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孝敬观现状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孝敬观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报 告 人:梁晓君
前言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敬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开展孝敬观教育,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特意在网上做出一个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孝敬观的看法和态度,以便于了解这次调查的过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议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孝敬观;人生观;教育建议等
一、调查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是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孝敬道德观念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注:调查对象均为本人认识的在校大学生)
二、调查结果:
大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孝敬观,孝敬父母,关心长辈,绝大多数学生重视与父母长辈的亲子关系,因而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但是,一些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观为中心思想的慢慢渗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孝敬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呈现出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方面
1)大部分朋友心怀一颗感恩报答的心,与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
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学生们展现出了重孝道、较负责的一面。从调查中发现:
在回答“您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哪天吗?”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知道,部分的学生知道父母亲两者中的一者。
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大部分会选择就业地区与家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照顾父母。
大多数学生会在一个星期左右与父母联系,少数的学生会选择一个月内与家人联系。
绝大多数学生会在过节时问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关心与祝福。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吵时,会有道歉的态度,约20%的同学会主动与父母道歉。
学生在家里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能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满意。
2)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手机,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大部分的学生会在一周左右主动和家人联系,其余的一般也会两周之内主动与父母联系,且与父母之间的通话时间超过五分钟,由于电话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通过电话来问候和关心父母,并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告知父母,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做到了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安心„„
(二)消极方面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担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都能答应,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三、现状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几个问题:
1)大学生与父母缺乏真正的交流。
2)在了解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
3)对父母的关心、理解仍未到位。
4)对家庭过分依赖, 自主自立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上的肤浅琐事,有的也只是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亦会出现同
学报喜不报忧,甚至一些颓废的同学给家长反馈的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愿望、忧愁和喜悦,学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却不是很了解;在与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说抱歉的话语,却没有任何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当一回事;由于时代的不同,再加上学生与父母对政治、经济、文化上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双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为大家的了解与沟通增加了障碍,矛盾、误解将会导致出现这些情况:有的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有的认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无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叛逆的同学,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 生活上自理独立的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难只会找家人抱怨、哭诉,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独立能力明显减弱,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四、原因分析
从上述现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不完善
在孝敬观上,大学生讲究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在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享乐主义风、拜金主义风、极端个人主义风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在选择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尺度,容易走偏了方向;教育体制仍未完善,仍旧以成绩为主要要素去衡量学生,而伦理道德的教育、情感意识的教育却很少,甚至未达到教育的标准,这样使在校的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热爱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孝敬观的思想逐渐流失。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二)长辈的溺爱、纵容
自从我国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后,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子女。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一般是有求必应,吃、穿、住、用都给子女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子女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滋生,逐渐发展成享乐生活,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懂得关心父母。
(三)学生自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部分学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 不讲奉献, 自私、自我, 不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
五、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等错误思想,警惕和抵制它们的侵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动地加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向父母诉苦、抱怨。
2、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在我校的伦理教育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以尝试改变教育形式,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孝敬教育片;开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动,比如说写一封家书活动,学唱几首与父母有关的歌曲,或开展大合唱。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孝敬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自小,家里就应该给子女讲授有关于孝敬,亲情的故事诗篇,如《孟母三迁》、《游子吟》等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兄友弟爱等传统美德。父母的期望、关心、理解可以让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可以成为他们要求上进的恒久动力, 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持恒心, 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让这些东西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能够面对挫折。
4、大学生应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当代大学生要确立生活的独立意识,不能过分依赖父母,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人生价值标准,做到认真、务实、乐观、进取,要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要勇于奉献,不求索偿,要做到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感恩学校,孝顺父母。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女友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最不能接受的是“现在仍爱那男”——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教授潘绥铭等著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正式出版,这次调查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方法,对于21世纪初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映与分析。大学生贞操观的调查与分析是此项调查中的一部分。
在具体分析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结果前,有几点说明:
1.我们要求男生回答的问题是:“假定新婚之夜,发现新娘不是处女,您就是新郎,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你会原谅新娘?”
