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二章
第二章 备课技能
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从“宏观”上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章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备课的类型: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
2、备教材;
3、备学生;4备教法;
5、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
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
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A 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B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C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A 突破重点B突破难点C抓住关键
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1、教材语言的转换;
2、教材内容的取舍;
3、教材内容的增补;
4、教材内容的调整;
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了解学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
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
3、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
4、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
5、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
6、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7、学生的家庭情况;
8、学生班集体情况。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1、观察法和谈话法;
2、调查研究法;
3、教学反馈法;
4、摸底测验法;
5、资料分析法;
6、阶段判别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教案内容主要由概况(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教案的类型:纸质教案(文字表达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条目式教案)和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的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2、要优先教法,精设课型;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二篇: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
第一章 教学技能解读
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技能的观点有:
1、活动方式说;
2、行为说;
3、结构说;
4、能力说;
5、知识说。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包含三层含义:
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表现;
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3、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学技能的特点:
1、示范性;
2、复杂性;
3、发展性;
4、操作性;
5、整体性。
教学技能的构成:我们把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分解原则;
3、示范原则;
4、反馈原则;
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贯彻目的性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技能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第二,提高训练指导课的效果。第三,在训练过程中要进行具体辅导。
贯彻分解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解训练目标。第二,弄清教学技能的内部结构。
贯彻示范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训练者自身的技能修养。第二,示范要有针对性。第三,示范要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贯彻反馈原则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反馈要及时准确;第二,开拓多种反馈渠道。第三,自反馈与外反馈相结合。
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书面作业法;
3、对镜练习法;
4、录音训练法;
5、角色扮演法;
6、模拟教学;
7、介入教学;
8、教育教学实习;
9、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微格教学特点: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
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
1、理论学习和研究;
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
3、提供示范;
4、组织讨论;
5、编写教案;
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
7、反馈评价;
8、修改教案,再循环。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二章 第二章 备课技能
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从“宏观”上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章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备课的类型: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
2、备教材;
3、备学生;4备教法;
5、备学法
钻研教材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
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
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 A 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B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C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A 突破重点B突破难点C抓住关键
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1、教材语言的转换;
2、教材内容的取舍;
3、教材内容的增补;
4、教材内容的调整;
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了解学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
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
3、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
4、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
5、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
6、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7、学生的家庭情况;
8、学生班集体情况。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1、观察法和谈话法;
2、调查研究法;
3、教学反馈法;
4、摸底测验法;
5、资料分析法;
6、阶段判别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教案内容主要由概况(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教案的类型:纸质教案(文字表达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条目式教案)和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的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2、要优先教法,精设课型;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三章
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
所谓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
主要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把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
2、引发兴趣;
3、进入课题。
课堂导入的类型:
1、直接导入;
2、复习导入;
3、直接导入;
4、问题导入;
5、实例导入;
6、审题导入;
7、故事导入;
8、游戏导入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
4、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5、导入要有艺术性。
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课堂讲授的类型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分类:(这里是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提问目的要明确;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课堂倾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回答与讨论;
2、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3、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4、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课堂倾听的类型:
1、介入型倾听;
2、非介入型倾听。
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5、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课堂对话的特点:
1、民主性;
2、生成性;
3、多边性;
4、开放性;
5、倾听性。
课堂对话的作用:
1、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三方面。
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1、营造对话的气氛;
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3、真诚地学生言说;
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课堂板书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4、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图画板书(示意图、简笔画)、综合式板书
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2、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4、文字要恰当;
5、书写要规范;
6、时机要恰恰当。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收集和分析教与学的状况,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教学行为。
教学反馈的作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
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反馈必须及时;
4、反馈必须准确;
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教学强化的类型: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分为
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
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
1、强化目标要明确;
