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坝风险分析 -
小议大坝风险分析
[摘 要]:大坝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加强大坝安全及管理水平。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坝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目前的一些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我国大坝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在介绍与总结过程中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大坝;风险分析;实施内容;评价方法;展望
1.引言
将风险概念引入到大坝安全评价领域始于上世纪 50、6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较晚, 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 可见大坝风险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外都是一门新学科。十几年来, 我国学者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大坝风险理论与方法, 同时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坝风险分析新理论、新技术, 并取得了不少成绩。我国是筑坝大国, 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坝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 大坝的潜在威胁也是巨大的, 一旦失事就会给下游地区带来严重灾害, 并且随着老坝、病险坝数量日益增加,大坝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此相应,大坝风险分析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大坝的风险分析是评价和改进大坝安全度的有效工具, 它能结合工程判断深入地研究大坝的弱点或缺陷, 提高对失事原因和溃坝或漫坝后果的认识, 为决策提供依据。
2.国内外研究进程
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使用于军事工业方面,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商用核电站风险评价报告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推动了风险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在美国,由于1976年Teton坝和1977年TaccoaFall坝的相继失事,美国政府于1979年颁布了联邦大坝安全导则(FccST),其中有关安全评价、大坝设计、坝址选择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决策分析引人注目“同时,联邦紧急管理机构和斯坦福大学、垦务局、曼切斯特研究院等开展合作,重点研究大坝安全问题的风险分析方法。
其后,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1988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大坝水文安全评估程序”的报告,提出利用赔偿费用进行损失补偿,但没有解决如何考虑生命损失的问题。二十世纪80年代,DavidS.Bowles运用了风险分析方法为美国西部几个大坝业主进行了大坝风险评价”其中两例使用了“每挽救一人的成本费用”作为“减少生命安全风险的成本效益”的衡量尺度,以考虑生命方面的损失。
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B.c.Hydro和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ANcoLD)根据在其它领域的实践经验(如工业设施和核电),制定了暂行的生命损失可接受的风险标准,这些标准是风险分析在大坝安全评价应用中的一个转折点。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发表了不少关于水库大坝风险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实例的文章以来,大坝风险分析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国家发展迅速,其他国家主要是向这些国家学习后回去推广应用的。
3.大坝风险分析的实施内容
根据风险评估在国外大坝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以及风险技术在化学工业、航天业、水资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 ,将大坝风险分析的具体实施内容分为风险鉴别、风险估计、风险标准、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5个方面[1]。
3.1风险鉴别
风险鉴别。风险鉴别是从能引起大坝失事的各种事件开始到失事的各种后果 ,逐一地鉴别每一个事件。起始事件可分为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和上游库区失事等 ,内部事件包括坝基岩(土)体及筑坝材料特性的化学变化以及潜在的结构缺陷等。在这一阶段中 ,主要任务是通过专业判断和专业经验 ,结合可用资料的分析和现场勘察 ,制作出用以描述事件-后果序列的失事树。
3.2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风险估计是指对失事树中各种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最终导致大坝失事所引起的各种损失的计算、以及综合各种事件计算整个大坝系统的风险。
3.3风险标准
风险标准。风险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决定大坝应该达到多大的安全程度 ,即决定大坝可接受多大的残余风险。风险标准的制定同大坝安全管理的原则、下游地区的人员及财产状况、各国相关的法律及政策等因素有关 ,通常是由大坝所有者、管理人员等决策者作出决定。
3.4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对于最终所得到的大坝风险 ,若不能接受 ,就要制定相关方案进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可通过减小引发大坝失事的各种事件的发生概率或减小大坝失事所造成的损失来达到 ,这两者均可考虑用结构的或非结构的措施。
3.5风险标准
风险接受。风险接受是指大坝的所有者或管理人员认为这一大坝已不值得再投资并且溃坝的后果可以接受 ,不再对大坝采取加固或安全改进措施。
4.用于大坝风险评估的三种常见方法
大坝的风险评估可用于大坝的规划设计、维修加固、改建以及防洪等。由于评估的用途不同, 评估的侧重点和评估所要求的详细程度也不同, 于是产生了下述三种有所区别的风险评估方法。
4.1 规划级的方法
规划级的方法用于规划阶段, 由于坝尚未建设,除了水文、地质资料相对完整外, 其余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因此大坝的失事概率的估计主要依赖于
历史资料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使用效益-成本分析法。
4.2 筛选级的方法
筛选级的方法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坝进行“优先”排队, 为维修工作分配有限的资金;确定大坝是否安全及各部位的安全程度, 为大坝的安全检查周期、检查重点对象等大坝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筛选级的方法可分为指标法和定量法。筛选级的方法重点在于强调方法的统一。
4.3设计级的方法
设计级的方法是一种详细的风险分析, 除了风险鉴别和风险评估之外还包括对风险结果的解释。设计级的方法一般用于已建大坝维修方案或者新坝设计方案的灾害评估和风险代价分析[1]。
5.展望
虽然我国水库大坝风险评价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是应该看到,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笔者认为, 当前我国水库大坝风险评价研究主要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开展溃坝模式和溃坝概率研究;开展溃坝后果评估方法研究;研究预报调度对大坝风险的影响;研究时变效应对大坝风险的影响;开展大坝风险标准研究;开展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我国大坝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6.结语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坝风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基于风险概念的大坝决策、设计与管理。我国针对大坝风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并且大坝风险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尚有许多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其理论和方法有待于完善。我国大坝风险分析的下一步工作将是:进一步开展溃坝模式和溃坝概率研究,开展溃坝后果评估方法研究、研究预报调度对大坝风险的影响、研究时变效应对大坝风险的影响、开展大坝风险标准研究、开展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我国大坝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等。并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公众意识的不断增强, 要求大坝更为安全可靠,从而大坝风险分析在对大坝的监测、评价和提高安全性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将有助于推动对大坝风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傅琼华,段智芳.群坝风险评估指数排序方法的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4(2):107~110.[2]范子武,姜树海.允许风险分析方法在防洪安全决策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 2005, 36(5): 618~623.[3]李清富,龙少江.大坝风险研究综述[J].灾害学, 2006, 21(2):35~39.[4]徐祖信,郭子中.开敞式溢洪道泄洪风险计算[J].水利学报, 1989, 4:50~54.[5]范子武,姜树海.蓄、滞洪区的洪水演进数值模拟与风险分析[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2000(2): 1~6.[6]姜树海,范子武.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分析[J].水利学报,2004(11): 102~107.[7]罗启华,周研来等.基于SAR模型和蒙特卡罗法的防洪调度风险分析
[J].人民长江,2011,42(1):4~8.[8]周建方,唐椿炎等.贝叶斯网络在大坝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 2010, 29(1):192~196.[9]姜树海,范子武.时变效应对大坝防洪风险率的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 2006, 37(4): 425~430.[10]麻荣永.土石坝风险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27~33.[11]周元春,薛桂玉,等.大坝安全风险评估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10): 47~53.[12]黄海燕,麻荣永.大坝安全模糊风险分析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8(1): 4~18.