要求女生回答的是:“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肯定会得到新郎谅解?”(这里所要了解的,并不是女生自己对自己的贞操观,不是自己认为贞操是不是重要;而是让女生通过自己眼光去看男人的贞操观。因此,女生的回答所反映的,并不是她们自己保持贞操的主观意愿,而是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程度。
2.我们将可原谅的情况分成这样几个方面:被强奸;爱过那男,现已不爱;受骗;被拐卖;被迫卖淫;一时冲动,无爱可言;现在仍爱那男;什么原因都不行。
3.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本科生。
我们调查结果呈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情况:
女友失贞,有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
坚决固守“无论如何,处女膜都不能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本科生占14.9%。男女在这个问题没有显著差别,只不过其中含义却不一样。
有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也就是说,他们是坚定的“处女膜崇拜者”,哪怕爱情也无法打动他们。有15.7%的女生则认为新郎会持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仍然极大(但并不代表她们就不会做)。
尤其需要注意:女生的恐惧并不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男人或者广义的社会。而是针对“新郎”这样最关键的、很可能是女生最爱的人。这就表明了一种因果关系:恰恰是那些“要膜不要爱”的未婚男性的存在(哪怕他们也是受高等教育之人)构成了女大学生的恐惧。
新娘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
在笔者列举的可以原谅的原因中,按照选择可以原谅的人比例的多少,可以在男生中排序如下:最能够得到原谅的是“被强奸”;其次是“爱过那男,现已不爱”;第三是“受骗”和被拐卖;第四是“被迫卖淫”;第五是“一时冲动无爱可言”;最后是“现在仍爱那男”。
这里面,隐含着男性世界的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按照人之常情来说,应该是女性自己责任最小的事情,男人就最能够原谅。这表现为“被强奸”最受到宽容,其他三个“被”也受到相当的宽容。这就说明现在大比例的男人还是讲理的,已经能够区别“失贞”的不同原因了。
按照这个逻辑反过来看,那么越是出于女性自己的主观意愿的事情,男人就应该越不能宽容才对,可是我们却可以发现两个不合这一逻辑之处:首先,“爱过那男,现已不爱”这样一种几乎是完全出于女性当初的主观意愿的事情,却也受到了男人的第二位广泛的原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其次,“一时冲动,无爱可言”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女性的意愿责任并不大,只是生理需求而已(男人应该更懂和最懂);可是男人却第二位普遍觉得不肯宽容。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时下的男大学生的第一套逻辑是:既要讲理(女性无责任就无妨);也要尊重现实,因为宽容“爱过那男,现已不爱的”就意味着:现在的男性已不再幻想控制女性的情感活动了;或者说,要“处女还有可能”,要“初恋”则已经不太现实了。
第二套逻辑是:女人只能有爱,却不能有性;哪怕是“一时冲动”也绝对不行;而且恰恰是因为“无爱可言”,才更加不能容忍。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能够宽容女性以前的爱情的男人,也绝不能容许女性曾拥有男人那样的、可能超越爱情的、生理上的性需求。这才是最根本最深刻的“双重性道德标准”。
女性恐惧“失贞”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
那么女生认为自己最恐惧的是哪几种“失贞”呢?笔者不无惊讶地发现:女性恐惧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这恐怕不需要多解释了。它说明:在目前这种仍然是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女生对于男人世界在“贞操”这个问题上的逻辑,实际上知道得很清楚,而且往往不得不遵守之。
对于各种“失贞”原因,女生认为新郎能够原谅的比例都小于男生。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各种“失贞”原因,女生认为新郎能够原谅的比例都小于男生,并且在“被拐卖”、“被迫卖淫”、“受骗”这几项上还形成了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女生眼里,男生的宽容度比他自己所认为的要小。或者说,女生对于“失贞”的恐惧,仍然大于男大学生们的宽容程度。
这既可能是因为女性对男人根深蒂固的、有理由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因为现在还没有面临婚礼的男大学生们,从纯粹理性的思维的角度出发,确实是高估了自己现代化的程度。
这种“贞操观”对于女生的实际行为起了哪些作用呢?
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这仍然是一种显著的相关关系:与那些认为新郎不会原谅这个原因(心存恐惧)的女生相比,不再恐惧的女生(认为新郎会原谅)有过性爱抚及进一步行为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6倍。
这也可以说明,笔者前面所说的女性“不仅在于想与不想,也在于怕不怕”的假设,在这个相关关系中得到了验证。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女友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最不能接受的是“现在仍爱那男”——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教授潘绥铭等著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的追踪调查》正式出版,这次调查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方法,对于21世纪初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映与分析。大学生贞操观的调查与分析是此项调查中的一部分。
在具体分析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结果前,有几点说明:
1.我们要求男生回答的问题是:“假定新婚之夜,发现新娘不是处女,您就是新郎,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你会原谅新娘?”
