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指导课程感想
职业指导课程感想
五月二十日晚九点三十分完成了本学期为期两周的职业指导课程,五月二十三日终于想起要写这个感想了,回想一下两次指导课程的内容,差不多已经忘了个八九成,被不明所以的人群知道了的话,一定会责备我学习不认真,但根据遗忘曲线理论,听了的东西不及时去复习,三天之后就会忘掉,有书可寻的知识都是这样了,更何况是没书可寻的讲座。于是看看借来的小量笔记,终于依稀记起那么一点点自己认同和有话要说的皮毛。
“人性常态的五大特点:自私、懒惰、贪婪、不负责任、追求即得到利益。” 这是我认同的第一个带有人性七宗罪的观点。人生来丑恶,每个人都有其不为人知又不得为人知的阴暗面,但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得以平衡,试着想想,要是大家都那么无私的话,你买东西差几块钱,人家就整袋东西买下来给你,而且不要你的钱,你还好意思吗?再试着想想,要是大家都那么勤奋的话,假日不休息都仍旧在工作,那整个服务业不是要垮掉一半!因自私而丑陋、因懒惰而臃肿、因贪婪而一无所有,不负责任造就了人间悲剧,既得利益酝酿着战争时代,这个世界本来很简单,但就因为有了“人性”这二字就变得如此复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管理的基石:
1、制度严明
2、奖惩分明,及时激励(作用)
3、监控。” 专业的知识,唯一的认知,不容置疑,这是我认同的第二个书本上白纸黑字写明的观点。严明的制度能够约束员工,遵守企业纪律,保护员工和企业利益;分明的奖惩能够起到激励和威慑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监控能够保证企业制度得以实施,同时也督促企业工作人员。
法立奸胥畏,心清案牍稀。高名令志惑,重利使人忧。
“保持差异化,让别人替代不了你。”
这观点我不认同也不反对,我先把话说完。被大学看似自由实质糜烂的生活弄得麻木的我时常回忆起那段被义务教育的生涯,发现我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跟大家一起玩网络游戏,有人提议把网名改成差不多的,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互相认识的,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对的;在大家都迷恋着网游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电脑里的游戏删除得一只不剩的;当大家刚开始学习英语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我也是唯一一个同时对日语也产生兴趣的人;当大家手里都拿着高端手机互相攀比的时候,我也是少数的低端手机忠实用户;当大家都把瘦作为美的时候,我又来发胖;当大家都说要享受青春都去早恋拍拖的时候,我却对恋爱提不起任何兴趣,反而对其本身产生了质疑和敬而远之的心态;当大家都说要认识多点人扩展交际圈建立人脉圈的时候,我再来对此感到厌恶,并拼命想保持自己的内心不被这当中的拜金主义同质化。保持差异化,或许真的让人代替不了你,但问题重点是这个差异化在让别人代替不了你的同时又让别人想不想代替你,就以上我的各种差异化而言,它们没有为我带来任何利益。
低劣的差异化和平庸的同质化,你会选哪样?
第二篇:职业指导课程 前言
前 言
本教材是一部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力图充分体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等课程改革朝流和设计理念,满足国家对高等学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需求的实训式教材。也是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立项建设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项目成果之一。本教材在吸收国内同类教材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创新、体例创新和教法创新,力图充分体现以下鲜明的特色:
1、教材采取“教案”和“学案”组合式结构
本教材由《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以下简称《指导教程》)和《大学生职业指导训练手册》(以下简称《实训手册》)两部分组合而成。《指导教程》类似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案”,《实训手册》则是供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学案”。本教材为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为实现“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提供了可行性范本。
2、教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本教材依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倡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职业指导的工作过程为载体,将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整个工作流程,分为择业、就业、从业、乐业、创业、毕业六个指导环节,具体包括:职业目标选择、从业迷你训练、敬业素质提升、就业个性指导、创业白手起家和毕业程序顾问的基本教程和实训内容。旨在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系统的解惑答疑和行为能力训练。建立环环相扣的职业指导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一体化课程体系。
3、教材一改“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选用的“就业”指导教材,内容上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重点进行就业、创业技巧和毕业生政策指导,素质教育思想不够突出。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养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毕业前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恰恰是职业指导课的中心任务。因此,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指导思路,从“职业”指导角度出发,在原有就业技能训练的教材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职业素质养成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努力弥补国内现有教材职业指导内容和素质教育不够完整的缺陷。
4、教材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从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毕业生自主能力为主线,采用非理论化的教学设计。针对职业指导六大流程编写的《指导教程》,做到节节有案例,《实训手册》堂堂能实训。换言之,《实训手册》就是本教材的全部教学设计,是学生上课采用素质拓展、职场模拟、角色扮演、游戏等实训化教学的“学案”。教师可按《实训手册》的设计,在课堂上全部实行互动式、实训化教学。而《指导教程》则成为教学的“参考书”,《实训手册》已成为实际的“教科书”。从而突出了高等教育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特色,体现了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互动 特征,彰显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趋势和改革力度。
5、《指导教程》与《实训手册》相配套,便于灵活使用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因为这些学校有较成熟的课程建设理念,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师资队伍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互动教学新意识,也有较好的教学实训条件。考虑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只有100所,目前国内12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现状,教材尚没有一步过渡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所以长于行动导向,能够开展互动教学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以《实训手册》为教科书,以《指导教程》为教学指导用书,从实际出发,灵活开展富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课程教学。长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师和实训条件不足的院校,可以以《指导教程》为教科书,采取以讲授为主,实训为辅的教学模式。
由于国家规定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时有限,各类院校办学层次、学科专业、课时和教学硬性件条件的差别也较大,因此,本教材中设计提供的实训项目,不必完全采用,教学中可以对训练内容采取因地制宜的取舍。因为活动设计完整,学生完全可以灵活纳入课外班会、社团活动的内容,以弥补课时之不足。
6、本教材的适用对象
本教材的以上5个特点,决定了这部教材的定位,因此,在教材中没有单列研究生考试和硕士生和博士生职业指导方面的内容。
这部教材的主要适用院校范围有:
