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3 13:4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报告》。

第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

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调查实践目标: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看法和对网络的认识,如何用网络,如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

调查实践时间:

2011年5月4日

调查实践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方法

调查实践对象: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实践的主要过程:

根据分配的任务进行需要问题的调查,主要是通过网络调查方式,从而进行问题分析和得出结论。

调查实践分析提纲:

1、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2、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二、分析问题和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就不陌生了,它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构建的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同时存在着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的做出结论。

(一)调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材料的综述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有志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学习空间的扩展,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面临一次意义深刻而又巨大的冲击。

二、在互联网构造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即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知场所的变化,因特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际与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构想。大学生不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是根据自己的不

同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何时在何地学习。

(2)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每一个进入网络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大学生好比海洋中的一艘风帆,任其在知识海洋中敖游。据问卷调查资料显示有38.16%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获知时间的变化。

三、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局限在上课时间,网络传输的即时性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获知观念的变化。网络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大学生的获知观念由被动接受教育的灌输和安排,转为主动的上网查资料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知识。同时由于各种知识的充塞使得大学生不局限于获得传统教育中认为的正确的或是必须的知识,而是进一步去寻找自己认为实用的知识。获知内容的变化,大学生不在依赖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

四、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方面

(1)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共享性使文华作为无形的资产扩散到各地,使每个网民受益,达到“文化增值”的作用,也显示了文化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信心。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摆脱了知识的权威的从众心理,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便于大学生产生协同学习的观念。协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利用互联网所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好比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同时网络还可以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通过网络大学生还可以向教育者提出问题,寻求辅导与解答。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节约学习时间。网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的资源,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即能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时间。因此大学生为获得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这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4)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会成为一种趋势,表现在自主选课、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等,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五、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因素

(1)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是随着网络电脑不断地深入到千家万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美国心理学会曾对469名长时间上网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网民中有6%的人患有网络中毒症。而对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学习,还会影响个性形成、价值

取向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改变大学生的人生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迅速攀升,网络成瘾症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信息污染。网络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有骗子、小偷,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大学生若沉湎于这些黄色的信息垃圾中,给其心身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轻者耽误学习,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项调查表明,在被抽取的三千名中国大中学生中,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可见“网络黄潮”、“色情文化”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摧残。此外,网络犯罪的手段多种多样,非法盗取国家机密情报、散步谣言或恶意诽谤等。目前,有些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敲诈香港富豪的事件以见报端。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家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3)人际淡化。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就进入了“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沉溺于虚拟空间,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就会淡化,与现实中的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他们从网络走出来的时候,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望,极易导致情绪紧张、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网络对大学生影响问题对策

1、高校、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要找好切入点,迅速占领网上阵地。我们须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自主地选择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养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素质,找到正确的学习、生活的方式、方法。目前,网上内容多是将报纸、文件、杂志的内容搬上 网络并相互联结,缺乏深度和创新,缺乏吸引力。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 和需求,改变这种现状,建设好我们自己的网站,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和网上大学的发展,在社会热点、学科热点上下功夫,广泛开展网上论坛,充分开发校园网络的潜能。注意把学生的网上活动吸引到健康有益的内容上,在鲜活的形式上和内容中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继承我们民族的美德,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

2、重视和加强网上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上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加强网上道德教育,倡导诚实、信任、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共信息安全、拒绝和抵制不正当或负面信息等健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注意辨别信息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从自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实现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国际互联网为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的远距离教学方式,如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职业培训、学位教育、业余教育等是一种集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新型教育方式。网络使教育由单一片面的被动学习的应试教育向自主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网

络使 教育由不尊重个性的不充分信息教学到尊重个性的充分信息教学,教学内容更加分散。网络技术是解决网络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校园网是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推进整个学校的建设,各方面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同时向互联网开放的局域网。校园网应该成为学校实现 信息化教育的平台和门户,成为网络信息素质教育的工具。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进行改革,是新时期高校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及重新建 构文化模式、营造育人环境的途径和方法。开拓教育工作的网络新环境将成为新时期 高校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汲取新知识、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4、开展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和网上咨询。正确的信息素质包括懂得自己需要掌握哪些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样信息的能力、正确评价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运用获得的信息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正确处理学业 与上网关系的能力。通过信息素质和培养使上网为学业服务、为求知服务、为成才服务。开展网上咨询,及时解决网络生活在学生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迷惘和困惑,有效消除网上情 结、网 络孤独症、上网综合症等。倡导正常的人际交往,引导他们参与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形成 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建议