要求女生回答的是:“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肯定会得到新郎谅解?”(这里所要了解的,并不是女生自己对自己的贞操观,不是自己认为贞操是不是重要;而是让女生通过自己眼光去看男人的贞操观。因此,女生的回答所反映的,并不是她们自己保持贞操的主观意愿,而是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程度。
2.我们将可原谅的情况分成这样几个方面:被强奸;爱过那男,现已不爱;受骗;被拐卖;被迫卖淫;一时冲动,无爱可言;现在仍爱那男;什么原因都不行。
3.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本科生。
我们调查结果呈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情况:
女友失贞,有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
坚决固守“无论如何,处女膜都不能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本科生占14.9%。男女在这个问题没有显著差别,只不过其中含义却不一样。
有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也就是说,他们是坚定的“处女膜崇拜者”,哪怕爱情也无法打动他们。有15.7%的女生则认为新郎会持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仍然极大(但并不代表她们就不会做)。
尤其需要注意:女生的恐惧并不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男人或者广义的社会。而是针对“新郎”这样最关键的、很可能是女生最爱的人。这就表明了一种因果关系:恰恰是那些“要膜不要爱”的未婚男性的存在(哪怕他们也是受高等教育之人)构成了女大学生的恐惧。
新娘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
在笔者列举的可以原谅的原因中,按照选择可以原谅的人比例的多少,可以在男生中排序如下:最能够得到原谅的是“被强奸”;其次是“爱过那男,现已不爱”;第三是“受骗”和被拐卖;第四是“被迫卖淫”;第五是“一时冲动无爱可言”;最后是“现在仍爱那男”。
这里面,隐含着男性世界的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按照人之常情来说,应该是女性自己责任最小的事情,男人就最能够原谅。这表现为“被强奸”最受到宽容,其他三个“被”也受到相当的宽容。这就说明现在大比例的男人还是讲理的,已经能够区别“失贞”的不同原因了。
按照这个逻辑反过来看,那么越是出于女性自己的主观意愿的事情,男人就应该越不能宽容才对,可是我们却可以发现两个不合这一逻辑之处:首先,“爱过那男,现已不爱”这样一种几乎是完全出于女性当初的主观意愿的事情,却也受到了男人的第二位广泛的原谅。
其次,“一时冲动,无爱可言”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女性的意愿责任并不大,只是生理需求而已(男人应该更懂和最懂);可是男人却第二位普遍觉得不肯宽容。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时下的男大学生的第一套逻辑是:既要讲理(女性无责任就无妨);也要尊重现实,因为宽容“爱过那男,现已不爱的”就意味着:现在的男性已不再幻想控制女性的情感活动了;或者说,要“处女还有可能”,要“初恋”则已经不太现实了。
第二套逻辑是:女人只能有爱,却不能有性;哪怕是“一时冲动”也绝对不行;而且恰恰是因为“无爱可言”,才更加不能容忍。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能够宽容女性以前的爱情的男人,也绝不能容许女性曾拥有男人那样的、可能超越爱情的、生理上的性需求。这才是最根本最深刻的“双重性道德标准”。
女性恐惧“失贞”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
那么女生认为自己最恐惧的是哪几种“失贞”呢?笔者不无惊讶地发现:女性恐惧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这恐怕不需要多解释了。它说明:在目前这种仍然是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女生对于男人世界在“贞操”这个问题上的逻辑,实际上知道得很清楚,而且往往不得不遵守之。
对于各种“失贞”原因,女生认为新郎能够原谅的比例都小于男生。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各种“失贞”原因,女生认为新郎能够原谅的比例都小于男生,并且在“被拐卖”、“被迫卖淫”、“受骗”这几项上还形成了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女生眼里,男生的宽容度比他自己所认为的要小。或者说,女生对于“失贞”的恐惧,仍然大于男大学生们的宽容程度。
这既可能是因为女性对男人根深蒂固的、有理由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因为现在还没有面临婚礼的男大学生们,从纯粹理性的思维的角度出发,确实是高估了自己现代化的程度。
这种“贞操观”对于女生的实际行为起了哪些作用呢?
