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03: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第一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甘肃省电力检修公司兰州检修分部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和培养工作的综合改革措施。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近距离地感受企业、体会企业文化,一方面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用人单位,增加了对用人单位的感性认识。在学生中营造了关心就业、了解就业、立志基层的良氛围。从而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正是这庞大的理论体系支撑和影响着这门学科不断的发展、前进。如果将一门学科比作一座建筑,那么理论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够扎实,我们才能建出坚固的大厦。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将其充分的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实践当中。这就为我们今后在校大学生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就必须掌握好专业知识,充分理解各种专业理论。并力求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掌握并能将其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学会用理论知识和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学习专业知识就是要将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光学不练。否则,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是一套空理论。再快再锋利的宝刀长时间不用,也会生锈。而对于知识也是如此。

2、实践为理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更加完善的可能。马克思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套理论,对于它的真伪,我们只有把它放到实践当中去,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它是对的,而如果违背了这样一个一般规律,我们就认为它是错的。这就为我们判断一套理论是否正确提供了一个依据。而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对其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才能使其更趋完善。

3、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当少数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英才的“精英教育”向大多数接受必要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国民的“大众教育”转变时,我们要意识到教育方略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就业形势的转变。暑期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彩的样式,让我们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与其说这是一场实践,不如说这是一场试验。因为,它允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的磨练,只有在多次“摸爬滚打”之后,我们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大众化”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4、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时候,团队协作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往往能发挥极大的作用。而暑期社会实践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带队,若干学生组成专业团队进行的。在暑假期间,师生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由困难一起解决,由喜悦一起分享。团队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而这种意识和精神这是我们就业和创业感到关键因素。

5、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与工作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而且我们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对人员知识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学习能力也是创业的关键因素。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地把别人的优点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方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

暑期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增强了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不失为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10电机工程及其自动化7班

第二篇: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要求

论“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要求

摘要: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通过“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一、“八荣八耻”明确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目标

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需要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人员之间拉大了彼此间的收入差距,也使得社会上涌现了一些高收入阶层。而且,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物与物的关系,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大量涌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时见报端。这种情况反映到大学校园以后,使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失衡,使爱国奉献、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规守纪、艰苦奋斗这些优良荣辱意识受到了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大学必须支付不菲的费用,找工作也要依靠自己的实力,而不再由国家免费包办。因此,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切身利益出发,处事态度日趋务实,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的实用化和功利化日益明显。面对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迫切需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提出了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为大学生认识自己、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时代标杆。

“八荣八耻”可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市场经济虽然可以大大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体生动,又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明确指出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素质更加具有实效性。

三、“八荣八耻”增强了大学生民族意识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日益频繁的世界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淹没了政治导向,爱国主义远离某些人而去。他们认为在市场规则的铁律下,只有个人的物质利益是真实的,政治价值是空洞的虚假的。事实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祖国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息息相通的。作为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努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要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谋求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牢记祖国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就会任人宰割的历史教训,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热爱祖国同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新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四、“八荣八耻”增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人的奉献价值观。人的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是对于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个人的价值就高;反之亦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同一切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分水岭,它能引导个人超越个人利益界限,提升人生境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作为公民中的一员,理所当然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观念,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五、“八荣八耻”进课堂促进大学生爱科学讲团结

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国家精英,应将追求科学、复兴民族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要做到团结就要在不同意见面前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当出现了失误和挫折,为了团结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这样就能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和事业的不断发展。

六、“八荣八耻”促进大学生树立守法和艰苦奋斗观念

法治和责任观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自觉地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法律和纪律是实现人的统一意志的粘合剂,是使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协调有序的准绳,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自由权利的保障,遵纪守法强调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和做人的准则。它唤起人们的良知,使人们充满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提高自身修养,要争当时代先锋,要文明上网,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做守法公民。胡锦

