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共5则)

时间:2019-05-13 13: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摘要: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着手,较系统地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现象 犯罪特征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大学阶段是青春勃发、奋发有为的黄金阶段。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各类媒体,且犯罪案件及人数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逐步走向多样化和智能化。一些被人们视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却因触犯刑律而锒铛入狱,应该说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数量增加

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

(二)类型多样化

大学生犯罪多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比如大学生卢某就利用“黑客”软件,盗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不仅自己使用,而且还向好友传播,给该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几万余元;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活动等等。

(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

二.当代大学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个体行为都要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

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新的变化,价值取向呈文化多元、选择多样、思想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一些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就诱发了个别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拜金主义,盲目追求高消费,对物质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党内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上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诱发犯罪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媒介不断冲击传统的文化载体,国内出现了多种文化,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其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感情丰富、思想活跃、感受灵敏、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同时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情欠缺考虑,缺少健康的爱情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没有一个健康的处世心态,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三)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学校是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某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品德、情操、心理、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和学生都非常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往往忽视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学习,学生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流于形式,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调查、心理咨询工作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怠于对各种心理异常加以及时发现和正确的引导。虽然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但教学效果欠佳,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另外高校在学生管理上强调学生自立、自觉,尊重学生的个性,这

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使许多本应及时发现的问题未能发现。

(四)家庭教育的缺陷

一个人出生以后便置身于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大学生有父无母,有母无父或继父继母,这样的家庭一旦失控,便会使大学生的成长缺乏相应的支持,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家庭内父母关系不好,无休止的打骂吵闹,必然给子女心灵造成阴影,给孩子心理带来极大创伤,甚至带来变态的心理。有的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在于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所以说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三.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途径

(一)、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叔子院士说“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少一些不必发生的悲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多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

内的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我们强调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四)、加强校园内的内部管理。

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五)、司法机关的积极协助。

司法机关对大学生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罪行并不严重的且有悔改之意的,应采取微罪不诉或建议法院单处罚金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结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人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态度和行为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 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吴子民20114053005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

姓名:鄢榕芳 学号:210991391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犯罪事件频繁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干扰校园秩序、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运行的严重问题,越来越得到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其犯罪特点朝着暴力化、群体化、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等发展的趋势;犯罪原因也由传统的单一型转化为复杂型。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原因。为了更好地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了齐心协力积极防范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预防与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不仅是亟需解决的一项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所在。它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管理,共同努力。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数据实现了网络化,网络因素也开始逐步地介入伪造证照(证件、车牌照等)犯罪。网络因素的介入,导致伪造证照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形态都逐渐出现异化。同时,刑法对于传统伪造证照犯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在法定刑设置上的不相协调,造成本质上仍是传统犯罪的伪造证照犯罪,由于网络因素的介入而在定性上被迫全部转化为计算机网络犯罪,可以说,此种司法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架空了伪造证照犯罪,成为网络时代一个尴尬司法现实。

一、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的介入及其司法尴尬

学位证、毕业证、驾驶证、军官证、车辆牌照、执业医师证„„,客观地讲,此类证照本身即证照的文本载体自身可以说并无任何价值,存在价值的是其所承载的信息,传统空间中的伪造证照,实际上主要就是伪造这种文本载体上的信息。

(一)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介入的时代必然性

随着网络进入数据信息领域,个人的身份信息、资格信息等信息通过网络基本可以达到同步的网络内查询,于是证照所承载的信息就被纳入到了网络中,从而可以更高效地查询和使用。以此为基础,一份证照就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一是现实世界,一是网络虚拟世界。于是,仅仅针对文本证照本身进行伪造,只是完成了整个伪造过程的一部分,而另一份网络虚拟领域中的信息还在正确地、真实地存在着,要真正实现伪造证照的现实使用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1

