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材料汇报
新河县农业局
“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
1月30日,新河县“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召开。会议结束后,我局先后在班子成员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将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制定了农业局“以领导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并对我局2011年的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2012年的工作要点按照“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通过学习,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提高了对服务“三农”工作的认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按照县委、县政府2012年工作要点,根据局工作职能,确定了2012年局工作目标。
2012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19万吨;建设种子基地,2012年培育面积力争达到1000亩;建设有机蔬菜基地,2012年设施蔬菜大棚力争达到200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2012年力争示范面积达到1000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2年力争新增10家。
二、为更好地完成本局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采取以下工作举措。
一是制定特色农业县规划,加强与中国农大协调联系,力争6月底前完成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专业详规,加快中国农大老教授协会新河科技工作站建设,力争6月底前挂牌;二是加快万亩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在发展模式及途径上重点抓好几个多样化:种植品种多样化,建棚模式多样化,时间岔口安排多样化,资金扶持多样化,销售途径多样化,品牌认证多样化;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园抓试点,重点抓好“双十”工程,即:十个新品种、十个百亩方;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继续聘请北京农林科学院、河北省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专家教授为我县农业技术顾问。健全县乡村农业服务体系,在农业局建设县农技推广总站,在乡镇建设3个区域站。搞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各乡镇至少成立1个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队。在县农业局成立专业合作总社。在农业局楼下临街门市开设惠农免费超市;五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六是着力抓好惠及民生的涉农项目跑办等。
新的一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实现建设“富裕新河”为目标,大力践行“二同”工作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优异成绩向县委、县政府汇报。
2012年2月10日
第二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经济增长是靠资本、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不同,经济增长会呈现不同的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增长就是粗放式的;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推动,增长就是集约式的。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各类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从1980到200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从13.26吨标煤下降到4.75吨标煤,下降64.2%。这样的下降幅度既不逊于发达国家,也不逊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按国际购买力平价(2000年美元)计算,从1990年到2003年,我国每千克石油当量产生的GDP增长了1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只增长21%,其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分别只增长11%、40%和20%。
但是,这种明显的成绩是以过去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过高为基数的。从单位产品实物量能耗、物耗的绝对水平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特征依然十分突出。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资金投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度增加。2003-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8%,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也呈增长之势。展望未来,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紧迫。
深刻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根源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整体技术水平有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以住房、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等
为代表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某些高物质消耗特征。
但是,应该看到,导致增长方式粗放有深刻的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
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比如,水资源是我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但我国的水价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低水价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农业用水的低价格,弱化了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投资激励,固化了农业的大水漫灌方式;居民用水的低价格,造成了生活用水的严重浪费。再比如,土地也是我国最稀缺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土地征用、交易制度不完善,致使大量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低价征用,转让价格没有充分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从而降低了稀缺土地资源的使用成本,形成了粗放利用土地的惯性。
企业成本未能充分反映其全部社会成本。通过制定和严格执行一定的质量、安全、能耗、物耗以及污染排放等标准,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是市场经济中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明确和严格的标准之下,企业为了达到社会要求,就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更新设备或加强管理,从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目前我国不仅缺乏比较完善的社会标准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已有的法规标准,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方面使企业丧失了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企业敢于在执行现行标准和政策时弄虚作假、顶风违规。
税费政策不合理。比如,当前在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方面,由于资源税实行按照开采量征收,开采过程中往往发生只开采易开采部分和遗弃不易开采部分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经济、技术、社会等多方面体制和政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需要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生产管理、鼓励理性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综合系统的措施。要真正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当然,最根本的是要为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当前,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优化经济结构,增进结构效益。经济结构不合理既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表现,也是导致经济低效运行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把优化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抓手。一要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大力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抓紧构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价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体系。二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形成既有利于规范、有序、有效竞争,又有利于实现