总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正反作用,正确对待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 生成才的影响,充分发挥这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成为高校和社会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大学生自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合理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好好学习,绿色上网,做个合格的上网公民,为技术事业做多一份支持和近一步美化网络。同时更是更好保护自我利益。

署名:XXX

班级:XXXX

报告完成时间:X年X月X日

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了解大家的网络观以及网络活动现状,特做此次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所在年级: *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攻读的专业类别:

电信计算机电子机械自动控制 文学 金融管理 营销 法律 其他类

4.您的网龄: *

1年以下1~2年2~3年3~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上

5.占据您上网时间最长的是以下哪种方式?(可多选)* [多选题]

学习资料获取资讯邮件QQ或MSN等即时通讯游戏影音网上购物其他

6.你常用那个搜索引擎? *

百度谷歌雅虎必应搜狗搜搜其它

7.如果从互联网获得新闻,你一般去那些网站看新闻:* [多选题]新浪腾讯搜狐网易雅虎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其它

8.上QQ或MSN主要做什么?* [多选题]

交朋友到自己的群里看帖并回复了解同学情况并回复当作自己博客发表日志、贴图等无目的其它

9.QQ上的朋友多数是? *

现实中的朋友网络中的朋友各占一半左右

10.觉得上网对您学习的影响是怎样的? *

没有丝毫影响有时会影响学习有影响,但影响很小相得益彰

11.经常上网会不会影响您的正常生活习惯? *

会不会有影响,但影响很小

12.您对网络文化的看法是?*

先进且重要有点用无用无用且有害

感谢你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祝你生活愉快!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占用几分钟时间请你填这样一份问卷。

问题1: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访问过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的网站吗? A经常访问B偶尔访问C没有访问过

问题2:你是否有过在网上下载文章来完成作业的经验?

A经常B有过,但是不经常C没有

问题3:你在QQ聊天或者游戏聊天中是否有过隐瞒或者欺骗行为?A有过,不多,仅仅是为了安全意识

B很多,网络中真话不该太多

C网络说什么都可以,又不犯罪

问题4:你是否有在网络上说脏话肆意侮辱人的行为?

A有过,脏话平时也说,网上说也没什么。

B没有说过

C脏话会有,但是不会侮辱人,说出来只是自己过瘾

问题5:你怎样看待网上论坛中恶意评论或者攻击他人的行为? A这种行为很过分。

B与我无关,批的不是我就好。

C论坛中只是讨论行为,有什么过激的反应正常。

D论坛只是一个交流平台,讨论适度就可以。

问题6:你在网上偷看过其他人的隐私么?

A有过,但是合法的,看的是他不经意透露的。

B没有,不知道就不知道,无所谓。

C有时候竭力的想知道,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得信息。

D尽管想知道,但是不去想法设法找出来。

问题7:是否听说过与网络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

A听说过很多B听说过一些C没听过

问题8: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普及网络道德文明的相关课程?

A非常有必要B必要C一般D不必要5无所谓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成员简介:邓 舒2009101409 组长 周艳萍2009101416组员

谢巧玲2009101417 组员 朱美容2009101424组员 李小玲2009101432 组员 毛海玲2009101448组员 尹善林2009101468 组员 潘 辉2009101471组员 王文清2009101494 组员 罗 焱2009101499组员 实践主题: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构建研究

实践时间:10月10日

实践地点: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实践方法:发放问卷和当面提问等方式

摘要: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显示,打多数的大学生仍然是以亲朋为主、辅以同学、老师的单结构社会关系网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的缺乏。关键词: 社会关系网络 人际交往能力 问卷调查

