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金经理人现状分析(精选)
基金经理人现状分析
在早些时候,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人民的收入仅够支持日常必需的生活开支。为了今后子女更好的生活,那时的他们就养成了攒钱的习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提高了。除了必要的开支外,大家手中多少都开始存下了一些闲钱。对这些资金的处理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方面。
对于一些保守的老人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将这些钱都放在身边保管。但将大量现金放在家中既不方便,又有些不安全。因此大多数人选择了将钱存在了银行。这样既方便了许多,同时存在银行的钱又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息。随着通货膨胀,物价的上涨,人们渐渐的发现将钱存在银行并不是一件什么值得的事。银行存款那点微薄的利息还比不上物价的上涨,大家开始寻找更好收益更高的一种投资方式。于是股票就成了其中之一的选择。人们将钱投入股市,期望可以获得高收益。但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除了少数对股市研究较深的人,大部分的人炒股就是“投机”,几乎没有人可以稳赚不亏,因此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人们迫切地想要寻找一个风险小,收益高的投资。因此仿照国外,我们也出现了基金和基金经理人这个行业。
一.什么是基金及基金经理人
假设您有一笔钱想投资基金这类证券进行增值,但自己却一无精力二无专业知识,而且你钱也不算多,就想到与其他10个人合伙出资,雇一个投资高手,操作大家合出的资产进行投资增值。推举其中一个最懂行的牵头办这事。定期从大伙合出的资产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给他,由他代为付给投资高手劳务费报酬,当然,他自己牵头出力张罗大大小小的事,定期向大伙公布投资盈亏情况等等,不可白忙,提成中的钱也有他的劳务费。上面这些事就叫作合伙投资。将这种合伙投资的模式扩大100倍、1000倍,就是基金。这种民间私下合伙投资的活动如果在出资人间建立了完备的契约合同,就是私募基金。如果这种合伙投资的活动经过国家证券行业管理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批,允许这项活动的牵头操作人向社会公开募集吸收投资者加入合伙出资,这就是发行公募基金,也就是大家常见的基金。基金不仅可以投资证券,也可以投资企业和项目。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单凭一个人,由于自有资金的限制,是难以实现分散化投资的。而集众人之力的基金,就可以轻易突破这种限制,实现充分多元化分散的风险的好处。基金的另一个优点是号称“专家理财”,对于非专业人士,专家在知识、经验、时间和精力方面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
基金经理人代表基金公司,管理共同基金或其他投资计划,并代表公司成员在事先一致同意的总指导方针下,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是基金管理的灵魂人物,其能力影响基金的整体报酬。基金经理人通常管理的资金庞大,故在证券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金经理人须由券商或公司的研究部门所提供的研究报告中,挑出适合投资的标的,且定期拜访那些具潜力或已投资的上市公司,去感觉和发掘获利的契机,甚至回避掉潜在的风险。
大家对自己仅有的经济观察并不放心,都希望可以将手中的钱交给更有这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士打理,以获得更好的收益。但大部分人对基金行业并不是特别了解,也很少会对特定的基金经理人进行了解。事实上我国的基金行业发展的并不是特别的成熟和稳定。
二.基金经理人的人才流失
中国基金行业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11年,基金公司所有的人事变动次数高达465次,高管离职愈演愈烈,67家基金公司中多达16家公司变更总经理。而到了2012年,这种情况仍未改观。仅4月28日1天,证监会就发布了六则基金业人员的变更公告。近年来股市行情不好,导致基金业绩不佳,基金经理排名压力巨大,使得许多老基金经理被公司请辞或主动辞职。而所剩下的老基金经理则成为行业内的稀缺资源。随着新基金不断膨胀式的成立,基金行业人才越来越紧俏,不少基金公司选择了大胆起用“新人”。因此,越来越多投资者担忧“年轻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几轮牛熊的洗礼,能做好业绩吗?