规模经济的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布的格局。三要优化所有制结构,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而又共同发展的局面。四要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增加出口,提高比重。
增加政府投入,促进资源和环境技术的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大力开发新能源、新材料、资源节约、污染处理、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研发成功后社会效益比较明显,但研发过程投资密集,研发失败的风险比较大,单个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研发积极性不高,使得这些技术的供给难以满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政府对这些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提升管理水平,减少管理漏洞。从政府的角度讲,应当通过制订严格的物耗、能耗和污染排放标准,并依法严格执行,从外部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转变生产方式。从企业角度讲,则要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和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倡导理性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消费模式。因此,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我国基本国情和面临挑战的认识,增强其合理消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同时,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提倡文明、环保和节约的生活方式。
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加快重要资源价格改革,增加粗放利用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等重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让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法制,合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适当增加利用土地的成本。落实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根据新的资源供求形势,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健全并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确保土地价格形成的公开化、透明化。四是完善税收制度。从生产、销售(包括到国外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鼓励节约,抑制浪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履行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和恰当地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社会管理职能。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创造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要完善各类质量、安全、环保等法规和标准,强化执法体系,提高执法能力;强化对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技术创新;打破市场垄断和市场封锁,维护市场秩序。
第三篇:园区带动 转变方式(本站推荐)
园区带动 转变方式
大力推动我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探索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路径,2011年,区委、区政府以市上提出“工业跨越发展”为契机,审时度势,确定了我区工业发展总体战略,拟在区域范围内建成符合我区工业发展实际的小工业承载园区,带动地方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在金昌市强势推出工业跨越发展战略之际,深入研究我区工业园区发展对策措施,加快其建设与发展,对于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区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随着全国工业经济园区建设的潮流,近年来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工业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引擎”,深入发展了现有工业园区,谋划建设XXX小工业承载区,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金昌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市区东部,现管辖区域2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国批区7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平方公里和新材料工业园区15平方公里。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新材料工业园区坚持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了“地企合作、主业带动,延伸接续、利于循环”的发展模式,使全区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建材等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落户,为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二、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把园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我区工业园区建设虽然刚刚起步,但将来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有利于统一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是我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的增长点,是金昌市市未来的希望。因此,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市和经济腾飞具有决定性意义,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创造有利条件,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强化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在全区形成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合力,增强依靠工业园区加速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城市发展的带动区。
(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推动作用,促进工业园区上规模、上档次。
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注重其市场功能,实行有特色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建立“决策机构一元化,协调机构经常化,管理机构行政化,经营机构法制化,服务机构企业化”的扁平式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1、建立决策机构,强化对园区的统一领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议成立全区工业园区管理领导小组,对工业园区(点)进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指导和管理。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审议决策工业园区(点)的建立,地点设置、范围和总体开发目标;(2)审议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政策和财政、地政、投资政策;(3)审议工业园区管理办法;(4)解决工业园区运行中与外部发生联系的重大事项,确保工业园区封闭运行;(5)筹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经费,审议工业园区财政结算;(7)审议工业园区考核奖惩办法和奖励工业园区建设有功人员名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全区工业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和事项。
2、成立协调机构,保证协调作用的发挥。建议成立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对工业园区(点)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服务。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组织调研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为决策机构决策提供依据;(2)负责制定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3)负责制定全市工业园区(点)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4)负责制定工业园区建设考核奖惩办法和有功人员名单提出工作;(5)负责制定全市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财政、地政、投资等的优惠政策;(6)负责建立工业园区进展情况报告制度;(7)负责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事宜;(8)负责全区工业园区设置、项目、引资、技术改造、工业布局、产业定位、土地规划的协调和材料审批工作。
