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当代大学生与新雷锋精神的碰撞
山东农业大学
形势政策课论文
题目:论当代大学生与新雷锋精神的碰撞
学院专业班级届次学生姓名学号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论当代大学生与新雷锋精神的碰撞
班级:2012级法3班学号:20123338姓名: 曾飞
【摘要】当代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个性、有朝气,开朗、有创造力,他们不爱扮演过去普遍认同的“好学生”的角色,而是张扬、独特,虽饱受争议,但愿意也乐于成为众人眼中的“异类”,美其名曰:“90后的特质”。而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并得到广泛弘扬的雷锋精神,它的独有魅力与90后大学生相碰撞后,并没有褪色,反而注入新活力,熠熠生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新雷锋精神碰撞
自私、叛逆、非主流、不懂得感恩等,这些标签却都贴在了当代90后大学生的身上,倍受诟病。无奈,大学阶段是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却被无情的标签左右;委屈,对本应受到热情欢迎的新生力量群体却饱受流言蜚语;怨恨,不断做出努力改变自己,至此仍淹没在四面八方的批评中。需要帮助,寻求支援,当代大学生发扬的雷锋精神成为最有利的说辞。尽管大学生身上确有许多毛病,但他们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大学生需要雷锋精神,丰富雷锋精神,升华雷锋精神,借它调整舆论导向,重拾往日自信,追寻美好人生。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阅历“浅”
当代的许多大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是父母眼中的好宝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眼中的心头肉。没有其他兄弟姐妹,自然地得到家人更多的爱,最终溺爱出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然而,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单独存在的,社会生活是一个群体的生活,个人生存必须与社会活动相融洽、相协调。很多大学生不得不承认,有时很难融入集体,自立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校园,脱离父母的怀抱,开始真正的独立生活,更加觉得生活好难,学习没有动力,目标模糊。尤其到了大
三、大四,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需要做出未来的选择,就业、考研、创业等等,难题一个紧接着一个。因为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时不时感到迷惘、困惑,进而摩擦、烦恼层出不穷:
首先,社会阅历“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存在。过于关注自我或许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通病,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
突如其来的事事亲力亲为有太多的不适应。
其次,社会阅历“浅”,时常做事极端,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大学生敢想敢做事值得肯定的,但这其中的“度”把握不当,易出偏差,一步步地将事做的毫无退路,从而不断怀疑自己,自信心下降。
再次,社会阅历“浅”,易受情绪化影响,缺少主见。以前总是可以依赖父母的庇护,遇到难事第一想到的就是寻求父母的帮助,习惯性地推脱责任,逃避责任的承担,缺乏起码的处事能力。
二、新雷锋精神历史积淀“厚”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永传唱。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雷锋精神被注入了新的内涵。20世纪60年代至今,雷锋精神一直在传承,在延续,并且不断发展、升华。
第一,创新精神被纳入雷锋精神中,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是有创造力的一代,张扬个性,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审视生活。在今天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文化的中国,文化的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新雷锋精神中的创新精神正在一次次被大学生所诠释。被誉为“大学生创业的一颗星”的李海星,他带领团队,拼搏创业,创办长沙恒润机械有限公司,研发的电动轮椅实现了产业化,在创业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他向所有人证实,大学生有能力也有激情引领创新。
第二,奉献精神在雷锋精神中的升华。无私的爱,无限的情,尽管不相识,但爱无边界,每一次奉献换得的是心灵的洗涤、净化。湖北孝感院大二学生杨力伟隐瞒家人到北京捐献骨髓,救助一名患白血病的12岁男孩;赵小亭,她将年轻的生命献给支教事业,她一向热心支援服务,敢于奉献,连续两年积极参加学院学生自发组织的暑期支教活动,然而就在贵州支教期间,被山上滚落石头砸中,不幸遇难。或许他们的名字并不被所有人熟知,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值得每一个人尊敬的,他们大声地说出90后大学生是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群体。
第三,敢于展示的勇气是新雷锋精神的魅力所在。每一代大学生都有其专有的特质,而90后的大学生,只有发挥其独有的个性,才让这个社会变得丰富多彩。“大学生演讲”、“国际大学生精英辩论赛”、“大学生才艺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动,舞台因有他们的魅力展示,顿显激情与活力,这也应是雷锋精神的新体现。
敢于展示,雷锋精神才得以焕发生机活力;敢于展示,雷锋精神才能够彰显时代魅力;敢于展示,雷锋精神才可以发展历久弥新。
三、魅力90后舆论导向“正”
当代大学生并非“非主流”,从现实的一个个真实的例子中,看到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并且不断丰富发展雷锋精神,使之更彰显活力。当然,社会给当代大学生的负面评价也值得大学生自我反思,正视错误需要勇气,大学生努力做到,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
从大学生角度: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脚踏实地,不上空谈,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每一位大学生真正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雷锋精神溢满校园。积极参加各类感兴趣的校园活动,锻炼、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学校角度: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目标,尽可能多的提供各方面的准确、完整的信息。学校通过大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形式,让大学生明确目标,具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新精神,同时对各阶段大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当前就业形式的信息,国家政策的信息等等,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国家角度: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知识的及时更新,与国际合理接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规范社会秩序,发展过程中辨清国际国内形势,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同时消除大学生的顾虑,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感,给大学生一个确定的环境,使其健康发展,使社会有序运行。
