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新语文课程中的教师备课刍议
实施新语文课程中的教师备课刍议
摘 要 针对当前新语文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在教学实践中出现“换汤不换药”的难题,本文探讨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师备课和缺失,进而明确提出新语文课程中的备课策略,以还语文教学应有的生机,从而指出教师在备课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传统语文教学 缺失 备课策略 注意问题
随着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及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已发生巨大的变革。作为国语教学的语文课程,也将从过去的“耗时多、效率低”的批判声中走出,以全新的面目呈现于学生的面前。而其中,语文教师对备课环节的认识和行为的改革是高效实施新语文课程的关键。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备课和缺失
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工作过的老师,都会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备课留
下深刻的印象。其备课大致分为“备教学目标――备教学重点、难点――备教学环节流程(包括作者简介、文章段落大意、语言特点、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备教学方法”等步骤,这样的备课是在“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有新意”的评课标准下完成的。当我们面对着新课程标准、在思维处于变革的阵痛的时候来冷静反省我们的传统语文备课,却不难看出其中的许多缺失,而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过于强调备课的条条框框、结构的完整及内容的全面性等因素。具体体现为下面几点:
1.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不平衡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往往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个方面,这在宏观上并没有错,遗憾的是在这些目标中,我们往往对知识目标定位得过于明确,对于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则表述得过于含糊,这种含糊多数缘自于教师自身对能力和情感的具体内涵没有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也因此往往以知识目标为中心,而忽视了能力和情感目标,只能使能力和情感屈于“渗透”的地位,如果有可能,则渗透一点,如果没有可能,就忽略不管,使这些本应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成了吝啬的点缀,造成了语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不平衡。
2.过于呈现教条化倾向
语文是人文学科,她与自然学科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主
观性,文章给予人的影响是个性化的。但是在过去的语文备课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自身和学生的感受,而过分强调了语文知识传授的教学准备,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内容,从而呈现出教条化倾向。
3.忽视教师自身的语言感悟
在过去的语文备课中,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是教师忽视了自身的语言感悟。很多老师的备课,是根据教参上的资料、教案和他人的理解进行剪辑拼凑。他的备课办法是剪刀加浆糊,而不是用自己的头脑。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备课,怎么可能出现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呢?而且这种剪刀加浆糊的备课,其关注的必定只能是语文知识表象,诸如这一作家的生平、写了哪些作品、文章可以分成几段、文章的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导致语文课程缺乏人文性。
4.视作者和学生的真情体验
语文课程的狭义学习对象是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学作品。作为文
学作品,其内在洋溢着作者的生命活动,是作者的身份、素养、情感、情趣、思维等个体因素的综合体现,学习语文,必然就是与作者心灵的交流。但是,很多语文教师特别乐意将这种富有生命活动的艺术肢解得面目全非,只留下理性的文字躯壳,而毫不理会其中感性的生命律动。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只是紧扣枯藤、老树、小桥等不放,却根本不理会面对此景读者会产生会么样的情感。此外,对于学生,教师也了解得少之又少,相同的教案,居然能够在完全不同的班组同样运行,甚至可以用上几年,教育几批学生;不同的个体,居然能够对一个应该绝对个性化的问题达成完全一致的答案,这是过去语文教育的悲哀,也是语文教育失败的根源所在。
5.教学方法运用的形式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采用是语文教师们一直比较关注的问
题,但是近几年,教学方法的采纳陷入了赶时髦的怪圈,可以即兴板书的内容偏偏要用幻灯、可以用录像的偏偏要用电脑课件,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使这些本应为教学服务的现代化手段成了摆阔的工具,并发展为课堂的主角。运用电脑课件上过课的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人成了机器的奴隶,备课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如何做好课件,而不是如何消化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如何获得自己真实的体验上。
基于上述缺失及其带来的后果,我们迫切需要改变备课的策略,以还语文教学应有的勃勃生机。
二、新语文课程中的备课策略
1.课时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课时目标是依赖于语文课程总目标而确定的,语文课程“就目标
设计的结构框架来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①这一语句的表述顺序体现了人们对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视程度的重新定位。备课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不应该是“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些什么知识、明确些什么道理”,而应该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情感、态度如何?他试图表现什么?他是怎样来表现的?”、“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感受?会有什么疑惑?会有什么分歧?会联想到什么?文章哪些地方是最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其次应该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包括语言和行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怎样组织学生自由地阐发自己的观点?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观点”,最后才是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