第二篇:大坝建设的利与弊分析
大坝建设的利与弊分析
1)大坝建设之“利”
大坝具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蓄水以补偿河水流量的变化;二是抬高上游水位以使水能够流入渠道,或增加“水头”即水库水面与下游河流水面的高差。蓄水和水头的产生使得大坝能够控制洪水、发电、为工农业和生活供水、通过稳定水流和淹没急流来改善河流航运。建坝的其他目的还包括水库养殖、休闲活动,如划船等(迈克古雷,1996)。
1.1控制洪水
在低地地区,河流经常造成洪水。自然洪水依然是世界上最频繁、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1992~1996年,洪水平均每年影响6 500万人的正常生活,其危害超过任何其他灾难(世界大坝委员会,2000)。
筑坝能够使水流分配更为均匀,从而成为减轻洪水灾害的措施之一。调洪水库滞留、存贮部分洪水,因而削减破坏性的洪峰(康德赛维奇,1998)。就这样减少了水库下游的水流流量及洪水损失。在70多个国家,约13%的高坝具有防洪功能。
1.2灌溉
灌溉是将贫瘠地区改变为能支持大量人口生存的肥沃地区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灌溉是淡水的最大消耗利用方式,关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约1/5的农田采用了溉灌,灌溉农业产量占世界农业产量的近40%。
为引用埃及尼罗河水,确定孟斐斯城城址,修建了第一座大坝。很多古老的土坝,包括巴比伦人修建的许多土坝,是构思精妙的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迄今世界上一半的高坝是专门或主要为灌溉而修建的。据最近估算,当前世界范围内30%~40%的灌区用水依赖于大坝。在一些地区,灌溉成为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例如埃及,几乎100%的灌溉是由大坝供水,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阿斯旺高坝。
1.3供水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高速增长,供水仍将是一个重要问题。提供可靠供水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河流上筑坝,形成水库从而存贮高流量时期的多余水量,在低流量时期使用(拉萨奇,2001)。
许多水库建设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供水,满足高速增长的城市和工业需要,特别是在天然地下水资源和现有湖泊或河流水量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的偏干旱地区。如德国萨克索尼地区,水库为200万人供给了40%的水量。
1.4发电
作为低成本、可再生的电力资源,水电被人类接受并提倡。它是一种非消耗性的用水。一旦建成,水电运行成本低、寿命长,特别是对决定性的河流工程和不必考虑淤积的水库工程(世界大坝委员会,2000)。它与生物、地热、风力、海浪、太阳能等发电形式一样,被视为一种清洁能源(康德赛维奇,1998)。在许多国家水力发电是大坝建设的重要原因,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水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水电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90k,150个国家都开发了水电。
1.5航运
与公路、铁路和空中运输相比,航运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污染最小,不需要昂贵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大坝建设可以使河流流态更均一,在库区或水库下游形成可航场所,有助于改善航运。航运用水是河道内非消耗性用水。建有水坝的河流的航运期要长于无调节的河流。
1.6其他
大坝建设的其他好处包括娱乐、渔业等。而且,它还关乎粮食安全、当地就业、技术发展、农村供电以及自然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如道路、学校)的普及推广。
2)大坝建设之“弊”
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具有那么多的优点,为什么有那多人还要提出质疑呢?大型水库在上游拦蓄了大量的水,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是否容易诱发地震呢?这些质疑主要是针对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和环境以及移民等方面的问题。
2.1诱发地震
大坝拦蓄的大量水体会对水库和坝体产生巨大的压力,是不是诱发地震的因素呢?1982年美国陆军工程师团(U妣)承担了一项关于大坝对诱发地震影响的研究。对若干大坝进行研究后,USACE发现诱发地震和修建大坝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报告指出,根据对印度柯依纳大坝和埃及阿斯旺大坝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大坝诱发地震的证据。另外,美国另一项相关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修建柯依纳大坝和阿斯旺大坝与发生地震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每次发生在水库附近的地震是由水库诱发的,只不过是人们错误的猜想而已。
2.2水渗透
另一个归因于修建水库和水电工程的负面影响是在工程周围出现的水渗透现象,这是令人担忧的。水渗透引起工程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碱化。印度CWC 1998年汇编的资料指出受水渗透影响的土地共有851万hm2,比增加的灌溉面积的10%还小。此外,不能仅归因为修建水库,盐碱化和水渗透影响的土地的增加与修建水库并没有直接关系,直接原因是在一些地区过度灌溉、排水不当和水资源管理不力。随着地下水位升高,整个地区的植被增加,到 2 处郁郁葱葱,但是对一些深根树木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需要进行移植。此外,坝址周围湿润的环境给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土壤侵蚀
因为伐树生火、取暖和其他用途,大量森林开始退化,土壤侵蚀正在成为日益敏锐的问题。但是,流域治理和开发工作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此外,水电站的发电能够减少对生火、取暖木材的需求,减少伐树量。另外,随着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往往要进行大规模的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的造林活动。
2.4水库移民
水库施工区和淹没区的移民安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大多数水库工程位于教育落后和居民缺乏谋生手段的偏远山区,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一旦这些村庄因修建水库或其他相关开发活动整建制地成为移民,社会变革立即就会产生。在过去几年中,印度工程建设管理当局实施了移民重新安置规划,该规划不仅对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补偿,而且为移民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修建水库使移民们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他们将告别过去、文化、习俗和传统。但是,一定不要忘记移民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迁入城市。随着传媒的巨大影响,不同的文化正在发生融合。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网已把不同地区的人民联系在一起。即便没有迁徙,人们的习俗和传统也正在发生变化。但是,不考虑所有这些因素,水库移民的重新安置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移民的新居住地没有在文化和社会上的被隔离感,也没有在经济上的被歧视感。应尽可能把移民安置在与原来地理和社会条件相类似的地区,使移民不失去社会联系和归宿感。必须详细制定和认真实施移民重新安置规划,目的是从根本上尽可能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应该确保移民的生活标准比迁移前有所提高。
2.5投资效益