2、强化态度要诚恳;
3、强化时机要恰当;
4、强化方式要灵活;
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结课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转化、升华、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
结课在教学中作用体现在:
1、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
2、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3、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4、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新知识;
5、强课具有教学过渡的作用。
结课的方法:
1、归纳结课;
2、比较结课;
3、活动结课;
4、悬念结课;
5、拓展延伸结课。
结课基本要求:
1、结课要有针对性;
2、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3、结课要简洁明快;
4、结课要有趣味性。
作业是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分类:
(一)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1、课前预习作业;
2、课堂作业;
3、课后复习作业。)。
(二)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1、口头作业;
2、书面作业;
3、观察作业;
4、实践作业)。
(三)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1基础性作业;2发展性作业)
批改作业的方法:
1、全批全改;
2、抽查批改;
3、当面批改;
4、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或互批。
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
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有效地调控教学。
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精心选择;
2、难易要适度;
3、数量要适当;
4、题目要有启发性;
5、形式要灵活。
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1、批改作业要及时;
2、批改方式要灵活;
3、要尊重学生;
4、批改态度要认真;
5、批改符号要统一;
6、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四章 第四章 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课堂观察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觉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教学反应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观察的方法:
(一)目视法;
1、扫视法式;
2、巡视法;
3、注视法;
4、凝视法。
(二)提问法。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学习成绩;
2、光环效应;
3、期望效应;
4、刻板效应。
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1、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
3、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
4、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随堂学绩测验简称随堂测验,又称随机测验,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的常用方法。随堂测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随堂测验可使学生形成必要的学习张力,激发其学习动机;其次,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第三,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堂测验的策略:在测验组织上,一是形式化,二是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性,三是教师要及时进行评阅和讲评,将测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其明确学习上的优缺点。四是测验时间不宜过长,难度不宜过大。在测验内容上,一是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贯通;二是要注意知识的比较;三是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测验题的设计上,一是要有新意;二是要抓要害;三是要精心设置问题;四是要注意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学业成绩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学业成绩考试的基本程序:
1、制定考试目标;2选择考试方式(笔试、口试、具体实践性考试、综合性考试);
3、编制考试试卷(确定考试内容的范围,进行试卷设计,确定试题的类型和层次,试题的编制,拼组试卷)。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五章 第五章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教学口语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语言示范;美育教学。
教学口语的分类:这里依据口语内容的性质把教学口语分为说明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论证式语言、抒情式语言、评价性语言、演示性语言和概述性语言。
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
1、语音和吐字;
2、音量和响度;
3、语速;
4、语调和节奏;
5、词汇;
6、语法。
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
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
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
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科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体态语言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方式,即用示范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变化称为教态。
教态语言的特征:
1、辅助性;
2、连续性;
3、表情性;
4、动作性;
5、情境性。
教态语言的功能:
1、教育功能;
2、传递信息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强化功能。
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分为身姿变化(站姿、走姿、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微笑)和外表修饰(服装服饰、发型配饰、化妆)三个方面。
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姿要稳重端庄;
2、表情要真实自然;3衣着要朴实整洁。
教师常用文体写作:
1、听课笔记;
2、教学笔记;
3、操行评语;
4、教育科研论文。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六章 第六章 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指导,是指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而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和揭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准备等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某些学习方法的运用范围,以使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中科学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途径: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2、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
3、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
4、召开学习方法研讨会。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与学情相结合;
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常规学法指导技能:
(一)指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二)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四)、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六)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七)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指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考虑以下几方面:
1、要从实际出发;
2、要全面安排学习和生活;
3、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要有灵活性。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1、明确要记录的内容;
2、记笔记的方法要恰当;
3、建立记录符号系统。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后复习指导: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全面、系统;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尝试回忆与阅读相结合。
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1、指导学生审题;
2、指导学生做题;
3、指导学生检查作业;
4、指导学生自我提高。
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四个方面。
学生的信息能力一般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
信息获取能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获取信息:
1、调查和观察;
2、实践和实验;
3、利用图书馆和网络。
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
1、第一,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在做中学;第四,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五,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指导的要求:
1、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2、分组要合理;
3、选择恰当的合作方法;
4、全班共享合作成果。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特点: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
探究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1、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2、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
3、做好总结交流。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七章 第七章 说课、听课和评课技能
说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研究活动。
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在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的性质:
1、说理性;
2、科研性;
3、工具性;
4、交流性。
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
2、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说课与备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说课与备课的形式不同;
2、说课与备课的内容不同;
