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及成因分析
毛蔚兰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对峙、冲突等,造成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当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社会的政治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及大学生生活的特殊年代、特殊年龄阶段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产生重大影响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矛盾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
第一,认知与践行的矛盾
一般人们认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人生观、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积极、务实进取的,成材和成功的愿望和学习自觉性在进一步加强。但人们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思想中的问题和行动上的问题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具体在价值取向上,大部分大学生的认知是正确的,但落实到行动上却是另一回事,出现了认知与践行的矛盾。
教育部社政司对京、津、沪、鄂等八省市74所高校调查材料指出:大学生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对社会、集体的贡献大小”;(75%);“取得的社会声望高低”;(59%)“拥有精神财富的多少”(56%)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识到了把对社会集体的贡献放到第一位。在对其它问题的回答之中可以看出,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关键时刻要服从于集体和国家利益。不少大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决不犹豫”“用智慧、热情和忠诚浇铸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了个人与社会是密切相联的,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使自我得到实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上对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导向是基本认同的。
但是,大学生思想上的价值取向在转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另外的情况。
大学生由于其较高的、系统的知识修养,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提出要为祖国、为人民而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但是,在实际发挥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们却难以准确把握集体与个体、集体观念与主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他们崇尚自我奋斗、自我选择,传统的集体观念被淡化,形形色色的个体意识被不少人奉为实际行动中价值取向的标准,甚至导致种种极端个人主义。现在许多高校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以期拿到证明各种技能的证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这些人正常的课不上,无视学校的纪律;还有的人为了竞争同一个职位,诋毁同窗,做出种种有损人格的事情。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是不是说我国人才就过剩了呢?没有。而是毕业生想去的地方,大城市、效益好的单位人才饱和,而急需人才的小城市、边远落后之地,大学生却不愿意去。
第二,渴望成才与急功近利的矛盾
改革开放,逐步形成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以及知识经济的发
展,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强烈地希望学有所成,热切地渴望成才,报效祖国、人民、家庭,实现人生价值。据对四川工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所做的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表明了大学生成就感状况:大学生认为“你的工作使你有不断取得成就的感觉”、“你能从工作成果中知道自己做得不错,” “你可以看见你努力工作的成果”、“你的工作成果常常得到上级、同事或社会的肯定”,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为88.2%、82.5%、89.1%、75.7%,而认为不重要的只占各自的2.9%、4.1%、3.2%、10.5%,认为一般的分别为2.9%、13.4%、7.7%、13.8%。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要求。
因此,大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崇尚自我奋斗、自我选择。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不用老师催,可以看到图书馆、教室、宿舍学子们孜孜以学的身影;有的还在双休日、假期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训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为就业成才增加成功的砝码。到了大
三、大四,恐怕随便一个学生,都能拿出一个或者几个自己考取的证明什么能力的证书,现在的大学生再不是上世纪80年代“60分万岁”的成员,他们为了提高自我,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意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关心党的方针政策,业余时间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观等意识不断增强、渴望成才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却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表现为成才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行为过重。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部分大学生在成才的过程中,不是通过扎扎实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看着课本听着老师讲的,心中却想着:外语热了,我去考一个外语证书;计算机人才急缺,我去拿一个计算机等级证书„„幻想速成,一步到位。毕业时,一些学生一味热衷于找挣钱多的工作,不考虑社会需要,社会责任感淡薄了。幻想一夜成名二件事暴富,更别说让他去坐十年冷板凳了。有些大学生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不是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而是把个人利益摆在不可动摇的地位。这是在成才的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行为的种种表现。
第三,较强的主体意识与相对较弱的辨别能力的矛盾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崇尚自我,强调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敢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具有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校园里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所举行的辩论会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广泛关注与参与说明了这一点。市场经济强化着他们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空前提高,个人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并急剧上升。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较强的参与意识,他们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对于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大学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关注率达到97%。对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极其关注,他们关心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急于改变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落后状态,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思想活跃,勤于思考,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会,或者自觉思考、探讨中国怎样才能加快四化建设速度,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等等。