涛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个大学生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之中,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长期为党为人民艰苦奋斗的思想。大学校园要开展“孝心献给父母”主题教育,积极参加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珍惜父母劳动,节约支出,合理消费”系列教育活动,以铸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要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人人自觉参与、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个人的道德实践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特殊作用,要积极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引导和带领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和渗透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人们自觉进行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道德实践。针对社会关注密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邀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进校园作报告、开讲座,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分析形势与政策,谈论人生经历,把党和政府的影响力及社会性价值导向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接受社会主义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要靠自律,但也离不开他律,他律包括制度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等,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监控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八、大学生能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培养大学生荣辱观主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来增强荣辱观念,让“羞耻心”成为形成道德的内在动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一个缺乏荣辱观的人,面临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抉择时,在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时,在各种不健康思想侵袭时,往往会滑人违纪泥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学生,就应有敢为天下先的浩然正气,不仅把荣辱意识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也应当转化为敢于抵制他人“不耻”之事的自觉行动。在当代社会中,在人们相互交往中需要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这既是市场经济领域的基础性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确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观念,把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准。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贡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要求大学生用此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前思想建设的实际提出来的。它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统一,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集中表达了广大群众的共同心愿,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学生作为21世纪建设任务的中流砥柱,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如何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促进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因此,应帮助大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09通信(2)班:陈伟安

学号:0909131008

第三篇:论大学生出世与深入社会实践

大学生出世入世的争论不绝入耳,可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我们又不能去逃避这个话题,因为他是我们生活中很现实的事,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即使争论无果,至少我们在思考,在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因此产生了众多因人而异的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对错,这就是一种进步。

我的观点是活在当下,这是一个具有鲜明东方中庸思想的回答。可问题的关键是你如何去理解这个中庸,很多人眼中的中庸是庸俗、平庸的代名词。如果用这种想法去看“活在当下”,那这个回答就一文不值了。

文字只是思想的载体,你用保守的眼光去看那些过去的东西,可能与如今的时代格格不入;可是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审视它,也许它就有了新的生命力。而我眼中的中庸是一种平衡。具体到活在当下,就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能与世隔绝,也不能刻意入世。而我认为这个平衡点就是顺其自然,做好身边的每件事。

“一嗔一笑皆修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社会形态的细化,而整个社会却又是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集合起来的运动的生活形态,做好身边的事就是很好的锻炼。倘若连这些事都做不好,而去刻意的体验社会,岂非好高骛远、舍本逐末。现代讲的大学生与社会脱节,其实就是企业家对大学培养的人不能直接为我所用的一种感叹。既然是素质教育,那教育真正应该留下的是忘记所学知识后留在学生心中的东西,它是一种思想的结晶与沉淀。像西点军校采用与世隔绝的教育方式,但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伟人,那是因为他灌输给学生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成功的关键,毕竟思想指导行动。只要思想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放在同时代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左右逢源。即使将来下底种田,却有着与农夫不一样的心态,这种心态决定着不一样的未来。同样是种橙子,褚时键的橙子却驰名海外;同样是办学校,哈弗牛津却成为知识的权威;同样是房地产,万科却引领国际的潮流。这样看来“活在当下”有着丰富的寓意,作为学生就要多学习、多总结,处理好身边的事,了解社会上的变化,调整好心态„„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与思想的塑造与调整。

由此观之,活在当下不是一句空话,他是解决一切迷茫、困惑,最好的解答。

第四篇:论大学生信仰缺失与就业困难的联系

论大学生信仰缺失与就业困难的联系

畅慧娟

(地区,学校,邮编)

摘要:本文将采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对中国现存在的大学生信仰缺失与就业困难的联系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信仰,大学生,就业,联系

正文马斯洛理论浅谈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添加了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所谓生理需要,顾名思义就是人本身的存活需要,像吃饱,穿暖,口渴喝水,住房等一些最基本的存活条件,这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基本需要层,也是最容易达成的一个需要层次,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人都能满足自己的这样一个层次的需要,不然的话,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

安全需要简单的说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在满足了第一层次以后能够稳定的生活,或者换个方式说,就是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工作保障,以及一些安全保障等。这个层次的需要较之生理需要要高一级,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重要基础的一层。当生理需要满足后,就会自然的出现这一层级的需要,这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交往需要,我的理解是人在满足上面的需要以后,就会要求社会交往的需求,一个人把自己孤立起来的话是不可能活的很好的,况且一般情况下,人都喜欢群体,喜群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又社会交往的需要,需要别人的肯定,别人的爱,同时也期望自己的爱别人能够接受,这一层的需要比较的微妙,不好琢磨。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后来马斯洛加上的审美的需要和认知的需要,其产生的本质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因为人在满足了一些基本的需要后,想要更好的发展所导致的一些自然的需要,这些需要促进着人类的思维的进步,激励着人们的发展,在满足一个有一个层次之中找到自己存活的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各大企业或组织提供了一条有效激励员工的途径。组织要激励他的员工,首先要了解到每一个员工所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对症下药,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使得做出的奖励效用的最大化。比如说,有的员工吃还吃不饱,你给他一本很名贵的珍藏版书籍,他就会觉得这个奖励一无用处,根本没有帮到他什么忙,这种奖励就非常的愚蠢,根本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最迫切的需要才是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才是产生激励效用的原动力。在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理论时时刻刻在被验证着,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纠纷,明争暗斗,到菜场卖菜的大婶的精挑细选,其实都体现出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个组织或集体或者个人,每个单位的情况不同,每个单位想要的东西,需求不同,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与之相对应。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最终目的。通过学习和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操控人的意志,知道他要什么,了解他想什么。给他鼓励,抓住机会促使其为自己谋利益。这就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给我的最大的启示。大学生的信仰缺失

