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时间:2019-05-13 13:3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第一篇: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个大国可以在某个方面取得突破,一个小国也可以达到全国富裕。但是,综观近代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英国大学的优势地位对于它领先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度使它以一个人口不多的岛国成为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也使它今天仍然超越了许多人口和本土资源更为丰富的国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全世界凡受过现代教育的大众仍念念不忘剑桥大学的牛顿、麦克斯韦。德国十九世纪初开创的研究型大学,为德国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辐射全世界。虽然二十世纪上半叶纳粹主义流行曾经部分抵消了德国大学带来的促进作用,但德国实力雄厚的大学在人才严重流失的情况下,仍能帮助二战后的德国再次崛起。日本十九世纪建立了多所大学,如1858年的庆应大学、1877年的东京大学、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1897年的京都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奠定了日本在与中国、俄国的竞争中获胜的基础,也为日本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人们常注意到二战后科技人才大量涌向美国大学。其实在这以前美国已经建立、发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为美国的崛起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19世纪末,不仅一批老牌大学得到支持,转型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而且一批新的优秀大学得以创建。例如,1876年,银行家霍普金斯资助创办的霍普金斯大学和医院成为美国第一个德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从而大大促进了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的推广。1890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资助创办了芝加哥大学,不仅做出了诸如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这样的重要科学决策,而且在经济学界着力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理论,使得同一个系有多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891年,铁路大王斯坦福创立了斯坦福大学,在多个学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成为建立硅谷、创立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之一。1900年,钢铁大王卡耐基成立了工学院,是国际上计算机科学最为领先的卡耐基大学的前身。这些大学在创建几十年、上百年后力量不断呈现,为美国持续领先世界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世界一流大学并不只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摇篮,而且是现代人类文化、思想最主要的源泉。世界一流大学产生的文化,传播世界,影响人类思想,引领社会变迁。世界一流大学聚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探讨国家发展的目标,提出国家发展的思想,开辟国家发展的道路。大学不仅是理论思考的基地,而且可以直接培训和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人才,使理论转化为现实。世界一流大学是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创造知识的重要源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普遍担负了科学研究的主要职责,一流大学也同时为尖端科技产业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世界一流大学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领导人才,世界各国人才的聚集不仅促进该大学所在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且通过留学归国的人才将这些影响带回他们的祖国,进而影响其他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如英国不仅拥有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而且通过积极措施(如设立Rhodes奖学金等)选择性地支持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留学英国,影响多个国家精英的思想形成,进而影响世界格局。美国也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吸引一大批外国优秀学生和潜在领袖人物赴美学习、进修。世界一流大学对

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意义重大。如果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一个国家的精英人才就会有相当部分是外国的大学培训出来的。其中相当一些人内心可能存在学生心态,不能在心理上具有充足的自信。

靠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问题并不能从单方面来考虑.所以,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依照国际标准,而不是国内标准

此前,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比如有人这样说:“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为荣。学术腐败已有从学者个体行为发展为集体、集团行为的趋势,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但是个人认为我国现在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很正常,创一流大学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太过悲观。

首先,一流大学要有历史积淀。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国外高等教育历经近1000年。看看排在世界前100名的学校,90%都有超过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办学历史。反观我国高等教育,尽管也有百年学校,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历经战乱,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曾有“左”的思想干扰,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影响,可以这么说,中国真正用现代意识、开放观念、科学精神来建设大学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二三十年的发展尽管使中国的大学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缩短了与世界一流大学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差距,但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次,世界一流大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程度紧密关联。可以进行比照的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也迫切要求高等教育为之提供人才。1862~1922年,美国共建立了69所土地赠予学院,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学校,美国占51席,其中近50%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我们正在办世界最大的教育。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开放的社会环境,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元文化的并存、包容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空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了高等学校的扩招,才有了高校硬件的改善,才有了内涵的提升。