一、开序篇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在随着大学扩招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现在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大学生今后要在激烈的坏境中去生存,社会关系网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综合素质的保证下,社会人际关系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成功的重要基石。

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调查篇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本小组经过国庆一周的充分准备,于10月10号在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和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进行为

期一天的调查活动,我们小组10人分为3个小组,在南昌工程学院(瑶湖校区)的新旧食堂和学生公寓门口发放调查问卷、随机提问。实践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此次活动,最大化的把问卷发放到学生的手中,在两个食堂门口,由于人数较多,问卷调查工作持续较久,在学生公寓门口的调查主要是随机提问的方式,在我们事先准备的问题中随机挑取3到5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更能反映真实性。

本校是我们此次调查活动的重点,我们的调查面也比较广,但是为了更加真实的反应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我们小组决定去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发放问卷;下午4点到6点,我们小组赴邻校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进行发放问卷调查,江西师范大学作为我省师范类院校的高等学府,其生源、人数在全省师范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所以到江西师范大学进行调查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江西师范大学同学的帮助下,我们小组的活动顺利按计划进行,我们小组集中在师大的学生食堂和师大图书馆门口发放问卷。经过近两小时的工作,我们小组顺利完成布置的任务,接下来我们小组的的主要任务是对回馈的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晚上7时到9时,此次调查活动基本结束。

三、分析篇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从反馈的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显示,打多数的大学生仍然是以亲朋为主、辅以同学、老师的单结构社会关系网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交际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的缺乏。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把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社会交际无助型,这类大学生能与大多人交往,但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和同学,多属一些点头之交,一旦离开某个见面平台,他们就很难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大学一毕业,这类同学的社会关系网络依然很小。

2、社会交际困难型,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在内心深处希望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但由于个人交往能力有限致使交往不尽人意。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要更好的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缺乏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是关键

3、社会交往恐惧型,这类大学生交往特别敏感,极力回避与陌生人的接触,害怕和陌生人接触,这类大学生害怕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害怕自己被别人嘲笑,总是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容易发现人际交往能力很差的同学,这里有客观和主观因素,有相当部分同学由于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到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日益成为大学生活中的普遍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起来答题有以下方面因素

1、家庭因素,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总是限制孩子的外出,造成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蜗居的习惯,久而久之,交际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相当匮乏。

2、学校教育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是应试教育,甚至在大学依然把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制度,造成我们的学生根本就没注重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大学之前,学生的普遍心理就是要考大学,就必须断绝一切交往,专心高考,那些整天和同学聊天的同学很定不是好学生,而在大学,事实往往就是那些交际能力强的学生更受社会的欢迎。

3、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信任危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为大多数人的原则,正是在这种不良的社会坏境下,大学生逐步放弃了广交天下朋友,朋友多多益善的理念。

(三)、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每个大学生都想在大学学到一技之长,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重要课题之一——社会关系网络,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考虑的。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

1、树立构筑社会关系网络的意识。大学生只有具有了构筑社会关系网络意识,意识到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重对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挖掘。这种意识的培育一方面来自大学生自身的认识和努力、其生活的家庭,另一方面,学校平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

2、学会开发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如亲戚,大学、中学、小学的同学、校友、老师,同乡,家乡的“父母官”,甚至同学的同学,同学的同乡等。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本,首先要自己愿意付出,即大学生在平时要注重交往质量,要关心和帮助他人,欲索取必先给予。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所在高校的社会资本提升自我的社会资本。高校的名气、学校领导的社会影响力、校友的社会地位等这些社会资本都可以被我们的大学生加以利用。

3、走出校门,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大学生与社会接触少,是缺少“社会资本”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节假日多参与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兼职、实习、毕业设计、各种俱乐部等各种机会,加强与社会交往。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现代社会中,仅凭优异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善于展示自己的优势,学会推销自己,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四、总结篇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学院老师给与了许多帮助,对我们小组的实践活动给与了实际和理论的指导,当然,我们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同学的支持,包括江西师范大学的同学无私的帮助,使我们这次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组员之间的配合度不够高,组员向被调查同学的提问时没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而定。在今后的调查实践过程会吸取此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经过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