第一类院校:也是本教材的重点适用院校,是100所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第二类适用院校:全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重点本科院校中的应用技术院校; 第三类院校:近年专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第四类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部教材的主要适用人员有:以上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中的任课教师。特别适合于打破教师中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较好课堂架驭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其中的互动教学实训活动设计和活动选择,考虑了合班大课堂的教学现实条件,因此,可以在大教室进行互动教学和现场实训。
可供各高等院校需负责学校就业工作的领导;教务处、就业指导机构、学生处工作人员;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教育研究和就业研究专家和学者,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管理、教学和研究中学习和参考。
2007年10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福建省人事厅人事调配处黄正风处长、郝军副处长、罗曾桂同志组织福建省高等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的专题研讨会。会上,各高职院校的20多位骨干教师,针对这本职业指导教材提出的框架进行了专门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教材在体例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特色,同时对教材编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批导中心就业指导主管翁坤海,为本书研究提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典型案例。全书由张艳研究员设计整体框架,并撰写“写给学生的话”、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一部分、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
刘继芳撰写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第二、三部分,提供了第四单元、第六单元的部分案例资料。
李金莲撰写了第十一单元的第一、二部分。采用了郑育仁提供的部分资料。胡先文撰写了第十一单元的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由温天山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真实案例。
第七单元第三部分的毕业生就业法规资料,由叶彩华提供,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整理,对文字进行了校对。对第二、第三流程进行了内容整理和文字校对。
第八单元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专升本考试相关资料,由陈亚鹏提供,对第四、第五流程进行了文字校对。
《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训手册》对应《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训教程》的单元,由张艳进行了框架设计并编撰了《实训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
刘继芳编撰了第一单元。张艳、刘继芳合编了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李金莲、胡先文合编了第十一单元。全书各单元最后由张艳统稿。李金莲承担了全书的版式整理。陈亚鹏文字校对以及其它与出版相关事务性工作。
在教材编写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校内试用过程中,由基础部副主任黄必义主持,全校九个院系的职业指导团队,对本书进行过专题教研活动。编者根据研讨结果做了相应及时的修改。
在出版过程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戴延寿、黄启智,基础部黄必义,人事处林农,学生处姚俊、温天山、赵志华、教务处郑小霖,为本教材的编写和校内的试用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保证出版质量,高职研究与评估所专门召开了学院职业指导团队组长会议,对教材框架进行了专题研讨,增加了教材中各团队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实训项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案例,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虽然在书中对参考文献和引文尽量进行了标注,但有个别资料是多年前积累,当时没有记下出处,现已无从查找,在此,对作者表示深深的欠意。
编 者 二○○八年五月
第三篇:关于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构建的思考
关于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构建的思考
摘要:职业学校开设职业指导课,全面、深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职业指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应以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为原则,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一年级开
设择业指导课,二年级开设创业指导课,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
关键词:职业指导;课程;目标;任务;原则;内容
一、职业指导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1.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分析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校、专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职校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和基本要求,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素质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巩固专业思想,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2.以调查、测试及在生活中发现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其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今后升学和就业的大方向,主动发展自己。
3.对学生进行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创业的意义,了解创业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方法和途径,在步入社会后真正成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业绩的一代新人。
4.培养学生毕业时能根据社会需要与个体特点,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在国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掌握求职就业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推销自己,最终实现就业。
5.及时向毕业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开展职业咨询、心理辅导,并向社会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就业情况和职业适应情况,从而适时、适度地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
在职业指导课程构建过程中,需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落实和实现以上目标与任务。
二、职业指导课程构建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的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和兴趣点。主要是指适合学生需要,满足学生要求,解决学生实际等。做到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思想的教育;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现实例证。课程体系要避免面面俱到,无所不包,也要避免只注重某几个问题,或某一阶段的指导内容。要注意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独特的教育作用。
2.针对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是实用性的进一步深化。它是专指职校学生这一层,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理想、做人、创业、求职和就业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3.阶段性原则。内容体系的阶段性、层次性,是逐步完成职业指导目标与任务的客观要求。这主要是指课程如何设置,具体指在每个年级实施的主要内容、完成的主要任务、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进程,不同时期的需要和困惑,分别进行指导,不能笼统集中在某一阶段完成指导内容。
