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摘录2·陆诗恩
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听“嘟”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们组几个同学都大步大步地向前迈,谁都想争得第一。可是由于步伐不一,两个人频频被绊倒,时间消耗太多了,第一轮便是以失败告终。
——摘录于《我最喜欢的体育课》
第二篇:难忘父母恩 - 马陆育才联合中学
难忘父母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关爱,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2)懂得感恩父母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过程与方法:
体验活动和讨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关爱,应该感恩父母。
教学难点:懂得感恩父母必须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拍摄一段家长访谈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位家长的诉说(多媒体片断)
教师请该家长的孩子来谈谈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
教师:的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关心和爱,同时他们也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们都一一克服过来了,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来说,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
揭示课题:感恩父母。
二、教育活动
(一)情感体验区
1、请同学们来看两张照片。
教师:这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潘子灏)。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小孩,并且创作了一首“天亮了”。(多媒体放映动画歌曲)
教师:同学们,试想一下,潘子灏的爸爸妈妈在最危急的关头,他们可能想到了什么?他们后来又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
(二)情感分享区
教师:大家与父母相处十几年来,肯定也有很多感动的事情,请大家彼此分享一
下这些感人的事情。
学生讨论并大组交流。
教师: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报答父母、感恩父母?”来看一个公益广告片《洗脚》。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大致将这些事情分为两类:小事和大事。
(三)心灵碰撞区
1、情景辨析
情景1:A同学认为帮父母倒杯水、打扫卫生等事情太小了,不屑一顾,我要长大以后做大事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买一幢大房子给父母?
教师: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学生回答。
教师:对我们现在而言,哪一种感恩方式更加符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更加可行?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感恩父母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温馨提示:我们该如何感恩父母?
(1)帮父母做家务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2)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3)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里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要经常感谢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事情。
(四)情感传达区
1、借境传情
教师:大家想不想,现在就能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谢呢?这里,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可以马上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听到我们自己对他们的感谢。(运用手机接通家长的电话)
教师:的确,爸爸妈妈希望我们把这些小事认认真真的完成,就已经很高兴了,这是感谢父母恩情的最实际、最直接的方法。
三、总结
教师: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知道了应该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也了解到感恩父母 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回去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篇:陆诗薇梅婷手机市场问卷调查
大学生手机市场问卷调查
