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要求
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要求
摘要: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通过“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一、“八荣八耻”明确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目标
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需要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人员之间拉大了彼此间的收入差距,也使得社会上涌现了一些高收入阶层。而且,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物与物的关系,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大量涌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时见报端。这种情况反映到大学校园以后,使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失衡,使爱国奉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规守纪、艰苦奋斗这些优良荣辱意识受到了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大学必须支付不菲的费用,找工作也要依靠自己的实力,而不再由国家免费包办。因此,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切身利益出发,处事态度日趋务实,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的实用化和功利化日益明显。面对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迫切需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提出了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为大学生认识自己、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标杆。
“八荣八耻”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市场经济虽然可以大大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体生动,又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明确指出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素质更加具有实效性。
三、“八荣八耻”增强了大学生民族意识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日益频繁的世界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淹没了政治导向,爱国主义远离某些人而去。他们认为在市场规则的铁律下,只有个人的物质利益是真实的,政治价值是空洞的虚假的。事实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祖国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息息相通的。作为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努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要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谋求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牢记祖国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就会任人宰割的历史教训,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热爱祖国同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新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四、“八荣八耻”增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人的奉献价值观。人的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是对于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个人的价值就高;反之亦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同一切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分水岭,它能引导个人超越个人利益界限,提升人生境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的一员,理所当然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观念,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五、“八荣八耻”进课堂促进大学生爱科学讲团结
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国家精英,应将追求科学、复兴民族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要做到团结就要在不同意见面前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当出现了失误和挫折,为了团结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这样就能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和事业的不断发展。
六、“八荣八耻”促进大学生树立守法和艰苦奋斗观念
法治和责任观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自觉地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法律和纪律是实现人的统一意志的粘合剂,是使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协调有序的准绳,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自由权利的保障,遵纪守法强调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和做人的准则。它唤起人们的良知,使人们充满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修养,要争当时代先锋,要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做守法公民。胡锦
涛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个大学生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之中,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长期为党为人民艰苦奋斗的思想。大学校园要开展“孝心献给父母”主题教育,积极参加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珍惜父母劳动,节约支出,合理消费”系列教育活动,以铸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要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人人自觉参与、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个人的道德实践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特殊作用,要积极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引导和带领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和渗透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人们自觉进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道德实践。针对社会关注密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邀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校园作报告、开讲座,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分析形势与政策,谈论人生经历,把党和政府的影响力及社会性价值导向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接受社会主义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他律包括制度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等,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八、大学生能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培养大学生荣辱观主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来增强荣辱观念,让“羞耻心”成为形成道德的内在动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一个缺乏荣辱观的人,面临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抉择时,在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时,在各种不健康思想侵袭时,往往会滑人违纪泥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学生,就应有敢为天下先的浩然正气,不仅把荣辱意识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也应当转化为敢于抵制他人“不耻”之事的自觉行动。在当代社会中,在人们相互交往中需要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这既是市场经济领域的基础性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确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观念,把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准。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贡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要求大学生用此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前思想建设的实际提出来的。它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统一,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学生作为21世纪建设任务的中流砥柱,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如何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促进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因此,应帮助大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09通信(2)班:陈伟安
学号:0909131008
第二篇: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荣辱观培养-演讲稿-八荣八耻演讲稿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八荣八耻”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
备军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造就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进入新世纪之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此次“八荣八耻”的提出,既是我们党和国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一贯态度的体现,又是上述纲领性文件的深化和具体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内容上说,“八荣八耻”无疑是从荣辱观的高度对20字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展开,与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首先,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性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疾恶如仇、态度积极、目光远大,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祖国和人民。同时,他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将来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其次,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者的个性、兴趣、知识、气质、品德不仅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