火电的环境影响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7%,而水电是1.38%~4.5%。此外。可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直接效益进行益本比分析,但是,一些不能够量化的间接效益没有被考虑,例如,航运、渔业开发、旅游、增加就业、减少贫困等。长期运行中的水电是最廉价的能源,因为它不需要燃料投资,也可以认为其增加的投资是零。因
而可以说水电工程需要比较高的投资的概念是基于错误假定的一种误解。火力发电需要像煤和油等矿物燃料,而很大一部分矿物燃料需要进口,导致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反之,因为水电工程的运行不需要大量的燃料,所以这部分投资可以忽略不计。消费者支付的电费由两部分组成:固定组成(FC)表示对电厂投入资本金的支付,能源组成(EC)表示对运行过程中投入燃料等的支付。在初期,水电和火电的全部资本金在同样的4 000~5 000万卢比/MW的范围。水电和火电的电费固定组成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减少,直到还清。因为燃料价格的上涨,火电工
程电费的能源组成是不断增加的,而水电工程电费的能源组成是可忽略不计的。结果导致水电工程与火电工程比较,具有平准化(平均)价格较低的优势。也就是说,由于燃料价格的增加,火电价格将以指数形式增加。事实上,所有的水电工程可能在开始阶段的投资比火电工程略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将会直线下降。如果全面比较水电工程与火电工程的发电成本,就会发现水力发电更加经济。此外,在长期运行中,水电站在提供实用灵活的电力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例如,以极低的价格提供调峰电力。水力发电能够根据各种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电力供应,火力发电则不可能,因为关闭和重新启动火力发电机组都要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2.6设计周期
水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周期确实比火力发电工程长,但是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是火电工程的两倍多。
水电工程设计周期长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确定设计方案的周期长,例如,水文资料收集分析、地形测量等;(2)需要大量的机构共同参与;
(3)探讨和确定工程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的周期长;(4)制定和实施移民安置新规划的周期长;(5)征地的周期长;
(6)因为受错误概念的误导,贷款方对工程筹资普遍持冷漠态度;(7)在偏远地区开展工作难度大;
(8)耗时的民事纠纷的工程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占相当大的比率;(9)特殊地质构造和文物等的保护或搬迁问题;(10)施工设备的研发和购置。
但是,编制和实施合理的工作计划能够大幅度缩短设计周期。借助卫星和其他现代化的测量设
备,地形测量和资料收集的时间也能够得以大幅度缩短。2.7淹没面积
事实上,只有多目标综合利用的蓄水型水库具有较大的淹没范围,而这样的水库是在进行详细的技术、水文、生态和环境等研究后才开工建设的。因此,人们认为无论什么情况要尽可能建小型水库,他们相信只要把高坝改为低坝,水电工程的淹没范围就一定会缩小。小型径流式电站将取代大型水电站是一个很多人争论的问题。比较发现,即使是在古吉拉特邦这样的平原地区,高坝单位蓄水量的淹没面积比中型坝要小得多,如果在丘陵地区还会更小。2.8生态环境
在印度,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用树木做燃料和建筑材料,以及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开垦农田等。虽然在河谷地带开发水电造成的森林减少可以忽略不计,水电工程建设当局还是根1980年颁布的保护森林法,按照高标准予以补偿。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水库淹没对动植物群落的影响和造成稀有鱼种的灭绝。水坝的修建对一些涸游鱼类可能产生影响,但是同时由于蓄水期问水库对周边植被和土壤的长期浸泡能够释放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他一些鱼类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而洄游鱼类通过鱼道也能在上、下游生存繁衍。在许多水库已经观测到鱼类增加的资料。在水库淹没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同时,也町以看到通过修建水库把荒地变成了农田,到处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结论
建坝的好处不一而足,就发电而言,水坝发电逐渐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电荒问题,解决了工业及生活基本用电,我们都是受益者。试想,若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工业停产、光明变黑暗,人们的生活质量岂不是大幅下降吗?想想没电的日子多么可怕。建坝增强了人类对大江大河的控制能力,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水资源。
至于反对派所说的水坝影响生物多样性、强制移民和滋生腐败等问题,不能以偏 概全地说都是建坝直接造成的。首先,即使不建坝,人类的其他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原有物种因生存条件的改变会逐渐灭亡,这是自然规律,不是建坝的过错。其次,移民也不会损害库区群众的利益,因为建坝选址大部分在山区,那里的人们原本生活贫困,搬迁的话政府会给有补偿,他们通常都愿意借此机会摆脱贫困,优化生存环境,而非强人所难。如我国三峡工程移民人数达110万,居世界之首。然而通过实行开发性移民后,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定,很多人发家致富,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再次,确有借建坝之名谋求私利者,那些受贪欲驱使的蛀虫,若不建坝,他们也会借修路、建桥、盖楼之名损公肥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是治理腐败,而不是停建水坝。
总之,从目前的社会需要来说,适当的建坝符合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具体工程来说,应该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一定要根据国情和需要理智地决策:对于利大于弊的水坝工程可以改善环境、造福人民,就要积极建设对于环境影响较大,但社会效益也巨大的大坝工程,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容许其上马对于负面影响较大,问题暂时难以解决的大坝工程,要留给子孙后代去开发。总之,我们要珍惜并充分合理利用大自然赋于人类的生存资源,把水坝的弊端逐一解决,把水坝的有利之处发挥到极至,充分利用水坝所带来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民。
第三篇: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分析
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摘要:三峡大坝2006年5月全线建成,全长2309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的修建不仅震惊了中国,更震惊了世界。真正实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计划中的“高峡出平湖”。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给中国带来了各种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危害。本文分析了修建三峡大坝所带来的主要益处和危害。关键词:三峡大坝;修建;利与弊
1、引言
每当人们提到三峡,作为宜昌人的我心中就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因为宜昌就是我的故乡,我见证了三峡大坝修建的全过程。众所周知,三峡大坝的修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许多人指出由此引发的危害也不胜枚举。那么三峡大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呢?就让我们来探索一番吧!
