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3 13:4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

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及预防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过仔细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与

大学生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能排除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其的重要影响。从现有的案例分析,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心理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本文主要结合大量实证调查分析,探讨大学生自杀的规律性以及原

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预防

前言:自杀是一种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跳楼、割脉、上吊、服毒等等。但其共同特征是这些手段具有极强的毁灭性。

自杀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伦理规则相违背,也与自然规则相违背。近年

来,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很容易

走上轻生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因此,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寻求解决大

学生自杀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要的意义。因此,该调研报告主要

研究分析大学生自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预防策略。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受教育的机会也越

来越多,各类大学也日益增多,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大学生自杀现象也随之出

现并日趋增加。从心理的角度来讲,自杀就是心理危机最强烈的一种表现。由于大学生自身

心理素质不够好,害怕承担后果。从而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导致自杀现象成出不穷。从各

个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三个:精神障碍、性格偏差和应激

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虽然大学生正处在即

将走向社会和独立的阶段,但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在心理上。大学生的承受能力

还不是很好,所以容易选择自杀这种逃避现实的方法。

一、大学生自杀现象概述

从媒体报道来看,大学生自杀事件近年来不断攀升。中国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从2002

年起就不停攀升。中国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为68

①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130起,发生自杀案件的中国大学超过100所。另据南京

危机干预中心对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率约为20/10万,比全国自杀率高出一倍。

②从2007年至2010年的一些案例来看,大学生自杀的情况也触目惊心。如:2007年5月

14日,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科研楼一大二男生、院学生会副主席坠楼身亡;次日,即2007

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11楼一研三女生跳楼身亡,导师正是著名学者于丹;2007

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宜园3号学生宿舍北侧楼,一名女博士生跳楼身亡;同日,武

汉大学工学部17舍一国贸专业大四女生跳楼身亡;2008年6月29日南通大学大四一男生

跳楼自杀;2009年4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先后从靠近北门的47号

宿舍楼(静思苑)13层坠楼身亡;2009年5月14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一男生跳楼自杀身亡;2010年4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一大四男生喝农药自杀;2010年6

③月11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大三女生跳楼自杀„„

从相关案例来看,大学生自杀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多发性。大学生自杀事件相当频繁,媒体报道不断出现。

2、季节性。大学生自杀呈现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从案例中可看出4、5、6月份是

大学生自杀的高峰季节。

3、原因多样性。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如学习压力过大,就业压力过大,感

情遭遇挫折等。具体原因下文会有具体分析。

这些数据和案例都反应出了我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严重性。因此,不由令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轻视自己生命的行为,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决定?如何防止大学生走上极端道路?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现在每个人要去深思的问题,同时也更值得社会对此反思。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这些原因大致可以两种:外部原因和内边原因。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指除了大学生自身以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主要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压力等。

1、学习压力

由于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政策,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在孩子的初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很激烈的竞争。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从小就将孩子送到各补习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使得孩子没有了玩耍的时间,让他们的童年没有了欢乐和自由。因此,只知道机械的学习,不断地做练习。把超越他人,考上重点大学当成了最终目标,于是天天埋头于书本,只为了金榜提名那一刻。想着进入大学就有了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所以在此之前,拼命的努力学习,为了父母的期望同是为了自己能好好放松。当他们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大学,以为可以有时间休息的时侯。大学里存在的一些硬性指标,如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和一些学校对于课程补考的严格的要求。是一些大学生无法忍受过于繁重的学业压力,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2、生活压力

由于我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一些家庭为了背负子女的学费,使全家生活陷入困境。一般来说,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经济来源都依靠于父母,在生活上会比较拮据。因此,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打工、家教、促销、获取奖学金等手段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但这些对整个大学期间的开销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一些来自山区和农村的大学生来说,很艰难的忍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由于一些大学生无法忍受这些压力,又不想给父母带来更大的负担,于是起了轻生的念头,走上绝路。

3、就业压力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越办越好。各类大学招越来越多,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已经不在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大学生毕业后必须到人才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接受企业的苛刻条件。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当大。由于社会就业岗位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出现轻生的念头。

