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人事部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的通知(1983年1月24日)
劳动人事部
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的通知
(1983年1月24日)
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以下简称《条例》)颁发和贯彻执行以来,不少地区和部门反映,《条例》中有一些规定不够明确。为有利于《条例》的贯彻执行,我们拟定了《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现发给你们参照执行。
附: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
(一)事业单位能不能参照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答:《条例》只适用于企业单位。但为避免在一个单位内部引起矛盾,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可以执行《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及其附设的企业性机构不能参照执行《条例》。
(二)对公司、联合企业的奖惩职权,应由其本身行使,还是由其下属厂、店行使? 答:由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的企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三)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的奖惩,执行哪个文件的规定?
答: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干部,应和工人一样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但奖或惩的批准权限和审批程序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四)《条例》第六条规定的晋级问题,如何掌握?
答: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当前国营工业企业全面整顿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非工业部门的所属企业以及城镇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也可以参照上述文件执行。晋级情况,企业单位应报送企业主管局、当地劳动局、人民银行备案。
(五)《条例》第六条所列的各项奖励,是否按照条文排列的次序区别荣誉高低?
答:除记功和记大功、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在荣誉上有程度不同的区别外,其他各项奖励之间没有程度上的区别。
(六)奖励是否一定要在年终评定,及时评定是否可以?
答:由企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要以取得奖励的最好效果为原则。
(七)《条例》第七条规定“发放奖金一般一年进行一次”,个别贡献特别突出的能不能作特殊处理?
答:可以。但企业主管局要严格控制,不要因此突破劳动竞赛奖的奖金总额。
(八)《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工的错误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其中由司法机关依法判刑的,是否要同时开除公职?
答:企业职工中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可予开除。依照刑法处以管制以及宣告缓刑者,一般可不予开除。
(九)职工受留用察看处分期间算不算工龄?
答:可以计算为工龄。
(十)职工在留用察看期间患病请病假时,其生活费要不要减发?
答:可不减发。如果生活费高于按照本人原工资计算的病假待遇时,应按照上述病假待遇发给。
(十一)职工在留用察看期间,其他福利、保险待遇如何处理?
答:一般应允许按原规定享受。在计算劳动保险待遇时,可以以本人原标准工资为计算基数。
(十二)在留用察看期间表现好的,恢复为正式职工后,重新评定的工资,能否高于受处分前的原工资?
答:不应高于受处分前的原工资。
(十三)在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不能及时讨论职工的开除处分,怎么办?答:在这种情况下,应按《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处理,即:“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可由常任主席团召集职工代表团(组)长和有关职工代表参加会议,进行处理。”
(十四)《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撤职”处分,对工人是否适用?
答:撤职处分是针对有职可撤者而言,无职可撤的人员可以给予其他处分,而不给撤职处分。
(十五)罚款和赔偿的性质是否相同?
答:赔偿和罚款不同,罚款属于处分性质;赔偿是职工应负的一种经济责任。(十六)罚款和赔偿,可不可以同时执行?
答:必要时可以同时执行,但每月扣工资的总额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十七)《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审批职工处分的时间,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开除处分不得超过五个月,其他处分不得超过三个月。由于有些案情复杂,在上述时间内不能审批完,如何办?
答:如因案情复杂,不能在《条例》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审批处分的,可以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适当延长审批处分的时间。
(十八)计算连续旷工时,旷工期间的节假日是否计算为旷工时间?
答:可以把节假日的天数扣除后计算旷工时间。
(十九)《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受处分职工可以在公布处分以后十日内提出申诉,其中时效期限是从企业公布处分之日算起,还是从受处分者接到处分决定之日算起?
答:在一般情况下,应从企业公布处分之日算起;如果受处分者当时不在,则从他接到处分通知之日算起。
(二十)《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职工被开除或除名以后,一般在企业所在地落户。但象石油普查勘探、地质勘探、铁路沿线小站等单位,流动分散,怎么处理?
答:这类单位被开除或除名的人员中,如家在农村或小城镇的,应回家庭所在地落户。(二十一)《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评奖、提级,是指经常性的奖励(如生产奖)和国家安排的升级(调整工资),还是指《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奖励和晋级?