首先不得不简单地介绍一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全名叫做“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顾名思义,三峡工程是一项减免水害、以水兴利(水力发电、水运、灌溉、供水等)的工程。因此,它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三峡工程以其规模之大、水电站装机容量之多、综合效益之显著堪称为世界级巨型工程,它又是一项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举足轻重的工程。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最终付诸实施。其实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出过一些设想,这大概是三峡工程最早的构想。
2、修建三峡大坝之利
三峡大坝的修建利弊参半,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哪些益处:
第一,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长江处古洪水灾区,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
第二,三峡工程可以发电,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创现值105亿元。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给长江上游的航运带来了便利。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三峡大坝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三峡大坝号称“世界第一坝”,它的建成预示着我国水利建设进入世界领先水平,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修建三峡大坝之弊
此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益处。然而由三峡大坝的修建引发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三峡大坝的修建会加剧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的发生。专家研究后指出:三峡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大坝四周的也会遭到侵蚀和山体滑坡。据新华社电 自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在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范围外已发生新生突发性灾(险)情30多处。这严重威胁了库区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三峡大坝的修建会破坏一大批破坏文物古迹。在上《地质环境工程漫谈》时老师提到: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实在让人心痛。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移民安置问题。据统计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的实有人口总计为84.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03万人,占56.9%;农业人口36.38万人,占43.1%。按人口居住地来分,农村人口30.25万人;城镇人口47.78万人;工矿企业人口6.38万人。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人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三十年前三门峡移民的后遗症依然无法解决的今天(三门峡工程使一部分移民成为职业上访客,直到今天依然如此),在这种背景下又增加一个三峡百万移民的浪潮,我们将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我们虽然已经吸取了三门峡移民的经验教训,不使大多数移民背井离乡,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这根本无法解决移民的后遗症: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贫瘠,生活水平降低,同时,由三峡大坝至重庆以至成都一线地下水位全面抬升,在洪水泛滥时将严重威胁重庆以及成都一线安全,今天的两湖灾难就是明天的成渝写照!经过重重筛选的新闻报道已经使我们看见了不少的泪水,不知移民的泪水还要流多少年„„
第四,三峡大坝的修建改变了三峡库区的气候。对于这一点,重庆人深有体会。由于修建了三峡大坝,在长江航道上竖起了一堵高墙,是的上游的暖湿蒸汽无法像以前一样顺着河道被风吹到下游,这些蒸汽聚集在上游,是的重庆等地夏天变得像个蒸笼。本来重庆就是我国“三大火炉”之一,如今更让人难以忍受。
第五,三峡大坝的修建还影响了一些生物的生长,甚至有灭绝的危险。突然增加的一个巨大水面将会使当地传承千年的生物种群更迭,而新的适应期将以十百年计,这将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优势动植物种群消失,短期内很可能使库区昆虫种群爆炸式增加,这种巨变式的生态更替能使人生活舒畅吗?三峡库区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50种,其中有三种必需妥为保护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和川明参;受三峡工程影响的水生珍稀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白鲟、长江鲟、胭脂鱼等。
第六,三峡大坝的修建还会造成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加剧。目前,库区局部江段水质污染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但长期蓄水后,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局部江段水质污染将进一步加重。
第七,三峡大坝将使下游农业减产三峡大坝如果成功地拦截了泥沙,中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将不再象过去一样肥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将因此而减产。两湖地区为什么那么富足,这是因为大江大河从上游水流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质的缘故;如果三峡大坝成功地拦截了泥沙,上海的海岸线将后退,崇明岛将萎缩„„两湖地区平原千里,良田万顷,湖泊众多,因为这里汇集了很多的河流,这里本就是万河奔腾的冲积平原,这里的水灾自古有之,正因为此,两湖既是人心向往的富庶宝地,又是大洪水的泛滥区域。
4、总结
鉴于三峡工程的益处和危害,不少人展开了是否该修建三峡大坝的论辩。那么到底该不该修建呢?就让实践去检验、让后人去评说吧!