大学生是社会新生力量,当代90后大学生更是充满朝气,张扬个性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证明自己是自信、有责任、敢作敢为的强大有生力量,在不知不觉中践行这新时代雷锋精神。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新阐释,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在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雷锋精神永不褪色,在即将迎来的党的十八大下更加熠熠生辉。相信当代大学生,乐观、自信,敢于突破束缚;相信当代大学生,勤奋、善思,忠于坚定信念;相信当代大学生,有情重义,乐于展望明天。
【参考文献】
[1] 执笔:周辉、喻勇兵:《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湖南日报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责任编辑:丁志德,执笔:夏春涛:《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光明日报
[3] 责任编辑:魏广明:《当代大学生现状:九大罪状》
第二篇: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又一年春暖花开时,北京的天气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阴云密布,似乎都缺不了呼号的劲风相伴随。转眼间,刚刚还为了高考而心焦气躁的我们已成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成长的同时丢掉了稚嫩、丢掉了青涩,却也有人不小心丢掉了重要的东西。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三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打扫街区,在路人赞赏的目光中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干活虽累,被红领巾照映得更红的脸颊上却洋溢着说不出的快乐。那时,班级里的板报上还会画着雷锋叔叔的头像,我们在学习如何让观察世界到时候,听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成长。可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那些美好全部变成了回忆中才会有的影像。拥挤的公交车上没有人看到一位老人吃力地扶着椅背;行走在路上任凭塑料袋随风飞舞而不是弯腰把它丢进近在咫尺的垃圾桶中。为什么成为了大学生的我们,反而失去了助人为乐的心呢?
有人偏激地认为现在之所以很少再提雷锋精神,是因为那全是媒体或领导们造假,被发现后不好意思再拿出来说。对于这些观点,我不想批判什么,我只想说真相存于历史,雷锋精神已经不单单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个人形象,而是一种精神的代表: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言行一致的人生观点、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乐观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无私奉献的社会品德。无论你是深信不疑还是嗤之以鼻,这些听起来说教意义强烈的话语,仍然是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我们却借着发展的快速将之丢在身后。
曾听一位心理老师讲过,当代大学生口中最频繁出现的词语就是“无聊、郁闷”,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缺乏目标。多年来被周围的人们冠以“乖孩子、好学生”的称谓,我们自认为是优秀的,可毕竟缺乏经验,于是总是大事儿干不好,小事儿不愿做,最后一事无成,还要抱怨那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所以没有认真做。我们遗忘了“钉子”精神:喜不喜欢是一回事,认不认真却是另一回事。即使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可以学着喜欢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原本时刻被保护着的我们,骤然离开了温暖的怀抱,在刺骨的寒风下学会蜷缩起身体抵御伤害,却同时将寒风之外的美景也拒之门外。世界并不缺少美好,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学会睁开眼睛发现美好而已。雷锋精神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就看你的眼睛是否能找到它了。
第三篇:论当代教师与雷锋精神
论当代教师与雷锋精神
崇仁县马鞍中心小学 谢菲手机1807947356
2时至今日,雷锋精神已伴我们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在历经风雨苍桑之后,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活力。这是因为,一方面,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规范的典型概括,弘扬雷锋精神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实现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消极现象。因此,新时期对弘扬雷锋精神也要有新要求、新思路。
一、要挖掘雷锋精神的实质。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雷锋精神的产生与发展,除了社会的、政治的原因之外,还有历史的、民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雷锋精神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群众性。在社会主义在家庭里,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为人民群众所认同,人们为雷锋精神所感动,群众性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热潮广泛兴起。41年来,这种学习活动呈现燎原之势,生生不息,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的群众性特点。其次,雷锋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时代性。雷锋精神融入时代赋予的新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使得雷锋精神永远处在发展之中,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所包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言行一致,廉洁守纪的精神,努