师 2005年02期

【3】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附件:社会实践小组相片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

姓名:鄢榕芳 学号:210991391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犯罪事件频繁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干扰校园秩序、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运行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其犯罪特点朝着暴力化、群体化、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等发展的趋势;犯罪原因也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化为复杂型。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原因。为了更好地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了齐心协力积极防范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预防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不仅是亟需解决的一项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所在。它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管理,共同努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数据实现了网络化,网络因素也开始逐步地介入伪造证照(证件、车牌照等)犯罪。网络因素的介入,导致伪造证照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形态都逐渐出现异化。同时,刑法对于传统伪造证照犯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在法定刑设置上的不相协调,造成本质上仍是传统犯罪的伪造证照犯罪,由于网络因素的介入而在定性上被迫全部转化为计算机网络犯罪,可以说,此种司法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伪造证照犯罪,成为网络时代一个尴尬司法现实。

一、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的介入及其司法尴尬

学位证、毕业证、驾驶证、军官证、车辆牌照、执业医师证„„,客观地讲,此类证照本身即证照的文本载体自身可以说并无任何价值,存在价值的是其所承载的信息,传统空间中的伪造证照,实际上主要就是伪造这种文本载体上的信息。

(一)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介入的时代必然性

随着网络进入数据信息领域,个人的身份信息、资格信息等信息通过网络基本可以达到同步的网络内查询,于是证照所承载的信息就被纳入到了网络中,从而可以更高效地查询和使用。以此为基础,一份证照就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一是现实世界,一是网络虚拟世界。于是,仅仅针对文本证照本身进行伪造,只是完成了整个伪造过程的一部分,而另一份网络虚拟领域中的信息还在正确地、真实地存在着,要真正实现伪造证照的现实使用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1

就必须要完成对网络虚拟领域中信息的伪造。

过去,证照真伪的验证主要靠人力进行,这种由人凭借一定的经验来识别证照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且准确率不高;同时,此种文本证照的制作成本低,防伪技术不高,被伪造的可能性很大。之后,防伪技术开始进入证照,例如,在证照表面使用激光防伪技术、水印技术等,防伪技术的运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证照伪造的门槛,但是,对于证照的查验来说,只是徒增了人工工作量,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带来诸多不便。再之后,人们开始使用机器来识别证照和读取证照信息,它的技术模式是在证照内部植入微型智能芯片,例如,当前的银行卡、医院的就医卡都使用了这项技术,可以快速地读取相关证照信息,这一技术的初衷本是为了提高证照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但是,客观地造成伪造证照的技术难度被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完美结合。然而,仅仅通过提高证照本身的高科技含量和防伪技术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证照被伪造的可能性:一方面,部分证照的自身价值不高,而高技术化的证照本身却是需要大量成本投入的,运用过高的技术防伪显得不必要、不经济;另一方面,只要某种证照具有足够大的使用价值,无论多么高的防伪技术都无法避免被伪造的命运,我国居民身份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第一代身份证的防伪技术含量已经很高,但伪造身份证的案件屡见不鲜;即使是防伪技术含量更高一筹的第二代身份证,也是不断出现被伪造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证照验证效率,打击证照伪造行为,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证照信息与证照申请办理时存档的信息进行对比,这样仅仅对文本证照本身的伪造就很难蒙混过关,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证照信息的比对在瞬间即可完成。

应当说,网络的出现及其同步性和共享性特征,为证照信息的同步、网内共享、查验和比对提供了最佳解决手段。而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化的快速进展,为我国证照信息的网络化查询和比对构建了物质基础,网络因素在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传统证照领域。正是由于此种证照信息的网络化,才使得对于证照信息进行伪造的犯罪行为也同步进入了网络领域。

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一:犯罪停止形态的异化

传统的伪造证照犯罪的既遂标准是伪造行为的完结,但是,随着证照信息的网络化,文本证照的作用已经逐渐降低,无法通过相关网站或信息系统查证的文

本证照,开始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即使没有文本证照,只要拥有其证件号码的,且根据该号码可以查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就等同于拥有该证照和通过信息查验对比。因此,单纯针对文本证照的伪造开始逐渐失去意义,要使伪造的证照能够被有效使用,就必须对于网络中的证照信息进行与文本证照同步的伪造,唯有如此,文本证照才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而被认可。

