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管理重点复习(连填空)
一、填空
1.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特点是:1.综合性2.经验性3.应用性4.系统性5.权变性6.复杂性
3.一般所说的“高等教育体制”包括五大体制,即:办学、投资、管理、招生和就业体制
4.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方向性、整体性、民主性、多样性、动态性和效益性。
5.我国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划分为十二大学科门类,即:理学、文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教育学、军事学、农学、医学和历史学。
6.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是:1.政策指导;2.教育立法;3.财政拨款;4.教育评估。
7.请列出10所美国和日本的世界著名私立大学:哈佛、斯坦福、耶鲁、MIT、普林斯顿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明治大学、青山学院大学、立教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上智大学
8.高等教育计划的特点是:为目标服务、首要性、预见性、普遍性、周密性、民主性、要最求效益。
9.中世纪大学主要产生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当时最著名的大学包括:波隆那(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萨莱诺大学等。
10.教育管理高度集权的国家是法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主要在州一级的国家是美国;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的国家是加拿大;最重视教育立法的国家是日本;私立大学办得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大学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是剑桥大学;最早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二、简答
1.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
(1)以育人为中心
(2)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3)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为重点
(4)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关键
(5)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矛盾为主线
2.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1.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教育目标,是如何更好地培养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
2.高等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管理对象的主要成员为两种人:
一是大学教师(知识分子);二是大学生(求学的知识青年)。自我管理为主,少用强制性管
理。
3.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以教学、科研的学术性活动为主,专业性、创造性、独立性、复杂性等特点,管理活动要民主性、学术自由、以人为本、因事因人而异。
4.高等教育管理资源的特殊性:教育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
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办大学需要巨额开支,各校都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倾其所有地开
支,所有高校永远都会感到资金短缺。
5.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的两个基本目标功能:一是管理的维系
功能,二是管理的结合功能或放大功能。
6.高等教育管理成效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的成绩和效果有别于企业管理,不是追
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较高的教育质量、较好的办学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和良好的社
会声誉。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
(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人和是关键。
民本思想是古代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人和的理论基础。
(二)修身,齐家,平天下:领导者只有具备了高度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素养,才能够齐
家、治国、平天下。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加强自身修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公正
无私的境界,要以节俭为荣,以奢侈、淫逸为耻。欲正人,先正己;多积德,少谋私。
(三)先谋后事,运筹帷幄
(四)刚柔相济,德刑并用:古代管理是恩威并重、宽猛相济、刚柔并举、德刑并用、德威并施。刚与柔、宽与严、德与刑、硬与软、奖与惩,是对立统一的,要宽严有度,刚
柔相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
(五)义利两全,强国富民:古代虽大多主张重义轻利,但也有很多思想家主张利义
并重,相互补充。此“利”非私利,指利国利民,为政者必须勤政廉洁,致力于富民强国。
(六)知人善任,赏罚严明:要善于识人辨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疑人不用,用
人不疑。要赏罚严明,论功行赏,论罪处罚,以从严管理,伸张正义,树立正气。
4.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职能。
1、桥梁作用: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起沟通、联结、协调作用,密切两者的关系
2、缓冲作用:变“硬接触”为“软接触”,使政府和市场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减少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3、服务作用:提供咨询、资源、销售、信息等服务,以减少运行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4、监督作用:利用评估、仲裁、信息反馈等手段,对行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使行业运作更加公正、公平、公开。
5、资源配置作用:通过调配、信息服务、评估等,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避免资源分布的失衡。5.中世纪大学的起源于那些国家,一些著名大学的管理特征。
中世纪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城市便拥有了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所组成的大
学,著名的有——波隆那(博洛尼亚)大学(1150或1158)、巴黎大学(1200或1108)、牛津大学(1220或1168)、萨莱诺大学(1137)、剑桥大学(1209)。
中世纪大学的教育管理类型
1.“南方型”大学(学生型大学):
以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学著名)为代表。学校的权力都掌握在学生手中,不论是教
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还是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均由学生决定。
1350年学生丧失了大部分权力,管理权重新回到教师手中。
2.“北方型”大学(教师型大学):
以法国的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事物掌握在教师手中。
到中世纪末,欧洲建立了月80所大学,其中,意大利20所、法国19所、德国14所、英国5所、西班牙4所、葡萄牙2所。
当时最著名的大学有——波隆那大学(法学),巴黎大学(神学),萨莱诺大学(医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英国),蒙彼利埃、帕多瓦、维也纳、布拉格、莱比锡等等
中世纪大学在管理上的特征
(1)相对一致的目标即从事学术交流和研究。
(2)一定的内部权力、权威、规则和规范,保证了教学与学术活动有序和有效地开展。
