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

时间:2019-05-13 13: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

第一篇: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

90后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引导策略(总结篇)

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70后”、“80后”大学生的鲜明特色,他们近年来备受媒体及公众的关注。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鲜明特征,“90 后”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多新的特性,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性和思想特点,创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思路,因势利导地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行为特点:

1.开放活跃,认同主流思想,但理想信念比较模糊;

2.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务实、功利性取向明显;

3.个性、自我、乐观、张扬,但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较差;

4.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辨别能力差;

5.知行不

一、道德选择困惑,诚信意识亟待加强;

6.网络依赖性强,媒介素养欠缺;

7.活动积极、敢于创新,但受挫能力差,心理素质欠佳。

引导策略:

 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关怀;

 重视课堂教育,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 积极培育各种校园文化载体,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实践性教育;

 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积极拓展工作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 强化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培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第二篇: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作者:王金颖 刘锡高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错误的自我认知和心理问题多样性这三方面来阐述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以及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正确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三方面的应对策略,为了促进军校大学生的积极发展,提高我国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 心理健康 特点 应对策略

军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有很大区别,注重体能训练、军事演习、考核评估等。对军校大学生的要求苛刻,在强压力下导致军校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异常反应。研究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议,有利于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的内涵

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心理学家众说纷纭。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时,自我各方面的状况良好;第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英格里斯(H.B.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概念的提法各有差异,但是又不尽相同。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侧重强调从身体、智能和情感层面上的健康,百科全书中从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角度来说明心理健康,而英格里斯强调积极的健康状态。英格里斯对心理健康的诠释常常被大家广泛应用,本文采用的心理健康的定义也是英格里斯的这种提法。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军校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学生的身份,又是军人的角色。对于双重身份的压力,军校大学生既要完成普通大学生的学业要求,又要完成作为军人的各项严格训练以及通过考核,所以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本研究总结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2.1 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罗正学的研究表明军校大学生SCL-90的总均分和各项因子分均非常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军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军人常模。可见,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普

通大学生相比,军校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敏感和担忧未来方面。

2.2 错误的自我认识

军校大学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差异,军事化管理和特殊的环境,使军校大学生更多的自我批评、自我否定,不能正确自我归因。在遇到挫折、失败时,逃避承担责任,缺乏自信,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界环境。

2.3 心理问题多样性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复杂多样,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敌对、偏执、躯体化等方面。在相对封闭的部队环境中,军校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局限于部队的领导、指导员、战友、同学,由于训练强度大,闲暇时间较少,导致军校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服从命令。在遇到困难时,不善于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偏执、敏感、敌对,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由于艰苦的日常训练以及担忧各种考核是否会通过,堪忧未来发展等原因,导致军校大学生强迫和焦虑的表现突出,有的甚至出现躯体化方面的表现,经常晕厥、恶心、抽搐等症状。提高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策略

3.1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认为应该强调人性中积极情感和积极因素,所以针对军校大学生,应该注意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学会积极乐观的处理问题;增加适应性训练,对于由新环境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适应问题,可以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此外,提高其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3.2 正确的应对方式

消极应对比积极应对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导致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等不良的自我认知,严重影响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面对压力、困难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正确的自我归因,找到问题的根本,不是一味的外归因或内归因。要学会自我肯定,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认可。

3.3 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社会支持可以减少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增强应对、忍耐等处境的能力,同时,给予帮助与得到帮助与人的心理健康皆有关。本研究将

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朋辈群体的支持和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干预这三方面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3.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尤其避免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取代,防止心理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军校大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将心理教育与部队结合,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课程通过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向学生开展。让军校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学习自我调节,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3.2 朋辈群体的支持

朋辈群体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朋辈群体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互相理解,心理认同感高,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在同伴之间的交往过程中,有助于军校大学生逐步学会理解与包容、宽容与忍让、信任与担当,学会与人如何沟通、合作、交流。

3.3.3 开展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干预

第一,开展专题心理讲座。根据不同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适合于不同年级的专题心理讲座。例如,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可以开展有关新生入学适应为主题的讲座;对于二三年的学生,可以开展以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自我认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减压等为主题的心理讲座。