答:这两方面都包括在内。
(二十二)受降级处分的职工,表现好的,能不能执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答:可以按《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受处分满一年以后,在评奖、提级方面按规定条件,与其他职工同等对待。
(二十三)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职工受处分以后,能不能领取超额计件工资?
答:如果是按职工完成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工资(完不成定额相应扣发基本工资)的,在受处分期间,可以照发其计件工资。受留用察看处分的,因为发生活费,所以不存在计件超额工资问题。
(二十四)有关《条例》的其他具体问题,如何处理?
答:所有有关《条例》的具体问题,按照《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精神,在不违反《条例》的情况下,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可以在实施办法中做出规定并予以实施。
第二篇:劳动人事部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的通知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劳动人事部关于印发《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以下简称《条例》)颁发和贯彻执行以来,不少地区和部门反映,《条例》中有一些规定不够明确。为有利于《条例》的贯彻执行,我们拟定了《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现发给你们参照执行。
附: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
(一)事业单位能不能参照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答:《条例》只适用于企业单位。但为避免在一个单位内部引起矛盾,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可以执行《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及其附设的企业性机构不能参照执行《条例》。
(二)对公司、联合企业的奖惩职权,应由其本身行使,还是由其下属厂、店行使?
答:由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的企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三)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的奖惩,执行哪个文件的规定?
答:企业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干部,应和工人一样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但奖或惩的批准权限和审批程序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
(四)《条例》第六条规定的晋级问题,如何掌握?
答:应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当前国营工业企业全面整顿若干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非工业部门的所属企业以及城镇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也可以参照上述文件执行。晋级情况,企业单位应报送企业主管局、当地劳动局、人民银行备案。
(五)《条例》第六条所列的各项奖励,是否按照条文排列的次序区别荣誉高低?
答:除记功和记大功、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在荣誉上有程度不同的区别外,其他各项奖励之间没有程度上的区别。
(六)奖励是否一定要在年终评定,及时评定是否可以?
答:由企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要以取得奖励的最好效果为原则。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七)《条例》第七条规定“发放奖金一般一年进行一次”,个别贡献特别突出的能不能作特殊处理?
答:可以。但企业主管局要严格控制,不要因此突破劳动竞赛奖的奖金总额。
(八)《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职工的错误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其中由司法机关依法判刑的,是否要同时开除公职?
答:企业职工中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可予开除。依照刑法处以管制以及宣告缓刑者,一般可不予开除。
(九)职工受留用察看处分期间算不算工龄?
答:可以计算为工龄。
(十)职工在留用察看期间患病请病假时,其生活费要不要减发?
答:可不减发。如果生活费高于按照本人原工资计算的病假待遇时,应按照上述病假待遇发给。
(十一)职工在留用察看期间,其他福利、保险待遇如何处理?
答:一般应允许按原规定享受。在计算劳动保险待遇时,可以以本人原标准工资为计算基数。
(十二)在留用察看期间表现好的,恢复为正式职工后,重新评定的工资,能否高于受处分前的原工资?
答:不应高于受处分前的原工资。
(十三)在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不能及时讨论职工的开除处分,怎么办?
答:在这种情况下,应按《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处理,即:“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可由常任主席团召集职工代表团(组)长和有关职工代表参加会议,进行处理。”
(十四)《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撤职”处分,对工人是否适用?
答:撤职处分是针对有职可撤者而言,无职可撤的人员可以给予其他处分,而不给撤职处分。
(十五)罚款和赔偿的性质是否相同?
答:赔偿和罚款不同,罚款属于处分性质;赔偿是职工应负的一种经济责任。
(十六)罚款和赔偿,可不可以同时执行?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答:必要时可以同时执行,但每月扣工资的总额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十七)《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审批职工处分的时间,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开除处分不得超过五个月,其他处分不得超过三个月。由于有些案情复杂,在上述时间内不能审批完,如何办?
答:如因案情复杂,不能在《条例》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审批处分的,可以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适当延长审批处分的时间。
(十八)计算连续旷工时,旷工期间的节假日是否计算为旷工时间?
