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例案分析

时间:2019-05-13 13: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例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例案分析》。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例案分析

10月31日,晋江籍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某从泉州市区某高校学生公寓4楼阳台跳下,坠楼身亡。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着“书好读、工作难找,爸爸妈妈对不起了”。

消息传来,许多学生家长为小洪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关注起自己读大学的孩子:进入大学,面对接踵而来的学习、生活、求职压力,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这几年,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多!”连日来,记者在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等泉州部分大学采访时,听到了这样一个不约而同的声音。据了解,这除了因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意识越来越强外,也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明显。

调查:人际紧张情感困扰是普遍问题

职业心理咨询师、泉州师院心理咨询中心王丽馨老师告诉记者,据2000年~2005年本校新生心理状况调查显示:每年都有35%~40%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其中,10%至20%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记者发现,其他一些学校的状况也相差无几。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随年级的递增呈现不同特点的,大

一、大二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集中在重新定位自己、学习没有目标等方面;而大

三、大四学生大多为求职择业还是继续升学而苦恼,一部分学生还因此对就业产生恐慌。但是无论哪个年级,人际交往、情感困扰都是让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据了解,虽然不少媒体报道大学生由于求职难而产生过一些过激行为,但是,求职问题并不是大学生心理障碍中的主要问题。泉州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曾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前来咨询的学生中,70%到80%的大学生为人际关系问题而来。除此之外,因情感问题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也相当突出。

“情感、人际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华侨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凌云老师告诉记者,据华大心理咨询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25%的学生的压力来自情感问题,18%来自人际关系,17%来自学习,只有15%来自职业。泉州华侨大学学生处处长王秀勇也表示,虽然,迷惘、信心不足是学生们面临就业时的普遍心态,但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就业压力并未对大学生造成太多困扰。

看来,正如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凌云老师所说,“人际关系、情感问题才是最困扰泉州大学生的两大问题。

分析:心灵闭锁和渴望交流相矛盾

泉州师院心理咨询中心王丽馨老师在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时指出,大多数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困扰集中在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如何协调宿舍成员关系等方面。因此人际交往不畅,大学四年同一宿舍的同学形同陌路的情景在大学里并不少见。“很多学生觉得主动与人打招呼很怪异。”泉州黎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彦琪老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兼具心灵闭锁和渴望交流的特点,他们一般不会主动与人交往,而是期望别人主动与他交流。这是造成其人际交往不顺畅的主要原因。

叶老师说,早期的大学生以学业为主的思想还比较重,而且社会环境远不如时下复杂,学生间的背景接近,对彼此的容忍程度也高,在人际交往中不会频繁地引发矛盾。而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除了亲人外,他们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他们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人际亲密感荒芜。因此很容易因为彼此个性的差异、背景的不同带来人际交往的不畅。

在情感方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亲情与恋情两方面。泉州师院王丽馨老师指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是由中学时代持续到大学时代,比如与父母等亲人如何相处等,也是较突出的情感问题。进入大学,大学生的生理、心理进一步成熟,开始面临要不要谈恋爱、怎么交往、如何承受失恋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大学生。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敏感引发人际关系危机

“个头还没女生高!”因为这么一句话,泉州某高校大四学生小林这几年的大学生活过得“水深火热”。小林身材瘦小,个头不足1.6米,身高上的不足一直是小林最大的遗憾。而刚入大学时,舍友们卧谈时的玩笑话,让小林备感刺耳。

之后,小林看到舍友们私下谈话时,总是怀疑是不是在谈论自己的身高;走在校园里看到班上的女生谈笑,也总觉得是在笑话自己。为此,小林不仅和舍友们吵翻,而且还从宿舍里搬出来,平时也总是独来独往,不与同学接触。

发展到后来,小林一看到同学间相处,就忍不住怀疑,忍不住找各种借口刺探、找碴,甚至发展到无缘无故和同学吵架,几年下来,小林没有什么朋友,跟同学的关系更是糟到极点。

专家点评:

刚进入大学后,学生们都会面临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阶段。对自己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

像小林这样,过于敏感、偏执的个性,不仅使自己丧失了许多追求快乐的实践和机会,而且也无法与同学展开正常的交往,人际关系很紧张,使原本可以轻松、快乐度过的大学成为黑色时期。