(3)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成为当时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4)优厚的待遇、高质量的教学以及有关的资格认定制度。
6.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特点,要能区分开来,并且会进行比较分析。美国:○1高教管理模式——市场管理模式,分权制,以市场运行机制为
○2行政管理——高等学校内部加强了行政、学术方面的管理。学术管理和教学工作则由作为高
等学校学术管理的专门机构——评议会负责。校长则更多地致力于学校与公众的关系,寻找新的经费来源等。
○3经费管理——教育主权在州,高教经费的80%以上由州府承担,政府采取资助方式来调控高校。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 联邦政府、州政府(主要)、捐赠、自酬、学费
○4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教授治学。
○5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想、海外学生及交流、教师国际交流、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教育服务贸易)
法国:○1高教管理模式——集权制,以国家干预为主要运行机制
○2行政管理——国家教育部对全国的高等教育直接管理
○3经费管理——高等教育经费由国家提供
○4大学的内部管理大学委员会最多80人,教授等占60%,学生数不超过教师数。大学校长由委
员会选举产生。
○5学术自由在大学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研究人员有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和自由,国家、学校及任何组织不得干预。
英国:○1高教管理模式——学术管理模式,集权与分权混合制,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均衡作用的运行机制。
○2行政管理——高等教育权力分配的传统模式是“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人员的适度影响的结合。学
院和大学一直被特许为自我控制的自治机构。
○3经费管理——中央政府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4大学享有合法的自主权,一直具有在国家的主要方针范围内实施自身计划的自由。获得皇室特许状是大学合法化的标志,但新大学授予特许状是由政府决定。
德国:○1高教管理模式——高等学校由政府直接管理。
○2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府直接派大学的学监或大学的校务长,教授为国家公务员。大学的学监或大学的校务长可以越过校长直接对政府负责,政府以此来实现对大学的控制。大学校级管理的作用较小。○3高等教育经费管理——高等学校的经费完全有国家提供(服从国家财政)。
○4高等学校在学术方面享有自制权。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自我管理,国家不得插手。
○5学术自治的实质是教授掌握实权,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学校管理也是形式上的,基层组织和教授的权力很大。
○6学校内部决策民主化
日本:○1高教管理模式——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严格管理(文部省权力很大)
○2行政管理——校长负责制,校长选举制(事务局长有文部省任命)。校长由教授会选举,校长
民主管理学校,决策依靠教授会、评议会(咨询委员会)、各种联系会或委员会。
○3经费管理——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政府拨款、企业捐款、学费、学校创收
○4大学自主权很大,教学、科研、人事、财政等自治。
○5国立大学法人化
a建立大学法人,实现自主运营管理。
b引进民间的经营管理理念。
c引进校外人士,建立新的运营机制。聘请校外的有识之士和专家担任董事,参加经营管理,并参与校长
考核委员会。
d建立有别于国家公务员的新的人事体制。
e引进“第三者评议机制”,实行“后检查制度”。
比较:美英日三国高教管理权利分配特点比较
(1)日本高等教育一直处于集权控制下。
(2)英国高等教育权力分配的传统模式是“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人员的适度影响的结合。学院和
大学一直被特许为自我控制的自治机构。
(3)美国高等教育基本是地方化的官僚控制模式。
三、论述
1.试述新中国建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利与弊
利:1.接管了全部私立学校,明确划分了高校的类别,设置了齐全的专业,基本上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2.扩大了招生规模,基本满足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3.优化重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内部潜力得
到充分挖掘和积极利用。4.全部接收处理教会学校,收回了教育主权,有利于清除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殖民奴化思想。
弊:1.不少措施从主观愿望出发,超出当时客观物质条件,贪多求快,急功近利2.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3.对高校地区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考虑不多4.使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的大学元气大伤
2.试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对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
第一阶段(1949~1958年):集中统一管理。
第二阶段(1959~1963年):权利下放,分散管理。
第三阶段(1963~文革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四阶段(文革期间):绝大部分高校归地方。
第五阶段(粉碎“四人帮”~20世纪90年代初):恢复统一领导,实行条块分割。
第六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的需要,把某些新的模式和机制引入教育之中,教育体制改革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高等教育管理发展趋势:
第一,其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
第二,作为高教系统的工作材料和核心:知识在日益分化和聚集,数量越来多,范围越来
越广,自主性程度越来越高;
第三,其权力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其间的整合与协调过程也是从未间断过;
第四,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在其内部结构的层次越来越多,在其外部部门和等级亦是多种
多样,因而其功能日益复杂,对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3.指出我国当前宏观高等教育管理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说明:要注意运用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
答:集权体制思想严重,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干预过多,学校缺乏自主权,不利于发挥学校特长,办出特色,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且难以形成公开竞争的环境,办学效益不高,失去了自身完善的活力和动力。缺乏权威的半官方中介机构。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应该是合理的,不能包揽过多,统得过死,应适当的放权。建议如下:
1.转变观念。破除计划经济、集权体制思想。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从政府行政职能中剥离出部分职能给中介组织,在规划、立项、拨款、评估、评奖等方面发挥中间人和裁判员的作用。
3.赋予中介组织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由政府出面,使中介组织成为“半官方”组织。营造中介组织透明、公平的法制环境,取消对中介组织的歧视性准入限制,加快建立权威性中介机构。
4.加强中介组织的自身建设。让专家学者参与中介组织,保证其科学性。加快其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自律,规范运作。
4.试述国外研究型大学形成的基本规律
在大学内设立研究机构,把研究工作引入学校,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为了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一部分大学发展成为科研、教学、服务三者紧密结合,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研究型大学。