4、情感压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早恋对于大学生已经不是新鲜的事。但是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还不是很成熟,大学生情侣之间的感情变数很大,关系并不稳定。由于大学生在恋爱的观念、态度以及方法上存在误区,一旦陷入了恋爱的困境,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二)内部原因

除了存在的外部原因,大学生自杀还与其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这些属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心理承受能力弱

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当上文中论述的大学生自杀的外部原因与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一因素相结合,就会使大学生压力过大,产生了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让大学生有了

轻生的念头,选择自杀的道路。

2、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

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是造成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这些的表现有多种多样,如:抑郁、自卑、孤僻、焦虑、烦躁、消极等等,都有可能诱发自杀行为。由于我国长期一段时间只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情况,忽略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还会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3、人际关系受挫

由于大学生年纪轻,求知欲强,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着迫切需求,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但是就人际关系本身来讲也是一门学问。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处理好与他人的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挫折很容易使大学生陷入懊恼和沮丧的情绪中,从而引起一些不好的后果。

三、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分析

自杀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无论何种原因都是在心理机制的推波助澜下才能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一般来讲,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受制于其心理。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杀动机的形成。有些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了逃避现实,会把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例如,在调查到的案例中,有些大学生因为不能通过学校的各种等级考试而自感压力过大,生活毫无意义,便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作为解脱。还有些大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自感对不起父母和亲友,在强烈的自责心理驱使下采取自杀的行为。还有些大学生把自杀作为了报复的手段,从而使有关的人感到不安、内疚和后悔。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会让自杀者陷入生和死的矛盾冲突中,难以作出决定。此时,自杀者经常会有意无意的谈论起与自杀有关的话题,暗示自杀,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自杀者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帮助而发出的信号。如果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自杀者就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念头。这也是预防和救助自杀行为的心理基础。

第三阶段,自杀者平静阶段。自杀者从困扰中解脱出来,情绪会有所好转,抑郁减轻,恢复平静,不在谈论或暗示自杀。周围人以为他的心理状态好转了,因此放松了警惕。但这往往是自杀态度坚定不移的一种表现。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扰。

四、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杀有着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美国自杀协会主席希尼亚帕佛认为:“防止自杀最好的办法不是注意自杀本身,而是应当更广泛地注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自 杀的发生„„。”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行为,如独处,沉默寡言,生活规律紊乱,情绪极度低落等等。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来看,美国心理学家格罗布等人的有关研究,确认了青年期个体潜在自杀征兆的30条线索,其中70%的人表现出抑郁现象,包括绝望、悲哀和冷漠,还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的迹象,包括进食和睡眠等。因此,积极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并且同时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要预防大学生的自杀行为,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我们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大学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目前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有所重视,但并没有真正的为大学生提供必要地心理辅导。所以,我国高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积极改善大学校园的环境和氛围

乐观、积极向上的大学环境氛围对于防止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悲观的、消极的、颓废的环境都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我国80年代年轻诗人海子卧轨自杀给很多青年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他的诗歌比较颓废,对死亡有一种崇拜,也极易对青年产生误导。因此,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3、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现在许多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热线等,这些都可持续、稳定地帮助大学生摆脱各种心理困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即使恢复心理平衡。以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把极端危害降到最低值。

五、打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大学生命教育是指大学采取相关措施,向大学生传播有关生命的知识,如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宝贵等,并且要求大学生珍爱生命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以生命为核心,围绕生命展开,要求大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可以使他们认识“最珍贵的宝贝只能是生命,必须把这个简单的事实作为一切的出发点。”④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但这种教育被所有阶段的学校及教育机构忽视。因此,想要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大学生命教育。我国台湾地区在早些年就蓬勃开展起来了,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大陆的大学教育也应当尽快制定相关课程,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其重要性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2、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3、杜绝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