建议小林动一下笔,写下如果长得像自己所希望的体高时,最想做的是什么?然后再看看,这些东西与体高是否有关?如果无关,那么,是不是应该放松对体高方面的要求了呢?案例二 网络引发失恋危机

今年大三的小黄,来自闽北山村,在班上一向文静乖巧。实际上,乖巧的小黄在感情上异常执著、热情。从大一开始,小黄就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5岁的社会男性,在网上聊得多了,慢慢就投入了感情。

网恋三年,小黄不仅与网友见过面,而且也有了亲密关系。但在今年暑假,一心向往美满结果的小黄无意间登录网友的QQ时发现,除了她之外,男友还有两三个亲密往来的女网友。大受打击之下,小黄断绝关系,提前回到学校。虽然是自己提出分手,但小黄终日郁郁寡欢,一向不逃课的她也开始了逃课,形容憔悴。

专家点评:

网恋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已不算是新鲜事物。像小黄这样,性格单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往往因为识人不清而被人欺骗。对于积压的负面情绪,大学生应该及时发泄,以免负面情绪积压过久,对身心健康不利。

为了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大学生平时要加强自己的社会历练,不要太过轻信他人。平时要有意识地增强自己心理承受度,在遇到打击时,不逃避、勇敢面对,才可能尽早走出挫折。

阅读延伸:大学生,请注意心理“感冒”

“大家心里都有点事。”华侨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小李说,遇到心烦的时候,自己就沿着学校的林阴道一遍一遍地走,走到腿酸了、人累了才罢休。自己这样自虐,是因为不愿意像其他同学那样,通过喝醉酒或彻夜上网来排解。小李不明白,心理的压力怎么就像影子一样能找到自己。

华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黄凌云老师说,很多大学生心理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解决。像小李这样的大学生很多,实际上适当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对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很有好处。心理保健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平时应多

积累些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技巧,学会从心理保健角度来解决自己的困难,避免采取一些极端言行来发泄压力。

“防治心理问题,其实就像防治感冒一样,也是我们生活中很经常要遇到的”。黎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叶彦琪老师提到,“学会宽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在与人交往、处理事情时要有宽容的心态。尤其是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时,不要把这种差异当成缺点来挑剔,可以退一步、接受别人不好的一面,求同存异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另外,人际交往时,可以尝试着主动一些,多打些招呼、多笑一下。每个人都是希望别人接纳自己的,只要心胸放宽、主动尝试,自然会有收效。

至于就业方面,许多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认为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其实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放假进入职业市场亲身体验,明确哪些知识、哪些专业的需求量最大,明确自己今后要做什么工作、有何发展目标,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充电,学习新的知识。

第二篇:个人简历例案

个人简历

个人信息

姓名:白芊出生年月:1982年12月17日 性别:男婚姻状况:未婚

联系电话:1 3 6-2 1 9 9-7专业:家具设计

Email:Baiqian_happy@126.com身份证号:1427 3319 8408 家庭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滨和东路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罗锦路未名园10栋健康状况:健康

软件操作:3DMAXPOTOSHOPAOTOCADPPTWORDEXCEL操作熟练 毕业院校: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专科)

申请岗位

区域销售/销售代理工程销售/销售代表销售加盟/市场拓展

工作经历和工作成就

2007年8月——至今:就职于美国HNI集团美时家具上海分公司,任区域销售。负责上海区域销售,工程销售以及品牌的市场推广工作。维护老客户的管理及开发新客户,设计公司从而使提高美时在市场的占有率。至今工作业绩:200万左右

工作单位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319号利星国际广场3楼

证明人:胡俊电话:***

2005年6月——2007年8月:就职于上海新凯实业有限公司OKELO橱柜,任区域销售经理。负责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及山西的厨具销售、代理商管理协调工作以及品牌的市场推广和宣传策划工作。(所管区域业绩为公司业绩的一半)

工作单位地址:上海市南丹路169号展厅地址:宜山路555号1楼

证明人:焦建钢电话:***

2005年3月——2005年6月:就职于上海雅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任销售代表。负责上海地区的产品销售工作。(主要为实习)