最后,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八荣八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学生成人成才既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风气的构成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会时时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努力和成果。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八荣八耻”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项根本的内容,就是要培养他们“荣荣耻耻”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树立和强化,既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又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
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青年学生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荣辱观的培养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入手,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课内、课外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使这一工作取得实效,就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互相配合,不断创新,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此外,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积极通过提高师德、反对学术腐败等各种途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使他们对学生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一直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学生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成人成才目标。这一目标,既反映了大学生的追求和理想,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同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他们更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第三篇:浅谈爱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
浅谈爱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
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国家之青年也,振兴中华的责任就落在我们这一代的肩上。”身为祖国的下一代,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也有这样一句有分量的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足以见得,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既严肃而现实的问题,得以认真审视和再三斟酌。或许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感受到爱国情怀愈渐淡薄,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我们应该唤起那本已沸腾的爱国精神!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意志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并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鼓舞民族志气,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中国正在崛起为一个世界大国,作为大国的国民,我们就应该具备大国国民的素质,而作为大学生尤其是这样。而冷静、客观、自信的去面对来自他过的责难和压力便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素质。互联网为我们同世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那么,我们以不卑不亢,友好,相互尊重的方式去和世界交流,向他们展示中国人民的素质。充分发挥民间外交的力量,让他们更多的了解中国,从而理解中国,这也是对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也是爱国。而我们大学生这样去做,就正是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钱永刚说:今天,我们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有很多地区很贫穷,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为国家,为民族做事的机会。我想从这一点开始,爱国主义思想可以慢慢地培养起来!还有胡锦涛主席在北大讲话也说:“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何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爱国热情积累并理性的发展下去,使之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爱国是需要激情,但爱国更多需要的是理性。理性爱国是指以理性为基础和方式来实现和表达爱国的情感。理性爱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客观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性爱国不是口头上的豪言壮语,不是一时的激情冲动,而是强烈持久的行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要具有满腔的爱国热情,更应该充满智慧,能够理性的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爱国不是靠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做。理性爱国就是要我们自觉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为报国之行,也就是说把对祖国的理性认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指导我们的行动。我认为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立足本职、努力学习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因此,我们大学生除了学习历史,学习并且发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国防观念和热爱社会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学习并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当代大学生,为了我们肩上的重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努力学习,做一个无愧于人民的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四有新人吧!
第四篇:论当代大学生与艰苦奋斗
论当代大学生与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近现代的中国,我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为艰苦奋斗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的父辈祖辈都身体力行的践行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反观当代大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铺张浪费严重,吃不得苦、耐不得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纪律散漫,丝毫看不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子。社会上比比皆是的“富二代”现象,大学课堂上的纪律散漫现象等等,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视。大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艰苦奋斗,该怎么艰苦奋斗,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我眼中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出自陶铸《崇高的理想》:“我们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还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了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史。在不同的时代,艰苦奋斗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表现。正如先驱恩格斯所说:不同的时代自然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元素,也就必然被赋予不同的理念和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思想家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总是同反对奢侈腐化、提倡勤俭自强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我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周易·否》卦中说,“君子以俭德避难”,认为一个有“俭朴”美德的人,能够避免危险和灾难。《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认为人民的生计在于辛勤劳动,只有勤于劳动,生活财物才不会匮乏。孟子在《告子下》中说:“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突出了艰苦奋斗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现代的角度看,古代思想家所推崇的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内涵,可见自古人们就公认,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革命时期的中国,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着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敌人政治、经济、文化的层层封锁下,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又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全国的工农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着更加困难的条件,更
加凶残的敌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敌我力量差距悬殊,但是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以少胜多,建立了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无论在装备、后勤补给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帝国主义,但是我们的战士们凭借着伟大的艰苦奋斗精神,硬生生地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刘胡兰,杨靖宇,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无一不是有着笃定的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说,艰苦奋斗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新中国。
在建设时期的中国,艰苦奋斗精神被我党极大的发扬光大了。埋头苦干,努力钻研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陈景润;不畏艰险,勘探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寒冬坚持扔手雷,拉单杠的好楷模雷锋;身先士卒、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在用心血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改革开放后,艰苦奋斗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同志强调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色。江泽民给出了艰苦奋斗的新论述:“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精神根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更是将艰苦奋斗上升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强调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通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GDP世界第二的突破,实现了总体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取得所有这些成就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想要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呢?
