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年》和我
《童年》和我每个人都读过许许多多的书,读书能让我们快乐,我读过《童年》《昆虫记》等,就让我来说一下《童年》吧!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我”随母亲去投奔到外祖父家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外祖父家开 了一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他的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子抽的失去了知觉。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父为代表的另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他还经常一些可怜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那些“前一般沉重的丑事”,作家在叙述的时候,心情不可能是轻松的,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本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有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第二篇:我和我女儿的童年
我和我女儿的童年
我小的时候,从记事起,就没有停止过干活,每天父母上班后,就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到附近的山上去采野菜。那时候,因为生活困难,家家都养着鸡、鸭、鹅、猪之类,我记得当时,我家里养着两头猪、两只鹅和十几只鸡,母亲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在院子里邦邦邦地剁菜,剁好的野菜拌一拌喂猪、喂鸡、喂鹅,然后开始做早饭。在她剁菜的时候,父亲已经生好了炉子,那时的伙食很简单,一锅玉米粥和一锅大饼子。中午和晚上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炖土豆,或者白菜、酸菜之类,大锅是那种黑色的大铁锅,中间炖菜,周围蒸上大饼子,也叫一锅出,饭菜同时好了,就叫我们姊妹起床,匆匆吃过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还没上学的就没人管了。这种情形直到我1984年小学毕业了仍未改变。
每次上山,我们都能背回一袋子的野菜,什么鸭舌菜、车轮菜、黏叶子、婆婆丁、曲民菜„„各种野菜都有,回到家在院子里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堆放储存,以备有时连雨天的时候,家禽家畜没有吃的。那时年龄虽小,爬山却不感到累,边走边玩,抓蚂蚱,捉蜻蜓,在山顶坐着滑下来,满山奔跑、呼喊、追逐,那是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在不需要上山采菜的时候,附近孩子聚到一起,玩捉迷藏、打仗之类的游戏,可以躲藏的地方非常多,桥洞下,草丛中,仓房里,柴垛旁,都可以隐蔽,那时我们用木条刻成宝剑、宝刀等形状,也有刻成手枪什么的,分成两伙玩打仗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只需发现了对方,用手枪等指着喊一声:“pia”!就代表子弹射中了对方,而对方就乖乖地站到一边,退出战场。还有的时候,可以扇纸折的“pia ji”,弹“溜溜”,打弹弓,玩泥巴,跳绳,或者爬到仓房顶上看风景。冬天到来,可玩的就更多了,推雪人、打雪仗是小儿科了,最大的乐趣是放爬犁,坐在自制的爬犁上,从斜坡的高处放下去,一路飞快地滑到坡底,再一步一步拖着爬犁到坡顶,有时四、五个人挤在一个爬犁上,大呼小叫地冲下去,仿佛坐着战车的勇士冲锋陷阵,孩子们小脸小手冻得通给,可谁也不愿意先回家,直到大人们来喊了,才极不情愿地拖着爬犁回家。
另一个乐趣是看小人书。因为家里穷,是没有钱买小人书来看的,可又喜欢得不得了,母亲有办法,让我们到货场捡煤核,每次锅炉房的工人出来倒煤核,我们十几个孩子就一拥而上,把煤核捡个精光,然后再后再把筐放到一边,一边玩耍,一边等下一次倒煤核的时间,母亲规定,每捡一筐煤核,奖励5分钱,对于习惯于贫困生活的我们来说,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买一根冰棒,也可以买几十粒糖豆。我那时得了钱,是不买这些东西的,离家2公里多的镇文化馆里,有出租小人书的地方,我清楚记得,5分钱可以看三本小人书,小人书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对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此,我卖力地捡煤核,甚至跑到火车运煤专用线旁的货位边去偷捡一些掉下来的煤渣,换来5分钱,我会紧紧攥在手里,不怕路远地跑到文化馆,换来心爱的三本小人书,坐在那里的长条凳上,津津有味地翻看(那时是不准带回家看的)。等三本都看完了,也差不多天黑了,就急忙地往家跑,晚了父母会着急的。在童年的日子里,定军山、长坂坡、隋唐英雄传、西游记„„,许许多多的故事伴着我快乐成长。