工作单位地址:上海沪太路555号3楼

证明人:李军电话:***

2004年7月——2004年9月:就职于南京家饰建筑装潢有限公司。任设计师(暑期实习)2003年7月——2003年9月:就职于南京中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设计助理(暑期实习)专长

在学校和社会工作中所学和所拥有的工作经验能让我与贵公司的要求有机会的结合起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回报。经过社会生涯让我在人际关系交往、承受压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心态等能力方面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优势,使我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同时,本人还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不畏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拥有很好的执行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很快的适应任何环境。有良好的市场营销、市场策划的思想和方法。

教育水平

2005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专科毕业

英文水平

大学英语听读写熟练。自己对事业、生活的信念(Nevergiveup)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通过以问卷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对策,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消费商品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或外部刺激的反映,是人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偏好和选择,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无一不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例如,消费者是否购买某种商品,购买哪种品牌、款式,何时何地购买,采用何种购买方式以及怎样使用等都与不同的消费者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反映密切相关。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就叫做消费心理。

图1 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

消费行为特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在消费过程中,通过人的消费行为活动才能把商品或者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以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性。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只有作用于消费行为,才能实现商品或者服务的交换及流通。

一、石家庄大学生消费现状

(一)、消费大部分以理性为主。根据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的数据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有着比较好的把握,绝大部分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靠的是父母。我们这次统计数据中,90.6%的学生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其余的9.4%来自于勤工俭学、奖学金、校外兼职等。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寝室访谈得知: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是十分谨慎的,力求“实惠与高标”讲求实际。在对于实际消费中,大学生的消费方式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消费时会事前做好消费计划再购买,有67.8%的同学考虑最多的就是商品是实用性。如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比以前明显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都往往比较重视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能买到名牌,但质量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显然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内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主流还是理性的,并不是情绪化、冲动的。

图2 大学生消费方式

(二)、消费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大学生消费不只是为解决温饱和满足学习需要,也不再像高中那样仅仅只是局限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和以前相比,丰富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消费呈现的是一种很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在人情消费、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恋爱消费也成了大学生的一大支出。

(1)人情消费: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是现代人心理平衡、事业成功的关键,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自我发展将受到限制,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当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支出,而且大家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支出已经逐步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

图3 大学生每月在人际感情中花费分布图(2)信息消费:现今大学生,离不开电脑,手机等工具,这些设备都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这些工具都是大学生与好友联系的必备产品,因为这些,大学公话亭爆满的情况在现今已经很难发现。同时,这也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消费方向。

(3)旅游消费:由于大学生时间相对宽松加之富有激情,遂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会在假期陪同好友一起旅游。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大学生有对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可望。

(三)、消费的差异性。消费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生源地、性别因素的差异性。

图4 男女每月在衣物上花费对比

男女相比,男生在网络上消费、人情上消费比较多,而女生普遍在衣物化妆品上消费多。但是,相比之下,即使男生在衣物上总体消费少,但是在消费400以上的占的比例却很大。而反观女生,却在各个消费段都比较平均,这些是女生

(四)、消费从众化及个性化。大学生的消费动机与行为既有从众化的一面,又具有个性化的一面。大学生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跟从或模仿大多数同学的群体消费行为与方式,从而保持自身行为与方式,避免个人的心理上的矛盾或者冲突,所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具有消费从众性。但是身处现今的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不少人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理念,并有很强的敏感性,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人生观,有自我见解与取舍,往往是社会时尚经济的主流消费者。他们追求个性彰显,追求与众不同以显示自我展现、显示“我有我的个性”。大学生正处在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从走访的形式,我们知道现在大学生极力的表现出了他们非主流的特征:追求标新立异,并能敏锐的把握时尚潮流,所以他们喜欢用个性化的商品追求自我,显示自我的品味和爱好。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心思比较细腻,而且比较精打细算吧!