第三,一流大学必须有一个“创”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数百年才能创成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国外大学如此,中国大学也如此。常有人用“大学、大楼、大师”的名言来“教训”现在的大学校长,其实现在的大学校长大多能理解这一话语的精辟,更能理解其深刻,同时也最能领悟达到这一目标的艰难。我们必须创新,才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清华,还是北大,虽然有出色的本科生并在某些学科取得了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但都不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没有一支强大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而且支持世界一流教授队伍的体制及政策尚待完善。国外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带来强大的压力和挑战。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应该转而用国内标准来减轻我国大学的压力,而应该直面现实,制订有效的政策和方针,确立必要的策略,奋起直追。综合性大学,应该在多个学科拥有世界级的领袖和领军人物,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要能和世界一流大学竞争教授、竞争学生,而不能用国内授予的种种荣誉来代替国际标准。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是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全方位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一百五十年前,美国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其大学实力远在欧洲列强之后。在随后的一百年里,美国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国力,全力发展其大学体系。五十年前,美国高等教育已经称雄世界,领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我相信经过改革创新之后,中国的教育水平一定可以融入西式教育,更加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为国内创造人才.

第二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为了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以德治教,团结和动员全校广大教师,同心同德,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奋斗,我校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于2001年3月专门召开了北京大学师德建设工作会议,就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意见和要求,并努力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重视师德师风的作用,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一、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北京大学师德师风状况

优良的师德师风传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在北京大学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师德师风传统,构成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精神资源。这表现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视野开阔,不断创新;求真务实,治学严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等。这是北京大学师德师风的主流,也是北京大学所以成为国内知名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思想状况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师德师风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1.思想政治倾向上有问题。个别教师在课堂、论坛、书籍和报刊中发表了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程、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等方面做出了错误的评价,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也影响了北京大学正常的学术自由的氛围。

2.淡薄思想政治倾向。在一些教师看来,只要把业务搞上去就行了,因而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学习不了解,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关注。

3.学术功利化倾向严重。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把教学、科研搞上去,需要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需要耐得住寂寞。由于受到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个别教师治学不严谨,心态浮躁,不求甚解,教学不认真,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甚至还出现了剽窃等弄虚作假现象。

4.精力外流。现代教育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鼓励教师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但我们要反对的是个别教师以单纯的挣钱为目的,从事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工作,进而使得本职工作投入不足,教学、科研水平下降。

5.文人相轻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个别教师的整体协作精神不强。当代重大科研项目的成功,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需要一种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参与者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精神风格。而这种精神风格正是北京大学个别教师所缺乏的,这也势必会影响到北京大学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

近年来,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基本要求来看,我们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和不足,在全国高校中也可能具备一定普遍性。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在一些人看来,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科研,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应当花大力气搞上去,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东西,没有硬指标,做多了反而会冲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应当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学、科研工作不可能孤立进行,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学习不了解;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如果我们的教师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又怎能完成教学、科研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反对的是离开学校中心工作,空喊政治口号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做法,但我们必须充分意修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调动北京大学广大彭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这又是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二是机制不到位。要搞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这几年来,尽管我校也在积极探索一条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机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表现为:了解教师思想信息渠道的不迅捷和畅通,学校尚未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教师思想信息收集系统;管理权限不太明确,学校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教师管理的部门,校两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工会、教务部、科研部。人事部等都负有一部分教师管理的工作的权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职权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师管理工作职权不明确,决策不统一等问题;在教师评估体系方面,尚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机制,将师德师风的一票否决权作为刚性的指标贯彻下去。

三是方法不到位。北京大学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他们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着较强的分析能力。如何针对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师能够接受并乐于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在这方面,我们的办法还不多。面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面对教师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形式、方法和手段方面都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手段呆板等问题。

二、重在建设,探求切合实际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和方法

1.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掌握学校关于教师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则。近年来,学校每学期都举办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事政治,并先后组织青年教师去海军基地、延安等地参观考察,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革命传统教育。注意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言传身教,从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我们已先后召开了六次教书育人

一线,发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学校的党政机关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管理服务。要进一步强化与教师工作、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图书馆、校医院、后勤等部门的服务意识,坚持开展“创优质服务,建文明窗口”的活动,不断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和教育,努力为我校教师的工作、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三篇: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错误认识的批判

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错误认识的批判

耿有权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本文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八个理念误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如何看待这些理念问题的想法,希望有助于人们纠正错误认识,形成重要共识,进而对我国在21世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有一个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一流大学;理念误区;评价