第二,实施团体辅导干预。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军校大学生心理环境,有效降低压力、提高自信、改善人际关系、缓解不良情绪体验等,促进军人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团体辅导训练,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军校大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和合理宣泄情绪的技巧,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改善紧张状况。

参考文献:

[1]姚锡远,王金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1):11-37.[2]罗正学,苗丹民,皇甫恩等.军校男、女大学生MBTI人格类型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541.[3]李川云,严进,许涛等.1077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6).584-586.[4]李俊丽,梅清海,丛建波等.军校大学生个性、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82.[5]刘素珍,赵华,吴梦麟.团体心理疗法-军人心理辅导方法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

(4):471.作者简介:王金颖(1988,8——)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咨询方向的研究;

刘锡高(1971,5——)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空军航空大学,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职称;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工作。

第三篇: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调查报告

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调查报告

现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对90后这个群体的事件、报导、评价、言论也日趋增多。是个性张扬,还是堕落颓废?幼稚无知?好吃懒做好像是他们的专利,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怎么样,反正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步入社会,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与支柱,我们国家在他们身上投注的关怀,也只会有增无减。在经过我们的调查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90后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这些90后的发展,由于我自己也是90后,所以自己也比较清楚一些我们90后的一些东西,不过有些可能不是分析的很好,但纯属自己观点。但是我会根据我们调查的事实为依据。准确的分析,并做出一些解决方法。让大家真正的认识自己。

一、为什么会出现90后这个名词呢?

总的来说,“90后”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也泛指1990年以以及在1990年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

90后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成效显著,科技发展飞速的年代。他们这一代就如同我们的国家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有机会体验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新东西。他们从出生开始的物质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要优越的多,没有经历过很大的经济波动,更没有经历过政治上的动荡。由于去年的金融危机却给他们造成一点点恐惧,这是相对于部分人而言的,但是大部分的90后还是悠然的在学校与世隔绝仿如没发生过一样,因为至少没对他们直接造成冲击,没出去就不知道赚钱的辛苦。

出于计划生育的影响,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目前多为初高中生,或者刚刚成年,而去年正是第一批90后高中毕业生经过国家严格的考试选所拨,迈入大学校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的金钱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行为方式都和老一辈人有着很大的不同。90后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公众视野内,是由于网络上的脑残(火星文)的泛滥。而以这样非常另类风格形象出现的他们,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和批评、斥责。但不可否认的是,90后一代的个人素质,与老一辈人相比,要有明显提高。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理性化。

二、90后的家庭、学习与生活

大多数人都在说他们正处在美好的时代,为什么就是那么的愚昧、无知幼稚? 90年代是整体生活水平飞速发展的年代,这个时代出生的人,基本上衣食无忧。就算是家庭收入拮据,家长们也不会吝啬于在孩子身上投入。就算他们自己不吃,都会先给孩子先吃,可能也是他们对90后的溺爱,造成了他们不会为生活条件所困扰,也不会关心、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是从何而来。从而有时候过分的依赖。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上,90后的必须整日忙于工作赚钱,这也是去年出现的新名词“孩奴”的真实写照,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就主要落在年老的爷爷奶奶,还有老师身上。事实上“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这些”启蒙老师”给孩子最大的投入只能是金钱,丰厚的物质生活,优越的学习环境,却没有在孩子最需要家长身体力行、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年纪时在他们身边。“90后”普遍与家长缺乏交流,一不顺心就会发生争执。这就是为什么90后比以前年代孩子的“反叛心里”更强的原因了?家长老是说孩子们不懂事,我们每天拼命挣钱只是为了将来供你上学、找工作、结婚,你们还成天抱怨这个那个;孩子们则对家长的唠叨不当回事,甚至是厌恶,好像老是父母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似的。你们懂什么,就知道在我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指责我们,从来不和我们好好谈一次话,也不关心什么是我们想要的。而如今的独生子女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使得很多90后性格压抑内向,不知该向谁、该怎