3、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
4、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说课与上课的目的不同;
2、说课与上课的内容不同;
3、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4、说课上课的形式不同。
课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
2、示范性说课;
3、评比性说课;
4、检查性说课。
说课的基本内容:
1、说教学目标;
2、说教学内容;
3、说学生情况;
4、说教学方法;
5、说教学程序设计;
6、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说课的基本过程:
1、说课准备;
2、说课实施;
3、说课评说;
4、说课反思
说课的基本要求:
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
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
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听课是指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促进对教学的认识及自身成长的一种教学活动。
听课前的准备:
1、制订听课计划;
2、了解教材结构和学科教改信息;
3、了解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
4、了解学生的现状;
5、反思自己的教学观。
听课的内容:
1、“听”教师的教(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任课教师的施教行为;);
2、“听”学生的学;
3、听教学过程;
4、听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5、“听”教学细节。
听课的基本要求:
(一)要认真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渡;记细节特写;记板书提纲;记点评批语;记备注信息);
(二)要善于思考(善思善疑;对听课内容作模拟设计)
(三)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评课的基本要求:
1、评课标准要多元化;
2、要坚持评课之道;
3、评课要有提高性;
4、评课要有激励性。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第八章 第八章 教学反思技能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反思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教学反思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教学反思的内容: 观念与情感;
1、教育教学观念;
2、专业情感(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
教学行为过程
1、教学目标
2、教学计划;
3、教学结构;
4、教学内容;
5、学习过程;
6、课堂组织管理;
7、教学策略;
8、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9、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的途径:
1、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
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
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
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志;
2、教学案例;
3、行动研究;
4、教师成长档案袋;
优秀教学案例的标准:
1、应讲述一个故事;
2、论题要集中,主题要突出;
3、描述真实故事发生的教学事件,反映近期发生的教学现象;
4、需要提出探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需要对已解决的方法给予一定的评价。
教学案例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引言;
3、北景;
4、问题;
5、问题的解决;
6、反思与讨论。
行动研究的过程:
1、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
2、制定行动计划;
3、积极验证,具体实施;
4、反思和评价;
5、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试试题题型示例 Ⅳ.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这其中的个别教育是指()A.班级中优秀生的个别教育 B.班级中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C.班级中间层次学生的个别教育 D.班级各种类型学生的个别教育
2.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这节课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的一系列评价活动叫做()A.评课
B.讲课 C.说课
D.听课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课外活动要保证质量,就必须要统一要求,统一内容和统一质量标准。()2.板书的内容越多越好。()
三、应用设计题。
要求:设计要针对问题,目的明确,内容完整,思路创新。
1.结合本地实际,就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提出自己的初步设想和具体做法。
2.上课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你怎样处理?请说明理由。有个学生低着头,专心看他的漫画书。有两个学生正在小声地说着什么。
有个学生突然指出:“老师,你(在黑板上)有个字写错了!” 3.从你教过的科目中,自选一课时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简要的教学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
要求:指出案例表明的现象,提出分析的依据,分析案例的内容,解释其原因。
案例 针对下列案例,结合师生关系的有关教育原理,指出这位老师的做法有什么教育意义,并分析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需要哪些基本技能或技巧。
我有感于自己经常找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某一天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也给我自己找找缺点。学生愕然了,“没听错吧,给老师找缺点?!” “老师会不会批评我的?”……在我一再保证“尽管提,老师不生气,不骂人,真的!”之后,学生真的很不客气地开始说了。
“老师我发现你上课经常说广州话,普通话我们都懂,你就不用说广州话了。”听了这个缺点,我脸上一红,不就是吗?平时要求学生讲普通话,可自己就是没起到榜样的作用。我马上向学生表示决心改正这个缺点。“老师,我还发现你上课经常数1、2、3,快坐好。你不是说过以后不说的吗?”学生说的对,我是说过以后不再数“1、2、3”的,看来这个缺点还是要改。“老师我发现你说话声音太大了,对咽喉有很大伤害的。”多真诚的话语,我非常感谢这些学生对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
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整体体现;教学技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燕尾服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的分类: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择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6、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包括以下目标: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9、微格教学由美国瓦特爱伦创立。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10、微格教学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1、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提供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再循环。
12、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13、备课:是指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4、备课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
15、备课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6、备课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7、钻研教材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
18、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精读教材,深层领会(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抓住关键);精细加工,再创教材(教材语言的转换,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内容的增补,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19、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知性加工;二是趣味性加工;三是操作性加工。
19、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要求。
20、了解学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学生对学生认识状况;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班集体情况。
21、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和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教学反馈法;摸底测验法;资料分析法;阶段判别法;
22、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技能:分为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进度计划。
2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25、“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过关键性目标,是途径。
26、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其表述要具有可测性;
27、教学进度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招待不能随意更改。
28、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
29、板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条理性。30、教案分为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
31、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可交互操作,可方便地改作课件。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
32、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3、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包括:导入,讲授,提问,倾听,对话,板书,反馈和强化,结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34、课堂导入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35、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
3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37、课堂讲授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38、讲述包括叙述、描述;讲解包括解说式讲解,解析式讲解,解答式讲解(讲解要注意针对性,科学性,简明性,教育性)。
39、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0、提问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41、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确定,把握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2、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43、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
