村确定发展方向和策略,划定不准发展区、控制发展区及非建设用地的界限,规定各类用地的使用要求。借鉴省内外“城中村”改造的经验,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我市在推进“城中村”改造中,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城中村”改造,必须遵循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建设的原则。规划要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高起点、高标准地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完善环境规划和空间设计。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营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筑设计要有民俗特色,有品味,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城中村”改造,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各个“城中村”的状况不同,干部群众的思想水平、物质基础不一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任务各有侧重。必须以改革的思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城中村”改造是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稳妥推进。此外,“城中村”改造还必须调动村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城中村”改造,触及到群众的既得利益。要从实际出发,在不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给群众一些政策性的补偿和一定的资金扶持,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正确制定和运用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城中村”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股份经济组织的作用,用干部、党员的模范行动,调动群众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

3、“城中村”改造,必须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撤村建居后,农民变成了居民,成为城市社区的一员,要针对农民变成市民这类人群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功能。通过大力开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工作,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区管理方面彻底把“城中村”居民的传统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使“城中村”居民彻底告别旧有的生活方式,走进现代城市文明社区,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4、“城中村”改造,必须处理好集体土地的关系,并对集体资产进行改制。撤村建居后,农村集体土地原则上应依法征用,转为国有。转为国有后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在国家未实施城市建设前,可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政府对此必须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农村集体资产去留和经营中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建议通过税费政策和土地升值收益的调节使集体资产实现普遍增值,再将村的集体资产组建为社会化股份公司。在改制工作中,还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留足必要的集体公共积累外,按人口、劳动年限将股份尽可能量化到个人,从而壮大和优化原有的集体资产,解决“城中村”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

5、“城中村”改造,必须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手段。“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市化的大事,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件难事。这其中既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难度,又有实行政策补偿的难度,还有成本投入的难度。只有把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才能解开这一难题。如资金运作,单靠某一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多元化融资,除可采取群众集资一部分,银行贷款一部分,政府补助一部分外,要用优惠政策激起投资者的投资兴趣,以此吸收大量的民间资本,从根本上解决建房资金缺口的困难。通过市场运作,收到好的经济效益。

关于推进 “城中村”改造的探索与思考(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关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探索与思考

一、“城中村”:推进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我省已经确定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而“城中村”则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当中出现的现象。所谓“城中村”,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而把周边地区部分村落及其农用地一起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使大部分农用地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

制,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乡村的用地和以前的村民住宅用地、自留山等则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土地上以居住功能为主、且深受城市影响的农村社区就被称为“城中村”。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先城区周边的村庄,现在区域位置上已成为城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道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特殊景观——“城市里的村庄”。“城中村”在行政上已是城市的范畴,属于街道管理,但“城中村”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城中村”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已经被国家所征用,不再从事农业耕作,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二、“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城中村”是发展中出现的现象,也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但是,“城中村”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由于“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够衔接,且往往含有院落和小块菜地、猪圈等,房屋容积率低,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同时,“城中村”的土地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的产权又属于村集体所有,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相对于城市低廉的土地价格,使“城中村”中不规范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特别活跃,导致由于规划和基础设施改善而使土地升值的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城中村”周围已经被城市社区所包围,而“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它既像城市又像农村,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从管理体制上考察,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在“城中村”形成矛盾和冲突,有时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城中村”的性质使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村、镇管理又不力。这样,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成风,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住宅用地严重超标。

3、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城乡二元结构。据调查,“城中村”的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当地的原有“村民”(部分村民的户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民),其次是租用“城中村”村民住宅的城区市民,第三是来自外地、职业构成十分复杂的外来人口。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租金低廉,“城中村”容易吸引外来人口,出租房中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且职业构成和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的人员,因此可能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和违法事件发生的策源地,这种状况的存在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4、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是与原来低密度的建筑和低密度的人口相适应的,现在由于部分市民和大量外来人口的入住,小企业的开办,使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导致污水横溢,垃圾乱倒、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缺乏统一规划的凌乱建筑,形成不了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视觉环境很差,城市形象低下;此外,由于村内道路既狭窄又杂乱无章,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5、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加上出租等手段获取收益比较容易,“城中村”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状态,并缺乏在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另外,“城中村”这种独特的存在和发展模式使城市居民难以理解村民,而村民本身也缺乏获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影响村民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土地的征用,“城中村”村民的可耕地大量减少,而村落内的村民由于历史原因,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但由于有高额房租收入,生活水平富裕,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村民素质的低下及其安于现状的性格,使他们的就业问题相当严重,即便是征地时安排了一些就业机会,但很容易下岗,就业问题的严重还会引发社会危机。近些年,我市的“城中村”改造进展缓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城中村”土地升值,致使“征地难、规划难、拆迁安置难”不断加剧。同时,由于脏、乱、差问题和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十分突出,形成大量的违法占地、违章建设,则严重破坏了城市土地市场秩序。所以,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农村城市化,推进城市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势在必行。