尊敬的同学,您好!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手机市场的现状和前景,特此进行此次调查,希望您能抽出宝贵时间认真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对于问卷里面涉及个人信息,我们绝对保密。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
3.你的每月生活费为多少?()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2000元D.2000元以上
4.提到手机你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品牌是()
A.苹果B.HTCC.诺基亚D.三星E.摩托罗拉F.LGG.其他
5.你最喜欢的手机颜色:()
A.黑B.白C.蓝D.紫E.其他
6.你正在使用的手机款式是?()
A.直板B.折叠C.滑盖
7.你认为手机外壳哪种最好看?()
A.金属B.皮革C.塑料D.其他
8.你对手机的了解渠道是什么?(可多选)()
A.电视B.报纸C.网络D.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E.宣传单F.卖场广告G.其他
9.你意向中合适的手机价位是什么?()
A.1000元以下B.1000-1500元C.1500-2000元D.2000-2500元E.2500元以上
10.你使用的手机是什么系统?()
A.塞班B.苹果C.安卓D.其他
11.你更换几次手机了?()
A.一次B.二次C.三次D.三次以上E.无
12.你一般到什么地方购买手机?()
A.专卖店B.大卖场C.移动-联通公司D.超市或百货店E.网络
13.你大概多久更换一次手机?()
A.半年以下B.半年到一年C.一年到两年D.两年以上
14.你更换手机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外观推陈出新B.功能上更不上潮流C.损坏或丢失D.其他
15.你能接受水货手机吗?()
A.能B.不能C.不一定
16.你选择手机最看重的是什么?()
A.外观时尚B.质量过硬C.功能强大D.价格便宜E.售后服务好
17.手机的附加功能哪些对你比较实用?(可以多选)()
A.音乐功能B拍照摄像C.多媒体D.视频(蓝牙)E.其他
班级:姓名:联系方式:
感谢您认真完成这次的问卷!祝您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第四篇:陆羽对中国茶诗的贡献
陆羽对中国茶诗的贡献
时间: 2008-02-14 16:27:17 来源:天门政府网
摘要:《茶经》构思时作者的诗情投入。理论条文的诗化处理。茶事事象增加了茶诗的意境。中国茶诗的首倡人。中国茶诗 的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
《茶经》中的诗意美凡作诗不能依情说情,这是虚情;而要托物寄情,借景抒情,感事生情。世间万物有的可生情,有的却不能生情,如枯木死灰,情无从生发。《茶经》本来是讲茶的源流,茶的名称,茶的种植栽培,茶的采制,是叫人们如何科学种茶,获得优良茶叶,以便茶农增加收成,卖出更多的钱。陆羽因为具备诗人气质,把许多茶事活动写得很美,富有艺术情趣创造出许多诗美的语言。诗人们将它信手拈出,就可化为诗的篇章。《茶经》在“茶之源”中描述茶的品质时用了“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叶卷上,叶舒次。”写得色彩纷呈。这些都可直接入诗。在描写早春茶芽时,用了“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还用了“三枝四枝五枝”。语言平淡,但准确传神。描写茶汤的千万状,如“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封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者,轮菌然,轻若飊拂水者,涵澹然。”这里语言色调柔和,化静为动,动静相映,把不动的茶叶写活了。《茶经》中在描写煮沸的茶沬运动创造了很多新鲜比喻。“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联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这些明丽的茶语,为历代茶诗人取用。《茶经》创造了许多新的事象。茶事事象为茶诗增加了新的媒介,也即是增加了茶诗外质,便于诗人歌吟。陆羽因生于底层,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鱼梁村寨。他的低賤出身,使他容易与普通茶农接近,和他们一块儿采茶共话茶事,知道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求。他曾是佛门奇僧,又能接近许多释道朋友。他情调娴雅,文采风流,又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于各方人士的生活情趣都有深切的了解。在他立志创立诗化茶饮时,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新的事象。这些事象也都充满诗情画意。请看如下这几方面:采茶工具、煎煮的器物、饮茶方法(含煎茶用水,茶店里的有关茶事挂图)。凡涉及到的采制工具和品饮器物他几乎都进行改良和重新设计制作。陆羽那时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从制作最简单的工具开始,就能从自己的产品中感受到美。随着有独立艺术价值艺术品的出现,人们把美的属性和艺术联系一起了,一切人工美也都是艺术美。唐玄宗朝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诸如绘画、雕塑、以及建筑宏构,佛寺壁画,都有最新的成就。并自觉地将外来艺术溶合在民族艺术里,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艺术。并出现了像吴道子这样的一些大画家,将气韵神思等许多品论诗文的审美要求融入绘画之中。唐朝,在中国画的诸多方面有许多新的突破。