参考文献:
陶景良.长江三峡工程66问.北京:长江三峡出版社,1996 范华群.三峡神游.上海:上海三联书社,2009 管维良,李禹阶.三峡学.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尚蔚.从三门峡到三峡.月光下原创文学网
第四篇:基于风险理论的大坝安全评价研究
基于风险理论的大坝安全评价研究(王昭升 盛金保)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 2011-09-20 16:11:00
来源:人民黄河
摘要:针对现行大坝安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应引入大坝风险理念。建议继续以现行评价体系为基础开展水库大坝的安全鉴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资质,坚持整体利益优先等原则,管理上通过制度建设与资源优化组合,逐渐形成业主监管大坝风险、政府监督业主、公众监督政府与业主的制约机制,积极开展风险评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大坝;安全评价;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697.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 /j.issn.1000-1379.2011.03.042 现行大坝安全评价主要基于工程安全[1],但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目前,对工程安全的认识仍处于半经验半理论性阶段,判断标准仍在不断修订和完善。基于人类自身安全的需求,大坝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坝安全应正确认识负面尤其是破坏产生的影响。笔者基于风险理论[2-4]对大坝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传统评价与风险评价 1.1 传统评价
传统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明确,采用确定性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对单一评价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传统认识,易被接受,但同时存在很多缺点。
(1)评价方法着重于工程本身,工程负面影响考虑不全面,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大坝病险的严重程度。如病险等级相同时(同为三类坝),无法体现出不同大坝病险严重程度的差异及其对工程安全运行的影响,不利于大坝整体风险的削减及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
(2)对不确定性因素量化及专项分析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晰。传统方法易对洪水、地震、结构安全等进行专项评价,采用确定性的评价方法,安全程度推断不明晰,没有体现出质量评价、运行管理、金属结构安全与工程安全的直接联系及影响程度,各专项分析间的逻辑联系及相互作用程度依靠专家经验推断,系统逻辑性不强,未考虑人为因素的具体影响。
(3)评价标准存在不合理性。传统评价是依据工程规模、工程效益及影响共同确定工程设计标准,未考虑溃坝后果与风险,工程等别划分不尽合理。
(4)对下游负面影响考虑较少,难以适应发展要求,不能提供基于经济考虑的安全排序。
1.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强调评价过程的系统性、逻辑性、透明性与评价对象的广泛性、动态性,评价对象包括工程自身与受影响的对象(尤其是下游),方法具有多样性。风险评价的优点: 通过系统性的全面分析,对工程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识别判断,将不确定性处理透明化;为群坝风险比较或单一大坝不同部分的风险比较提供基础,可以实现全部荷载条件下的评价;能够反映工程安全和大坝溃决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和降低风险提供指导框架;将工程安全与溃坝后果联系起来,为决策管理及公共安全政策制定提供基础。
我国风险评价技术目前处在发展之中,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尚未建立,需要克服或存在的主要不足有破坏概率估计、生命损失确定、社会生命可容忍标准的可接受性、经验缺乏等。
1.3 传统评价与风险评价的关系
两种评价的出发点不同,从而决定了评价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不同。传统评价认为,满足工程安全即满足下游安全;基于风险的安全评价认为,大坝安全是满足适度风险下的大坝安全。实践中,传统设计及运行良好的大坝很少发生溃坝事件,一般认为满足传统安全评价标准的大坝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但管理中还面临下游社会经济发展、运用方式转变、人为失误、恐怖活动、极端气候条件、工程老化等影响。因此,从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共安全角度正确认识风险,实现资源优化、科学除险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开展风险评价。
一般将风险评价作为传统评价的增强工具、替代工具及决策工具。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的风险评价导则中明确评估的有效性需要得到大坝工程师的广泛支持,评估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等,在当前阶段,推荐将风险评价作为基于标准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增强工具[2]。在评价中,大坝安全首先应满足风险标准,在可容忍的风险范围内还应根据ALARP(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准则,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在当前发展阶段,选择将风险评价作为传统评价的增强工具是合适的。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体系框架
我国水库大坝下游一般风险人口众多,一旦失事,影响巨大,仅从溃坝后果影响考虑来提升工程的设计标准,在经济上并不合适。笔者在王仁钟等[5]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传统评价为辅的综合风险评价体系框架,见图1。
图1 是一个原则性的框架,包括4 个方面的内容: ①传统的工程安全评价。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对工程安全进行分析评价或评价复核,确定工程存在的缺陷或潜在缺陷的部位、范围、程度,分析其距离设计安全要求的程度、可能的发展规律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为工程破坏模式分析提供基础。②风险分析。明确系统评价范围,确定分析方法,识别分析危险因素及导致的破坏模式,进行后果估计,确定总体风险。③风险评估。通过社会调查确定风险标准。④风险比较与风险决策建议。进行风险比较,确定大坝风险所处的状态是否满足风险标准要求;进行敏感性及不确定性分析,了解风险结果对来自不同风险源的敏感性,为风险削减提供参考依据;指出工程存在的主要危险,提出削减风险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包括风险削减措施、费用效益分析、风险分布、风险削减优先方案选择等。
图1 大坝风险评价体系框架 这一体系是原则性的,具有适应性与可操作性。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评价体系、评价人员及评价经验,发现工程隐患,同时可以利用风险分析的优点,运用系统逻辑对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工程的主要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我国目前尚处于风险评价的起步阶段,水库大坝风险较大,通过粗筛或初步分析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旧体系过渡分析 3.1 理念转换及普及
目前广为接受的大坝安全理念主要基于工程安全,而对大坝负面效应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风险理念是大坝及其影响对象行为约束、协调发展的基本指南,大坝风险评价则是识别负面效应、控制大坝风险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应积极普及大坝风险理念,为风险评价及管理创造环境,促进大坝安全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行业管理机构应加强与政府间的合作,促进政府加强下游土地的利用规划和监管,规避不合理开发产生的风险,促进水库下游应急救助系统的建设与公共资源的重新配置;推动政府在基础信息建设上的投入,为风险评价提供基础。
3.2 政策与法规过渡
传统评价体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且有较完善的程序、实施办法与监督要求。为推动风险评价工作,应将风险管理写入修订中的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为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提供法规依据;制定与完善风险标准、风险评价导则或指南,规范和指导大坝风险评价工作的开展;推进应急预案(EPP,Emergency Preparedness Plan)及大坝运行维护与监测(OMS,Operation,Maintenance and Surveillance)的建设与完善;开展风险区划工作,制定合理的下游风险区土地利用政策等。
