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站现状分析及建议
网站现状分析及建议
网站是公司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发挥好了,其对公司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网络的运行机制,我们就能够通过网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考虑到公司原本就已有网站,如果推翻重做,需要的人力物力就目前公司的配置而言还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我下面的设计方案是以在原有网站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完善。
1、网站主题和名称的定位
网站的名称就是公司的名称,主题就是网站的题材,作为公司网站顾名思义题材就应是有关公司的题材。这样有利于形象的统一。
2、扉页
如能在网站上增设扉页,我想效果会更好些。以FLASH 动画和3D 技术制作,以公司代表工程为内容、以动感的方式向浏览者展示内容。稳重大方而又具吸引力的扉页。
3、网站视觉形象设计
网站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访客,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网站视觉形象。
网站的标志:本人以为我们是科技公司,应以设备产品及公司标志融为一体作为网站的标志。
网站的标准色彩:现在公司网站色彩比较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可能影响到访问者的情绪。一般
来说,适合于网页标准色的颜色有:蓝色,黄/橙色,黑/灰/白色三大系列色。
网站的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一样,标准字体是指用于标志,标题,主菜单的特有字体。一般我们网页默认的字体是宋体。为了体现站点的“与众不同”和特有风格,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特别字体。如公司的标志是一艺术化的阿拉伯数字。
网站的宣传标语:也可以说是网站的精神,网站的目标。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来高度概括。应多发挥公司集体的智慧,想出更有创意并体贴公司的标语来。
标志,色彩,字体,标语,是一个网站树立视觉形象的关键,这些在设计上也应以企业的形象相符,使公司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都应得到很好的体现。
4、网站的栏目和版块分析及建议
板块设计上,现在公司的网站共分“首页”、“关于万容”、“新闻动态”、“技术中心”、“环保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金属资源回收加工”、“人力资源”九大版块,每个版块都有自己的栏目。
首页的设计在下面还要讲到。
关于万容的栏目设置分为万容简介(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企业各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和主要工作职能)、经营团队(介绍企业各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发展历程、荣誉资质、领导关怀(介绍国家各级政府领导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领导对公司致辞和期望等)、企业文化、产业结构图(详细介绍公司产业结构,并配于文字和图片)、联系我们。让访问者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现状及建议:该版块下设栏目并未得到有效管理及更新,如组织架构栏目依旧为以淘汰架构图,经营团队栏目至今未制作完成,发展历程栏目、荣誉资质栏目、领导关怀栏目未更新,企业文化栏目文字单调。
建议此版块中企业文化栏目增加公司内部活动图片及照片,增加内刊电子版的下载。企业文化的栏目可分为企业理念、文化话动、企业荣誉(以图文形式介绍企业曾获得的荣誉奖励)。此版块应归属总经办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新闻动态的栏目分为公司新闻(介绍与企业相关的新闻让访问者随时随地的了解企业的最新情况)、行业资讯(介绍行业的大事要事让访问者及时集中的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政策法规(如果把公司和省市、行业间的有关新举措、通知及时传到公司网站上,各分公司项目部一上公司网站进入“政策动态”就看到并且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既方便又快捷)、视频中心(以公司宣传片为主)、下载中心、环保频道(可从公司链接到环保行业主要网站)。
现状及建议:政策法规栏目未及时更新,下载中心栏目至今未制作完成,环保频道栏目不能链接到其他环保行业网站。
建议将下载中心栏目剔除并增加公司大事记栏目。公司大事记栏目可对企业发展历史中重大意义、典型实事进行阐述。此版块应归属总经办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技术中心的栏目分为中心介绍(介绍技术中心的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以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科研方向、重大项目、科研成果、技术合作与交流。
现状与建议:部分栏目内容更新不及时。此版块应归属技术中心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环保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金属资源回收加工四个版块的栏目都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其中内容无需太多改动,只要及时更新即可。建议将此四大版块全部归类于公司产业这一大版块,并归属四个事业部共同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人力资源的栏目分为人才理念(介绍公司引进人才的理念)、招贤纳士(介绍公司需引进人才的具体内容及岗位)、履历提交(可在网上填报并提交履历表应聘公司岗位)。
现状与建议:各项栏目更新及时,但无特色。此版块应归属人力资源部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另外,建议增设在线论坛版块。作为公司的信息交流平台,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三个不同的论区。客户服务论坛,企业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交流的平台;员工之家,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技术论坛,供技术人员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的平台。行业间在质量安全和管理上好的做法和最新的建筑科技也传到这个版块,供大家多学习交流。
每个栏目按具体的方向添加内容。
5、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我确信风格是建立在有价值内容之上的。一个网站有风格而没有内容,就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好比一个性格傲慢但却目不识丁的人。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性。这是最基本的,毋须置疑。另外
在突出网站标准色彩;突出网站的标准字体;使用统一的图片处理效果等上多下功夫,因为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次定位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调整,修饰。
6、确定网站的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
目录结构的好坏,对浏览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对于站点本身的上传维护,内容未来的扩充和移植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研究网站的链接结构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链接,使得浏览最有效率。现在公司网站在这两点上做得不错,在这不过多讲述了。
7、首页的设计
首页是公司整体形象的浓缩,要进行创意设计。不仅要美观简洁,大气,国际化,还要体现公司的形象、公司实力,主营业务。
