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硕士就业压力最大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硕士就业压力最大
2011年06月14日08:22荆楚网-楚天金报我要评论(25)字号:T|T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了《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硕士学历人群感受就业压力最大。
就业、考研、出国深造、创业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本次调查发现,59%的被调查者在毕业后倾向于选择直接就业,13%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考研,21%的人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有4%倾向于出国,而有3%的人选择的是“等几年再说”。在各个学历层次的被调查者中,硕士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尤其是硕士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专科生与博士生的压力体验接近,都略低于硕士生,本科生的各项压力体验最低。
对于硕士生的压力体验始终居高不下的情况,负责本次调查的熊汉中博士认为,一方面可能因为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的社会需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更容易找到工作”而走上了考研之路。这种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被考研”者自然产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够、动力不足等现象,因此就产生了明显的压力感;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硕士生的自我定位不清或过高,以为读了硕士就比本科生高了很多、强了不少,就可以高枕无忧地找到工作甚至好工作,这种过高的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能力并无显著的提高之间的冲突,也会导致硕士生的压力感持续居高不下。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分析
学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111姓名:钱燕
导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就业难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广泛重视,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
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学生
摘要正文:
就业,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经济和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如何破解?
大学生就业面临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数量多。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第三,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第四,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还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还存在,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这使得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不同来源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业作为压力事件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来说,是关乎其前途与命运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动十分显著,很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回顾
就业压力就是人们在就业情景中许多内、外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我们对大学生压力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就业压力源主要包括:学校名气不够,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成绩不好,怕吃闭门羹;家在农村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相应的经济实力;父母对自己就业期望过高;所学专业不能对口;怀疑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胡鸿雁等采用自编的就业压力量表,对不同专业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也发现了就业压力的六方面因素:竞争体验、生理情绪、变化体验、完美倾向、担忧体验、挫折体验。
总结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对压力源的研究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主要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学校等几个方面。压力应该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性质,正性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可
增强个体的心理警觉,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而我们要避免的是那些极端的令人心烦意乱的负性压力。可目前关于就业压力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压力的负面影响,很少考虑正性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这样就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也会造成大学生面对压力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由它引发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为努力学习择业自卑感、择业焦虑、怀疑心理、择业嫉妒、攀比心理、盲目从众心理、消极等待心理等。
在择业问题上,会有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一旦有机会工作却又不能舍弃考研,缺乏主见,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凭人脉四处奔波,依赖心理严重。对周围同学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视的一种压力源,一旦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同学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可能引发心理恐惧、报复、挖苦、重伤等行为总是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因而把别人的成功归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随着就业难的趋势逐渐加大,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从众,跟风考研、考公务员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味的攀比使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正确设计生涯规划的能力。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求职面很广,而对职业选择的自由性越大,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毕业前夕过度焦虑的现象总不能避免,这种状况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业压力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内源性压力源,如个体对学习活动的目标、需要,个体对学业活动的认识评价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压力源,学习和学业活动中任何超过学生应对资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为学业压力源。就业压力作为一种外界压力源作用于大学生,使大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机并且渴望通过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来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当这种积极极影响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缓解如今就业难的状况,为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倘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更能保障社会公平、减少歧视、激励女性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尽管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的首要压力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除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学生应该正视就业压力,使就业压力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政府决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有关部门正共同研究制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准备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二,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