在我国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之后,国内高校特别是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少数全国重点大学就开始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实施实际的冲刺行动。它们比较一致的战略提法是,把自己的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开放式)的大学,并各自为实现奋斗目标设定了一定的期限。但是在经过几年之后,一些大学在实践中发觉自己原初拟订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过于乐观,于是再次对自己的战略规划或行动策略进行了研究和调整。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行动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理念问题困扰着大家,如校名内涵、办学规模、投资力度、一流标准等。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理念问题,我们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行动中就难以大踏步地迈进,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有鉴于此,本文对其中比较突出的理念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期望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

一、认为校名问题影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建设

在我国,不少人认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校名很重要,因此,如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应该叫“大学”。于是在高教领域内,出现了“升格风”“换牌风”,如大专类学校变成本科类院校、专科类院校变成综合型大学、系所升格为学院、研究室升格为研究所甚至研究院,原本一般性大学,偏要冠以“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大学”等称号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是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呢?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当今的一流大学就不难鉴别了。

在美国众多的名校中,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州理工学院(CIT),前者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后者有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们的校名仍然叫作学院。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劳伦斯实验室已经涌现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核物理的重要学派,可是它依然叫实验室。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开创生物学新纪元的微生物学家马斯德、生命哲学的创立者柏格森、存在主义哲学先锋萨特以及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可它还是保持原有校名不变。[1]

这些校名看似“小的”,但并没有降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地位,相反,由于其小而有名气,更令人钦佩和仰慕。可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非由校名决定,而是由学校自身的实力决定,说到底是由它培养的重量级人物的影响和规模来决定。因此,我国高教领域中曾经兴起的“更名风”,是看错了创建一流大学问题的本质,如此反而不利于大学的发展。

二、认为不扩大办学规模就难以实现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

在我国确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校合并的政策出台后,曾经流行一股论调,认为在今后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大学的发展规模是越大越好或者至少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小了肯定是要吃亏的”的。理由是规模较小的学校在高教市场上竞争力肯定减弱,不利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巨型大学”。

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我相信只须从国外举几个一流大学的典型例子就可以辩明白的。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可自创建以来,历任校长始终保持该校只能拥有2000名左右学生的办学规模,然而它却拥有63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5名美国国家

工程科学院院士(1990年数据)。

从1923年以来,有21名教师和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只是一所学生不过几百名的袖珍高校(现时也不过千名左右),但始终是世界顶尖大学,无人否认。[2]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最近几年的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中,门类齐全、规模巨大的美国众多名校却落后于只有理工文等少数学科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

可见,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以规模决定其高低或名气的,而是以自己的内涵和人才的质量来决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规模就不重要,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多一流大学的规模都比较大,他们确实比一些小的学校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但那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不是刻意合并而成。

因此,我们万不能以此作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客观标准。否则,将走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误区,从而不利于我国高水平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三、认为建校历史不够长的学校难以冲刺世界一流大学

确实,在当今的世界一流大学中,绝大多数学校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如英国牛津大学有800多年历史,美国哈佛大学有300多年历史;斯坦福大学也有100多年历史,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有240多年历史,日本东京大学有130年历史,等等。但是历史不长的学校中也有跨跃式发展成为世界知名高校的。如我国的香港科技大学,她建校也仅10多年,但由于扬长避短,重点发展纳米材料研究,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果而大大提升了该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知名度。

另外,历史长短也是相对的。例如,当美国哈佛大学举世闻名的时候,斯坦福大学还没有建立,然而建校后她奋起直追,终于成为驰名全球的世界一流大学,并带动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之所以成功,其关键在于该校首先抓住学科建设不放松,并在其中又选择了容易攻破又具有自身特长的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学科,使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历史性的飞跃,最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这些事例表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当然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好处,但是“白纸一张也可以绘出美丽的画卷”。人类在众多领域的成就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真理。鉴于此,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必为历史是否悠久背包袱。而要认清形势,面向未来,奋勇直追,在发展中证明中国人的勇气和智慧,就象历史上制造“两弹一星”那样,坚信只要拼搏就能出成就。

四、认为投资达到美英水平时才能谈得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据说,哈佛大学过去15年的捐款达到190亿美元,每年开支20亿美元。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每年的科研经费都是2亿英磅,相当于10亿多人民币。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行为科学系每年的经费为2.4亿美元,比我们的一个重点大学的经费还要多20倍。我国的重点大学——北京大学每年的经费仅是香港一所普通大学的百分之一。[3]从这些数字看来,我国的重点大学在资金上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非常之大。