首页主页设计应采用不同色彩进行融合搭配突出网站稳重清爽的格调另外运用FLASH 技术设计动态效果强调网站的特色同时也更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
设计首页的版面。就象搭积木,每个模块是一个单位积木,如何拼搭出一座漂亮的房子,就看你的创意和想象力了。先将理想中的草图勾勒出来,然后再用网页制作软件实现。
技术上的细节处理。
8、页面设计
内页设计追求在风格上统一,但又要因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不同的功能页面又将体现出和功能内容相符的个性风格。
内页主要用来实现一些公司宣传性内容,而这些内容更新不很频繁,如公司概况,组织结构介绍等。
9、版面布局。
现在公司网站应算是“T”结构布局,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在往后我们需多注意的是细节色彩的搭配上多注意,以免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10、网页色彩的搭配
这个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比如公司的标准色绿色),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11、网站后台功能
网站的新闻发布系统、栏目设置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文章搜索系统、客户留言系统、人才招聘系统。这些模块具体实现可以再根据需要改动.
一个网站的设计到运行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这里不一一例举了。只要能够做到:即时性,访问者能够即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及相关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通过管理后台发布企业信息;实用性,网站不但能够提供一个信息浏览、查询平台,而且要求实现企业、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让网站更人性化;易用性,功能易用,界面清晰,访问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及内容,做到一目了然,清晰明了.上面我所讲到的都只是网站页面的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式和框架。其真正核心是网站里的内容,浏览者的最终目的是想从网站上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容的好坏、有无价值直接关系到网站的成败。一个好的网站起码要有源源不断的东西添加进来,持续更新站内新闻,否则只是一潭“死水”,现在公司网站止步不前的最大原因我想正是在于此。
网站的风格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但网站的内容是需要持续更新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与公司发展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那内容从那里来?是根据我们网站的栏目设置灵活添加相关的文章、图片,也可以从各大期刊报纸网络上转贴,但应标名出处。这些就需要我们的网站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多下功夫了。
第二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起点,但仅有食品安全的立法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及危害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建议 监管工作
食品质量安全, 即食品安全, 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中各种危害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它是以确保食品卫生、营养结构合理为特征。食品安全监管,即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食品原料方面
(1)、农产品违规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大部分农作物都要使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药。虽然我国已对农作物施用何种农药做了明文规定, 允许使用的农药大都是高效低毒农药, 降解快, 对人畜危害性小。但一部分人为了降低成本, 为了获得更好的杀虫效果, 他们仍在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我国居民在日常膳食中的各类农药摄入量, 往往数十倍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仅农药六六六的摄入量标准, 中国就是美国的84 倍、日本的15 倍。据统计, 有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高达80%。
(2)、农产品过量使用化肥。许多人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科学知识, 盲目施用过量的化肥, 既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 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过量的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化成亚硝酸盐, 进而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3)、滥用植物激素一些农户为了提高作物产量, 改进其外观品质, 滥用植物激素, 如胀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 使作物中激素和稀土元素残留量大, 食用后可造成儿童早熟, 成人内分泌紊乱等。
(4)、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
(5)、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2、加工制造方面
(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限量, 超量使用即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 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 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 在腌菜中超标准20 多倍的苯甲酸; 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
(2)、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 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 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 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 延长保质期;
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等。
(3)、食品制造使用差、劣的原料。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差、劣, 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 用已霉变(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加工米制品:使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 早餐摊点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更有甚者是生产假冒伪劣的食品造成众多消费者身亡。
(4)、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我国发生的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业中的食物中毒, 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 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 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年都有发生, 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此类中毒事件。