样宣泄自己的感情,没有什么交心朋友,也就是为什么去年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哥玩的不是游戏,玩的是寂寞”,就是“寂寞”,走上歧途也就不为怪了。

在教育方面,由于中国教育体系慢慢偏离了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方学习方式,90后与前一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出现的了很大的不同。而我们正处在改革中期,不成熟的教育体系使得如今的学校之间竞争日趋越烈,为了高成绩、升学率不惜一切代价,学生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这几年由于国家大力注重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现在的大学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我们90后会不会是一个好的讯息呢!其实经过调查发现,这不会是一个好讯息。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学校越多,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分数的下降,影响了我们90后的学习积极性,对我们90后来说不是好事,学生少了,到最后会形成一种“不要努力学习也能上大学“的想法,这样就不能更好的发掘我们的潜力。我所认识的许多90后初高中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知识丰富、多才多艺,有自己丰富的想法、见识和看法。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寒暑假几乎没有学习,更别说平时的双休日。沉重的学业压力,缺少丰富健康的课余娱乐活动,他们的休息时间,几乎全都放在网络上了。

三、科技发展的双刃剑:“网络”.说到网络这个话题会让一些父母不寒而栗,这一东西对“90后”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有如利剑。随着1999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一直到2007年,竟然猛增至一亿三千七百多万。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这就对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多的影响,由于他们的自控心理不是很强,所以有很多都被虚拟的网络世界迷住,才发生的一些少年因为上网没吃东西饿至送命,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互联网对于平时学业繁重,空闲时间少的90后来说,是最方便的获取新闻、知识的途径,其实上网查资料也迅速成为他们上网的理由和借口了。虚拟世界也成了他们吐露心声,发泄情感,和他人交流的场所。这些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找不到的。在网上,他们眼光更加开阔,更早地认识到世界,能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也可以任意的游戏其中,年轻的90后接受、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极大的不足,网络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监管体制无法及时跟上网络世界发展的脚步,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容易为90后所看见并接受。看看网络上许多十几岁的初中生们写的文章,出现的最频繁的是色情、暴力描写和颓废、悲观、空虚的语言,令人难以想象其中的韵味,何止是寂寞。或许作者们只是出于一时的好玩,认为长大了自然就懂了,但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后果会很严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90后”的新闻之多,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要归于互联网的功劳,熟悉掌握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也乐于在网上发表言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固然是件好事,90后早早地就以一个年轻、新锐的群体出现在大众眼前。但由于“人”和“体制”都不完全成熟,“90后”的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网络上说的话可能是在全世界人众目睽睽之下,老种是把网络当成自己的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晒”什么就“晒”什么,这种乱晒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正是因如此,“90后”的创意在网上成了流行,也是以他们为主体,他们不成熟的想法、言论也在网上大量出现,最终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而为更多不同层次的人们所关注民,所误解。最近在网上广泛传播的“烧钱女”视频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事人想不到自己这种行为被公开于网路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他们不成熟、性格扭曲所致的行为应当加以正确的教育矫正,而他们随便说话、秀自己,想引起人关注的途径——通过网络——显然使社会上对“90后”的印象又恶化了不少。

四、另类的90后

1.“另类的90后”,到底如何的另类?

现在的90后,都很有讲究,不管是从发型学是穿着上来讲都是与众不同的,有人说90

后走的是个性路线。对,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个性张扬吗?上网以“90后”为关键词百度一下,你会发现在搜索结果中“非主流”、“脑残”、“火星文”这些名词占据了好几页。“脑残”是90后,大众对他们常提起的一个评价,他们一些幼稚、另类的爱好和表现令许多人都嗤之以鼻。但同时众多让大家无语的创意网络语言的出现,传播它们的主要力量“90后”功不可没。“非主流”的风格如今已由网络而扩展到生活娱乐各个方面,令许多人印象深刻,还有“火星文”,天知道他们是怎么打出的这些字,仿佛在对我们的标准常用汉字、输入法无声地嘲笑,一眼难忘。放眼望去,“90后”的名人中,写手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字风格鲜明、思想标新立异,情感深刻,不屑于模仿,但也存在缺乏深厚知识素养和文化底蕴,不知所云。面对着华丽的90后文化,该说他们思想新颖,创意无限呢,还是说他们精神空虚?可能是精神空虚吧!这就是为什么“寂寞”这个词,在现在的90后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

