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时间:2019-05-13 13:4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魏兴国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大学生担负着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对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现状的缺失做了总结和分析,并对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行基础文明教育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C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从社会群体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是接受教育年限比较长、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厚望。作为这样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担负着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尤其在基础文明和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大学生更应做出表率。然而,近些年来,部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状况却令人堪忧。

一、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上进的,他们充满理想,热爱生活,追求真知,渴望成才,务实进取,刻苦学习,珍惜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大好机遇,勇担对社会的责任与使命,[1]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贡献力量。但是,也有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

1.1 基础文明习惯缺失。这主要包括在礼貌礼仪、行为举止、谈吐语言等方面,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仪表不整,穿着拖鞋、背心出入图书馆、教室、操场等公共场所;有些大学生张口满嘴粗话,和别人交流时指手划脚;个别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举止不雅;更有甚者上课接听手机或睡觉等。

1.2 社会公德意识缺失。有些大学生不懂得遵守社会公德,例如不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场所乱刻乱画、宿舍或教室内大声喧哗,乘车不给老弱病残人让座,乱扔垃圾,不懂得节约水电资源等。

1.3诚信意识缺失。许多大学生思想浮躁,在许多事情上希望不劳而获,缺乏诚信意识。主要别现在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就业违约、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等。

1.4 法治观念缺失。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可是,大学生违法的事件却时有发生。例如,个别大学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一语不合就挥拳相向或动棍动刀;也有个别人宿舍内赌博或看黄色录像等等。

二、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形成和产生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同时,市场经济的建设使传统和现代的文明理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使徘徊在校园和社会交界处的大学生们迷茫和矛盾。就让部分大学生在进行人格塑造上缺乏了明确的参照,从而陷入到了盲从中。

2.2 家庭、学校不适当教育目标的影响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高的“分数”一直是学生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评价的“重要指标”,高的升学率更把中小学生绑在了 “数理化”课本上。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家长更看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另外,当代青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从小缺少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乏社会公德心;缺

[1]少与人合作、牺牲自己的团队精神,养成了不会照顾自己、得过且过的懒散作风。

2.3 个人意志力脆弱,又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好的文明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许多大学生在接受到一些教育和事物时,都有把自己培养成具备良好文明素养的大学生的冲动,也会付诸于行动,但由于缺乏持

[2]久的意志力和相应的激励,不能长期坚持下来。

三、做好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工作的建议

3.1 完善制度,深入课堂,让大学生的行为有据可循

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要有一套完整和可操作的制度和考核办法。德州学院在2009-2010学年把综合教育学分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每学期12学时的公民素质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基础文明和社会公德教育,让

[3]大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2 营造文明建设氛围,提供文明建设的外部环境

通过在校园、教室、公寓、图书馆、餐厅等场所设立宣传标牌、警示语等明显的标志,给大学生营造出一种建设文明校园的 “压力”,把“要我做文明大学生”的被动行为变成“我要做文明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唤起大学生内心的激情和上进心。

3.3 建立完善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激发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

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比如,建立大学生基础文明行为档案,评选“文明之星”、“自强之星”等星级人物,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等活动,树立起一批标兵和榜样,把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建设变成大学生内心的主观追求,激励大学生向榜样看齐,向文明迈进。

3.4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教师的首要责任。老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要为学生树立起文明的标杆。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3.5 挖掘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大学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主体,要以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融合到活动中,把自我教育作用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在活动评价中突出自我教育作用。

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第二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分析和建议

重庆工商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10软件二(应本)

余以堂

[摘要]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

[关键字] 大学生 消费状况 科学发展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为了弄清楚我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在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

从我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采访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与其家庭条件有一定直接的关系,其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4.2%,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0.5%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追求时尚和名牌。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

2.恋爱消费热。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2.1%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

3.网络消费热。在调查中发现,73.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4.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储蓄观念淡薄。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同学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5.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刺激了大学生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期望及消费愿望,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消费上。