有人据此认为,我国在最近若干年里都无法成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推理很简单,“你的钱没有人家多”。笔者认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是一个重要方面。资金的充足确实可以提供发展的条件,可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较高的资金平台。

但是让我们翻看一下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历次创举,如六七十年代的“卫星上天”“两弹爆炸”,还有刚刚发射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等等,哪一项成就不是国际一流水平?但“卫冕上天”“两弹爆炸”等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国力相当虚弱的时候。

因此,在改革开放、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大为增强,虽然资金仍然不足,但创建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是完全有可能的。

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纵观中国大学的科研发展实力后,曾乐观地预言:中国离诺贝尔奖“只差一步之遥”。其实,即使没有名人鼓劲打气,中国人也应该对创建几所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

五、认为在国内排行榜前若干名的大学才有望冲刺一流大学

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通的看法是,位居世界或发达国家大学排行榜前列的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在国内民间几家研究结构排定的高校排行榜后,即依据这些排行榜,特别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组和网大的排行榜,排定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备选学校。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目前已经有众多的学者对眼下的排行榜及其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中的利弊得失。其中普遍的共识是,这些排行榜使用的方法一般是将大学的若干项目进行量化打分,如经费情况、教学情况、教师情况、学术声誉情况等,然后把他们的分数相加,即形成国内高校排行榜。然而,我们清楚地知道,一所大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可以用数据进行硬性分析,有的却不能。例如对一流大学的建立起相当重要作用的软指标,如校风、凝聚力、社会声望等就难以量化。例如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等,虽然在硬性指标上不够有力,但是她却很有办学特色,仍不愧为世界一流大学。

如果以片面的标准对大学进行排行,那么势必导致一些有特色但总体实力靠后的大学的无奈。换言之,有些本来富有特色的著名大学,因遭到片面的评估而不能获得合理的排名,这不仅是个别学校的名誉损失,且会造成误导,把人们引入迷途。譬如,看到国内排在前列的大学都是规模较大的合并院校,自己因此效仿而走上片面扩大规模之路。这是值得教育界同仁提高警惕的,也是国家须通过教育政策加以引导的。因此我们万不可随心所欲,片面追求一流水平,否则,不久的将来,必定自吞苦果。

六、认为中国大学永远跟不上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不少。他们的理由是,目前的世界一流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等,都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投入巨资并选准突破口才发展到今天的一流水平的。有专家在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后认为,目前在世界前100所大学中,大陆至今尚无一所,排在200-300名之间的也仅仅只有一所。很显然,如果我们不能进入50强,至少也要进前100名,否则就不能说我们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4]再说,如果设定以上这些名列前茅的大学现在的水平为世界一流水平,那么等我国高校赶上他们之后,他们也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上了。这就是说,你发展,别人也在发展;你追赶,别人也在再超越,因此,他们将始终站立潮头。应该说,这种观点很时髦,也很有市场,但显得过于悲观。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向世界体育界人士学习。在过去多年的世界体育盛事中,其中总有少数打破世界纪录的,但他们往往并不是来自实力巨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而是来自小的国家、弱的国家,让人“看不上眼”的小将,但是他们照样为自己的祖国捧回奖杯,赢得世界级的荣誉,为全世界所瞩目。有言道:万事相通。体育界的竞争精神和发展策略确有值得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适应未来高等教育的竞争形势和新要求,不停地适时地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谋求在科技领域“称雄一方”或“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中国早日实现,甚至可以在某些重要领域超越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七、认为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算建成合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设有医学、生物、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类奖项,还设有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等。显然我国比较看中的诺贝尔奖倾向于前者,当然也包括后者中的和平奖。对文学奖,认同度不是很高。如果以是否获得自然科学奖来评判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与否的话,那么,中国的大学追逐的主要目标必然是自然科学奖项了。但是,世界上除了这个大奖之外,还有许多大奖类同于诺贝尔奖,如在数学领域的菲尔兹奖即是。大家知道,2002年世界数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法国年轻的数学家拉佛阁获得了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据说,他对世界重大难题——“朗兰兹纲领”,埋头研究了七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取得了成功。近10年来,法国已经出现了4位菲尔兹奖得主。正是由于这些出色的数学研究,法国才成为公认的世界数学大国。值得一提的是,在菲尔兹奖设立以来的70年中,没有一位中国大陆数学家获得。[5]在我国高水平大学竞相追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这类大奖。因此这些奖项的获得,同样是世界一流水平的象征。也就是说,在我们设定的争取一流目标之中,不能漏掉与诺贝尔奖齐名的世界级大奖,因为它们也是衡量世界级水平的“标尺”之一。特别是,我国在这个领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杰出人才的记录。