我女儿的童年与我的完全不一样,她整天躲在自己的小屋子里,摆弄那些汽车、娃娃、积木什么的,有时也看一些书,我给她买的书挺杂,有唐诗、宋词、元曲之类的古书,也有西游记、金刚葫芦娃、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类的儿童故事。开始的时候是只看图,我们给她讲,后来懂了拼音了,就自己照着拼音读,有的读了也不知道意思,我也不强求她理解,我觉得东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长期性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练习,大声朗读可以促进大脑发育,而唐诗之类培养的语感是长大后很难补充的。所以尽管她不知道什么是“青海长云暗雪山”,不知道什么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我还是不时地与她一起朗读背诵,有时候,我们陪她讲故事,看动画片,摆积木,做游戏,她也以此为乐,缠着我们,再不愿自己一个人玩。
如今一般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自然十分看重,零食变着样地吃,饮料果奶轮换着喝,各式的水里有的我都叫不上名字,可也奇怪,条件好了,反倒没那么好的胃口了,经常是苹果什么的啃了一半扔在一边,怎么讲不要浪费她都不会改。
现在的大人,很早就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打算,送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我也给女儿选了两个班,一个是舞蹈,一个是画画,于是乎每个周六周日,都不再清闲,上午学画画,下午学舞蹈,送过去,再接回来,搞得大人孩子一起忙,可是没办法,谁都现在都这样呢?总不想别人的孩子谈起这个那个的,自己的孩子傻傻地听着插不上话吧。
我和我女儿的童年,是截然不同的童年,我的童年贫困、劳累却自由并充满着快乐。女儿的童年舒适享受,却被一些无形的东西束缚着,就象她那些玩腻的玩具一样总是被冷落。我的童年没有电视,没有水果,没有玩具,更没有电脑、影碟机,却从来不缺乏玩的快乐,她的童年有吃有穿有看有玩却总是感到没劲。我的童年可以在广阔的山岭里自由地奔跑,她的童年只能一个人呆在楼上的屋子里摆弄那些木然的玩具,我的童年从来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却可以在自然的天地里畅游,她的童年知道了天文、地理、音乐、美术却不知如何去面对。我的童年在艰辛的岁月里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露着脚趾的鞋,吃着土豆白菜大饼子,一天天长大,她的童年勘称锦衣玉食却食不甘味,我的童年从来就没有什么目标也不用去努力什么,她的童年洽谈室要多向发展,尤其要流利每晚的学习„„
我与我女儿的童年,竟是如此不同的两个童年。
第三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童年的架子车
我的老家在豫东农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几乎家家都有一辆架子车。
这种架子车是用很结实的木料做的,两边装有两个像自行车那样的轮子,(比自行车要粗一个号),两根长而平直的车把,中间一根结实的攀绳。人拉车时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曲腿向前使劲。如果车上装的东西较轻,也可以推着走。这种架子车,可是农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农村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全靠它来运输,农村汉子走亲戚用它拉着老婆孩子,种田用它往地里运肥,往家拉麦子和玉米,建房子用它拉土拉砖头。如果做小生意,还要用它拉瓜果和青菜。那个年代农村每年都有修路和修水渠的工程,拉土拉石块更是要靠这种架子车。每当这个时候,成千上百的架子车在尘土中往来拉上爬下,你推我拉,人声鼎沸,很是壮观。
在我幼儿时,爸爸在外地当工人,每到农忙的季节,母亲一边照看我,一边还得干农活,她只好用架子车拉着我下地。农田里很热,母亲就把架子车竖立起来给我遮阳,然后她戴上草帽去地里收割庄稼。偶尔有下雨的时候,只要雨下得不太大,大人们就都不回家,我就继续在架子车下玩,看满天的雨丝扯天扯地地飘,听远处草丛里蝈蝈脆脆地叫着。等到中午收工的时候,母亲就把庄稼装满了车,她在前面拉,姐姐在后面推,我坐在象小草垛似的架子车上,晃晃悠悠的回家。母亲常常要回过头来喊上一声:要抓紧了绳子,不然掉下来摔成肉饼子。
那时每年收麦子是最忙的季节。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要靠手工的镰刀一把一把的割下来,再用架子车一趟趟的拉回家。夏季天常常下雨,为了抢收庄稼,每家都把架子车装得满满的,象一个高高的柴禾垛。乡下的路又坑洼不平,一不小心架子车用会翻倒。麦子拉回家以后,还要摊晒,碾碎,堆垛,扬场等一系列工序,那时农活的繁重就可想而知了。
等到我长到车五岁时,那时乡下的孩子没有什么玩具,架子车就是孩子们最好玩的东西。我们拿车当翘翘板玩,推车轱轳假想着开汽车,一边走一边嘴着学着汽车的嘀嘀声。稍微大一些时,我就学会拉架子车了。那时谁家的孩子要是能拉上点庄稼回家,路上一定会受到乡邻们的夸奖,父母跟在后面也很自豪。
不过,等我长到十多岁时,才知道拉架子车实在是一件很苦很辛劳的活。农村没有柏油路,一遇到雨天,会很长时间道路泥泞。这时架子车拉起来就特别的沉重,架子车的绳子深深地勒进肩膀,很疼。遇到倒霉的时候还会陷进泥坑里出不来,那时拉车的人只好仰天长叹,等着有过路的人帮忙了。而母亲一个瘦弱的农村妇女,家里收麦子磨面粉,给老人看病求医,带孩子走亲戚,哪一样不得拉着架子车呢。那些年,我常常听到母亲疲倦的自言自语说:这架子车,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现在,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富裕了,生活条件好了,收麦子也都用联合收割机了。而且柏油修到了家门口,每家都买了机动车。前年父亲买了一大一小两辆机动车,大的拉庄稼,小的走亲戚,母亲再也不用拉架子车了。用母亲的话说:这日子当年真是想不到啊!
