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3:3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

第一篇: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

大学是迈入社会之前的垫脚石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2012级英师六班 庄清莹

幼儿园,父母边陪我玩边引导我“要做个好好学习的孩子”;小学,父母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考得不好是要挨打的”;初中,父母在我耳边唠叨“要考上一个好高中”;高中,父母紧张的心情表达了他们对我“考上一个好大学的期望”;现在,我大学了,父母对我说“你自由了”,可是,我迷茫了。我不知道,在大学里我应该一心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应该一心玩乐,补回过去逝去的时光,再加上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或者我应该注重各种打工兼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还或者……有很多的可能性。

懵懵懂懂的过了大一的第一学期,辅导员推荐我们假期看看覃彪喜的著作之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书的内容是关于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出版后持续畅销,在高校师生中广为传播。《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我本来一点点打开文档的兴趣都没有,可是我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句评论,来自匡澜,25岁,北大金融学硕士,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如果你看腻了东拼西凑的大学生指南读物,这部绝对原创的书稿一定能够让你耳目一新。没有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没有了陈词滥调的说教,作者用真实而深刻的体验让我重新反思过去、定义未来。”我就想,是什么样的书能有那么多那么深的回响?看看又何妨。作者的观点在书的第一节基本上讲得比较清楚了。他反对只学专业技能。我认可。当我们真正地走上社会,单单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不能为我们迎来他人的认可。一个受过专业教育的大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运用一门外语,可是一个在大街上摆地摊的老太太也可以。并且在大学四年过后,有许多大学生连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都没学好,所以我认为也必须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几年前,我曾在网上读过一位大学老师写给他教的那个班同学的信,他说“你们现在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不会独立思考,而是很多人连一点对于基本知识的重视之心都没有,口口声声地反对死记硬背、口口声声地要活跃氛围和自由发挥,其实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因此,读大学首先还是要学好专业知识,这算是陈词滥调,但它不会

过时。你可以想象,假如一个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连写封信都被人发现那上面有文字、格式上的错误,在我看来他得多羞愧。可惜现在很多人并非如此反应。

好像从很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大学了,你都不逃课那你还上什么大学”、“学生为什么会逃课?都是老师教的不好。如果老师传授的知识足够吸引,或者说老师的教学方法足够优秀,学生定不会逃课”。作者写道:不逃课的大学生不是好学生。还列举了原因:老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方式陈旧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逃课现象由来已久,只是如今愈演愈烈罢了。的确,现在大学的一些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实在不高。我曾看过一份报纸说:逃课更多地折射出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近些年高校连年扩招,打乱了既有的金字塔式的人才需求结构。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过去原本纳入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高校大学生,从而使高校师资结构失衡,课程设置及教材等与现实需求越来越脱节。在大学里,某些课,你可以发现时间一久,上课的人就越来越少。有人说课太无聊,老师没有水平;有人说要去打工赚钱;还有人说理论知识有什么用,不如去实习。其实许多人心里的“大学”,是能提前工作赚钱又能混个文凭的,不能完全脱离校园,只是因为必须通过最后一次考试才能毕业。可是我们都很清楚知道读大学并不是进剧场、听演唱会,清楚知道老师不是演员、不应讨我们这些观众的欢心。现在则有很多说辞,如互动、气氛、感染力等,这些要求老师上课必须作态多端、趣味盎然。可是学习文化知识是难以轻松、愉快的,理解、记忆、思考这3个最基本的方面都离不开艰苦的劳动。读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艰苦的。而且大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毕业后能够胜任一份理想的工作,因为走出校门以后将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整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

这本书也用了更多的篇幅谈专业选择、学习过程、选择职业等,对大学生也很有实际意义。但我觉得作为大学生,最最基本的东西还是求知的热情和发奋读书的精神。说句实话,经过十几年的精神压迫,和错误的思想灌输,突然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现在有太多的大学生真的失去了自觉刻苦读书的精神。更多的是在考试前变身怪兽,攻占图书馆,拜考神,求重点。每到期末,都会发现网络话题上,各高校的图书馆沦陷,之前考试的题目,今年更有网络名言“不求做学霸,只求不学渣”的出现。

大学是迈入社会之前的垫脚石;大学是一个过渡阶段,帮助我们过渡到社会。读大学,读的不是恋爱;不是书籍;不是网络游戏;也不是绩点;而是对未来社会的认识,是对我们未来人生的更好规划。

第二篇:《你究竟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们究竟为谁工作? ——读《你究竟为谁工作》有感

兴隆小学 狄蕊

“我们究竟为谁工作? ”

我想很少有人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

涉入教坛也有十年了,似乎转眼间就已经这么多年了。从最初的满腔热情,经历过这么众多的事,众多的学生,到现在,当年的激情已不复存在,甚至近乎麻木。其实很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可总是为自己心中的不平找不到说法。直到这个问题的出现。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

教师,确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许多人正是在平凡和单调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刻体会这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较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学生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把工作当作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展台,在工作中承认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 方向,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快乐的工作吧!