答:可以把节假日的天数扣除后计算旷工时间。
(十九)《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受处分职工可以在公布处分以后十日内提出申诉,其中时效期限是从企业公布处分之日算起,还是从受处分者接到处分决定之日算起?
答:在一般情况下,应从企业公布处分之日算起;如果受处分者当时不在,则从他接到处分通知之日算起。
(二十)《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职工被开除或除名以后,一般在企业所在地落户。但象石油普查勘探、地质勘探、铁路沿线小站等单位,流动分散,怎么处理?
答:这类单位被开除或除名的人员中,如家在农村或小城镇的,应回家庭所在地落户。
(二十一)《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评奖、提级,是指经常性的奖励(如生产奖)和国家安排的升级(调整工资),还是指《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奖励和晋级?
答:这两方面都包括在内。
(二十二)受降级处分的职工,表现好的,能不能执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答:可以按《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受处分满一年以后,在评奖、提级方面按规定条件,与其他职工同等对待。
(二十三)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职工受处分以后,能不能领取超额计件工资?
文章来源:http://免费咨询法律问题http://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网拥有万名专业律师3-5分钟快速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答:如果是按职工完成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工资(完不成定额相应扣发基本工资)的,在受处分期间,可以照发其计件工资。受留用察看处分的,因为发生活费,所以不存在计件超额工资问题。
(二十四)有关《条例》的其他具体问题,如何处理?
答:所有有关《条例》的具体问题,按照《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精神,在不违反《条例》的情况下,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可以在实施办法中做出规定并予以实施。
欢迎到云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法律助手、法律文书、律师
第三篇: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财建[2006]317号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局)、人事厅(局)、国防科工委(办)、国资委(经贸委)、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联: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35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更好地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
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以下简称《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加速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现就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工作,是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类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承担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我国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带动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的重要职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科研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决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各类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履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职责。
(三)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的迫切需要。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提供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必要保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一)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岗位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适应性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企业富余职工转岗转业培训;根据需要对职工进行的各类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
(二)企业要强化职工教育和培训,突出创新能力和技能培养,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切实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职业竞争力。
三、切实保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及合理使用
(一)切实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二)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1990年第1号令),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部分组成。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当年结余可结转到下一继续使用。
(三)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列支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规定。
(四)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
1、上岗和转岗培训;
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
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
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六)经单位批准或按国家和省、市规定必须到本单位之外接受培训的职工,与培训有关的费用由职工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
(七)经单位批准参加继续教育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集中举办的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工所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
(八)为保障企业职工的学习权利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重点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九)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支。
(十一)矿山和建筑企业等聘用外来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接受农村转移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对农民工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所需的费用,可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支出。
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补充
(一)企业新建项目,应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备操作难度等因素,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应按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重点保证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企业工会内按规定留成的工会经费中,应有一定部分用于职工教育与培训,列入工会预算掌握使用。
五、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控制额度开支。企业的经营者应确保本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根据职工教育与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大型企业集团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可与二级单位(或二级法人单位)划分一定的比例分别管理与使用。
(三)鼓励各企业建立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帐户制度,采取单位、个人、工会共同向帐户注资方法,支持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并建立学习档案,完整记录职工学习与培训的情况。
(四)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应按照《意见》要求,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实行统筹,由劳动保障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六、完善经费提取与使用的监督
(一)企业工会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利,督促企业履行对职工的培训义务,并依据已签订的集体合同中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条款参与监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企业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分别履行监督企业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职责。
(三)企业应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
(四)各级劳动保障、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
(五)充分发挥公众舆论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的作用,促进企业按要求承担职工教育与培训义务。
第四篇:四川省劳动人事厅印发《关于职工探亲待遇问题解答》的通知
四川省劳动人事厅印发《关于职工探亲待遇问题解答》 的通知
川劳人险[1983]49号
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七日,四川省劳动局印发了《关于职工探亲待遇若干具体问题的试行意见》(即川劳险[81]28号),各地在试行中,提出了一些问题。根据各地的意见,我们拟定了《关于职工探亲待遇问题解答》,现印发给你们,从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起执行,同日,川劳险[81]28号文即停止执行。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附:
关于职工探亲待遇问题解答
(一)关于探亲的范围和条件方面的问题
1、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以下简称《探亲规定》)和《四川省劳动局关于执行“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适用于哪些单位?