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团结向上,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只有当身体力行地去体味雷锋精神的实质,了解雷锋精神是源于一种对工作、对人民的热爱而付诸行动的思想影射,了解到雷锋精神是我们华夏子孙的优良品质时,才能去学习雷锋、挖掘和激发自身潜在的雷锋精神,抓住朴实雷锋精神的实质,把学雷锋活动搞活、搞好。
二、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雷锋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根本原因就是他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我们在新形势下学雷锋,就是要让人们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依赖;就是要紧紧围绕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雷锋精神才能生生不息。
三、要立足本职岗位学习。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风范的集中体现。但是雷锋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那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准则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焕发,只问付出,不求回报,而现在则不同,人们在社会生产和交往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则是等价交换,利益互补。因此,在新形式下学雷锋活动,必须把学雷锋与学其他雷锋式先进人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紧密
结合起来,学习他们积极投身改革,立足岗位,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的献身精神。
结合教师这个肩负着培养国家接班人重要任务的职业特点,我们应立足本职工作,从以下方面付诸行动:
一、学雷锋,就要加强学习,做有钻劲的“钉子”。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时间学习是大家的普遍感受。雷锋曾说过:“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具有“钉子”精神,在学习上善于挤、善于钻,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既要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又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还要广泛学习政治、文化、法律、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拓宽视野,完善个人综合素质。
二、学雷锋,就要爱岗敬业。
雷锋精神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我为人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拥有这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起一个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职业关系着千千万万的自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它关注着教师的教育事业心,正确的教书育人,以及确立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
三、学雷锋,就要服务人民,做志愿服务的模范。
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雷锋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内涵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向雷锋同志学习,就要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将学习活动常态化。要结合个人实际为民服务、服务文化繁荣、服务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生活。要在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从善如流、诚信包容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四、学雷锋,就要勤俭节约。
虽然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比雷锋生活的年代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仍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较低及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现状,更要求我们节能减排,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要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坚决反对挥霍奢侈、骄奢淫逸的腐败作风。从身边小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坚持一辈子。雷锋就是这样做的,22岁的短暂年华留下了一个国家
永恒的记忆。我们学雷锋,也应该是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坚持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只有始终如一地把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当作一种信念来恪守,当作一种习惯来培养,当作一种快乐来追求,不计较得失盈亏,才能坚持一辈子做好事、当好人,才能在平凡中铸就崇高、在有限中成就无限。
雷锋同志敢于为集体为国家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深感佩服。雷锋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个人的利益上升为国家的利益,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学习他这种一心为公的精神。
雷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楷模,是德育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雷锋精神对于当代树立教师思想道德观而言,有着重要的的意义,它是一种不可忽视、不容遗忘的德育资源。如何激活雷锋精神的道德影响力,让雷锋精神重焕光彩,让雷锋精神成为教师可学可用,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成为时代的课题。