跟踪结果显示,现任437位偏股型基金经理,仅有178位的年化收益率累计为正值。统计数据还显示,任职时间长的基金经理大部分取得较高的累计年化收益率,排名在前50位的基本上是在2006年之前就开始任职的基金经理,平均管理时间超过7年,除了时间较长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外,他们取得较高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历了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累计年化收益率;累计收益率较低的后50名主要是近4年内首次任职的基金经理,他们管理基金的平均年限只有3年,任基金经理以来平均亏损了28%。
同时,近年来出现了基金经理人行业人才离职,谈到基金经理人离职、跳槽的深层次原因,薛胜文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国家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基金市场不够规范,基金经理人制度性约束不强;基金投资渠道单一,多数以股票和债券投资为主,风险较大;缺乏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对基金经理人个人能力依赖过多,导致基金投资风格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
三.监管制度的漏洞
其次监管制度也是一个问题,与国外基金比较,英国伦敦是时间著名的金融中心,历史悠久,金融法制健全。英国法律规定凡在英国注册的金融管理公司,都必须接受英国金融监管局的严格监管,同时强制缴纳金融服务补偿计划(FSCS),投资者利益有保障。08年发生的世纪金融危机里,出事的主要金融单位多数在美国,而英国的金融公司则很少。国内金融监管体制尚不健全,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管理漏洞较多数,并且多数含有暗箱操作。比如:某些基金经理大建“老鼠仓”,利用投资者的钱为个人谋求私利就是典型的例子。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尤其被基金投资者所深恶痛绝。
2009年时,曾在基金界内刮起的一股“监控风暴”,“只谈风月,莫谈股票!”这句话已经成为当时许多基金人士MSN的签名,已经让不少的基金人士感到风声鹤唳。当时中国证监会的最新指导意见,其中第二十六条显示:基金公司固定电话应进行录音,交易时间投资管理人员的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等移动通讯工具应集中保管,MSN、QQ等各类即时通信工具和电子邮件应实施全程监控并留痕,录音、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等资料应当保存五年以上。
在“监控风暴”中,各家基金公司采取的“监控”措施不尽相同,“监控”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规范投资管理人员执业行为,防范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在这种监控风暴下,基金界显得人人自危,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实际上,对于基金投资中的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一直保持了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监管规则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如充分依托交易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投资监控体系,严密监控基金的投资行为,防范利益输送。但是,“老鼠仓”却为何屡禁不止呢?相关部门除了完善监管制度,还更应该加强投资管理人员的自律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金界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四.总结
基金行业虽然还有着一定的不足,但相信它会慢慢的被完善,成为一个稳定值得被大家信赖的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种投资产品和投资机会,大家在对其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不要盲目的跟从其他投资者,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投资。但收益必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合理的进行投资组合,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金玲.基金经理人:职业化何时代替“游走江湖”[N].中国企业报, 2012年07月17日.【2】监控风暴下基金经理人人自危 只谈风月不谈股票[EB/OL].2009年11月10日.龙虎网.【3】基金经理人不够新手“凑”[N].2012年04月11日,北京青年报.