就必须要完成对网络虚拟领域中信息的伪造。

过去,证照真伪的验证主要靠人力进行,这种由人凭借一定的经验来识别证照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且准确率不高;同时,此种文本证照的制作成本低,防伪技术不高,被伪造的可能性很大。之后,防伪技术开始进入证照,例如,在证照表面使用激光防伪技术、水印技术等,防伪技术的运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证照伪造的门槛,但是,对于证照的查验来说,只是徒增了人工工作量,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带来诸多不便。再之后,人们开始使用机器来识别证照和读取证照信息,它的技术模式是在证照内部植入微型智能芯片,例如,当前的银行卡、医院的就医卡都使用了这项技术,可以快速地读取相关证照信息,这一技术的初衷本是为了提高证照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但是,客观地造成伪造证照的技术难度被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完美结合。然而,仅仅通过提高证照本身的高科技含量和防伪技术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证照被伪造的可能性:一方面,部分证照的自身价值不高,而高技术化的证照本身却是需要大量成本投入的,运用过高的技术防伪显得不必要、不经济;另一方面,只要某种证照具有足够大的使用价值,无论多么高的防伪技术都无法避免被伪造的命运,我国居民身份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第一代身份证的防伪技术含量已经很高,但伪造身份证的案件屡见不鲜;即使是防伪技术含量更高一筹的第二代身份证,也是不断出现被伪造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证照验证效率,打击证照伪造行为,一个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证照信息与证照申请办理时存档的信息进行对比,这样仅仅对文本证照本身的伪造就很难蒙混过关,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证照信息的比对在瞬间即可完成。

应当说,网络的出现及其同步性和共享性特征,为证照信息的同步、网内共享、查验和比对提供了最佳解决手段。而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化的快速进展,为我国证照信息的网络化查询和比对构建了物质基础,网络因素在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传统证照领域。正是由于此种证照信息的网络化,才使得对于证照信息进行伪造的犯罪行为也同步进入了网络领域。

伪造证照犯罪的异化之一:犯罪停止形态的异化

传统的伪造证照犯罪的既遂标准是伪造行为的完结,但是,随着证照信息的网络化,文本证照的作用已经逐渐降低,无法通过相关网站或信息系统查证的文

本证照,开始变得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即使没有文本证照,只要拥有其证件号码的,且根据该号码可以查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就等同于拥有该证照和通过信息查验对比。因此,单纯针对文本证照的伪造开始逐渐失去意义,要使伪造的证照能够被有效使用,就必须对于网络中的证照信息进行与文本证照同步的伪造,唯有如此,文本证照才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而被认可。

(一)传统领域中伪造证照犯罪的犯罪完成形态

传统伪造证照犯罪之中,伪造行为是伪造证照的实行行为,整个伪造证照犯罪就是围绕着伪造行为进行的,它是整个伪造证照犯罪的核心。在传统社会中,证照主要是客观的、有形的实体,具有物质性,主要指文本形态下的证照,例如驾驶证、学位证、毕业证、身份证等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证照。虽然在刑法理论上,伪造本身包括有形伪造和无形伪造两种具体行为方式[1],而且从危害性和发现难易程度来看,无形伪造更应当成为打击伪造犯罪的重点,但是,从现实案发情况来看,伪造证照主要是有形伪造,是没有文书制作权限的人员冒充拥有该种权限的人员或机关的名义制作文书,这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关注的重点和打击的重点。

伪造证照犯罪侵害的法益是证照的公共信用,一旦伪造行为完成,就已经实现了对证照公共信用的侵犯,而不是等到伪造证照流入社会以后才开始侵犯证照公共信用的。因此,伪造行为完成,整个伪造证照犯罪就达到既遂状态。当然,这里的伪造行为如上所述并不是指一切的违法制作证照的行为,伪造行为必须使被伪造的证照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存在着对伪造行为进行刑法上的价值判断的必要性。基于此,很多出于好奇或者玩耍而随手制作的、与真正的证照相差很大的假证照,并不是刑法意义上的伪造行为,也不构成伪造证照犯罪。此外,刑法意义上的伪造证照行为可能包括空白文本的制作、证照信息的填充、印章、签名等的一系列文本证照的伪造行为,只要某一特定证照的伪造行为完成,达到了使一般人信以为真的程度就是伪造行为实行完毕,即为伪造证照犯罪的既遂。伪造证照犯罪中网络因素的介入引发的犯罪完成形态的异化

网络被用于证照信息领域,源于证照信息的比对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查询。网络技术的介入,导致了证照犯罪的“物理”结构开始实行发生变化。