第二,根据现在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
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第三,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毕业生在这些能够扩大就业的领域里更好地就业。
第四,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第五,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就业供求信息不对接、技能不适应这些问题。
第六,建立完善对困难毕业生的援助制度,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和登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争取让最困难、又急需就业的人员得到“一对一”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面对社会角色转换与就业竞争的压力
在急速的社会发展潮流中,“敢于扎根”这一最为朴实的生活态度,或许是破解就业压力这一困局的最好钥匙。大学毕业后面对突然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社会角色的多重选择,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眼高手低的情况还会普遍存在,且在面对不能尽如人意的工作、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等原因时的反复跳槽,令人无法对一个人的价值与忠诚度产生全面的评价,这或许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国家到社会,都在积极寻求良方。除了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主要目的外,无形中,也为更多求职者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要肯扎根基层,舞台将无限宽广。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只要奋斗就能改变我们相信,只要大学生们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敢于扎下根来,定能干出一番骄人的业绩。
调查者: 张震然胡鸿雁巍国芳郑菲扬钱燕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2012年7月27日
第三篇: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学历构成本次调查中,本科生1945人,占总人数的67.4%,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44人,占总体人数的15%;研究生457人,占总体人数的16%;博士生28人,占总体人数的1%;其他10人。
2、性别比例
本次调查中,男生2031人占总体的70.4%,女生853人占总体的29.6%。男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生。
3、是否非独生子女
本次调查中,非独生子女1756人占总数的60.9%,独生子女1008人,(另有22人不明)。
4,是否是应届毕业生
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1926人,占总数的66.8%。非应届毕业生930人,其他23人。
5、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经历
有在校实习或者兼职经验的人数(2133占总数的73.95%)远大于在校期间没有实习经验的人数。
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反映了广大在校学生不再满足于书本以及纯理论的知识需求,普遍加强了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从而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6、生源
7、学科分布
本次所调查的志愿者涉及文、理、工、农等7大类学科,以文科生为主(949人,占总数32.8%,包括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和部分其他专业)。
第二部分:思考与建议
当前大学生就业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主要思考与启示
1、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增强
尽管现代大学生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就有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表明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很强。而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成以上(73.95%)的人有实习或者兼职经历,半数以上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如此高的实习、兼职以及学生干部比例,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显著增强:他们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接触社会,锻炼书本与理论之外的现实能力,这是一个令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都感到欣慰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实践能力显然会普遍提高,更能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样,就业难的问题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大学生的自身努力而得以缓解。
2、大学生在就业薪酬上体现出灵活性与现实性
首先,尽管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1.3%)“ 可以接受零月薪”,但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四类人群。“零月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探讨。与单纯的向社会、向用人单位“索要”各种高薪酬、高待遇的大学生相比,可以接受“零月薪”的大学生很可能更有眼光、更少功利性,当然,他们不会一直“零月薪”,只要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认可,他们的价值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体现。
其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可接受月薪”水平都比“期望月薪”低一个档次(1000元左右),说明了大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表现出更加灵活的态度;第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期望月薪水平分别集中在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揭示了不同学历层次的在校学生在就业的薪酬方面也更加趋于现实。毫无疑问,这种灵活性与现实性肯定会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
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各种体验随着期望月薪的增加而增强
调查显示,在同一学历层次中,随着期望薪金的增加,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体验也就越大。换言之,过高的薪酬期待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因此,适当降低薪酬方面的物质期待,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
4、大学生愿意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比例有待提高
与广阔的西部以及基层乡镇或郊区的就业空间相比,发达地区的城市空间相对有限,大学生集中在这些城市就业肯定会加剧就业的竞争,并因此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调查发现,只有不到3成的大学生(27.5%)“愿意”去西部,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的接近4成(39.2%),明显高于“愿意”去西部的人数;相对去西部而言,郊区以及乡镇基层的被接受程度似乎稍好一点,表示“愿意”和“不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4.2%、34.7%。如果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或基层乡镇以及郊区就业,各方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相信会有一个大幅度的缓解。如何改变大学生的就业定位,提高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乡镇以及郊区的意愿,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探讨的话题。
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与归因方式有关
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4个维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导致就业压力的因素。综合对上述4个维度共10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发现,依次以父母以及个人自信心不足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最大。其中,排在前面的4个因素(父母的地位不高、用人单位不公、学校名气不大、父母就业观不一致)都是外在因素。就业不顺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过多的外归因,这样自然会导致抱怨、指