答:适用于国家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
2、问:职工享受的探亲待遇,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职工享受探亲待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参加工作满一年并已转正的固定职工;同配偶不住在一起,同父亲和母亲都不住在一起;不能利用在公休假日团聚的。
3、问:职工能否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界限怎样划分?
答:一般说来,凡是职工能够利用公休假日到父母,配偶居住地点,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的,就算是能够利用公休假日团聚。具体办法,可由各市、县劳动人事部门根据当地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的实际情况确定。
4、问:《实施细则》中所称的父母,包括“父母死亡后,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现仍与职工保持联系的亲属”,应如何解释?
答:一般是指职工自幼父母双亡,或者父亲死亡,母亲改嫁后,在十六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就受其供养,现在仍与职工保持联系,并经公证机关证明,确属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的亲属。
5、问:父亲死亡,弟、妹年幼,母亲又未工作,靠哥姐等其他亲属拿钱回家解决全家人的生活,现母亲去世,已工作的弟、妹是否可以去探望哥、姐?
答:父亲死亡后,由母亲统率全家生活,其全家生活的经济来源,虽然主要是靠哥、姐等其他亲属拿钱回家解决,但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的仍然是母亲,现母亲死亡,弟、妹也不能享受探望哥、姐等其他亲属的待遇。
6、问:《实施细则》中规定的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应当怎样掌握?
答:职工的父亲或母亲和职工的配偶同居一地,一般是指同居住在本市(不含市属县)、本县区域区的,或者虽跨县(市)居住,但路程较近,就应视为父亲或母亲和职工配偶同居一地。这类职工在按规定探望配偶时,能够同进解决探望父母的问题,不再享受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待遇。
7、问:职工父母分居两地,现在职工只是同父亲或母亲居住在一起,是否还能享受探亲假去探望在外地母亲或父亲?
答:职工只要同其父、母中的一人居住在一起(是指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就不能再享受探望在外地的父亲或母亲的待遇。
8、问:职工与其养父母或者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指能够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又要求到外地去探望亲生父母或养父母,是否可以?
答:只要职工与养父母或亲生父母同居住在一起(是指能够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就不能再享受探望在外地的亲生父母或养父母的待遇。
9、问:抚养职工长大的养父母已经死亡,可否去探望在外地的亲生父母?
答:可以。
10、问:职工的配偶已经死亡或离婚,能否享受每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待遇?
答:职工的配偶已经死亡或离婚,目前尚未再娶,如原与配偶同居一地的,在配偶死亡或离婚当年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应从第二年开始,享受每年一次探望父母的待遇;如原系分居两地,当年未探望过配偶的,当年可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11、问:双职工,分别在两地工作,一方享有寒暑假或年休假,他(她)们是否可以再享受探亲待遇?
答:应由享受上述假期待遇的一方,利用寒暑假或年休假回家探亲。如其休假期短于探亲规定的假期时,可按照探亲假期规定给予补足,另一方则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但是,如果无休假制度的一方,因工作流动性大,单位无力解决探亲家属宿舍的,或者享有休假的一方因工作需要不能离开,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如患病、女职工怀孕、生小孩等)利用休假探亲确有困难的,经其所在单位出据证明后,也可以允许无休假制度一方享受探亲待遇。
12、问:双职工,分居两地,又不能利用在公休假日团聚的,是否允许双方都享受探亲待遇?
