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总复习

时间:2019-05-13 12: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总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总复习》。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总复习

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计算更加熟练;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使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加强计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更熟练的进行笔算和口算。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出示第112页的第2题。

1、收集信息,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分析数据信息,解决问题,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3、根据列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二、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第113页的第3题。

2.出示第4题

分析数据,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三、独立复习

1、完成书第11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第116页的第2题。

3、完成书第116页的第3题。

4、完成书第116页的第4题。

课题:位置与方向,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用8个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方位和位置的复习,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对统计的复习增加学生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方向

出示例1。

1、收集信息,分组互相用8个方向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全班交流。

2、解决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的问题。

二、复习统计

1.出示例5。

看图,收集分析数据,谈感想。

算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启发学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2.完成书第117页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三、作业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两步计算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解题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第115页第11题的情景图。

1、分析题意,收集有用的数据。

2、列式解答。

3、教师讲评,集体订正。

二、复习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第115页第12题的情景图。

1、分析题意,收集有用的数据。

2、列式解答。

3、教师讲评,集体订正。

三、独立练习,解决问题。

1、完成书第119页第13题。

教育学生要有爱护小动物,保护益鸟的意识。

2、完成书第119页第14题。

集体讲评,订正。

四、思考题

书第120页

五、作业

书第120页第15、16题。

课题:年、月、日,面积

教学目标:

1.复习年、月、日,面积。

2.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通过复习面积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

1、整理系统的时间表:

28天的有()

一年有()个月29天的有()1天有()小时

平年()天30天的有()1小时有()分

闰年()天31天的有()1分有()秒

2、完成书第114页第6题。

集体讲评,订正。

3、独立完成书第117页第6题。

4、完成书第118页第7题。

二、复习面积

1.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并说明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2.练习书第114页第8题。

估计面积,分组测量并计算。

3.完成书第118页第8题。

三、作业

书第118页第9题。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的基本意义,简单的小数计算。

2.培养学生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

你们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什么内容?小数要注意些什么?

二、完成书第115页第9题

出示第9题。

1.讨论,分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2.说说为什么。

三、复习比较小数大小

出示第10题。

1、说出比较时要注意些什么?

2、独立完成习题。

3、教师集体讲评订正。

四、完成书第118页的第10、1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

3、集体讲评订正。

五、作业

完成第12题。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教材112页)

复习目标: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复习重点、难点: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复习过程:

一、自学复习书本P1-P12。

1、再次体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

①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各有什么。②学生同桌互相说:小清去健身园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图书馆怎么走? 去学校怎么走?

③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④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三、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除法和乘法的计算(教材112-113)

复习目标: 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正确计算题目。复习重点、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除法练习①除法口算。②除法估算。③除法笔算。

2、乘法练习①乘法口算。②乘法估算。③乘法笔算。

3、完成P116-1、2、3

二、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1、完成P112-2 学生先说说表的意思,然后独立解答。

2、完成P113-4

重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判断和表述。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纠正 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教材113-115 复习目标:

1、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复习近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一般的问题。复习重点、难点:

进行数据分析和进一步认识小数。

复习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2、练习:P117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3、练习:P119-12通过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复习小数

1、说说你对小数的认识。

2、你还有什么问题?

3、练习①学生做第115页的第9、10题 ②练习:P118第10题 ③练习:P119第11题

3、每次练习都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都说几次为什么?