(一)、追求时尚,表现个性

大学生思维活跃,富于幻想,勇于创新,渴求新知,追求新潮,积极向上。这些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心理方面就是追求新颖与时尚,力图站在时代前列,领导消费新潮流,体现时代特征。他们总是对新产品有极大的兴趣,喜欢更换品牌体验不同的感受。大学生消费者往往是新产品或新的消费方式的尝试者和推广者。

(二)、突出个性,自我表现

处于青春期的消费者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追其个性独立,希望形成完善的儿子我形象。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愿意表现自我个性与追求,非常喜欢个性化的商品,有时还往往把所购买的商品同自己的理想、职业、爱好和时代特征,甚至自己所崇拜的明星和名人等联系在一起,并力求在消费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

(三)、追求实用,表现成熟

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从不稳定向稳定过渡,因而追求时尚、表现个性的同时,也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要求商品的积极实用,货真架势。由于大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准,接触信息较多,因而在选择与购买过程中盲目性较少,购买动机及购买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成熟性。

(四)、注重感情,冲动性强

大学生消费者思想倾向、志趣爱好等还未完全稳定,行动易受感情的支配。上述特征反映在消费活动中,表现为大学生消费者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感情变化剧烈,经常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同时直观选择商品的习惯使他们往往忽略了综合选择的必要,款式、颜色、形状和价格等因素都能单独成为大学生消费者购买的理由,这也是他们冲动购买的一种表现。

五、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愈演愈烈的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来源于凡勃伦,他将之定义为通过消费使他人能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主要表现在对品牌和时尚的消费,对他们来说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符号价值,品牌作为符号表达了商品的档次、信誉以及消费者的身份、荣耀和心情。齐美尔指出时尚消费是“示同”和“示异”的结合,所谓“示同”就是借消费来表现与自己所认同的某个社会阶层的一致性,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性。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大学生买了新东西比如说新衣服,可能会在隔壁寝室走几圈,让别人看看,听到别人夸奖的语句,自己的虚荣心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通过走访调查,其实很多大学生买品牌产品,真正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那个品牌在大学生心中代表的一个虚荣的身份。

(二)、消费结构分配失衡。现在大学生购买资料所用的资金很小,而相对的,在购买衣物,旅游,通讯等方面的花费越来越大。这些花费都远远高于大学生在学习资料上的开销。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人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和个人形象。然而,大学生作为基本无自身收入来源的特殊消费群体,本身可支配的钱就有限,应该学会合理的安排,统筹规划,把钱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和学习上。生活水平提高,人从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的过渡是很正常的,可是现在这种结构是失衡的,通过我们的走访寝室了解,很多现在的大学生,会为了买自己想买的产品比如最新电子产品,游戏光盘等而在饮食消费上消减,甚至有的人宁愿饿着。

图5 大学生记账统计情况

(三)、无计划消费。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追求个性,虽然部分消费都是做好计划再做消费,可是很多消费都是率性而为,甚至有时突然在看到自己感兴趣或者觉得不错有个性的东西都会购买,作为一个仅仅只是消耗而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大学生,这样的消费只会增加家庭的负担。通过问卷,我们知道很多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甚至不少大学生月底会发生惊叹“咦,我的钱怎么没了”都不知道自己这个月的钱到底怎么花完的。

(四)、攀比消费。追求虚荣,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过分追求时尚,片面崇尚超前消费,不懂量入为出;部分同学存在严重的家庭优越感或自卑心理。高消费学生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等。有的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甚至不惜去偷窃。还有的在人情消费方面,生日请客、得奖学金请客,而且请客的档次要比别人高,这也成为校园中的一大消费热点。

六、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炫耀性消费,消费比重失衡,无计划消费和恋爱过度支出等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经常是有求必应,这样使得孩子的消费欲望加强,毫无节约意识。而高收入家庭的家长一些铺张浪费不良行为成为了子女最初始效仿的对象,这样的误导作用又通过孩子传到学校,再传给别的同学。而收入一般的家庭也怕孩子在学校低人一等,也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是大学生走向消费误区的因素之一。