3.3 技术标准过渡
我国目前的大坝设计标准(或除险加固标准)与后果损失的联系不紧密,工程等别确定时没有考虑可能溃坝后果的影响,宜参考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溃坝后果对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进行分类,并据此确定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和抗震设计标准。3.4 评价工作的开展
过渡阶段应以传统评价为主、风险评价为辅开展大坝安全评价工作[3],以传统评价标准评价大坝工程安全,以已有风险标准研究成果为参考评估大坝风险。当前我国多数水库的OMS 尚不完善,EPP 处于探索、制订阶段,应加强对预测预警、EPP、OMS 程序等完备性、可靠性、有效性的评估,评价EPP 中的预测预警、通讯、应急响应能力,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由确定性方法向不确定方法过渡,增强系统分析的逻辑性与透明性。破坏概率的确定可结合专家经验及已有成果进行赋值,逐步由传统评价向风险评价过渡。
积极开展风险评价试点应用、推广与总结,促进风险评价指南与评价标准的出台,重视现场检查与调查,加强从业人员的逻辑思维培养,加强传统定性评价如工程质量评价、金属结构评价、运行管理、现场检查等内容的分析,通过系统的逻辑分析,量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不确定性,为正确判断大坝风险提供依据。规范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内容,通过人员培养与经验总结,推动工作的开展。结合除险加固调研,总结有效的工程加固措施,对非工程措施进行比较。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发展需求 4.1 风险管理需求
基于风险的评价体系是以风险管理目标为基准的,风险管理则是以大坝风险控制为核心。风险管理要素包括职责明确、制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程序化、可操作、运行有效的管理环节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等。
现阶段,我国实施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粗放型大坝风险管理(如汛期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既是监督者,也是大坝安全的管理者,在现阶段自留风险较大的状况下,可从全局角度降低整体风险水平,推动早期风险监控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应急状况下社会资源的调动;缺点是增加了政府责任与负担,不利于政府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易出现多层把关不严、责任与风险后移等问题。小型水库是大坝风险的主体,主要面临工程隐患多、管理投入不足、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管理中被动保留风险较大;工程管理方式难以量化大坝风险水平及除险加固效果,也未能考虑工程风险、水库效益及除险代价之间的关系。要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运作、满足可持续发展,应坚持整体利益优先等原则。管理上通过制度建设与资源优化组合,逐渐形成业主监管大坝风险、政府监督业主、公众监督政府与业主的制约机制。
4.2 风险评价体系需求
(1)完善法规与标准体系,修订或出台相应法规与标准,形成大坝风险评价体系及安全认证制度。明确大坝风险评价的组织、技术体系,建立从业人员资质制度,实现过程控制、监督,明确职责;建立风险评价标准或指南,开展定期与特殊情况下的风险评价复核;修订或出台相关规程规范,按溃坝后果确定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及配套管理设施;完善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完善OMS、EPP 与人因可靠度分析(HRA,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评价方法;形成长效机制,按风险大小及经济核算开展除险加固排序,降低风险。
(2)完善与建立职责明确、制约有效的大坝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增强行业管理与政府间管理的协调机制;建立水库上下游风险区域内的宏观协调发展框架,促进、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规避盲目发展的潜在风险;加强各方的联系,拓宽资金渠道,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重视人员资质与能力认证,加强人员培养与培训。
(3)加强基础研究。重视研究水库风险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制定合理的大坝安全政策,研究与社会发展适应的可接受风险标准,加强已有除险加固、降等报废、汛限水位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总结,研究风险决策与风险处理优化技术,注意从宏观层面研究水库风险与效益平衡点选择等。我国大坝安全评价工作的展望
我国目前的大坝安全评价工作应继续以现行评价体系为基础,切实落实大坝安全评价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资质,细致全面地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工作。同时,应积极开展风险评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基于风险的大坝安全评价体系,重视对非工程措施的评价(降等报废、OMS 及EPP),为水库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58-2000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 ANCOLD.Guidelines on Risk Assessment[M].Australia: ANCOLD,2003.
[3]李雷,王仁钟,盛金保,等.大坝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麻荣永.土石坝风险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5]王仁钟,李雷,盛金保.病险水库风险判别标准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25(5): 5-8.
作者简介:王昭升(1971-),男,江苏赣榆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坝安全评价研究工作。
第五篇:大坝汇报材料
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工程 35KV场内集电线路工程汇报材料
编制:
审核:
批准:
施工单位: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
2011年05月12日
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工程 35KV场内集电线路工程汇报材料
一、工程概况及划分范围:
1.1、我公司承建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场内集电线路工程,本单位工程线路总亘长18.736km(其中主干线亘长11.357km,分支线亘长7.379km, 分支线含直埋电缆线路0.605km)。其中A线接16台风机,B线接17台风机,总共为33台。本单位工程分两个子单位工程: A回线路和B回线路;四个分部工程:杆塔及接地工程,地、导线架设工程,箱变安装工程,电缆、光缆敷设工程;
1.2、本单位工程施工范围是由110KV升压站35KV开关柜(3#和4#)起至AB1#铁塔,双回铁塔又分为A回线路和B回线路,线路分支线5条。
1.3、全线路总共126基杆塔:(其中铁塔:19基,砼电杆:107基);箱变安装:33台;地、导线架设:AB1#-AB19#为(双:LGJ-240/30、GJ-50)总长为4.403km,AB19#-A20#、AB19#-B30#、b2-1#-b2-16#为(LGJ-240/30、GJ-50)总长为9.070km,a1-1#-a1-16#、a2-1#-a2-
6、b1-1#-b1-12#、b3-1#-b3-7# 为(LGJ-120/25、GJ-35)总长为4.641km;电缆敷设:进站电缆(型号:ZRC-YJV22-26/35kv 3×300), 总长度为330m。低压电缆(型号:ZRC-YJV-0.6/1kv 3*240+1*120),总长度为3960m。高压电缆(型号:ZRC-YJLV22-26/35kv 3*70), 总长度为35m, 高压电缆(型号:ZRC-YJLV22-26/35kv 3*50),总长度为1799m。控制电缆(型号:ZRC-KVVP22-0.45/0.4*1.5), 总长度为1980m。控制电缆(型号:ZRC-KVVP22-0.45/0.10*1.5), 总长度为990m。光缆(型号:GYTA53-8B1.3)总长度为769m,光缆(型号:ADSS-8B1.3)总长度为17.106km,光缆(型号:ADSS-16B1.3)总长度为3.437km,光缆(型号:ADSS-32B1.3)总长度为4.885km。
二、工程进展情况:
2.1.1、分项工程线路复测,2010年11月6日开工,2010年12月10日复测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2.1.2、分项工程杆塔基础,2010年11月8日开工,2011年03月26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2.1.3、分项工程杆塔组立,2010年12月02日开工,2011年04月03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2.1.4、分项工程接地装置,2011年03月31日开工,2011年05月02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杆塔及接地分部工程于2011年5月05日验收,质量评定:合格。2.2.1、分项工程导、地线架设,2011年03月22日开工,2011年05月