八、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制定操纵在国外人手中

当中国政府提出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时,很多人自然想到的是,我们要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看齐,实际上是以它们的办学模式作为我们奋斗和成功的参照系。于是将它们的评判标准所具有的内涵与数据加以量化,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归纳成几条而形成一个“硬指标”,并要求中国的大学以此为奋斗目标。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认识,是一大误区。我们评价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完全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我们需要带上“中国的有色镜”,即需用中国自己的标准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这并不是否定现今世界一流大学那些共性的量化指标,如师资、学生数、留学生数、设备、图书、杰出校友、声誉等等,而是说,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而且必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杰出的贡献,就象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一样,为它们所在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作出非凡的贡献。这就是说,既要有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还要有中国自己的个性。因为只有拥有个性的大学,才能拥有更多的光彩,正如在文化方面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一样。历史上中国人在发展教育方面是得到赞誉的,例如杜威就说,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蔡元培比不上牛津或剑桥大学的校长;但从教育上讲,牛津剑桥的校长比不上蔡元培,因为后者改造了一个大学,使得北大成为中国第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而且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改造与进步。[6]因此,只要我们的发展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可以嵌入“中国特色”四个字的。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新事物都会有一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和问题是正常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但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要回避或受困于这些误区和问题,而要客观地正视和对待这些误区和问题,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我们中国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还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既要看到世界范围内创建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也要看到体现国别特点的个性特色。也就是说,我们要始终辨证地看待世界一流大学,进而辩证地看待我们自己所要创建的世界一流大学,并在行动中随时纠正各种错误的倾向和不足之处,从而使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表现出一流的国际水平和优秀的中国特色,并为世界高等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思路

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思路

——重视科研选题

国际通行的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量化指标之一是在世界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论文的数量来自于好的研究方向,这就涉及到限制当今我国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研选题。

依据当今国内高校的现状,我们想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选好题刻不容缓的提上日程,也对高校及教师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1.科研选题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现在的很多高校老师都在从事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并且把该领域作为自己毕生事业追求,专注固然是科研的重要条件,但是过分僵化的专注会无法开拓和启发思想,也无法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更不能催生科研方向的多样性,限制学术发展。

2.不能盲目跟风。与上面相反,有很多老师又会根据国际的研究热点,不断的去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致使每一个方向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或者老师的学生每个人有一个研究方向,互不关联,无法形成讨论,也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很多研究只能学到皮毛不能深入骨髓。这就要求老师在科研选题的时候要考察慎重,确定研究方向潜力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情况再慎重决定。

3.要与企业结合。以管理学科为例,仔细考察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不难发现,很多的创新是来源于企业而并不是高校,如交友网站,团购

网站的兴起,IT服务外包、众包的产生。毫不意外,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动力,更多的经济资源,这也无形导致了学术发展的滞后性。如果当一个新的现象的兴起到社会普遍接受的时候,我们的学术研究就难以继续创新。如果我们实际中重视与企业的结合,明确企业的诉求并以此为动力,那么科研选题会更具有创新性和时效性。

4.重视无形学院的创建。众人拾柴火焰高,目前我国很多著名学者和高校教师都是处在科研单打独斗的状态,而正式的会议交流无法促进更多新思想的产生,无形学院成为大家渴求的交往方式,创建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平台,让国内和国际的著名学者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也许就在普通的谈话、吃饭、散步的时候就能得到心灵的启发,形成新的科学领域。

综上所述,科研选题在我国高校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在科研选题上更新更好,与国际接轨。

第五篇: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小编推荐)

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几点思考

(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 天津 300071)

摘要 在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完全可能的。教育大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解决好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问题,端正办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科学务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把中国教育推向坦途。

关键字 世界一流;办学理念;教育体制;评价方式

Thoughts on establish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y gaodi(Central Laboratory University nankai, Tianjin ,300071)