44、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45、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46、课堂对话的作用: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7、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
4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提高对话质量。
49、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50、课堂板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51、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综合式板书。
52、文字式板书包括: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53、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54、教学反馈的作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作用。
5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56、结课作用: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课具有教学过渡作用。
57、结课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课。
58、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要简洁明快;要有趣味性;
59、作业分类: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实践作业;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
60、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控教学。
31、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可交互操作,可方便地改作课件。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
32、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3、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包括:导入,讲授,提问,倾听,对话,板书,反馈和强化,结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34、课堂导入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35、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
3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37、课堂讲授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38、讲述包括叙述、描述;讲解包括解说式讲解,解析式讲解,解答式讲解(讲解要注意针对性,科学性,简明性,教育性)。
39、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0、提问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41、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确定,把握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2、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43、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
44、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45、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46、课堂对话的作用: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7、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
4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提高对话质量。
49、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50、课堂板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51、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综合式板书。
52、文字式板书包括: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53、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54、教学反馈的作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作用。
5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56、结课作用: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课具有教学过渡作用。
57、结课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课。
58、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要简洁明快;要有趣味性;
59、作业分类: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实践作业;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
60、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控教学。61、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
62、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63、课堂观察的范围: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神态表情,学生活动。64、课堂观察的方法:目视法(扫视,巡视,注视,凝视),提问法。65、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
66、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67、作业分析的步骤:首先,确定作业分析的对象;其次,划分分析单位的类目;第三,进行评判记录;第四,列表分析。
68、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69、教学口语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语言示范,美育教育。
70、教学口语的分类:说明性,叙述性,描述性,论证式,抒情式,评价性,演示性和概述性语言。
71、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
72、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提高内在修养水平,强化语言外化能力,在实践进行训练。
73、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条例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74、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75、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 76、教态语言的类型:身姿变化,面目表情和外表修饰。
77、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身姿要稳重端庄,自信得体;表情要真实自然,适度适当;衣着要相实整洁,美观大方。
78、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义: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79、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交流学习方法。80、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明确学法指导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法指导要遵循学习规律,善于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应着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法指导要与学性研究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81、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
82、信息能力指导包括:信息获取能力指导;信息分析能力指导;信息加工能力指导;信息利用能力指导。
83、自主学习的特征:第一,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导;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三,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在做中学;第四,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五,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84、探究学习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实践性。
85、探究学习指导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要重视总结交流;
86、说课的作用:说课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说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自身素质;
87、说课与备课的区别: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88、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88、说课的类型:研究性说课,示范性说课,检查性说课,评比性说课。
89、说课的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说学生情况,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90、说教学内容应包括的几个方面:简单介绍教学内容在该学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说教学内容的利用;
91、说课的基本要求:语言简明,重点突出;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说课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
92、听课的基本要求:听课前要先定计划,听课前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听课要听重点内容,听课要认真记录,听课要善于思考,听课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评价。
93、如何进行评课:评课标准要多元化;要坚持评课之道,讲评课之德;评课要有激励性。94、教学反思具有以下特点:超越性;实践性;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95、教学反思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有利于新影星听顺利实施。
96、教学反思的途径: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97、教学反思的要求:要对教学反思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出发,循序渐进提高反思水平。
一、选择题
1、选择题(12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二、判别题:
1、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名字 主要教育思想 他(她)的教育名言
三、简答题:
1、教学评价改革从哪儿方面入手
2、了解教学对象从哪儿方面入手
3、倾听技术的含义,意义及注意事项
四、观点题:
新课程下,不少老师认为三维目标的制定“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那“知识和能力”就不重了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五、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李**学习紧张,考前会出现头痛,又是班里的体育委员等。问
1、辅导老师还要了解李的哪些?