答:有一方享有探亲待遇,夫妇已经团聚,另一方就不能再享受探亲待遇。至于探亲假给那一方?可由职工与行政领导商量确定。但不允许“双探”。
13、问:为什么临时工、季节工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答:临时工、季节工不是固定职工,他们的工作是临时性的,因此,不能享受探亲待遇。但属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三十日以前,一直在本单位工作的计划内的长期临时工,离家又远,具备探亲条件的,可作为照顾给予探亲待遇。
14、问:合同工、亦工亦农人员是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属于一次签定二年以上合同的合同制工人,亦工亦农人员,工作地点离家较远,不能利用换休和节假日与父母或配偶团聚的,在工作满一年以后,可参照固定职工的探亲规定执行。
15、问:学徒、见习生、实习生、试用人员,以及熟练期未满的人员为什么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答:学徒、见习生、实习生、试用人员,以及熟练期未满的人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技术和熟习生产知识,为了不影响学习,暂不享受探亲待遇。在他们学习期满后,上半年期满的,下半年享受;下半年满的,下享受。
16、问:已转正的固定职工,因内部调动工作而当学徒,能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答:工作满一年并已转正的固定职工,由于工作需要,经组织确定,调去学习技术而当学徒的可以享受探亲待遇。
17、问:军龄不到一年的退伍军人当学徒的,是否可以与固定职工一样享受探亲待遇?
答:军龄不到一年的退伍军人分配当学徒的,应与学徒工同等对待,在学徒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18、问:工作满一年并已转正的固定职工,考入“七•二一”大学,电视大学的脱产学员,是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这些学员都是在职培训的性质,应与在职的正式职工享受同样探亲待遇。但是,为了不影响学习,应在寒暑假期间安排他们回家探亲。
19、问:职工在大专院校学习期间能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职工进入大专院校学习,学习时间在一年以上,学习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原工资的,如本人符合探亲条件,利用寒暑假回家探亲,可由原单位按规定报销其一次往返路费。由学校按月发给助学金的职工学员,其在学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20、问:已经退休、退职的职工,或者退休、退职后,又经批准聘用重新工作超过一年以上,可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不是在职的固定职工,不能享受探亲待遇;退休、退职后,虽然批准受聘重新工作,也是临时性质的工作,不属于聘用单位的固定职工,因此,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21、问:职工出国援外在一年以上的,国内的一方能否去国外探亲?如不能出国探亲,能否享受每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待遇?
答:出国援外人员有回国探亲的具体规定,在国内的一方不应再享受出国探亲待遇,也不能改为享受每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待遇。
22、问:双职工原在一起工作,其一方送到外地在职培训达一年以上,另一方可否去培训地点探亲?
答:送外地在职培训的已婚职工,学习已满一年,并还需继续学习一年以上的应由本人利用学习假期到配偶所在地探望,准予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23、问:双职工原在一起工作,以后一方借调到外地工作达一年以上的,另一方可否去对方借调地点探亲?
答:一方借调到外地工作,夫妻分居一年以上的,并继续借调的,可按规定享受探亲待遇。
24、问:新婚职工,夫妻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在结婚的当年能否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
答:新婚职工,在结婚的当年不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次年可以享受。
25、问:有的职工已领取了结婚证,但因种种原因未及时举行婚礼,这样的职工能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婚姻法明确规定:“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因此,职工凡是在婚姻登记机关正式领取了结婚证书的,不论举行婚礼与否,就可从领取结婚证书之日起作为夫妻关系,按探亲假规定享受已婚职工应享受的探亲待遇。
26、问:职工父母离婚,经法院判定,职工随其父亲或母亲生活,现随其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已经死亡,该职工能否去探望在世的母亲或父亲?
答:可以按探亲规定,去探望在世的亲生母亲或父亲?
27、问:具备探亲条件,申请出境探亲的台胞、归侨、侨眷职工其假期和待遇如何处理?
答:应按劳动人事部等四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台胞职工出境探亲待遇的通知》和国务院侨办等五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亲待遇问题的通知》规定办理(这两个文件已分别以川劳人险[83]8号和川侨会02号文件转发各地)。
28、问:我省职工的配偶或父母在西藏工作,职工能否享受到西藏探亲的待遇?
答: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藏府发[1981]60号文件的规定,进藏职工享受休假制度,可以利用休假期间回内地与配偶或父母团聚,不再享受探亲制度。因此,我省职工不再享受进藏探亲的待遇。
(二)关于探亲假期方面的问题
29、问:《探亲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答:《探亲规定》应从国务院公布之日起执行,即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起执行。职工在三月十四日以前探亲已满十二天假期的,应按原来的探亲规定办理,不再改按《探亲规定》执行。
30、问:按《探亲规定》四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假期应如何计算?