(一)传统领域中伪造证照犯罪的犯罪完成形态

传统伪造证照犯罪之中,伪造行为是伪造证照的实行行为,整个伪造证照犯罪就是围绕着伪造行为进行的,它是整个伪造证照犯罪的核心。在传统社会中,证照主要是客观的、有形的实体,具有物质性,主要指文本形态下的证照,例如驾驶证、学位证、毕业证、身份证等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证照。虽然在刑法理论上,伪造本身包括有形伪造和无形伪造两种具体行为方式[1],而且从危害性和发现难易程度来看,无形伪造更应当成为打击伪造犯罪的重点,但是,从现实案发情况来看,伪造证照主要是有形伪造,是没有文书制作权限的人员冒充拥有该种权限的人员或机关的名义制作文书,这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关注的重点和打击的重点。

伪造证照犯罪侵害的法益是证照的公共信用,一旦伪造行为完成,就已经实现了对证照公共信用的侵犯,而不是等到伪造证照流入社会以后才开始侵犯证照公共信用的。因此,伪造行为完成,整个伪造证照犯罪就达到既遂状态。当然,这里的伪造行为如上所述并不是指一切的违法制作证照的行为,伪造行为必须使被伪造的证照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存在着对伪造行为进行刑法上的价值判断的必要性。基于此,很多出于好奇或者玩耍而随手制作的、与真正的证照相差很大的假证照,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伪造行为,也不构成伪造证照犯罪。此外,刑法意义上的伪造证照行为可能包括空白文本的制作、证照信息的填充、印章、签名等的一系列文本证照的伪造行为,只要某一特定证照的伪造行为完成,达到了使一般人信以为真的程度就是伪造行为实行完毕,即为伪造证照犯罪的既遂。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的介入引发的犯罪完成形态的异化

网络被用于证照信息领域,源于证照信息的比对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查询。网络技术的介入,导致了证照犯罪的“物理”结构开始实行发生变化。

1.证照查询和比对的网络化。

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印制水平不断提高,伪造的文本证照制作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与真实证照的差别日渐缩小,不仅人工难以识别,甚至连机器都无法鉴别;而证照颁发单位在办理证照时是备有存档备案的,而且此种备案信息被纳入到数据库并连接到了网络,以供需要的人员进行查询。此种存档信息是在办理证照的过程中形成的,伪造证照一般是不具有的,当然,无形伪造的证照可能存在这种留存信息。因此,通过将文本证照的信息与留存信息进行对比来进行证照鉴别,已经成为目前证照查验的最简捷和快速的方法,而且准确率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网上信息的比对和查验工作一般人员即可实施,无需进行过于专业性的训练,社会的广泛普及具有可行性。例如,当前被誉为“中华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准考证就是由考生自己打印的,考试时对于准考证的查验完全依靠与身份证、留存信息及本人的比对来进行的,只要四者一致即可认定证件为真,证件属于考生本人所有。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证照信息上网之前,有关人员需要查验证照信息时,只能向发证机关发出查询函,不仅有很多紧急的场合不适合发函,即使发出了,一方面时间过于漫长,二来发证单位对诸多查询也应接不暇。在证照信息上网之后,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用户只需将相关内容,一般是证照的号码信息输入查询系统进行查询即可,如果是伪造的证照,查询结果就是文本证照信息与网络证照信息不一致或者根本就查不到相关信息。