3、市场和流通方面
许多个体食品加工、制作点不经许可, 不受监督,随意布设, 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如:遍布城市的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内的现场制作豆制品和熟食制品摊点等。这些摊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的职业素质, 缺少食品卫生知识, 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卫生保障, 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食品卫生要求。这些摊点的流动性强, 难于监管和控制, 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主要根源之一。此外, 还有腐败变质的食品上市流通, 食用这些食品必然导致对人体的危害。比如, 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 超过保质期的糕点、果汁饮料等。
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状况方面
在我国,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但从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过敏综合症或产生毒性,对人类和人体存在着未知的危害。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监管体制尚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一直为公众所诟病。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尤其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引起整个社会的深刻反思。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省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监管职能调整没有完成,大多数市、县级体制改革还未启动,给法律执行造成一定困难。餐饮服务环节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后,各地的监管队伍整合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采取了“委托执法”等临时性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的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3)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有待细化。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业态复杂,形式多样,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对各监管环节的具体事务作出详细规定,实际上依然存在监管边界不够清晰问题。例如,有的地方反映,在豆芽生产、生猪收购运输、超市现做现卖、餐具集中消毒、食品仓储和运输等问题上,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4)监管技术能力不足和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存在。
2、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性
我国虽然相继颁发了《食品卫生法》、《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但很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依据不充足、执法主体不明确,甚至出现法律监管的空白点。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时间不长,目前配套法规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迫切需求。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尚未统一
(1)、我国的食品标准,横向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等级,但是各标准之间存在着许多交叉、矛盾之处,常常令人困惑不解,令企业无所适从,给不良企业可乘之机,增加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比如,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与质监部门制定的标准就不同。同是黄花菜,根据不同标准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卫生部门说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又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
(2)、一些标准过于陈旧,与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相脱节。以奶粉标准为例,奶粉品质是按氮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的,目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从过去的几十斤提高到100多斤,牛吃的还是草,产奶量提高这么多,奶的营养成分怎能达到原来的标准?难怪可以提高奶粉中氮含量的“三聚氰胺”能够大行其道了。
(3)、标准的缺失也使食品安全隐藏着风险。曾引起消费者恐慌的奶粉“苯甲酸”**即是标准缺失之祸,由于没有“苯甲酸”在乳制品中的含量标准规定,相关部门对奶粉检测中一直没有“苯甲酸”这一项。当发现这一物质会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产生危害时,随即引发消费者恐慌。
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基础有待加强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基础薄弱,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与食品安全法确定的实施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5、企业“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政府的“站位”问题需要明确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产品召回、索证索票方面的制度,企业“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意识还不强。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实现所谓政绩,对有些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问题,能捂住就捂住,甚至动用权力对媒体进行干预,事情败露,象征性地处罚,草草收场。这不仅是对不良企业的纵容,也是对法律的践踏,对这股隐形的力量必须通过严格追究领导责任等方式加以遏制,否则,实现食品安全只是一句空话。
三、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建议
1、建立科学完整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包括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市场信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流通销售体系和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根据食品安全供应链原理,应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体系,即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和销费每个环节的监控。特别要加大对食品源头的监管和控制,加大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力度。