(二)、学校因素。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直接吸取养份的地方,目前很多高校非常注重能力知识的培养,而缺乏人文知识的哺育,使得很多学生知识面广,而人文精神缺失。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消费观念走不上正轨。加之大学生校园个别教师之间良莠不齐,一些如送礼、请客现象也对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我们国家近三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传统的生活观念受到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传统的勤俭朴素风格丢失。电视及户外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明星效应”等都左右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身为年轻人的他们,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没有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缺少对现实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因此很难避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另国外的一些消费理念,如超前消费等传到我们校园,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方式带来的“国际示范效应”使得许多大学生也开始盲目跟风,这样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自身因素。大学生一般都处在青春期,思想认识不成熟,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观念,储蓄观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非常严重,自控能力不强。该年龄阶段正是对新生事物敏感、接触时尚、追求时髦、渴望浪漫的时期,消费时比较容易冲动,且效仿能力较强,不具备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加以区分吸收,这样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行为。

七、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虽然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一种个人行为,不应受到他人评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看,大学生的这种不合理消费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这种高消费现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正确的消费意识及消费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我们寄予希望的一代,应该逐步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之健康成长。

(一)、家庭要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的影响尤为密切。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基础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大部分的经济来源依靠家长,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消费单元,社会地位、消费意向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而父母的消费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有些家庭家长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或多或少的纵容了孩子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使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因此长在给予孩子自主消费的同时,要注意一个消费尺度的把握,不能“有求必应”,对孩子的消费要有意识的引导并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步入健康的消费轨道。

(二)、学校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一般都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校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教育的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对部分学生挥霍性或炫耀性消费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有的逆反心理较强,所以在教育引导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校有形、无形的或者是潜在的教育形式共同完成。可以在校园建立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场所,如健身房、书吧等。积极倡导消费文明,也可以把讨论怎样正确消费放到课堂上来,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使学生提升在个人理财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同时应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并大力推行绿色消费教育,倡导消费文明。

(三)构建和谐的社会消费环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与整个社会风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首先,从政府来看,最好能出台一些措施来约束社会的不良消费行为,如加大针对不良消费的征税幅度,来净化社会环境。其次,媒体要开展健康积极的消费宣传,对宣传铺张浪费的主题进行严格把关,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经济利益而忘却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也应该多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岗位,为贫苦学生解决后顾之忧等等。

(四)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对于当代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修养,是不可缺少的社会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出发,克服年轻人的盲目冲动和任性,抵制畸形消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消费行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大力配合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倡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关系到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宏伟事业,也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建立节约型高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消费心理学[J].2006(7).[2] 王官诚.消费心理学[J].2004(3).[3]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 童旭,李雪莲,大学生消费思潮的问题及对策,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5] 张美红,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经济师,2006(8).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提要: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旺盛,追求新颖,消费冲动而又不具有理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针对大学生消费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关键词: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观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选取安徽理工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学生分布于东、中、西三个区域。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样本的有效回收率为95.2%。此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年收入及家庭所在地区,学生的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收入单一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家庭、贷款和勤工俭学三大渠道。样本显示,约96.3%;的同学把家庭供给作为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其消费总额的92%,家庭收入越高,对大学生提供的数量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与家庭的收入呈正方向变化。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其中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收入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11%,有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48%;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另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

2、消费支出层次化。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多层次性。其中月支出额在300元以下的占6.26,有 2.42%的学生支出高于12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00到500元和500到800元之间,两者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 数的47.78% 和39.77% 调查中显示,面对消费支出的层次化,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70%以上的同学对于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示不太满意,尤其消费水平低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不能与他人礼尚往来,面对时尚产品没有能力购买而觉得低人一等,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少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困扰,可以跟着潮流走,在精神上无忧无虑,相对低消费水平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很轻松;还有部分消费水平不高的同学表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消费状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谓的攀比和消费上,因此也很少经济上的心理负担。

3、消费结构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消费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女同学用于美容及化妆品的支出已占支出的较大比重并且用于非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局面,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花费也在日渐增多,这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各种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的费用约占支出比重的8%。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上,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率不低于,电脑拥有率也在30%左右,20% 的人拥有PAD, 24%的人拥有mp3,高档消费品也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中,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些名牌产品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1、个人形象塑造,爱美之心人间有之,而正处于花年华的大学生在拥有足够余钱的时候也开始为自己的形象进行改造和设计。例如美容美发以及化妆品的改变与选择,可跟多的是盲目的跟随潮流走,又贪图商品的便宜,对化妆品的使用有64.1%使用的是50元以下的,却不知太便宜的对皮肤不好。不管适不适合,他们要的是品牌与同学的评价。许多大学生在平时的时候,省吃俭用为的就是自己想要买的品牌商品,这应该就是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的虚荣心在作怪。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主要特点