2.伪造证照犯罪的被迫同步跟进及其形式。

此种情况,对于犯罪人和犯罪行为而言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仅仅是对文本证照进行伪造已经无法达到掩人耳目、以假充真的目的,因为,他人只要在网上进行简单地操作就可以查询到该证照的真实信息,伪造证照立即就会被戳穿。那么,要实现伪造证照能够现实化使用的目的,犯罪人就必须要解决网上信息查询和比对的问题。于是,伪造证照者为了达到“以假充真”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到了网络上存在的诸多网络信息数据库。如果能够进入这些信息库并添加或者修改信息,那么伪造的证照就真的成为能够通过验证的“真照”了。对此类信息数据库进行篡改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有形篡改,即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黑客技术侵入相关网站的数据信息库,然后进行篡改;另一种是无形篡改,即由发证机关

单位内部的有权人员进行篡改。客观地讲,伪造证照犯罪通常不是偶犯,而更可能是具有常习性和连续性的行为,因此,此种篡改数据的行为更多的是多次的、反复的,由发证机关单位内部的有权人员实施是不太现实的。除此之外,并不是任何一个伪造证照者都有此种内部关系型的“共同犯罪人”可以利用。而另一条通道则是现实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熟练掌握黑客技术,相比来说,有形篡改更为可行一些。

从犯罪历程来看,早期由于网络技术还不十分发达,一方面,一般情况下,证照查验还仅仅是查看文本证照;另一方面,黑客的技术门槛较高,相关技术人员稀缺,一般人员很难完成这样的高难度、高技术犯罪行为,因此,网络信息篡改行为还仅仅是偶尔出现,也就导致此类能够通过信息查询和比对的证照价格非常昂贵,因此,购买这种可以在网上查验的“真照”的人并不是太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证照的网络查验和比对已经非常便捷,特别是对于学历证书,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进行网络验证;同时,黑客技术也日渐成熟,甚至出现了专门供用户下载黑客软件的网站,这就导致了网络信息篡改行为变得简单易行,直接网络信息的篡改行为快速增加。

因特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先进工具,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吸纳、交换、传递、品味信息和分享文明进步的大平台。目前,因特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又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卫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冶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从网络引发的犯罪,笔者试就从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预防及对策谈些粗浅意见,但愿对青少年引起一些思考和启发。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的早期和中期,正值青春发育期,在此期间,其形态、生理、内分泌、行为,智力等方面表现着一系列的急剧变化。尤其是由于性激素分泌旺盛,又会通过反馈增强或减弱下丘脑变化。大脑皮层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影响青年的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易冲动。随着青年学生生理发育趋于成熟,而生理成熟不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际关系等环境的教育和影响,必然进一步促进其心理意识、情感、意志、人格等特征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为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朝气蓬勃。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一般落后于生理成熟程度,认识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自制能力差,缺乏自我保健能力,由此也会造成一系列矛盾,从而引起各种心理冲突,表现出某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独立自主与遵守纪律的矛盾;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与自己尊重别人的矛盾等等。所以这个时期对他们身心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己刻不容缓。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客观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就中国大学生来说,其心理障碍也是比较严重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新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今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

大。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多高校学生自发地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一些同学还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晓萍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信息网络的兴起及普及,提供了人与人接触的另一种方式,改变了人们互动的方式。由此,以社会价值标准为基础,规范人们互动行为的法律规范,日益被人们所期待。大家公认,“1999年是向网络进军的转型年。”在那以后的3年里,每个大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有一项调查说,大学生的数字生活中最常见的内容有五个:68%的大学生用它“交流情感”,40%“浏览信息”,37%使用“电子邮件”,此外还有“下载软件”和“网络游戏”。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人们可以在不公开身份,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网上聊天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几年,网恋在大学校园里已经蔚然成风。长时间在网上聊天、交往的结果会使心理变得更加内敛、封闭、孤僻。如果“手”长时间替代语言、替代眼睛、替代体验与人交往的话,那么人身上的某些“工具”将不再灵便。由此可见,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滋生的许多社会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明确提出“五要五不要”: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是按照中央确立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大力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网络环境的净化要靠每一个网民的自律和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解决他们的理想信念问题,使大学生拒绝网上的不良信息,不制造、不传播不良内容的信息,做到“五要五不要”,共同净化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上网有度,积极在现实中结交朋友。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上网应有度,对自己上网的目的、时间应有个适当的计划。在目的方面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学习与交流,网上交友聊天应有度。在上网时间上,最好每天不超过80分钟。对于一些大学生所产生的交际障碍,大学生应克服心理障碍和自闭倾向,积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朋友,而不应沉迷于网上交友和网恋。