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它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关于信仰的定义很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崇拜,拿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榜样或指南。”[1] 北京师范大学的檀传宝在《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中指出:“信仰是指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所有对于终极价值的确认。”[2]人民大学的刘建军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论》里这样解释信仰:“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3]而冯天策在《信仰导论》中指出:信仰“是人类在无限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中构建的‘宇宙图式’,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确定的‘社会模式’和价值尺度;在盲目的人生旅途上认定的目的和归宿。”[4]

目前学术界大部分人认为信仰是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信仰危机是指原有良好而固定的信仰,经过一定的困惑和忧患,对自己原有的信仰产生怀疑和动摇,直至全面抛弃,而这时还没有确立或无法确定新的信仰的精神意识状态。

根据搜狐网上动态调查——“您认为自己有信仰吗?”。一度的投票结果显示有信仰的人数为10065,无信仰的人为17491。多数人认为“信仰”早就成了一个陌生的词汇。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共产党和马克思思想方面的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调查表明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在这场信仰危机中,信仰呈现混乱和无目标的状态,新的信仰并没有确立。有70.8%的人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或持无所谓态度。信仰隶属于文化,这也反映了文化领域内的委靡和混乱。是不是很好笑或者很可悲呢?

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当回想革命和战争那个生活动荡的年代。我们可以看到,无论青年男女,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军统的人,他们的信仰都十分坚定。且不论他们的信仰是否正确,最起码他们为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忘我的奋斗着,在这个过程物质生活和肉体的疲劳甚至摧残都显得有些黯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人心里最执着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显现了兄弟情义的珍贵,爱情的纯洁和魅力。

而造成这一当代的现实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

(1)社会改革的影响

我们从计划经济到想在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由此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冲击。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由计划经济想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造成一种信仰上的危机。而马克思教育的僵化,让我们很难感受到她的魅力,更别说去坚定的追求了。

(2)现实虚浮的困惑

由于权利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的干扰,个人价值和努力显得很无力。个人梦想遭到扭曲,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导致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

(3)人生中教育的扭曲

在家庭中,父母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极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这种教育体制和大学生现实的选择相脱离。

(4)高校教育改革的消极面

我想经历过高考的人,无论成败,都把高三的那一段作为无比珍贵的记忆。因为在那一段记忆里,我们对自己的梦想无比执着,我们对大学无比向往,我们为了心中的信念坚定的付出。我们收获了珍贵的情谊。而大学自由的教育,粉碎了我们的梦想。失去目标和希望的我们,成了可悲的一族。所有消极的影子在这里闪烁。大学生就业困难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是近年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我在网上搜索到据教育部目前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2006 年则突破413万人,比 2005 年增加 75 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611万人,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00万人左右,而近几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并没有随毕业生人数同步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我们自身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得到完善的解决。下面就是笔者对于大学生为什么就业困难的一些分析。

(1)社会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世界超人口大国,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其中青少年所占的比例较大,但社会本身就业所占的容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这就必然导致有一半分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会有所困难,而且从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来看, 毕业生就业机制尚不健全, 还存在着靠关系择业或性别歧视问题。