在工艺方面,唐代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了古波斯等国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兼收异域风采又不失自己的情调的瓷器审美特征。并呈现了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并行发展的趋势。被称之为南青北白。后经瓷器艺人摸索绘彩也能出其它花色。在制胎上还可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成为唐代时代风貌。陆羽为了将茶事活动诗化,自觉吸收了各种艺术品类的新成就,把它用在自己的茶饮革新上。他设计了种叫籝的竹笼,用竹筐编织,就像现在鄂西妇女背的竹篓,采茶姑娘背在身后,便于双手采摘。在茶叶加工上,他还设计了一种特制砧板台,取名叫”承“,要求用石头做;如果没有石头,可以用槐木,或桑木但半截要埋在土里。他还设计了一种叫焙的烤灶,挖宽二尺,五深二尺的坑,上作短墙,用泥砌。上面立着用木做的架子,名叫棧。分上下二层,能上能下,用来烘干茶。像这样的工具一共有二十多种。这些工具外型美,既有实用价值,也装饰了采茶姑娘和茶乡外景,后来也都被茶诗人用来作为歌吟题材。以上这些可说是为那些普通采茶人作的。这些美的事象和野外风光紧紧相联,自成一体,有自然淳朴之美。在茶的烹煎器具创制上,好像是为那些上层贵族和文人雅士设计的。在设计上注重富丽典雅。材料贵重,如金、银、玉石。花纹繁复。使那些审美主体能亲身感知到美。比如一只烹茶的风炉就别具匠心的为造物赋形。风炉,用铜和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炉壁厚三分,炉口的边缘宽九分,让六分宽的炉也在炉壁内方,把泥巴抺于炉膛。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籀文,共有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九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共六个字的籀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个窗口上写”羮陆“二字,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羮陆氏茶“。把隔板放在里面。共三格,一格上画一只野鸡图形(属火)画一离卦。另一格画只彪,彪属风,画一巽卦。再一格画条鱼,鱼属水虫,画一坎卦。”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锻成的,也有用泥做的。另又用一个接受灰烬的铁盘叫“灰承”,有三只脚,托住炉子。一只风炉有这许多讲究,可见他艺术匠心多细。《茶经》中在介绍盛水用具时引用了一首古茶诗。瓢,又叫栖;杓,把瓠瓜剖开割成;或是用树木做挖成。晋朝杜育的《荈赋》说“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瓢身薄,把短。余姚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个道士对他说:“我是丹邱子,希望你改天把瓯,牺中多盛茶送点我喝。”牺,就是木杓。现在常用的以梨木挖成。这是陆羽在撰写《茶经》时不忘用诗做参照。在选用茶碗上,他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越州上,殊不为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越瓷白而茶色丹,邢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观察是何等细致。诸如茶碾,茶臼,捣杵。进入皇宫后,有的改用金、银、玉等材料做,更提高了它的品位。为了方便旅游,便于一些诗人们在郊外篝火野炊,在山外湖边郊游,增加情趣,设计了一种叫“都篮”的工具,可放进所有器具。要是将所有精心制作的茶具放在一起,真可说琳琅满目,古香古色,像走进了一个古玩店。如果将它摆进京都长安一个贵妇室中,红炉丽火,香雾氤氲,假如有一个雍容华贵的少妇躺在贵妇榻上,一位传茗的丫环,为她供水烹茶,屏风上画着写有茶诗的古籀文字,以及用素绢或四幅或六幅书写的《茶经》文字陈诸座隅,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茶情和诗意的图画。这里就引苏轼一首茶诗来见一斑。“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淺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这是北宋大诗人一首记梦的诗,也就是他在梦中参加了一次品茶活动。可见这位大诗人多么迷恋品茶和斗茶的游戏,诗写得多美,并连用陆羽在《茶经》中设计的三种茶的事象。即红焙(炉火),淺瓯(茶碗)龙团小碾(碾茶饼)使这首茶诗弥漫着茶的色香味。
陆羽是中国茶诗的首倡人、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1.中国茶诗的首倡人
中国茶诗的起源应该是产茶区人民口头传唱的茶歌,反映茶农自己的茶事劳动,夸饰本茶区的名茶。这样的歌,生生不息,口耳相传,世代不绝。可是真正让茶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这还是陆羽的首倡。他在《茶经·七之事》里收集了唐以前的分散在一些诗文旧集中的零星茶诗,约有七、八首,这就是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傅巽的《七诲》,孙楚的《歌》,王微的《杂诗》,杜毓的《荈赋》……,另外还有一些断句。想唐时,信息不通畅,印刷术不发达,出版物不多。一个寒士,到那里去弄到上百种典籍,在微弱的灯光下查找。有几首长诗到结尾才出现一联有关茗与茶的文字,还要把它分析,评估,然后撷取下来,又另订诗题辑录在自己的集子里。比自己写一首茶诗下的功夫要多,可是他乐意做。这几首诗由于陆羽首次发现,用它作为探讨茶的旁证,以及茶的起源沿革,被世代研究茶的人所引用,让尘封了的旧诗,又有了鲜活的生命。这些茶诗有的夸耀地方名产,有的保存古时茶饮方法,有的则是为少妇的借茶遣怀。成为写作茶诗的借鉴。这难道不叫首倡吧?