在那些认为新郎会原谅“爱过那男,现已不爱”这个“失贞”的原因的女生当中,到目前为止仍然从来没有约会过的只有31.7%,比那些认为新郎不会原谅的女生多出13.4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有过从约会再接吻的行为人占38.1%(多出7.1个百分点);已经有过性爱抚及进一步行为的人占30.2%(多出6.3个百分点)。
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这仍然是一种显著的相关关系:与那些认为新郎不会原谅这个原因(心存恐惧)的女生相比,不再恐惧的女生(认为新郎会原谅)有过性爱抚及进一步行为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6倍。
这也可以说明,笔者前面所说的女性“不仅在于想与不想,也在于怕不怕”的假设,在这个相关关系中得到了验证。
第四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目 录
摘要„„„„„„„„„„„„„„„„„„„„„„„„„„„„„„„
一、调查背景及概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和方法„„„„„„„„„„„„„„„„„„„„„„
(四)问卷回收情况„„„„„„„„„„„„„„„„„„„„„„„
(五)样本背景„„„„„„„„„„„„„„„„„„„„„„„„„
二、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基本恋爱状况„„„„„„„„„„„„„„„„„„
(二)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
(三)婚姻与家庭的联系„„„„„„„„„„„„„„„„„„„„„
三、心得与总结„„„„„„„„„„„„„„„„„„„„„„„„„ 1 1 1 1 1 1 2 2 3 5 6
附录„„„„„„„„„„„„„„„„„„„„„„„„„„„„„„„
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传统婚姻观念与西方开放的性文化的冲突,影响了新一代人们的婚恋观,主要体现在婚恋观念、择偶标准、婚姻形式等方面。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外来思想,所以大学生的婚恋观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婚恋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未来社会人们的家庭结构与婚姻变化。
一、调查背景及概况
(一)调查目的
关于爱情的话题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由此可见,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一份积极、美好的爱情可以为生活增添浪漫的基调,激励人们学习、促进工作的发展。大学生的爱情具有社会性,涉及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问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可能会升级为婚姻问题,所以本次调查选择了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探讨大学生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婚恋观并树立正确婚恋观的目的。
(二)调查对象
2016年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时间和方法
此次调查时间是2016年4月3日——5月1日期间,采取网上开放、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在各个省市高校中发放问卷。
(四)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实际回收155份,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为100%。
(五)样本背景
1.性别构成
本次调查男生女生都有涉及,其中男生50人,占总人数的32.26%,女生105人,占总人数的67.74%。2.调查对象构成
本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主要对象是在读的各年级大学生,其中大一30人,大二占多数108人,大三13人,大四2人,研究生2人。
二、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基本恋爱状况
1.是否有男女朋友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41人处于恋爱状态;68人处于观望状态,表示一旦有了合适的人选可以考虑;11人仍处于暧昧期;35人在大学期间不打算谈恋爱。根据数据可以得出,恋爱率约为26%,单身率为74%,虽然调查样本在年级、数量上有局限性,但是可以反映出大学生中单身仍是常态,不过单身大学生中有69%的人希望谈恋爱。
调查结果显示,有过1次恋爱经历的有47人,2次的有17人,3次及以上的有22人,没谈过恋爱的69人。可见谈过恋爱的占总人数的55%,没谈过恋爱的占45%,一多半的人都谈过恋爱。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除了学习,那就是人格的塑造与完善。《西方的爱情哲学》一书中如此写道:爱情能使人的精神崇高,品格更为优秀。同时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大学生谈恋爱,正当其时,对他们情感成长的重要契机。2.对待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的态度