4.系统性原则。内容体系的系统性,是学生得到全面指导的重要保证。它主要指职业指导课程的完整、有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它不仅要求每个年级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自成一体,而且要求各年级指导内容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三、职业指导课程构建的内容体系
1.一年级“择业指导”内容及分析。一年级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职校感到无以适从,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职业指导应从学生一进校就抓起。在构建“择业指导”课内容体系时,应首先采取对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找到学生“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专业级组(部)和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分别进行指导。一年级“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做好职业准备。这样才能为今后创业、就业教育打下基础。“择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认识职业,寻找职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2.二年级“创业指导”内容及分析。“创业”是
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
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谁愿创、敢创、会创,谁就有出路。然而,由于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不愿、不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就业,更多的是想得到父母、亲戚、学校的帮助,严重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据调查统计,职校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的占62.9%,不知道今后如何创业的占91%。因此,在二年级进行创业教育十分必要。重点应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能力的形成上。“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
3.三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及分析。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这是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现实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学校、家庭和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指导中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需要全体教师、家长、有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指导[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陈绍奇,叶梓效.毕业生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职业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4]唐庆生.职业高中的地位、作用、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0,(4).(好范文整理)
第四篇:《职业指导》课程实验教材设计及教学策略
《职业指导》课程实验教材设计及教学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就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都做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河北省教育厅在转发教育部《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遵照教育部关于“各级职教研究机构和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指示精神,市教科所职教室拟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角度,就该门课程的教材设计编写与教学策略作些粗浅探索,以便为行政部门的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较为具体的帮助。
一、编写背景
(一)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2004年我国大学生招生已达420万,约占同龄人的19%;“三校”生(中职、中专、技校)招生约500万,两者合计900万左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大量下岗、转岗人员需要重新就业的也有近百万人。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做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大量涌入劳务市场。有人估计“三峰”叠加起来的人数约有1500万人。按我国国民经济每年增长8-9%计算,每年可创造700-800万个劳动岗位。减去自然减员,理论上计算约有近一半的人,也就是说约有700万人没有工作可做。想想这是何等的严重问题!很明显学生就业问题是影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学生就业模式的改变
我国已全部实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新型就业制度。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进行。为此,毕业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树立市场观念,打消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学校“包就业”的心理依赖,具备适应市场就业的主动性和承受力,更要具备参与市场就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无论学生还是学校都应以市场和竞争为前提来考虑就业问题。毕业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是由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来决定的,毕业生主动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和完善自己是其唯一选择。
目前的问题是:就业模式已经变化,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不能“按时到位”,学生和学校的想法和做法与现实仍存在着差距。就业观念与就业模式的差距、相悖无疑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角色技能发展”教育的薄弱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就业的严峻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做深层次的探究,倘若能从学生的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职业角色技能发展等更高层面去认识把握职业指导工作,促使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改变就业观念和行为;倘若能使就业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的启发,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和了解、融入社会的技能,让其具备自己飞行的翅膀,无疑会对破解就业难题创造根本性的便利条件。
(四)学校就业指导功能的不完备
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应锁定在:一是在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的教育内容;二是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三是开展创业教育。《职业指导》课程辅导教材的内容是针对学校该项工作的功能仍不健全,现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的内容仍显单调而设计编写的。我们组织编写的实验性教材力图使学校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健全其功能,充实其内容,以便全方位、成系统地应对就业难题。
二、编写原则
(一)符合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技能要求