结语:通过一些数据和案例对我国当前大学生自杀现象作了一些深入了解,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提出来一些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本文认为,我国大学生自杀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诸多因素的结合,造成了一些大学生选择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多伤害和遗憾。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对于社会、家庭、学校来说是一道难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大学生自杀现象是十分严峻的,只有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才能杜绝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① 韩永红。中国大学生的黑的5月[N].联合早报,2007-05-25

陆晓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38

京华杂谈—起飞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周边交友圈—Powered by Discuz!② ③

④ [日]池田大作著。人生寄语——池田大作著箴言录[M].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1992:13

4附录A: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问卷调查

本问卷共发放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份。主要发放的对象以我们身边的同学为主。

一、客观题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请问你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对大学生自杀的新闻是否关注?

A.不关注,一般不看B.还可以,如果看到会关心一下C.很关注,经常浏览新闻并与他人讨论

4、你认为大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哪些?(多选)

A.学习压力B.竞争压力C.经济压力D.情感压力E.就业压力F.人际关系G.心理问题H.其他

5、你认为大学生自杀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

A.心理承受能力B.逃避责任C.社会对青年人的期望过高D.死亡意思淡薄

6、你现在的学习环境如何?

A.很不错,和老师同学关系很好B.还可以,生活学习还算正常C.就这样,一般般

D.学校环境太差,感觉没前途

7、遇到困难,压力很大。你会用何种方式纾解压力?(多选)

A.找人倾诉B.上网(写博客、网游)C.运动发泄D.大吃一顿E.找没人的地方大声叫喊F.大哭一通G.找心理医生咨询H.其他方式

8、当你有心理问题是,是否会寻求心理咨询

A.第一时间去咨询B.一般不会去C.绝不会去D.如果压力很大会去

9、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哪些情绪?(多选)

A.充满希望B.很愉快C.郁闷D.有敌对情绪E.焦虑F.抑郁D.其他

10、你是否动过自杀念头?

A.从来没有B.很少会有C.偶尔会有D.经常有

11、当你出现心理偏差会怎么办?(多选)

A.自己沉默不语B.向家人倾诉C.和朋友聊天D.找老师谈话E.上网找陌生人倾 诉F.主动进行心理咨询G.自暴自弃H.走自杀等极端方式

12、你所在的大学是否有心理咨询机构?

A.有B.没有C.正在建立或完善中

13你认为如何能更好的预防大学生自杀问题?(多选)

A.鼓励大学生多参与各种校园活动B.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C.加强与父母老师 的沟通和交流D.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等E.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F.其他

二、主观题

1、你是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这一现象的?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自杀现象越来越多?

3、你觉得想要解决大学生自杀这一问题应该怎样做?

第二篇: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

信息管理0904李晶0309102401

大学生因失恋而自杀原因分析及看法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比率日益增高,这引起了社会、高校、家庭的广泛关注。其中很大部分的因素是因为失恋而放弃生命。对此现象,我们在惋惜那些年轻的生命逝去的时候,也在分析着当代的大学生失恋自杀的原因分析,以此也希望孜孜学子们珍爱自己的生命。

关键字:大学生失恋自杀原因

正文:

一、大学生失恋自杀的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始进入性成熟的高峰期阶段,他们对异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兴趣。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高校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学生谈恋爱具有强烈的烂漫色彩和盲目性,他们不清楚“爱”为何物,只是凭一时冲动或者随波逐流,所以他们的恋爱极其脆弱,失恋是难免的事。大多数大学 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他们不能经受失恋的悲痛,失恋使他们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造成精神失常,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报复心理。当他们听到自己心爱的人提出分手时往往觉得不能接受,没有心理准备,以至于认为活着再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认为失恋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于是选择自杀。更有甚者,当他们的恋人提出分手后,他们愤愤不平,认为恋人侮辱了自己的感情,于是产生报复心理,这种情况男性比较多,他们一般选择先杀害恋人,再自杀。对此有必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

(2)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3)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

(4)正确面对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要正确的看待,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相结合。