2.中国茶诗的开拓者陆羽的传奇身世,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概括“竞陵野老,诗茶一生。”他在事业上成功的是茶,一部《茶经》,使中国的茶饮走向世界,使全人类受惠。可他自己精神的追求却永远是诗。作为茶诗的拓宽者我想有如下几个方面:
A.创设了新的茶事事象为茶诗写作在题材上提供了许多新媒介。我国古典诗歌最盛行、成就最高的唐代,诗人们也无不为诗的题材写尽而苦恼。上万首唐人绝句:送别、怀旧、冶游约居一半;再就是边塞争战,宫女春怨,以及战争中劳苦大众生离死别。有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得不去涉猎新题材。《茶经》一出,一时洛阳纸贵。而陆羽早就因“诗化茶饮”的开创,名声籍籍。在诗林中,朝野上下,新交故知不少。于是诗人们无不拥经展卷,将那些富有诗意的茶事事象注入自己的诗中,于是一种新的诗歌题材出现了。如皮日休,陆龟蒙,孟郊,皎然等诗人就是开风气之先的人。
B.组织茶诗的趣味性游艺活动野游品茗和诗,传花饮茶联诗。以及后来发展到斗茗赏茶等。在野游品茖上,陆羽别开生面地设计了专门工具--都篮。因为陆羽的诗化茶饮讲究烹茶用水,讲究器具的高雅洁净,还有许多温柔敦厚的品茶仪礼。这些零散茶具便借助创制的都篮(感谢他老人家又取了一个诗化的名字)。这都篮就是一个用竹篾编置的有脚的箱子。两边穿绳索可抬可提,可以上车,可以上船,三、五知心朋友,在桨声欸乃之中,望着舱外青山隐退,白云飞驰,谈文吟诗,向旅游的地点进发。在刘言史写的《与孟郊北野泉上煎茶》这首诗里应有记载。“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这是说朋友到郊外溪流边取水,并拿出茶叶准备煮茶)后边还有“敲石取新火”“拾得坠巣薪”。自己取火,捡鹊巣树枝作燃料。富有野趣。关于传花饮茗的情景,释皎然在《晦夜李宅招潘述、温衡、海上人饮茶赋》里有“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就是朋友们在一块儿聚会,传花饮茶。其作法大约是朋友们围坐一圈,击鼓传花,鼓声止,花落谁家,便请出那位,吟一首茶诗,啜 一口香茶。C.茶诗人结社陆羽在唐代宗大历六年与湖州颜真卿共修《韵海镜源》时,和皎然、张志和等18人诗茶唱和,结成茶诗社,留下了许多咏茶联句。从许多朋友的联名看,陆羽是一位重要角色。因为那时他的名气很大,成为他们的茶顾问,相当于诗社的一个副社长。这在中国茶诗上也具有开创性质的。
3.杰出的茶诗人
作为茶人的陆羽,也许是幸运的,他毕竟留下了一部《茶经》,光照后人。作为诗人的陆羽却太不幸了,一只贮有诗歌的诗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丢失了,又没有后人为它搜寻遗稿。那时刻一部诗稿,是需要很多钱的,然而不幸之中之幸,他却有两首诗因为当时就在茶人口中流传开了,后被唐人笔记小说的作者收在他们的著作里,得以保存下来。清人彭定求等刻《全唐诗》,将其选录进去。这就是《六羡歌》和《会稽东小山》两首诗。《六羡歌》应该说是茶诗中的上乘之作,是他能够名列诗林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在中国茶诗写作中拿出的一个范式。但到目前为止很多茶诗家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这是一首舍弃荣华富贵,将功名利禄看得轻如草灰,志行高洁的好诗。里面因为没有出现一个“茶”字,就难以将它划归到抒发茶情的这类诗中,往往将“西江水”泛指诗人像流水一样永远鲜活的向上精神。我想研究任何一首诗都不能忘了诗人这一审美主体。诗人一生嗜茶如命。这在许多传记中也有记载。“陆羽拜太子文学不就”,他为什么不接受这个官衔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所从事、所追求的茶学研究比做官更有意义,能给众生造福,自然也能扬名于后世。家乡那条徐徐流动的西江活水,轻波涟漪,给了他许多少年的美好回忆。他曾千百次汲取西江流水为禅院的恩师积公煎煮过茶,闻师亡后,便想起了这些往事。据《茶董补》载:“陆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地,闻师亡,悲之甚,作诗寄怀。”应该是抒写茶人志趣的一曲清歌无疑了。这首诗妙在写茶不点一个“茶”字,使诗的意境更广阔,更能不受局限,流传也就广远。陆羽还写过其它一些好茶诗,可惜踪迹茫然,也就不好多说了,就上述析评看,陆羽可说是中国茶诗中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天门市群众艺术馆
彭秉玉)
第五篇:约翰多恩与杜甫的离别诗比较
约翰·多恩与杜甫的离别诗比较