《你究竟为谁工作》的话语朴实可信:“忠诚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如果你选择了为某一个公司工作,那就真诚地、负责地为它干吧。如果它付给你薪水,让你得到温饱,那你就称赞它,感激它,支持它,和它在一起。”

如果你选择了教育作为你的职业,那就请称赞教育,感激教育,支持教育,搞好教育,和教育在一起。因为,这是你的生存方式。

第三篇:做早操,究竟为哪般

做早操,究竟为哪般?

我们华农的早操制度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其存在性一直备受争议。校方和学生对早操有着不同的理解。校方认为早操的实行,旨在提高全民体育锻炼意识,以达到增强全民体质的目的。学生则认为大学生活应由自己掌握,而且早操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他们指出:科学研究发现,上午9—10点才是做体育运动的最佳时间。

基于校方和学生对早操制度的重大分歧,我们小组做了一些调查,希望能搞清楚,早操制度是否没有好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早操现象观察

1、做早操几乎每次都会有一部分人迟到,当然只是少部分,但是;而且有同学是穿着拖鞋就跑去做操了的,看得出非常匆忙;

2、根据观察,发现挺多同学并没有真正做操,就算是做,动作也极其不规范;随意动一下而已,完全没有达到做操锻炼身体的效果,更有甚者,仅仅是站立在操场上,几乎完全不动的;

3、很多同学没有表现出做操时候该有的激情与活力,懒洋洋的,没有生气一样,还有同学低着头,站着睡觉一样;

4、每次做操都是要求做两次的,但是当第二次操的广播还没有播放完,有很少部分同学就走了,当广播完毕时,同学们几乎都离开了自己做操的位置。

二、原因调查

1、早操的时间太早了,学校标准的时间是要求6:50开始做操,这个时间很多同学不能接受,都认为太早了,还没有睡醒,所以都是匆匆

忙忙的赶去操场,应该改在第二节课的大课间;

2、根据一些同学反映,整套早操中有些动作是不怎么清楚的,以前学过,但是也忘记了,而且现在又开始了一套新的早操,才刚刚开始学,不熟悉,这就导致了有些同学的想法:不会做就不做了,所以就不动了;

3、有些人感觉到做早操没有什么用处,锻炼身体好像又不靠一个星期才一次的早操;

4、虽然不情愿,但是每次都会有人检查并统计人数的,所以有些同学去做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做完操回去之后都还要睡回笼觉的,所以“撤退”得非常迅速。

三、学生声音汇集

“大学还要做早操,连个觉都睡不好了。”

“别的大学怎么没有早操啊,我们为什么就有。”

“这么早就起来,还怎么上课啊,肯定会瞌睡的。”

“早操这么单调枯燥,动作也僵硬,一点都没有锻炼的效果。” “早操这样的锻炼形式没有任何好处,不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老师也要锻炼身体啊,老师也要锻炼意志啊,我怎么就没见着一个老师来锻炼呢?如果校长每天能和我来一起做早操的话,我没有一句怨言!”

“我已经大三了,学弟学妹们慢慢熬吧!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体育部也很尴尬,总是费力不讨好,这是学校的制度,又不是我们部门决定的,而且我们部门人要起得更早。”

“早操迫使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因为我们这学期课不是很多,空闲时间多,早操让我们早早起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不会在床上浪费了宝贵时间。”

四、校方声音

广播操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实行以来,历经几十年的洗礼,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适应社会需要。广播操之所以能够跨越几十年,与其独特的文化积淀是密不可分的。广播操是全民锻炼意识萌生的先导力量,它迎合了“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思想,并且发扬广大。广播操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广播操文化,它象征的是一种欣欣向荣、不断奋进的力量。