在当今社会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教师不是没有对真善美的希冀和追求,不是缺乏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内在动力,而是我们没把这种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只要我们把握了雷锋精神的真谛,践行了雷锋精神的本质,发展了雷锋精神的内容,将雷锋精神与树立当代教师思想道德观密切结合,教师就能在雷锋精神指导下,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无庸置疑,雷锋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精神已深入人心。人们赞美雷锋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可以不在3.5日上街学雷锋,但绝不可以抛弃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驻神州人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
第四篇: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雷锋生活的时代不先进文化的表征。作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今后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保证。虽然我们当代大学生与同,但我们当代大学生却与雷锋同步,我们的价值取向与雷锋精神同步。当代大学生肩负祖国兴盛大计,是匡扶社会风气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雷锋精神 大学生 精神文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大发展,但文化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社会越来越物欲横流,利益至上,人民信仰流失。社会迫切的需要一种精神的引导,更需要英雄模范作为信仰。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但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惜的民族是可怜的。”雷锋便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学习的英雄。但人们也觉得雷锋精神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那么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到底过时了吗?学习雷锋精神有什么样的意义?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有何关系呢?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这就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正文】:
一、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条:
1、助人为乐
2、爱国精神
3、热情似火
4、默默无闻
5、勤俭节约
6、无私奉献
7、爱岗敬业
8、热爱劳动
9、忠于革命,忠于党
10、钉子精神
二、学习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多年来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有人发问: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困惑?我们的价值观到底在哪里?有人早就指出:70年代,人们从小被教育的是“勤奋、努力、拼搏”;80年代,是要“挣钱、富裕”;90年代教育又变成“自由、想干嘛干嘛”。究竟什么是标准?我们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人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在内心中,人们找不到答案。有的人是很富裕了,可同时,幸福感又很低。人们追到了物质,却没有感到精神的快乐。
一些评论说,由于现在是多元化和自由社会,人们已不把国家未来、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特别是消除贫困悬殊等,作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些都已不是问题或根本没有作为问题的可能性。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本身是一场增强传统价值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的举措,是强调人是互相联系性的,是符合人生普遍精神意识的需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激扬人们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有助于凝聚全社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和价值遵循,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是加强中华传统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凝聚力的要求。践行雷锋精神,其实是正本求源,将中华价值找回来,把人的精神家园找回来,发挥中国人民的精神高地的凝聚作用。让人固本发新,安身立命于一种清新向上的心境,让个人的命运与天下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定住”自己的东西,不要再找不着北。
三、雷锋精神过时了吗?
有人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世纪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人利益至上,事不关己方为做人之道,早已不是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了。谁还会发扬雷锋精神去帮助别人呢?雷锋如果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吃不少苦头„„”、“雷锋精神早就过时了,要不然怎么彭宇下车救助跌倒老太太却吃官司,怎么小悦悦遭车碾轧数次18路人经过却视而不见因此惨死,怎么货车侧翻,水果散落一地却遭人疯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还有郭明义,还有白守礼,还有青岛的微尘,爱心伞,还有许许多多像雷锋一样的人们在默默地为人们奉献着。
雷锋精神是永远不过时的,因为它反映人与人互相善待的要求,是人的一种无法否认的共有普遍性。今天再提雷锋精神,是再适逢其时不过的自然与必然性的历史与社会需求。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十年商品经济大潮,社会在整体物质方面有很大改善,但这并不等于说,雷锋精神与时代不符了、过时了。
相反,需要理解的是,市场经济是在夸大个人自私性上建立的理论,它对人与人互相善待的共性追求是起制约作用的。市场经济社会出现道德滑坡,“雷人之语”及怪现象频发、人心惶惶,危及社会稳定,是逻辑使然。市场经济是中国历史性地采用的发展自己的手段,这是改革开放的初衷。这个初衷是没有
改变的。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对人与人和谐关系消极影响和制约人与人互相善待共性追求的现象,要起到随时调整作用,要使经济发展不致以牺牲人在和谐关系中得到的精神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作为代价。
因此,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性的文化价值,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与人互相善待追求的本源精神,再提雷锋精神不仅不是过时,而是强烈时代感的。
正是因为社会有些令人心寒、心伤、心痛的事情存在,所以我们的社会才更加迫切的需要雷锋精神,毫无疑问,雷锋精神从未过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雷锋!
