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归陡增就业压力加大
留学人才归国创业者众,“海归”变“海待”现象日益增多。为指导留学人才回国后顺利创业。日前,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在华夏大酒店举办了“广州出国留学人员家长联谊活动”。据了解,活动邀请了三位回国创业有成的留学人员现场说法,通过他们对海外学习、生活经历和体会的经验介绍,为今后归国的留学生提供借鉴与示范。
会上,专家们针对不少留学生从“海归”变成“海待”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指点。
90%以上留学生选择回国创业
据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回国部副主任张一林介绍,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每年都有6000~8000位学子赴海外深造,而毕业归国的学子占了90%以上。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学习1~3年时间一般都会对环境产生依赖感,为何仍然有这么多留学人员归国呢?
首先是因为就业环境,国内的留学生的就业环境较宽松,还有政府的支持、创业政策的扶助,而在海外欧美国家,由于就业竞争激烈,作为外籍华人,发展空间要比该国员工较窄,想要晋升到高层难度肯定很大;其次是生活方式,欧洲的生活节奏较慢,他们比较乐于享受生活,国内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往往比较紧凑,不会感觉在浪费时间;最后是文化心态,留学生在国外永远是漂流的感觉,虽然接受了外国的教育和受到环境影响,但“骨子里始终是中国人”,这使许多海外留学生选择归国就业。
“海归”变“海待”日益增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并不是每个回国的留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薪酬满意的工作,许多回国留学生在创业路上也走得不是很顺利。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关于“海归搜索行动”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1%的“海归”是在归国6个月内才找到工作,一年以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占10.2%。
业内人士分析,“海归”变“海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是他们未了解自己出国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明确通过留学应该收获什么;其二是未正确认识学历、能力与薪酬之间的关系,以致对薪酬期望过高,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并非总能与薪酬直接挂钩,并不是每个硕士的工资都比本科生高;其三是平和的心态,许多归国都选择了外企或者国内有名的民企,没有名气或是工作太辛苦的企业都不愿意去,形成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其四是他们缺乏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职位定位不明,导致一些留学生回国就业最后只当了个外语翻译。
留学生不应满足于一两个外国文凭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海归,首先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海归。作为受邀佳宾之
一、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经济硕士叶斌对活动现场的归国留学生和家长们说:“不要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对人生产生怀疑,留学生应该尽最大能力证明自己的留学优势。”
某专业职业顾问认为,“海归一族”在国外留学的收获,不应该只是拿到了一两个外国文凭,或者熟练掌握了一两门外语,而应该是在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增长了见识,砥砺了品格,丰富了人生,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如果留学生能够将他们发挥在自己事业中,其价值并不亚于一份高薪的工作。
第二篇:英国海归就业
高起点·高质量
英国留学“就业”定律
卷首语
英国教育名列世界前茅,近年来随着英镑兑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英国留学受到大量工薪阶层家庭的青睐,留英人数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3年留英总人数约60000左右。与此同时,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30万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留学生就业形势也骤然严峻,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留在英国找工作?还是回国工作或创业?特别是随着英国的PSW签证被Tier2取代后,留英学生对职业又是如何规划的呢?是否愿意提早归国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主动回国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吗?
目前形势
从嘉华世达英国部统计数据来看:2010-2013年留英回国学生累计有93.5%在归国6个月内找到工作; 61.2%为中层管理人员,50.3%在专业工作层;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45.7%;其次为民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国企;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海归”变成“海带”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过高和个人能力问题。如果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细分,“海归”就业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程家财副主任据该中心掌握的材料分析表示:就业不仅考虑留学国别,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首先,要看所学习的专业是不是国内急需;第二是看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情况。如在什么大学学习、有没有工作经历等,由本人的整体状况决定受不受欢迎。
就业
近日,嘉华世达英国部就留英学生“就业规划”随机抽查了120名学生,其中50%学生明确表示回国就业,10%的学生目前还在犹豫中,40%表示仍旧希望在签证到期前,将尽力在英国找到工作并且获得工作签证。同时,他们也表态称,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一旦无法在英国获得工作签证,就回国就业。
