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反思新课改背景下的集体备课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集体备课制度在各地区、各学校得到广泛推行。然而,由于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以及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不足,导致大多数集体备课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走入了“统一教案”的误区。为了真正地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使集体备课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从教师、组织者、管理者三个角度对集体备课进行深刻反思。
一、关于教师的反思
教师是搞好集体备课的关键因素。他们对集体备课的态度以及对集体备课概念的把握直接影响集体备课的效果。现在,很多一线教师对集体备课不重视,在网上随便找点教案,就拿去交流,勉强应付,过后依然单独设计教案,我行我素。还有些教师态度虽然很端正,但是对集体备课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集体备课就是集大家之力,备出一个优秀教案,然后统一使用。长此以往,集体备课会与课程改革背道而驰,而且可能越走越远。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团队的优势,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协作互动的形式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了集体,也是微不足道的,无所作为的”。过去,教师大都是单干户,教学质量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现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协作互动,这样能够减少教师工作负担,而且能够集思广义,实现资源共享。那些在集体备课中我行我素的单干户,忽视了集体的力量,缺乏对教师协作的认识,必将在课改的浪潮中被淘汰。一般来说,教师的协作要经历五个环节:制定共同目标,集思广益,积极参与,相互体谅,互惠共生。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也应以此为参考,至始至终都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协作,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作为备课组的成员,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对集体备课有个科学认识。集体备课是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指导教师和优秀教师为主导,共同研讨课堂教学的教学准备活动。一般包括备教材、备媒体、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教学艺术等。它的一般程序是:先集体备课,仅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法习题、学生活动等作一般性规定,然后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人备课。[1]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就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但是集体备课不是为求统一的模式,而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所以集体备课制度下教师编写教案应该是“从多到一,再由一到多”的过程。所谓“从多到一”是指教师先对教学内容分工负责,然后资源共享,通过大家共同钻研、集思广益,形成相对统一、操作性强的教案。这一过程弥补了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显示了集体的力量。“由一到多”是指每位教师独立思考,根据个人能力和学生特点,做到“因班施教”。这又体现了集体备课对教案个性化的要求。
二、关于组织者的反思
集体备课中的组织者就是常说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他们在教师中往往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他们的组织才能和组织方式,往往决定了集体备课活动是否成功。有些集体备课由于组织不得力,成了组长或中心发言人唱“独角戏”,其他老师作陪衬,从而使集体备课名存实亡。也有些集体备课在组长的主持下局限于同一学科,甚至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这样
限制了教师的思维,也使教师难采百花之蜜。还有的集体备课由于组长管理不严格,讨论平淡,形式简单,成了简单的走过场。
组长是备课组的直接管理者和负责人,每学期都要做好集体备课的计划和总结。在学期开始,应该提前确定备课内容,以便让备课组的教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搜集各种信息,为集体备课活动做好准备。还要组织教师提前对教材进行集体研讨,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并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学期末,组长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反思,促进集体备课良性发展。总结时组长要做出客观评价,集体备课是无私的奉献与无偿的获取,组长在激励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要对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贡献做出量化评分(每次活动成员提出的实质性的建议,都要量化评分并记录)。组长作为集体备课的组织者,还要把握集体备课的四个原则:合作性、实效性、研究性、创新性,督促、引导教师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勇于创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使一些教师克服害羞心理和自私心理,防止“一言堂”现象发生。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集体备课,合作范围是广泛的,而且,随着知识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需要最大限度的加强合作,这就需要组长不定期的将集体备课“扩大化”,增加跨学科、跨年级的集体备课次数。
三、关于管理者的反思
管理者通常是指学校的教务处,它代表学校对集体备课统一安排与管理,由它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组长。在很多学校,名、优教师不愿意担任备课组长,教务处就指定一些“听话”的年青教师担任组长,使集体备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不主动贡献、留一手的现象也很普遍,一些勤奋的教师觉得辛勤劳动的成果会被他人无偿占有,而且别人占有后取得了成绩又会对自己造成“威胁”。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些教师自私的表现,但从本质上分析,则说明学校对备课组长以及备课组成员的评价、奖惩机制不科学、不完善。作为管理者,首先,要给能正常完成集体备课组织任务的组长一定补贴,并且对成绩优秀的备课组及组长给与奖励。其次,学校可以采取青蓝工程的模式,让名、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青年教师的成长与他们师傅的考核挂钩(这里强调的是奖励),让青年教师的荣誉并不“威胁”他们,而是为他们添光、为他们带来效益。还有,学校对备课组成员的评价要公证公评,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共享,每个成员的贡献有多有少,组长每次活动都要公开的对他们量化评分,学校要参照这些分数对成员进行量化考核。
