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广西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及促进发展的对策分析
当前广西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及促进发展的对策分析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2-2-16 18:49:29 访问次数:41
22011年,在国家“调结构、控通胀、促转型、惠民生”宏观政策调控下,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区宏观经济总体向好,消费品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3%。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镇消费仍是主旋律。2011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对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8.1%,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乡市场均实现较快发展。
(二)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批发和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2011年,广西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6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2011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9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对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90%,拉动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5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4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三)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全区零售总额的26.3%,所占总额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区消费品市场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4%,增速加快6.8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2%,增速回落7.9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9%,增速加快 1.6百分点;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8%,增速加快 7.3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快速的增长有力支撑了广西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吃穿用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吃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1%,穿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4%,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1%。
(五)家装、家居类商品持续旺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风貌改造的大力实施以及公租房、廉租房的建设使用,家装、家居类相关商品持续旺销。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8.2%;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1.0%。
(六)时尚类商品备受青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通胀预期影响,时尚类商品备受青睐。
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9.7%;化妆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5%。
(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201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高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0%,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八)汽车市场销售增速放缓。随着国家汽车下乡政策措施的逐步退出,汽车市场销售增速放缓。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28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增速比上年回落15.4个百分点,影响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9个百分点。从销售量看,2011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销售汽车29.14万辆,比上年下降1.2%,其中销售轿车14.86万辆,比上年仅增长6.2%。
二、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总体向好。“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协调发展。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2.3%,高出全国3.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到1542.49亿元,增长25.5%,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有效增强了市场购买力。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有效增强了市场购买力,有力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增长。
(三)假日旅游刺激消费。随着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假日旅游逐渐成为刺激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带动全区消费品零售市场尤其是住宿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11年全区入境旅游者30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52亿美元,增长30.3%。旅游总收入1277.81亿元,增长34.1%。
(四)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2011年全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15.3%,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以及保障力度的加大,增强了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
(五)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全区“万村千乡工程”继续推进,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连锁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的实施,为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有效地刺激了消费需求。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较快发展。从广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看,201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31元,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7%;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看,2011年全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4211元,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2.8%,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消费政策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村市场规模小、基础弱、售后服务较差以及消费环境等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村消费层次低,热点消费不突出,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较快发展。
(二)物价持续上涨影响居民消费。2011年,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全年涨幅达5.9%,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涨幅在全国排第4位。物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开支,抵消了城乡居民所增加的收入,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三)消费品市场秩序仍需待规范和整治。近年来,广西有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虽然逐年加大,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部分商品掺杂使假现象仍很严重,个别商家采用虚价打折等形式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地沟油”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消费者心理。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加大食品安全违法处罚力度刻不容缓。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广西消费品市场既有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也面临着物价高位运行、市场实际增长回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保持广西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是稳定肉类价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确保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加。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在城镇,要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切实解决城镇居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在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二是在农村,要加大乡村养老、医保、低保、教育的保障力度,确保农民生活有保证,医疗有保险,就学有补助,养老有保障,从而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三)扩大旅游消费。要营造旅游消费热点,加大广西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精心设计、开发市场需要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大力培育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对度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企业在税收、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广西休闲观光,扩大旅游消费。
(四)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保障市场供应。要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对粮、油、肉、禽、蛋等日常消费商品价格的监测和预警,保障市场供应。完善“绿色通道”的运行机制,降低农副产品进入集贸市场和超市的进场费用和摊位费用。尽量减缓周期性波动,着力抑制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进而减少居民消费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消费的物价压力。
(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捏造涨价、跟风涨价、囤积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证商品价格稳定。特别是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食品、药品、农资等,切实保障消费者
利益,提升消费信心。
(六)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汽车、家电消费,培育消费新热点,确保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