广播操是启发式的体育锻炼。广播操根据人体锻炼的要求,进行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全身锻炼体系,它尽可能的激活各部锻炼细胞,促使锻炼有成果;其次,广播操动作简单、易于上手,学习起来难度小,效果好;此外,广播操也是一种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前,热身操必不可少,它尽可能地减少运动带来的伤害。高校早操利于培养良好作息时间。大学生活自由度相对提高,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时间的安排。然而在高中养成的早起习惯开始松动,尤其在寒冷天气,早晨赖床现象比比皆是。早操在这一方面,可以做到强制性。它使得学生可以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合理利用好白天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工作,这对于上课的出勤率提高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利于形成高品质的生活。早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早餐按时

就餐。早餐不吃的现象是普遍现象,时间不够,起的太迟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吃早餐不能按时甚至不吃,然而吃早餐是极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天能否有充足动力的保证。早操使得学生起的早,自然也能够及时就餐,加之早晨锻炼更有利于刺激沉睡一夜的食欲。

五、分歧化解方案

正如上述校方谈到的,做早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附加值。早操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希望以下几点建议能降低分歧:

1、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够把同学们做早操的时间调整一下,很多同学都认为上完两节课后再去做操比较能接受;

2、向同学们宣传做操的益处,并设置好奖惩措施;

3、要求有老师在前排和学生一起做操,老师也能锻炼,也给同学们起一个楷模的作用,让大家自觉的积极做好操做对操。

第四篇: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

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

人们究竟为什么工作,为谁而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一些是为了别人而工作。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所在。”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变得美好;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时,生活变成了奴役。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他的朋友问道:“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还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了!”

我们不知道故事中的杰克现在何方,但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生活,把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惟恐多牺牲一点点。也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同志,事情还没有做成,就想得到别人的预先承认。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满腹牢骚,甚至拂袖而去。

说实在的,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大都曾经这样想过:“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这样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

教师,确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许多人正是在平凡和单调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刻体会这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较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物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学生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

我们到底是为谁工作呢?当我们开始推委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

如果不在35岁之前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与快乐无缘,与成功无缘。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

从每一个教案开始,从每一节课开始,从每一个孩子开始吧!既然来了,就干吧!既然想干,那就干好吧!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这样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快乐生活的理由。你在为谁工作呢?我们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自己的事业,不要成为工作的奴隶,要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

也许这样命题已经属于老生常谈,谁不为自己工作呢?也许我们再探究这个命题并不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深思,谁都有思想呀!但是,我还要说,还要继续提醒你,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呢?

是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通过努力成为单位里的核心人员,受到领导的器重;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总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到头来一无是处„„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呢?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感情、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在单位里,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

大概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人。

第一种人:得过且过。他们的口头禅是:“那么拼命为什么?大家不拿同样一份薪水吗?”这种人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遇挫折,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安慰:“反正晋升上去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是像我一样原地踏步,这样有什么不好?”

第二种人:牢骚满腹。他们永远悲观失望,他们似乎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这种人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这种人其实也是有着优秀潜质的人,然而,却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种种乐趣。这种人总是牢骚满腹,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传染给其他人。第三种人:积极进取。在单位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热情地和同事们打着招呼,精神抖擞,积极乐观,永争第一。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事情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他们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其实,在单位里,大家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越多。

那些慵懒怠惰的人、那些态度上不具备竞争力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随遇而安,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他人工作出色,他们就说:“还不是死干。”看到人家屡次加奖,他们就说:“那是出风头!”发现有人为领导所重用,他们就说:“那是拍马屁。”

事实上,不管你所工作的单位有多平凡,甚至也不管它有多么糟糕,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有所作为。某些领导可能对下属的工作要求过细,或对下属的出色表现一时看不见,或者不能充分赏识和鼓励;也有一些领导愿意对下属进行培训,改善他们的业绩,并给予鼓励。但不管环境的利弊,最终,卓越的工作表现,都需要积极的态度。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秉持这种态度做事。

所以,我们应该为态度而工作,为积极进取而工作。

教师的境界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一名教师,应该追求做高层次的教师---人之师;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名师或大师。

在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追求的境界。随着社会发展,读书人做教师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教师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事业。在教师群体中,有率先垂范的“领头雁”,有吃苦耐劳的“孺子牛”,有爱岗敬业的“千里马”。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从奉献精神的角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一、教师的层次。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追求不同、社会贡献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教师的层次可以纵向分也可以横向分,我们从横向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字之师、事之师和人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层次越高,他培养出的圣人和君子就越多。

1.字之师。只教学生如何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

2.事之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深谙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3.人之师。这是为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终身追求的目标。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资治通鉴》中有述: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要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其次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成才的结合点。