婚前性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时下流行的婚前试爱等等。从调查数据的显示来看,有40%的人赞成,60%的人从不同程度上不赞成,其中女生表示自己不会做、不赞成的比例远高于男生,仍有较多女生认为婚前性行为会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带来隐患。关于同居,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16.7%的人表示赞同,47.1%的表示无所谓,36.1%的人表示不赞成。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的解放、性观念的改变使整个社会对婚前性行为变得更为宽容。而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对情爱的过多渲染,对鼓励年轻人的性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但需要明确的是,婚前性行为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人都应该严肃对待。3.“恋爱经费”
谈恋爱需要一定的恋爱经费作为物质基础,恋爱经费每月为500元以下的有66%,500—1000元的有27%,1000元以上的为7%。因为大学生目前仍在求学阶段,少有工资收入,所以多数人的恋爱经费的开支不是很大,仅有少部分同学在恋爱上花销过千。至于经费的来源,有5%的调查对象表示“恋爱经费”由父母专门提供,95%的人则是从生活费中扣除,或是自己兼职等所得的钱。随着高校“禁婚令”的解除,新一代大学生父母的观念逐渐转变,甚至出现了不仅鼓励孩子谈恋爱,更引导孩子“高质量”地恋爱,有的家长不惜拨付“恋爱经费”来予以支持,这是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中的新现象。3.大学生的“毕分”现象
每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都会面临一个抉择,对大学期间的恋爱是保留还是割舍,使“毕分”成为热词,本次报告也对这个问题做了相关调查,有61%的对象认为只要双方感情好,就可以继续走下去,只有5%的坚定认为大学毕业会遭遇分手。所以“毕分”与否虽然与毕业有一定关系,但是最终还是取决于双方感情基础是否扎实。该数据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保持认真的态度,而不是单纯为了“在大学期间谈一场恋爱”而恋爱,毕业之后就分手。4.对大学生结婚的看法
自2012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不再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以来,大学生结婚已经不再稀奇,更有高校鼓励大学生结婚,对于大学生结婚给予学分等,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结婚甚至生子。调查报告显示,50%的人认为“大学生达到法定年龄后,自己可以决定”,3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自己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12%的人认为“大学期间结婚是不理智的行为”。所以说虽然法律上对于大学生结婚没有了限制,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表示不会选择大学期间结婚,大学生在面对婚姻与家庭问题上没有完全成熟,并且少有经济来源,大学期间结婚意味着需要承担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所以大学期间不结婚还是较为理智的。
(二)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
1.对待同性恋与同性婚姻
虽然发展至21世纪,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同性恋人,其实同性恋问题由来已久,不仅仅是存在于欧美大陆,中国自古也有,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持有何种看法呢?数据表明,25%的人表示赞成,62%的人表示中立,13%的人明确反对,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更易接受外来文化的人群,对于同性恋也更加宽容,反对歧视的人所占比例较少。2.对未来伴侣的要求
伴侣可能是陪伴自己一辈子的人,人们会格外认真地选择自己的另一半,对于伴侣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本次调查主要从“品质、能力、样貌、家庭背景、工资财力、身体素质、学历、年龄、亲友意见”九个方面进行了考察,数据表明,男生更关注女生的品质和样貌,女生更注重品质和能力,对于其他方面,男生不太关注对方的工资和学历,女生对于各方面都有所要求。古语有云:“女怕嫁错郎”,所以女生在择偶上比男生要求更多,考虑也更加慎重,而男生的选择则应验了“男人是视觉性动物”这句话。3.结婚年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适当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呢?根据调查,15%的人为“20—25岁”,63%的人为“26—30岁”,3%的人为“31—35岁”,17%的人自己没有准确时间,看满意的人何时出现,还有2%的人不打算结婚,其中有两名男生,一名女生。可见晚婚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形成,但是也表示不会太晚,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在拥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经济能力后,也有人主动选择不婚,而不是像传统观念认为“什么阶段做什么事”,这是当代的一个新现象。4对于婚姻的看法
关于婚姻与爱情的讨论,一直以来就有“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说,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在调查中,仅有6%的人同意此观点,有78%的人则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5%的人认为“婚姻是繁衍后代的义务”,11%的人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婚姻是两个人彼此依赖与信任”、“利益的合理经营”等。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对婚姻报有好感的,认为婚姻是对爱情的升华,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婚恋观,而非否认婚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推动作用。