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2.2.2、分项工程附件安装,2011年03月25日开工,2011年05月
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导、地线架设分部工程于2011年5月
日验收,质量评定:合格。2.3、箱变安装分部工程,2011年05月09日开工,2011年05月10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2.4.1、光缆敷设:2011年04月08日开工,2011年04月31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2.4.2、电缆敷设:2011年04月09日开工,2011年05月08日完成,质量评定:合格;
光缆、电缆分部工程于2011年5月 9 日验收,质量评定:合格。
三、工程管理情况:
3.1本单位工程自2010年11月01日开工,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指导、协作、配合和支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约定的标准;科学安排作业计划,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工期;加强安全教育,认真执行安全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建设主管部门及环保、消防、环卫等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
3.2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工程施工处于中心地位,对工程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中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工种班长组成。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进度控制周期为一周。
四、总结:
本单位工程已接近结尾,做到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合格、安全事故为零、环保和节能的要求,目前主要工作是消缺。在业主、监理和各施工单位的沟通与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本单位施工任务。
最后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
2011年05月12日
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工程 35KV场内集电线路工程汇报材料
编制:
审核:
批准:
施工单位: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
2011年05月12日
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工程 35KV场内集电线路工程汇报材料
二、工程概况及划分范围:
1.1、我公司承建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场内集电线路工程,本单位工程线路总亘长18.736km(其中主干线亘长11.357km,分支线亘长7.379km, 分支线含直埋电缆线路0.605km)。其中A线接16台风机,B线接17台风机,总共为33台。本单位工程分两个子单位工程: A回线路和B回线路;四个分部工程:杆塔及接地工程,地、导线架设工程,箱变安装工程,电缆、光缆敷设工程;
1.2、本单位工程施工范围是由110KV升压站35KV开关柜(3#和4#)起至AB1#铁塔,双回铁塔又分为A回线路和B回线路,线路分支线5条。
1.3、全线路总共126基杆塔:(其中铁塔:19基,砼电杆:107基);箱变安装:33台;地、导线架设:AB1#-AB19#为(双:LGJ-240/30、GJ-50)总长为4.403km,AB19#-A20#、AB19#-B30#、b2-1#-b2-16#为(LGJ-240/30、GJ-50)总长为9.070km,a1-1#-a1-16#、a2-1#-a2-
6、b1-1#-b1-12#、b3-1#-b3-7# 为(LGJ-120/25、GJ-35)总长为4.641km;电缆敷设:进站电缆(型号:ZRC-YJV22-26/35kv 3×300), 总长度为330m。低压电缆(型号:ZRC-YJV-0.6/1kv 3*240+1*120),总长度为3960m。高压电缆(型号:ZRC-YJLV22-26/35kv 3*70), 总长度为35m, 高压电缆(型号:ZRC-YJLV22-26/35kv 3*50),总长度为1799m。控制电缆(型号:ZRC-KVVP22-0.45/0.4*1.5), 总长度为1980m。控制电缆(型号:ZRC-KVVP22-0.45/0.10*1.5), 总长度为990m。光缆(型号:GYTA53-8B1.3)总长度为769m,光缆(型号:ADSS-8B1.3)总长度为17.106km,光缆(型号:ADSS-16B1.3)总长度为3.437km,光缆(型号:ADSS-32B1.3)总长度为4.885km。
二、工程进展情况:
1、线路复测:2010年12月10日完成;
2、杆塔基础:2011年03月26日完成;
3、杆塔组立:2011年04月05日完成;
4、光缆敷设:2011年04月30日完成;
5、接地装置:2011年04月31日完成;
6、箱变安装:2011年05月10日完成;
7、电缆敷设:2011年05月10日完成;
8、导、地线架设:到目前完成96%。
三、工程管理情况:
3.1本单位工程自2010年11月01日开工,通过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指导、协作、配合和支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约定的标准;科学安排作业计划,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保证工期;加强安全教育,认真执行安全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建设主管部门及环保、消防、环卫等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
3.2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工程施工处于中心地位,对工程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中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工种班长组成。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进度控制周期为一周。
四、总结:
本单位工程已接近结尾,做到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合格、安全事故为零、环保和节能的要求,目前主要工作是消缺。在业主、监理和各施工单位的沟通与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本单位施工任务。
最后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
2011年05月12日
甘肃玉门大坝风电项目(49.5MW)工程 35KV场内集电线路工程竣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本单位工程场内集电线路为35kv集电线路,输线线路总长18.736km(其中主干线长11.357km,分支线长7.379km,分支线含直埋电缆线路0.606km),线路分2条主干线,5条分支线,其中A线2条,B线3条。其中A线接带16台风力机,B线接带17台风力机。施工范围是由110KV升压站###35KV开关柜(3和4)起至AB1铁塔,双回铁塔又分为A回线路和B回线路,线路分支线5条。全线路总共126基杆塔:(其中铁塔:19基,砼电杆:107基);箱变安装:33台;导、地线架设:双回(:LGJ-240/30、GJ-50)总长为4.403km,单回(LGJ-240/30、GJ-50)总长为9.070km,单回(LGJ-120/25、GJ-35)总长为4.641km;电缆敷设:进站电缆 总长度为330m,低压电缆总长度为3960m, 高压电缆总长度为1834m,控制电缆总长度为2970m;光缆总长度为26.197km。
二、工程规模及施工范围
1、工程规模
━电压等级:35KV; ━线路长度:18.736km;
━导线:采用LGJ-240/30、LGJ-120/25; ━避雷线:采用GJ-50、GJ-35; ━装机台数:33台; ━单机容量:1500KV; ━装机容量:49.5MW。
2、施工范围
35KV线路架设、杆塔组立、接地装置、铁构架安装、箱式变压器安装、光缆及电缆敷设等。
三、目标
1、质量方针目标
3.1.1、质量方针:贯彻国家标准,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建设安全可靠的送配电工程,让业主放心满意。
3.1.2、质量目标:以GB/T19002质量体系为标准,竣工投产的每个单项工程达到优良标准,争创优质工程。
⑴、一次验收 合格率:95% 优良率:85% ⑵、竣工移交 合格率:100% 优良率:95% 工程量达到:优良级。
⑶、工程技术资料、竣工图纸、隐蔽记录、质量记录完整,具有真实,准确,满足工程档案归档要求。
2、安全管理目标
3.2.1、人生死亡事故为“零”。
3.2.2、没有重伤和重要事故,运输、吊装及安装顺利。
3.2.3、管理严格,操作认真,没有出现违犯操作规程及安全隐患。
3、工期目标 严格按照甲方合同要求的工期完工,提前竣工。
4、文明施工目标
组建一流的管理、技术人员,施工队伍精心施工。向业主提供100%的优良级服务。
四、施工过程管理
1、质量管理 4.1、质量管理措施
4.1.1、按本工程质量体系的要求,工程项目经理对本工程质量负全责任,为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