第二篇:医药行业营销职业经理人的现状分析
医药行业营销职业经理人的现状分析
作者:王振林
医药行业每年整体上升趋势明显,增长速度是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两倍。医药行业年增长率在24%以上,这种表面的繁荣,掩盖了队伍质素低下的一面。医药行业整体职业经理人队伍良莠不齐,特别是营销队伍整体素质更是低下者居多。表现职业化差,专业能力不强、质素低、职业操守缺乏等。
医药营销职业经理人队伍现状主要体现五大特征:
第一、很职业、业专业、更敬业。
所谓职业,就是具有职业理想的医药行业经理人,有志于把毕生的追求都奉献给医药行业,在此基础上设定人生的奋斗目标。有这种职业理想的人是少之又少。从事这个行业的营销人,真正学医学药的人不足20%。这20%的人,继续从专业的角度开展营销活动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既有职业理想,又有专业素养,同时有认真敬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这一类人承载着企业和行业发展。是企业的依靠,是行业的牵引力。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第二、职业不专业。
有职业化理想,有目标追求,志大才疏。不善于学习,没有专业业务训练,同时也不追求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相当于有理想的“混世太保”。讲理想条条是道,将专业、讲技巧哑口无言。这一类人只讲理想化,没有行动力。企业老板往往被这群人所迷惑。
第三、专业不职业。
很专业,科班出身,有专业学历,热爱专业知识,平时也善于总结专业知识。但是,没有远大理想,拿专业知识换既得利益者,这一类人企业是需要的,特别是以临床品种为主体的企业。但不是依靠力量,只能利用不能重用的类型。
第四、既不专业也不职业,但很敬业。
这一类型的营销经理人,是少数大型OTC企业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组成人员。他们既不专业,也不职业,属于实干敬业型。他们的来源是:“不知道干什么,听说卖药挺挣钱,别人能卖,我也能卖”。完全靠的是毅力加体力完成销售业绩。以能养家糊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属于多劳多得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是充满智慧的劳动。没有战略眼光和远大理想,只有战术攻坚和吃苦敬业。这一类人占的比重很大。
第五、既不专业也不职业,只是从业。
既不专业,也不职业,只是从业的人。虽不多但也不少。他们充斥在各级经理人阶层,由于从事时间比较长,独当一面不行,只能按资历充当各层级的副职或助理。这一类人在地区、省区、药店副职的比较少,大多出现在制药企业或医药经营企业部门第二、第三副职者居多。
第三篇:基金经理人运作风格分类
基金经理人运作风格分类
Style Guide of Hedge Fund Pros
◎ 交易员(Trader)
研究证券价格的短期波动。交易员并不需要评价所交易股票背后公司的价值或是某种汇率水平是否恰如其分。只要对证券的短期走势给出意见就可以了。
◎ 拣股者(Stock Picker)
与交易员不同,拣股者倾向于分析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或某个国家)的商业基本面,在此基础上赌未来发展走势。与交易员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做“长线”。积极主义拣股者总是试图亲身介入所投资股票企业的运营。CEO们痛恨他们。
◎ 危机投资者(Distressed Investor)
买卖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的证券,关于如何评价此类公司的股票或债券的价值的不同意见通常会比正常情况下更多。危机投资者也有可能成为一个积极主义投资人,试图买下目标企业的大部分股权,或在公司破产时买下其大部分债务,以此控制目标公司。
◎ 定量投资者(Quantitative Investor)
一般来说,他们靠软件驱动的模型来分析历史交易模式,以此帮助作出当前投资决策。寻找价格无效或者破解财务报表数据来判定一个理论上的价格。完全靠数字,没有任何惊心动魄的情节。
第四篇:房地产基金现状
除了独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积极创建房地产基金之外,大型房地产商成为房地产基金的另一参与主体,如万科、金地、复地、中海、华润、绿城、海尔、保利地产等,都在积极设立房地产基金公司。他们中有的是由上市公司设立,如中国海外集团和金地集团,有的是由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其相关方设立,如华润集团和复地集团。
与此同时,外资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进来,与内地房企合作。不但如此,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有外资银行在积极筹备人民币的房地产基金。
根据清科的统计,与2010年房地产基金主要由本土机构募集相比,今年一季度募集到位的5支房地产基金中,有3支为外资机构管理,单支基金平均募集为2.39亿美元,大幅超越本土机构房地产基金1.22亿美元的平均募集规模。
金地与瑞银合作的房地产基金目前已经完成第三期募集。
金地是国内地产基金的先行者代表。2008年初,金地集团宣布与瑞银在境内外展开各种金融合作,合作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共同发起设立房地产投资合伙企业;二是由双方或各自关联公司按照各自50%出资比例共同设立投资管理公司。当时,瑞银曾表示,这是其环球房地产集团首次在中国开展房地产投资管理业务。
该基金曾因金融危机而暂停实施。2010年4月,金地与瑞银终于正式启动双方合作基金的第一期募集,募集资金约1.2亿美元,资金已经投入到集团旗下的项目;同年12月8日,该基金第二期募集完成,募集的资金由荷兰PGGM投入7500万美元,使该房地产基金的规模达到近2亿美元。
据称,金地计划到2015年基金管理团队将为集团贡献20%的利润,而管理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不过,已有业内人士在行业论坛上质疑:“如果说金地设立一个基金来投自己开发的项目,那么金地为什么不干脆设立一个证券基金公司来投资自己公司的股票?”