同时,由于新语文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感受,对于同样的一个文章,学生的体验也许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无法在备课中完全框定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因此,我们不妨将目标制定得宽泛一些,尤其是对于情感态度目标,我们很难用几句话来涵盖全体学生的情感态度,我们不能将教学参考和教师自己的感情态度作为标准强加给学生。《孔融让梨》这篇课文,我们往往将情感态度目标定位在“懂得谦让,谦让时感到愉快”上,但是学生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呢?“对于语文课本中的《孔融让梨》这一课,孩子们一出课堂就把老师所讲的深远意义放在了一边。他们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说我们不用向孔融学习。我们与孔融的想法一样。倒是我们的家长应该向孔融的家长学习。我们都愿意吃小的水果或者不吃水果把它让给家长和别人吃,但是家长很烦人,总是强迫我们吃。”也有的学生说,大人在碰到分某样东西时,往往在意的是自己能够得到多少,这跟老师教的不是不一样了吗?这些问题并没有在课堂上得到澄清,教师灌输给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其生活实际产生了背离,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而如果我们将目标定得宽泛一些,比如确定为“通过读故事,让学生对孔融的行为形成真实的评价,并且敢于表达、修正或发展自己的观点”,这种背离就不会产生。
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目标,而减少对结果目标的过分依赖。
2.教学资料的准备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局限于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之间如何继续,因此往往忽略了教学资料的充分准备。而新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的教学,课堂中不可能像以住一样根据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而要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放在第一位。对话的课堂往往具有主题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拥有充分的资料储备,才可能对课堂中出现的任何情况应付自如。本人认为,要充分地准备教学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作者情况为线索。例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可以对曹操的诗赋、军事等方面的才能、他对部下以及亲人的猜疑和不信任、对取得霸主地位的渴望等多方面资料的搜集,以备教学之需。同时,对作者资料的介绍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干巴巴的知识介绍上,而应该还作者原来的活生生的面貌,可以摘取作家的一些逸事作为佐证,帮助学生对作家形成一个立体的感觉,将作家作为一个人去面对、去体味。
以作品主题为线索。文学作品表现的思想主题很丰富:爱国、思乡、亲情、爱情、悲秋、惜春等,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线索,进行辐射性的搜集,将表现某一主题的诗歌、散文等进行罗列比较,这样就可以将不同作家对某一个主题具有不同表现方式的文章整理在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这也正是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语文课程中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作品体裁为线索。这种资料搜集方式比较适用于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学习诗歌的对偶修辞知识,教师可以将运用对偶修辞的唐诗分别列出来,同时让学生自由体会对偶修辞在不同诗歌中的作用,并且鼓励学生模仿撰写对偶句。
以文化内涵为线索。文学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来说,以文化内涵为线索来搜集资料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举个例子来说,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文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文人都通过抒写月亮来表现自己的心灵世界,如果我们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不妨大胆引进中国文人的“月亮情结”:引进描写月亮的诗文以及月亮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达到文学作品给予后人的承载文化、审美鉴赏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以学生生活为线索。课程的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生活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一是实施课程过程中的生活化。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文学语言更是来自于生动活泼的生活语言,备课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比如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可以让品尝过南国荔枝的同学来谈谈自己对荔枝的认识,甚至可以把实物带来课堂,由学生面对实物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说出有关荔枝的色、香、味以及结构等。
3.课型的选择
总的来说,实施新语文课程的课堂不可能完全由教师预先设计好,教学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情况来决定,课堂也不可能是一节解决所有问题的“完美”的课,相反,经过45分钟,学生的问题可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教师不可能一一解决。因此,新语文课程的实施更多地表现为对话式,对话又表现为“教师――文章――学生”的三位一体。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很难在具体的方法上进行最后的确定,但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文章特点和自身教学风格来确定课型。一般来说,语文课程的课型有“朗读型、讨论型、辩论型、质疑型、探究型”等等。课型的确定提供了课堂空间,同时,又给课堂中的应时应境而变提供了空间,使各种课型、各种方法和手段能够自由灵活地交错使用。
4.确定对话主题
对话主题包括两种:预设计的方式和中途插入的方式。前者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事先确定的;后者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理解和感受的突变临时形成的。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这两种主题都要进行统筹把握。一般来说,课堂对话主题包括下面几种:
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和学生在理解感受上存在困难的问题,其实施解决情况关系到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
焦点问题。焦点问题,并不仅仅是指教材内容本身,更是指由教材内容而触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方面面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中,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对话。
疑点问题。疑点问题,指学生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通过对这种问题的对话,将使学生解除疑点,豁然开朗,而且疑点问题很多是学生学习的关口。这一关口解决了,那么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歧义问题。歧义问题,指导致学生认识出现分歧的问题。歧义,是碰撞的基础,也是实现沟通,培养多元意识的契机。对歧义问题的对话,其结果可能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辨证统一体。②