据调查,我校90%以上的大学生有上网聊天的习惯,约30%大学生成为网上

常客,每班均有个别大学生迷恋网吧,上网成瘾。这些学生为了上网肆意向同学借钱(有个贫困生为证明自己的能力,已向同学借了一千多元,而且购买了手机),经常旷课、晚归、睡懒觉并诱发一些违法行为如:有些同学缺少钱在宿舍偷落千丈他人放在桌上的零用钱(一般都是拾元以下的零钱,不会引起他人太大的在意),严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上网者可以轻轻松松地在网上阅读国内外最新的时政要闻,获取各类知识,欢快淋漓地与对方畅谈,也可利用网络的隐蔽性特点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对学生的上网情况做详尽的调查,充分掌握学生的上网情况,剖析上网者的心理。学生为何热衷于上网以至成瘾?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

1、从众模仿心理

学生普遍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学习压力,缺少父母的督促,甚至中学时代无孔不入的老师也变得时隐时现,不再板着脸孔了,因而感到十分自由。相当部分新生自入学便开始尽情放纵自己和追求享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缺少了学习压力—--考大学,丧失了求学的目标与动力,出现暂时的目标真空,导致刚入校园时无所适从,在外界诱惑下极易产生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很自然地加入了网民的行列,客观上加剧了网民的增长,我校某专业的四十六名同学就在这种情形下开始上网生活的。部分同学是因中学时被管得太紧,产生逆反心理,进入大学后,便在网上拼命释放“天性”,造成一发不可收拾。

2、补偿心理

新生中有一部分在高中阶段是比较优秀的,因为高考失利和家庭的因素使他们进入自己并不希望的大学。入学后本想凭自己的优势,在大学展露手脚,胜人一筹,寻求心理平衡。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如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间出现了矛盾。为缓和矛盾,便到网上寻求心理补偿, 寻找心灵的慰藉,期望在网络中找到自我,于是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倾注予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并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已。

3、求助心理

现在大学生有很大比例是独生子女, 在父母的襁褓中长大,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在上大学前基本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少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差。上大学后很多事情都要学会自己做,必然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烦恼。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向同学倾吐和求助,转而向网络寻求帮助。

4、逃避心理

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希望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好集体,渴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渴望人们的理解与支持。但大学生在交往中存在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他人轻视而不愿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因个性自卑而害怕交往等现象,由此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感到压抑孤独,就像有同学抱怨说,在大学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一层薄膜,大学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徒见其外表而不知其内心。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一旦学习,交往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我校学生生上网部分处于这种心理。

5、畏难心理

因为我校属专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存在着偏科短腿的现象,有些同学的短腿现象十分严重(在三个新生上网成瘾的同学生中,有一

位高考数学才36分,一位高考英语只得45分,都未达到单科总分的三分之一),这些新生在大学遇到这门课程,其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刚开学,由于好奇心和进入大学的喜悦使他们有耐心坐在教室听课,但面对老师的授课不知所云,几节课下来便产生了逃学心理。加上学校开学初课堂管理的不规范为他的逃课旷课提供了方便,部分同学就选择这个时刻上网,并迷上了网吧。

6、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一般都带着某方面的人格障碍或心理障碍进入校园的,由于家庭的因素(贫困、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使他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造成性格孤僻,害怕与他人共处,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为寻求心灵的解脱,往往借助网络,沉溺于网络虚拟的世界不能自拔。

二、解决不良网络心理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上网问题不能忽视,应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常抓不懈。解决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要加强对学生教育和引导。

第一、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加强理想教育。

学校网民有增无减,甚至有些长期迷恋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刚入大学目标迷失,造成缺少追求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缺少了生活学习的目标,出现目标真空,就会带来空虚与无聊,而且目标真空存在的时间越长,则越可能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其危害性就越大。所以思政工作者要帮助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利用军训,新生专业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机会,树立学生科学的生活观念;聘请成功校友作学习创业经验报告,鼓励学生投入学习,增强自信心;利用班会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早日树立大学的奋斗目标,引导新生树立人生的长远目标。