答:已婚职工具备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条件的,在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过单位领导批准,即可探亲。在计算时,应从《探亲规定》公布之日起计算,例如:已婚固定职工在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以前,工作已满一年并已转正的,即可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至一九八五年三月十四日期间,安排一次探望父母的探亲假。
31、问:职工在结婚的当年已经享受过探望父母的待遇,应从何时起享受已婚礼职工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待遇?
答:职工在结婚的当年已经享受过探望父母待遇的,应从婚后的第二年起的每四年内,享受一次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待遇。
32、问:探亲假期能不能分期使用?
答:职工的探亲假期原则上应一次使用。如个别职工因特殊情况申请分期使用,在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前提下,可由行政领导酌情处理,但探亲假期不得超过规定的天数,路程假和往返路费的报销只限一次。
33、问:已婚职工因往返路途较远等原因,要求两年合并一次探望配偶,是否可以?
答:已婚职工探望配偶,一般不提倡两年合并探望。如有特殊情况,本人自愿两年探望一次,经本人申请,单位领导批准,可以两年合并探望一次,但探亲假期为六十天,路程假和往返路费的报销只限一次。
34、问:享受探亲待遇的未婚职工,利用探亲假结婚,是否还另给婚假?
答:可按婚假规定的天数,另给婚假。
35、问:女职工请了产假,在当年可否再享受探亲假? 答:女职工因生育而享受的产假待遇,是国家对妇女的照顾;而探亲假规定是解决职工与配偶团聚的问题,这是两种不同的假期制度,因此,凡是符合探亲条件的女职工,即使当年请过产假,仍然可以享受探亲待遇。不过,各单位在具体执行时,最好将女职工的探亲假与产假合并安排。这样既便于各单位更好地安排劳动力,又有利于女职工产后得到较多的休息。
36、问:在探亲期间,因病而超过了假期,怎样处理?
答:职工在探亲假期间患病时,其病休天数仍作为享受探亲假计算,原规定的探亲天数不能顺延。如果职工在探亲假期已满,确因突然患急病、重病不能按期返回单位的,应及时向原单位请假,其延期返回的天数可根据公社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向所在单位申请,按照病假处理。但对其搞不正之风,徇私舞弊,无病找医院开假证明的,一经查觉,应作旷工处理。
37、问:职工在探亲往返旅途中,遇到意外交通事故,不能按期返回应如何处理?
答:职工在探亲途中,如遇塌方、洪水、车祸等交通事故,造成交通停顿,在持有当地交通机关证明,向所在单位行政提出申请后,其超假日期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假期。但往返途中因转车、候车延误的时间,不算路程假,应作事假处理。
38、问:各单位组织上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有计划依次安排了职工探亲的日期,职工到时不回家探亲如何办?
答:职工探亲要严格遵守有关探亲的规定,服从组织上的统一安排,没有特殊原因不按组织上安排的探亲日期探亲的,可作为本人放弃享受本次探亲待遇。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主动不享受或少享受探亲假期的,应予表扬,但也不加发工资。
39、问:不能在公休假日与父母或配偶团聚的职工采取集中公休假日的办法(将公休假日集中在一月、一季、半年或一年休息),回家团聚的时间,已经达到了探亲天数的,是否还享受探亲的假期待遇?
答:属于上级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工作需要,规定实行公休假日集中休息制度,职工在此期间与配偶或父母团聚了的,只要他们符合探亲条件,仍可享受探亲待遇。但如自行集中公休假日或以倒班、调休等办法连续休息的职工,在当年回家与配偶或父母团聚的时间累计达到探亲的天数的,则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
(三)关于探亲假期的工资和路费方面的问题
40、问:已婚职工要在四年探望一次父母,其路费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部分可以报销,其标准工资的基数应如何计算?