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些家长即使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借债寄给自己的子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他们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2.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加之又远离父母,经不起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诱惑,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比较普遍。可以说,大学生消费热点频频出现,与大学生的“同辈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同辈效应”很容易促使消费的升温。

3.高校自身的原因。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2.开展理财教育

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如开设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等有关的课程;三是培养理财基本技能,既要有理财情境教育、又要有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把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的培养与良好校风建设相结合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功的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家庭对大学生的金钱供给要适度,不能“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性地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水平,了解大学生需要经济支出的项目,及时纠正不必要的消费。

正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消费观点,关系到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宏伟事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 苒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观;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2010)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 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 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中部地区占 60%,西部地区占 21%;学生月消

费在 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 10%,其中东部占

6%,中部占 3%,西部占 1%,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的是 58%,中等城市的是 32%,乡镇的是 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 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 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 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

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

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 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3. 性别不同导致消费结构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很不合理,理财意识淡薄。

女生的表现是喜欢逛街,买化妆品、买零食、饰物等。

尤其对着装要求很挑剔,特别讲究外观,对于吃饭的投入相对较少。男生的消费重点则集中在体育休闲

方面,上网玩游戏以及谈恋爱方面的花费。此外,男

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投入了更多的“本钱”。

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节日送礼已不再罕见,甚至成为消费购物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1. 个人特征因素中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习惯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男生与女生在伙食消费、日用品消费、人际

消费与消遣消费项目上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男生在伙食消费、人际与消遣消费方面明显高于女生,而

女生在日用品消费方面明显高于男生。(2)大学生

总消费支出基本上随年级升高而相应提高。①上网

消费大一与大四要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

因刚进入学,真正的朋友关系还未建立;大四学生因

为他们经常要关注一些诸如就业信息、考研信息等。

②人际费用是因为高年级之后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同时大学生受社会影响越来越多,更加

看重社会资本。③年级越高,大学生们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考研等前途的压力促

使他们在学习考证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3)大学

生消费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消费结构。从小

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宠爱的学生,养成了

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缺乏家庭责任感。家庭条

件差的学生花钱很节制,一方面,从小就受家长克勤

克俭、量入为出消费观念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能

够理解与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如表 1: 农村与城

市学生月生活费比较。[3]

表1

来源地 300 元以下 300 ~500 元 500 ~1000 元 1000 ~3000 元 3000 元以上 农村45.1 %49.7 %4.6 %0. 4%0.3 % 城市18.5 %55.5 % 20.9 % 3.9%1.2 %

2. 家庭因素中,家庭收入,父母亲的职业、文

化程度,家庭生育状况的不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

结构

(1)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决定

性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提供。通过

对家庭年收入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分析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递增,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家庭年收入为 2000 元以下的,有

50%的 同学没有手机,电脑的拥有量更是0。[4](2)

职业与文化程度不仅是经济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社

会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职业收入相对较高群体的子女月消费总支出较高,来自农业劳动者、无业半

失业劳动者这两类家庭的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偏

低,其主要消费是满足生活需要。父母的文化层次

越高,其子女的消费支出相应的也越高。(3)家庭

生育状况是其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是

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而

言,经济压力要小一些,更能满足子女的各项消费

需求。

3. 社会环境因素中的大学生来源地、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1)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客观存在,已往的实证研究表明,城乡类别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十分

显著。从表2 可以看出,[5]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

表2学生来源地与大学生月消费总支出的交互分类(有效%)

来源地 月消费总支出200 元以下 200 ~ 399 元 400 ~5 99 元 600 ~7 99 元 800 元及以上 合计 农村 8.440.042. 1 5.34. 2(190)

小城镇 2.419.561. 0 14.62.4(82)

小城市 0.013.043. 5 34.88.7(46)

中等城市 0.07.171. 4 14.37.1(28)

大城市 0.027.850. 0 11. 1 11.2(36)

