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教学要点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教学要点
一、教学要点
(一)、“数与代数” 领域。
(1)注意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联系。
要从意义、组成、计数单位、性质、读写方法等方面建立联系。
整数和小数:
A、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B、还要分析整数和小数的组成,体会十进制计数法,正确掌握读数方法。
C、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只改变小数的计数单位,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分数和百分数:
A、意义:要突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者一个整体„„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只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B、这既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也是它们的区别。如:把1吨煤平均分成5份,用去其中的1份,用去了这些煤的1/5,是1/5吨。如果用百分数来表示,只能是用去了这些煤的20%,不能说用去了20%吨。
C、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可以用对应排列的两组等式来说明。如0.5是5/10,0.50是50/100,而0.500是500/1000。能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2)数的运算知识整理。
数的运算分两段复习,第一段复习四则计算,第二段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复习四则计算:
A、沟通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由于计算加、减法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所以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B、沟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突出计算小数乘、除法分别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转化成整数乘、除法。
C、沟通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突出分数除法是应用倒数的知识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先整理知识,再应用知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可以分四种情况引导学生回忆,即:①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②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但没有括号;③算式中有小括号;④算式中有中括号。
复习运算律: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乘法都存在运算律,教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并用字母表示,理解各条运算律的内涵。
(3)复习式与方程的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取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整理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回忆学过的等式性质,这些都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进行。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表示运算律,还能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
(4)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把握变化着的现象里的不变特征。
本节教材的复习内容分两段编排,先复习比与比例的知识,再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复习比的知识:
一是举实例说说什么是比,既要有两个同类数量的比,也要有两个不同类数量的比,使学生对比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二是通过改写a∶b,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除数不能是0体会分母、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三是找出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重点是它们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回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重温正比例关系的特征是两种相关联变量的商保持一定,反比例关系的特征是两种相关联变量的积保持一定。
(二)、“空间与图形” 领域。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节编排复习,其中第一节里的形、体知识以及测量知识都比较多,又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四段编排。
(1)分层复习图形知识,沟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复习图形知识按“线—角—形”的线索进行。
线的特征: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一方面要突出它们都是直的线,另一方面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无端点和有几个端点。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可以按以前的认知线索,通过线段的端点无限延长沟通联系,体会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部分。
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学生举例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只说出平行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平行、相交、垂直。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予以纠正。
角:
A、角的概念:从一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把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能形成大大小小的角。复习角的认识把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要先出现角的图形,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使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角的大小是它两条边的叉开程度。
B、角的分类:第一步随着活动角从小到大地变化依次回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第二步分别说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度数,整理这三类角的大小关系。第三步描述锐角和钝角,突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平面图形:
分类:先把学过的图形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和由曲线围成的两类,又把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边的数量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然后着重整理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知识。
三角形的复习:出现了两张集合图。左边的图表示了三角形的分类,可以利用这幅图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右边的图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表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具有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条边、三个角),又有一般三角形不具备的特征(两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它是特殊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两边长度相等),还有它独有的特征(另一边的长度和两腰也相等),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材让学生想一想: “为什么说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体会右图里的一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180°,用内角和的知识去解释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四边形:教学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现在整理四边形的知识,设计了一张反映这些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如果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角都是直角就是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就是正方形。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不难,要把教学精力放在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上,深入地认识四边形。