四、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主要包括:刻苦学习,善于钻研,乐于助人,做好事不求扬名,有创新精神,有“螺丝钉”精神,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能勇敢面对挫折,孝敬长辈和师长,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1)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热爱祖国是任何人任何集体都必须摆在第一位的事情。我们要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人民的幸福,为社会的和谐,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刻苦学习,善于钻研。
虽然大学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绝不可以虚度光阴,沉溺于虚拟世界。要认清大学生根本任务,要抓住这黄金的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不可以遇到问题就放弃或绕过去,要有钉子精神,提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这是大学生非常现实的问题,不少同学过生日好面子、讲排场,动辄几百、上千元,吃不完也不打包,直接倒掉。有的娇生惯养,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逃避体育课、军训、课外劳动。当年陈毅元帅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知道,虽然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但仍然需要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我们的品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4)直面挫折,踏实求是。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直面挫折,不畏不惧;冷静分析,从容面对;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我疏导,自我排解。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迎难而上,成为生活的强者。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一定要踏实求是,不能弄虚作假,人云亦云。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得到真知。
(5)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我们绝不可以以冷漠的态度面对社会上的冷漠事件,要用自己的真心和热情融化社会的寒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绝不可以忽略个人的力量,要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带动社会的正向发展。
五、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
我们学习雷锋精神,从微观说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刻苦学习,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逃课,认真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比如不浪费粮食,不铺张浪费,不攀比炫耀,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不弄虚作假,抄袭论文;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帮助在路边跌倒的老人,拾金不昧等等。从广义来说就是践行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中华民族共同理想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总结】:
总之,雷锋精神从未过时,只要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从小处做起,时时学雷锋,处处做雷锋,就一定可以让雷锋精神充满我们的校园,当代大学生也一定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资料来源:部分来自百度百科及田振山答记者问
第五篇:论当代大学生与艰苦奋斗
论当代大学生与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近现代的中国,我们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为艰苦奋斗赋予新的内涵。我们的父辈祖辈都身体力行的践行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反观当代大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铺张浪费严重,吃不得苦、耐不得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纪律散漫,丝毫看不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子。社会上比比皆是的“富二代”现象,大学课堂上的纪律散漫现象等等,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对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视。大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艰苦奋斗,该怎么艰苦奋斗,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我眼中的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出自陶铸《崇高的理想》:“我们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还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了中华民族整个发展历史。在不同的时代,艰苦奋斗都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表现。正如先驱恩格斯所说:不同的时代自然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元素,也就必然被赋予不同的理念和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思想家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总是同反对奢侈腐化、提倡勤俭自强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我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周易·否》卦中说,“君子以俭德避难”,认为一个有“俭朴”美德的人,能够避免危险和灾难。《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认为人民的生计在于辛勤劳动,只有勤于劳动,生活财物才不会匮乏。孟子在《告子下》中说:“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突出了艰苦奋斗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现代的角度看,古代思想家所推崇的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内涵,可见自古人们就公认,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革命时期的中国,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着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敌人政治、经济、文化的层层封锁下,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又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全国的工农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着更加困难的条件,更
加凶残的敌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敌我力量差距悬殊,但是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以少胜多,建立了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无论在装备、后勤补给条件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帝国主义,但是我们的战士们凭借着伟大的艰苦奋斗精神,硬生生地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刘胡兰,杨靖宇,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无一不是有着笃定的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说,艰苦奋斗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新中国。
在建设时期的中国,艰苦奋斗精神被我党极大的发扬光大了。埋头苦干,努力钻研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陈景润;不畏艰险,勘探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寒冬坚持扔手雷,拉单杠的好楷模雷锋;身先士卒、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干部焦裕禄……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在用心血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改革开放后,艰苦奋斗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同志强调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色。江泽民给出了艰苦奋斗的新论述:“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精神根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更是将艰苦奋斗上升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强调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通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实现了GDP世界第二的突破,实现了总体小康社会。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取得所有这些成就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想要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呢?
二、大学生的艰苦奋斗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人才生力军,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一不要我们像解放军战士那样流血牺牲地战斗,二不需要我们像工人们那样汗流浃背地建设,我们的艰苦奋斗有着自己的内涵。
首先,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学好文武艺,储备各种知识技能,为今后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准备。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求的是全面发展,不单单是自己的专业知识