(2)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

参照系,因此同辈群体作为一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 60. 9% 的人

都选择了自己购物时会受到同学意见的影响,这还

是直接影响的,潜在的非直接的影响可能对大学生

消费结构的影响会更大。

(3)大学生对大众媒介有着先天的敏感度。广

告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转化为消费者的日常语

言,并很快落实在行动上,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消

费结构。

三、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1.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

观念

教育方法如下:(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

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

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不能脱离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

况一味地追求高消费;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多向学习和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投资。(3)针

对贫困学生,多给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贷

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减免学费等。(4)充分发挥

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

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

践活动。(5)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进行直观

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2.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

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

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

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

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

3.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生活

等费用的支出有计划消费的仅为 13. 5 %,而无计

划消费的则高达 45.3%。[6]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能 力普遍较低。对此,大学生在理财时应注意以下几

个方面:(1)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

花在必须花的地方,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

己的承受能力。(2)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掌握自

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

控制的目的。(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因地制宜地参加各种兼

职工作。

4. 改善社会大环境

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

理性消费。(1)建立机构帮助处理大学生消费投

诉。(2)社会媒体也应牢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要担负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弘扬勤俭节

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帮助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4)社会有关

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树立大学生的消费观培养科

学的消费意识,以至于更有利大学生的成长,是学

校、也是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解决? 需要大家

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曾庆东.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及科学理财模式的 构筑 [J]. 理工高教研究,2005(8).

[2] 康开洁. 大学生消费现状透析[J]. 职业圈,2007(5). [3] 王丽,吴姝.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 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05(3).

[4] 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 社会科学,2006(1).

[5] 黄胜,朱敏洁.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 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8).

[6] 郭跃进. 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分析[J]. 常熟理 工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 陈正奇

第四篇: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

——2011年暑期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及相关建议

---重庆市幼儿教育

学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业:学号: 20100510763

姓名:尹秋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幼儿教育已成为

干部群众的普遍需求,而优质幼教资源的奇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快发展我市幼儿教育,对于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

质,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6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题目为“公办园少,民办园

贵,黑户园乱,村办园难”文章上做出重要批示: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要专题

研究学前教育问题,首先解决入园难问题

因此,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各级政府

就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扶持农村幼教发展;大力保障幼儿教育

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形成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入学难、一、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

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

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至2009年我市统计年鉴统计现有幼儿3700所。

截止2009年底,全市在园幼儿632170人,适龄幼儿毛入园率为99.4%。全市教职工总数为

16579人。但是,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出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老百姓有意见,社会不满意,上幼儿园越来越越难了,也越来越贵了,工薪阶层

越来越承担不起了,从幼儿园阶段教育不公平就开始出现了,有权的进公办园,有钱的进私

立园,无钱的进黑园或者不入园。

第二,幼儿园教师不满意,工作重,待遇差,收入微薄,无法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

农村幼儿教师更是成了新的社会贫困阶层。有人说,下辈子、下下辈子,决不做幼儿教师了。

第三,公办园不满意,政府支持越来越少了,差补和自收自支越来越多了,公办程度越

来越低了,公益性越来越差了。

第四,企业单位办园不满意,单位支持越来越少了,都断奶推向市场了,需要自己养活

自己了,并且还要上缴利润了

第五,村办园不满意,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力越来越弱,村民委员会资金越来越

少,对幼儿园支持越来越小了,许多村办幼儿园干脆承包给个人,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越来越

多了。

第六,民办园也不满意,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发展空间越来越少了。

公办园的公办性质越来越低了,企事业单位办园越来越少了,村办园越来越难了,民办园越来越乱了,无证园越来越多了。

“上个幼儿园,像考公务员;交的入园费,比大学还要贵。

二、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

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但管理比较混乱

2001年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200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园幼儿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1%。可见,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一些地区还没有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本地区政府发展的总体规划,一些基层领导对幼儿园的生存漠不关心,随意变卖和撤销幼儿园,造成幼儿教育事业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地区的工商部门插手幼儿园的注册,这些部门只管登记注册,不问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小区配套的幼儿园是国家政策性投资建的,但由开发商、物业公司或其他部门变相招标,甚至将其改变用途;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在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乡镇撤并后,相当一部分小学内的学前班被撤销,乡级中心幼儿园数量也随之大大减少,导致一些农村有钱的个人开办小型的幼儿园,其办园条件堪忧。