三、我的看法及解决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方法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旅程,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进入大学后要独立生活,要独立面对更激烈的学习竞争,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遇到较为尖锐的矛盾时,往往措手不及,方寸大乱。尤其在大学恋爱时,在恋爱过程中盲目,当与其恋人发生矛盾甚至因此分手时,更是会因此心情失落或失望,直至想不开。所以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自己的心理本质和行为习惯,弄清不良性格与不良习惯之间的关系。对不良行为习惯要进行自我调节,及时纠正。大学生还要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心理健康训练,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排解。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研报告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在高考后走进大学校园,现在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本应该勤奋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然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沾染上了逃课的恶习。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有流行语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还有人声称“没逃过课的大学生活不是完整的大学生活”。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本该座无虚席的课堂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前两排座位更是空无一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去上课,不仅公共课缺课严重,必修课的缺课情况也十分严重,大学生的逃课现在已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本着作为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试图寻找出问题本质原因及解决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为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逃课现象,笔者上网找了一些资料,以下一段的数据来自于百度文库。

据调查,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学生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大一的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然为50.5%。而且,所逃课程的比率也有差别,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这些话是某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面对如此严峻的逃课比例,学校,授课教授,以及学生都有各自的看法及见解。作为当事人的学生,有不少同学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而这种不良风气和想法都在不断的影响着其他同学的观念。笔者在做了一些调查之后,对逃课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

(1)学生方面: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性。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加之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生很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督。而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学习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等方面。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是特定情境中选择逃课,或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的个人风格,与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3)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放任。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不太能得到落实。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

(1)对学校来说,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减少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让学生过早地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所在的专业的社会动态。同时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建立或改革并健全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任然沿用传统的方式,虽然高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潜意识影响仍然存在。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将应试教育的思想运用在课堂上,缺乏教学的开拓精神。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小。随着新技术地出现和学科的交叉发展,这种机制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学生教学意见反馈不及时,教师接受意见是否改进跟踪不到位等等。这严重阻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意识的加强和教学思想的改进。

(3)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只有灵活、有效构建的和谐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大学生活应该围绕学业,围绕课程展开。学校应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进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操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逃课率,提高教学质量。以上就是笔者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希望可以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减少有所帮助。

第四篇:大学生自杀正常说

“大学生自杀正常说”折射当今教育的溃败

在我国,自杀是第5位死因,在整个自杀人群中,大学生是其中的高危群体。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至2005年,各地共计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自杀死亡率为74.4%。2007年9月首份大学生自杀心理调查报告出炉,调查历时半年,涉及全市10多所高校近万名在校生,结果显示:大学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高达13%。近几年来,大量的的青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已越来越让社会各界感到忧心忡忡。大学生轻生现象,表面上看是关乎心理或人生观问题,其背后隐藏的却是大学生的关爱及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折射出一定的家庭与学校的教育问题。

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我们扼腕痛惜,也更深知,这个群体正在不断用极端的方式来彰显他们的某些生存状态。死者长已矣,但是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大学生以及研究生,博士生自杀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以至于让人们产生审自杀疲劳,当下除了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跳楼自杀还能称之为新闻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里的学生自杀,已经不能算新闻。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学生陈蕾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调查死因时她的院系领导、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孩子周围的同学都一问三不知,对这件事遮遮掩掩。学校学院院长还对媒体说:“现在大学生自杀很正常。”,某高校领导也曾说过:“在几万人的学校里死几个人很正常。”这些“大学生自杀很正常”着实很让人受伤,作为教育者和教育的管理者,对生命竟然如此冷漠,把学校“名誉”看的比生命还重。学生自杀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问题,一些高校的领导和老师对“自杀”这样的事往往选择遮掩和沉默。校方和家长往往就是相互推脱责任,用“传染性自杀”等理论糊弄了事,甚至“学校内自杀率比社会自杀率低”、“大学生自杀很正常”这样的话都成为了冠冕堂皇的万能借口。