1、盲目心理,很多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才开始自主消费对于支配手中的钱还存在一定盲目性开支缺乏计划性出现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的情况。

2、攀比心理,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了适应社会也越来越明显,表现出了别人有我也要,我要更好的趋势。这种现象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产生负面影响让学生误入歧途。

3、从众心理,从众性是指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足、缺乏判断力,在同学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其他同学一致的观点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引发大学生从众效应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入学后都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宿舍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 方面也不同程度地与班级、宿舍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 众共同合成对班级、宿舍成员的影响力。“班级效应”、“宿舍效应”在班风、舍风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在大学生的消费方面从众心理会导致无谓的浪费甚至会养成恶习。

4、炫耀心理,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 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许多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物品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大学生心理上的一个症结,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一些家庭条件好而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纨绔子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理的平衡。这种现象也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重物质的消费蔚然成风。校园里的这种炫耀之风玷污了大学生的声誉还腐蚀了大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

2、贪慕虚荣,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时尚的“消费主义”也日渐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少估量的影响。在西方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及时行乐思想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少同学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在日常消费中,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使用时尚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购买高档名牌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发生了盗窃行为,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的多样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的误区。

3、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大学生中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 “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很多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 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各种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更多大学生开始注重自生素养的提升在不良风气的不断的侵袭下,在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的消费原则立场也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大学生在面对着传统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时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所以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主要给观念,适当提供给大学生的消费,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为大学生的消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的认识。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么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非常重要。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时,首先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作科学健康的消费宣传。据调查,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盲目消费。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消费的社会氛围,必须呼吁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积极、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媒体“创造出的新消费”、广告中虚构出的消费需求与自我需要的界限,辩明媒体诱导下的通过物质消费以彰显个性的误导分清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正确进行消费决策,不被流行所诱惑。明确消费是为了健康的生存,消费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不能被媒体所左右,人的消费应该具有理性,更多的无谓消费并不等于自身价值的提高,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消费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子女提供正常的消费支持,这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柱,可以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要掌握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做好预算安排,并及时纠正一些消费误区。家长要转变 无私奉献 的无遏制供给观念,适当提供给大学生的消费,同时还应该把上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言传身教给子女,切忌自己平时消费时大手大脚,无预算,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2、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学校在加强消费教育时,应该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提倡在消费时不过分节俭,应该使个人的消费支出与消费收入相适应。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结合起来的消费观念,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节俭消费的传统美德,又承接了提倡积极消费的现代消费观,既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享乐主义,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并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学校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大学生的消费教育,一方面,把消费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具体的消费教育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首先,在大学生中开设消费指导和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习科学的消费知识,提高其辨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合理的消费建议;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在选择丰富多样的商品时,注意经济适用,克服随意性,增加消费的计划性、自制性,从而减少消费误区。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伦理观念的绿色消费将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冲击。这种新的消费观主张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代替过量消费,以简朴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消费生活转向追求生态保

护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这种消费观念代表了消费的未来主流,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用这种科学的消费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使大学生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消费重点,实现可持续消费,建立现代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一)大学生自身的逐步调整与完善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

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心理上千姿百态,我们对其分析、归纳,总结出9种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择业心态:

(一)功利心理

这种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其他知识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求职或择业的动机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经济特区,涌向三资企业,或者是开创民办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出于这种心理。在有关部门最近对北京高校20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择业倾向。当问及“你对人生价值怎么看”时,选择“人的价值既在于贡献,也在于取得功利”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70.1%、69.0%、72.3%、74.3%;当问及“您追求怎样的人生”时,选择“既追求为社会做贡献,也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92.4%、92.9%、94.1%和90.3%;当问及“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时,选择“多贡献、多得利”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80.3%、78.2%、80.6%、84.4%;当问及“您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排序”时,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才能”排在第三位。从这些调查答案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功利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高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二)安全心理