4.1.2、质安部为本单位工程质量保障部门,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4.1.3、项目部各部门及施工队为质量体系的执行部门,负责按体系要求完成质量的安排工作。4.1.4、全体施工人员为施工具体操作者,按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施工过程操作,每道工序均要填写施工检验批,施工记录,施工质量评定记录。4.1.5、整过工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4.1.6、施工过程按送配电施工安装的规程和程序进行过程控制。4.1.7、工程管理实施“六不准”,即: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准作为施工图纸;未经设计同意,不准更改设计图纸;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构配件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未经验收检查的工程不准移交;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准带电投运。4.1.8、分项/分部工程实行“三级检查验收记录”即:自检、互检和专检。4.1.9、过程控制管理实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并且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基础隐蔽工程、导地线压接等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旁站检查及签证。
4.1.10、做好质量管理、设计修改、原材料的材质证明等资料的编制、审批、管理工作;做好工序质量的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执行班组、项目部、公司三级检查制度,检查的记录应真实,不搞回忆录。
4.1.11、每一部分工程施工完成后,经中间检查和监理部门检查确认质量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部分工程施工。
4.1.12、所有工程原材料必须按质量管理规定进行检查和标识。
4.1.13、所有施工方案、施工措施、施工工艺,必须有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并经质量管理部门认定。
4.4.14、所有施工工程,必须确保按施工组织措施计划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安装,及时形成施工记录并有控制。
4.1.15、施工检查及评级记录必须由招标单位的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4.1.16、按程序进行质量回访,搞好移竣工后服务。4.2、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4.2.1、本工程质量薄弱环节
4.2.1.1、基础施工方面:铁塔基础采用集中搅拌运输浇注,在运输过程中很难保证砼的质量,砼容易出现离析现象。
4.2.1.2、砼电杆组立方面:起吊时的吊点及现场布置应按有关施工说明及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预防起吊时砼电杆变形。
4.2.1.3、架线方面:防止导线磨损,导、地线压接质量控制,跳线质量及工艺控制。4.2.2、所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4.2.2.1、合理选择砼电杆吊装点,并在该处采取垫衬措施,使钢绞绳不能直接接触砼电杆;严格控制整体质量,确保吊装安全;立杆后及紧线前各进行一次紧固贺兰县检验,确保紧固件及拉线符合要求。
4.2.2.2、导、地线展放,采用防扭钢丝绳牵引放线。4.2.2.3、导、地线压接,由专业操作者执证上岗作业,作业施工前,先进行压接拉力试验,并做好施工记录。
4.2.2.4、用经纬仪测量弧垂,采用空中量线制作跳线施工,控制操作技术质量和工艺。
2、安全管理
2.1、本工程安全管理制度除执行国家、国电公司所制定的安全规范、规程外,本公司的制度有:
⑴、安全教育制度
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交底制度 ⑶、安全查制度
⑷、安全工作例会、安全活动日制度
⑸、施工作业票、安全工作票、民工交代卡制度 ⑹、临时工安全管理制度 ⑺、施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⑻、反习惯性违章实施细则 ⑼、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⑽、电力安全生产奖罚规定{试行}实施细则 ⑾、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⑿、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2.2、安全管理办法
本工程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办法,突出强调项目经理要为工程负责、为企业负责。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领导担任项目经理,同时选派技术硬、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技术负责人,将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经济责任制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公司将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本工程管理中的先进经验予以推广,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改进,以保证安全、顺利完成施工任务。2.3、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安全施工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涉及到物的安全状态,人的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工作的严细及安全措施的有致性和针对性,以上几方面缺一不可。
3、施工进度控制措施
单位按照要求制定出施工进度计划并按照该计划严格控制,该工程于2010年11月01日开工,于2011年05月20日完工。
4、文明施工管理 4.1、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4.1.1、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的文明施工要求,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通过。
4.1.2、施工用材料、设备等堆放合理,各种物资标识 清楚,排放有序,并符合安全防火标准。4.1.3、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完好、标示清楚、清洁、安全、操作规程齐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熟悉机构性能和工作条件。
4.1.4、施工临建设施完整、布置整齐、环境清洁;办公室、工具间、生活区等场所内部整洁、布置整齐;有关职责、制度规定。
4.1.5、施工设备材料堆放整齐、布置合理;施工人员统一配戴安全帽;施工结束时应及时清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1.6、广泛开展增产节约活动,在全职工中开展勤俭办企业的教育,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风尚,努力提高工效、降低物质消耗、杜绝铺张浪费。
4.1.7、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令及地方乡规民约,尊重地方风俗习惯,依靠地方各级政府,搞好于同当地群众的团结工作。4.1.8、在施工中,广泛开展比教育、安全、质量、团结、遵守劳动纪律等有效、内容充实的劳动竞赛活动,并有详细齐全的活动记录。
4.1.9、项目经理要把文明施工放在与安全、质量、进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认真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4.1.10、工程项目的工序安排应合理,衔接紧密,使各工序配合得当,符合总工期要求,做到均衡施工。
4.1.11、施工中,施工图纸、施工措施、安装记录、验收材料等各类资料和技术资料应整理齐全、归档准确、查阅方便、保管妥善。
5、环境保护
5.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
5.1.1、按照国家的有关环境保护、森林砍伐、土地征用的犯规以及施工图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5.1.2、在进行对植被破坏面积较大的铁塔基础开挖时,应采取保砍、护坡、绿化等保护措施,防止水体流失或产生滑坡。
5.1.3、因施工影响到农沟渠、道路、桥梁等设施,都要进行恢复工作。5.1.4、加强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严禁狩猎。
5.1.5、按基础、砼电杆组立、架线三大施工阶段书面向甲方报告环境和跨越情况,并配合甲方、环境检测部门对工程环保、跨越的检查、评估工作。
5.1.6、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古迹,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避免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五、综合评估
甘肃玉门大坝风电场(49.5MW)工程35KV集电线路工程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