二、大学生的艰苦奋斗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人才生力军,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一不要我们像解放军战士那样流血牺牲地战斗,二不需要我们像工人们那样汗流浃背地建设,我们的艰苦奋斗有着自己的内涵。
首先,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学好文武艺,储备各种知识技能,为今后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准备。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求的是全面发展,不单单是自己的专业知识
要学好,其他方面的也要有所设计,例如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关系国计民生的时事政策,以及当前流行的思想等等。
其次,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对大学生的另一大要求。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这部分显得尤其重要。力所能及地从自己开始勤俭节约,小到一粒米,大到一笔钱,都要本着勤俭的态度去对待。正如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它告诫人们,大到国家,小至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
再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大学生是真正的“无产者”,大部分大学生的衣食全靠父母资助,作为纯消费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尤其是父母的,老师的,校工们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要求我们要勤俭自强,不能铺张浪费;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要求我们准时上课,不逃课不旷课,保持课堂纪律,积极与老师配合;尊重校工的劳动成果,要求我们要爱护公物,保持校园环境,维持和谐的校园气氛。
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是做一名有理想、有报复、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成才、成功不可缺少的必须品质。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三、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是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现状。但另一面,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就业后的收人水平;学习上怕苦怕累,投机取巧,缺乏刻苦钻研和顽强拼搏精神,碰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工作上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创收的意识,只讲个人得失,缺乏实践勇气与团队精神,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幻想高收益,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艰苦奋斗精神及其长期性缺乏正确的理解
部分大学生一提到艰苦奋斗就想到吃树皮,穿补丁衣等情景,觉得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根本不用什么艰苦奋斗精神,其实,我们讲艰苦,并不是提倡苦行僧主义,而是为实现崇高目标所付出的必要代价。它不是一种被迫的痛苦的行动,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自觉要求。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忽视了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的教育。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教育的式陈旧,内容不全,力度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艰苦奋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同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艰苦创业,对干中闰是什么样的国家,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
3、家庭的教育指导方向不当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多是8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主。经济上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却较少过问如何花费。这让生长在逐渐富裕起来的环境中的大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和对生活逆境的体验,没有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思想上父母更是放弃教育,只看孩子学习成绩不看孩子综合素质的成长。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遇困难就垂头丧气,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哀叹前途渺茫。这样无形中养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不良习惯。
4、受社会上不正之风及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首先,当今党内外的一些腐败现象,一些由于时代变迁造就的通过捷径取得成功的事例,给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以投机取巧的暗示。一旦这样年龄阶段的青年在内心深处刻下如此的烙印,那么他们将永远生活在幻想之中。一其次,在当今一些离开国情,离开现实经济条件盲目追求享受的畸形的“高消费”影响下,一部分学生滋长了贪图享受思想。还有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富二代”现象,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很坏的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没有物质生活的压力,铺张浪费成风,奢华攀比成性。
5、大学生本身缺乏实践锻炼
首先,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较少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践,他们不大懂得劳动的艰辛,不太了解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不知道用资源换取的价值来之不易。其次,长期轻行为训练和实践锻炼,致使许多大学生知行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最终是在真正面对社会时,即使能够渐渐明白创造的艰辛,却没有勇气和思想准备投身到艰苦奋斗中。
6、受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的熏染
传统的那些工作模范或人民英雄的论调已经被当代大学生所淡化,他们不知道王进喜,雷锋这些艰苦奋斗的杰出代表,而只关心日本的《火影》《海贼王》等动漫以及欧美的当红影星歌手。而这些外来的现代元素大多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流行的特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他们形成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奋斗的懒惰心理,最终与中国历来弘扬的艰苦奋斗精神渐行渐远。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要从教育入手,使广大的青年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历史教育
培养忧患意识,重点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近代中国的革命史,现代中国的建设史,充满了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事迹。历史中有榜样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清醒的民族要居安思危,一个成熟的国家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让大学生切实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困难: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科技发展的对比,找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进行党史教育、典型人物创收史教育和反面人物的警示教育,增强对艰苦奋斗现实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们树立一种社会责任感,真正理解现在能不能坚持艰苦奋斗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荣辱兴衰,关系到个人是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2、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其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或受到挫折后产生畏惧心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去面对挫折。一个大学生如果经不起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的考验,即使他有满脑袋的知识,也不可能在事业上有作为。因此,大学生的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挫折容忍力作后盾才行,应该做到遇挫折而不气馁,处逆境则更奋发。通过开展挫折教育讲座,邀请名人讲述挫折经历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大学生们不惧怕挫折,敢于直面挫折。