到底是独立的房地产基金公司好、还是有房企背景的好,孰优孰劣的争论不绝于耳、难分高下。前者列举了地产商主导的基金在投资机会分配、股权作价、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后者则直指对方是房地产的外行。
“我的理解,大部分还是短期的„过桥‟。不排除有些房企可以转型,但是基金和房地产实业毕竟还是不同的,要转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渤海产业基金执行董事李新中认为,房地产商自己做基金、再投自己的项目是一个中国特色,且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房地产业。“也不是说这样就不行,但未来还是要完全独立专业的管理,这样比较„干净‟。”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在描述设立房地产基金的初衷时,均采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字眼。嘉富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乔琦认为,尽管房企设立房地产基金的优势明显,包括提供足够的优质地产开发项目,并具备专业的项目开发管理经验等,但他们首先得化解内幕交易。
“夹层投资”模式
在交易结构、即投资和退出的方式上,房地产基金与传统意义上的私募基金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房地产基金而言,Pre-IPO没有任何意义,房地产基金一般都不是投一个房地产企业,而是投一个项目公司,取得的是该项目的回报和收益。房地产基金业目前主流的投资模式都是采用“股权+债务”的“夹层投资”的方式,即通过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增资扩股,基金管理公司进到开发商项目公司里面,成为其股东,后者再以股东身份向基金公司做股东借款。
由此导致的退出方式是:债权部分,还本付息;股权部分,有的是基金一直跟到项目清盘,有的是开发商回购。双方会签订一个固定的回购协议,比如约定一年之后以什么样的价格回购股权。
地产基金公司对于被投资项目的监管会远高于一般的私募股权基金,会派人监控资金的使用过程,起码会在银行设立监管账户,财务代表、项目代表都会派基金的人去担当。当缺乏抵押物时,地产基金公司会要求对被投资的项目公司完全控股,从而起到牵制和监督的作用。比如基金投出30%的钱,占对方30%的股权,但是剩下的70%股权要质押给基金公司,相当于后者占了项目公司100%的股份。
上述投资方式和退出方式,是房地产基金与传统私募股权基金的两个最核心区别。由此导致的两种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也有很大差别。
嘉富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毅告诉记者,他们寻找LP的途径主要是高档会所、银行大客户、投资公司的高端客户、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等,为此付出的承销费一般维持在4个百分点左右。另一个途径是通过自己的营销团队开发投资人。
一般房地产基金的存续期是2年,收益有按年付的、也有按半年付的,LP在一年左右退出的较多,且要求有较高的回报。
嘉富诚的研究观点认为:目前,人民币房地产基金有三个方面没有准备好。第一,钱的来源非常窄;第二,中国房地产基金的模式没有人说得出来,真正的私募股权基金是股权融资模式,但这种模式并没有建立起来,投资与监管模式也没有建立起来;第三是专业人才少,寻找适合基金的项目也比较难。
“股权+债权”的运作模式与房地产信托类似,许多房地产基金基于一个项目一支基金的模式,也与房地产信托极为相似,也较为灵活,但失去了基金本身聚集资金、多项目投资分散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同私募股权基金一样,房地产基金的监管仍属灰色地带。行业隐忧
何小锋认为:“私募基金就是有钱的人和缺钱的人私下达成的协议,是自由的行为,用不着监管。”
针对20%~30%的回报,已经有业内人士提出,地产基金的这种投资模式,会否有“变相高利放贷”嫌疑。甚至有的不规范基金公司会给LP承诺最低收益。“我听说过,大多是口头上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还有的业务员急功近利,为了拉拢投资人而打擦边球,将招募说明书的风险提示页中删去部分内容”。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在今年1月4日正式实施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都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或者临界非法集资的边缘。
“在我所接触的房企中,有的企业已经开始涉嫌犯规。”嘉富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说,由于资金压力所迫,部分中小房企负责人常常找到几个熟人或者机构以固定回报作为承诺,募集部分资金。一般而言,他们会承诺何时还本付息、回报额度等。“而这种做法,按照规定,则涉嫌非法集资。”