三、备课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备课过程应该是教师与作者心灵交流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反
复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感受,切不可简单搬用他人的方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力。
2.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备课中,学生的形象应该时时呈现在你在面前,只有心里装有学生,才会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3.备课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去面对,而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方案,研究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4.备课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提高的过程,教师对课文的研习、查阅资料、整理思路等,本身就是对自我知识的补充以及对问题认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②刑秀凤:《教学中师生对话的实现途径》,《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第二篇:新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教学总结
作为今年刚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的新教师,在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中,不仅面临着由一个体育教师到一个语文教师身份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复杂的、艰巨的,但同时也是充满了希望、令人奋进的。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站到讲台上并不难,但要想站稳、站好,却不容易。积极听课,开阔思路,博采众长;认真备课,点滴之处,不容忽略;善于反思,所到之处,必有收获。
开学伊始,我便在我校青年教师拜师大会上,拜王卫琴老师为导师,工作中更是主动向王老师请教学习。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主动放慢一课时。一个教案往往要修改两三遍。其他老师的课,不管是哪位老师的课,只要有时间,就主动去听。每一位老师都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启发着我。听课,成了我的一大乐事。每学期20节课时的听课任务不仅按时、并能超额完成。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测和处理,都使得一周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有张有弛。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这无形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示出来的问题,最容易得到解决。
本学期我在11月底,开了一堂新新教师汇报课,运用了许多自己听课得来的、书本上看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每个班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到网络上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
五、“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成绩好的学生少了一份压力,使这些学生有点骄傲,成绩也有起伏。
当然,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要做的和能做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争取更大的进步,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奋进的脚步总是匆匆,今天的一切都将成为美好明天的储备。我坚信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都将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第三篇:新语文教师述职报告
篇一:新教师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作为一名新人进入了金山中学任教,从那时候,我就开始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那时候,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除了在大学时期进行过一个半月的实习之外,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七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八年级两个班的思品,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第一次上讲台我是硬着头皮上去的。这使得站上教师岗位的我,感觉到面临教书育人的巨大压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使得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不断修补自己的同时快速的适应并不断的摸索学习。
这还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课备好。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在课前都会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冯红让老师,同时也听科组其他老师的课。这一学期,我听了二十节课,听了冯红让老师、马莲芳老师、尚倩老师等人的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老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老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也组织了组上的一些活动,如:七年级“金秋十月”诗文朗诵比赛、“校园之声”广播站,这些活动使我明白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但是,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考试中就显现出
来了。第二次月考以及期中考试,我带的班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我自身感到压力也很大。从这两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我认识到,在金山中学,由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局限,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的。