1.证照查询和比对的网络化。

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印制水平不断提高,伪造的文本证照制作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与真实证照的差别日渐缩小,不仅人工难以识别,甚至连机器都无法鉴别;而证照颁发单位在办理证照时是备有存档备案的,而且此种备案信息被纳入到数据库并连接到了网络,以供需要的人员进行查询。此种存档信息是在办理证照的过程中形成的,伪造证照一般是不具有的,当然,无形伪造的证照可能存在这种留存信息。因此,通过将文本证照的信息与留存信息进行对比来进行证照鉴别,已经成为目前证照查验的最简捷和快速的方法,而且准确率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网上信息的比对和查验工作一般人员即可实施,无需进行过于专业性的训练,社会的广泛普及具有可行性。例如,当前被誉为“中华第一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准考证就是由考生自己打印的,考试时对于准考证的查验完全依靠与身份证、留存信息及本人的比对来进行的,只要四者一致即可认定证件为真,证件属于考生本人所有。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证照信息上网之前,有关人员需要查验证照信息时,只能向发证机关发出查询函,不仅有很多紧急的场合不适合发函,即使发出了,一方面时间过于漫长,二来发证单位对诸多查询也应接不暇。在证照信息上网之后,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用户只需将相关内容,一般是证照的号码信息输入查询系统进行查询即可,如果是伪造的证照,查询结果就是文本证照信息与网络证照信息不一致或者根本就查不到相关信息。

2.伪造证照犯罪的被迫同步跟进及其形式。

此种情况,对于犯罪人和犯罪行为而言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仅仅是对文本证照进行伪造已经无法达到掩人耳目、以假充真的目的,因为,他人只要在网上进行简单地操作就可以查询到该证照的真实信息,伪造证照立即就会被戳穿。那么,要实现伪造证照能够现实化使用的目的,犯罪人就必须要解决网上信息查询和比对的问题。于是,伪造证照者为了达到“以假充真”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到了网络上存在的诸多网络信息数据库。如果能够进入这些信息库并添加或者修改信息,那么伪造的证照就真的成为能够通过验证的“真照”了。对此类信息数据库进行篡改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有形篡改,即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黑客技术侵入相关网站的数据信息库,然后进行篡改;另一种是无形篡改,即由发证机关

单位内部的有权人员进行篡改。客观地讲,伪造证照犯罪通常不是偶犯,而更可能是具有常习性和连续性的行为,因此,此种篡改数据的行为更多的是多次的、反复的,由发证机关单位内部的有权人员实施是不太现实的。除此之外,并不是任何一个伪造证照者都有此种内部关系型的“共同犯罪人”可以利用。而另一条通道则是现实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熟练掌握黑客技术,相比来说,有形篡改更为可行一些。

从犯罪历程来看,早期由于网络技术还不十分发达,一方面,一般情况下,证照查验还仅仅是查看文本证照;另一方面,黑客的技术门槛较高,相关技术人员稀缺,一般人员很难完成这样的高难度、高技术犯罪行为,因此,网络信息篡改行为还仅仅是偶尔出现,也就导致此类能够通过信息查询和比对的证照价格非常昂贵,因此,购买这种可以在网上查验的“真照”的人并不是太多。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证照的网络查验和比对已经非常便捷,特别是对于学历证书,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会进行网络验证;同时,黑客技术也日渐成熟,甚至出现了专门供用户下载黑客软件的网站,这就导致了网络信息篡改行为变得简单易行,直接网络信息的篡改行为快速增加。

因特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先进工具,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吸纳、交换、传递、品味信息和分享文明进步的大平台。目前,因特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又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接受前卫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冶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从网络引发的犯罪,笔者试就从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预防及对策谈些粗浅意见,但愿对青少年引起一些思考和启发。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

曾琴

曾琴,四川内江师范学院教育心理系,四川内江市641112

曾琴,女,1966年生,四川省乐至县人,汉族,1990年新疆大学毕业,学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Zengqin168@126.com

电话: +86-832-234051

3Analyzing and treat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Zeng Qin

Zeng Qi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641112

Zeng Qin, Female, Han Nationality, Born in1966 in Lezhi Country,SiChuan province, China, Graduated from Xinjiang University in 1990, Bachelor, Lecturer.Research direction: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Teaching and Study.E-mail:

Tel: +86-832-2340513

Abstract

AIM: Rid of 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The materials come from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works published publicly at home and abroad.Meanwhile the relevant real articles are found on the net of China Periodicals in the database from the first periodical of 1994 to the second one of 2005, using the self-abasement of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s retrieval words withi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Finally the materials are sorted out comprehensively.RESULT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live in fierily competitive knowledge and economy times, so the reasons are complex that they are self-abased and as a result in passive harm;the self-abasement of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 must be treated by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eachers, the instruction of student-serving workers, psychological inquiry activities and self-building good qualities of all kinds at the same time.CONCLUSION: Because the self-abasement can bring many problems in their behaviors to higher school students and also is the main barrier of affecting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t should be treated actively.Key Words: modern higher school students;self-abasement;setbacks reasons;treatment