4、学生独立计算,后讲评。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

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三、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教材 114

复习目标: 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建立时间和面积的观念。

复习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知识要点

1、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有关知识。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①一年有()个月,有()个大月,每月有()天,分别是();有()个

小月,每月有()天,分别是()。

②二月是28天的是()年,全年是()天;二月是29天的是()年,全年

是()天;四月份有()天,合()个星期()天。

3、学生自由读,加深记忆。

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换算

1、学生练习

15:30()21:00()22:45()13:05()晚上5点()下午3点()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经过的时间

1、不跨天

展馆每天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小时

2、跨天

火车从下午3:50分发车,到第二天上午8:55到达,火车运行的时间是()。

3、练习P117-6 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 教材114

复习目标: 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复习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复习重点、难点: 面积单位化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复习过程:

一、复习面积单位

1、建立面积观念

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等有多大。

2、说说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练习

二、测量并计算面积

1、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2、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基本练习。

三、运用练习

1、P118-

8、9

2、补充练习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30分米,宽10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合()平方米。

一个正方形菜园,边长是6米,四周围的竹篱笆一共长()米,这个菜园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时

复习内容:教材115

复习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重点、难点: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数量关系

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二、解决问题

完成P115第11、12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独立练习

1、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有(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2、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共有8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队。一共有736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每个队有多少名运动员?

3、小强看一本320页的科技书,每天看2小时,每小时看20页。看完这本

书一共要多少天?

4、码头有一堆重4800千克的货物,2辆车6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几千克?

5、盐官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3人,植树节每人植树5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6、蓝猫服装店今天卖了5箱童装,每箱8件,一共收入2400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分析讲评。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互相谈收获。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2009-03-28 10:22:27)转载▼

标签: 教学设计与教案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下 杂谈 分类: 五年级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和除法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4、空间与图形1课时

5、统计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

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教学反思:

最怕上复习课,因为好学生认为是“炒剩饭”,没有学习动力。如果提高习题难度,适合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可学困生又一片茫然,收效不大。如何处理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复习课中最近发展区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矛盾呢?作为教师,在这段期间关注的重点应该在谁身上呢?

我认为在复习中,老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困生。必须努力达到期末考试100%的合格率。为此,我与班主任一起对全班进行了临时位置大调整(仅限复习期间的两周),将最需要关注的学生集中到正中间一组。这样有效提高了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在教学中及时观察他们的听讲状况,在课堂巡视中重点加强指导,在作业批改时做到优先面批、逐一指导。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课型特点。使学优生感觉复习课仍旧有新“知”(知识间的结构)可学,仍旧有新“问题”(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值得研究,仍旧有新“题目”(知识薄弱点或易错题)需要思考。

1、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将教材中分散于两个单元中有关“数论”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关因数与倍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2、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加强概念间的联系与对比。比较了“质数”与“互质数”、“质数”与“分解质因数”、“因数与倍数”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以及“谁是谁的几倍”之间的区别。

3、通过平时作业及单元检测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搜集的学生易错题精心设计教学练习环节,使学生练习有新意,有坡度,有所得,注意兼顾学困生。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内容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复习分数的意义

(1)填空

5/6吨表示把()看作单位“1”,它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吨。

3/4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教材138页第3题。

(3)有9吨煤,每次运走它的1/10,()次才能运完。

(4)判断

3米的1/5和1米的3/5一样长。()

一堆货的1/4一定大于1/4吨。()

小结: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5)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6)用分数表示下列结果。

25分=()时

3080千克=()吨

4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X/5,当X=()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当X=()时,它的分数值是2。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都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材138页第4题,141页第4题。

(4)我们还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异分子的情况,它们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5)教材138页第5题。补6/7()8/9

说明:还可以灵活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的方法比较。

4、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教材141页第5题。

(2)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并说明理由。

7/1211/165/1513/30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复习的体会。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学期的重要章节,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且对六年级分数乘除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和“分数的加减法”分为两课时完成。

[教学困惑] 教材141页第3题为什么要将每两个数字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要表示的6个数中,仅仅只有2又3/5可以借助这些点。那么这些点在此题中起什么作用呢?

纵观本单元教材,70、73、77、87页都有在数轴上描点或根据所描点写分数的练习。但在是否将单位“1”平均分上有明确的区分。如73页第6题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此题所写的分数分母全都是“5”。而77、87页的数轴则没有将单位“1”平均分,因为它们所要表示的分数分母各不相同。这题是教材印刷时出错了吗?还是„„?