与其强烈的主体意识不相称的是其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选择好坏的能力、自律意识却较差。大学生虽然都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并未定型,可塑性极强,一场演讲、一次报告,可以让他们热血沸腾,一个贪污大案,也可以让他们对党的领导丧失信心。受大学生自身阅历的限制,缺乏社会经验,对许多复杂问题的看法容易简单化、片面化。他们渴望解决贪污腐败的社会问题,而
又认识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幻想一蹴而就,一锤定音。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以致误入歧途。他们向往民主,追求健全的民主生活,但由于辨别能力弱,往往会把资产阶级民主当成灵丹妙药加以追求,错误地认为西方议会制和竞选制体现了真正的民主。还有的学生片面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效益经济,就是金钱经济,政治就是当政者手中的玩偶,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大学生虽然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但在思想深处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急于求成,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入世界经济的循环,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对青年大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观念有积极的、合理的,也有消极、腐朽的,大学生由于其辨别能力弱,缺乏对中国国情和外国历史文化背景的详细知识,容易美丑不分,认为新的就是好的,从而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在多元价值观的现实面前,失去了人生正确的信仰,造成心态紊乱、行为失范,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把迎合社会浮躁、粗鄙、格调低下的社会趣味,认为“潇洒”的标志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据报载,广州、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高校中少数大学生“傍大款”,一到周末,校园内“名车美女香满路”,有的甚至到夜总会坐台。不仅有女大学生“青春作伴傍大款”,也有男大学生文雅倜傥伴“富婆”。这些人没有确定的信仰,没有清醒的认识,谁的金钱多,谁就可以支配他;谁的拳头大,谁就可以掌握他;谁的声调高,谁就可以影响他,在实际行动中失去了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矛盾性的原因
1.社会外部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培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作用凸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在计划经济下的票证经济时代,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一切交换价值的化身,人们往往把经济领域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扩大到其他领域,一定程度上导致金钱升值和道德贬值。置身校园之中的大学生并非真的生活在远离社会之外的象牙塔,社会的风吹草动与他们息息相关。因此,在一些大学生的眼中,金钱也成了最有用最真实的东西,而思想道德是虚的东西。所以,他们以自己系统的理论知识知道价值取向中的对与错,但践行起来,却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产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并日益成为现实。台湾女批评家龙应台在“百家讲坛”上说:全球化也包括着精神产品的全球化,但精神产品的全球化在输送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念,对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全球化的实质是西方化,当代大学生不可能不受到包括价值观在内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极端的个人主义造成青年人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被有些人奉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加上社会上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宁愿肆意挥霍,也不愿奉献社会或投资一些造福社会、泽及后代的公共事业,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
第三,网络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由于互联网上具有“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特点,表现出大学生上网时自律意识差,很容易造成其
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犯罪主体大多数是精通电脑的学生;网上交友时,一些大学生在网上打情骂俏,倾诉心事也说尽谎话,骗取对方信任。也有个别道德败坏者以在网上玩弄异性为能事,刻意寻找色情暴力信息,迷恋于电脑游戏。不少游戏带有暴力、色情,甚至反动的内容,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中毒,成为人们所说的“电脑网络瘾君子”。
第四,价值理论研究的滞后
正确的行动需要正确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但是,到目前为止,伦理道德理论的研究虽然其内容在不断拓展,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理论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当然也包括着新的价值理论体系。社会转型必然导致价值观的变化,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新的价值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如何使外在的价值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的价值需求,如何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与世俗化的价值观加以整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迅速、准确地做出回应。
总起来说,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的价值观念,网络文化的无序,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西方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入侵便捷,使西方精神文化产品、价值观无孔不入,很多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受其感染,身不由己地受其影响,势必减弱其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撞击他们已受教育的价值体系,重新分化组合其价值观念,形成价值取向的矛盾多样性。
2.自身内部因素
第一,特殊的生活年代
当代大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思想解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使他们一出生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拥有自己的理想、看法、观点,崇尚自我,强调个性。这使他们很容易培养出自身的主体意识。
但是,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和观念。他们上学后,中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城乡也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功利主义影响随之加剧,导致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与社会现实显示出不一致的地方:学校以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教育的目的,而现实社会却以竞争成败论英雄,急功近利、短视行为成为社会的通病。学校的“两课”一般都设成必修课,学生必需考试合格方可毕业,然而在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把它看成挣学分的必修课而非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种思想品德教育取得的一些成果会很轻易地被社会现实所吞噬,这就造成他们认知和践行的矛盾。