而由于投资方式的特殊性,即使没有对LP做出承诺,但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与被投资企业约定一个最低回报率。一位独立房地产基金公司的合伙人告诉记者,“从法律结构和政策环境上来说,只要整个交易结构的设计完全是合法合规的,就不能说房地产基金是错的。”而且我们感觉国家的态度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而且也无法监管。”
他认为,首先是对整个PE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到底最终是由谁来监管,肯定是一个权力分割下的利益博弈”。
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低于5个亿的可以不备案,高于5个亿的备案也并非强制,那么不备案会怎样,发改委并未提出后续的处罚措施,由此导致的监管的可实现性也很难。不过,今年以来,一些细微之处的变化,还是可以看出监管层的态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天津注册基金公司,要求前面不允许加“房地产”三个字,类似定语都被删除。“这就是一个加强监管的例子。”该人士说,“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监管了,对投资人有保护了,对规范的大公司有保护了,但操作起来也变得麻烦了。”
该人士还透露,银监会在今年初曾通告银行,“代理房地产基金销售要慎重”。以前银行大张旗鼓地为地产基金介绍客户,现在则转为客户经理私下进行。“北京很严,外地则好点儿。比如山西、河北、天津等地的分行行长都有意向参加,还是管辖权的问题,天高皇帝远嘛。”
虽然行业如火,但已有一些地产基金公司预期,整个市场下半年的风险越来越大、资金链越来越紧,因此其开始向持有型物业的投资转移,减少前期开发型的投资。
上述人士透露,其所在公司今年开始做旅游地产基金,优选一些比较好的旅游地产项目,改造成类似于产权式公寓或产权式酒店,然后一边做经营,一边寻觅比较好的市场时机再出售。
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房地产基金要持续发展,必须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结合。后者不放开,没有二级市场的退出机制,前者永远只能是短期行
第五篇:中国私募基金现状分析
中国私募基金内幕与现状分析1-艾晓峰
2009-04-13 09:28:31
“现在融资一般会有对赌条款,比如你企业今年盈利不好,明年盈利会好,那好,我们设一个对赌条款”
“2008年第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大幅下降,披露的投资案例仅为19起,环比减少42.4%,投资金额为21.17亿美元,环比减少17.1%。”12月19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国际财务管理峰会上,汉能的董事总经理余治华用这个数据说明了当下风投领域的现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市场里的项目减少了。“在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融资需求很旺盛,加上目前IPO暂时受阻,而由于局势不明了,即使在银根放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会惜贷。”余治华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里并不缺项目。
但VC和PE们在出手时愈加谨慎。一方面,私募股权基金自身募集资金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退出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但市场里也有另一批投资人,他们在静待时机,准备出手。
私募的困惑
“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基本上就不投什么项目了,只做之前项目的维护。这次圣诞,公司干脆给我们放了个长假。”圣诞前夕,一位工作于某欧洲私募股权基金的人士在MSN上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家里,准备好好享受长达二十多天的圣诞假期。
事实上,处于类似境况的私募股权基金不止这一家。很多外资和人民币的私募股权基金对目前的市场都持观望态度。
理财周报记者见到龚红发时,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最近在找点钱。”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的CEO,他手上有个新项目需要运作。“我们的项目测试、客户都联系的差不多了,只缺少启动资金。”龚红发介绍,之前也有不少投资机构对他们的项目感兴趣,一家位于金融街的机构还和他们签订了8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合同。“说好十月份到帐的,到现在了也没见到钱。”他判断,应该是这家机构自身融资比较困难。