做好一名教师,特别是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就应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境界。在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学生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高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4.人类境界。如果一名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并清楚其中的重要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

三、教师的治学境界。在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教师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1.庸师。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育人,教书照本宣科。既不研究前人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无所作为,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严师。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以科学精神治学,关心学生,有名气;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对事理、对学科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治学,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合格的人之师;同时,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还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追求做名师、大师。

第五篇: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大学,简单的梦

——读《读大学,读什么》有感

管理学院会计091王婷

有人说大学是个深不见底的潭,有人说大学只是一场面具舞会,有人说大学是本无字书。众说纷纭,无论大学是怎么样的,在我们踏入这片圣地开始,犹如无脚鸟一样,为登上更高的云层而努力,用尽所有的色彩绘画出自己的人生蓝图。

大学,给我上的第一节课是面对现实,逃避是挂科的前兆。虽然我更向往艺术类或者文学类,但是最终我选择了会计专业。从未见过的科目和报表,高考后的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从零开始,总有起跑慢了半拍的感觉,也有过摔倒,也有过超越。我们的大学梦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如果你不付出,那你的梦里将一无所有。

大学,给我上的第二节课是怎么面对现实。无论面对的是什么,只要用最轻盈的脚步,跨过生命中最沉重的事情,就行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太多人把大学复杂化了,结果把自己格式化了,大学只是个小小的社会,我们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配角,路过,留下的痕迹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把这一切都简单化,会发现什么消极情绪都只是很纯粹的一厢情愿。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我喜欢一个人漫步,一个人听歌,一个人享受大学时光,当生活简单得只剩下你和一本书,世界就宁静了下来,时间就定格了,不用再烦恼读不下书,不用再担心挂科。大学,只要享受学习,就够了。

大学,给我上的第三节课,就是要笑着接受一切,生活就应当如此。生活中,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总是想方设法地去做更多的事。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日常生活与工作的琐碎之中,从而把自己的微笑隐藏起来了,忘记或者忽略了把快乐带给别人和自己。其实,给别人一个微笑就是在给自己一个微笑。微笑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别再隐藏它了。真正的快乐惟有从自我了悟中获得,我们笑是真心的笑,哭是由衷感动,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变得和谐、自然而完美。那些造成疾病还有精神混乱的负担、压力,都会从身心里边解除。

大学给我上的三节课,足够让我学一辈子,从一个人懵懂的高中生到成熟的大学生,我在改变,我懂了很多。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优雅的谈吐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一定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活得漂亮,就是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一个人只要不自弃,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你进步。

大学,犹如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不一定有观众,不一定有票房,可是因为有你的烙印而独一无二。一部优秀的电影在于你能否应用所学的技术,温故而知新,充实大学的每天,在你的书架上塞满大学给予你的一切。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下载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进入大学,相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然而看书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即使拿起教科书以外的书来翻阅,也很少看到什么有营养的书。对于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自己也感觉很迷茫,最近有......

    《读大学读什么》读后感

    进入大学,相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然而看书的时间也相对减少了。即使拿起教科书以外的书来翻阅,也很少看到什么有营养的书。对于大学生适合读什么书,自己也感觉很迷茫,最近有......

    大学读什么 读后感

    如何当一名大学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十几年的血泪都献给了高考。有人高中去了清华北大,有人名落孙山读大专技校,有人不忿再拼一年,而我......

    读《上大学究竟要读什么》有感

    读《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有感 作者:刘圆伊会展经济与管理1班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感触很深。还记得当初高考完后,哟之很纠结要选什么专业,问亲戚问朋友什么的,看看读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究竟为谁而活? 第三天 什么在主导你的人生?

    我究竟为谁而活? 第三天 什么在主导你的人生?我又发现人极尽能追求功名,原是出于竞争的心态。(传道书4章:4节) 人若没有目标,就像船缺了舵——成了流浪汉、废物、人间渣滓。——......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个困惑了了几乎所有大一新生甚至老生的问题。有人说,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获取文凭,有的人是为了帮父母圆梦,也有的人是为了毕业找......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合集)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2012级英师六班 唐依依 覃彪喜说,“历史就是由这些偏激的人物和十五推动者前进的”,读他的书,就觉得他是一个“偏激”的人,我感觉他有时候有点断章......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个困惑了了几乎所有大一新生甚至老生的问题,有人说,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获取文凭,有的人是为了帮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