第二,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所指向的对象
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面的,这里只谈大学生作为其对象所受到的影响。
目前,中国虽然加大教育投入,但高等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全社会的需要,而大多数城乡家庭仍然寄希望于子女考上大学来就业并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下,因为竞争的激烈使家庭不得不在子女教育方面支付更大的成本(上高中时,借读费、家教费要数万元),考上大学后,仍要花费数万元的学费、书费、生活费等,家庭对他们的高投入、高期望使得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这难免使他们眼界狭窄,增强家庭责任感而忽视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去年的非典时期,一些大学生不顾学校要求,自行回家,无视社会全局的利益。
第三,特殊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结构
大学生一般处于17~21岁之间,人生进入这个年龄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但并未彻底定型,在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与世俗价值观—个人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时,其价值取向容易摇摆不定,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倾向。与此同时,青年大学生人生阅历少,在其成长的过程中,80年代初,中国社会又经历了由十年“文革’,直接导致的信任危机和信仰危机,导致部分人对理想的破灭,出现“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社会现实。改革开放初期的道德混乱局面直接影响了他们稚嫩的心灵,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等思想精华常被认为是过时的、保守的。相反地,不少人则认为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2005年l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二篇: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取向。
大学生,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朝代名称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都是众人关注的对象。随着学识的积累,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人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思想素质,如何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的一个热点。高等学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园地。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首先要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其次要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团组织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以党团员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第三,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四,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第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第六,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既应强调外部教育也要注重自我教育。此外,政府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
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第三篇:大学生价值观
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
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2.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
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应该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金钱获得的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完全实现。第二,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3.有志者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当代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大学生是希望将来能凭着自己的才干赢得社会的承认,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番事业。那么,一个不甘碌碌无为的有志者,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做到,当现实由不得自己“自由选择”时,则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认真地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基本的途径。
第四篇:大学生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政治倾向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年代。书上说,当代大学生是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跨世纪青年。他们亲眼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了我国2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后,他们多数认为“新世纪的中国更加强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他们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是当代大学生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
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了理性定位,这表现在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平稳,他们在政治上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在宽容协调中求发展,以理智、平静的态度投身于社会改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迷信“有权就有一切”,在政治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我觉得大学生在这一点上表现还好,毕竟大学期间所能接触到的权利还是过分的局限和狭窄了,极个别人会有这种不健康的权利至上的心态。)
个人表示,很感谢中国带给我们这么安定的社会环境,安定,小康,没有战争,没有表面上的政治争斗,不会像中东一样吃不饱穿不暖,每天生活在战乱之中,心惊胆战,也不会像美国像台湾一样,政治争斗波涛汹涌。一败则全败。
对于政治来说,从个人来说,我觉得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政治太边缘化了。可能是从女生的视角来看,政治实在是非常无聊。无论我关心还是不关心政治,钓鱼岛依旧被挑衅着,中国政府依旧还是该清廉的清廉该贪污的贪污,国际大事该怎样怎样,我关注与否,我参与与否都无大碍。可能的确这样的心态不好,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找到能支撑我去每天看虚假报道的理由。
俗话有,天高皇帝远。历年来的更朝换代,对于百姓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无非是换了一个人膜拜,无非是换了一个朝代交税。家里依旧没什么变化。又何必胸怀政治去关心时事?