有些学校对集体备课没有统一安排、统一检查,最后只要求一份备课组活动材料,使集体备课成了一纸公文,这样就使集体备课彻底失去了方向。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严格的安排、检查集体备课活动,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制度的大致内容应包括:○1对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要统一安排;○2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要有科学、统一的标准;○3对备课组的评价要有公正公平的方案。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集体备课为促进教师发展,减轻教师负担带来了希望,其1+1>2的教师协作理念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只要成员、组织者和管理者齐心协力,就能使集体备课活动健康、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的集体备课
浅谈新课改下的集体备课
新课程实施以来,每位老师都在探索研究在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教学?成了老师们的热门话题。随苏教版教材教学近一年,为了跟上形势不落别人之后,很多学校已经着手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应该承认,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改革探索阶段,集体备课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增加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等等。就此我谈谈自己关于集体备课的一点看法。
集体备课,是教师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课方式。集体备课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学校内同级部同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难点并确定突破其方法、撰写教案的过程,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促进教师之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有利于缩小同级部不同班级的教学成绩的差距,从而整体性、大面积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执教意识,凝聚教师的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在集体备课中,不应当忽视个性的东西。每个教师应是主动的参与者,积极的准备者,深刻的思考者,热烈的讨论者。集体备课的目的不是要求备出整齐划一的教案。教案的格式可以不硬性规定,授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的风格有所侧重,课时安排可以有弹性,教学的方法可以不一致,作业的布置可以按班级的情况来制定。只有思想不同,各有创意,各具个性之后,才能产生热烈的讨论,乃至激烈的争论,才能产生智慧撞击的火花,有了火花,才能照亮个体思维的盲区,才能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钻研教材地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地效率。
以前备课枯燥乏味,教案不是认真备课形成的,而是教案集的“复印件”,整天没完没了地抄、抄、抄,没有能够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来因材备课。进行集体备课再也不用抄写教案,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备课研讨过程中,同事们能够坐下来,促膝而谈,共同研究本单元教材设计的特点、使我们从一大堆繁琐却无实效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充沛的精力来开展教研工作,备课工作充满了创造的乐趣。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因那无效的工作而感到厌烦。另外,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相同的教学内容使得我们有更多共同语言,能够相互帮助、促进,共同解决课改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在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讨论往往会得到理性的升华,获得的理论又将被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向前发展,这是一条在实践中创造教育科学的道路,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集体备课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记得在一次集体备课中,内容是人教版初三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参加备课的教师在探讨内切圆的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时感觉比较难讲解,讨论许久也没有很好的解说方案,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一句:“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说明如何”惊醒梦中人,让在场的老师都兴奋了许久。通过备课我们尝到了不少的甜头。
当然,在集体备课实施当中,也不是全能全优的,使用不当便会功效全无。原因有二。其一,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就可以不那么努力了。从量上来看,过去,每个教师都要备整本书,但现在,只要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确实工作量少了很多。但是从质上看,却不然。集体备课,是更注重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它对教师的个体劳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它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个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对于老教师来说,集体备课还打破了过去以为备了一年的课就可以享受终生的想法,他们也必须像新手
上路那样,谦虚谨慎。对于新教师而言,则可以获得亲手解剖麻雀那样的精力,把自己的兴奋点集中在一个单元的备课上,从而获得更快的进步。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根据实践进行反复修改。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备课的本质研究和实践。因此,切不可以为有了集体备课,个人就不用努力了。
其二,资源共享不等于“拿来主义”。集体备课,每个老师相对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少了些,毕竟只要在通晓课程标准和整本教材的基础上,兼顾前后,精心备好自己的那一个或几个单元,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书写下来就行了。但是,当我们拿到别人的教案的时候,脑子里可千万不能有这样一个念头,那就是“拿来主义”——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就是我的,我可以“依葫芦画瓢”,把他的设计程序看一下,每天轻松上阵。尤其是年轻老师,有这一想法的特别多,想想自己刚走出师范学校大门,走上讲台,老教师都工作几十年了,对教材的把握应该没问题了,还需要去仔细推敲吗?先模仿着上课再说,等自己教了几年,再思考也不迟。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新课程是新鲜事物,才刚刚起步,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没有人能直接告诉你;没有谁敢断言:我的设计是最好的,不需要修改了,因为,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别人的思想也就不等于你的思想。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可以修改,而且必须进行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适应你的学生,才能使你轻松驾驭课堂。