2、李出现这种现象属于什么情况?
3、李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设计一个辅导方案?
六、叙述一段真实课堂师生对话实录
第三篇: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判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判断)第一章教学技能概述
1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判断)有三层含义:①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②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③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形态。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多选)
美国的德瓦特。艾伦提出了微格教学法。
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多选)分解原则是指把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成若干简单的构成成分或基本动作。
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
微格教学法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微格教学的特点: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
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
1、理论学习和研究;
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
3、提供示范;
4、组织讨论;
5、编写教案;
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
7、反馈评价;
8、修改教案,再循环。
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能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判断)
第二章 备课技能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的关键一环。(判断)
1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的类型: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多选)
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5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通览教材,全面理解②精读教材,深层领会③精细加工,再创教材使其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
按照教学时间,可以把教学进度计划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判断)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判断)
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判断)
教学目标的表达必须是外显的而不是内隐的。(判断)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判断)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一般有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判断)
制定学期(学年)进度计划的要求:(简答)
1、要通读教材;
2、内容项目要齐全;
3、分析要准确深入;
4、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
5、措施要得力。
教案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
教学进程主要包括导入、讲解、小结等
电子教案是指采用电子设备和软件工具设计、制作、使用与储存的一种多媒体教案。(单选)
电子教案特点有:①形象生动②数字化③便于交互操作④便于改作课件⑤便于携带与传输⑥便于提取与管理(多选)
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判断)课件与电子教案的区别在于:电子教案主要为教师使用;课件不仅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11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09年考过简答)①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②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③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④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⑤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⑥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教案的编写要注重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型和实用性。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把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回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好的开端扥与成功的一半,导入
课堂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
2、引发兴趣;
3、进入课题。(多选)
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单选)问题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回忆、联想、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进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的一种导入方法。4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①要有针对性②要有启发性③要有趣味性④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⑤ 要有艺术性(简答)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在、最常用的方式。5课堂讲授的类型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类型。(判断)
6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③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④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单选)
根据布鲁姆的分类,课堂提问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多选)
根据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不同把提问分为:特指性提问、泛指性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和自答式提问。(多选)
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单选)
综合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只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把教材中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8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③要目的明确④提问的语言要准确,⑤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⑥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9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判断)
10课堂倾听的内容:(09年考过)①学生的回答与讨论②学生的提问和质疑③学生的需要和情感④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11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多选)
13课堂对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材料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
课堂对话不同于漫无目的的闲谈,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生成“文本”和创造“意义”的过程。(判断)课堂对话有一定的目的性。
14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等。(多选)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述说而是倾听-无条件的、全身心的、共情的倾听”(判断)
15课堂对话的作用:(了解)①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②课堂对话使学生得道多方面的发展③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6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多选)
人与自身的对话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对话,相当于自省,是指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部世界的回味、认识和探究。(单选)
从本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省理解,对自己过去所积淀的经验、历史、思想等方面的所进行的探究。(判断)
课堂对话基本要求:①营造对话的气氛②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③真情地倾听学生言说④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简答)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判断)
18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配合讲授,把设计好的教学要点书写在黑板上的教学行为。
好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