摘要

目的:消除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内公开出版的心理学专业著作。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大学生自卑心理”,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并 1

对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结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其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带来的危害是消极的;矫治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须通过心理专业教师教学、学生工作者引导、心理咨询活动及大学生自身创建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共同进行。

结论:自卑心理能使大学生出现很多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障碍,应积极进行矫治。

主题词:当代大学生; 自卑心理;挫折归因;矫治

0引言

自卑心理一般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自卑心理是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况,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因此,重视和研究自卑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详细剖析了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探讨了自卑心理矫治的有效策略。

1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因素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征、需求、利益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群体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改革浪潮的冲击,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触动最敏感的社会群体——大学生。较一般青年而言,他们能较快地接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新情况的能力和素质,这无疑是值得倡导和庆幸的。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和变化正在直接影响和困扰着当代的大学生,并导致他们中一些人产生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1]。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急剧扩招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的改革,新的政策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和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面对一大群的硕士、博士,大学本科生在择业中,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只看见别人的长处,盯着自己的不足。这种不对等的比较必然会得出“我不行”的结论,产生 自卑心理。在“你对你的专业,能找到工作是否有信心”的问卷调查中显示,47.6%的人回答“有些信心”,28.6%的人回答“毫无信心”,只有21.7%的人回答“很有信心”,充满自信的比例较小。

1.2自我认识中的缺损进入大学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生理特别在乎,如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其中,尤以女生最多,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生理缺陷。加之,个人早期家庭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同,在文化素养、智力、气质、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异。一些自感能力一般又无特长的大学生,看到别的同学琴、棋、书、画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自己强,就越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经常处在自责的叹息之中,自我信息敏感,自我价值取向片面,夸大客观困难。据布瑞德修(Bradshow)的研究,在高中生、大学生和中年人之间,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实际自我的一致性系数最低,即大学生对实际中的自我评价往往不能满足所期望的理想自我标准。每个人都有理想的自我和实际的自我,而实际的自我又有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自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是主观的自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则是一种客观的自我,如果主观的自我远低于客观的自我,那么这个人就是缺乏自信,往往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的轻视、嘲笑或侮辱,这种自卑感就会产生,甚至以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2]。

1.3个人的性格特点自卑心理较强的大学生多数伴随有性格内向、胆小、多疑、处事谨慎、优柔寡断、富有想象力、不善社交、应变能力较弱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产生自卑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学生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正好相反,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会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又很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但性格与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为此他们自我烦恼,自卑。

1.4别人消极反馈评价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外界环境的消极反馈会影响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特别是对于能力弱者或有缺陷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一个大学生多次受到别人的嘲笑、讽刺、打击、疏远、冷淡、批评或贬抑性的评价等,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他就容易产生“别人都瞧不起自己”的自卑感[3]。比如:“太笨”、“脑瓜不开窍”、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大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自卑感。2自卑心理的危害

自卑引起心理压力和紧张,激起逃避或退缩反应,抑制自信,导致焦虑,形成内在阻遏力,这是相当普遍,也是非常有害的压力转换模式。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渐渐地蔓延、扩散,产生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2.1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自卑心理打击人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其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现自己,停止发展自己。不仅如此,还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又叫心向,它是人们在感知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就会造成一种障碍,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4]。如有的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身体的缺陷等,每次走进教室,都感到全班同学都在盯着他,嘲笑他。这些都是自卑带来的错误心理定势,使自卑者形成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心理。

2.2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状况。良好的人际交往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现实的高等教育中,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心理、情绪、人格和个性等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在交往中,因惧怕出丑、受挫或遭他人耻笑,缺乏自信,自惭形秽,产生

。自卑心理,不能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交往方法,常将交往的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5]。往往

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形成闭锁心理。

2.3心理与行为上出现困扰自卑感强烈的人,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适应力差,性格抑郁沉闷,遇事往往自愧无能、自叹不如;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干、办事胆怯畏惧,或者稍遇困难、挫折就心烦意乱,停止不前、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因此,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甚至产生错误的人生态度[6]。