我看到很多老师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效果很好,而且我也感觉到这边的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很强,所以,我也向这些老师学习,在课余时间对及格临界和优秀临界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经过一段时间,也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分析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合格的教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做好下学期工作计划,争取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懊恼。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一年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与总结。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条古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应做到。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时刻注意从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比如,同学们要到专用教室去上课,临出教室时,我悄悄地把灯关掉,把门关好。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几次下来,同学们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开无人灯,教室没人要关好门窗。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安心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班集体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上,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和集体活动,尽自己的力量为学校出一份力。对待学生,我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与家长作为服务的对象。我在平时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现在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都很高,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去读书,在我们班就有这样的情况,我知道这一信息后,选择适当的时机首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留住学生,使学生能安心在这里读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着想。
二、学科教学工作,走进新课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科研工作,争做得力助手。
自担任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员以来,我在教科研工作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
阅读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了许多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弄清了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包括课题的选择与申报,主要研究环节与方法,以及成果总结与发表。我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
按照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我积极协助教科室主任开展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师个人成长的认识,实现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发展目标。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教科室印发了一些教师理论学习的记载材料,把教师参加理论学习作为教育科研的一项日常工作,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没有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实施新课程也就没有实质的变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为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注入了活力。
第二、加强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校的国家级子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的评价研究》已完成了前测工作进入构建阶段,为此,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了新的评价表,并构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评价表》。我校的常州市级电教课题已完成了结题工作。第三、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如何尽快理解、掌握、使用好新教材?如何把新教材与我校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我们做出积极地探索,也为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又成功申报了一个德育课题。不断地来充实我校的课题研究。遗憾的是,还有几个区级课题未能通过审核,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工作还需不断地精益求精。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未能取得可喜的业绩。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春天。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新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首先,本人在政 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共 产 党的领导,新语文教师述职报告。自觉参加学校的各项政 治学习,认真学习邓 小平理论和十六大文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待工作和学习。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加强个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93年9月-95年七月担任了美术职高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针对他们底子薄,文化课基础差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积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克服畏难、胆怯、急躁的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知难而进。在95年的高考中,全班十人有七人被艺术院校录取,剩余三人也于 96年的高考被录取。
95年9月-98年7月任初一至初三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初一时首先抓了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主动和小学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小学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积极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反复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常找孩子们谈话,做有心人,不放过孩子们的微小变化,好的予于及时肯定,不好的予于坚决制止,初步形成了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班风,第一学期就甩掉了“慢班”的帽子,形成了两个班齐头并进的局面。初二时重点抓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校秋季运动会上总分获初中组冠军,在冬季篮球赛中男女也分获冠军,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述职报告《新语文教师述职报告》。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孩子们比学习比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主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调动多种娱乐形式,朗诵爱国主义诗歌,唱热爱祖国歌曲,回顾祖国的悠久历史,拼祖国地图。