(2)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概念和思想方法。
相关知识:周长和面积意义、长度和面积单位、周长与面积公式。复习这些知识按“概念与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或公式—实际应用”的线索进行。
复习周长与面积的意义:以回忆和辨认为主要教学活动,让学生说说对周长与面积的理解,可以联系实例进行解释。练习十九第1题分别比较方格纸上两组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面积是存在于封闭图形上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在交流时就能整理出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整理出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要重视两点:一是让学生选择用手比画、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等方法表达1个单位是多长或多大,如1米大约是多长,1平方米是多大;二是要整理并记住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主要是回忆和整理。要联系周长的意义,从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解释长方形、正方形与圆的周长公式。如,长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两条长、两条宽,它的周长是(长+宽)×2。又如,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C=πd。要回忆各个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公式的含义,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在图形里摆面积单位推导的,长×宽(或边长×边长)的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里可以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推导出来,因此,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基础,转化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3)整合立体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是六年级教学的,圆柱、圆锥还是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因此,立体图形的知识容易回忆,复习的目的不局限于回忆,还要整合知识,进一步精简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
A、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体会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
B、从意义和算法两方面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联系起来,体会它们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都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而且侧面积都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
C、最后还用“底面积×高”概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整合,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提升一个层次,不再孤立地理解、记忆各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4)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轴对称图形是一类特殊的平面图形,它的对称轴的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沿对称轴对折图形,对称轴的两边能完全重合。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复习简单的统计(无概率内容)
新课程中,统计知识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片面追求制作统计图表的方法和技术,把描述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判断与推理作为统计教学的重要内容。总复习坚持新的教学观念,突出以下三点:
第二篇: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要点
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要点
各小学毕业班教师必须将市教育局下发的方案仔细阅读,命题方向与方案完全一致,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全部题目33题左右。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在平常训练中不要老是教学生读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读题、审理的能力。)
命题中着重强调的问题:
一、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得数。
要求学生认真,每题的分值不低,教会学生有些题目可以在草稿上用竖式计算,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2、笔算。
无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要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3、解方程。
不会出奇怪的方程,主要是基础的方程以及有些变化的方程(如有两个X的方程,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特别是“解”。)
二、填空。(20分)
共20题,其中70%为基础题,30%为提高题,提高题主要以六年级下册为主,如,圆柱、圆锥等部分要加强。而比例的题型是肯定会有。
填空中的计算以扎实为主,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统计也是此次考查比较重要的问题(去掉“*”其他的都要求掌握)
三、选择题。(10分)
共5题,每题2分。注意教会学生选择的方法,(如尝试法、排除法等)
四、实践探索。(10分)
主要包括作图及用图文分析解决问题的应用题,如比较简单的数学广角问题。做好作图准备:直尺、三角板、铅笔等(如果用钢笔作图有涂改的将会被扣分,作图主要以五、六年级为主。)
五、解决问题。(30分)
共5-6题。没有思考题和最难题。只是最后一题可能稍提高一些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数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如:推理、反叙(逆向思维的问题,此部分主要指从语言上的叙述或语言表达方面,所以一定要在复习和平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统计、比例、圆柱、圆锥部分肯定会有。强调:分析题目很重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题目的能力,教会学生独体、分析题目的意思,会找条件解决问题(以六年级下册为重点。)
第三篇: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循环小数
课题:循环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的例7—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2、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让学生独立计算,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道题能不能除尽?(2)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和特点?(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
当学生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总是不断地出现3,而且总也除不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2个问题,使学生发现:因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教师指出:这样的除法算出的商应该表示为(板书):
1÷3=0.333....
2.教学例8。
教师出示例8,要求学生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
当学生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下来,看一看余数是多少?接着再除出两位小数,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思考:
(1)已经算出的商的最后两位小数和余数同它前面的两位小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
(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3和8,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2和7,总也除不尽。教师把商写出来:
58.6÷1l=5.32727....