有果必有因,一个人自杀了,肯定是有原因的。说一个人自杀很正常是站不住脚的,说接二连三的高校学生自杀很正常,就太过牵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所处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大学并不位于真空之中,大学生也不是在心理上已修炼得百毒不侵的圣人,因此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是一种特殊现象。虽然都是心理问题造成的,但引发它的原因却不一定相同。大学生的心理疾患以自杀这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应该考虑到在大学里能够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心理的一些主要刺激,比如学习的压力、学校和家庭对教育的疏忽、学费负担、等等。另外,也应该考虑到社会的现状对大学生的影响,比如就业难使其对毕业后找到符合其心理期待的工作感到渺茫甚至绝望等。

也许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太脆弱了,可我说是当今的大学教育太脆弱了;也许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贬值了,但是我认为是现在的大学教育贬值了。正值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们,为什么会轻易的结束自己生命?为什对他们而言活着比死亡更痛苦?他们自杀是迫于压力还是迫于无奈?现在的大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又是怎么了?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合格?有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学校和家庭是否应该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负责?

大学生自杀,不仅是其个人问题,更应该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的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教育功利化是一种现实,教育浅薄化、浮躁化、物质化、工具化、粗暴化也是一种事实。心理教育也好,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好,思想政治的教育也好,乃至人文精神的培育也好,教育的本质是细腻的,是交流与对话的,是讲究过程与方式的。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可我们的教育和书本似乎还在原地踏步。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学完了是考试,考完了还是学。为何大学生感觉自己“百无用处是书生”?为何大学生走出校园后会茫然地发现自己所学知识毫无用武之地?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子一下子走入城市还不太适应?大学与社会的脱轨,大学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轨,使得大学生们无所适从,使得他们倍感脆弱和打击,他们只能被动的面对社会。很多学生辛辛苦苦的搞学习、考证件、参加活动,可是到头来依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大学生无奈去当掏粪工,竟然还有某央视著名主持人说风凉话,让他们改变中国掏粪现状。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下,想心理健康都难!

当我们回头看一看大学,中专改成了大专,大专升成了本科;千人大学变成了万人大学,多所万人大学组成了大学城。一方面是扩招和膨胀,一方面却是忽略和漠视对学生素质及能力的教育。而如何让大学生们融入这个社会,大学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大学教育同样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

对家庭教育来说,很多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特别高,以至于这些学生在某些问题上不知道如何去和家长及时沟通解决。家长多数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绩,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出现因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一个倍受溺爱的环境里,优越的物资生活条件、家长无限的溺爱、家庭教育的偏激注定了其特有的性格,使得很多人面对困难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偏激。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源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源于教育的机制不合理,教育的方法不得当;有源于家庭教育的贫乏以及人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归根结底就是学校教育的缺陷与家庭教育的匮乏。“大学生自杀正常说”从学校领导的口中自然流露,如此不尊重生命,如此冷漠,让人悲愤。悲愤之余,我们不得不感慨当今教育的溃败!所以,家长、老师、学校应该拿出爱心和责任感。老师绝不是“计时工”,教完课就没事了,孩子也绝不是送给学校就可以不管了的“小白鼠”。面对大学生自杀轻生,应该防患于未然,教育要对他们的一生负责,教会年轻人怎样生活、教会年轻人正确面对挫折、教会年轻人珍爱生命、教会年轻人树立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这才是教育的责任!

第五篇:老年消费现象调研报告

一下提供一篇关于老年消费现象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消费主体中老年人数量比例不断上升,市场中专供老年人使用的保健品、药品、健身理疗器材等产品越来越多。同时,由于部分违法经营者以老年消费群体为对象兜售劣质商品,导致老年消费主体利益受损问题严重。去年以来,市工商局受理涉及60周岁以上老年人消费投诉案件520起,占到消费投诉案件总量的21.5%。针对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该局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认真分析了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特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部分强化维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主要特征

4月份以来,该局组织人员对349件老年消费主体投诉案件调查分析,发现当前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主要呈现“四个特性”。