第二篇: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发展稳步前行。1-5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5%、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重点企业平稳发展。自去年提出发展特色工业、生态工业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在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5.1%;10家龙头企业中华成集团和金晶集团总产值分别增长9.38%和12.36%。
2、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餐饮消费有所回落。1-5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吃穿类消费稳定,同比增长13.9%;家具、珠宝首饰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增速分别为17.3%、83%;汽车类、油气类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23.3%、17.5%。受国家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实施的影响,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1-5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8%,比去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特别是原山旅游宾馆、环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公务、会议接待为主的住宿餐饮服务单位受影响较大。
3、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区夏粮总产1.3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224.9公斤,增加10.7公斤,增长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通水、通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5月,全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三提高”
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快。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2.3%,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徘徊。1-5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达到了107.3%。
3、金融、财税增长势头高。5月末,全区存款余额231.3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68.42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区贷款余额128.48亿元,同比增长13.5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8.3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三下滑”
1、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5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利税31.94亿元,同比增长0.4%,利润、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也分别下降18.35%和7.78%。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5.93%,同比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亏损额达1.17亿元。
2、三产投资下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二产增速高,三产下降趋势。1-5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42.5%;第三产业投资30.2亿元,同比下降8.48%。三产投资增速比全区投资增速低27.8个百分点,比二产投资增速低5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34.61%,同比降低10.1个百分点。房地产受宏观打压政策影响,销售情况不好,1-5月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9%。
3、外贸进出口下滑。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速度
第三篇:2013年广西玉林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定稿)
2013年广西玉林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玉林市紧紧围绕“六个示范市”建设,不断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消费总量和增速稳中有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91亿元,同比增长14.21%,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了2.33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从城乡市场看,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镇消费品市场增幅略高乡村。2013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31.83亿元,同比增长14.2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4%,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1.08亿元,同比增长13.93%,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从总量来看,城镇消费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增速来看,和2012年相比城乡增速差距缩小了0.54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协调发展。
2.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九成左右,拉动作用强劲。批发业零售额69.92亿元,同比增长20.19%;零售业零售额362.44亿元,同比增长12.80%;住宿业零售额3.28亿元,同比增长2.12%;餐饮业零售额46.62亿元,同比增长17.92%。批发和零售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1个百分点。
3.从规模上看,限上规模扩大,比重不断上升。随着全市经济的持续加快发展,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企业做强做大,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2013年,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112.92亿元,同比增长14.16%。限额以下零
售额369.99亿元,同比增长13.55%。年末,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共284家,比2012年净增加19家。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4.从商品分类看,穿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为6.78亿元、4.78亿元、95.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4.68%、33.86%、14.27%。在用类商品中,由于黄金价格下降,投资型新型消费热点日益凸显,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98亿元,同比增长62.67%。享受、文化、健康类商品热销,化妆品类零售额0.88亿元,同比增长22.81%;书报杂志类零售额2.29亿元,同比增长34.5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5.11亿元,同比增长21.40%;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平稳,实现零售额33.75亿元,同比增长20.19%;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回落,零售额分别为21.51亿元、9.26亿元,同比增长8.60%、3.24%,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0.86、13.72个百分点。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新型消费方式对传统消费的影响。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足不出户完成各种购物在中青年人群中普及流行,消费品涵盖所有零售经营的品类,特别是服装及电子产品类商品成交量较大,网上购物发展迅速,分流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对传统的进店销售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部份购买力外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的玉林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
2.农村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农村市场仍有待改善。从总量看,农村消费量偏小。我市农村人口比重高于城镇人口,而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10.6%。从市场环境看,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消费市场单一,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差。从收入水平看,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镇居民。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不利因素。
3.限额以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偏低,企业个数偏少。2013年,全市限上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利用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对我市基本单位名录库全部单位进行更新维护,目前,三产企业法人10554个,三产企业法人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只有265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占三产企业法人比重仅为2.5%。
三、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落实和开展多层次促销活动,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专业市场改造,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解决原旧市场“脏、乱、差”等问题。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依法行政执法,确保涉及民生重要商品消费安全。
2.促进高端餐饮市场加快转型。“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高端餐饮企业营业额下降明显。针对市场变化,企业正面临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结构和策略,转变经营理念。餐饮市场也只有加快转型,才能走出低迷困境。
3.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健全和发展农村商
业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同时,充分发挥农村的旅游服务业,打造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村等,从而带动农村市场的消费。
4.培育壮大限上商贸企业。我市批零住餐业主体是个体户、限下单位,经济规模小,单位数量多。限下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6.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此外,重点专业市场如工业品、宏进农批、摩托车、电脑电器、建材等限额以上网报批零企业也只有9家,与市场成交量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大限上商贸企业的排查及个转企和培育限下成长发展为限上企业的工作力度。同时,壮大重点商贸企业,激活玉林的商贸市场,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
第四篇: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发展稳步前行。1-5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5%、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重点企业平稳发展。自去年提出发展特色工业、生态工业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在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5.1%;10家龙头企业中华成集团和金晶集团总产值分别增长9.38%和12.36%。