(2)学校原因

a、像我们大学生,在校的时间不是很多,学校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就业的几率会相对大一些,而那些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却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 更需要人才的全面发展, 而当前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大多在综合能力上欠缺,专业素质也不过硬。

b、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相对滞后。课程内容陈旧, 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

c、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从招生到就业至少隔3—4年时间, 在招生时应进行必要的人才市场预测,但教育体制没有实现市场化, 政府对学校控制和限制较大, 学校办学自主权较小, 缺乏对专业的调整权, 无法根据市场需要去培养人才。

d、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完善。在实现毕业生的 “自主择业” 过程中, 就业指导就更为重要。目前, 有些学校还没有充分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缺少对毕业生进行思想、信息、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a、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因此在选人时,必定会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的浪费、b、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c、、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但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造成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其二,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得求职时优秀的成绩和评优奖励的证书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还总结几点:

a、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b、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大学生就业困难与信仰缺失的关系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社会属性的人的本身,在寻求就业中,是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的这一现实问题,导致了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普遍性问题,使得在就业中出现了断层和不衔接。

前文分析已经得出,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导致了学校中学习风气,生活风气等一系列的问题,我觉得姚明说得对,中国的年轻人缺乏信仰。信仰并不是说宗教信仰,而是一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信念。我们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信仰缺失的一代,迷茫的一代,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社会对于大学生投射而来的目光并不似曾经那样。

信仰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层面,同时也包含着对价值的选择。在大学生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是党和人民的希望,但对信仰的选择权,毕竟是在于价值选择主体本身。在风险社会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为个别信仰迷失的大学生感到痛心,但我们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教条式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当作科学信仰来真诚崇信,严重脱离现实,由此误读马克思、恩格斯,甚至背离和曲解他们的思想。这样就自觉不自觉地把人们的思想禁锢于教条之中,因而当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现实中的社会主义越来越走向曾长期被它所否定的方向时,人们面对实践对教条式理解的否定与突破,就很自然地引起信仰问题的思想震荡。而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教育,由于的内容明显缺乏时代性与针对性,且讲授的方法单一,使大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有的学生甚至对于信仰教育产生逆反心理。[5]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对于每一个成员的能力都有着定位功能和检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缺乏及大学生的本身的问题,使得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关注显得尤为紧张,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层面上反引出了这一社会的现状。

结语

马斯洛需要理论虽然很正确。但是,他的适用范围却不一定是全部人类。他认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才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许多层面上的需求是实际上是会共同存在的。他把人的需求单一化了。就像雷锋精神,这种情况就无法再用马斯洛理论来验证,所以,正确的对待实际情况,对视情况进行分析,因人而异使用需要理论,才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版第1404 页.[2] 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214 页.[3]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39 页.[4] 冯天策:《信仰导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 页.[5] 孟天财,朱丹丹.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J].教育思想研究,第21页.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论大学生与农民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论大学生与农民工

大学生与农民工是当代中国两个十分庞大,又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中国两个最基本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却是社会各个群体中最低、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却是令人吃惊、忧虑的。

农民工现状

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尔来三十有一年已”。

大部分农民一旦成为“职业农民工”,就相当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离乡之前他们变卖了农具、车马、外包了土地。如果在城市中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即使回到农村也很难再找到致富生财之路。即便在城市中有稳定工作的人也很难被他们贡献了一生的城市所接纳,一座座在他们手中拔地而起的高楼从来不是他们的荣身之地,一所所宽敞舒适的学校永远容不下打工子弟的身影。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却只是徒增了一座座空洞洞的摩天怪物,和令人望而却步的高额房价,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们却只能成为祖国大地上永久的“暂住居民”。

与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相比,中国每年百分之一的城镇化进程可圈可点,而从各国城市化质量来看,中国的城镇化则是个畸形儿,虽然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城市,却没有完备的功能来发挥其社会作用,容纳更多务工人员,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为百分之四十五左右,即使按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增长至少还要持续进行四十年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那么这四十年的城市建设靠谁呢?毫无疑问还是那些在农村失去土地或自愿放弃土地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已不再像他们的父辈——第一代农民工,那么廉价那么软弱,也不再具有父辈们吃苦耐劳的美好的品质,取而代之的是对尊严与权益的强烈要求,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渴望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而不是再受到异样的目光和不公的待遇。或许简单的“提高最低工资待遇”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最低需求。

一旦这些基本诉求得不到满足,生存权利的不到保障,社会治安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孕育出的“新新人类”,传统思想影响力的减弱,以及以快速发展的IT产业为温床带有特殊目的言论的影响,都将会使他们成为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对社会稳定和经

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官逼民反”这一封建王朝的历史特色也许就会在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再次上演。处理好关系农民工的各项问题已如箭在弦上,由不得半点疏忽遗漏。

据专家介绍:每个国家城市化的推进或多或少都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然而像中国这样的情形却并不多见,向来以“中国特色”自诩的中国人也许这一次又会冠之“中国特色城镇化”以愚黔首。然而历史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教训还不够沉痛吗?