2.赶时髦,是年轻人们的普遍特点。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而90后在这方面不仅搞的非常突出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各家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放眼看去:如今的小学生们零花钱如流水一般,高档文具、玩具样样不缺;中学生标准装备是mp3、mp4或mp5 +手机,有些富裕的家族还加上了PSP;高档衣服更是不能缺;在家都是穿名牌,什么都搞攀比,去麦当劳、肯德基是常事,聚会吃饭则成百上千。却不知这钱来的非常困难,生活档次高了,人的档次却没同步提高,说话做事不成熟,不考虑后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而“90后”的犯罪方式,更明显地受到了电视、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

由于上文所提到的家庭环境的原因,很多孩子亲情淡薄,过于自我而不懂得主动为别人着想。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校重视学习远远多过心理教育,使得很多孩子虽然学识丰富,见识广博,却仍然感到空虚,不懂得如何分辨什么是自己真正懂得并需要的。空虚的重点是缺乏关心,他们想时刻成为人们的焦点。如果人们不关心他们,就会感到空虚。

3.由于传媒工具的日趋先进,“90后”的新星们大量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先是集中在演艺界、文化界的童星、小作家,都有着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90后”时代符号。

而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一连串国家大事中,许多勇敢机智,积极参与救援的学生,拼搏进取,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这些“90后”在国人的心目中,树立了全新的形象。地震中面对危险不畏惧,救了全班学生的小班长;被埋百余小时生还的“可乐男孩”;还有更多一脱险便积极投入到救援中的中学生,他们在灾难中表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品质,还有将来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坚韧的心理素质。数月后的北京奥运会中,一批闪亮登场的90后运动员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他们让社会看到,毛病多多,不够成熟,不够格成为国家接班人的90后,还会在这些锤炼中不断成长、不断获得不输于前人的能力。

六、“90后”,我们袓国的未来

经过调查之后,我们的90后最大的缺点是:依赖性太强,思想不够成熟,没有很好的自控心理,喜欢个性张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没有很好的心理调解能力,太注重别人的观注最大的优点是:思维敏捷,会标新立异,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为了我们自己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扬我们自己的优点,正确的认识自己,有错就要改。不管别人是怎么看我们中,只要我们自己做好了,别人也主就无话可说了。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并不是只要我们天天说它就能改变。经过分析,我们自己想了一些办法来避免90后会出现的问题。

我们要多出参与社会活动的实践,这自己多积累社会经验。还可以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学会自己一个人独立,当你一个人在社会

上打拼,你就会知道赚钱的辛苦了,以后就会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这不仅能提高你的思想,而且能锻炼你的交际能力,会受益一辈子。时常也应该学会自控,尽量让自己每天保持笑容。虽然我们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但不能太过于形式化,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气质。

90后,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也需要我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要更加努力,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第四篇: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特征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弱、团队意识弱、抗压能力弱和辨别能力弱等不足。针对“90后”特殊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90后”大学生生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显成效的时候,受时代的影响,这个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跟以往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客观认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转变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

一、“90”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

1、自我实现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弱。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90后”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和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或者信仰层面的东西。部分“90后”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从而不自觉地养成了自私的习惯,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应,甚至忽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

2、个性特征强,团队意识弱。“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独立,喜欢凸显和张扬自我个性,不轻易趋同别人。但是,由于过于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并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团队意识相对较弱。“9O后”大学生在做出判断和抉择时,往往只注意自我的得失观,缺失和忽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荣誉观。