英国就业
毕业生在学生签证到期前找到符合资质的雇主提供担保,申请到工作签证(Tier2)仍可继续在英国工作生活,每年11月是就业高峰,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优势较为明显。
就业途径
一:学校的职业建议中心(Career Advise Centre)
在英国的大专院校里几乎都设有职业建议中心,有专人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那里还有丰富的雇主资料以及最新的就业信息可供学生查阅。
二:招聘会(Job Fair)
校方每年都会组织招聘会,让雇主与学生直接见面,好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如
果有公司对你有好感,就会要走你的简历或记下你的联系方式,到时会主动与你联系的。三:人际关系网络
在留学过程中,平时要结识各式各样的朋友,关系网撒得越开,得到的就业信息就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中国人通过此途径而顺利就业的比例最高。不过这绝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名列世界10大商学院之一的伦敦商学院,总是定期举行校友联谊会,目的就是让在校生与那些已经有头有脸的校友建立关系,以便今后提拔。
四:职业介绍中心(Job Centre)
英国留学专家介绍说,英国每个区都有职业介绍中心,留学生注册很简单,填一张表格,写下住址、银行账号,留下联系电话号码就可以了。和职业介绍中心有协议的企业,会把近期所需要的人员情况告诉中心,中心再根据这个数据库与注册登记的求职者取得联系。不过,职业介绍中心提供的工作绝大多数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所以不建议留学生去找类似这样的工作。
五:报纸
英国的报纸杂志每天都会刊登很多招聘启事,其中专业性媒体针对性很强,综合性媒体范围则较广。LOOTS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商业新闻中也常暗藏玄机。例如某公司拿到了新的工程、某公司正在扩展,甚至是一些公司内部的人事升迁与调动等,这些都透露出公司有可能雇用新人。
六:电脑信息网络
网络作为21世纪的求职新媒介,其作用日益突显。在国际互联网上输入关键词,如工作(Job)和职业(Career)等,都能搜索到大量相关网站。
注:Tier2签证详细信息:
回国就业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很早就关注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问题,中国留学人才市场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为适应留学人才回国就业的需要而设立的专门机构,是国内首家由国家人事部授权成立的中国留学人才市场,服务于海外留学人才和国内用人单位,搭建用人单位与留学人才之间高效便捷的专业化服务平台,致力于中国留学人才市场在网络平台以及网下业务的深度挖掘,提供公开、对称、透明的网上信息交流和网下人才招聘的配套服务。
由教育部、科技部共同主办的 “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汇聚多方力量,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鼓励海外留学人员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
中国国内各政府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日趋重视,采取多种手段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和落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招收海归回国就业外,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海归创业园也积极采取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团队、带技术进行创业投资。但对于求职者本身来讲,要摆正心态,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海归人员来讲,不介意从低、从基层做起,毕竟英国教育带给最宝贵的财富是创新的思考方式,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中英双语沟通的能力,发展空间相对来说大得多;在工作地域选择方面,根据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海归的创业地点,正在逐渐转向内地及中小型城市。因此可以考虑选择在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政府能给予的支持也相对更多的中小城市发展。
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中国留学人才市场:
下篇预告:英国留学就业--------“钱”途光明的专业
第三篇:2014年石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三大压力陡增 行业负重前行
三大压力陡增 行业负重前行
——2014年石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中)
2014年,国内石化行业整体的外部环境将呈现内需稳定、外需稍有改观,需求增长乏力、消费市场疲软决定了行业在增长方面会波澜不惊。从内部环境来看,经营压力将比2013年进一步上升,突出地表现为激烈竞争的压力、资金和债务的压力、节能减排的压力。三大压力陡增,行业必然负重前行。
市场竞争的压力历来就有,到去年已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今年有可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当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价格战,为了外保市场、内保稳定,越来越多的业内企业被迫按照微利甚至无利的标准来制定产品售价。这样的价格战对行业的整体利益而言是相当有害的,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行业整体素质下降的恶果,严重扰乱行业的健康生态。
为了预防恶性竞争,引导遵循市场规律、市场规则的良性竞争,今年石化行业有两项工作至为关键,一是必须把严标准关。企业自主定价,但产品质量的标准、技术和工艺的标准、节能减排的标准、安全生产的标准底线不能逾越,谁越线就要让其成为全民公敌。在这方面,行业协会和政府监管部门责无旁贷,必须切实加强行业的自律和监管。二是要探索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进度。应对产能过剩矛盾,产业调整升级需要时日,一招准、见效快的措施还是淘汰掉一批落后产能,为行业发展腾出空间和余地。可以说,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和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业全年的“收成”。这项工作如果措施得当、推进有力,行业也许会牺牲掉一些增速,但将收获的是效益回升好转、发展后劲增强。