摘要: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节哀》和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新婚别》,两首诗歌都是表达离愁别恨的,但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曲异工之处,体现了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离别诗;妇女地位;修辞方法;中西文化
离愁别恨是中外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节哀》就是一首广为传诵的离别诗;无独有偶。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写了一首著名的《新婚别》。这两首离别诗都是描写夫妻的离别和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道德观的差异,它们又有很多不同之处。约翰·多恩(1572—1631)是英国l7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告别辞·节哀》是1611年多恩赴法国之前写给妻子的,是多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人劝妻子在离别时不要悲伤。因为他们之间的爱不是平庸的世俗之爱。而是超凡脱俗的灵魂之爱;诗人相信爱情与灵魂的结合是具有道德情操和宗教意味的,爱情越真挚,表现得越深沉,不会因彼此离别而影响爱。此诗写得严肃深沉,其中有许多奇思妙喻,是世代传诵的经典之作。《告别辞·节哀》是这样诉说的:正如有德之人逝世,十分安祥,/对自己的灵魂轻轻地说声走吧,/有些哀伤的朋友说:/ “他已经离去”,有些说没有。/让我们溶化吧,默默无语,/不要泪流如洪水,叹息似狂暴,/那将会亵渎我们的欢愉一/要是让我们的爱情被俗人知道。/地球的运动带来灾难和恐惧,/人们猜测到它的意义和危害。/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对人类却没有丝毫的伤害。/平庸的世俗之爱/(它的本质是肉感)不能承受/别离,因为别离意味着破坏/凡俗之爱的构成要素/我们的爱经反复提炼。/它是什么连我们自己也一无所知。/我们既然彼此心心相印/就不会在乎摸不到眼睛、嘴唇和手了。/我们俩的灵魂溶成了一个,/虽然我要离去,却不会破裂/这种分离不过是一种延伸,/如同黄金打成了轻柔的薄片。/我们的灵魂即使是两个,/那也牢固如圆规的两只脚;/你的灵魂是那只固定的脚,没有一点/动的迹象,另一只移动它才动。/它虽然在中心坐
定,/但"-3另一只远离,/它就倾斜身子侧耳倾听,/当另一只返回,它就直立。/对我,你就是这样.我就象/另一只脚,倾斜着转弯;/7.有你坚定,我才能画得圆./才能终止在出发的起点。诗的前三节以生动的意象说明圣者和凡人对待离别的不同的态度;接着五节分别以地球的震动、天体的运行、灵与肉的相接以至锤炼金属等一系列对比意象,描绘圣者和凡人的两种不同的离别场景;在最后三节中,诗人把他和妻子的关系比喻为圆规的
双脚。诗人把表面很不类似的东西加以类比,从中找到合理的内涵,把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性质、物 理现象等纳入诗的意象中,以形象的描述代替抽象的概念,从而使诗歌充满了激和感人的力量。
杜甫(7l2—770)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细致地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劳动人民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得“诗史”的美称。杜甫的《新婚别》就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缓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新婚别》首四句以比兴领起,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比喻女子出嫁之后得不到长久的依靠,女人出嫁本是希图与丈夫常相伴,现在却与征夫一别永绝,真不如弃之路旁了。“结发”八句描写新婚惜别之情。“暮婚晨别”,“席未及暖”,匆之状可见。“君行守边”,“妾身未明”,今后如何生活!“父母”八句追忆新婚前后之事。“日夜令我藏”,写婚前生活之痛苦,暗示社会现实的混乱动荡。“君今往死地”,写婚后生活之悲惨,情真意切,本拟随君同往,却没想到征调出行如此之急迫。