[学生难点]

1、分不清何时是用分数表示量,何时是用分数表示分率?两者的求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述及单位入手深入分析。一般带单位的是具体的数量,而问“占总数的()”则表示求两者之间的关系。求具体的数量是把条件中的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求分率则是把总量看作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以分母相同。区别是由于一个是将具体数量分,一个是将单位“1”分,所以分子不同、当然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

1、对于“1个饼的3/4也就是3个饼的1/”4无法理解。

我很赞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稍大以后自然就能顺利理解与掌握”的说法。我相信到六年级上册学习完分数的乘法后,上述问题将不再是学生的难点。可如今,不利用数形结合的演示讲解,学生就是难以认同。为此,我不仅画了分饼的示意图,还结合“3米的1/5和1米的3/5”画了线段图,结合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法,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分享:分享到微米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阅读(6328)┊ 评论(2)┊收藏(0)┊转载(6)┊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排行榜圈子 圈子

前一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七 数学广角

后一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新浪网友

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春节

2011-6-1911:46回复(0)

yilunhongri8122

春节快乐整理的材料很有价值,是个非常敬业的老师。

2012-2-1613:45回复(0)

发评论

灌水赞美好顶顶顶开心路过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分享到微博 新评论并转载此博文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七 数学广角

后一篇 >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第四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总复习教案(已排版)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3)知道1千克=1000克。

(4)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5)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难在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3)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四、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称一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四、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五、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以及估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进行口算。(2)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算法的提炼,将学习过的内容迁移到几百几十的加减中,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1-9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91页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3.观察第92页情景图,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4.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2.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6-97页的例

3、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

1、2题有关加法。例4 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340-180 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340-180。3.小组交流、讨论340-180的方法。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

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8页,估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2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2.估算。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180 360 450 340(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二)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三)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统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统计图的优点。(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只 数/ 种 类/ 项 目/ 小兔 小狗 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 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小结: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 类 1秒4秒 5秒-6秒 7秒-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2.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 类 轿 车 面 包 车 客 车 货 车

辆 数

(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第三课时 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

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 数 种 类 性 别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男 生

女 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

《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图形隐含的数学规律并将其表达出来。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书P115例1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初步的观察、分析技能,找出循环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2)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地面图案,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每生一张白纸及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蜡笔小新的图片吧!(课件逐一播放蕴涵循环变化规律的图片。)2.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探索作画,揭示课题 1.创作图画

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也发现了这么多,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想动手来画一幅呢?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画一幅跟这些画类似的画呢?

(请生作画,提醒学生可以用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这些简单的图。)2.谈谈体会

同学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真厉害,我们看(投影2、3幅学生创作图片)你能从同学们自己的图画中也找到一些规律吗? 3.揭示课题

同学们能在自己的画中运用规律,还能在别人的画中找到规律,真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学习《找规律》,想吗?(揭示课题《找规律》。)

(三)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

我们看这幅图,这是蜡笔小新为自己家设计的墙面图案,你也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一些规律吗?(请生独自找一找。)2.交流规律

我们找到许多规律了吧!想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规律?(想)我们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请生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3.汇报规律

能把小组交流的规律在全班也来交流交流吗?(请生交流规律。)4.教师总结,得出规律

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都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从横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行;把第二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三行;把第三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四行。从竖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列上面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列,下面几列都一样,每次移一个。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拓展图片

1.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你能补充下面一排是怎样排的吗?(请生画一画。)2.请生上讲台汇报(借助学具:四个图片),说说为什么这样补?那两排呢?