答:在按本人标准工资计算报销路费时,应将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加入标准工作一并计算。
41、问:双职工都具备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条件的,男方探望父母时,女方可一同探望公婆;女方探望父母时,男方可以一同探望岳父母,其路费怎样报销?
答:双职工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原则上可按同去一地的往返路费,报销其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但不得只选择远距离而不去近距离的探望地点,各单位在给假期和报销探亲路费时,要严格掌握探亲地点和远近平衡(即以两个四年平衡计算,例如:男方父母家居北京市,女方父母家居乐山市,第一个四年女方可随同男方去北京市探望公婆,第二个四年男方可随同女方去乐山市探望岳父母而不能只选择北京作为探亲地点),以免增加财政开支。如双职工不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则可按各自应探望自己父母的路程计算报销路费。
42、问:职工探望的父母分居两地的,探亲路费怎样报销?
答:职工探望的父母分居两地,如两地为顺路同方向的,可准予报销较远一地探望父亲或母亲的路费;如两地不顺路不同方向的,可报销他们实际去探望父亲或母亲一地的路费。
43、问:职工同父母亲、配偶分居三地,又是顺路同方向的,其中有一年可以享受既探望父母,又探望配偶的待遇,探亲路费怎样报销?
答:职工同父母亲、配偶分居三地,又顺路同方向的,探望父母的配偶的假期可合并使用,并按较远一地给予路程假,但在报销路费时,应区别不同情况报销。例如:职工在成都市工作,配偶住广元县,父母住宝鸡市,成都市至广元县的往返路费全部报销,广元县至宝鸡市的往返路费,只报销其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部分。如果父母住在广元县,配偶住在宝鸡市,其成都至宝鸡市的往返路费可全部报销。
44、问:享受探亲待遇的未婚职工,利用探亲假期,前往未婚夫(妻)或他们的父母所在地结婚时,可否按探亲规定报销往返路费?
答:享受探望父母待遇的未婚职工,利用探亲假期,前往未婚夫(妻)或他(她)们的父母所在地结婚时,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并按其各方原来探望父母时所需的路费给予报销,超过部分本人自理。
45、问:父母是多子女,其居住地点不固定,职工探望父母的路费和路程怎样计算?
答:应以父母常住户口的地点为准,给予路程假和报销其按规定应报的往返路费。如探望父母实际去的地点,近于父母常住户口地点的,则应按实际去的地方报销路费;反之,超过父母常住户口地点的路费,应由个人负担。和父母亲同一居住地(常住户口)的子女,不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46、问:符合四年一次探望父母条件的职工,病休在六个月以上已转由劳保费用支付疾病救济费(或病假工资的,在报销探亲往返路费时,是按超过疾病救济费(或病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的部分报销?还是按超过原标准工资百分之三十的部分报销?
答:应按超过疾病救济费(或病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的部分报销路费。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47、问:女职工到配偶工作地点生育,在生育产假期满以后,又与配偶团聚满三十天的,是否还享受探亲待遇?
答:不再享受当年探亲待遇,但可按探亲规定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48、问:职工父母和配偶均已死亡,能否改探望祖父母和弟妹?
答:这类问题涉及面较大,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这类职工暂不享受探亲待遇。
49、问: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在父母去世请假回家料理丧事时,可否作为当年的探亲待遇处理?
答: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在父母去世的当年未享受探亲待遇的,在请假回家料理丧事时,可以按探亲待遇处理。不符合探亲条件,或者虽符合探亲条件,但当年已享受过探亲待遇的职工,在请假去料理父母丧事时,不能按探亲待遇处理。
50、问:职工的配偶和父母均已死亡,又未重新结婚的,能否探望家中由职工本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
答:参加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其父母和配偶已死亡,目前尚未再婚,如果家中(或寄养在外地)的未成年子女,系由职工本人抚养,而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节假日和轮休假日团聚的,各单位可参照探亲规定的精神,作特殊照顾处理,给予探亲待遇,假期每年为二十天,并报销往返路费。
51、问:病休半年以上领取疾病救济费(或病假工资)的职工(包括矽休病人),能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符合探亲条件的职工病休半年以上(包括矽休病人)在不影响对疾病治疗的情况下,可享受探亲待遇。但探亲假期的工资,仍应按病伤假期间领取的病假工资标准支付。如已在家休息,并与配偶或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则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也不能每年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52、问:《实施细则》第(四)项第二条规定:“由于长期病休回家,因公派驻外地等其他各种原因与父母团聚满二十天,与配偶团聚满三十天的,在当年或本四年中就不能享受探亲待遇”。这里的“满”字是指一次满?还是指几次累计满?