Abstract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Education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grams approaching a wealthy and powerful nation that requires determination to break through the restraints from our traditional valu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hool system by solving various issues on contents, methods and appraisement, by revising ideas on school management, by providing all necessary conditions.In addition, perseverance and pragmatic attitudes are also required to accomplish our tasks to bring our education system to its broadening future.Key words World-class;school management;education system;Appraisement

一、可以达到的目标

依据2009年“泰晤士报版”的全球大学排行榜,进入前30名的亚洲大学共有4所:日本东京大学(19)、日本京都大学(25)、香港大学(26)、新加坡国立大学(30)。进入前30名是很高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通过努力也应是可以达到的。日本的两所大学且臵不议,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大学真正的发展历程,都不过30年左右。我们的大学起点并非为零,赶上去应是可能的。我国经济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三,如果在不长时间内大学还进不了世界前30名岂非要断送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目前的状况

2008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中学听了一天课。事后发表了长篇讲话。讲话全文国庆后由新华社全文抪发。这种规格应代表了中央的精神。讲话标题是《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讲的是整个教育大计。讲话中强调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解决好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问题。事涉教育的所有主要问题几乎都提出来了,可见教育领域问题成堆。总理忧心教育,中央忧心教育。从中也可以看到希望。

三、办学理念 搞教育理应“尊师重教”、“因材施教”。在阶级斗争为纲时代,曾一度斯文扫地。学术权威前面要加上“反动”二字。学生批老师是革命,老师教育学生是“资产阶级专无产阶级的政”。高层在天才问题上的争吵变成谈个人才能成了禁忌,尖子生是“修正主义苗子”,好学生是“只专不红”。

有人说中国缺乏民主。其实在包括大学在内的许多领域,民主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教师顾忌自己的考核成绩不佳,需要在“考试”、“论文答辩”、平时管理等等方面“贿赂”学生。研究实验室实际上由学生做主,只要写出论文来教师就满意了。这样教师轻松了,滥竽充数也不难,学生压力也不大。大家都不需要“皓首穷经”、“悬梁刺股”。很多人说,进重点大学不容易,进去了毕业,当硕士,当博士就都不难了。做学问的基本功没人谈了。“为人师表”、“不要误人子弟”的为师之道也式微了。马克思把做学问比喻成“下地狱”,陈景润式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感动中国”之余也无人真想效法。大学成了自由王国,成了谋生的阳光道,成了出国的捷径。

中国有重视教育的古老传统,有西南联大这样的光荣记忆,有刻苦聪明的代代才骏,现在还有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走过弯路。现在要做的只是积极创造条件,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临渊履薄的态度尽早着手一所大学一所大学地做好工作,直至把中国教育推向坦途。

四、教育体制

目前的教育体制,至少是高校体制,弊端在于高度行政化,或者说是官化。大概从延安开始,知识分子虽然名声不佳,但被视作干部。改革开放后,这一点不但未能改变,官本位制还被“科学化”、“精致化”,反而被强化了。大学的一切学衔、职务都比照一个行政级别,有时还可以给予高一阶的“待遇”。还产生了一批游走于官场和学界、或身具学者和官员双重身份的两栖“人才”。管理也完全行政化,管理机构越来越大,教师和学生被越来越细化的行政规定和手续管得服服帖帖,办一点事常常要花几个小时,甚至论天计的时间。检查和评比没完没了,各种“荣誉”和奖项层出不穷。背景和关系越来越重要,主动和被迫的弄虚作假花样百出。各种“潜规则”不同程度上控制了资源分配,包括职务、职称、学位、奖金、奖励、荣誉和学校级别。于是有些人讲究短线操作,风气变得急于求成,变得肤浅,庸俗。视当官发财为成功,埋头苦干为傻冒。学术腐败屡有出现。

这些弊端要解决,还是要从加强校长权威着手。应恢复校长负责制。延长校长任期,校长对教授会议或教授代表会议负责。教授会议或教授代表会议有权选举或撤换校长,经上级批准后生效。党委管党,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保证作用。党和行政的关系自有宪法 在,没有必要以削弱校长权威和职责的文字来削弱校长负责制,削弱学术领导。这样也才有望精简管理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把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行政手续和日常小事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专心致志做学问。