2、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餐饮消费有所回落。1-5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吃穿类消费稳定,同比增长13.9%;家具、珠宝首饰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增速分别为17.3%、83%;汽车类、油气类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23.3%、17.5%。受国家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实施的影响,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1-5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8%,比去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特别是原山旅游宾馆、环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公务、会议接待为主的住宿餐饮服务单位受影响较大。
3、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区夏粮总产1.3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224.9公斤,增加10.7公斤,增长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通水、通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5月,全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三提高”
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快。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2.3%,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徘徊。1-5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达到了107.3%。
3、金融、财税增长势头高。5月末,全区存款余额231.3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68.42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区贷款余额128.48亿元,同比增长13.5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8.3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三下滑”
1、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5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利税31.94亿元,同比增长0.4%,利润、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也分别下降18.35%和7.78%。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5.93%,同比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亏损额达1.17亿元。
2、三产投资下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二产增速高,三产下降趋势。1-5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42.5%;第三产业投资30.2亿元,同比下降8.48%。三产投资增速比全区投资增速低27.8个百分点,比二产投资增速低5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34.61%,同比降低10.1个百分点。房地产受宏观打压政策影响,销售情况不好,1-5月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9%。
3、外贸进出口下滑。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形势复杂,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全区外贸经济下滑幅度较大。1-5月份全区进出口总值2.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增速比去年全年低2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3%,比去年全年低23.2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经济形势预判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贸易战此起彼伏,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甚至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慢车道。目前来看,下半年经济惯性减速的因素多于加速因素,经济明显复苏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目前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短期内大规模危机发生的概率较低,经济“黄金发展期”的长期有利因素没有变,只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优势,强化内涵,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情况将会好于上半年。
第五篇:县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难点及对策思考
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使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因此,在全县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是必要的。[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文,到xiexiebang.com]
一、**县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
2005年,**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728.4万元,按常住人口(30.22万人)计算,人均消费1380元。**是农业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6%,农村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
从发展消费品市场的几个必要因素来看,全县农村消费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从农民收入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呈逐年增加态势,让农民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力。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24元,比上年增长了3.5%,比2000年增加长了4.9%,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如减免中小学费用,取消农业税,实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等,都对农民起到增收减负的作用。
二是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十五”以来,**县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使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47公里,78%的村通公路,53%的行政村已通油路。路网密度0.53公里/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0.2公里;通讯网络从无到有,发展相当迅速。2005年,全县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70%。已建成沼气池2.3万口。这些,都为发展全县农村消费品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上看。随着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让农民接触到许多新的消费理念。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转向更高一层的消费需求。
二、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难点
诚然,**县的农村消费品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应该清醒的看到,其间还有一定的难度。
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趋缓。近年来,**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24元,但应该看到,与全国全省相比,差距还较大:仅为全国3255元的49.9%,为全省3099元的52.4%。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扬以及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减缓等因素影响,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影响了农民进一步扩大消费。因此,若不能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问题,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农村消费品的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是山区县,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阻碍了家电产品进入农家。虽然近两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如电网改造、通村油路、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农村消费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是启动农村市场的瓶颈之一。
3.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县农村流通市场以私营个体小店、小铺为主,体系不健全,进货渠道比较混乱,商品流通不畅,流通成本较高。并且,时有一些造假者利用农民识别真假商品的能力弱,将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坑蒙拐骗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从而使广大农村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产生了非常大的偏差。
4.农民长久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影响消费增长。从古至今,我国的农民都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民的生活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已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已迈向了小康,但广大农民仍然没有改变“小块攒钱,大块用钱”的习惯。
5.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参加保险是抵御和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但是,全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了解、参加的农民屈指可数。目前,在烟叶生产方面,由上级有关部门投入了烟叶生产风险资金,少量的农户参加了房屋保险、人身意外险等商业保险。但其他方面如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子女上学、住房等都时刻困扰着农民,使农村居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
6.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随着农村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与外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农民都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大、中专院校一再扩招,使农家孩子接受中、高等教育不再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许多农民已将其子女的教育支出列为了其重要消费途径之一。并不是说上学是一件坏事,相反,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在我国,目前高中,大、中专并非是义务教育,这对于广大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民而言,无疑是一大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民的支出预期。
7.对农村投入相对不足,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近几年,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