5.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其主要学科门类拥有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能参与国际最高学术水平交流、合作的学者群,以及支撑这个学者群的、学科结构完整、学术层次合理的合作团队。享有较高的国内外学术声誉;吸纳优秀的生源;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拥有引领科学技术潮流的一流学科;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具有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富余充足的办学经费;具有高水平的管理;培养具有社会威望的毕业生;以开放的姿态发展学校。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教学科研并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与社会紧密联系;
6.世界著名大学的主要特征,对一些世界著名大学的情况有所了解
主要特征:社会公认;知名度高;有良好的声誉;高水平的大学;学科设置全面;
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形成了“以通为主、先通后专、通专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代表,他们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改革课程体系,推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选修课”制度 ——“集中与分散制”的主修选修课制度 ——“通识教育”的思想 ——“核心课程”体系。美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前期不分专业,实行通识课程,突出了大学教育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化,突出了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个性化;课程设置体现文理科互相渗透和交叉,以“课程群”形式构建平台,课程体系具有弹性与柔性化的特点。
第二篇:河北省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2016-2017
河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879年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巨著。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无意识的作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Maslow)、罗杰斯(Carl Ramson Rogers)等人。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lric 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第二节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个体心理发展的总方向,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而其普遍的规律性表现为:第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第二,方向性和顺序性;第三,差异性;第四,不均衡性。
埃里克森(Erik Hombuxger 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论: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别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高等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的贡献:
(1)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桑代克又出版了三卷本《教育心理学》;(3)1905年他发表了《双生子的测量》,1906年出版了《教育原理》,1916年又出版了《智力测量》一书,桑代克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工作,也为行为主义统治教育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帮助教师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四)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从认知特征看,认知和思维敏锐,追求效率化
(二)从情绪特征看,当代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
(三)从人格特征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
(四)从信仰追求看,当代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
(五)从人际交往看,当代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
(六)从恋爱与性观念上看,当代大学生渴望和正视爱情,性态度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王登峰和张伯源(1992)提出的有关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善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的危机心理问题
(四)恋爱与性的问题
此外,竞争压力过大,家庭经济困难、生理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也很多,有的带有突发性,有的则是长期困扰大学生,焦虑、抑郁、强迫和社会恐怖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性原则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3.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原则 4.预防、调治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角色认知阶段 2.角色认同阶段 3.角色信念阶段
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 1.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 2.树立学习榜样 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第二节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总结了专家型教师的三个基本特征。1.拥有丰富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 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节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俞国良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教育工作。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够平衡自我与环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4.具有教育独创性,与时俱进。
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内心情绪体验,并恰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有:
(1)情绪衰竭,即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教师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2)去个性化。
(3)个体成就感降低。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社会层面: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信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
(二)学校层面:1.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2.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个人层面:1.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了解并接纳自己;3.悦纳、善待学生;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提高情绪的调控力,保持平和的心态;6.学会休闲和放松。
第五章现代学习理论