其次,要从管理制度入手,用相对硬性的手段帮助大学生建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建议从改革大学生在校生活开始入手,逐步实现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制度。
1、制度军事化改革
军事化的制度是最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了,适当的在大学校园中引入军事化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强化纪律,包括出勤纪律、课堂纪律等等,将纪律严肃化、军事化。其次,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体制锻炼、进行耐力训练,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定期安排学生参加军训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条件艰苦化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适当的降低当前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合理科学地安排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展体验革命年代艰苦生活的活动,体验艰苦的生活,这样大学生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物质生活。
另外,还有从课外活动入手,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广泛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大学生课外活动,例如支教活动,开展去敬老院的爱老敬老活动,开展参观军旅生活的活动,开展为校园、为社区、为市区义务服务活动等等。通过此类的活动,让大学生们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劳动人民,更加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
五、结语
第五篇: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
论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巩固国防建设与加强国防教育是新形势下的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的一项基础工程。当代大学生队伍是一个有思想敢作为的庞大队伍,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接受国防教育意义重大,从下面几个方面细说:
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自古以来稳固国防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的重大问题。历史中政权的更迭,当今时代政权的变化,无非是由国防显著差异造成。十八世纪英国之所以作为日不落帝国称霸于世界,与其海防的强大密不可分。十九世纪美苏冷战,很大程度上是国防装备的比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伴随着国防建设的增强。政权的较量实质上就是国防实力的较量。历史和现实均表明,国防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捍卫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无兵不安,国无防不立。”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也就没有保障。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发展,世界各国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同时在国民中普遍推行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防教育,使国民树立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观念,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其次,国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营造了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我国的建设事业能够得以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而且,国防的巩固和发展也有利于巩固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毕竟一个强大的国防将从军事和政治上制止和推迟可能的战争。
二、“ 存在决定意识“
在当代的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虽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然而各种局部的地区冲突却频频发生,特别是海湾战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以及各类层出不穷的恐怖袭击等,均提示我们,如今的国际社会依然存在许多不安定的因素。文化冲突和种族优劣论的日益加强,使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我国而言,这种局部冲突虽然表现得不是很明显,然而这种大的国际背景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对我国来说,台海关系一直是国防的重要内容。我国一直提倡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并且致力于台海关系的改善。然而,反观现在的台海关系,形势却不容乐观。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分子一直致力于台湾的独立活动,从大规模购买军备装置到沸沸扬扬的台湾“入联公投”,这一系列的台独活动均表明,要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虽然我国一直说要用和平统一的方式收回台湾,然而我们并不能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加强国防,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保障。
三、“少年强则国强”
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 场所,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肩负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这是由大学生自身的角色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鲜明的特点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思想敏锐,勤于思考。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大学生们的国防观念淡薄,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和倍受关爱,使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降低。通过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学生学习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因了国防教育而带来的性格品质上的变化,可以为大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重要的基础,也使他们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对于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实现我国的国防现代化目标,扩大我国国防的后备队伍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方面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从大处来讲可以巩固国防,为国防提供智力支持,从小处来讲可以增强自身素质,学习到必要的军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