(五)课堂小结,提升规律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今天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规律,叫„„(循环变化的规律)。(请四位同学上台演示)你能用这四位同学演示今天循环变化的规律吗?(请生演示)

(六)练习巩固,深化规律

1.基础练习

(1)(出示例1)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2)(出示“做一做”第一题)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做了这两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看好规律再来画图)

(3)(出示练习二十三第一题)这是小新的最新设计,不过中间忘了一点,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应用练习

你也想为蜡笔小新设计一下墙面图案吗?请你挑选中的几个或自己喜欢的图形在白纸上设计一下,让同学们也能在你设计的图案中找到规律哦!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

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3.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9,8} 8 ÷1={7,1,8} 42 ÷6={7,4,6}

„„

(2)填空

21÷7=()48÷6=()72÷()=9 21÷()=7 4 8÷()=6 72÷9=()

„„

4.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 6=()×3 2×()=3×()7 ×()> 8× 2()× 8 < 6×5 24÷()> 24÷()5.练习作业

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 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二)巩固提升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6 „„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8469=()+()+()5030=()+()+()+()4106 =()+()+()+()

2.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3.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4.数的写法

六千 写作____ 二千九百 写作____ 七百八十 写作____ 五千零六 写作____ 四千零九十三 写作____ 七千七百零三 写作____ 5.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 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戏活动

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四)作业练习:

教材P119 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总复习(3)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0第6、7、题,P121第8、题,P124、P125第6、7、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数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完成教材P120第6题。

2.小组说一说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4.提问:

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二)估算

1.完成教材P121第8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练习作业教材P124、P125第5、6、7题。

(三)讲评作业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

(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二)巩固提升

1.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2.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三)游戏活动

1.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

(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四)练习作业:

1.计算: 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2000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 ÷ 9=()克 7千克+500克 =()克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600克()6克 3.思考:

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5)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1第11、12、题,P125第10、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什么角是直角、锐角、钝角,理解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知识点

1.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几种角。2.判断各种角的条件是什么。

(二)练习提升

1.动手画一画直角、锐角、钝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角、锐角、钝角。

3.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

4.画出向左移动8格后的图形。(教材P125第10题)5.说一说平移的移动方法。

(三)完成作业: 教材P121第11、12、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6)解决问题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

“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

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4.学生讨论完成:

(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题。

(3)比较(1)、(2)的异同点。

(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 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

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

(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

(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个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

(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总复习(7)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5、题;P126第14、题,P127第15、16、题。

二、复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能有规律的画出图形。

三、复习要点:

(一)复习统计。

1.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师提前二天布置学生收集本班同学跳绳的数据,填写P122第15题。2.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出提出问题,自己解决。3.完成教材P127第15、题。

(二)复习找规律。

1.图形规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找规律跟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说一说,3.你觉得我们这个学期找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数字规律

从图形中找规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学生回顾后说 5.完成总复习练习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置疑: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15-人教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08页

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结合情境来分析与理解,突出运算定律的意义和作用。教材同样重视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先让学生尝试计算316+59和125×16,再来讨论算法是否合理,理解“凑整”

是简便计算的核心思想,而“凑整”的策略有许多,主要是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拆”与“分解”,而“分拆”与“分解”的依据是定律、性质等等。教材凸显运算定律的普适性,它不仅在整数范围适用,在小数范围中以及以后学习的分数中同样适用。本课时是在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简便计算的基石。学习运算定律的重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要结合五大运算定律的学习和理解,促进运用,发展学生的计算意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运算定律与性质,只是时间跨度较大,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前设计了几道前测题,前测后收集了学生中出现比较多的典型错例,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错误集中在拆分结果与原来的不相等;为了简便,随意改变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梳理运算定律与性质,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错例分析,了解错误的原因,并寻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通过跟进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便计算的知识内容。

3.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和菜地面积的计算中感悟运算定律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运用,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卡片、前测试题、学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复习整理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上一节总复习的课,谁知道我们要上什么内容?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上关于简便计算的复习课(板书课题:简便计算)

(二)引导回顾

课件出示:25×137×()

思考:你最希望括号里出现怎样的数?为什么?

预设1

25×137×(4)

=25×4×137

25和4分别在算式两边,怎么能快速相乘呢?