(一)投诉标的和对象具有“集中性”。一是投诉标的范围集中。去年以来,老年人消费投诉案件中76.4%的投诉标的物品为保健品,11.2%为医疗器械,9.2%为药品,三种投诉标的物品案件共占总体投诉案件数量的96.8%,其他标的物品投诉案件仅占总投诉数量的4.2%。二是投诉对象集中。涉老消费投诉案件的被投诉主体94.2%属于流动式无照经营主体,常以“关怀老人”、“健康义诊”等服务项目为名义,通过所谓的“免费讲座”、“健康座谈”等展销活动来向老年消费者推销质次价高商品。

(二)投诉案件普遍具有“团体性”。老年消费者绝大多数属于退休人员或自行创业者,他们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信息较多,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跟风性”。这种“跟风”消费方式,很容易促使老年人形成“团体消费”。去年10月份,390名退休人员集体以每瓶3200元高价团购某品牌保健品,后经相关部门鉴定该类保健品成本价仅为3元每瓶。同时,老年人由于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更容易接受违法经营者拉拢参与“健康讲座”、“免费体验”等活动,为违规经营者兜售劣质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侵权欺骗行为具有“同质性”。当前,违法经营者欺诈老年消费主体案件存在明显的手段“同质性”,绝大多数老年人被不法分子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查出问题—买‘药’(医疗器械)”的同一模式欺骗。该种欺骗手段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小利“设套”。违规经营者在广场、公园、小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散发讲座传单和小礼品,诱骗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二是讲座“洗脑”。经营者聘请所谓的专家授课,夸大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危害程度,再经虚假“义诊”夸大危害结果,以蒙吓、诱惑等方式迫使老年人购买劣质商品;三是情感“营销”。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经营者往往对老年人开展情感“营销”,在营销活动前期对老年人嘘寒问暖,耐心陪老年人聊天、谈心,组织老年人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甚至带他们外出郊游等,充分迎合老年人内心空虚、急需情感填充的心理,从而赢得老年人相信;

(四)消费侵权事件具有“反复性”。违规经营者绝大多数属于流动经营业户,该类主体销售劣质商品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当被执法人员查处后往往会更换时间和地点,再次从事违法经营活动,在不同的辖区之间形成“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怪现象。同时,违规经营者推销方式不断更新,老年人自身识别能力提升较慢,无法适应快速翻新的诈骗手段,导致部分老年人多次受骗。

二、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成因

(一)自身存在“两种需求”,成为“权益易损”主观诱因。老年人由于自身情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往往会形成“两种需求”:一是对“健康”需求。由于自身生理年龄较大,身体健康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群体慢性病患病比例,城市为80.8%,农村为65.1%,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老年群体病患率越高。该种多数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成为被违法经营者利用的前提基础。二是对“情感”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深化及人口流动的加剧,城市、农村均出现大量的空巢老人。市老龄部门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地区60岁以上老年群体,城市空巢比例超过40%,农村空巢率也达到了32%。即使孩子在身边,可能受工作繁重等因素影响,平时陪父母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多存在情感失落、孤独寂寞、抑郁无助感,渴望与人交谈,渴望情感安慰,从而为违规经营者利用“感情牌”欺诈老年消费者创造了条件。

(二)普遍表现“三项不足”,为违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是知识更新不足。老年消费主体与年青人相比,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型诈骗手段认识不足,容易轻信推销人员和所谓的“权威专家”,进而成为劣质商品推销的重点对象。二是信息交流不足。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明显变小,子女多不在身边,其生活环境相对封闭,限制了他们及时获取最新消费信息和防骗知识等。三是维权意识不足。受传统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老年人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路认识,遇到消费侵权问题时往往选择沉默,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后不能及时各工商机关投诉。