据网上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样: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他们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集体备课了。难道集体备课就应该让教学出一辙”吗?本来,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5位教师上的课却“答案只有一个”。按理说,5位教师应该有5种风格,5种教学个性,现在却变成了“清一色”。如果各自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这次公开课活动就可为大家提供更多的观摩素材。
《中国教育报》有两篇关于“集体备课”话题的文章,一篇是周湘辉老师的《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好》,另一篇是陈鲁峰老师的《理性地审视集体备课》,没有读懂“革掉”后的轻松,也没有“理性审视”之后的清醒,产生了几许粗浅的认识和思考。从周老师的文章中,可以窥见“如此集体备课”的随意和草率,但是一个“革”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笔者难以认同。周湘辉老师文中“如此的集体备课”想来在大多数学校并不少见,在简单、草率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过多,最终遁入“冒牌”的泥潭,没有真正的实效,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我认为集体备课应注意以下问题:集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分头备课≠统一备课;集体备课≠组长备课;集体备课≠统一教案;集体备课需要教师加强理论修养。
在课程改革中,备课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集体备课就是适应这项改革的产物。集体备课虽然好,然而,可能也需要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给教师。只有时机成熟了,它才能真正对教师的成长起作用,才能使教师尽情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品味成功教学的喜悦,才能使现在的教师成为“新生代”的教师!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集体备课的管理与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集体备课的管理与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现行的教师备课,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量”为本,形式主义。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甚至补教案。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以“本”为本,权力至上。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教师工作创新性的,很难适应课改的要求。
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
如此等等,使我们现行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方式,从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解决备课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将基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用于备课,将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综合性问题等突显出来。应该说集体备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一、集体备课的过程
(一)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准备与启动
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准备和启动是比较关键的。教师按指定地点、时间参加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时,先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指导意见》,并讲明注意事项,然后分组活动。每一组的组长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分配教学内容。接着,主讲教师阐述主讲内容,辅备教师对主备教案进行讨论,并在1/4空白处填写。各备课组教师积极性高,因为他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备课方式,在感觉新鲜的同时,参与的热情很高,都说收获大。最后,备课组长记录本组活动概况,填写《集体备课情况记载表》。
(二)第二次--第八次集体备课活动概述
我们在总结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按计划继续进行第二次--第八次的活动,基本程序与第一次相同。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各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讨论要点,反馈问题及建议”的填写,学校及时总结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中时向全体教师反馈。
同时,为了满足新课程对学科综合化趋势的需要,促进教师对教学形势的适应以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进步,不仅要重视同学科的集体备课,而且也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沟通。有时也可以采取拓展型备课方式,教师可以跨学科参加集体备课,这有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广大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更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
另外,结合集体备课的各项检查及其它积累资料,撰写集体备课活动中期小结,前阶段的活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后阶段的改进措施。第八次集体备课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撰写集体备课心得体会,组长撰写本组活动小结。学校结合平时各组的活动概况与各种材料,评选最佳备课组和先进个人。
二、集体备课的管理
集体备课管理,应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而更注重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教案管理
1.时间要求。要求主备人按要求完成备课教案,将自己打印好的教案在主讲前两天分发给组内教师,并要求教师在两天内作好教案的调整。
2.格式规定。统一字体、行距、纸张、页面设置、每页字数等,并提供样本。
3.内容强调。语文科主要备:(1)教材内容;(2)口语训练,着重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主要包括:随文训练、即兴训练、专项训练。数学科主要备:(1)教材内容;(2)提倡备数学日记。其它学科主要备教材内容。
(二)活动管理
我们将活动管理分为活动前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后管理。
活动前管理:主要是指对主讲内容、主备教案完成情况,以及分发组内(提前)教案与教案调整方面的管理。
活动中管理:活动时有无备课组长主持、主讲人的主讲情况、教师参与讨论的气氛、讨论的内容是否全面、对讨论内容有无及时记录在案。
活动后管理:对教师个体而言,主要检查教后反思及上一次集体备课后反思交流时的共性记录情况。对学校而言,主要检查反馈情况,包括备课组长记录情况反馈、教科处每次归总情况反馈、教导处检查情况反馈、教科处阶段性情况反馈。
(三)评价管理
把主备教案、教案的四度调整、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等都列入备课考评的内容。领导亲临教学第一线,即时进行交互式点评,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四)归档管理
包括主讲材料、主备教案、组长记录、检查情况、阶段性研究材料等内容的归档。
(五)其它管理
个案研讨会。为了展示集体备课阶段性成果,学校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形式的研讨会,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专项训练和随文训练,积累集体备课的个案材料。