(二)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998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也仅为1.36%。在教育总人数的9%的比例相比,经费的比例过小。虽然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并且在2003年,我国首次提出了幼儿教育“按成本合理收费”的改革,即按每一个幼儿园的实际合理需求核定成本的收费管理办法,但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

三、相关建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重庆市各区县认真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一)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幼教政策不断完善。2007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理顺了市区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2009年,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将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职责从乡(镇)政府转移到县(市、区)政府,推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基础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建立困难群众子女入园资助体系等新的举措,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规范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建设的扶持力度,优化了幼儿教育发展环境。

(二)师资建设得到加强,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编制数量逐步增加,到2009年底我市幼儿教师的数量达到16579人。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逐步提升,开展了幼儿教师的后续培训,通过赴外研修、委外培训、以赛促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园长及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幼儿教师城乡联动逐步广泛。充分利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园”带“民园”、“名园”办“民园”、“上挂”和“下派”、城乡“姐妹园”结对等方式,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根据现有条件,积极想方设法,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

(三)是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渝中区每年将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600万元,确保2013年学前教育投入达到教育总投入的8%。涪陵区从2011年起,参照小学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落实公办园公用经费,按不少于义务教育基本建设专项经费20%的比例增加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拨款,确保每年学前教育财政性生均事业拨款不低于小学阶段标准并逐年提高。九龙坡区每年将安排1000万以上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的10%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南岸区将逐年提高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年安排财政性教育经费的5%-10%作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

(四)是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涪陵区从2011年起,主城片区服务人口1000户以上、李渡新区服务人口2000户以上的居住小区,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按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未按规定配套设臵的小区建设项目,区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国土部门不予供给建设用地,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相关建设手续,房管部门不得办理有关商品房销售相关手续。江北区将清理原有小区配套幼儿园园地,收回划拨地幼儿园的国有权属,限制原出让地建设的幼儿园租金。大足县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批小区建设方案前,须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配套幼儿园的布局、位臵和建设指标等。南川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土地出让时,在规划设计条件书中设臵前臵条件,明确配套幼儿园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五)是创新民办学前教育扶持机制。万盛区对年检合格、考核达良以上的优质民办园,将按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予以补助奖励。双桥区对民办幼儿园建园用地、税费征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对新建二级以上幼儿园给予一次性建园奖励,根据每年考核结果补助民办园公用经费,按照公办园标准给予一定比例的教育事业费补助。万州区、黔江区等区县将探索民办幼儿园教师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做到统一聘任、统一签订劳动合同、统一参加社会保障、统一调配。彭水县将根据民办幼儿园办园等级给予扶持或奖励,规范性建设20所民办幼儿园并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

(六)是完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江北区将制定民办学前教育教师资格基本标准,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并发放幼儿教师上岗证。九龙坡区“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公开招聘5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对长期在村办幼儿园工作的公办教师安排专项补贴,保证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全区平均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与幼儿园的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巴南区、梁平县等区县将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安排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大足县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序列,参照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确定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巫山县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教师,鼓励现行代课幼儿教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转正。

(七)是健全贫困在园幼儿资助制度。双桥区从2011年起,对双桥户籍贫困计划生育户的独生子女实行免学前三年保教费制度,力争2013年惠及全体常住人口。万盛区将对2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保教费、伙食费予以减免。巴南区、武隆县等区县将按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城镇低保家庭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极大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强国民的改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对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带来极大冲击,这种价值取向的演变势必折射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当中。当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并且具备相当的知识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高校团委工作的关键是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重点是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思想健康的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基本状况