2、制定和严格执行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尽快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等组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预警和指导作用。针对我国农业、食品业特点,建立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一方面有计划进行数据收集,收集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和相关数据,收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TE)、国际乳业联合会(IDF)等国际性组织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相关数据,以及收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建立农药、兽药、化肥和有关化工原料等使用登记备案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关食品卫生数据的网络记录制,同时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等,实现数据共享。执法部门才能够依法加大检验、检测的力度和市场监管的力度,确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大HACCP(危险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认证的推广应用,提高食品企业的加工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一些“三无”(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企业,要坚决给予关停和取缔。
3、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
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缺乏共享是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与有关单位如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联动机制,建立警情体系,加强监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分析,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向公众布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和信息,通过预报“安全指数”,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通过提供建议,指导消费者选择和食用健康安全的食品。
4、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作用。
社会监督,包括消费者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是目前我国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措施。应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提高食品全过程中每个环节成员的负责意识,加强对危险因素的信息交流和安全知识的宣传。特别是要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增长公共卫生和营养知识水平,提高鉴别能力,更好地发挥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的作用。
5、从市场经济入手,探索食品安全的新途径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应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大家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且关系到生产企业的命运和老百姓的就业,也关系到我国食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监督意识,媒体应在这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目前阻碍优质安全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是生产优质安全食品的成本大于收益,生产劣质产品的收益大于风险。从而使优质产品的生产者缺乏源动力,长期下去便会出现“以劣斥良”的现象。因此,一要在提高全社会诚信度的基础上,通过点对点的连锁配送进入超市,逐步建立质量信誉。二要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建立食品标签制,提高优质产品知名度。三要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商人的违法成本,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确保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年第09期
《农产品加工》2008年07期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中国食品安全法治网
第一食品网
第三篇:led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由于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都市生活方式的变化,驱使了户外广告载体由固定的喷绘广告大牌向LED户外显示屏的转变。而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真正有实效并贴近消费终端,能够提供深度客户价值的户外LED显示屏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强势媒体。原因很简单,客户对LED大屏的第一联想无疑是这样的:这个大屏好,像个大的户外电视机一样,可以不停的播放电视广告,受众广,有气势,能提升品牌形象。随之而来的是LED大屏广告媒体的大幅升值,也使得大量公司开始投资LED户外大屏。
但是今年市场大环境的低迷,导致LED户外大屏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客户发现看似优势的LED大屏媒体广告并没有想象中的优越,反而浪费了不少广告预算。而受户外广告审批的新政策的影响(政府城管部门要求市中心不再建设固定喷绘广告牌)和众多广告公司对LED广告牌的前景的看好,开始趋之若鹜的建设、代理LED大屏,使其价值不断被拉伸。但是客户对待LED大屏却越来越不确定的心态,就使得原本优越的LED大屏一步步走向尴尬的地步。由于LED大屏的境遇越来越尴尬,户外广告媒体平台的发展开起了历史的倒车,客户开始宁愿高价投放点位日渐稀少的固定喷绘大牌也不愿意以稍低的价格投放城市LED大屏广告。以地产客户为例,这个客户群体是户外媒体广告投放的主力军,通过他们的投放经验,他们认为,LED大屏广告虽然好看,但基本上都是被浪费了。广告效果上反而不如固定喷绘广告牌。为什么会被浪费呢?我个人觉得有如下几点:
1,广告片与播放环境的错位
现在客户在LED大屏上投放的广告片多是客户从自己在电视上投放的长篇广告片中剪辑出来的,受众在接受LED大屏广告信息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已经和电视机前的他截然不同。当受众处在户外的时候,受众所处的环境是嘈杂、无序的,受众的心境是紧张、焦虑的,而客户花费大价钱请专业的策划、导演、拍摄团队来制作这条广告片,一条完美的广告片甚至可以让受众觉得像看过一部大片一样,但是这个广告片是需要受众安静的坐在电视机前用放松的心情下来接受这条广告信息。而在人群集中,嘈杂、紧张的户外,首先极少会有受众安静的停下来观看广告片,即使能够停下来观看,因为一个完整的广告片被剪辑成一个15秒的,失去了声效的快餐广告片,在LED大屏上播放的时候,也难让行色匆匆的受众在抬眼的一刹那(1秒左右,最多3秒)之内了解到LED大屏正在传播怎样的信息。
所以,这是广告片与播放环境的错位。
2,LED大屏广告主要是流媒体