以市场导向和自我发展相融合的就业理念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正确理解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祖国建设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及个人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理解职业角色能力是职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充分认识就业这个人生必考课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体会就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提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意义。使学生成长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体现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教材关注学生就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方式,教学内容以就业过程的实际需要和职业生涯规划必需内容为取向,力争做到学习与就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零距离”,主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角色及角色转换能力。系统阐明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体现教材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以满足三个需要,即社会需要、教学需要和学科需要。社会需要是指教材编写应能保证社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具体说就是就业求职和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都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前提;教学需要是指教材编写应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符合辅导和自学的规律,特别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学科需要是指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应有利于学生建立对“就业求职”、“生涯规划”学科性知识的认识并形成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三)体现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征、爱好和兴趣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学生提供适应就业政策需要、人才(劳务)市场需要、自知自测需要和职业发展前景分析、就业技巧解读等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可按顺序系统学,可按需要挑着学,可按兴趣随意学,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教师辅导都很方便。要力求在教学组织、学习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具自由选择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为此,本实验教材编写中体现了“二基一浅显”(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浅显的基础理论)、“二特定”(特定对象即职校生、特定要求即求实效)和“六性”(思想性、实用性、灵活性、可读性、有趣性、全面性)原则。
三、内容结构
教材在内容结构方面安排了四个模块:以升学、择校为主的求学成才模块;以人生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主的人生目标、理想模块;以职业指导为中心内容的求职模块,以及创业教育模块。各个模块更侧重于过程性知识(实践)的传授,多数情况采用“订单式”教学,实际需要左右着内容设计,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求学”成才模块
针对目前学生升学、择校中的盲目性,向学生解说我们国家的有关升学政策,升学“立交桥”概况,大中专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性质、专业地位、专业前景,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类别和就业去向。使学生升学时增加对所选专业和学校的了解,可以避免升学择校中的盲目性,避免学非所用,学非所爱。另外,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大中专不再是精英教育,上大学不再是鱼跳龙门九败一胜,而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想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如:高等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网络大学);想脱产上就脱产上,想业余上就业余上,如:成人高考、中外合作办学等;甚至想出国留学也方便的很。升学、求学对于每个高中段毕业生来说几乎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不一定非得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统一高考。这样学生会在升学和就业选择中赢得主动。
(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习模块
现代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鼓励引导学生早些了解社会,早些融入社会,而不是让学生关门读书。实践证明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专业实习等活动,已经尝到了早些了解社会的甜头。但如何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增加这方面的实践活动,目前的学校教育仍显薄弱。教材通过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设计,主动获取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各种有关信息;使学生自己了解自我成长、发展、成功、自信、快乐所需要的有关素质;使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前途提早有个较为清楚的规划,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时时有着较为清晰的体验和认识。这无疑会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立业、就业、创业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就业指导学习模块
就业指导学习模块的内容包括:1.向学生介绍目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位居前列的主要职业群的行业门类、岗位所对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发展前景、资讯待遇、个人的发展空间等。2.自测(或在教师的辅导下)职业期望值(亦称职业抱负、职业理想值)。3.求职的具体技术如面试、简历制作、劳动合同签订等。4.职场成功经验。5.职业心理、择业心理等。
这一学习模块,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测、模拟、案例评析等实战性体会和技能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求职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提高求职的本领。
(四)创业教育模块
告诉学生,自己创业当老板也是一种就业形式,并且是高层次就业理念的体现。学生不只是给别人“打工”的被雇佣者,而且可以做雇佣别人的老板。做“老板”对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也更难,当然也更受人尊重。这部分内容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有关产业政策,选择项目的一般常识、考察立项的一般程序、做老板的一般素质条件、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等。鼓励学生大胆创业、教给学生科学决策、告诉学生要慎重对待。
四、实验教材的特色
实验教材(或称读本),融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实现《就业指导》的课程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改变;强调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
(一)针对性
精简职业指导一般的理论讲解,突出职业实践中最常用到的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体会,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形成的教育和求学、求职、立业、创业行为的改变。
(二)实践性
与其他教材相比较,多数情况下不讲或少讲理论,而多以实战要求内容充实。杜绝纯理论的讲解,努力把相关理论变成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各点,对本实验教材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力戒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授和重复讲解