“勿为”八句勉慰亲人并表白自己忠贞之情,从凄惋悲痛中转向高亢激愤: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意为不要挂念新婚,努力杀敌,这是勉励亲人的话;军中有女人,恐碍军威,这是委婉的劝诫;不施罗襦,永待君归,这是表白坚贞之情。“仰视” 四句遥应首段,以比作结,期望夫妇终能团聚,表现了新妇的深挚的感情和坚贞不渝的情操。全诗以比兴领起,又以比兴收结,缠绵委婉而又激昂慷慨。这两首离别诗在修辞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反映出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两首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并着重讨论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1.主人公身份不同。多恩《告别辞·节哀》中的主人公就是他本人,写下这首诗以劝慰妻子不要为离别而悲伤。与此相反,杜甫的《新婚别》中的主人公是妻子,是作者创作的人物,她对即将出征的丈夫进行安慰。在西方爱情诗歌尤其是离别诗中,主人公往往是男性,表现的是他们对女性的爱慕、追求和失去情人的悲伤。而在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主人公大多是女性,她们表达了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恋牵挂或被冷落甚至抛弃的痛苦,诗歌中充满了哀怨和悲伤。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传统造成的。西方国家由于受到中世纪时期骑士精神的影响,尊重妇女成为了一种传统,体现了绅士风度,所以诗人一般都以自己的身份和口气写情诗,于是诗中多为男性对女性思慕和追求,男性往往显得谦卑。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诗人借女性的身份和口气来写对异性的思念,这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子应志在功名,似乎耻于直接表露对女性的情欲爱意。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男性往往重仕途而轻别离,为了功名利禄他们可以抛家弃子,长期离家在外。于是,许多妇女就只能独守空房,单恋远方的丈夫。很多诗人以此为题材写下了大量的表现离愁别恨的诗歌,因此诗歌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是孤独的妻子。在《新婚别》中,诗人化身为新娘,用新娘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
2.妇女地位不同。在西方,妻子通常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尽管丈夫掌握了经济大权,但是他们是平等的。在《告别辞·节哀》中多恩使用“奇喻”的手法表明了这种情形:“我们的灵魂即使是两个,那也牢固如圆规的两只脚;你的灵魂是那只固定的脚,没有一点动的迹象,另一只移动它才动。它虽然在中心坐定,但当另一只远离,它就倾斜身子侧耳倾听,当另一只返回,它就直立。对我,你就是这样,我就像另一只脚,倾斜着转弯;只有你坚定,我才能画得圆,才能终止在出发的起点。”他的爱人是固定在圆心的脚,而他却是那只永远都围绕着圆心转的另一只脚,这象征着诗人的生活是围绕着妻子的,妻子是他生活的中心。在国古代,妻子是从属于丈夫的,在家庭中妻子的地位较低。在《新婚别》中杜甫这样描写当时的妇女地位:“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短小植物,寄生在蓬麻上的兔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也不可能生长得很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新婚的妻子留恋丈夫,不忍离 去,发出一腔痛断肝肠的怨气——不幸嫁给出征的人,还不如刚生下来就被爹娘抛弃在大路边;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结发” 二字,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在古代,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们没有选择丈夫的权利。在封建社会里,女子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她怎能不感到伤心悲痛?两句诗刻画人物心理极为逼真,女子出嫁后男人就成了她们生活重心,一旦丈夫离家,妻子就像失去了主心骨,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也就不用再施粉黛来取悦丈夫了;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她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当着丈夫的面,她把脸上的脂粉洗掉,表示丈夫走了以后,她再也没有心思梳妆打扮了。