所谓安全心理就是指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求职者身上常常遇到。例如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一些工人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此外,人们还发现怀着安全心理来求职择业的人群中,家长“越俎瓦疱”的居多。一位大学生的家长对我们说:“我不要求孩子去冒风险挣大钱,只想帮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了却当家长的忧虑”。这种家长不会是少数。

(三)求“名”心理

在消费者中,有一种求名心理,即追求商品的名牌,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不惜购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在求职择业者当中也有这种求名心理,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四)竞争心理

商品生产的竞争是人们竞争心理产生的源泉。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高等院校实行奖学金和贷款制度、科研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人才流动以及取消干部终身制等等,都提倡竞争、保护竞争,从而强化了人们的竞争心理。

竞争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地十分明显。据一位已被上海希尔顿大酒店录用的大学生说:“首先吸引我的是工资高,待遇好,另外,坦白地说,我不满意我原先所干的研究所的工作环境。有人说我不知足,在有名气的单位做清闲的工作够惬意的,为什么还要调动呢?可气就可气在这清闲上,没有什么活可干,人又不能调走。我愿意参与各种竞争,情愿快节奏、高效率地干,并希望工作之余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这多痛快!”这位大学生的直言不讳代表了许多人的求职心态。

(五)求闲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在一些大城市里常有一种怪现象,即有些工作无人愿意干,而有些人无工作干,使大批农村“盲流”填补了空白。在北京市的一次招工见面会现场,常常看到许多手持求职证的人在“挑肥拣瘦”地寻求职业。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当煤矿工人、纺织工人、清洁工人„„另外一些部门的招聘桌前却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笔者问其中的一位女青年,回答令人瞠目:“都90年代了,还让我们去操作那些笨重的纺纱机,没门!宁可吃闲饭,干个体户,也不去干那些出力不少,挣钱不多的工作”。求闲心理在大学生的求职队伍里可能只占少数。

(六)求便心理

求便心理就是那些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便利的人的一种求职心态。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求便心理。一位家在北京,单身在外地工作的大学讲师,为了全家团聚,竟然屈就去当一名更夫。

在大学生择业倾向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求便心理。据北京市有关部门1988年调查,当问及“假如您在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去向,您首先选择哪些地区”时,大学生选择北京的占23.2%;选择沿海的开放城市的占21.0%;选择其它大城市的占16.7%。理由是为了生活、学习方便。1987年我们对部分高校在校生调查时,当问及这个问题上时,大学生选择大城市的占24.2%;选择离家近的单位的占21.0%,选择边远地区的只占极少数。可见求便心理在大学生择业中的位置。

(七)奉献心理

这种心理常见于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求职者。例如,放弃到国外继承万贯家财,立志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甘当螺丝钉的国家机关干部;愿做“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教师;甘为人梯的科研人员;为了国家的需要甘当“无名英雄”或自愿到边疆工作的人们等等,他们以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对人民、对祖国、对事业强烈的献身精神,义无返顾地选择国家急需的工作,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往往更能做出较大的成绩。奉献心理是我们在择业指导中大力提倡的一种职业品德。

(八)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求职择业时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 企业、大饭店及外贸部门等狭窄的小路上,甚至有人为此“献身”或受骗。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再三告诫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九)依赖心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中学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这些人又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即使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盼望国家继续“统分统配”。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

下载大学生心理例案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心理例案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发 展状况分析姓名:张咏梅学号:20113915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11级税务一班电话:***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精选合集)

    心理材料分析 案例: 刚高中毕业的时候,小余挺高兴的,无忧无虑,可是自从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天起,就考试莫名其妙地心烦、焦虑、紧张。自己想了半天才发现是因为自己怕远离父母,害怕......

    联想收购案例案分析及启示

    联想收购案例案分析及启示一.收购过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此次联想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部门的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

    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吴某(男)和李某(女)是同所大学又是同班的学生,刚开始,在班上寥寥无几的几个女生中,吴某也就是看李某比较顺眼,因此关注她也就相对多点。后来知道......

    女性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女性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摘 要]由于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样,在消费领域中,居民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个庞大的购买大军......

    大学生抑郁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抑郁心理案例分析 抑郁心理对家庭和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当前高校里有不少大学生正饱受抑郁症的痛苦,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xuexiao/35852/ 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http://t.qq.com/zjuedpmd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校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