第一节大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指的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从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概念来看,“学习”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
(一)学习的对象是知识和经验
(二)学习的过程是经历、体验和感悟
(三)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改变
(四)学习结果实现的条件是反复练习和经验
(五)学习的质量是追求行为的持久改变 大学的学习特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自主性
(二)专业性
(三)多样性
(四)探索性
第二节现代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过程,强化在S-R联结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
桑代克认为奖励和惩罚是改变情境与反应之间链接强度的重要因素。斯金纳:操作型条件作用的学习。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理论”。
影响学习的因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涉及到学习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强化、学习者和情境。从表面上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强化、学习者和情境,但从实质上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最为核心的学习影响因素是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行为的后果。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为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虚席理论影响学习的因素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样,强调环境作用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示范、矫正、反馈、强化、惩罚在学习中的作用,但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更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材料的特点。在学习者的主动性方面,学习者要具有主动学习的心态,能主动地将已有观念与新学习的观念进行联系。在学习材料方面,心学习的内容要能与学生原有的观念存在着实质的必然的联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发生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二是,对原有经验的改 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学习的因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发生过程:
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3.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学习的因素:
罗杰斯从“以我为中心”的人格的“自我理论”出发,以“患者中心疗法”的实践为依据,认为学习者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每个人存在于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变化的经验世界之中。1.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2.重视心理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1)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基本动机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动机。(2)教学应该重视人的价值和态度体系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的作用。
(3)重视他人(如教师或父母)的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三节学习的迁移及其教学策略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实质
(一)形式训练说:关键不在于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二)共同要素说:两种学习具有相同的要素。
(三)概括化说
(四)关系转换说:苛勒认为学习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地理解。
(五)认知结构说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一)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
(二)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
(三)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定势的作用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习迁移
(二)教授学习方法,促进学习迁移
(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迁移
(四)注意形成和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界定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构成成分,两者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一)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是主体的一种追求学习成绩的倾向,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二)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所有的行动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要,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引起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尊重和热爱他们的,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的基本需要。
归因理论
人们从行为结果推断原因的过程叫做归因。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说服,(4)情感的唤起。
自我效能感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自我效能感影响新行为的获得。(4)自我效能感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第三节以动机为着力点的教学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1.创设问题情境
2.引导学生构建理论模式 3.发挥教师的感染激励作用
(三)进行归因训练
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知识的分类
(一)按照指示描述的内容,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事物“是什么”问题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通常包括有关某一具体事件、事实、经验性的概括的断言以及反映真理本质的较深刻的原理等,主要用以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则是用于回答“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种个体没有明确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通常包括各种方法、策划、实践、程序、常规、方略、策略、技术和窍门等,用以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值得指出的是,程序上的知 识是广义的分类,它包含了我们平时所指的技能性知识、认识策略知识、元认知知识。
(二)根据指示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1.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以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
2.隐性知识
与显性知识相对,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一般很难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结果。