(一)政治素养方面。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比较健康,政治评价更为积极,政治鉴别力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形式,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基本问题有着一致的认同。关心国内外大事,政治视野开阔;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对我国未来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充满信心;拥护邓小平理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政治信仰以共产主义为主,宗教以及其他信仰方式同时存在等。大学生对政治问题、重大政治事态的看法多能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明确意识到了国家政治环境对自己成才的重要性。学生对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以及国企改革与发展问题都比较关心与担心。学生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政治心态渐趋成熟。学生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并能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看待国际关系,逐步认清了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权以及各种破坏祖国安全统一的思潮和势力的本质面目。

(二)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方面。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总体道德水平较高,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有较强的认同感,处理实际问题时方式更为灵活;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并日益稳定,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同时部分呈现出功利主义的特点;社会亲和力及认同感加强,同时道德评价方面广泛存在双重标准;社会竞争以及危机意识加强,充分理解竞争的内涵并且参与到其中去;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虽然有现实性因素存在,基本上仍呈理想化状态。

(三)个人道德素质方面。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趋于客观全面,同时存在不稳定性和自我矛盾的一方面;心理素质日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强,面对日益增强的社会压力能够以较为成熟健康的心态应对,同时存在部分消极态度;心理问题仍然存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较为单一,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提高;学习欲望强烈,学习手段现代化,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学习的目的性多样化,显现出较为浓厚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自我定位较为客观全面,就业的观念更新较快,择业面拓宽,就业意识更加务实。

大学生自我的认识趋于客观,危机与竞争意识增强。当前大学生已经能正视社会的变化,自觉增强危机与竞争意识,使自我评价与社会要求趋于一致。学习欲望增强,大学生已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他们对学校教学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渴求知识的成长愿望与社会需求的批评上,当前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成才意识趋浓,明显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就业方向明确,目标选择比较成熟。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对社会大环境及其变化趋向有了深明的了解,已跟上社会的形势,表现理智与成熟。

当然,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明显有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学生的思想焦虑增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面前,由于部分学生心理准备不够,信心不足,加之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不满等原因,学生思想焦虑增加不可避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是一个中心,即以自我成才为中心,眼高务实;两重矛盾,即青年学生自我期望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和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校园文化现实矛盾;三种压力,即大多数学生感到在校学习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四个转变,即大多数学生由关心西方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社会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会、由立足现阶段转变到放眼新世纪。五个更多: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认知水平偏低。留在表面上,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感性、模糊以至错误的认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够坚定,缺乏信仰、信心与信念。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部分学生一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对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比较突出。这一对宗教信仰尤其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倾向。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上还存在幼稚与不成熟的一面。

(二)价值观倾向利益化。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并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统一起来,对奉献与索取统一的要求更为实际。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强调立足自我兼顾他人,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过于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

(三)公德践行能力较弱。现代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许多学生为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灾区捐过款,去社区照顾孤寡老人,但是,公德践行能力弱,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自理自立能力差,依赖思想严重,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差,起床不叠被子,有些同学甚至被子衣服都带回家父母洗,自己卫生搞不好也不注意公共

卫生,图书馆里的一些书和杂志常开“天窗”,借学校助学贷款不还等。当问及“是否有乱扔垃圾的行为”时,大部分的学生答“偶尔有”或“经常有”。当问及“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存在偷窃、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时,你会怎么办?”一半以上 的学生选择了“不告发”。

(四)理想信念意识不强。有些大学生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老实安分的读书没有前途,所以出现厌学甚至逃避学习的行为,如:有的大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毫无兴趣,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照抄照搬别人的作业,考试舞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攀比、拉帮结派、早恋、追星等上面而荒废了学业。

(五)传统美德认同度滑坡。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学生认为“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尤其是许多家境富裕者出手阔绰,生活作风不佳。“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完全平等,不必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了”等等。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有些学生把高消费看做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思想言行失范、消费大手大脚、经常打电话向父母要钱等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