3、竞争意识强,抗压能力弱。高考的扩招,国有企业改制,就业方式的转变,房价的飙升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90 后”的大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慌,也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才能让自己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在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也让“90后”成为充满激情, 勇于挑战,大胆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代人。但是“90 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呵护下,从小娇生惯养,所以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强。经不了风雨,耐不了寂寞,受不了挫折,这也直接造成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吃苦耐劳精神差,遇到小事也会有很大反应,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4、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90后”大学生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亲眼目睹,他们普遍承认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向往民主,注重参加民主生活实践,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对民主管理、民主作风、民主选举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关注,参与意识强烈。但是,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误入歧途。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的腐朽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他们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是非辨别能力弱,不能分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民主实现形式,甚至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当成真正的民主,有的追求所谓的绝对民主,把民主与自由、民主与纪律、民主与专政对立

起来。认识上的偏差往往导致少数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行动上的盲目与摇摆。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

根据“90后”大学生呈现出来的新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不断创新,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对“90后”大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重要性。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目标体系,不断深化其教育理念。

2、引导“90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充分发挥 “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针对“90后”大学生当中存在的价值观非理性化、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弱等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他们,用积极上进的思想引导他们,大胆地控制和抵制社会生活中消极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进行规范性管理和正确引导。针对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生制订适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尊重“90后”的个性,肯定他们的优点,保护和鼓励其个性的发展,是对 “90后”大学生实施管理和教育的首要前提。“90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很强,敢于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与我们一脉相承的传统观念和大众观念有所差异甚至存在冲突。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和管理者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包容的心态,全方位、多角度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各种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全盘摒弃和否定,促使大学思想教育和管理朝着具有包容性、广泛性、大众性、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推进。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仔细分析个性的内在、外在特征,在实施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规范个性,以“扬弃”的态度区别对待,对积极的个性鼓励其张扬,对于有弊的个性要引导和限制。长此以往,良性循环,让每个青年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成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4、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把校园网路建设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到,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和快捷。许多“90后”大学生的观念深受网络的影响,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在网络上吸收,有的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针对“90后”大学生网络依赖性较强的特点,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之成为“90后”大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并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5、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管理机制。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对形成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围绕“9O后”关注的现实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效应;针对“90后”大学生追求民主、维权意识强的特点,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民主自制管理方式,引导“90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管理。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范文

一、身份隐匿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身份作为一种社会属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反映,是社会活动中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征。身份隐匿是指行为主体在社会行为中,根据主观思想意识,有意识地对身份、地位等个人信息进行隐匿的现象。在网络世界,虚拟网络行为比比皆是,匿名和使用假名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引发了一些特定的网络行为,形成了大学生三大行为特点。

(一)价值追求个性化

高于本位的个性价值追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当前,大学生家庭条件一般比较优渥,他们对物质的关注度不高,而对自由个性的关注度却极高。由于现实校园生活中相应的规章制度已经确立,学生在接受管理、接受教育的同时,自由个性追求受到束缚而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很多大学生就利用网络的身份隐匿性,肆意将个性追求过度释放,造成了网络追求声音不仅大于现实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个人真实需求,造成网络声音不断放大。沉溺低水平的个性价值追求。由于对外开放日渐加深、互联网全面普及、外国思潮不断涌入,多元价值观在一定范围内被接受。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之以往有较大提升,家庭教育观念有很大进步,很多家庭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与被教育、训诫与听从的亲子关系,转变为通过身体力行进行教育,通过陪伴和情感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要求,但对学生承担家庭责任、回报社会培养、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要求较少,因而在学生的人生规划中,对这方面内容考虑较少,而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加之具有身份隐匿性的互联网活动约束较少,尚处在人格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虚拟性、娱乐化的负面影响,形成短视的、低水平的价值追求。扭曲多样的个性价值追求。疫情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大量热钱涌入,互联网商家想尽办法博眼球、增流量,瓜分互联网经济发展红利。一些网站媒体甚至故意采用有争议、片面性、未被证实的信息,以吸引大学生关注。一些所谓网红,通过危言耸听、特立独行来制造噱头、营造舆论,不仅在社会上得到了一定关注,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跟风模仿,取得了所谓的“价值认同”,甚至被推崇为“时尚”。这种弥漫于网络的娱乐化、庸俗化甚至低俗化、带有欺骗性质的“多元价值观念”,对缺乏独立思辨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的误导倾向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误导在身份隐匿的背景下,因为缺乏约束指正,而被认为是合理的。