19课堂板书的特点:①直观形象性②高度概括性③艺术性(多选)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①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③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④要文字精当⑤要书写规范⑥时机要恰当(简答)具有启发性的的知识,应超前板书,写在推导过程之前;盐酸、推理板书采用并进式;结论性板书,应滞后(判断)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往返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激励、调控、媒介和预测四个方面。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①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②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③反馈必须及时④反馈必须准确⑤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26 教学强化的类型: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27 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简答)
①强化目标要明确②强化态度要诚恳③强化实际要恰当④强化方式要灵活⑤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悬念结课是指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留下悬念以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方法。(单选)⑤拓展延伸结课是指教师通过把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
结课的基本要求(了解):①结课要有针对性②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③结课要简洁明快④结课要有趣味性。
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两种类型。(多选)
34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①内容要精心选择②难易要适度③数量要适当④题目要有启发性⑤形式要灵活(简答 常考)
第四章检查学习效果技能
1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获得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变化的教学行为。(单选)
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
1、学习成绩;
2、光环效应;
3、期望效应;
4、刻板效应。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①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②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③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④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学生作业中主要包含两种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 随堂学绩测验从反应方式分为:操作测验和书面测验;从编制方式可以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最常用的是书面性的教师自编测验。
按照考试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选拔性考试(如招生考试)、水平考试(如毕业考试)和诊断性考试(多选)
试卷设计是对试卷作全局性的安排,主要解决试题内容分布、试题教学目标分布和题型分布三个问题。(判断)
编制试题的一般要求:
一是要符合考试大纲。二是要充分反映考试内容。三是在同一试卷中,同类试题的编写格式应规范统一。四是试题必须具有实际意义,试题内容的表达必须用
词恰当,文字精练,表意准确清楚。五是实体应便于施测、作答,阅卷评分省时省力。
试卷分析主要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多选)。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单选)
试卷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单选)④试卷效度:是指试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单选)
第五章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语言是指: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改)、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1 教学口语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根据教学口语的信息流向分为:单向传输语言、双向对话语言和多向交流语言(多选)2 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①教学口语是由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等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多选考过)课堂教学的语速以学生接受语言信息合适为准,一般平均每分钟200左右。
教态语言的特征:
1、辅助性;
2、连续性;
3、表情性;
4、动作性;
5、情境性。(多选09年考过判断)6 教态语言的功能:①教育功能②传递信息功能③激励功能④调控功能⑤强化功能(多选掌握 重要)7 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分为身姿变化、面部表情和外表修饰三个方面。(多选)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①身姿要稳重端庄②表情要真实自然③衣着要朴实整洁 第六章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篇: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与考点汇总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与考点一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来源:考易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来源:考易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与考点二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来源:考易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来源:考易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与难点三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来源:考易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常识考点归纳
1.下列选项中,作为北京传统民居代表的一项是()。A.窑洞 B.吊脚楼 C.土楼 D.四合院 【答案】D 【解析】窑洞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老居住形式;吊脚楼多见于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土楼以客家土楼为代表,多见于闽粤地区;四合院是华北地区常见的民居建筑形式,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就是四合院。
2.“五脏”指的是()。A.心肝脾肺肾 B.心肝脾肺胆 C.心肝脾肺胃 D.心肝脾肺胰 【答案】A 3.下列选项中,体现郑成功重大历史业绩的一项是()。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官渡之战 D.七擒孟获 【答案】B 【解析】1662年,郑成功及其后人收复台湾。4.下列朝代中,发生“义和团”运动的是()。A.宋 B.清 C.明 D.元 【答案】B 【解析】“义和团”运动发生于清朝末年。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或贬称为“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的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其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对义和团运动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5.下列朝代中,发生“焚书坑儒”事件的是()。A.商 B.周 C.汉 D.秦 【答案】D 【解析】焚书坑儒,指的是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儒士的事件。故选D。
6.下列选项中,对民族乐器琵琶归类正确的是()。A.弹拨乐器 B.吹奏乐器 C.拉弦乐器 D.打击乐器 【答案】A 7.下列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中,属于壮族的是()。【答案】B 【解析】A是回族,B是壮族,C是满族,D是苗族。
二、材料分析题
观看视频“故宫”的片段,回答问题。
(1)故宫又称紫禁城,“紫”和“禁”分别代表什么?“紫禁”体现了什么?(2)谈谈你对紫禁城的建筑“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而又超越“居民房”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紫”:“紫微星坛”位于中天,天帝的所居。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自认为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禁”: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尊严无比,严禁侵扰。“紫禁”体现了皇帝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2)“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紫禁城的建筑中轴对称、院落冲门,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满足居住的需要,跟民居有相似的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超越民居房”:①满足居住、办公、外交等多重职能。②建筑中考虑到宫廷大家庭维护王朝秩序的需要,房间设置、机构职能多于民居。③房屋面积大、数量多、高度高、体现了地位和权力。④精巧的雕刻、精美的装饰装潢、高超的艺术价值。⑤建筑中融入人文理念,及“家”“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