流媒体,顾名思义是流动的媒体。假设客户在某块日均人流量50万的城市中心区域投播了一条15秒的广告片,每天播放120次。合计1800秒,仅仅折合半小时的时间。而这半小时内经过LED大屏的受众约3万人,15秒广告片中真正传播产品、品牌信息的时间不超过10秒,有效受众仅为2万人左右,而这2万人中又有多少人关注了LED大屏所播放的信息,这样折算下来,无疑是一个相对于高额的广告费用小得可怜的有效受众数量。难怪会有很多地产客户向我反馈,按照经验,与其投一个30秒的LED大屏广告每天播放180次,还不如花更多的钱在LED大屏附近发布一个月产品固定喷绘广告。因为,固定广告牌是24小时内容不变化,传播信息直接、简单,甚至让受众产生地标感的有效广告形式。所以,LED大屏广告被浪费是因为受众的流动,也因为LED大屏广告内容的流动,传播的信息太多,受众只知道某处有一块LED大屏整天在播放各种信息。而根本不可能产生记忆。
如何让我们公司的LED大屏扬长避短?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回避LED大屏的短处很容易就是不再在LED大屏上漫无目的的播放电视广告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要思考的就是在人群众多嘈杂、无序的环境中,在受众紧张、焦虑的心境下,LED大屏究竟应该播放什么。首先应该不再把LED大屏定义为大的电视屏,要让LED的生动性和高品质性得以发挥,同时因为其传播的信息更简单,更容易让受众在无声状况下一瞬间接受广告信息,以此来回避流动性的短处。其次,LED大屏播放的内容绝不应该是某个产品的电视广告片,而是有专门的策划、导演、制作团队为某块屏特制的广告片,这种广告片通常不以音效、配音为要素,而是利用极简单、有传播力的画面让15秒或30秒时间不等的广告片中的每一帧都可以简单的传递出广告信息。公司可以在后期适当的招揽一些这方面的专才,提升给客户服务的能力。
第四篇: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农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兖州市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机制造基地,现有五征山拖、大丰、国丰、玉丰等农机生产企业32家,产品涵盖动力机械、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收获机械、耕种机械等8大类160多个品种,其中近80%品种入选国家和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农机产品年销售额达10亿元。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和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豆收获机、水稻收获机产销量居全国前列;五征山拖农机装备公司大中马力拖拉机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位居全国第六。今年1—4月份,五征山拖装备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35%;山东大丰、玉丰、国丰机械有限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7865万元、884万元、74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4%、323%。虽然该市已经具备了发展壮大农机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但要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滞后,集群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自2004年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该市农机制造企业已由5家发展到现在的32家,年产机具也由15000台(部)增加到46000台(部),企业数量增加五倍,产能扩张近三倍,已发展成为极具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宏观层面的规划、规范和指导,导致企业发展定位不准、产业发展短期化明显、市场存在不良竞争等现象发生。同时,该市大部分农机企业主要是依托大企业或迎合国家补贴政策发展成长的,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方式粗放,领先型技术和绝对优势产品缺乏,抗击市场冲击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且企业间的关联与合作没有充分显效,行业集群优势未真正发挥。如: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采用产运销自我独立运营模式,没有实现“抱团”发展;同一销售区域同款玉米收割机,出现兖州5家企业同时竞争的局面。
二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农机产品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该市农机产品除大丰、玉丰、国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YW—2背负式玉米收割机、五征山拖生产的90马力拖拉机等60多个品种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外,其他近100种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如在产品自动化方面,仅有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LZ—1.5型自走式水稻收获机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也仅占其全部产品的30%,根本无法与一拖、福田等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另外,受自身资金实力相对薄弱、行业利润率不高、资金周转时间长(生产8个月、销售3个月)等的影响,企业生产、销售环节投入多,科研投入少,技术人才吸引力缺乏,制约了产品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换代,造成市场占有份额减少。据初步统计,该市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平均只占到企业投入的1%。2004年山拖厂由于产品更新换代不及时,没能提前一年生产50马力以上拖拉机,错失了年可增收1亿元的良机。
三是品牌推介和成果交流平台缺少,限制了农机市场拓展。当前,该市农机生产企业主要依托传统的农机销售公司巩固占有市场,4S店经营、连锁经营、服务外包等新型营销模式不完善,农机专业市场建设也相对滞后,农机产品的对外宣传、品牌包装、消费引导也有欠缺,影响了农机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同时,由于本地缺少推介平台,企业自己组织或参加外地品牌推介、成果交流会,但效果不佳,挫伤了企业品牌推介和市场拓展的积极性。2009年,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举办的哈尔滨大豆收获机推介会仅达成合作意向160份、签订合同70份、收到预付款1800万元,与推介预期差距较大。品牌推介和成果交流平台缺少造成产销信息流通不畅,广大农机购买户对新产品、好产品缺乏认知,影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用。在2009年兖州市农民购买的369套玉米收获机中,传统的两行玉米收获机多达350多套,而性能、技术更好的三行玉米收获机却只有10多套,出现滞销。因此,构建产业成果与外界交流平台,加快农机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已成为发展之必须。
今年,国家农机购机补贴额已增加到155亿元,农机购买热情高涨,4月19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对今后农机工业发展又