自我意识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
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大学生能做到自我固然好,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分自我,否则就会变成自私。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为自己着想固然没有错,但是要是任何事都为自己着想的话就有些不妥了。人生活在社会上就是一个集体,没有人能够不付出的就获得一些东西。在集体中就要有为集体奉献为集体做事的觉悟,有时候在生活中看到完全为自己着想,不顾大局不顾集体的同学,这些同学在大家心中的印象其实都不是太好的。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
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伟大理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理想,东大的学生很大程度都是各个省会的优秀学子,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一流学生的水平。但是,不同水平的同学,身上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问题。有的学生,从小兢兢业业,刻苦学习,不少学生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在家长与老师的督促之下,以高考为目标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了许多年,却在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实现人生一个阶段的理想之后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原动力,暂时找不到新的精神支柱,又因原本站在身后监督和扶持自己的人不见了而感到不知所措、晕头转向,加之刚刚接触到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而心中还为昨日的成绩和光荣沾沾自喜、头重脚轻,原本踏实进取的精神一下被浮躁的情绪所代替,还自以为这才是成年人真正的生活。像这样的学生并不鲜见,学校里外可以轻易找到耽溺于恋爱、攀比、网吧或酒吧的人,他们的确是到了有权这样做的年龄,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可怕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进了大学的门槛之后,学习已经失去了价值,奋斗已经失去了价值,艰苦朴素也已经失去了价值,抽烟喝酒恋爱购物也许也没有什么价值,但足以打发无聊的时光,而理想早在高考后就没有再提过,是件多么遥远的事。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到年轻的心千万不能因暂时的安逸和昔日的成绩而失去了理想的航标,而充满理想的头脑丝毫不能因周边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松懈下来,否则就这么随着放纵的大流漂荡必将被奋进者超越,最终一事无成搁浅在荒凉的海滩上。
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形成,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了“数字化”人;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热情、诚实、开朗、大方,开创了现代交际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
个人认为有了网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们的交际范围,更加有利于不同的大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人际交往。有的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就发现网络上有很多朋友。这也是另一种交际方法。有的网络朋友甚至会发展成挚友,但是,在网络上交友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游戏化”味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西方所谓“解放爱情”思潮给爱情以强大冲击,使爱变成了利益权衡。道德责任感的淡化,不求天长地久,但要曾经拥有的“快餐式爱情”观,把价值观引向畸形的、虚无的误区,由此造成所谓的“精神表层化”的现代病,同时爱情也由传统的“爱情独占”观发展到“爱情多元”观。有时候无聊的时候在家看电视看到非诚勿扰这种类似的联谊节目,会被节目中各种年轻的90后门惊吓,比如说前段时间的宝马女,她说我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当下很多人,尤其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恋爱,但是却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大学毕业后就飞速的结婚生子。有点女生只看对方男生是否是传说中的高富帅,同样有的男生也会注意对方是不是白富美。于
是,大学期间,对爱情不负责任,对自己不负责。东大的同学还不错,很多其他大学的同学会出现很多爱情观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大部分还是正确并且积极向上的,小部分同学要摆正价值观。相信在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下,大学生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价值观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都知道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一旦建立了自我人生价值观后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很难改变。由于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使得自我的的价值观需要不断地接收新观念的挑战。这就要求当代的大学生要确立好自我的价值标准,要明晰新事物是否有助于自我价值观的发展。因为价值观及其价值体系是决定我们行为的心理基础,所以确立良好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记得杨澜曾说:大学里出两种人,一种人才,一种人渣。相信很多同学会说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那么你是否想过现在的正在一步步的向人渣堕落。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用炽热的激情去勾勒我们美好的未来,只是有多人会执着于自己曾经写下的梦想?我们或许羡慕那些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人物,但我们却很少思考那些璀璨的光芒为什么不属于自己。身处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光里,我们有必要思考我们的人生,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新的接班人,要勇于奉献,要有博大的情怀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身为大学生要不断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例如,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现自己“阳光下的诺言”。这种崇高的自我奉献和博爱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再如洪战辉事迹,带着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捡来的妹妹上大学,不怕贫苦,接着自己顽强的毅力生活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徐本禹还是洪战辉他们都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的践行自我承诺。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体现着一种可贵的博爱精神。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像他们及其更多优秀的人学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如今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消极扭曲的趋势。这必然会他们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如药家鑫、马加爵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由于自我价值观的扭曲而葬送了自我的前程乃至生命。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从小事和日常的行为开始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念,爱会这样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