“我估计,他们应该找不到这笔钱。”无奈的龚红发基本已对这笔承诺的钱失去了信心,开始重新出来寻找新的资金,并大大降低了预期目标。“换了种包装方式后,我们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启动。”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PE来说,由于自身融资的困难,面对市场里自动降低了要求的项目,很多机构反而变得更为慎重。
2008年第三季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该季度共有17家中外创投新募集20只基金。而其中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仅为4.92亿美元,此金额不到上季度募资额的1/6,更远不到去年同期募资金额的1/8。
而全球范围内的IPO遇阻,也让私募在投资时有了更多的考虑。
美国必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永坚曾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案例。“我们有一个企业客户,本来准备年初的时候在美国上市,但是因为资本市场情况不太好,所以一再推迟,到现在也没有上市”。
“IPO作为VC/PE退出的主要渠道,受次贷危机的影响,难以发挥作用,美国市场甚至创下连续无IPO记录。”余治华介绍,2008年10月,中国VC/PE背景的企业IPO仅一例(人和商业,1387-HK),回报率为-7.4%,创下2008年中国VC/PE背景企业IPO回报率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PE和VC以并购方式进行退出的案例和涉及金额都在增多。一家私募曾向记者表示,在资本市场低迷时,投资一些可能会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企业会是一个方向。
另一种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许多私募更加注重行业的选择。
从11月以来部分公开的私募交易案例来看,行业集中度十分明显。“俏江南是餐饮业,是鼎晖和中金投的。环球雅思是教育行业。汉能投资也有一个案例,是天盟数码,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去打打游戏,我们和云峰几家一起投的。水泥高盛觉得在经济周期来的时候,中国有四万亿的追加投资,可能是一个利好的因素。还有口子酒业,新奥太阳能。”余治华介绍,“投资人已转向现金流更为稳定的传统行业,如餐饮、零售、教育等。”
“当然,也有部分投资人认为,受周期性冲击严重的行业同样存在投资机会。现在以较低的价格在低谷进入,只要企业能够捱过冬天,优质的企业将一举占领市场,投资人也将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余治华表示,目前PE和VC的态度也有较大分歧。
国巨创业投资集团总裁孙飞就持有这种态度。“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如果企业自身素质比较好,盈利状况比较好,还是能融到资的。”
“我们就还在投项目,正在关注的项目包括农业和铁路。”孙飞表示,“不过我基本不看行业,只看企业。比如说房地产,这个行业不景气反而是抄底机会。我会看重进入成本很低、资产抵押担保比较充沛、未来的盈利和现金流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即使在不好的行业里,这样的企业我就会进入。”
在余治华看来,尽管私募自身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和企业相比,大量需要融资的企业使得私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在“现金为王”的境况下,充分掌握了主动权。
在这样的市场里,VC和PE并不急于投资,而是谨慎观望,希望能找到既便宜质量又好的企业出手。
在一些目前大受冲击的行业中,他们还会增加一些比平时更加苛刻的条件。余治华介绍,“现在融资一般会有对赌条款,比如你企业今年盈利不好,明年盈利会好,那好,我们设一个对赌条款。”
孙飞也坦承:“比如,我进入一家现金流告急的企业,一般能保证它可以还上贷款。有时候,我也希望他还不上。这样他的企业就是我的了,肯定比我进入时的成本多出许多。”版主招募中„„
PE(境外私募基金)不再轻易做出股权投资的决定,而是以结构性融资、可转债的投资形式保证资金安全,或直接在香港买入被低估的内房股
市场的寒冬已经让开发商冻得瑟瑟发抖,但去年对他们关怀备至的各种PE们此时大多袖手旁观,不是表示爱莫能助,就是意图趁火打劫。比起2007年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高潮,2008年第四季度房地产PE投资一片冷清,投资案例屈指可数,近期披露出的仅有美资EI 投资上海宇培,普凯基金投资西安新兴地产两宗。