(三)监管存在“三个不健全”,导致老年消费主体维权困难。一是老龄产业发展机制不健全。当前,老龄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政策导向缺位,管理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使得部分失信经营者“售假”行为得逞。二是违法行为处罚依据不健全。目前,工商部门查处经营假劣保健品、医疗器械等行为时,缺少专门的法律依据,仅能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对违法经营者给予处罚,而且多数情况属于1万元以下处罚,较低的违法成本不足以威慑违法行为。三是长效防控机制不健全。针对老年人推销劣质药品行为是当前维权难点,保健品质量由卫生部门监管,广告由工商部门监管,产品批号则有药监部门监管,多头管理、权责难厘,使得保健品监管存在明显漏洞,给违法经营者留下了可乘之机。同时,20XX年《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废止后,以“健康讲座”为名义的商品展销行为失去监管依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监管效果。

三、提升老年消费主体维权水平的建议

针对老年消费主体“权益易损”现象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做好老年消费主体维权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老年人提升自防意识。一是加强老年人安全防范知识和基本消费知识宣传。联合老龄委等部门组织专门讲座对老年人进行消费品真假鉴别的技巧培训,更新老龄群体的知识结构,杜绝欺诈老年消费者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组织专题报道,帮助老年人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赋予老年人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

(二)强化监管,营造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一是严格展销会市场监管。20XX年,《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废止后,工商机关放松了对以“会议营销”、“讲座营销”等为模式的展销监管,为违法经营者欺诈老年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建议在今年监管工作中进一步严把市场准入关,结合实际建立《展销会营销主体登记备案制度》,坚决杜绝无经营能力、无资质经营者入市经营。二是严查虚假宣传。对商品、服务中出现的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强制服务、以次充好等不良经营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三是开展针对性检查行动。对主要的老年人消费市场如保健品、医疗机械等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监管,加强对老龄市场的走访巡查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欺诈老年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三)强化关怀,构筑老年人维权无缝链条。一是强化家庭关怀。老年群体之所以轻易上当受骗,缺乏家庭关怀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联合民政部门,开展“老年消费主体引导维权”活动,鼓励年青子女随时关注“空巢”老年人的消费动向,建立起大额商品销售防劣帮扶关系。二是强化监管关怀。建议老龄委、工商、质监、卫生、药监等职能部门组成“老年群体维权联动小组”,探索建立老年消费者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在社区、村镇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投诉点,及时处理老年人的消费投诉,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四)强化维权,保障老年人的维权成效。积极发挥12315申诉平台的功能,及时受理老年消费者的投诉申诉,认真调解处理。对于腿脚不便、行动困难且年龄超过70岁的空巢家庭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加快调解的速度。按时统计老年消费者主要投诉的行业和产品,对于与老年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和单位,通过媒体曝光、专项行动等予以重点整治,着力解决老年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整合利用社会有效资源,形成以老年大学教师、医院骨干医师、老干部局职工、律师、消协和工商部门干部等相关人员为主的专业人才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团的形式,定期召开讲座,开展老年人消费教育活动,对老年人遇到的消费维权问题,答疑解惑,提供建议,助力老年人进行消费维权。

下载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调研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央党校“滨州现象”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实现经济落后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滨州现象”及其启示 ( 中央党校调研组 ) 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山东省滨州市,历史上曾是山东省传统的经济落后地区之一。但近五年来,......

    经济发展反差现象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在80年代里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进入90年代年增长率达10%以上;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市场繁荣、购买力旺盛便是明证。但是国民......

    农村低保现象调研报告

    农村低保现象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保障的是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是保障农村特困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近几年......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5篇范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县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关心妇女问题、支持妇女事业、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的社会风尚日渐......

    农村污染现象调研报告

    农村污染现象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城镇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物质的到迅速满足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与城市污染相比,农村的污染更加严重,全国各......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观溪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调研区域 生态文明情况 姓 名 朱川鄂 系 别 工商管理系 专 业 营销与策划 指......

    大学生调研报告

    XX社区调研报告依据大学生村官进村居工作实践的要求,我对我所在的XX社区进行了考察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区目前有居民户2485户,人口6860人(在册人口4424......

    大学生调研报告

    重庆xxxxxx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璧山县正则中学校园文化建设 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区域重庆市璧山县 姓 名 xxx 系 别 xxxx学院 专 业 xxxxxx 指导教师 xxx 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