小品、相声、舞蹈同登一台,独唱、合唱各领风骚,把祖国和个人联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国心,获学校班会竞赛一等奖。我所带的班级也获96路局优秀班集体。初三年级面临中考,首先解决传授新课与复习旧知的矛盾,合理分配时间,向45分钟要质量。同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尽量避免两极分化,其次抓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密切联系各科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再次不能放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小抓碎,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第二学期,既要给学生压力,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状态,但又不能压力太大,以至失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经常找孩子们谈话,指导学习方法,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班级学风比较浓,在全路物理通讯赛中,我班有三人分获一二等奖,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放松班级的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第二学期班级两次获五星级班集体的称号,在毕业班中较为少见。初三中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升学率名列分局第一。升入高中的同学有着良好的语文素质,今年全国华人杯少年组作文竞赛,我班的张丹、孙媛分获全国一等奖,杨强同学获得二等奖。
多年来我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95年-96推行目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登台亮相,一学期便上了七堂语文公开课,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志的意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写了有关论文,获学校优秀论文奖,并在首届论文发布会上第一个登台亮相,总结了自己工作的得失。论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语文的目标教学》获全国语文报第三届论文大赛优秀奖,并收入了《中国当代优秀教师优秀论文大系·语文卷》一书。
第四篇:刍议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行动路径
刍议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行动路径
随着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与游戏活动区创设的不断深入开展,“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精神氛围正日益弥漫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基于园所“课程回归幼儿生活,活动追随幼儿兴趣,课堂尊重幼儿差异,环境体现幼儿地位,师幼关系亲切和谐”的课程建设思路,我们也正在努力探索幼儿主动体验的课程实施方法。因为幼儿应该是课程的主体,幼儿园应该是幼儿能够自主地开展属于自己活动的场所,是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地方,所以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由孩子们共同主动经历的故事组成的经验体系。那么,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课程也必须是能够让幼儿自主、主动体验,并获得个性成长的重要载体。
一、从实践探索未知,看主题课程游戏化内容
本学期伊始正值元宵节来临之际,大班级组在园所课程游戏改革的专题研究背景下,也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尝试活动。“闹元宵”主题课程的游戏化实施初体验在酝酿、实践、优化、反思、复盘以及再积累中慢慢落下帷幕。回顾与幼儿共同经历的体验过程,孩子的成长从寒假趣事聊天开始,慢慢在一系列活动的主动体验中实现„„
(一)被动调查与主动采访
以往面对大班幼儿所想与所盼,为了避免刻板地教授与指导,我们尝试给孩子调查表,希望借助家园共育的合力,让幼儿能够在课后有所拓展地积累经验。但一直以来的实践发现,家园共育背景下亲子任务的主体仍然以家长为主,幼儿主动体验的经历被替代。基于张雪门先生的行为课程,我们知道幼儿园的课程以直接经验为主,鼓励幼儿与周围世界环境、人物相接触,经过感官获得经验。因此,在本次主题课程推进开始阶段,孩子们想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问题,我们尝试设计全园性的采访活动,让幼儿自主设计调查表与图文结合的问题,并利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户外活动、散步等时间走进其他教室、食堂、园长办公室等诸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想了解的场所,采用自主采访、记录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记录积累有关元宵节的经验。
(二)替代准备与计划实施
做元宵(汤圆)永远是元宵节主题课程中的一道必备大餐。小中大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所体验。这道大餐是教师做好了端上来,还是孩子们自主制作体验?对于大班的孩子,他们更乐于自己去尝试与体验,而教师多观察、指导,从幼儿的谈话聊天中可适时延伸出“彩色元宵”、“包馅汤圆”的不同难易体验的活动。具体如下:
1.计划采购。
从采访调查中了解做元宵的材料,借助园所周边的社区资源(菜场、超市),在班级内以小组分工的形式采用任务卡完成采购任务。幼儿根据自选分成糯米粉、蔬菜、水果三组,小组内设会计1名、采购员3名、运货员2名。其中一人兼任队长,负责统筹,幼儿共同在谈话交流中形成基本常规要求。任务卡的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清晰地了解我们小组要买什么东西,买多少。在一系列幼儿自主分工、计划研究与任务体验的过程中做好元宵制作的材料准备工作。
2.模拟感受。
孩子们做元宵的直接经验较少,而为了避免教师的直接引导,我们在主题推进的过程中与游戏活动区相互融合,让大部分幼儿在个性化的活动区体验中,积累榨汁机体验、糯米粉与水的配比方法等直接经验,在集体活动中再借助差异教学的方法,逐步地完成集体的体验。当然模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与支持十分重要,在榨汁机数量、实验区选址、幼儿数量关注上需要做好充分预设。
(三)重点体验与完整体验
幼儿直接经验的体验不只是某一次或某一环节的重点感知体验,而应该是一个系列的完整体验。因为事物的联系性与大班幼儿思维方法的萌芽,让他们有基础尝试将同样的经验迁移运用。而做元宵的直接体验中,孩子们从衣着准备、食材清洗、环境布置到汤圆制作、分类摆放,再到自助选择、煮元宵、吃汤圆,一系列的自主体验能够让他们更为系统、完整地感知制作元宵这一实践活动所经历的意义,也远远比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切让他们只是体验搓元宵更具发展价值。
此外,从元宵制作延伸出幼儿感兴趣的彩灯同样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考虑单位主题时间内的效率,我们同样采用游戏活动区体验的方式让孩子在自主设计、探索制作的过程中感知彩灯的多姿多彩。
二、从结果倒追过程,看主题课程游戏化思路
经历以上课程体验活动,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再回顾交流时发现,“闹元宵”主题课程结束后我们主题的推进网络也在孩子的活动中逐步汇聚。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反思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起点一定是从幼儿所需、幼儿所体验、幼儿所感中而来,而且课程游戏化实施的终点也将落实在幼儿主动经历中,不知不觉地充分感受、体验、表达,获得有意义的个性成长经验。