(二)社交范围圈层化

同质化程度高。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于网络时代,接触网络较早、了解网络更深、使用网络更纯熟,通过网络进行社交、娱乐、消费,开展学习,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形成了特有的互联网思维。在强大的网络社交功能面前,他们虽然有着多元多样的文化选择,但还是会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选择建立或加入与其自身相匹配的网络群体。个体的认同需求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圈层活动中,通过不断凝聚共识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话语体系,进而萌生出共同情感,使个人认同联结起来而成为集体认同。在身份隐匿视角下,个人网络圈层认同逐渐加深是伴随着个人现实人际交往圈层化逐渐减弱的。网络的虚拟、身份的隐匿及宗旨价值认同的超脱性,使网络圈层往往具有现实圈层所达不到的共情与包容,造成大学生对网络圈层的过度依赖,很多意见表达往往为了相同而相同,圈层内意见相同程度较高。圈层传播明显。圈层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信息传播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弱,离中心越远,圈层同质化程度就越低,就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圈圈波纹一样,离中心越远越容易受到影响,越容易消散。这种“水纹圈”不仅界定了信息传播的强弱和活跃程度,也界定了圈层中垂直性的分层结构,每个分层都有更加具体的目标追求,有着相对应的制度和规则,圈层中的受众基于这些也更容易抱团形成新的圈子。基于此,圈层传播中的强弱关系、强强关系、弱弱关系等增加了相互转化的变量。排外排他突出。因为网络圈层是基于兴趣爱好和价值认同建立起来的,所以不同圈层之间是相对独立和排他的。大学生因为追求个性,在信息分类中往往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圈层,又在交互活动中凝练共同价值,使圈层更加稳固和壮大。而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群的爱好和选择,精准地推介各种富有个性的定制化信息,各种网络平台、第三方运营商抓住时机、获取用户信息、挖掘商业价值。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个人习惯,有导向性地推送服务信息,使网络圈层得以将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分类过滤,只留下本圈层需要的信息。内容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虽然能给圈层内的用户带来极大的服务体验和价值认同,但久而久之则会阻碍用户的社会视野,淡化用户社会黏性,使用户不愿和外界交往,一旦遇到质疑就会非常敏感,容易脱离理智逻辑,进行非黑即白、党同伐异的论战,以在网络圈层中获得集体认同感,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和价值上的优越。尤其是在网络身份虚拟背景下,用户发声缺乏责任感束缚,使非理性表达更加普遍激烈,助推了圈层极化。

(三)学习生活碎片化

生活被强行撕碎,需要不断整合。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的生活是相对完整的、有规律的。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即时工具联络感情、进行社交、开展工作、娱乐消费,手机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离身的重要工具。网络信息传播的简便性,使信息推送更加频繁,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更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推送,面临着紧急工作任务的布置,个人生活模块被随意撕裂,再根据即时的、相对没有细致规划的意愿进行再度拼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生活的碎片化更加集中地表现在学习的碎片化上。知识间联系变弱、结构松散。以往的大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多是集中在课堂教学和书籍阅读上。当代大学生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率接近100%,虽然碎片化学习有利于他们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多样的自主学习,但获取的知识往往呈散点化,不容易和更多的知识点联结在一起,造成碎片化学习难以系统深入、化零为整、有效同化。信息劣质,泛娱乐化严重。00后是天生的网络使用者,他们的出生、成长无不与网络紧密结合。他们通过网络社交、娱乐、消费、学习,使用与了解网络媒体的程度远高于80后、90后。他们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沉溺于网络的个性化定制。在他们的观念中,娱乐和生活、娱乐和学习、娱乐和工作是分不开的。而且,00后大学生的兴趣转移非常快,必须持续不间断地满足,如此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身份隐匿又加重了网络娱乐化倾向。一些商家和平台为了迎合需求、吸引流量,粗制滥造信息,不加甄别地推送良莠不齐的信息,造成了信息偏差、片面甚至错误。

