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学历构成本次调查中,本科生1945人,占总人数的67.4%,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44人,占总体人数的15%;研究生457人,占总体人数的16%;博士生28人,占总体人数的1%;其他10人。
2、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生2031人占总体的70.4%,女生853人占总体的29.6%。男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生。
3、是否非独生子女
本次调查中,非独生子女1756人占总数的60.9%,独生子女1008人,(另有22人不明)。
4,是否是应届毕业生
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1926人,占总数的66.8%。非应届毕业生930人,其他23人。
5、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历
有在校实习或者兼职经验的人数(2133占总数的73.95%)远大于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验的人数。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反映了广大在校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以及纯理论的知识需求,普遍加强了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6、生源
7、学科分布
本次所调查的志愿者涉及文、理、工、农等7大类学科,以文科生为主(949人,占总数32.8%,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和部分其他专业)。
第二部分:思考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主要思考与启示
1、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增强
尽管现代大学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就有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表明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很强。而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73.95%)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半数以上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如此高的实习、兼职以及学生干部比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显著增强:他们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社会,锻炼书本与理论之外的现实能力,这是一个令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感到欣慰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实践能力显然会普遍提高,更能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业难的问题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大学生的自身努力而得以缓解。
2、大学生在就业薪酬上体现出灵活性与现实性
首先,尽管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1.3%)“ 可以接受零月薪”,但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四类人群。“零月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讨。与单纯的向社会、向用人单位“索要”各种高薪酬、高待遇的大学生相比,可以接受“零月薪”的大学生很可能更有眼光、更少功利性,当然,他们不会一直“零月薪”,只要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他们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其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可接受月薪”水平都比“期望月薪”低一个档次(1000元左右),说明了大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表现出更加灵活的态度;第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期望月薪水平分别集中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揭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在校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更加趋于现实。毫无疑问,这种灵活性与现实性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各种体验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增强
调查显示,在同一学历层次中,随着期望薪金的增加,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体验也就越大。换言之,过高的薪酬期待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因此,适当降低薪酬方面的物质期待,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4、大学生愿意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比例有待提高
与广阔的西部以及基层乡镇或郊区的就业空间相比,发达地区的城市空间相对有限,大学生集中在这些城市就业肯定会加剧就业的竞争,并因此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成的大学生(27.5%)“愿意”去西部,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的接近4成(39.2%),明显高于“愿意”去西部的人数;相对去西部而言,郊区以及乡镇基层的被接受程度似乎稍好一点,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4.2%、34.7%。如果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或基层乡镇以及郊区就业,各方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相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缓解。如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定位,提高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乡镇以及郊区的意愿,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探讨的话题。
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与归因方式有关
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4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综合对上述4个维度共10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发现,依次以父母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4个因素(父母的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不一致)都是外在因素。就业不顺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过多的外归因,这样自然会导致抱怨、指
责心理甚至攻击行为的出现,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就业不顺-外归因-抱怨、指责、攻击-就业更加不顺)。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在校学生,更多的倾向于内在归因,他们认为个人自信心、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与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更大。这些有实习、兼职经验的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更受欢迎而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加上内归因倾向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良性循环(就业顺利-内归因-强化成就感-更加顺利)。
6、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观感觉明显偏高
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生理(睡眠)、心理(担心、不乐观)以及行为(做事效率、生活规律)等三项指标的主观感觉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根据压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个人的主观评价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压力感:面对同样的就业环境与形势,不同的人压力感会明显不同;而公众媒体、家长期望、学校要求等也可能会过分夸大就业压力,使得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过多的恐惧心理,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压力的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所揭示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标偏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7、学历层次对就业压力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调查发现,硕士生的压力感受平均水平明显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博士生);博士生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显著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知识的增加与学历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果加上不合理的期望与就业定位,很可能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如何将学历与知识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是广大高学历的在校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8、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需要专业引导
遇到压力时,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应对模式。调查发现,参加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找人倾诉”以及 “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等积极方式进行应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我压抑”以及“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习惯性采用消极模式应对压力的人,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合理引导,帮助他们逐渐采用积极的应对模式,以有效缓解各种压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朋友,您好!真心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些许时间完成下面这份答卷。您的轻微之举对我们将有重大帮助,谢谢!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材料化学性别与年龄:21岁性别:BA)男B)女;
A3目前您的打算如何A)就业;B)自主创业;C)考研究生;D)出国
D4、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 A)乐观 B)一般 C)不乐观 D)不清楚
D6、您期望的月薪是: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4000元E)4000元以上
C7若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您是否会降低标准:
A)是B)否C)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
B8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您会:
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 D)其他
A9您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吗?
A)愿意B)不愿意C)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
B10对就业流程和相关就业制度您是否了解:
A)了解 B)不太了解 C)不了解
B11择业是对您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 B)导师 C)朋友 D)不受他人的影响
C12您最希望得到的求职信息是什么?
A)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 B)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
C)更多的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 D)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E)其他
A13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
A)毕业前B)毕业后 C)上研究生期间 D)其他
A14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
A)国有企业B)科研单位 C)三资企业(D)私营企业 E)其他
B15个人就业的最要目的是什么?
A)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 B)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C)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D)建立家庭奠定基础;E)其他
BCEF16认为下列那些因素对就业有影响?