各类评比。论文评比,开展围绕第一阶段集体备课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建议、存在问题为主题的论文评比;最佳备课组评比,根据《备课组考核评价表》,依照备课组量化细则,评出三个最佳备课组;先进备课个人评比,根据《教师备课考核评价表》,评出三位先进备课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研究
(一)主讲内容研究
主讲内容是主备教师对主备教案的具体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或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
2.对设计意图的说明,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对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即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上。
4.对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说明,即从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并在体现梯度中让学生有所选择的角度作具体说明。
(二)主备教案研究
主备教案的质量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直接决定辅备教师的教案调整状况。因此,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备课内容,使主备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为此,我们对主备教案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前准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待教后写,数学新授课要写反思,其他学科专职教师根据语文科要求相应执行,兼职教师提倡写教后反思。教后反思以写教与学活动中的亮点或不足为主。
2.每一课时要有教学要点、教学流程、作业设计。
3.为减轻教师负担,要求语文教师第二课时写详案,数学教师新授课写详案,其他学科一篇课文一详案。
(三)教案调整研究
相同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不适合就要调整。反思调整是促进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反思,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能不断提高。备课组每位辅备教师在教学上各有所长,个人研究各有特色。因此,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优化群体,以弥补主备教师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尝试了集体备课教案的“四度调整”。
一度调整:即辅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抽时间浏览主备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作一些调整,注上个人见解,对主备教案作教前个人设想调整。
二度调整:即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在主备人主讲后,辅备教师根据主讲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集体讨论交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个人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
三度调整:就是平时说的教后反思。课后,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经常反思,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善,这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
四度调整: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小时,针对上两周的教学内容,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后反思,这是教后反思的展示性汇报,包括教学的重难点、训练题的设计、学生方面等。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们就会有不同的教后反思,但这其中肯定有对主备教案共同的反思,因为这是把教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后所产生的感触,一定会更深刻。交流时选取一些共性的反思,广纳众长,作补充调整。
“四度调整”的调整时间依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前、集体备课活动的前半段时间、课堂教学后、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
“四度调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过程。从元认知角度看,这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教师分层次反思修改,同时能够清楚地区分教前与教后的调整、个体调整与集体智慧结晶的调整。这样,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四度调整过程的存档,为教师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特别是四度调整的轨迹,可使教师在这过程中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成长。
集体备课内容最终还是依靠单个的教师完成的,所以集体备课的同时还要鼓励教师保持自己的特点,形成风格,自成一家。
四、集体备课的成效
我们把集体备课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性工作来推进,我们在经验教训中、在灵感闪现中、在丢扔拾捡中,体验着成功,体验着成长。
(一)协作交流研究的局面日益形成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这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以崭新的姿态,通过交流、研讨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挖掘备课组教师的智慧,形成教学的合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研讨,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大的优点,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明显增多
学校把备课的改革作为校本培训、校本管理与校本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教师的工作繁琐、辛苦,教学时间极为宝贵。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只主备一个或两个单元的课时教案,却有全册教材的教案,这样节省了许多撰写教案的时间,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案的调整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对自己、对他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从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还可以翻阅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新的教育动态和前沿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教师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管理与研究的素材积累已基本有序