细细回顾与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我们发现“闹元宵”主题课程游戏实施的起点是孩子的所想和期盼,这些所想所需是在和孩子的聊天中了解的,了解后抓住富含其中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兴趣,在现实的课程建构中以主动体验的思路丰富孩子们的直接经验,而嫁接幼儿主动体验与直接经验的桥梁就是在营造环境氛围、提供资源、材料的基础上放手与孩子们共玩,共经历,最后在共同经历中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充分感受、主动体验和积极表达。
三、从复盘分析实效,看主题课程游戏化路径
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对于儿童来说就是做事,做符合需要的事、做彰显天性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做能感受挑战的事、做能感到趣味的事,从而更好地为幼儿自主生活服务。所以幼儿园课程应与幼儿的生活联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所听、所看、所做及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因此,主题课程游戏化的改革实践中我们也必须遵从上述的课程思想。
而在年级组的大教研现场,我们一起回顾“闹元宵”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历程,再次经历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体验。
1.面对“游戏化”理论,学在先。
从“学大家,行大家”的历程中,思索应彩云老师《过新年》主题设计的线索思路,关注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与教师专业能力》,并在自主学习中分析课程游戏化的学习资料,共享学习经验与困惑。这也为级组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班本化实施积累理论方法。
从理论方法回归主题课程组织实施,围绕“调查幼儿所需”、“倾听孩子参与主题活动的计划”搜集幼儿个性经验需要,形成抽样分类汇总,明确幼儿所需与大概的活动计划,再集体汇总形成级组资源,依此设计级组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计划。
2.面对“游戏化”思考,需细思。
(1)要求班组结合自己所学、幼儿所需以及发展要求设计“闹元宵”的主题实施计划初稿。强调“闹元宵”的活动一定不是元宵节当天的半日体验活动,它一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务必“精细”的思考,要求“缓慢”的实施,尝试“开放”的个性。当然统整的思维模式必备,要求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课,或者是专题的学习活动。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也一定是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区、社区资源、环境准备等一系列的课程体系。
(2)主题课程实施前开展级组体验式的教研活动,形成级组主题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基本框架路径(计划安排)。而后再引入“放电影式”的现场备课:强调身临其境式地从进入“场地空间”到幼儿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会以怎样的方式活动的线索推进活动的设计,重在关注教师预设观察后的支持、引导与差异分享,弱化教师的语言组织与垂直介入。
3.面对“游戏化”实践,必敢为。
(1)在班级、级组共同推进主题课程“元宵节”游戏化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或困惑,但我们需强调关注过程中幼儿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与品质等,以此做好活动组织的反思与优化思考。同时加强班组之间、教师之间积极互动,交流体验心得与延伸的思考点,过程中优化实施的内容与路径。
(2)及时汇总过程性资料,思考交流可深化点,为级组研讨复盘准备资源。
(3)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交流主题课程实施的聚焦问题,引导下步优化路径。每个人的心态摆正的同时,要认识这些问题一定不是某个人、某个班级的,至少是整个级组。例如“级组元宵节环境氛围”的营造问题,再如教师游戏化活动能力之一的“谈话能力”水平问题。
(4)在关注整体与细节的思考中,从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复盘可再行动的操作路径,积累下一阶段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有效的经验方法。
结语:
基于“课程回归幼儿经验,活动追随幼儿兴趣,课堂尊重幼儿差异,环境体现幼儿地位,师幼关系亲切和谐”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思路,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游戏化实施中的“自由”应该是“有纪律地自由”,“自主”是“有规则地自主”,“创造”则是“有个性地创造”,这样的游戏精神才能让幼儿真正享受快乐愉悦的童年生活。正如“闹元宵”主题中采访是过渡环节不影响他人情况下的自由,采购的自主是建立在任务驱动下的,元宵的制作是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颜色、形态的。
当然,教师在这其中的课程设计水平(备幼儿的材料、环境、学习)、观察指导能力、活动组织方法、谈话策略以及评价精准的能力要求正不断冲击我们的专业发展要求,也让我们在“课程游戏化”的行动研究中不断实现思想与技术的双重磨砺„„
第五篇:教师试讲中如何快速备课
教师试讲中如何快速备课
近期很多省份的教师面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很多地区都是以试讲为主要的测查手段和方式,既然要试讲,首先要书写教学设计,只有设计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在试讲中讲的有条理,重难点突出,赢得这次考试,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书写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呢?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如何做到短时间备课。
首先,熟悉教材.不管是试讲还是说课,都离不开对教材的熟悉,只有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教材中的重难点,以及梳理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里建议大家能够吸收教学参考用书中的授课思路和教学内容来,所以这部分就要求大家下功夫来梳理教材内容;其次,熟能生巧。
建议没有写过教学设计的同学从逐字稿开始写起,把自己的每一个环节和连接语都写下来,作为自己试讲中的一种体系,然后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熟悉,当中间的连接和过度能够较为流畅进行之后,就可以不用再写自己的详稿,开始把自己的逐字稿写成框架式的简案,只需要写自己的授课主要内容即可,无关紧要的话都可以省略,只要能够梳理出教材重难点即可;再次,完善简案。
当大家能够熟练的依据自己的简案进行讲课后,就要求大家能够通过简案来设计自己的板书,很多同学在试讲中都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板书可以体现自己的授课思路,也可以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所以要求大家设计自己的教学板书,当自己熟悉了教学内容后,并能够通过简案来试讲,那么这一阶段就要求大家不看自己的教学设设计来试讲,而是通过自己的板书来进行试讲,一方面可以少看教案,另一方面也能把板书清楚的书写下来,与自己试讲的内容形成一致。
最后,时间安排.比如20分钟的备课时间,就要求大家3分钟能够把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写出来,再用5分钟写教学过程,2分钟进行板书设计,剩下的10分钟进行教案的梳理,自己在座位上默默的在心里过一遍,只有自己讲一遍才能在考场上流畅的、完整的、清晰的试讲,做到心中有数,坦然面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