施以强大推力。同时,在我国水稻、玉米两大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依然偏低刚性需求强烈、农机具更新换代用户增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机市场渐趋活跃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农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境好。据预测,到2012年,全省将需要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13600多台套,而全省农机产品在省内市场所占份额仅有20%,新型农机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在优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较低的技术门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趋动下,国外农机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加速膨胀发展、行业外大型企业借助资金与技术优势加快介入,其产品科技含量更高、自动化程度更强。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日趋激烈的农机市场竞争,兖州农机产业也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成立类似农机工业协会、农机工业联合会的行业机构,以企业为主,政府积极参与,具体承担全市农机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论证、农机市场体系培育和新型农机营销模式的探索,达到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兖州市农机产业已发展成为济宁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契机,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将兖州农机产业纳入济宁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壮大该市农机行业规模,带动全市乃至整个鲁西南地区农机产业发展。出台进一步促进农机工业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奖励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强化农机企业技改扶持;设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引导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是健全服务平台。建立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由农机部门牵头,整合政府、企业、农民生产经营等信息资源,及时交流与反馈信息,协助企业科学安排生产销售;建立产品宣传推介平台,每年定期举办1—2次农机产品博览会,产品集中推介、实现产业招商,借势发展。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高层次的技术研发平台,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分析及建议
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分析及建议
导读
银行同业业务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格局下逐渐形成的。银行同业业务的增长表明这种同业创新具有模式灵活、银行创收高和企业需求高的特点。为此,它深受各大银行喜爱。
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取得了迅猛发展,各银行都组建了同业业务部门,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难题。但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所以该业务仍然存在着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利率风险,为进一步提高同业业务管理水平,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本文将分析具体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同业业务现状
银行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融资为核心的各项业务。自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以来,产品种类每年都在增加。比如银行可通过各类同业投资扩大资产规模,利用买入返售、拆入短期资金错配、发行理财产品出表等多种方式赚取利润。
同业部在各家银行都被定位利润中心,甚至个别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0%以上,然而在为银行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也隐藏着一定风险。在较为严格的监管导向下,银行同业业务也开始逐渐向流动性管理、信用管理职能偏重,随着监管趋严,MPA落地执行,风险权重变化及同业资产内部结构调整下,让同业业务中资本套利空间逐步缩窄,最终结果会使得同业资产在银行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的上升空间变得非常有限。另一面,随着电商平台、非银金融机构及各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银行储蓄存款将会向非银机构转移,而非银机构剩余资金又会以同业(非银)存款形式存出至商业银行,如某宝等大型电商平台通过基金形式存出资金,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所占比例或会逐渐上升。
二、同业业务产品种类
就目前同业业务发展情况来看,银行同业业务的产品种类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即:从负债端出发的同业业务、从资产端出发的同业业务和居间、投顾、委托代理等中间业务收入端出发的同业业务。
主要业务品种包括同业存款、存放同业、协议存款、非银存款、同业借款、同业存单、同业代付、同业偿付、同业代销、委托投资、黄金租赁、同业赊销、票据转贴现、信托受益权、券商资管计划、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同业理财、福费廷、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同业投资、负债、居间业务。
以上模式作为市场投融资需求的有力补充,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了便捷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同业利差缩窄,加之银监加大监管力度,银行同业部门也会随之转型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同业业务对实体经济作用 从实际情况看,同业业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银行同业投资业务出现的“井喷”式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在融资渠道方面为企业做相应补充。所以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作用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服务实体经济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子商务经济在互联网背景下得到了很快发展,但从整个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实体经济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一直以来便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让闲散资金得到了合理配置,让资金在做好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的前提下给实体企业尽可能多的提供资金支持,用创新的金融产品,理念、思路、机制和方法,量身定做融资模式,使资金间接流入实体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
同业业务发展以前,企业融资方式相对单一,特别是中小企业政策扶持体系缺乏,造成只能依赖银行贷款融资,银行授信放款又有诸多限制,主要为四点。一是融资用途上的限制。银行对贷款用途有明确规定,对企业资金划转实时监控,并在每月/季贷后调查中对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进行核实。使企业难以根据市场变化、经营情况、突发事件等灵活调用资金,被动受到限制;二是对公企业授信放款效率不高。主要有周期长、审批繁琐,需要特定抵押物等特点,且银行不保证能否授信。而同业融资相对方便灵活,但利率稍高;三是部分行业贷款受限。我国总体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煤炭、钢铁、房地产、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受限行业难以从银行继续获取贷款维持资金周转。四是抵押担保要求较高。部分高科技等创新型中小企业,因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获得流动资金持续科技研发,制约了企业自身经营发展。