集体备课同时还围绕另一侧面(从学的角度考虑),即“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在教案中尽量体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注重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让学生、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互动,加强交流。集体备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找出最佳方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流程、学生活动上精研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为省规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分析与指导研究”提供了相关的实践素材和大量案例。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研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性材料。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五篇: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集体备课
新课改下如何实施有效集体备课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必将更高地要求教师在独立完成各项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探究,以便发挥集团整体的最大优势,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今天,许多学校实行集体备课,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因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形式有所不同,做法也不尽相同,实施的效果有很大差别,所以,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大家看法很多,褒贬不一。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集体备课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我们应当自问: “走进教室前,我认真备好课了没有?”。的确,上课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在新课程的“生命课堂”中,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小地创造,一个发问,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每一位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以及创新点、德育点;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习题、考点、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教材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研究地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如果没有个人的教学研究,没有个人的思想,依据网络下载,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学资源,套用他人的经验操作教学,则教师完全失去了自我,仅依靠集体备课,其“生命”将是没有阳光的。所以教师要有自主地研究的意识,要有研究功夫、学习功夫,如果不研究,不学习,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何谈融注自己的思想?如果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的精神,认真地钻研教册教法,形成教学设想,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生命”就可能有保障。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在有融注思想的个案保障下,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当然可以是备课组成员按照事前的安排的方案进行说课)。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年轻教师的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集体备课是在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动的氛围中,由集体成员的有效协作而产生的智慧交流碰撞的升华,对教学相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生命的载体,是教学质量的生命,所以集体备课不在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名师说“不”,敢于对同事说“不”,敢于对自己说“不”)。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地交锋碰撞,打破权威崇拜,集体备课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在交锋碰撞中,才能使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实现互相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如果不交流,不讨论,交流后没有碰撞,碰撞后及时回避,迷信名师,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锋,有怎能汲取别人绝妙的创意,领悟他人的教学艺术?又怎能体味教学的无穷的乐趣,实现教学生命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又怎能“善协作,讲奉献”呢?
(三)根据集体教案分析确定自己的个案----特色教案
在集体教案形成后,根据自己面对的学情、教学要求、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集体教案进行再一次备课修订,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并将其应用教学实践,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从一个侧面说,学生是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应该是 “促进者”,而不是包罗万象的“主”;学生是层次不齐的,教师层次千差万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统”,有所不“统”(可以统教学进度、资料、练习、考试,但教案是绝对不能“统”的);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以,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以集体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所以,我们要有“肯钻研,能吃苦”的态度,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全面的发展,以特色教案作为我们实现教学个性发展的平台。
(四)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共案的效果修订共案-----最后教案。在特色教案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并进行修改、反思,撰写“教后感”后,同组交流、归纳、整理、订正,作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因为教案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而是作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认识,教学经验的总结的重要资料;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思想成长的记录,也是教师完善教学理论水平的宝库。在实践中,“生命课堂”一旦实施,可能会有许多可变因素,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我们就得对于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进行重新思考,对于学生的表现,自己的教学成败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现在教学的、能够驾驭现在课堂的知识体系和本领。反之,在集体备课的内涵被异化背景下,缺失了反思教学行为环节,又何言教师教学理论的成熟与提升?