(三)婚姻与家庭的联系
1.父母对婚姻的影响
父母的婚姻状况会对我们后来形成的婚姻观有重要的影响,在调查中,只有54%的人欣赏父母的婚姻,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不是很欣赏父母目前的婚姻状况,有54% 的人表示自己在恋爱及婚姻问题上会主动征求父母的意见,根据交叉数据分析显示,欣赏父母婚姻的人选择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最高,有60%;而对父母婚姻不满意的人选择不征求父母意见的比例与其他对象相比是最高的,有15%。
根据数据显示,父母的教导以及身边人的恋爱经历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影响很大,所占比例超过了70%,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任何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婚恋观等,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榜样和未来生活的信心。2.对未来孩子的希冀
中国的传统思想里一直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但是随着经济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性别问题不像以前那样在意。大学生对于孩子的性别所持的看法有这几种:希望是男孩的有6%,希望是女孩的有16%,希望男女都有的有39%,不介意的有39%,可见仅有极少数比例的人仍坚持未来的孩子是男孩。
而且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此有33%的人表示会考虑生二胎,19%的人表示不会,48%的人会视情况而定。所以二胎政策的颁布对于大学生的生育选择会有明显影响,将来会体现在90后的婚育观上。3.婚后夫妻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逐渐瓦解,更加崇尚独立和平等。调查中,63%的人认为应该“双方共同打拼,地位平等”,34%的人认为可以“看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协商解决”,仅有3%的人坚持“男主外挣钱,女主内相夫教子”。所以看来现在“90后”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缺乏家庭责任感,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平等对等的婚恋观正在被新一代所接受。
三、心得与总结 恋爱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的恋爱观,因此,加强人生观教育,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搞清人生真谛,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恋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并正确引导大学生恋爱是高校工作的大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这样也才能让大学生在以后的婚姻之路上走得更加的顺利。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报告
2009-02-22 北京科技报/2005 年/03 月/30 日/第 B04 版/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教授潘绥铭等著的《性爱十年:全国大学生性 行为的追踪调查》正式出版,这次调查首次严格运用社会学规范的方法,对于 21 世纪初我国大学生的性行为、性观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反映与分析。大学 生贞操观的调查与分析是此项调查中的一部分。在具体分析当代大学生“贞操观”调查结果前,有几点说明: 1.我们要求男生回答的问题是:“假定新婚之夜,发现新娘不是处女,您就 是新郎,您认为以下哪些原因,你会原谅新娘?”要求女生回答的是:“您认为 以下哪些原因,肯定会得到新郎谅解?”(这里所要了解的,并不是女生自己对 自己的贞操观,不是自己认为贞操是不是重要;而是让女生通过自己眼光去看男 人的贞操观。因此,女生的回答所反映的,并不是她们自己保持贞操的主观意愿,而是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程度。2.我们将可原谅的情况分成这样几个方面:被强奸;爱过那男,现已不爱; 受骗;被拐卖;被迫卖淫;一时冲动,无爱可言;现在仍爱那男;什么原因都不 行。3.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本科生。我们调查结果呈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情况: 女友失贞,14.3%的男生认为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 的男生认为“ 女友失贞,有 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坚决固守“无论如何,处女膜都不能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本科 生占 14.9%。男女在这个问题没有显著差别,只不过其中含义却不一样。有 14.3%的男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也就是说,他们是 坚定的“处女膜崇拜者”,哪怕爱情也无法打动他们。有 15.7%的女生则认为新 郎会持这样的观点。也就是说,她们对于“失贞”的恐惧仍然极大(但并不代表 她们就不会做)。尤其需要注意:女生的恐惧并不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男人或者广义的社会。而是针对“新郎”这样最关键的、很可能是女生最爱的人。这就表明了一种因果关系:恰恰是那些“要膜不要爱”的未婚男性的存在(哪怕他们也是受高等教育之人)构成了女大学生的恐惧。新娘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 新娘失贞,男生认为最能够原谅的是“被强奸”。在笔者列举的可以原谅的原因中,按照选择可以原谅的人比例的多少,可以 在男生中排序如下:最能够得到原谅的是“被强奸”;其次是“爱过那男,现已 不爱”;第三是“受骗”和被拐卖;第四是“被迫卖淫”;第五是“一时冲动无 爱可言”;最后是“现在仍