知识的表征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布鲁姆等人将陈述性知识分为代表指称物的符号、术语、具体事务(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处理具体事务的方式和方法、惯例、趋势和顺序、分类和类别、准则、方法论、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原理和概括的知识、理论和结构等知识。与这些知识类型相应的表征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水平:符号、概念、命题。
(二)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程序性知识是在人的头脑中以“产生式”这种动态的形式进行表征的。所谓产生式,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行动”的规则。一个产生式就是针对某一或某些特定条件得到满足时发生的某一或某些行为的程序。
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含有一系列的子目标层次,从而使所有个别的产生式得以相互衔接起来;而当各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时,便实现了对整个系统中的认知流向的控制。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知识掌握的实质
所谓知识的掌握,指在学习者对所学习的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理 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实质上,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和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并形成心智能力的过程。
知识掌握的实质上看,对知识的掌握起关键作用的条件是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现前的相关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和对学习内容的组织等因素。
知识的理解
理解,是认识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知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 维方式,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过程。
知识的理解是知识掌握的前提,是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直视与概括这两个认识环节实现的。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直观形式; 3.恰当运用正例和反例;
4.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变式; 5.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比较。影响知识记忆的主要因素: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3.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度; 4.对学习材料的合理组织;
5.尽可能地运用多重编码;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大脑的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对 识记也有很大影响。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恰当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
总之,促进促进知识的巩固,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时机、方法和程度等方面来综合 考虑来合理安排复习。
第三节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
知识转化的模式
知识的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
1.潜移默化——社会化,指的是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2.外部明示——外在化,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3.汇总组合——组合化,指的是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4.内部升华——内隐化,即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以上四种不同的知识转化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都是组织知识创造过程中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
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机制
张庆林等人认为,策略性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需要四个步骤:
(一)策略性只是概念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策略性知识时,能借助于书面文字的表达 在头脑中真正理解策略性知识,建立起准确的策略性知识概念。
(二)策略性知识的条件化。是指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策略性知识,而且知道 所学的策略性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情景之下,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该策略性知识。
(三)策略性知识的结构化。是指将点点滴滴地逐渐积累起来的策略性知识加以归纳 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纲领化,形成相互关联的产生式系统。
(四)策略性知识的自动化。是指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教学策略
(一)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
(二)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结构化、层次清晰的命题网络和产生式系统
第八章技能的获得与培养
第一节技能概述
技能的概念及其特征
技能被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智力活 动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技能具有三个典型特征:
第一,技能与知识经验是相互联系的。第二,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第三,技能用是一种接近自动化、完善化的、复杂的动作系统。技能学习的类型
(一)动作技能的学习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提高学习者对动作技能学习的期望和动机
(二)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
(三)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
第三节智慧技能的形成与教学
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五阶段理论
加里培林认为智慧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的形成过程按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冯忠良的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
我国学者冯忠良(1992,1998)在长期从事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加里培林的心 智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提出了智慧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1.原型定向
所谓原型,即是外化了的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或“物质化”了的操作活动程序。在原型 定向阶段,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是确定所学智慧技能的实践模式,其次是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应。
2.原型搞作