3.自卑心理的矫治

3.1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环境高校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强化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教师教学及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培养,使有自卑感受的学生,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采用心理分析治疗方法,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原因,塑造良好性格,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有自卑,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于意识深处的症结所致,从而使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3.2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发展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这种情况又会使别人对自己形成不良的看法,更为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因此,我们要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才能和潜力,客观地分析自己,作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

3.3学会正确归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在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中了解到,人们具有的许多问题明显地取决于他们对消极事件的解释,而不在消极事件的本身。在问题出于归因的情况下,归因训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归因训练的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改变对失败的知觉,把稳定的、内在的原因改变到外在的、不稳定的原因。因为,对消极事件的内在归因会降底自尊,但外在的归因,把原因置于个人之外,不会消极地影响自尊。另一个办法是引导个体把原因归于可控的、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如自己的努力方面不足等

[7]。遇到失败和挫折后要能够正确分析主、客观原因,虽然有时失败、挫折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和不可改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但有很多时候是由于自己主观本身的因素而造成的。只有正确的归因,才能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不断实现目标,增强自信,矫治自卑心理。

3.4积极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通过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起来的,经常交往,有助于逐步加深相互了解,不断提高人际关系水平,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因此,有自卑感的学生要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通过在与人积极交往过程中,使自己的注意力被别人吸引,心理活动从局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正确认识他人的长短处,并进行比较,调整自我评价,学习他人的长处,模仿他人的行为,减少自卑感。

4参考文献

1祁立刚.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与矫治[J].太原新闻网,2005-01-13 17:41:41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蒋俊梅.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18(6):28-293蒋俊梅.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18(6):28-29

4林 菁.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J].福州师专学报社科版 2000,(5):65—66,87

5吴远,缪志红,施春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南京:2002:240-241

6林 菁.青春期自卑感的产生、危害及克服[J].福州师专学报社科版 2000,(5):65—66,87

7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9-200

第四篇: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有增长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一 原因浅析1.市场经济深刻地影响、塑造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当然当代大学生也是被影响的一部分。这种影响是两面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由它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2.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在不否认主流是好的条件下,我们要指出有为数不少的人的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主要表现在:A.对自身及社会认识的变化:看到社会中大学生比例的上增,大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有过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他们的自我预期下降。这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市场经济影响下,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众多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经济利益,连最基本的道德也放弃了,例如:目前社会比较敏感而又众多的女大学生卖淫、大学生扮大款现象。B.个人化个性化倾向:面对改革浪潮,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这种倾向是对不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反对”,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很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从而容易产生犯罪。3.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故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他们心理的脆弱性上面,这种心理的脆弱,主要有原因有:A 对自我的要求过分高于自身的素质、能力;B 客观生活环境困难;C 父母过度关怀。曾经被媒体热炒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仿真枪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恋爱失意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4.社会文化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了多种文化。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5.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在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都对自家的“骄子”给予过多溺爱。有的父母不惜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设计舒适的环境;经济条件好的,更是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甚至导致犯罪的发生。&

nbsp;二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预防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个方面的共同任务。1.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A)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思考。B)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C)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指导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3.强化各方面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具备多种能力学校要进行全面教育,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我们强调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果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4 加强校园内的内部管理,及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教育,共同管理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学校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项困难。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社会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把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成因分析

师范学院杨春200911512138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兴旺。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增多,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学校政治思想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犯罪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毁掉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的美好前程,进而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其危害的严重性、长远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到国家、社会的各个部门,小到社区、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互相配合、共同行动。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现状犯罪心理特点犯罪成因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

近年来,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高校学子违法犯罪现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周岁至25周岁。“文革”前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并不突出,仅占20%-30%,其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占犯罪人数的6O%,大学生犯罪上升为2.5%;从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现逐年上升之势,近几年来占到了刑事犯罪的80%,大学生犯罪占到了青少年犯罪的17%,占高校总人数的1.26%,更为严峻的是,大学生犯罪呈逐年增加趋势: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 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据有关资料透露,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80%左右,且以年平均2%—3%的速度上升,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1999年起高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到2007年底,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毕业生31万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448万人。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犯罪人数也不断增多,大学生犯罪日益严重化。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

1、犯罪数量逐年增加。

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之2004年又增加了97.1%。

2、犯罪类型多样化、智能化。

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

3、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普通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