答:是指职工在当年或本四年已经请过病假、事假回家,或趁公出差之便回家与父母团聚时间累计满二十天,与配偶团聚时间累计满三十天的,就不应再享受探望父母和配偶的待遇。对因请事假回家团聚扣了工资的,可以补发。
53、问:旷工累计超过探亲规定天数的职工,是否还享受探亲假待遇?
答:职工旷工累计超过探亲规定天数的,取消其当年享受探亲假的资格。
54、问:职工犯了错误或违犯法纪,受到开除留用察看或劳动教养的处分,其在开除留用察看或劳动教养期间是否享受探亲待遇?
答:职工本人在受开除留用察看或劳动教养处分期间,不享受探亲待遇。
55、问:职工受了刑事处分监外执行而在原单位劳动的,是否还能享受探亲待遇?
答:职工本人不享受探亲待遇。
56、问:职工的配偶被判刑劳改或劳动教养,职工与父母不住在一起,能否改为享受每年探望一次父母的待遇?
答:职工的配偶被判刑劳改和劳动教养,凡属仍保持有夫妻关系的,不能改为每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的待遇。
第五篇: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
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财建[2006]317号
2006-6-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局)、人事厅(局)、国防科工委(办)、国资委(经贸委)、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
联:
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更好地为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保证,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
财政部
全国总工会
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国防科工委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
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税务总局
全国工商联
二00六年六月十九日
附件: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
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以下简称《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加速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现
就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工作,是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类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承担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我国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带动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的重要职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科研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决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各类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履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职责。
(三)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的迫切需要。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提供职工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必要保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一)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教育;岗位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适应性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企业富余职工转岗转业培训;根据需要对职
工进行的各类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
(二)企业要强化职工教育和培训,突出创新能力和技能培养,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职工
岗位自学成才,切实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职业竞争力。
三、切实保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及合理使用
(一)切实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
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二)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1990年第1号令),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个部分组成。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当年结余可结转到下一继续使用。
(三)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列支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规定。
(四)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
1、上岗和转岗培训;
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
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
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
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
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六)经单位批准或按国家和省、市规定必须到本单位之外接受培训的职工,与培训有关的费用由职
工所在单位按规定承担。
(七)经单位批准参加继续教育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集中举办的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
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所需经费,可从职工所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
(八)为保障企业职工的学习权利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重点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
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九)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
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较高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
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支。
(十一)矿山和建筑企业等聘用外来农民工较多的企业,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接受农村转移劳动力较
多的企业,对农民工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所需的费用,可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支出。
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补充
(一)企业新建项目,应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备操作难度等因素,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
准,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应按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
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重点保证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企业工会内按规定留成的工会经费中,应有一定部分用于职工教育与培训,列入工会预算
掌握使用。
五、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控制额度开支。
企业的经营者应确保本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根据职工教育与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大型企业集团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可与二级单位(或二级法人单位)划分一定的比例分别管理与使用。
(三)鼓励各企业建立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帐户制度,采取单位、个人、工会共同向帐户注资方法,支持职工个人学习与培训,并建立学习档案,完整记录职工学习与培训的情况。
(四)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应按照《意见》要求,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实行统筹,由劳动保障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六、完善经费提取与使用的监督
(一)企业工会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切实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利,督促企业履行对职工的培训义务,并依据已签订的集体合同中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条款参与监督企业
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企业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分别履行监督企业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
培训经费的职责。
(三)企业应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
会报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职工的监督。
(四)各级劳动保障、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引导企业落
实职工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
(五)充分发挥公众舆论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的作用,促进企业按要求承担职工教育与培
训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