二、身份隐匿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受负面舆情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化,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两大属性。身份的隐匿性增加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能够吸引用户的主要因素。但身份隐匿在保障网络行为主体的言行自由、释放本我、展示自我、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滋生了缺乏责任担当、侵犯他人利益、加剧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稳定等危机事件,加重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难度。

(一)认同焦虑引发信任危机

人在任何社交圈层中的活动,首先必须获得身份认同,取得信任。在网络身份虚拟背景下,一方面大学生会根据网络圈层的不同和事态的不同自主选择倾向于取得身份认同还是进行身份隐匿,另一方面圈层内的其他主体会根据“你”不同时间空间的具体表现来选择给予不同的信任程度。即使在个人处于中心的圈层,内部结构已相对稳固,价值认同已充分建立,人们运用虚拟身份开展的社交活动已取得“圈内人”的极大信任,但终究互联网还是拉近了人们的物理距离,却疏远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圈层内的信任不是建立在现实中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网络虚拟双方基本不存在现实利益冲突之上的一种互联网社交礼仪。在“戴着面具”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很难取得真正的信任。网络身份虚拟背景下,个人身份的虚构隐匿和多重性,既容易引发自身的认同焦虑,也容易引发其他参与者的认同焦虑。身份隐匿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的虚假信息,一些怀抱不良企图的人利用虚假信息和身份进行非法活动,加剧了信任危机。

(二)群体逆反加剧权威挑战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过多,极大减少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削弱了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大学生本就有发表意见建议、参与公共事务、达到价值认同的心理诉求,这种诉求和能力水平的差异为群体逆反埋下了伏笔。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通过网络观察社会生态、体验社会压力。在现实社会中,激烈的竞争压力过早地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价值认同出现短视和偏差。在权威人物或权威信息施加影响时,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而互联网的身份隐匿特性为疑问的进一步扩大营造了足够空间和条件。由于能力有限、影响力不够,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更希望由活跃于各个媒介平台的网络意见领袖来代替他们发声以表达意见诉求,而这些所谓的“意见领袖”往往过度迎合与利用学生的部分心理,将问题进行简单的体制归因,鼓吹质疑精神,煽动民粹主义,以达到引流谋利甚至更为险恶的目的。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乱象更加泛滥和突显。这种现象仍有很大市场的原因,在于在身份隐匿背景下,网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跳过了对自身行为的理性审视这一关键步骤,盲从于群体引导,羊群效应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头羊效应在起作用。这种由疑问产生的逆反进而发展成的群体逆反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很大影响,是因为这种现象不仅对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排斥,而且对一些错误观念和态度表示赞赏和同情,将为逆反而逆反视作个性追求,并演变为价值追求的常态。

(三)反智倾向助推舆论波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各种网络平台不断涌现,以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关注。各种媒介在将纷繁芜杂的信息推介给用户时,那种关注个体体验、提前帮助解读、省去用户消化思考时间的信息逐渐为用户所青睐,越来越成为网络媒介追求的目标,促使反智主义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使反对理智、反对思考、反对智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常态。具体表现在网络舆情上,个体在事态发生时往往是抱着求真求实的态度去介入的,但因无法投入过多精力而过度依赖媒体解读,而媒体的推送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并掺杂着媒体有倾向性的推送,这种推送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用户反智的价值观念,使用户初期的求真求实演变为个性的表达和价值的追求,而与事态的本真出现偏差。这种倾向性一旦形成,团体内成员在沟通交流的就会沿着这种倾向不断推移,进而产生极化观点,激化争论,助推舆论波澜。

三、身份隐匿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身份隐匿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诉求的多重悖论。他们不缺乏物质却生活物质化,对学校与社会的要求极高而对个人价值实现维度的要求却相对较低,追求个性自由却在“饭圈”中放弃自我、盲目趋同。