4、当代的大学生犯罪还有一些不同于以前的现象,构成了近期新的特有的趋势:

(1)、女大学生犯罪引人注目。近期女大学生犯罪的频频发生大大提高了女性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的比例。调查发现,在2002年67名犯罪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有11人,其中盗窃10人。

(2)、新的犯罪种类如贩毒、走私、组织介绍卖淫罪等出现,虽然从犯罪种类看来,大学生犯罪多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这类犯罪并不成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重心,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类型,况且已经有增长的趋势,如在1995年广东省有两所高校出现大学生走私毒品的案件。

(3)、犯罪团伙化。在许多过程复杂的犯罪中往往出现大学生犯罪团伙,并且这种犯罪团伙经常拌以社会成员,这在诈骗罪与走私罪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

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实施完成的,因此,探讨大学生犯罪就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当前,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主要有:

1、强烈的自卑心理

自卑指自我评价偏低。自卑除了可以消磨一个人的雄心,还会使人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因而产生消极、不自信、抑郁等失落情绪。当前,一些大学生自卑情绪严重,有的对自己身体素质或自己的社会条件、自身能力不满意而产生自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会导致其人格的缺陷,严重者会走上极端,抑或愤世嫉俗,消极度日,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强烈的享乐欲望

某些大学生由于抵制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假如没有及时的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极容易产生心理趋同的倾向。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和现象,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自然有优势去高消费,但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而又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情况下,家庭是不能满足其极富虚荣心的消费的。在这种“需要”的影响下,便产生盗窃以及其他的犯罪动机。有很多女大学生为了这种极其低俗的享乐,从事卖淫和盗窃,并且这两种犯罪占到了女生犯罪的很大比率。

3、长期形成的冷漠心理

冷漠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人对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有敌对情绪,这种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和别人交流思想感情,感情一般也不会外泄,对一般的事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形成这种心理的人通常受过极大的伤害,如欺骗、受人漠视甚至歧视等。大学生有这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社会的命运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命运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对生活环境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反映。由于其回避人际交往,造成心理脆弱、自负等不良心理,对周围的人、事高度不满,已发生冲突和争执,甚至实施犯罪行为。

4、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但如果控制不好这个度,会造成心理的失衡,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是大学生产生失衡心理的客观原

因,同学间普遍存在盲目攀比心理,使其对社会及诸多事物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这种心理如果长期不能得到缓解、平衡,而为了其心理的平衡,大学生极有可能通过违法犯罪手段报复他人、社会以求暂时的心理平衡。心理失衡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5、追求刺激

大学生空余时间相对较多,接触的事物也较多,尤其是受到一些不良书籍、录像、网络的影响、刺激,一些大学生会迷失自己,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刺激、满足心理需要,不惜违法犯罪,尤其是性犯罪。

三、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分析

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正是社会上这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和错位。

(二)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

2、心理迷乱,情绪失控。

3、对社会不满,报复性。

4、生理不健康。

(三)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

(四)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

(五)受婚姻、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大学生犯罪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造成的不良影响。总结:大学生犯罪日趋严重化,复杂化,影响大,危害性大,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多样化,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不良适应的过程。

下载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推荐5篇]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员宁波1,2王永平2 (1.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2.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发生了一些特大重大恶......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犯罪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犯罪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目前,犯罪也开始向低龄化发展,不少青少年和......

    中国梦之当代大学生相册(共5篇)

    在校申请5个发明专利,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赵云龙科研,给我更宽人生路(我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相册)本报记者 杨 宁《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8日13 版)【人物】赵云龙武汉理工大......

    当代大学生财产型犯罪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财产型犯罪的原因分析 末阳有夕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犯罪的不断严重,逐渐使这个不太严重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大学生财产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占据了......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范(xiexiebang推荐)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范 [摘要]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趋势有所增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

    大学生当代礼仪现状之思

    大学生当代礼仪现状之思 文化传播学院K09260116王卓琳 摘要:《管子》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礼仪列为 立国要素之首,可见礼仪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大......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

    论当代大学生之核心价值观价值观,顾名思义,是一种衡量内心活动的尺度,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念、信念、理想等,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

    大学生犯罪之我见(共5篇)

    大学生犯罪之我见人们的传统观念一般会认为,学历越高犯罪的可能性越小;而大学生即使犯罪,也是和计算机、智能化联系在一起的。但这种观点与事实相差甚远,学历与素质不成正比。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