五、教师队伍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方式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和教师队伍的优化至关重要,对培育和形成学校对优秀人才的磁吸效应和留住这些人才至关重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科研选题做好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对原创性、突破性乃至里程碑式成果的产生至关重要。要办成知名大学、产生大师级教授、产生国家和世界最高奖项乃至诺贝尔奖得主,就必须对教师有公平公正的评价。对教师评价出了问题只能打击教师积极性,埋没优秀人才、助长歪风邪气。

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全是行政化的一套。量化管理只适用于经济领域不适用于大学。在大学搞量化管理、量化评价完全是为适应外行领导内行。其结果只能是业绩和成果泡沫化,助长歪风邪气,学术腐败,人为制造教育和科研的虚假繁荣。时间长了势必毁了大学,毁了教育和科研,毁了一代人。

改革开放30年,已经为改革对大学教师的评价方式创造了条件,为用学术方法管理学术,学术方法评价教师创造了条件,说到底,教师是用不着管。只要做好对他们的评价,选优汰劣就可以了。学术评价在校内主要是对中级以下教师。对于教授级的教师,主要靠同行和社会,要靠信息。到了教授一级,如果在同行中和社会上没有声望,学术会议上不了讲台,筹不到经费,论文无人引用,成果无人采用,著作都只能署为“编者”,就没有必要再搞什么评价了。中级以下教师的评价要靠业绩,靠本校教授。不要搞群众评议,要堵死搞关系学的路子。教授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要以培养和选拔后进为己任。要写好推荐信。学校要重视校内外教授的推荐信,举荐不当,写人情信,敷衍信要承担相应责任。对特别优秀的中级以下教师要不讲学历和资历,不拘小节,大胆重用,大胆提拔。要特别关注那些讲话直率,敢做敢当,特立独行,甚至“群众关系不好”的教师。在中国,人才往往在他们之中。

对中级以下教师的评价,应继之以晋升、培养、使用和汰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促进人才流动。没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要及时调换工作或解聘。对特别有潜力的各级教师,要依据其专业特点给予不同的特殊待遇。鼓励他们进行国内外学术活动,为他们创建工作室、研究所、乃至研究院,可以因神设庙创立新专业、新系、乃至新学院。推荐他们参与国内外各种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工作。要解除他们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兼职,允许他们推辞各种约请、会议和活动。不提倡教师过多参加社会活动。教师尤其是高级教师,不宜频频在媒体曝光、参加庆典、剪彩、坐主席台。虚荣心太强不利于做学问。对教师要慎罚少奖,不上档次的表彰、奖励、荣誉对教师是弊多利少的,甚至是自贬身份或贬低他们的身份。

六、讨论本科生

要设立高额奖学金多招尖子生和高考三甲。要跟各地重点中学建立各种联系,要激活和加强学校间的联系和合作,鼓励校内名教授多跟他们的学生见面。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学生的专题夏令营冬令营,要组织重点高中教师的学术参观和疗养。现在,世界有100多所知名大学在内地淘宝招尖子生,我们如何竞争?

一定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问题或特殊困难辍学。要设学生专项助学金,发给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也要慎罚少奖,提高奖学金门槛,滥发不如不发。对于严重违反校规,犯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对于多门不及格,补考不及格的;对于逃课、旷课又成绩极差的;对于考试作弊的则一定要严肃处理,包括警告、记过、留级、劝退直至开除。本科要有10%以上的淘汰率,并逐步提高。没有淘汰率是办不好大学的。

学生要衣饰整洁,举止文明;见老师要打招呼、要行礼;课堂要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和认真回答老师的提问;宿舍要保持整洁,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干扰别人休息和学习;图书馆要爱护藏书,要保持安静;要爱护校园绿地的树木花草,不随地乱抛废弃物,要有必要的公德和私德;要节水节电,要增强环保和绿色意识。总之,大学生要做重振中华文明之邦和礼仪之邦的先锋,要做昌明社会新风的模范。

七、讨论研究生

高端人才培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宁缺勿滥,徒有其名的高端人才多了,负面影响极大,而且影响深远。在当时大批扩招研究生,也许是为缓解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在当时就是不顾条件的硬干。现在就业压力叠加起来了,负面结果也更多更明显了。