从同业业务上看,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在同业业务中互为客户,这几者之间相互提供了融资便利、模式创新和资金支持。相对银行贷款受限较少,间接增加了融资资金,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三)降低系统性风险
受当前市场环境低迷影响,企业经营存在诸多困难,财政金融领域矛盾较多,企业融资渠道缩窄不畅,部分企业无法通过贷款融资解决持续经营所需资金,如果获取不到新的融资支持,则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各类债务到期无法偿付的风险。特别是银行之前放款的煤矿、钢铁、纺织、化工、房地产等行业企业,随着前期贷款陆续到期,银行多采取退出政策,为弥补资金缺口,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券商资管计划、信托收益权、发行ABS等结构化产品,间接以同业资金为企业融资。否则,企业随时面临无法借新债偿旧债的困境,或带来更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同业业务遇到的困境
(一)流动性风险导致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负债与资产的期限错配,过于集中的负债错配到期会导致市场风险。同业投资、票据转贴现等业务动辄就是几亿,并且这些资金的周转频率较高,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经常融入1W—1M短期资金匹配长期资产,这对流动性管理有很高的要求。中小银行因他行对其同业授信额度较少,资金敏感性也较高,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概率相对较大。比如:在短时间内,因货币政策、监管新规、市场舆情等情况的发生,市场上的资金便有可能从盈余变为短缺,这样的波动性不是传统存款业务可以比拟的。2013年6月下旬爆发的“钱荒”导致多家银行上半年利润灰飞烟灭,甚至亏损。隔夜、7W、14W、1M拆借利率涨幅尤为迅猛,先后攻破年息30%、20%、15%、10%大关,某银行遭遇的突发事件和负债集中到期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紧张,不但资产与负债成本严重倒挂,银行之间发生资金违约,大额支付系统也延迟半小时收市,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风险。目前在强监管时代的同业业务虽增速放缓,暂未突破市场监管底线,但错配模式依旧给自身流动性管理带来了较高压力。
(二)操作风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自银行开展同业业务以来,在其过程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操作风险。纵观2014年—2016年同业市场,可以说用处处皆险境,步步为暗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例如:在票据业务方面,某银行的三十亿票据变成了报纸的重大案件;紧接着又有某银行的15亿通道投资理财资金被骗的毫无踪迹;甚至在安徽省某银行爆出了40亿元巨额的同业投资诈骗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自从同业业务开始时便如影随形,但是归结起来无非是经办人对总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管理不善而引起的。比如在票据业务中,其业务通道被层层转手,而同业投资业务又在投资管道中层层交织。虽然两者的目标均不相同,但是在同业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其通道所占据的比例过高,而发展的速度也过快,这就直接导致了投资链条的加长,给业务人员审核资料真伪、抵押担保是否完善、公章和法人签字是否真实、标的资产是否符合监管及行内规定等带来障碍。除此之外,同业业务因金额巨大,及未形成像对公贷款那样的管理风控体系,也常常被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拿来利用,里应外合,从而引发资金案件风险。
(三)信用风险和交叉风险日益增加
根据对我国信用债市场的违约情况统计发现,2016年达到65支,违约金额高达40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20%。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机构正在推迟债券发行。ABS在经历了2015—2016两年的飞速前进之后,也于2017年3月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笔违约。在此情况之下,我国同业业务受到负面影响也是在所难免。例如,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率逐渐走低的情况下,实体企业的投资便更趋于谨慎,银行为了能增加自身利润,不得不加大信用杠杆来进行利润的短暂提高,而这种方式正好便促使了同业业务中信用风险的增加。另外,一些规模较小,盈利较差的银行加入了同业业务市场,这就导致了同业业务中的合作产品、合作形式看似得到了增加,但是却往往因为风险管控能力不强,业务要求不高而带来了错综复杂的交叉风险。随着同业业务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其业务范围早已超越了货币、资本、产业等主要市场,交叉在各个领域,这就无形中又在资金端和产业端增加了风险。比较明显的例子便是在2015年的股票大动荡之中,因某些银行的同业投资涉及股市中的大量理财产品,所以最终被迫提前终止。除此以外,一部分大型金融集团因在产业融合中,内部的控股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常常会造成一处失火,便会殃及全局的情况。
五、对同业业务的建议
(一)流动性风险防控策略
在资金领域中,流动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银行还是监管部门都不能从根本上去消除这种风险,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从全局角度出发,理性面对流动性风险,对其进行适度的严格管理。因为在适度的风险下通常会创造出一定的利润,但是倘若风险过大,那么所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大。为此,在同业业务中,一定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好这个度。其一是在总行建立同业业务流动性缺口管理,加强对所有错配业务审批,避免过度错配和集中到期导致的流动性冲击;其二是应建立起合理的检测指标及相关检测值,时时掌握全行及期限错配的存量及远期买入情况,密切关注同业市场动向和资金价格走势,将表外资产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其三是需要做好流动性的应急预案,争取在发生情况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解决。
在同业业务的资金管理中,无论是国有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都应采用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通过总行的资产负债部来对各个部门的资产及负债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价格、期限、指标,让流动性风险及市场风险都在总行的统一管控之中。在风险监测方面,应及时设立每日头寸缺口,加强市场研究工作,对金融市场、监管环境、货币政策等进行分析,结合市场其他数据指标变化确定负债错配久期及比例,优化规模配置,降低流动性风险。
(二)操作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与经营部门相分离。事业部和分行等经营机构需由总行直接派驻(内嵌)风险团队,通过足够的风控人员进行平行作业。工资奖金、财务费用、人力资源、业绩考核等由总行风险部垂直管理,以保证风控的独立性。业务操作上,严格执行双人尽调、核保,由经营和风控部门双人办理,杜绝因经营机构独立作业而出现的操作风险。风控人员必须直接参与业务会谈,核实抵押担保手续、核实金融机构增信真伪,调查企业资信状况、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等,真实掌握各种信息,对能否控制同业投资风险做出独立判断。运营/放款中心出账人员严格审核放款审批单相关信息,确保已满足划款前各项出账条件。
(三)信用及交叉风险防控策略