整个教学以实际训练和学生的自学、自测、自查为主线,通过采用以具体项目学习为节点,以任务驱动模式为教学进程控制思想,其核心在于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进程安排与相应的任务联系起来,通过实际任务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将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生学都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双方的目的性与实践性都十分明显。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名词、概念要结合实践训练做精要的引导和提示就够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提示、自学、自测、自查、讲座、座谈交流、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练之以志,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过程性(实践)教学策略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这种方式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知识的传播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而成了“帮助者”、“协助者”、“协作者”、“活动组织者”,成了“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同盟者”,帮助并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学生”、“培训对象”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参与者”,是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是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要能设计出符合教学需要的典型任务,这个任务必须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并且具有拓展深度,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
平等的态度: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不要层出不穷地“批判”、“揭露”学生的问题,也不要包办代替,为学生提供现成答案。可以这样说,教材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各人有各人的结论和答案,并且很难用一个标准判断对错。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要严格控制任务完成的质量,确定任务完成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开放的心态:参与者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与学习和活动,主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作法,积极地与他人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安排,或静听他人的发言。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索,形成多元的回答,生成丰富而个性化的策略。
一定的自学能力:对高中段以上学生说,自学能力大都可以达到读懂教材文
字的水平。关键是能否理解和深刻体验,对于要亲手做的内容一定要去做,不做就不会对内容深刻理解,更没有切身体验。没有体验何谈感悟,没有感悟何谈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没有意识的提高,一切行为便混沌如初。
第五篇: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会感想
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会感想 龙都街道谭家庄初中 宫献军
3月16日上午8:30分在龙城中学二楼会议室聆听了潍坊市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报告团二位专家的报告,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今后为自己提高施教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初中学生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宋敏老师先从“你是谁?”引导自已定位,认识自己。又从“二十以后你是谁?”谈到个人的职业、收入、责任。现在初二学生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和职业,而初中阶段没有专门的人生规划课程和职业指导课程,对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只是基于自己狭隘的经验、同伴及书本上的道听途说来进行思考和设想。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引领,再加上现实中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种人生设想往往缺乏合理性和前瞻性,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描绘成绚烂多彩的蓝图,也不可能自发形成一种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当然更不可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相反,面对目前日益紧张的学业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容易产生对当前生活的一种逃避态度。部分初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组织初二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已是当务之急。
其次,初二学生要明确《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教育目的和意义。毋庸置疑,当初一新生跨进初中学校的大门的时候,他们也是带着美好的梦想来的。但是,一年后,他们才知道初中生活远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繁重的作业、一天到晚的上课、接连不断的考试、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等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由于他们不明确初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以他们自然地就同小学时期进行类比。小学时期的管理要比初中轻松、自由得多,学习任务也轻得多,于是,他们萌生逃学的想法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初中学生今天学会规划,成就未来人生.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规划自已未来的发展.曲振国教授告诉我们:毕业选择与人生目标.其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涯和生涯规划及初中生面临的选择等.从一串数字的思考说明人生是短暂的,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势在必行.初中生应该了解社会,了解教育,了解就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所以现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应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旨在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个性特长的活动课程显的尤为重要。否则,一味地抓文化课的学习,一味的开展应试和变相应试教育,一味地很抓学生的行为规范,而缺乏学习目的性意义性的教育,缺乏学生个性爱好特长的培养,缺乏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那么,初中将会失去他应有的吸引力。
再次,初二学生要树立起读好初中阶段课程的信心。初中生只有不断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坚定信心.才有不断学习的动力.初中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兴趣性和选择性。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针对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不能再因循守旧地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上课出勤情况、作业上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评价的指标。要采用综合评价和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学习中不断找到自信,确立信心。否则,学生对于初中的学习会感觉到越学越累,越学越没劲,也越学越丧失信心,最终采取消极逃避的办法来应对。可见,许多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其实根源在于我们没有认真做好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