原型操作是智慧技能形成的核心阶段,是依据智慧技能的实践模式或操作程序把主体 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智慧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 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第四节认知策略的形成及其教学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由布鲁纳于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形成时提出。认知策略是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
典型的认知策略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3.组织策略
(二)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件事的知识,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采取每一步的条件。这一类知识的学习主要涉及的是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和条件的认知。
1.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 2.使学生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
(三)影响认知策略形成的因素
认知策略是那些有学习者用来促进自己获得知识的策略,因此,受学习者的反省认知发展水平、能力差异、学习动机、认知方法和认知监控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1.学习者的反省认知发展水平2.学习者的能力差异
3.学习者运用认知策略的心向和动机
4.学习者是否具有适宜的认知方法和认知监控技术
(四)促进认知策略形成的教学策略
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策略 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4.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研究性学习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 1.2.3.4.5.6.手段——目的分析 逆向搜索 爬出去 类比迁移
生成——检验策略 简化策略
第三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一)
(二)(三)
(四)(五)
二、(一)
(二)(三)
(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有关的知识经验 个体的智力与动机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四节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2.探究性 3.实践性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
第一节品德的实质
一、品德的定义
品德,也称为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构成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第二节品德形成的有关理论
一、皮亚杰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负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
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
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
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 第二阶段,利己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9-15岁)
第三阶段,人际和谐与一致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16岁-)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
三、社会学习理论
(一)观察学习的含义 观察学习,有时也被称为社会学习或替代学习,指通过贯彻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 2.保持 3.复现 4.动机
第三节品德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一、品德形成的过程
对于品德的形成,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的观点是最代表性的。这种社会规范和价值原则由外向内转化需经历三个阶段:
(一)社会规范的遵从阶段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
(三)社会规范的内化
二、大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具有独立性、全面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理智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三、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现实策略
(一)德育生活化是大学德育的发展趋势
(二)在评价和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三)注重知情结合激发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四)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
(五)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四篇教学心理
第十一章有效教学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目标
(二)充分的准备
(三)科学的组织
(四)清楚明了
(五)促进学生学习
(六)高效利用时间
总之,有效的教学行为要联系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世界,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生成。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程序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分析教学对象
第一,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状态。第二,了解学生具体的准备状态。第三,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确定教学目标
(三)进行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也就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 过程。
(四)制定教学策略
(五)设计教学评价
第四节两种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教学模式。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主动的。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就需要尽可能有效地组织和传递大量信息。奥苏贝尔主张,教师应负责任将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并通过讲课、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以及综合所学知识等形式来传递这些内容。
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三个环节:
1.呈现先行组织者。告知学生新教学内容的目标、方向以及基本信息;解释并举例说明先行组织者中的观念;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内容、个人生活经验,告知学生其先前经验与新教学内容的联系。
2.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通过讲解、讨论、阅读或实验等方式介绍学习材料;明确说明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组织结构与先行组织者的关系。
3.优化认知结构。要求学生积极理解新内容,整合新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例如要求学生陈述新内容与先行组织者的联系,举例说明新内容中的概念原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新内容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来检验新内容。
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
发现学习的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存在的矛盾,提出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据实验获得的结果,在自习评价的基础做出结论。