——运用乘法交换律,(板书)你知道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如何用字母表示?(板书)

预设2

25×137×(4)

=137×(25×4)

——运用乘法结合律,你知道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表示?(板书)

(三)独立整理

除了乘法交换律,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呢?用字母表示出来。

1.请你独立思考,认真回忆,然后在学习记录单上整理出来。

2.已经整理好的同学,同桌交流补充。

(四)汇报交流

1.学生作品展评。

(预设生:

不完整的——完整的——既完整又有序的)

不完整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认为这位同学整理得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要表达?

完整的:那这位同学的呢?请仔细思考,你有什么话想说?

既完整又有序的:再看这位同学整理的作品,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2.有序整理。(边贴边说字母式)

恩,确实理得不错,那老师这也有一些运算定律的卡片,谁能上台再将它们有规律地理一理(请两个学生合作)

理好后形成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二、错例分析,查漏补缺

(一)错例分析

1.出示错例:

44×25

44×25

=(40×25)×(4×25)

=40×4×25

=1000×100

=4×25×40

=100000

=100×40

=4000

①独立思考,错在哪里?

②错的原因?怎么订正?

③小结:看来做题时,只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在结果相等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拆分,运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还能有多种方法简便计算。

④咱们再来看看其它几题,它们都错在哪里?(课件出示)

66×101—66

32÷25÷4

487—(190+87)

=66×(100—1)

=32÷4×25

=(487—87)+190

=66×100—66

=8×25

=400+190

=6600—66

=200

=590

=6534

A、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B、请学生汇报。(你想分析哪题?错在哪里?怎么改?)

C、你想对做错的同学说些什么?

D、如果现在让你们来做,会不会还出现原来的错呢?(生:不会)

评价:看来现在对自己的解题是充满信心了!

三、跟进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怎么简便就怎样算。

125×32×25

76÷25÷4

97×99+97

62×11+4×62—62×8—62×7

请生上台展示作品:你们认为我做对了吗?可要看仔细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4=△×4+□

你认为对吗?相差了多少?

2.25×4÷25×4

=100÷100

=1

你认为对吗?理由是?

3.137—(37—18)=137—37+18

你认为对吗?理由是?

小结: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或差,在去括号的时候,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

用字母表示是:

a-(b-c)=a-b+c(板书)

四、运算定律的应用

生活中到处有简便计算的影子,你发现了吗?

(一)竖式计算中的运算定律

在我们三年级时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中,也藏着我们今天所研究的知识,你看出来了吗?(课件演示)(它其实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

(二)面积计算中的运算定律

张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如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单位:米)

21×8+19×8

=(21+19)×8

=40×8

=320(平方米)

(预设:谁还有不同的方法?)谁能很快算出得数?

(三)小结

同学们,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真是神通广大,它总是悄悄地藏在计算中,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仔细发现,总能找到它的影子。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111页练习二十五中的第2题和第6题。

七、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总复习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的比较好,然而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常混淆,针对这一现象,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索时,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算法。

教学中我强调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我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尤其对于乘法分配律进行详细归类和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

2.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比较区分,可学生还是多次把分配律说成结合律,在计算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混淆。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算理还是不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注意观察,乘法分配律有两种以上运算符号,而乘法结合律只有一种运算符号。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在区分中比较。

3.简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让学生多观察数据,用选数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训学生,对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而是需要大力练习。

4.注重生活练习实际,将简算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易于学生接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便计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在本节复习课中,我强调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在计算中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途径来解决,学习要善于分析和总结,选择合理、方便、简单的方法更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道理。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总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总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

    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六、总复习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概率 4、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 1、数与代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 2、几何图形的知识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对所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梳理本册书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总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乘法、三角形 教学目标: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计算这部分题目 2、复习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其进率,知道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3、掌握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总复习[范文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总复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一)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第1课时数的认......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惊弓之鸟(10)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最终定稿]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信不过”“直”“大吃一惊”“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