并说明2和7分别出现两次,如果继续除下去,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就可用省略号表示。
教师:例7和例8所得到的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小数。(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例7的商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不断重复出现数3,写出3.33„„。例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2和7,写成5.32727„„。使大家看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指着例7商中的数字3)或者几个数字(指着例8商中的数字2和7)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教师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10页下面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点:
(1)重复出现的数字是接连依次不断的;
(2)小数的位数有无限多;
(3)用省略号来表示无限多的小数位数。
教师出示题目:1.332÷4,这道题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为什么?(1.332÷4=0.333,这个商中虽然小数部分有重复出现的数字3,但是小数位数是有限的,所以它不是循环小数。)
教师:循环小数还有比较简便的表示法,板书:
教师:今后做小数除法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可以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也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除得的商。在一般情况下,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商是循环小数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例如,例8的商,可以保留两位小数,也可以保留三位小数。板书:
保留两位小数,商的近似值为5.33
保留三位小数,商的近似值为5.327
3.做第111页例9前“做一做”中的题目。
除了题目中的要求以外,还要将每个循环小数分别取保留两位和三位小数的近似值。做完后,集体订正。
4.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9,让学生审题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
5.做第111页中间“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的方法。
6.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教师让学生做下列题目:
(1)
15÷16
(2)
1.5÷7 对于第(2)题要尽可能地多除几位小数。
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两道题所得的商有什么特点?(第(1)题能除得尽,第(2)题除不尽,商是循环小数。)
教师:从第(1)、(2)题可以看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例如,第(1)题的商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例如,第(2)题的商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做第112页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判断哪道题的商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进行判断。集体订正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怎样根据循环小数的概念来判断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将得数写在题后。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第3题中第一行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教师说明这节课的概念多,复习时先要阅读第110和111页上的内容,然后做练习二十六第3题中第二行的3道小题。
课后附记: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及循环小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113例10及练习二十六的第4—6题。教学目的:1、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
2、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教学用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2.8÷0.7
5.6÷0.08
3.4+1.7
2.8+0.45
0.9×0.8
3.1—1.7
0.06×0.7
0.05×0.8
做完后集体订正。
2.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7.108÷4
8÷11
6.06÷50
14÷15
3.下面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1.2424.....
1.8787
7.476476....
3.5555
4.366.....
0.10741074-....
让学生通过小数的位数来判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出示例10: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然后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2道小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审题后,按照题目要求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5题中第2行的2道小题。
课后附记:
课题:连除、除加和除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的例
11、例12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和小数除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和小数除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4.8÷0.06
72÷0.8
6.3÷0.09
54÷0.6
1.3+2.8
3.2—1.9
0.8×0.06
3.9+0.7
0.04×1.2
0.056÷0.7
2.1—1.8
0.49÷0.7 2.做教科书第116页上的复习题。
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
第2题,先让学生看一看题目,想一想每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然后再计算出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教师:刚才我们做了整数的连除、除加和除减的题目,小数的连除、除加和除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1. 自学例11。
提问:算式中有几步什么运算?先算什么?指名回答后,让学生把题目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2.做第116页中间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审题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做题,集体订正。
3.自学例12。
教师出示例12。
提问:这道题跟刚才的复习题有没有相似之处?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做第116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先让学生审题,并提示:思考时要联系前面的复习题和例10的计算方法。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七的第2题。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3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数。订正时,问一问“为什么在第1小题中第1个小方框里要填7?”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七第1题中第二行的2道小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连除
除加
除减
例11: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9.3÷0.5÷2.4
=18.6÷2.4
=7.75(千米)
答: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7.75千米。例12:
计算5.6÷35
5.6÷35
=5.6÷7÷5
=0.8÷5
=0.16
教学设计:本课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让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感觉到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课后附记:
课题:连除、除加和除减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七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除、除加、除减和小数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5÷0.7
0.05×0.4
1.8+1.05
3.2—1.7
2.5—1.9
2.6+1.4
1.2×0.4
3.2÷0.04
0.8×0.09
3.6÷0.06
1.7—0.8
1.8+1.6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54÷36
7.2÷2÷18
做题前,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每道题中数字的特点和相互之间关系,再着手计算。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回答。
2.做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
教师先让学生审题,并提示:题中有几种简便运算的方法,要认真思考后,再算。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计算方法。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中第一行的2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
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以前学过的应用题,先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时,如发现个别学生已经不会做这种应用题,要及时提示和帮助。做完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析过程和列式的理由。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中第2行的2道小题和第9题。
4.整理和复习
课题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1-6题,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乘、除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复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口答。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让两名学生回答。先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再回答是否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教师:“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各是什么。不要求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只要意思能说对就可以。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2.68十5—1
1.36+101.24 学生独立汁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3)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回答。
小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可让中等学生回答,说得不完全,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法则。
教师:“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首是怎样确定的?”