3、建立健全各园区管理机构,保证园区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区统一成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区党委或政府一名副职担任管委会书记或主任。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负责制定园区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2)负责园区统一招商引资、统一开发、统一管理;(3)负责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与管理;(4)负责园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基建计划的审批;(5)负责进园投资企业的上报审批事项。
4、建立健全管委会内设机构,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财政、国土规划、经济发展机构。建立相对独立的园区财政、国土规划、经济发展管理体制,代表政府行使同一级综合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个部门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封闭运行机制。其主要任务和职能为:(1)实行园区财政单独核算,采取“划分收支、核算基数、超收分成、风险共享、一定五年”的财政管理体制;(2)由同级国土规划部门授权,对园区内国土规划、土地资源配置、地政执法情况进行综合管理;(3)由同级建设、环保部门授权,负责办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依法对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施工许可证、合同鉴定、工程监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管理。
(三)创新运行机制,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工业园区高质、高效、高速运转。
1、建立全面封闭的管理运行机制。对工业园区实行全面封闭管理,先进地区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证明,全封闭大发展,半封闭慢发展,不封闭难发展。全面封闭管理就是将经省市政府批准划定的区域及今后根据建设需要,经区政府决定的工业园区(点)等地封闭起来,实行以“块块”为主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集中管理使用人、财、物。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在区工业园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区工业园区(点)具体管理事宜。
2、建立绩效考评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使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调动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制定严格的考核评比奖惩办法,每年年底,会同区纪委、区委组织部门及区直有关部门,对工业园区进行一次综合年检及考核,建议区委、区政府借鉴外省发达工业园区经验,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对其进行奖励,也可以探索对园区管理层实行“年薪制”的办法,同时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搞好生活福利,拉开与公务员的收入差距,实行补贴制度,以体现“待遇留人”的政策。
3、建立依法办事的保障约束机制。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立法、执法工作,使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的意见和规定的基础上,避免和防止园区建设中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分散性。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业园区管理规定》,明确工业园区的地位、规格、审批程序、目标任务、原则和管理措施以及园内外和我市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办法等,经区领导小组审批后报区政府行文出台,以克服管理混乱所导致的体制紊乱、政出多门的状况,更好地指导工作。
4、建立政策优惠的良好发展环境机制。优化良好的环境,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由于全区已有的工业的级别、规格不同,所享受的政策待遇也不同,这样既失公平,又影响和挫伤积极性。因此,要统一制定优惠政策,避免政策多样和政策失效的状况发生。
一是要把工业园区作为“特区”对待。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紧制定和完善全区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用地方面,要允许对入园企业实行先用地再报批;要尽可能地减免用地收费,对区级权限范围内的用地实行统一规定,集中使用土地用地指标;用地立项费、土地用途变更费、土地管理费、土地测量评估费要尽量减免;土地出让金要按最低标准执行。水电方面,要尽可能地统一电价、水价,最大限度地保证园区企业用电、用水。信贷方面,要在抵押、担保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方面放宽条件,简化手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区财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应确定一定数目的建设基金,用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园区建设要特事特办。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检查、督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入园企业的有关手续要按照“从简、从快”的要求办理,做到“大事特办、小事快办”,提倡“多开绿灯、少开红灯”、“多支持、少干预”,在办事程序上“快人一拍、胜人一筹”。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制定并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承诺责任制,对不负责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人员要严厉处分。
三是为园区服务要“特勤、特优”。要创新服务方式,在园区大力推行“三零”服务,即企业办事上政策外的零收费,生产经营上的零干扰,优质服务上的零缺陷。要转变作风,变等待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形成“企业不上门,就上企业门”的优良服务局面。要拓宽服务途径,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工业园区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健全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规范中介组织的行为,如科技服务中心、产业咨询服务中心、货运物流仓储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会计审计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和金融与担保机构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真正进得了园、安得了心、创得到业、赚得到钱。
5、建立激发园区建设活力的利益分享机制。为避免工业园区过多、过乱,浪费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情况的发生,激发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活力,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应建立一套跨乡镇、跨县区迁入园区和引进企业入园区的利益分享机制。
6、建立定期沟通情况的信息畅通机制。目前,阻碍工业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通、情况不明、交流少、沟通差。因此,要加强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区工业园区推进办公室要在信息交流与沟通上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一是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二是各工业园区(点)每季度上报情况报表;三是每月一期刊出简报,推广和介绍好的经验与做法;四是每季度召开一次信息交流座谈会,沟通情况、掌握动态、了解发展趋势,以便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依据;五是每月发布一次产业信息,将产业政策、产业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布,便于企业发展,为园区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第四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分析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姓名:王贤才专业:信工计算机班级:政治2班学号:2004110023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切实遵循经济规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产业结构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三个层次产业之间的经济结构关系需做到: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所有制参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一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一度带来严重冲击。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对过多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二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综上所述,调整经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在未来高速发展中寻求生机和更好出路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经济上强大了,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
第五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2002110094
王子健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