A)个人的学习成绩B)个人的实际能力 C)所学专业D)学校或教师的评价E)家庭背景F)社会关系G)送礼买情H)其他
ACDF17计在择业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B)户口难解决; C)缺乏社会关系
D)信息严重不足; E)性别歧视; F)自身能力有所缺陷G)其他
18果您对就业制度和政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什么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写在下面。
——感谢您的参与,谢谢您的合作
第三篇:2014大学生调查报告发布 就业压力不升反降
2014大学生调查报告发布 就业压力不升反降
2014年05月27日13:57本报讯(记者周超)今天上午,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的就业压力并未随就业人数的增加而水涨船高,总体的就业压力低于2013年,回落到2012年的相当水平。
今年大学生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680元,与去年持平。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期望月薪均比前两年有所提高,其中,博士生期望月薪比去年提高近1800元,增幅最大。
就业压力不升反降
今年的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之多。但是,就业压力却没有出现预期的“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现象。
今年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数为16.91,明显低于去年的压力水平,回到了2012年的压力水平。
就业压力的回落从调查幸福感数据中也有所反映,大多数人都处于偏向幸福的状态。相比去年,总体人群的幸福感明显上升。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博士表示,去年最难就业季让求职者有了一定的心理铺垫。另外,面对更难就业季,政府重视程度上又进了一步,出台了很多措施,给求职者带来了很多机会,因此求职者的压力相对去年有所回落。
调查时间:4月1日~4月28日调查方式:网络问卷有效问卷:8193份调查对象:本科生5971人,占总人数的72.9%
调查机构: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隶属于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压力管理服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机构
期望月薪随学历“升值”
今年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均值为3680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
增高。相比前两年,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期望月薪都有所提高。其中,博士生期望月薪7790元,增幅最大,近1790元。
调查显示,博士生的压力体验是最高的。近几年的博士生因为论文的要求、导师的要求、实验的要求等而被延期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博士的专业限制与自身期望偏高而使得求职面更窄,因此,博士生的求职压力不容小视。
熊汉忠博士认为,2011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回暖,期望月薪大幅提升。经历1年的实际体验,2012年回归理性,2013年最难就业季,期望月薪并未大反弹,今年基本比较理性,月薪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硕士不再是压力最大的群体。今年的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近30万,但实际考研人数反而下降了8万,考研渐趋理性。
第四篇: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3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独家撰写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将于2009年6月10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分析、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每3年对雇主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雇佣情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3万份。
1.2009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问卷23万份,回收率约52%;有效问卷21.8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问题者为70%;共覆盖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09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96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65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3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44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8个职业,共计648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58%(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共计108个行业,涵盖了全国所有行业(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09版)。
2.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调查方式
向毕业半年后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即毕业第二年的2月。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解决之道
学徒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众多欧洲电影中最长见到的就是魔法师学徒。在瑞士出名的教育不仅仅是瑞士酒店管理学院,还有就是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怎么一回事呢?学徒制是瑞士培训各行各业基础劳动力的主要方式,其最大特点是把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学徒制是瑞士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通过学徒制瑞士在国家监督下培养了各行各业的基本劳力。
在瑞士行业中,行行有职业技术培训,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已成为一种制度。学生想做学徒,首先要找一个接受他的单位。瑞士的各大公司和企业都有专门负责培训学徒的师傅,作为师傅他们必须持有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做学徒不需要考试,只要双方同意便可签订合同,然后到有关部门备案。学徒期一般2到4年不等。学生主在师傅的带领下在实际工作中做一些技能的培训。根据联邦政府规定,企业或师傅每周要给学徒两天时间,使学生能去职业学校上课。在职业学校,按照不同的工种和行业学生将学习本工种的各种不同的实际操作技能;本行业的理论知识,一般文化及商业知识,如银行、经济、民族、语言、外语、公民学等;以及理化、绘画和设计等。
学徒期满后,通过本地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合格后便可获得联邦颁发的技能证书,成为正式的技术工人。瑞士各行各业都有专为考试学徒而设立的委员会。作为学徒如果你不满意目前的学徒证书和工作的话,还可以继续解释培训去的师傅证书或者经过业余学习投考高等技术学校最后取得工程师资格。
为了保障培训质量,学徒制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的有关规定。如学徒与接受单位必须签订合同,学徒的师傅必须持有联邦颁发的师傅资格证书;获得师傅资格除了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外,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此外,企业所招收的学徒人数也是根据员工总数的一定比例由法律确定的。
对于中国来说,学徒制度可能是解决学生就学压力的一大途径。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徒制度能够迅速解决中国升学和就业压力。当然光靠这种学徒制度来解决中国的升学问题和就业压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同时鼓励有钱人去留学深造,在其学成后自然也能创造更多的就业环境和减少不少的国内升学压力。
瑞士HTMi酒店管理学院是瑞士一家拥有卓越师资力量和基建的酒店管理学院。HTMi学院同样不仅继承了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模式,同时也继承了瑞士的学徒制度并将其改良。HTMi学院的优良传统,新生服务于学长不仅增进了学生们的友谊,同时在学长和老师的帮助下,让新生可以很快的掌握酒店管理的知识。为来年的学业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