“在按照鞋数乘法计算出积以后,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
(2)计算下面各题。
0.67× 7.5
8.36×0.25
0.125×0.2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对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怎么错的。
3.口答。
小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相同吗?
先说小数除法的意义,再同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比较。
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复习法则。
教师:“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
(2)计算下面各题。
1.89÷0.54
7.1÷0.125
0.51÷0.2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根据计算法则,对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
三、复习积、商的近似值
教师:“在小数乘、除法计算中,怎样截取积、商的近似值?”(计算出积、商后,按题目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
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第一栏的两道乘、除法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教师注意检查在3分内多少学生能够做完。对不能做完的学生,要提醒他们以后注意加强练习。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做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的其余习题。
课题二:复习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八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记时,限时4分。集体订正时。
2.复习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容各是什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可以让一些中、差生回答,说得不完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复习运算顺序。
教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相同。)
二、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可以有意识地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方面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学生说的时候,除了说计算的过程外,还要求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还可以再复习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教师先指名学生看发票中有几项还没有填写,让学生讨论每个没有填写的项应该怎样填写。然后,再让学生计算和填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针对学生中计算的错误,还可以再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
三、小结(略)
四、作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回家思考练习二十八后面的思考题
第四篇: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策略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策略
小学毕业班的总复习是对学生六年来所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整理,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一个重构,更是一种提升。这个阶段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任务是否能圆满完成,影响到学生今后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因此上好总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尤其显得重要。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小学数学毕业班的复习课?
1、查漏补缺,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提升。
有些教师常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揣摩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缺陷,设计复习提纲,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忽视了个体的差异。要使复习课有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找出学生的漏缺,并从学生的知识缺漏出发,制定出可行的复习方案,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2、指导梳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
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复习时要由浅到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把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归类梳理,沟通知识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融会贯通,使学生重建认知结构,把无序零散的知识变为有序,系统的知识,以体现其知识的系统性。
3、展开自主探究,使枯燥的练习向有趣的练习升华。
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成的,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强化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学生互动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能使枯燥的练习变成生动活泼而有趣的练习,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一环,设计练习也是复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功能之一,旧知的复习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的巩固,更应该着眼于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总复习中的习题,概括程度要高,综合性要强,覆盖面要大,要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开放性、应用性;总复习中的习题题量要少、题目要精,除了设计基本题外,还要适当设计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复习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不足。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之目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教学
石阡县本庄镇小学 杨林
摘 要:小学毕业班的复习阶段是决定每个学生在毕业后能否继续学好数学的重要阶段。通过整合、理解、熟练、巩固等步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对于学生系统性学习、发散性思考问题、提升学习兴趣等非常关键。本文就小学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提出几点教学策略,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查漏补缺,系统梳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针对毕业班数学总复习教学,首先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才能兼顾到好、中、差学生,使复习过程不盲目。其次是明确复习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并在梳理的同时查漏补缺,弥补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进行查漏补缺,综合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最后,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理清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对学生的应变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知识重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达到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合理、灵活地设计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发挥复习课的作用,达到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系统、全面地疏通知识点。整理与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东西。2.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课需要练习,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以练为主,且以学生自己笔练为主,应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常见复习时有的课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或者以教师提问个别学生应答为主。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大多没有以学生动笔练习为主的效果圩。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和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
3.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复习。上复习课时,将主导地位让给学生,了解学生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并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多与学生的交流,多引导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交流,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合作能力。
二、查漏补缺,巩固和强化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复习课之前先根据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题应以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属诊断性要求,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总之,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变式练习和深化练习,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三、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小学毕业班复习是把小学所学的全部主要内容进行一次总的复习,内容很多但是时间少,这就要注意提高复习的效率。一方面复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有针对性。要对学生还没有确切地理解的知识重加复习,为此,在复习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和课堂上加强学生的独立作业,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贯切因材施教的原则。来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分层教学,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2、在复习中要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3、复习不能一味追高爬坡,忽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把握,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在复习课上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及关怀。
4、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不能以知识的复习与整理代替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反对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天天测验,只测不评、只评不改。
总之,复习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用灵 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不足。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