责心理甚至攻击行为的出现,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恶性循环(就业不顺-外归因-抱怨、指责、攻击-就业更加不顺)。有意思的是,调查发现有实习或兼职经验的在校学生,更多的倾向于内在归因,他们认为个人自信心、能力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与能否顺利就业关系更大。这些有实习、兼职经验的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更受欢迎而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加上内归因倾向反过来又会强化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良性循环(就业顺利-内归因-强化成就感-更加顺利)。
6、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观感觉明显偏高
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生理(睡眠)、心理(担心、不乐观)以及行为(做事效率、生活规律)等三项指标的主观感觉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想到毕业就忧心忡忡”的比例高达52%,而“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感到乐观”的人群不足9%。根据压力产生的基本原理,个人的主观评价会严重影响最终的压力感:面对同样的就业环境与形势,不同的人压力感会明显不同;而公众媒体、家长期望、学校要求等也可能会过分夸大就业压力,使得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产生过多的恐惧心理,进而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压力的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所揭示出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指标偏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7、学历层次对就业压力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调查发现,硕士生的压力感受平均水平明显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博士生);博士生在情绪体验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压力体验显著的大于其他人群(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知识的增加与学历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增强,如果加上不合理的期望与就业定位,很可能会导致就业更加困难。如何将学历与知识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是广大高学历的在校学生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8、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需要专业引导
遇到压力时,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应对模式。调查发现,参加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遇到压力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找人倾诉”以及 “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等积极方式进行应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我压抑”以及“回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习惯性采用消极模式应对压力的人,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合理引导,帮助他们逐渐采用积极的应对模式,以有效缓解各种压力,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四篇: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
关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
年级:____您的院系专业:____院____专业
()1.你的就业负担主要来自于那几个方面(多选)
A、家庭、亲戚B、周围同学C、严峻的社会形势()2.你的就业区域选择是
A、长三角地区B、珠三角地区C、西部地区D、北方E、户口所在地()3.你会选以下哪类单位为你的第一份工作
A、私人企业(外企、国企、民营)B、政府机关C、事业单位D、其他()4.你理想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是
A、1500左右B、1500-3000C、3000-4500D、5000以上()5.你认为,面临就业你需要在()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A、实习、兼职经验B、良好的自身专业技能C、人际关系处理能力D、对目标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
()6.你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
A、外在形象B、社会一部分人对待女生的C、没特别感觉()7.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
A、持乐观态度B、一般C、不清楚D、压力很大()8.你认为可以通过()来缓解就业压力
A、考研B、出国留学 C、自主创业
()9.如果选择自主创业,你认为最需要的是
A、资金B、技术 C、团队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调查
广州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调查
耽误您的宝贵时间,做一下我们的调查问卷,万分感谢
我们会对本次填写信息保密,请放心填写
1、你的性别是(A、男B、女
2、你所在年级是(A、大一
3、你来自()
C、大三
D、大四)
B、大二)
A、城市(镇)B、农村
4、是否独生子?(A、是
B、否)
C、文学(包括艺术类)D、法学 G、历史学K、医学)
H、理学)
5、你所学的专业属于(A、哲学
B、经济学
E、教育学 F、管理学I、工学
J、农学
L、军事学
6、你觉得你现在所读的专业怎样?(A、很热门,发展前景很好B、虽然热门,但竞争压力很大
C、即使很冷门,将来也可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D、太冷门,没有什么发展前景E、不知道,对将来的发展前景不清楚
7、你有就业压力吗?(A、有,很大)
C、没有)
D、不知道
B、有,一点点
8、对于就业压力,你觉得主要来源来自(A、社会竞争大,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B、家人的期望过高,C、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无法适应社会生活D、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够,缺乏自信E、其他________
9、在找工作时,你是怎么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关系?(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是与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工作,不一定是绝对的对口C、专业与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10、您觉得下列个人素质中,大学生就业时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选)
A、专业技能E、组织能力I、学习能力
M、道德修养
B、沟通能力 F、抗压能力 J、协作能力 N、心态调节
C、创新能力 G、执行能力 K、工作热情 O、责任心))
D、适应能力 H、独立能力 L、刻苦精神 P、进取心
11、您在选取工作城市的时候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生活成本(物价、房价等)B、社会人际资源C、竞争激烈度
D、个人发展机会E、收入F、环境宜居程度
12、针对现阶段的用工状况,您认为大学毕业生下一步应该(A、就业 D、出国
B、考研
C、创业)
E、等几年再决定)(多选)
13、你为毕业后的就业做了哪些工作?(A、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B、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C、参加就业指导课程D、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E、经常与老师或毕业的师兄师姐探讨F、参加职业资格培训
14、对于高校就业指导,你最希望获取哪一方面的信息?(A、应聘技巧)
B、用人单位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实习C、就业法律,政策专业指导D、求职心理辅导 E、职业规划辅导F、专业出路G、其他________
15、你认为你的抗压能力好吗?(A、很好
B、一般
C、不好)
D、非常糟糕,需要药物治疗)
16、你觉得压力在生活中的角色(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 B、视情况而定,能找到平衡点C、较为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E、没感觉
17、面对压力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A、转移注意力(娱乐,游戏,读书)B、自我情绪发泄(哭,倾诉,写信或者日记)C、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D、自然调整,顺其自然E、找心理医生咨询
18、在学校有没有关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相关课程?(A、有B、没有 C、不了解D、其他________
19、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解决方法,你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完全负面影响,会使我无心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