爱那男”。这里面,隐含着男性世界的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按照人之常情来说,应该 是女性自己责任最小的事情,男人就最能够原谅。这表现为“被强奸”最受到宽 容,其他三个“被”也受到相当的宽容。这就说明现在大比例的男人还是讲理的,已经能够区别“失贞”的不同原因了。按照这个逻辑反过来看,那么越是出于女性自己的主观意愿的事情,男人就 应该越不能宽容才对,可是我们却可以发现两个不合这一逻辑之处:首先,“爱
1
过那男,现已不爱”这样一种几乎是完全出于女性当初的主观意愿的事情,却也 受到了男人的第二位广泛的原谅。其次,“一时冲动,无爱可言”这样的事情,应该说女性的意愿责任并不大,只是生理需求而已(男人应该更懂和最懂);可是男人却第二位普遍觉得不肯宽 容。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时下的男大学生的第一套逻辑是:既要讲理(女性无 责任就无妨);也要尊重现实,因为宽容“爱过那男,现已不爱的”就意味着: 现在的男性已不再幻想控制女性的情感活动了;或者说,要“处女还有可能”,要“初恋”则已经不太现实了。第二套逻辑是:女人只能有爱,却不能有性;哪怕是“一时冲动”也绝对不 行;而且恰恰是因为“无爱可言”,才更加不能容忍。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能 够宽容女性以前的爱情的男人,也绝不能容许女性曾拥有男人那样的、可能超越 爱情的、生理上的性需求。这才是最根本最深刻的“双重性道德标准”。女性恐惧“失贞”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女性恐惧“失贞”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那么女生认为自己最恐惧的是哪几种“失贞”呢?笔者不无惊讶地发现: 女 性恐惧的顺序,恰恰与男生的宽容顺序是一样的。这恐怕不需要多解释了。它说 明:在目前这种仍然是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女生对于男人世界在“贞 操”这个问题上的逻辑,实际上知道得很清楚,而且往往不得不遵守之。对于各种“失贞”原因,女生认为新郎能够原谅的比例都小于男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各种“失贞”原因,女生认为新郎能够原谅的比 例都小于男生,并且在“被拐卖”、“被迫卖淫”、“受骗”这几项上还形成了 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女生眼里,男生的宽容度比他自己所认为的要小。或者说,女生对于“失贞”的恐惧,仍然大于男大学生们的宽容程度。这既可能是因为女性对男人根深蒂固的、有理由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因为现 在还没有面临婚礼的男大学生们,从纯粹理性的思维的角度出发,确实是高估了
自己现代化的程度。这种“贞操观”对于女生的实际行为起了哪些作用呢? 这种“贞操观”对于女生的实际行为起了哪些作用呢? 在那些认为新郎会原谅“爱过那男,现已不爱”这个“失贞”的原因的女生 当中,到目前为止仍然从来没有约会过的只有 31.7%,比那些认为新郎不会原谅 的女生多出 13.4 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有过从约会再接吻的行为人占 38.1%(多 出 7.1 个百分点);已经有过性爱抚及进一步行为的人占 30.2%(多出 6.3 个百 分点)。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这仍然是一种显著的相关关系: 与那些认为新郎不会原谅这个原因(心存恐惧)的女生相比,不再恐惧的女生(认 为新郎会原谅)有过性爱抚及进一步行为的可能性,是前者的 1.6 倍。这也可以说明,笔者前面所说的女性“不仅在于想与不想,也在于怕不怕” 的假设,在这个相关关系中得到了验证。学生留言 许多本科生在寄回来的调查问卷上留了言,其中关于贞操观的,笔者列举如 下: 因人而异,但不会毫不在意。(填写者为男生)
2
根据本人的了解,目前大多数人的性观念十分保守,女性的贞操容不得一丝 瑕疵。如果我是新郎,只要我的新娘爱我,什么原因都可以原谅的。我认为,性 爱如同吃饭一样正常。可惜我不是新郎,因此站在此问卷假设中新郎的立场,本 人选择答案为“什么原因都不行”。(填写者为女生)为什么要新郎原谅新娘?为什么要女人是处女而男人不是处男?不公平,性 根本不重要,爱才是一切。(填写者为女生)我的主意徘徊在 4 和 8 之间(4 为受骗可以得到新郎的原谅或者说新郎会原 谅,8 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原谅)(填写者为男生)。这个问题不公平:为什 么不问假如新郎与别人发生关系,新娘是否会原谅?(填写者为女生)为什么不问:“如果新郎不是处男,能否……”(填写者为女生)我所选的是我认为应该新郎应该谅解的,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真的就能得到 新郎的谅解。现在口口声声喊男女平等,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平等,男人的大 男子主义还比较严重,自己可以不贞洁但绝不允许女朋友或者妻子不贞洁。我在 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夜,由于妻子没有落红,丈夫对 其大打出手,拳打脚踢,严刑逼供,闹得满城风雨,致使妻子在社会上无法做人。而事实的真相不是妻子不贞洁而是妻子的处女膜太深了。这对新婚夫妇本是自由 恋爱,之前相处得非常好的。社会上对男女贞洁的看法也不一样。女人不贞洁是通过有无处女膜而知道 的,男人不贞洁却无法知道。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