同时,要向学生阐明,如果沉迷于网吧,陶醉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成为网络的奴隶,这既是学校教育的不幸,也是个人的悲哀,以此警示新生,督促他们投入正常的大学生活。

第二、加强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特别是如何利用网络来帮助提高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能够正确面对各种现实的问题,正确对待不良网络的诱惑。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心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并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成为网络的主人。另外,作为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新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而不至于靠虚拟的网络世界来倾泻。

第三、大力倡导网络文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不能从容上网,也就无法更多了解到网络的要求与标准,而大学网络已进宿舍,上网成了家常便饭,因而对学生一定要进行网络文明教育,教育的依据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保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据此,校团委和学生会可以利

用校园网进行网络道德的专题讨论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正确引导。

针对大学新生刚入大学新目标尚未确定,出现暂时的不适所引起的上网问题,我校应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使每个新生深入到各种集体活动中,不让新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要大力倡导和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班组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帮助“网络性心理障碍”学生走出阴影的直接推动力。事实证明,健康,和谐,丰富的班组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化解个别同学的孤僻、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源头上堵住了新生沉溺网吧的恶习。

第四、及时了解学生网络心理情况,进行细致认真持久的个别教育。

学校或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题目,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包括上网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对于上网成瘾不能自拔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其实迷恋于网络生活的人往往对网络存在着依赖心理,他们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神情倦怠,而且随着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心理越来越强烈,所以对待这种同学要有耐心,允许其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有个过程,做到教育的持久性。我班有个学生从高二开始长期上网,造成成绩直下,考入我校后仍未警醒,继续在校外打“网战”,我从开学第二周开始关注该生,每次单独谈话收效甚微,半期考后两科挂红仍作无所谓,眼看自己因上网旷课要受到处分才略显紧张,这时我发现该生仍然存在着较强的个人尊严和荣誉感,于是对症下药,与家长联系一起鼓励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得到明显的效果。现在该生已从网络世界中解脱出来,正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期末复习。总结该生的经历,我对其教育做到了细致、认真、持久、尊重人格和尊严,对该生教育的成功,坚定了我教育学生的信心。

第五、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上网是全校性的普遍性的问题,大凡上网成瘾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心病还得心药医,学校要着力引进、培养一批心理咨询专家直接帮助来访者解决困难,并授之以“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断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建立心理咨询部门,疏导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心理咨询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初期效果是症状的改善,中期效果是行为的改变,后期效果体现了人格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单兵作战,需要全面铺开,形成良好态势。

第六、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学生即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对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学生社团的组建,是促进广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协会成员把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健康意识,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作为协会的首要任务。可以组织许多大规模的活动,内容包括会员培训、专家讲座、宣传板报和橱窗、就业辅导、心理测验、播放心理健康影片、发放宣传资料,与校内外的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与教师组织的宣传活动相比,其声势和影响力更大,意义和效果更明显,也更容易为学生

下载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观及网络活动现状调查研究的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调查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特点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成......

    当代大学生孝敬观现状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孝敬观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报 告 人:梁晓君前言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

    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实践报告(范文模版)

    安徽省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合肥学院 系别:建筑工程系 班级:建筑学班 姓名:李力 报告名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时间:2013.6.28社会实践......

    大学生骨干网络培训实践报告[模版]

    社会实践报告实践目的 通过大学生骨干网络培训平台一系列先进理论的系统学习,在丰富知识文化提升自身的涵养的同时,也越发的体会到理论需要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农业......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在读的大学生 调查方法: 本次通过采用网上向QQ好友发放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份数为100份 调查背景: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迅速普及,在互联网带动电子商务的同时......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现状调研[范文大全]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现状调研 专业:09国际商务2姓名:汪洋学号:092306214 一、 调研背景 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是媒体报道和社会讨论的热点。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及网络文明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及网络文明现状调研报告 朱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技术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姓名 学号):院系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