三、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

第五篇:关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探索与思考

一、“城中村”:推进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现象

我省已经确定了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而“城中村”则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当中出现的现象。所谓“城中村”,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市化快速推进而把周边地区部分村落及其农用地一起纳入城市用地的范围,使大部分农用地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制转化为全民所有制,而在征地过程中返还给乡村的用地和以前的村民住宅用地、自留山等则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在维持征地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土地上以居住功能为主、且深受城市影响的农村社区就被称为“城中村”。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原先城区周边的村庄,现在区域位置上已成为城区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道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特殊景观——“城市里的村庄”。“城中村”在行政上已是城市的范畴,属于街道管理,但“城中村”仍然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城中村”农民的土地大部分已经被国家所征用,不再从事农业耕作,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二、“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是发展中出现的现象,也给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但是,“城中村”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产流失由于“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造成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够衔接,且往往含有院落和小块菜地、猪圈等,房屋容积率低,土地利用十分粗放。同时,“城中村”的土地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土地的产权又属于村集体所有,这样,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相对于城市低廉的土地价格,使“城中村”中不规范的房地产二级市场特别活跃,导致由于规划和基础设施改善而使土地升值的部分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难度较大“城中村”周围已经被城市社区所包围,而“城中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它既像城市又像农村,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从管理体制上考察,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与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有较大的区别,它们在“城中村”形成矛盾和冲突,有时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城中村”的性质使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村、镇管理又不力。这样,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受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成风,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住宅用地严重超标。

3、人口构成多元,社会治安堪忧“城中村”的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城乡二元结构。据调查,“城中村”的人口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当地的原有“村民”(部分村民的户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民),其次是租用“城中村”村民住宅的城区市民,第三是来自外地、职业构成十分复杂的外来人口。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租金低廉,“城中村”容易吸引外来人口,出租房中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且职业构成和宗教信仰十分复杂的人员,因此可能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和违法事件发生的策源地,这种状况的存在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4、公共设施缺乏,环境问题严重“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是与原来低密度的建筑和低密度的人口相适应的,现在由于部分市民和大量外来人口的入住,小企业的开办,使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导致污水横溢,垃圾乱倒、蚊蝇丛生,空气质量较差。缺乏统一规划的凌乱建筑,形成不了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视觉环境很差,城市形象低下;此外,由于村内道路既狭窄又杂乱无章,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5、村民素质较低,就业问题严峻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加上出租等手段获取收益比较容易,“城中村”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状态,并缺乏在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另外,“城中村”这种独特的存在和发展模式使城市居民难以理解村民,而村民本身也缺乏获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公正的追求,影响村民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土地的征用,“城中村”村民的可耕地大量减少,而村落内的村民由于历史原因,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但由于有高额房租收入,生活水平富裕,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

下载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新一轮基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许云昭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近......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

    关于张店分局和桓台县局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

    淄博市地方税务局文件淄地税发[2010]51号关于张店分局和桓台县局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 推进情况的通报 各区分局,各县局,高新区分局,市局各单位: 全省地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后,......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方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可供套用的现成模式,也很难有适用于所有中小学的成功经验。《......

    关于推进普陀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56

    关于推进普陀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国家的灵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

    推进桂东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与思考

    推进桂东新型工业化的探索与思考桂东统计局(2011年10月9日)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国税基层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早在1997年,省国税局率先把基层定位在县市局,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坚持抓基础强基层,国税系统县市一级基层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机关面貌焕然一新,税收征管日渐科学、规范和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