大批扩招,就要降低入学门槛,降低得学位的门槛,就不能保证质量,真正优秀人才就可能反而被闷死,他们就会往外国跑。招研究生搞成对教授的一种“待遇”,成为一个特殊级别,而且研究生招得多,论文就多,教授就更象教授。低端教师只好投靠他们,当“二导”,他们往往一开始就旨在自立门户,盼着有朝一日也当坐台收账的“老板”。研究生得学位,不但是研究生的人生目标之一,也成了大小导师利益所在,还攸关他们的“面子”。于是人情答辩,关系答辩就产生了,把关就不可能很认真。本校评委反正有来有往,大家都有研究生,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外校评委其实也是圈子中人,潜规则都懂,也不会真干煞风景的事。研究生中肯定有才具卓异的人。他们的论文会有真金含量,导师当然识货,也许还 4 会自愧不如。有些地方院校,为争取学校授予权,往往会跟重点大学联合招生或委托招生。他们往往会倾全校之力,想尽招数,要保证自己的学生获得学位,此中的弊端往往不少。而他们的学生,往往不乏佼佼者。这些学生可能某场考试一时失手,误落平阳,此时有望重振虎威,当然会全力以赴,他们得学位许多是该得的。这些学生一路走来,阅尽社会和学校的世态,往往人情圆熟,世故通达。他们一旦获得重点大学学位后也往往选择出国,或择机转入仕途,决心献身祖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比例不高。

不论是做理论研究还是做技术研究,研究生三年要得学位。但真正要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三年未必一定是一个周期,有时连阶段性成果也未必来得及取得。于是导师只得选小题目,或把一个大题目拆成若干个小题目。习久成例,高校科研罕见重大或攻关性选题。而且教师也是一人一摊,习惯于打短平快,难成气候。研究生毕业后就要就业,如果他们的论文包含有应用性成果,或有技术开发价值,还会形成技术流失或产权之争。

要减少招生数,要大幅提高获取学位的门槛,淘汰率至少要达20%—30%。同时也要学校有相应的基础建设。如果学校能建设一批设施齐全的做不同类型工作的研究实验室,配齐合格的实验人员,导师申请使用这些实验室,导师的工作就大大减轻了,可以集中力量用于真正的“指导”。如果学校已经有一批有声望的教授,有一批有份量的成果,有志青年就会来投名师,就会来做他们有兴趣的工作,淘汰率高是吓不退这些人的,就不愁没人报考。到那时,才有可能真正做一点工作,真正培养几个人才,才有可能办成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八、办学资金

我们办学资金的投入额度不必跟西方大学比,因为购买力不同,消费文化不同。但必须保证足够的办学资金。但我国高校目前的状况是令人堪忧的。前教育部长周济曾公开宣布,中国高校背负巨额债务达2千多亿。许多高校卖地还债。可见筹集办学资金是一大问题。要对名校重点投入,要全力支持名校与大企业、大财团联合办学,要改革现有体制,全面争取社会支持,同时,把产生大学负债的机制消灭掉。

【作者简介】高地(1954-),男,汉族,天津市,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办公室主任;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通信处:天津卫津路91号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办公室 E-mail:gaodi@nankai.edu.cn

邮编:300071 电话:***

下载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国有什么条件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重振五四精神

    创建振世界一流大学需重五四精神 在昨天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多位外国著名大学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

    教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与思考

    未来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将完成“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冲击世界一流、快速迈向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前端的关键阶段。在国际化大背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条件下,探索发......

    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缺什么:宽松环境平和心态(5篇范例)

    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缺什么:宽松环境平和心态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暨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15届校长年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大学校长齐聚......

    ERP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ERP在国有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面对信息录入量小的局限,如何对ERP的引入进行初始设计保证ERP的成功运行成为探讨的热点。本文将从ERP的基本原理、实施ERP的准备以及实施ERP......

    葡萄酒消费教育在中国有哪些误区?

    葡萄酒消费教育在中国有哪些误区? 随着关税的下降,进口葡萄酒将大举进入中国,不仅对国产葡萄酒的产品价格提出挑战,更关键的是进口葡萄酒对消费者进行专业的葡萄酒文化教育,给习......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在这个冬日暖阳的下午,能够和大家一起交流我工作中的一些喜悦和困惑,我觉得这是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我也希望那些熟悉和多彩的画面,能......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乐至金顺中学 彭显云 一、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知道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分类,学生与不同材质的美术作品接触时,能感受到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