第四篇:书和我
书和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在我的思想中,书是全世界最有益的东西。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位名人小时候是怎么读书的吧!
大文学家鲁迅在三味书屋时,总是把书翻来覆去的读上好几遍,最后还会把这本书中优美的句子,一字不漏的抄下来。
数学家伽利略不是像一般人一样一拿到书就翻开看。而是先坐在那里,把书中可能出现的情节给想一想。然后再翻开书,如果内容和自己想的一样,就不再看了。如果内容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把这本书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一遍。这就是“猜想法。”
上面说了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下面,也应该说一说我读书的故事了。
幼儿时代
幼儿时代,我还不认识字,只能够看那种一元一本的图画书,那种书是“无字天书。”谁都可以看。现在回味起来,正搞不懂当时我为什么为了这种书和妈妈争吵。因为,每一次路过书店,我都会站在那里,痴痴的望着那些书。若妈妈在一旁。我一定会“死缠烂打,”让妈妈给我买,如果妈妈不依,我就坐在地上大哭。一直到妈妈买书为止,我才“善罢甘哭。”妈妈一买回书,我就“雨过天晴.”
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我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一元一本的图画书已经退出了我的天地。一次,我看见一个同学拿着一本《皮皮鲁与魔筷》看。我马上向他借了下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童话。
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我开始喜欢名著了。《三国演义》里那些人物使我难忘:仁慈的刘备;粗鲁的张飞;有情有义的关羽;一身是胆的唐山赵子龙;忠心耿耿的黄忠;聪明的诸葛亮、庞统和周瑜;一心想成就大业的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武功盖世的吕布;力大无穷的许褚;阴险的曹操??
啊!书是全世界最有益的东西。上至古人,下至我现代人黄庆国,均爱此物。对,高尔基说得对。书籍确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五年(8)班黄庆国
第五篇:小鸟和我[范文]
小鸟和我和谐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我的生活中,也有无数件和谐的故事。比如:在我的家庭中,我和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和邻居团结互助„„特别是我和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外面刮着大风,我家的窗子没关,有一只小鸟竟胆怯地飞进了我的家。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到窗子那儿,扑——的一下把窗子关上,小鸟惊恐地扑哧着翅膀。我原以为鸟儿已经插翅难飞了,可是,尽管在那么狭小的空间,小鸟仍“临危不惧”:东飞飞,西飞飞,机灵得很,我怎么也抓不住。我只好求助爸爸,爸爸果然有经验,拿几粒米一诱,鸟儿就“自投罗网”了。我把它囚禁在阳台,可它只是望望家里,又望望外面。我想它可能是饿了,便给它装了整整一碟子小米,可它不仅用“脚”踢翻了碟子,还不停地用头使劲撞笼子。撞了好一会儿,又望望蓝天,又开始撞。看着这可怜的小家伙这么伤心,我有些于心不忍。也许,鸟儿要的是蓝天,是自由,是我所无法给予的。我盯着它看了好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把它给放了。看着鸟儿那快乐的身影,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来的滋味儿,我不禁想对它说:“飞吧,飞吧,千万不要再被人抓住,属于你的是蓝天,是自由!
自那以后,我总是仰望蓝天,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过了几日,就在我渐渐淡忘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那只小鸟居然又飞回了我的窗台上。我一眼就认出了它,我急忙为它打开窗子,希望它能再次到我家做客。小鸟左顾右盼地飞了进来,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急忙拿来剩饭,小鸟见我不去伤害,犹豫了片刻便害羞的吃了起来。后来小鸟像回家一样,窗子一开它就趾高气扬,大大方方地走进来。每次我都从家中拿来小米吃剩下的苹果面包末„„来招呼它,等它吃得心满意足了,才肯离去。
一晃又过了几个星期,有一段时间那小家伙竟然没来看我,一种无名的失落和惆怅笼罩我的心头,看样子,小鸟再不来看我了,就在我失望的时候,一天清晨,唧唧喳喳的鸟叫声把我从睡梦中喊醒,我朦朦胧胧的睁开眼,哇!窗外来了一群小鸟,为首的是那只熟悉小鸟,后面跟着的是一群才长大的小小鸟。啊,小鸟做妈妈啦。我赶紧把它们请了进来。
从此以后,我有好吃的就拿出来同它们分享,每天早晨,当天空有一缕阳光时,小鸟就在窗外用它悦耳的声音为我歌唱,晚上睡觉时,小鸟就合唱催眠曲伴我入梦。我现在已分不清是小鸟需要我,还是我需要小鸟。也分不清这个房子是我的家,还是小鸟的家。但我知道我们都生活得很快乐。
当阳市实验小学五(3)班张丹妮指导老师:贺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