要学好,其他方面的也要有所设计,例如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关系国计民生的时事政策,以及当前流行的思想等等。
其次,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对大学生的另一大要求。勤俭节约是艰苦奋斗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这部分显得尤其重要。力所能及地从自己开始勤俭节约,小到一粒米,大到一笔钱,都要本着勤俭的态度去对待。正如李商隐在《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它告诫人们,大到国家,小至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
再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大学生是真正的“无产者”,大部分大学生的衣食全靠父母资助,作为纯消费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尤其是父母的,老师的,校工们的劳动成果。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要求我们要勤俭自强,不能铺张浪费;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要求我们准时上课,不逃课不旷课,保持课堂纪律,积极与老师配合;尊重校工的劳动成果,要求我们要爱护公物,保持校园环境,维持和谐的校园气氛。
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是做一名有理想、有报复、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成才、成功不可缺少的必须品质。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三、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是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现状。但另一面,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就业后的收人水平;学习上怕苦怕累,投机取巧,缺乏刻苦钻研和顽强拼搏精神,碰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思想上缺乏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工作上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创收的意识,只讲个人得失,缺乏实践勇气与团队精神,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幻想高收益,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艰苦奋斗精神的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艰苦奋斗精神及其长期性缺乏正确的理解
部分大学生一提到艰苦奋斗就想到吃树皮,穿补丁衣等情景,觉得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根本不用什么艰苦奋斗精神,其实,我们讲艰苦,并不是提倡苦行僧主义,而是为实现崇高目标所付出的必要代价。它不是一种被迫的痛苦的行动,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自觉要求。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忽视了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的教育。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教育的式陈旧,内容不全,力度不够。不少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艰苦奋斗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邓小平同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艰苦创业,对干中闰是什么样的国家,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
3、家庭的教育指导方向不当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多是8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主。经济上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却较少过问如何花费。这让生长在逐渐富裕起来的环境中的大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和对生活逆境的体验,没有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思想上父母更是放弃教育,只看孩子学习成绩不看孩子综合素质的成长。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遇困难就垂头丧气,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甚至哀叹前途渺茫。这样无形中养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不良习惯。
4、受社会上不正之风及不良消费观的影响
首先,当今党内外的一些腐败现象,一些由于时代变迁造就的通过捷径取得成功的事例,给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以投机取巧的暗示。一旦这样年龄阶段的青年在内心深处刻下如此的烙印,那么他们将永远生活在幻想之中。一其次,在当今一些离开国情,离开现实经济条件盲目追求享受的畸形的“高消费”影响下,一部分学生滋长了贪图享受思想。还有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富二代”现象,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很坏的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没有物质生活的压力,铺张浪费成风,奢华攀比成性。
5、大学生本身缺乏实践锻炼
首先,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较少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践,他们不大懂得劳动的艰辛,不太了解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不知道用资源换取的价值来之不易。其次,长期轻行为训练和实践锻炼,致使许多大学生知行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最终是在真正面对社会时,即使能够渐渐明白创造的艰辛,却没有勇气和思想准备投身到艰苦奋斗中。
6、受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的熏染
传统的那些工作模范或人民英雄的论调已经被当代大学生所淡化,他们不知道王进喜,雷锋这些艰苦奋斗的杰出代表,而只关心日本的《火影》《海贼王》等动漫以及欧美的当红影星歌手。而这些外来的现代元素大多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流行的特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他们形成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奋斗的懒惰心理,最终与中国历来弘扬的艰苦奋斗精神渐行渐远。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要从教育入手,使广大的青年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历史教育
培养忧患意识,重点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近代中国的革命史,现代中国的建设史,充满了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事迹。历史中有榜样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清醒的民族要居安思危,一个成熟的国家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让大学生切实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困难: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科技发展的对比,找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进行党史教育、典型人物创收史教育和反面人物的警示教育,增强对艰苦奋斗现实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们树立一种社会责任感,真正理解现在能不能坚持艰苦奋斗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荣辱兴衰,关系到个人是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2、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其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或受到挫折后产生畏惧心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去面对挫折。一个大学生如果经不起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的考验,即使他有满脑袋的知识,也不可能在事业上有作为。因此,大学生的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挫折容忍力作后盾才行,应该做到遇挫折而不气馁,处逆境则更奋发。通过开展挫折教育讲座,邀请名人讲述挫折经历等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大学生们不惧怕挫折,敢于直面挫折。
其次,要从管理制度入手,用相对硬性的手段帮助大学生建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建议从改革大学生在校生活开始入手,逐步实现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制度。
1、制度军事化改革
军事化的制度是最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了,适当的在大学校园中引入军事化管理制度,能够很好的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强化纪律,包括出勤纪律、课堂纪律等等,将纪律严肃化、军事化。其次,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体制锻炼、进行耐力训练,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定期安排学生参加军训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条件艰苦化改革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适当的降低当前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合理科学地安排大学生的衣食住行。开展体验革命年代艰苦生活的活动,体验艰苦的生活,这样大学生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物质生活。
另外,还有从课外活动入手,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广泛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大学生课外活动,例如支教活动,开展去敬老院的爱老敬老活动,开展参观军旅生活的活动,开展为校园、为社区、为市区义务服务活动等等。通过此类的活动,让大学生们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劳动人民,更加懂得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