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读笔者见过很多,捧杀中国的大有人在却也不乏唱衰中国的调子,我没有那个水平来评判那个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我只知道:只有始终把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民模式”,才会大行其道,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好的模式。

“大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是现在很多人的共同感受。高等教育的扩大化一方面让很多社会底层人民翻了身,过上了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很多家庭因为“高风险低回报”的“教育投资”而变的一贫如洗,度日艰难。制度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不得不提及“高考”这个三十年前曾经改变无数人命运,并为新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巨大智力支持的选拔性考试制度。不可否认,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亿万学子敲开了高等教育之门。然而它毕竟是改革之初的产物,虽然诸多的正面作用,但也应看到:连同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对人才评价标准过分单一现象已成为制约国家未来发展的瓶颈,很难想象一个遍地都是工程师,都是博士后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曾有人说:如果教育把我们都培养成工程师,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其实那更是教育的犯罪。

在以分数论英雄的社会氛围下培养出的一批有一批大学生,如今却已经成了社会沉重的包袱,不可否认在这个群体中部分是不合格的半成品,然而这样结果出现的原因也许并不都出在材料上,更多的是制作产品的工艺,制作流程以及样品模板的问题,也就是说生活在这种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只能是“被学习”,并不能对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科目进行选择,他们只能做随波逐流的失败者却不能做独树一帜的成功者。在这种高度的“计划教育”体制下怎么能培养出大师?

置身大学校园,无聊成了主旋律,学习变为冷幽默,新一代读书无用论充斥其中,与高朋满座的网吧遥相呼应的是空空的自习室,和门庭若市的餐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门可罗雀的图书馆,教师的官本位思想。学生的读书无用论够成了当代中国大学的主流文化,在这样污浊、功利的环境中学生们怎么能专心读书,现身科研呢?我想这也许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回答吧。

自身问题

现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致命的软肋:重理论轻实践,眼高手低。也许这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都具有的书生本色,可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不能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对书生的特殊要求,那么“毕业既失业“也就不足为奇了。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可为中国封建史上一代大儒,他初出书斋就向汉武帝提出了鼎鼎大名的”天人三策“,然而这位胸怀宏伟蓝图的白面书生却没能参与实施这个后来使汉王朝强盛一时的通天大计。

汉武帝知道:他们身上更多的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缺乏将这美好的愿景实现的操作能力,他们十几年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怎能明了世事的艰难和尔虞我诈呢?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现在的大学生们已渐渐的懂了,可是还没有真正的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还没有把这种意识积极的转化为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实践待明日。工作成蹉跎。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人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又会怎样呢?也许从大学生与农民工的未来命运中就能找到些许端倪。

大学生,国之根本;农民工,社稷之基础。藏富于民,藏智于生,国之大计也。

关注农民工,关注大学生。关注下一个三十年的中华民族崛起的建设者们!

下载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实践联系证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暑期社会实践专用证明: 兹有我院(单位)共位同学,希望能在暑期到贵处进行社会实践,请予以接洽为盼。 特此证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海......

    大学生寒假假期社会实践联系专用证明范文大全

    附件1: 编号: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寒假假期社会实践联系专用证明兹有我校(单位)等共位同学,希望能在寒假假期到贵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具体实践内容由同学与贵单位自行协商,望予接洽。......

    论道德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论道德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没有道德的法制就是吃人的法制。”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德是构建公平正义法制的基础;高尚的道德由正确的立法制度所体现。”道德与法制作为维......

    论爱国主义精神与事物的联系环节

    论爱国主义精神与事物的联系环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伟大民族,而且有着众多的人口,广阔的生活疆域,这客观上已经决定了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但一......

    论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的《论语》为我们今天的道德更是贡献不少······ 这些都诠释了道德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也诠释了道德与法律......

    论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人际沟通与大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

    浅谈爱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

    浅谈爱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 毛泽东曾经说过:“青年,国家之青年也,振兴中华的责任就落在我们这一代的肩上。”身为祖国的下一代,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也有这样一句......

    大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联系专用证明(最终五篇)

    大学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联系专用证明: 兹有我校(单位)等共位同学,希望能到贵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具体实践内容由同学与贵单位自行协商,望予接洽。特此证明2012学院团总支(分团委)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