(六)自由散漫思想严重。当代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随意说话,迟到旷课,甚至于考试作弊的现象都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发人深思。在提倡纪律提倡诚信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反思的事情。“在我们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的确,没有组织性纪律性的人,会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带入工作学习中,这将导致与他人的合作的不协调,给他人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自身的工作效率更是大打折扣。“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有了纪律,才能保证每一个个体都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才能,使集体处于高效和谐有序的运转状态中。

(七)网络等媒体负面影响较大。当代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等新闻媒体,在网络普及的校园生活中,大学生接受着飞速更新的思想、知识的冲击与感染。从书报、电视、到虚拟世界,各种媒介都将最普通的,未经筛选的信息呈现出来,而当代大学生往往毫无保留的接受,产生如沉迷于对偶像的不切实际的迷恋与幻想,深陷网络游戏与虚拟世界的泥潭无法自拔等诸多不良后果。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普遍关注并且共同承担的责任。一方面,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所有的宣传媒体都应该切实的对大众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要把握好分寸,正确的选择健康向上的媒体信息,不做虚拟世界的思想俘虏。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而促进他们形成更高的道德行为和适应生活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发挥日常教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方式,整合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多种方式地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首先,发挥课程教育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专业课是大学生学好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本领,突出专业特点的重要一环,起到培养大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等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树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精神。其次,坚持和完善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制度。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编写宣讲提纲,规定教学学时,认真组织实施。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要积极承担有关教学任务,同时聘请院外有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适时举办专题讲座。比如,开展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专题讲座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很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再次,教师负有育人职责。大学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思想品质和崇高使命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久远的。广大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人格魅力能深深地影响、感染着大学生。因此,要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教师要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到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去,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使大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把德育与智育统一起来。广大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经师”,更要做学生的“人师”。

(二)学校管理要围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管理也是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管理的目的可以直接产生教育的效果。日常管理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重思想道德教育轻学校日常管理的结果只能使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会软弱无力;重学校日常管理轻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就会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规章制度就会变成简单的条条框框,日常管理就会变成单纯的行政指令。只有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养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要靠严格规范的科学管理。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使学校日常管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有效性,必须不断探索教育和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并建立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严格的管理过程中,实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外在的规范性管理化做学生一种内在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管理的教育目的。如:在对学生的奖、惩、贷、补、助等工作中,充分利用管理的教育和导向性,使学生鼓足勤奋好学、勇于争先的干劲、培育乐于奉献、知恩图报的情操、树立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的意识,将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管理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简单的说教所不能的教育目的。

第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在与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中,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更能全面地、切合实际地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

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在道德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他们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得力助手和重要依靠力量。让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既能补充学校管理队伍的不足,减轻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的管理中得到教育、锻炼和提高。

(三)在社会实践、文化活动中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融入于之中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和时代的步伐,要针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态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而不是脱离实际、僵硬的说教或就事论事的随机教育。只有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这一灵活、丰富、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有效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但他们却缺乏实践的锻炼,缺少对社会的了解。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种教育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如高校利用寒暑假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各类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真体察民情,了解国情,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观念等教育。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于其中,融科技、艺术、文化和体育与一体,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学生身心素质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群众性活动。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导向、熏陶、激励、娱乐、辐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

学校要努力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融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题材新颖、内容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趣、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思想。

下载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的分析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现状,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高校基础文明教育的规律性,使今后的高校基础文明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在我校范围内开展了关于......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 彭尚源戴志秦明旺 摘要:本文作者采取座谈、个别谈话和走访等方式,结合平时的观察、思考,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以全面......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们读高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上大学!对,我听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上大 学。那么,我们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找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立......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1.恋爱动机的多样化。 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

    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成员简介:邓 舒2009101409 组长 周艳萍2009101416组员 谢巧玲2009101417 组员 朱美容2009101424组员 李小玲2009101432 组员 毛海玲......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教育途径 马志超 21世纪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职多能已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趋势。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