Pre-IPO成明日黄花
“我们渣打最近不打算投新的房地产了,房企上就死挺我们投了的这5 家企业。”渣打银行直接投资公司全球(联席)总裁陈凡对本刊表示,目前渣打直投的投资重点已由Pre-IPO 转为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PIPE),行业上的侧重也由房地产转向消费品。
陈凡投资的5家房企中的4家—世茂房地产、绿城中国、远洋地产、SOHO中国都已在港交所上市,随着股价的暴跌,渣打在二级市场上对SOHO中国和远洋地产都追加了投资。
陈凡解释自己决定“冬眠”的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市况下能给开发商的市盈率太低,很难谈成;二是IPO大门已经紧闭,房地产股权投资风险极大;三是已在香港上市的内房股价极为便宜,在流动性、安全性和高收益上都更符合投资要求。
与陈凡相同,一些基金投资人也将目光从Pre-IPO转向了PIPE,并迅速出手。12 月8日,上置集团(01207,HK)公告称,已同中信资本中国房地产发展基金III签订可转债发行协议,将向其发行本金额为1.65亿港元的可转债,到期时或可溢价35%赎回,或可转换为9.7%的股份。
除中信资本外,近期出手的还有老牌美资EI和凯普基金,分别以公司股权和合作开发进行投资。鼎峰地产投资基金合伙人白勇对本刊透露,事实上现在很多PE在二线城市已有出手,只是鲜有披露,他就刚刚完成了对山东一个地产项目的投资。
一位投行人士解释道,现在大多数PE在观望,但之所以出现PE们“开张关门”大不同,“这和PE的投资策略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投资的钱是哪里来的”。渣打银行直投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这是促使陈凡暂停投资房企的一大原因。陈凡也坦承:“渣打投资的钱都是自己的钱,我们要是在二级市场无法退出,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最近花旗集团裁减掉旗下亚洲房地产投行业务也是同样的原因,这一块是用花旗自己的钱来投,现在为了安全不做了,而旗下的CPI房地产基金仍然在运作中国的投资。”上述投行人士对本刊分析道。
静待市场底部
但即便是那些有投资压力的基金管理人,现在也不太愿意做出新的投资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长期一定是看好,这都是共识,但现在市场怎么走,我们看不懂。”
一位美资房地产PE 合作人对本刊表示,他们2007年募集了近2亿美元,本来计划2008年要投完,但整个市场变化得太快,手上虽然还有钱要再投几个项目,但已经不敢投了。
上述合伙人表示,新投资减少与PE们判断市场底部还未到来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手上的烂摊子,尤其是那些2007年以高倍数进入做Pre-IPO的PE,现在没有上成市,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企业能完成当时签的对赌协议,当然也没有钱还债。”
为了避免两败俱伤,PE们大多都选择坐下来重新谈判,再次输血,当然房企也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也加重了PE的观望情绪,不肯再轻易地做出股权投资的决定,大多以结构性融资、可转债的形式保证资金安全。
本刊获悉,苏格兰皇家银行近期在多个二线城市投资的地产项目都是以可转债的形式进入。
基强联行副董事总经理陈咏东表示:“基金的钱是一定要用出去的,只是现在时间更长一些,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以前做10个项目,现在可能只做2 个。”
他表示,很多基金现在都在收缩,等待2009年下半年时在市场低谷时抄底。
事实上,房地产周期的调整也带来了PE行业内部的一轮洗牌,价值投资的理念以及PE除了资本外的核心竞争力都重新受到重视。
一位去年运作了多家房企上市的投行人士感叹道:“去年大家都在抢项目,即使开发商不理想,我们也拼命把他塑造成一个理想的人推荐给委员会,现在确实应该冷却一下。”
对于PE出手PIPE,凯普基金合伙人甘美兰有不同的看法:“PIPE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是专门的房地产股权投资者,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这在募集时就已经和LP规定好的,不可能中途改变基金的用途。”
普凯基金近期宣布以3000万美元和西安新兴地产进行合作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占25%的股权。
正如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所言:“两年前PE 市场很热闹,大部分人只要在做投资的都觉得自己在做PE,现在这些人会觉得很痛苦。PE应该是长期耐心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