二、集体备课的要求和落实形式
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体精心备课的基础之上,人人有准备地参加,坚持以“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杜绝形式主义。开展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讨论,说课材料要精心准备,有条件的要上传到教导处。集体备课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教情学情,教学教法。要做好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及时调整教案,提高实施的效率。
为了使我校教学工作更切合学生实际,更合课改精神,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课后的作业负担,从而走上轻负高效的良性轨道,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加强集体研究,团结互助,资源共享,应做好以下几点。
(1)各位老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理解课标,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简案,以备集体备课时讨论之用。
(2)集体备课活动要做到定时、全员、全程。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专心致志,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3)集体备课活动要注重实效。专人主讲,全组讨论,集体商定。统一进度,落实重难点,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商讨讲练的深度,确定例题、作业。同时还可交流上星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弥补的方法。
(4)各位老师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简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既有组内统一意志,又有个人风格特色的教案。备课不得太简,提倡备详案。五年以内的新教师和刚进入初三的同志必须备详案。每个同志都要备一课上一课。备课笔记必须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进行,严禁挪用、下载他人备课笔记。
(5)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思想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做到顾全大局,全身投入,无私奉献。使全组在和谐竞争的氛围中,整体不断提升。备课组要认真组织,教研组要强化管理,行政组要加强监督。做到:一建立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直接组织的合作探究模式;二以同年级组为备课的前提(人员少的学校可以同组进行),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活动;三确定备课任务(下周的教学任务)专人主讲,全组讨论,集体商定统一进度,落实重难点,研究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商讨讲练的深度,确定例题、作业。同时还交流上星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弥补的方法,形成集体教案。五各位老师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自身的特点对集体教案进行个性化地修改和补充,形成群体智慧,又有个人风格特色的教案;六课后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修改,评价,订正作为以后的教学参考。
三、集体备课存在的主要误区及成因
(1)强调集体教案,忽视教案的来源。为了应付上面领导和学校领导检查,凭空杜撰的集体教案;“值周式”的摊派,由备课组安排,每人一周分写个案,完工后汇总成册成为集体备课;“捡垃圾式”的拼盘,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许多网上与新教材相似内容的教案进行下载,不管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全盘吸收,装订成册后成为集体教案。
(2)强调课前准备,忽视课后反思。现在,许多学校对于集体备课,课前十分重视,而忽视了课后,集体备课实施过程中,在备课的过程中,大家很积极,对备课花了很大的气力,而教师没有把在课堂中的错误,不足,经验,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等感悟记录下来与同组人员交流,或不交流,这样又减少了教师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更有效地丰富,教学水平不能最有效地提升。
(3)强调共案,忽视教师个性发展。有些学校要求每节课都要集体备课,过于强调集体备课,不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不给教师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是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很难变化;所以我们要给教师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究其原因: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即便有了政策,又执行不力,监管理不力,造成有令不行的结果,加上领导、教师认识不清,没有对集体备课优势的认识,也没有去认识的意识,导致了各种违背集体备课精神的形式出现,从而大家看法很多,褒贬不一。
四、实施集体备课给必要和对集体备课实施的建议
(一)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
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新理念,摒弃了原课程“繁、难、偏,旧”的内容,以 “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新体知识系出现时,就其备课形式而言,谁都没有经验,虽然在各地的实验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仍然存在很多困惑,所以我们要从头做起;从新课程体系而言,其体系庞大,学科众多,跨学科问题比比皆是,远远超出教师原有的知识范围,所有这些不允许教师单打独斗;从新课程上课内容而言,我们上好一节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们没有这样的精力去完成;从每一位教师本身而言,其知识层次,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千差万别,不可能设计出十分完美的教学流程,所以我们需要学习他人的成果经验的同时,又需要同行更加密切的分工、协作与实现资源有效地使用和共享,所以实施新课程需要集体备课。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 教学是一门厚重的艺术,备课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要我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的精神去研究,必然形成有效的教学规律和理论,反过来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就会有一个很有效的教学规律去遵循。如果在理论框架内,让它服务与教学,必然会在教学反思中再完善,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地教师的专业思想,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理论的完善离不开群体,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集体备课。
(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我们从理性和智慧的层面研究课堂,当我们理解课堂的实践功能与价值时,必须面对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让学生在合作,参与,对话,创新中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研究的首要方向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做到教材、教法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求我们要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而学生的创新与创造,需要我们用智慧最大限度地去雕琢,显然我们单人显然力不从心,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集体备课。
(四)对集体备课的建议:
(1)学校要做好集体备课的检查管理,建立领导蹲点制,靠前指挥,落实管理。(2)学校必须重视自身教研组和备课组为核心的组织建设。
(3)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加强备课组长责任落实和备课组的目标考核,实行个体考核与备课组捆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4)要制定备课组活动总表,备课活动要安排到教师课表,分别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2节。
(5)充分调动备课组长的积极性,营造备课组内研究的积极氛围,加强备课组员的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
(6)要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控制,落实固定地点,落实主讲人,主讲内容。
(7)集体备课以说课为主要形式下,“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
总之,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用“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作好就是不平凡”的心态来对待集体备课,用“踏实”、“执着”、“精致”工作态度来准备集体备课,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思想来完成集体备课,以“海子牛’精神与胸襟去实践集体备课,那么我们一定能够使会宁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就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