(一)提高硬件水平,提前分析预警

舆情监控硬件设施不足,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造成高校舆情应对只能在舆情发生之后才被动开展,很容易错失舆情酝酿和爆发初期开展有效引导的有利时机。各高校虽然已能正视舆情监控设施不足,但囿于人力、物力、财力,很难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管理,在一些专业的网络媒介、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分析研究和引导监管,或向社会第三方购买相关服务。这一方面给高校开展相关研究、提升舆情监管设施水平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学校联合政府部门、动用社会资源开展合作创造了条件,使高校可以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舆情监控平台,提前预警、精准预判、及时干预,动用学校综合力量对舆情萌芽进行纵向阻断或横向切割,积极疏通、引导、化解学生不良情绪,提升舆情应对防范能力。

(二)完善规章制度,科学有效应对

舆情应对是一套科学的处置体系,包括信息采集、检测、研判、处置等,每部分内容都需要建立多部门协作配合机制。首先,要强化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建设,学生处、教务处、宣传部、保卫处、信息管理中心等部门不仅要加强自身舆情应对能力,还要适应多部门协同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建立稳固的舆情监管工作链条。其次,要建立一套长效的舆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系统,不断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责任,细化舆情应对的处理流程和方式方法,制订考核办法,形成问责机制,部门之间形成线上线下统筹联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此外,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政治敏锐性强、专业技术水平高、应对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针对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增设网络舆情心理疏导应对体系,对舆情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干预。

(三)创新教育举措,积极主动出击

创新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引导身份隐匿特征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积极因素。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还不成熟,但他们关心关注社会并希望通过发声来参与社会活动、体现社会价值是值得认可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知识能力教育与切实地履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在实现个人价值、赢得社会认可的同时,积蓄前进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此外,网络舆情看似是全体网民的全域之战,实则是不同圈层之间有条件的相似连接。不同圈层对信息内容的传播和分享并不相同,造成的舆论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通过文化圈层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首要任务就是要“破圈”。深入研究大学生不同文化圈层的独特属性,体察大学生浸入圈层的深层文化心态,针对“饭圈文化”“动漫文化”等亚文化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特点,从语言行为方式、讨论传播方式等方面做出积极改变,使传播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需求,进而营造良性网络互动生态,加大网络正能量声音。通过丰富传播内容、推出精品项目、加强线上不同圈层精准舆情引导、畅通线下沟通交流,以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群体。对价值观已经形成、思辨能力相对成熟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与鼓励他们在互联网上主动发声,通过重大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抢占复杂舆情环境下的价值高地。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随着5G技术的全面铺开,信息通信工具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中国互联网络和数字经济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大学作为引领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主要场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关注大学生身份隐匿特征,因时而进、因势利导、主动作为,为培英育才、促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对策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期末考试应对策略

    大学生期末考试应对策略这是我从上学开始,十几年来遇到的第一个没有考试的期末,也使我得以从一个考试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期末考试,距离2010年期末考试还有三四的时间,看着部分师......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特点与应对策略 陈振楼,王 军,刘 敏,俞立中,许世远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和翔......

    暴力恐怖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暴力恐怖活动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4年09月12日 14:33 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作者:廖罗德 罗卫东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恐怖主义活动是全人类的公......

    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欢迎访问: 会有更多文章 1、买卖合同的特征 根据《合同法》第130条“买卖合同为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的规......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自1999年开始采用话题作文,到2004年全国一些省市单独命题,这段时间,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是话题作文,因此,这是我国作文命题的......

    日本留学生考试特点及应对策略

    日本留学生考试特点及应对策略接下来一起看下留学生考试科目的应对策略,在120分钟的考试中,会进行“记述(即作文)”、“听解”、“听读解”和“读解”四项测试,它有不同于日语......

    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总结报告

    10级学生第二学期学习生活思想活动分析报告 大学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有喜有忧,有乐有悲,有人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而有意义的过完了自己的大一生活;然而大部分人则是碌......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 现状及应对策略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史鹏武浅议高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现状及应对策略 史鹏武 (陕西省兴平市西郊高级中学 邮编713100) 【摘要】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