资金和债务压力会成为今年石化行业的新风险源,值得高度警惕。为根治长期以来信贷与需求的错配,国内金融改革如箭在弦,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石化行业内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九成,而民营企业在获取金融信贷支持上历来处于弱势地位。推进利率市场化,从中短期来看民营石化企业信贷的成本将上升。与此同时,目前业内不少企业、甚至包括质地相对较好的上市公司,其负债率依旧偏高,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资金成本上升,必然导致企业的还款付息压力增大,在市场本已疲弱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另一方面,国内前几年跟风上马了一大批煤化工、电石、氯碱等项目,但当时所依据的预期基础与现在的市场现实已是天壤之别,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令人堪忧,偿还债务的压力如山压顶,尤其是其中信贷支持比例偏高的项目。应对资金和债务压力,需要业内企业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切莫存不切实际的幻想。2014年是“十二五”的第四年,离期末算总账已为期不远,节能减排压力将骤增。按照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二五”中期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前期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目标,而节能减排则远没有赶上时间进度,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不难预判,2014~2015年国内节能减排工作将快马加鞭,各项政策措施都将加码加压。按照历史经验,严控“两高”产业投资、关闭一批落后企业、采取拉闸限电和惩罚性电价等非常规措施又有可能在不少地方重新上演。在行业不太景气的形势下加码节能减排压力,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国家发展、行业进步的必然选择,容不得半点含糊。
由此预计,全年行业增速接近或略低于2013年,不排除部分月份波动比较大。与此同时,业内企业破产倒闭的案例可能会上升,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中连年亏损企业成为高危对象,这会带来人员再就业、债务纠纷等一系列的问题。尽管形势严峻、困难多多,但无须恐慌,因为这是宏观经济减速换挡、行业调整转型升级必然出现的问题,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能做、应做的,是眼盯前方、脚踏实地,把转型升级的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精做细。
第四篇:中国海归就业力调查
中国海归就业力调查
海归回国后平均4到6个月获首份工作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的负面影响,正在慢慢消退,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总监16日表示,目前,中国海归回国后平均4到6个月获得首份工作,而在2009年初,这一时间约为8个月。
使馆组织的一份调查显示,海归海外求学以攻读本科、硕士学位为主,其中取得硕士学位的海归占59%。约七成海归主动选择回国就业并不是因为海外就业市场萧条,而是源于国内职场的巨大潜力等因素。
金融类外企依然是海归就业的首选
尽管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巨大,金融类外企依然是海归就业的首选。“有一种误解认为,金融危机后金融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小,事实上这一需求正在持续增长,因为企业需要更专业的人来从事这个(金融)行业”。
虽然约35%的海归选择金融类职业,但海归的就业方向也正趋多元化,期望从事的行业包括金融及银行、贸易与物流、公关与传媒、文化及教育等行业。吴媛媛分析说,与之对应的趋势是选择设计、创意、教育、传媒等课程的留学生大幅增加。海归的价值在于对跨国文化的理解
海归的价值在于对跨国文化的理解,“创新、个性化、启发性”以及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是海归的优势,择业时应充分展示。
百事(中国)人力资源经理也建议,刚刚回国的留学生应该端正心态,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甚至选择低起点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海外学习经历为海归训练出来的素质将在职场竞争中日益显现。
前来求职的英国莱斯特大学金融专业硕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起薪没有过高要求,更重视经验积累。她将外企作为首选目标,“尽管外企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但也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学习机会”
第五篇:【2016年北京海归招聘会】就业压力过大 厦门大学生怀揣简历走亲访友拜年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2016年北京海归招聘会】就业压力过大 厦门大学生怀
揣简历走亲访友“拜年”
这个春节,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过得并不轻松,因为他们面临着就业压力。不过,有人已先谋先动,利用春节亲戚走动频繁的机会,把亲戚朋友们发展成为自己的“就业信息员”,为毕业找工作“搭桥铺路”。
从大年初一开始,一连几天,小刘都在忙着走亲戚。不过,今年的“走亲戚”与往年不同,小刘都随身带着一份“特殊礼物”——个人简历。原来,小刘在省外上大学,即将毕业的他想回家乡工作,但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早早做起了准备,这不,趁着过年走亲戚的机会,小刘一边联络感情,一边发展亲戚成为自己的“就业信息员”,多搜集就业信息。
其实,从放寒假到现在,小刘都没闲着,回到厦门第二天,他就忙着联系老同学了。“我有很多高中同学在省内上大学,有的已经在厦门找到工作了,我特意约他们出来聚聚,聊聊现在的就业形势,听听这些‘过来人’的意见,看看有什么好的就业机会。”而“走亲戚带简历”的想法,也是受这些老同学启发的。小刘说,这些天下来,准备好的简历都用光了,还得再去复印,虽然麻烦了些,不过也增加了不少机会,这个年过得特别充实。
而一位媒体工作人员小艺告诉记者,这个春节,她已经接到好几个询问就业信息的“拜年电话”了,有些还是亲戚的朋友,大概是觉得她信息比较灵通,都找到了她。不只是她,其他一些已经就业了的亲戚朋友,也都接到了类似的“任务”。不过,小艺说,在校大学生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比起过年只知道吃吃玩玩,可有意义多了。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 海归求职网Ace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