3.修辞方法不同。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都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表现夫妻之爱,然而他们的比喻手法又各有不同。多恩使用了更加丰富的修辞方法: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人,以巧妙思辩解释自然意象,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求不平凡的思想内涵,突出强调隐藏在自然物表面下的深妙哲思。这就是所谓的奇喻手法(conceit)。在《告别辞·节哀》中多恩用天文现象、工业产品技术及几何学工具做为喻体。首先,他把凡人的爱同地震比较,表明世俗恋人之间的分别就像地震一样会给人们带来恐惧和悲伤。天体的震动虽然大得多,对人类却没有丝毫的伤害。然后他把精神爱侣之间的分别比作天体的震动,天体的震动虽然很大,却是无害的这说明爱情越深挚就表现得越沉静。他把圣者的那种灵与肉相接之爱比作被锤炼的金石,尽管人要分别了,但他们灵魂却不分离,而是像金子被压成薄片一样,延伸得更深更广。最后,多恩把夫妻比作圆规的两只脚,妻子是圆规的圆心脚,丈夫是圆规的圆周脚,这就表明了夫妻的一方是随着另一方而动的,二者的相切相接完成了一个完美人生的圆。多恩采用的 圆规意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奇异,本质上却是极为妥贴非常新颖。杜甫的在《新婚别》中用了“兔丝”、“蓬”和“麻”这些植物来比喻夫妻关系和他们之间的分离。“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蓬”和“麻”的枝干短小脆弱,因此,依附在它们上面的兔丝的寿命也就不可能太长。嫁给了这样一个“征夫”真可够倒霉的,这样的婚姻是短暂的。“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杜甫用双飞的鸟比喻夫妻的团聚。杜甫只用植物、飞鸟等这些自然的产物来作为喻体是因为中国古代是农耕文化,在诗歌中他们大多使用那些可以观察到的具体的农业社会常见的事物作喻体。《告别辞·节哀》是一首典型的英国诗歌,它直率、深刻,充满了理性,却冗长,而杜甫的《新婚别》委婉、微妙且简捷。中国文化偏于人伦、实用的“天人合一” 的文化观念,又深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形成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诗教传统;在西方人们推崇“张扬自我”,注重爱情,因此他们大胆公开地歌颂火一样的爱情。西方诗歌对事物的细致描写是继承了古希腊的“摹仿说”,它突出表现是诗歌中对个人情感和对事物形象的细致描述,摹仿事物形象的细致描写,这体现了西方文 化根基上主客二分的两极性。
总之,一个民族的诗歌是受其文化传统的影响的,它的诗歌传统、艺术精神是这一民族的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通过以上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节哀》和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新婚别》比较分析,中英诗歌质的区别可见一斑。参考文献:
[1]董素华.英语名诗赏析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2. [2]狄兆俊.中英比较诗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公司。1999. [3]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朱光潜.诗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