信用风险防范主要措施为制定准入和授信的分类管理。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均在三会的严格监控之下,所以从理论上讲,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在扩大其同业业务的时候,可以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扩大其准入领域,降低券商收益凭证、银行同业理财、同业借款等业务的准入门槛。特别是不产生信用关系且交易完成后出资行的资金和资产安全不再与交易对手产生直接联系的业务可适当放开,如委托、代理投融资业务、居间推介业务、投资顾问业务。
同业授信类客户/产品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与其发生基于信用基础上的交易,并随之产生债权债务以及担保关系的同业客户。这类产品对应的同业客户应制定严格的风险政策及授信评判体系并进行限额管理。放款后续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重点关注行业地位变化、内部架构变化、市场履约情况、外部评级/监管评级变化等。
防控交叉风险则必须要求银行具有看透业务本质、看透资本增值情况、时时了解最底层资产的流动详情,让每一笔资金,每一次合作存在的信用风险和交叉风险都在掌控之中,决不因为链条长,模式复杂,交易方为金融机构就降低风控标准,简化操作流程,冲破了最基本的业务底线。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时期,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市场衍生了同业业务模式。它既表明了我国经济与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同时也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围绕大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然而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境况下,我国银行的同业业务还需要进一步找出对策来应对当前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及交叉风险等,这样才能把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做实,实现我国同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作者介绍:
周海滨:普兰金融大连分公司总经理,曾任某股份制银行总行票据金融事业部产品中心负责人
同业业务违规 多家银行被罚逾百万
——有银行人士称自查不当交易是“四不当”一大重点,想打擦边球很难
作者:田姣 吴梦姗 实习生 黄婷 陈炫孜
银监会连发八份监管文件要求银行严查各项业务已历时5个多月。南都记者昨日了解到,部分银行已完成内部自查和现场检查,进入违规业务整改阶段。在金融强监管风暴中,银行同业业务备受关注。由于同业业务违规,广东银监局近日接连开出多张上百万元的罚单。其中,某股份行银行广州分行因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0万元,广东南粤银行也因同业业务、信贷资产转让违规等缘由被罚255万元。重罚: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广东银监局陆续公开了一批罚单,主要集中在银行的同业业务、贷款业务和票据业务。
在同业业务罚单中,某股份行银行广州分行因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0万元,而作出处罚的时间是7月6日。对此,该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广东银监局于2015年对该银行广州分行开展了业务现场检查,于近日公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虽然是2015年进行的现场检查,但近日才公布罚单,这个时间点难免令人想到今年3月初银监会针对全行业展开的“三三四”大检查。
对此,某股份制银行华东某投行部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业务部门自查,内部合规部门检查和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已经结束,现在是整改阶段,根据自身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我们部门已经退回政府承诺函,相关业务整改完成”。
但也有部分银行现场检查尚未结束。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务的现场检查仍在继续,同业业务是“三三四”检查的重点,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针对同业业务违规的罚单还会有很多。
对于上述处罚,该股分行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次检查中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积极措施,已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认真整改和严肃问责处理。同时,广州分行还将举一反三,坚持审慎、稳健的经营风格,进一步加强规范业务制度和流程。
此外,上个月广东银监局公布的对南粤银行广州分行的罚单也提到了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违法违规事实,被罚金额高达255万元。
无论是某股份行银行广州分行还是南粤银行广州分行的被罚,都不是因为单一项目被罚。虽然被罚的案由十分简单,但从行政处罚依据里面还是能看到为何被监管部门处罚的一些端倪。
其中,被罚依据里面提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十二条显示,金融机构同业投资应严格风险审查和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
这也是此前监管机构下发“四不当”里严查的是否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的性质,足额计量资本和拨备。漏洞:同业业务仍存“灰色”操作空间
自从今年年初监管连发“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监管文件后,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自查银行同业业务的不当交易是“四不当”里的一大重点,想打擦边球很难。
以同业投资业务为例,监管明确要求实施穿透管理直至基础资产。过往银行可以将同业资金通过购买他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进而将资金拆分为小额贷款,投向券商资管计划进而购买信托计划、基建企业债券等,实际底层资产为房地产投资项目。
然而,“三套利”中就明确点出“是否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或拆分为小额贷款等方式,向房地产和‘两高一剩’等行业领域提供融资”,将银行同业“灰色”手段斩断。
某国有行广东地区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今年虽然仍有开展房地产开发贷项目,但仅限于排名靠前的开发商。不仅如此,自营或理财资金通过SPV(特殊目的的载体)流向房地产行业的业务模式,商业银行的审核力度至少不应明显低于对信贷业务的审查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同业违规操作早在今年4月已经通过上海银监局对招商银行(29.78 +1.67%,诊股)上海分行的处罚,给整个银行业同业投资穿透监管树立了典范。
《上海银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沪银监罚字[2017]16号)显示,主要违规事实为“2016年,某股份行银行上海分行以‘投资资产管理计划-发放信托贷款’为通道,向X 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放款,部分资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
不过,南都记者从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银行资管人士处获悉,投资企业同业投资项下应收权益的融资模式,虽然已受到限制,但因监管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仅限于资本和拨备的计提,没有说穿透后资金流向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仍存在灰色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