第十二章教学成效的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及其作用
教学评价的含义: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解释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第二节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第三篇:复习填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
1.注音,是多音字请再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荡涤
哺育
逊色
飞溅
收敛
玫瑰
一盏
石凳
锲而不舍
惬意 树冠
悄然无声 2.区别组词。
涤
溉
蔚
嘻
峻
恬
湛
鹃
臀
绦
慨
慰
嬉
俊
甜 勘
娟
殿
二、词
1.理解下列词语,解释红色字的意思,并能说说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荡涤
洋溢
悄然无声
摇曳
玉屑银末
呢喃细语
突兀森郁 2.填字成词,并能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蔚)为壮观
硕大无(朋)
美妙(绝伦)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身(临)其境
3.按要求写词语:(1)仿写:
赤朱丹彤(四个字并列关系):
手舞足蹈:(含有人体两个器官); 水平如镜:(**如*)如痴如醉:(如*如*)气势汹汹: 前赴后继:(含有一对反义词)
(2)请描写几个表现坚持不懈的成语:
描写北国风光的成语:
三、填空
1.从本册《培养良好的习惯》中我懂得了()和()。在生活中学语的途径有()、()、()等。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的主题歌歌词。诗歌从()、()、()、()等方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抒情的对象,这样写的好处是()。文中两次出现“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其深刻含义是()。长江发源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等到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全长()。我还知道()、()、()也是长江途经之地,我们家乡泰州处于长江()。
请你写两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3.《三亚落日》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三亚的热带风情,旨在()。第三、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落日美景,第三自然段侧重写落日的(光亮)和(色彩),第四自然段侧重写(落日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章结构是(),首尾呼应,文章的点睛之笔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采用()()的手法生动再现了三亚落日的美景,请分别摘录一句:比喻: 拟人:
你能从“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体会到时作者对三亚落日()和()的情感。
你从第二自然段中“担心”一词体会到()。4.课文按照()()()()的顺序描写了烟台的海的()、()、()、(),作者将冬日的海放在第一个写原因是()。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冬日烟台的海的壮观,请写下来:()。你从其中一个“扑”感受到()。春天烟台的海像个(),一个“扑”字写出了()。夏日烟台的海宛如(),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作者每写一个季节的海,都要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写的作用是()。
“烟台的海,是(),是(),是()。”这句话你的理解是()。关于海洋,有许多与之有关的成语,请你写几个:()()()。请你写一句与大海有关的诗句:()。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顺序依次写了()、()、()、()的所同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的溪流,外洞的()、孔隙的()、内洞的(、、)。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一条是(),可见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孔隙的特点作者是通过()、()、()、()几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文中“挤压”、“稍微”、“准会”等到词让你感受到()。关于石钟乳和石笋的描写中“再加上”、“即使”、“也”这些词的表达效果是()。你还能想象出石钟乳会有哪些形状:()()()。
请将双龙洞的浏览示意图画下来:
6.仿写拟人句:
寒风呼呼地刮着,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
7.请以导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家乡的一个风景名胜或风味小吃:
四、背诵、默写任务。1.《长江之歌》全文。2.《三亚落日》第3、4两个自然段。3.《记金华的又龙洞》第5自然段。
第二单元
一、掌握红色字的读音 挑衅 猝不及防
号召 凌晨
歼灭 承诺
二、字形
烽
妄
呐
衅
歼
诺
芯
锋
忘
纳
畔
纤
佑
蕊
三、先解释红色字的意思,后理解词义
蓄谋
挑衅
恼羞成怒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
如火如荼
序幕
摇曳
厄运
至仁至义
无辜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仿写
结构如“蚕食”:
用人体器官引申出另一层意思,如“咽喉”形容地理位置重要:
写出词性相对的几组词,如“偷偷”-“悄悄”: “如火如荼”:
含一对反义词,如“众寡悬殊”:
含有两种动物,如“狼狈而逃”
2.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语:刀光闪闪
3.形容没有一点声音的:万籁俱寂、4.形容声音非常响的成语:震耳欲聋、惊天动地、响彻天宇、山崩地裂、石破天惊、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5.描写打了败仗的军队: 6.表现聂荣臻特点的四字词语:
四、理解填空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年()月()日,又称“
”,题目中“烽火”意思是(),课文按()顺序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讴歌了()。置身于枪林弹雨中的爱国志士可能会用文天祥的诗句()来勉励自己。“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化危急!”从这一组排比句中你体会到(),这三个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偷偷地”“摸”和“悄悄地”“进发”。2.《半截蜡烛》讲述的是第()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战场上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为()与德国军官()最终()的事,赞扬了()。请你想象杰克决定借搬柴端走蜡烛之前的心理活动:(),再想象杰奎琳借上楼睡觉成功端走了蜡烛,化险为夷后的表现:()。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与“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两处的“似乎”有什么作用,请写下来()。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主要写了(),反映了()。理解文中“杀害”“受害”“伤害”三个词语表达的感情。从聂将军写给日本军官的信中你感受到了(),日本人民称聂将军为“活菩萨”和“中国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这两个词加上双引号,作用是()。你觉得聂将军善待日本人民的现实意义在()。
聂荣臻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家,想象美穗子谢恩的场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补授予()军衔。4.下列诗句中红色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请写下来。
昼出耘田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5.《夏日绝句》的作者是()代的女诗人(),诗中的讲述的与项羽有关的故事是(),你还知道与之有关的故事有()、()等,与之有关的成语有()、()等。李清照怀念项羽的真正目的是()。诗中表述诗人人生观的诗句是(,)。我们还学过她写的词《
》,词中描写了(),表现了()。词中中心词是(),词人误入藕花深处的原因是()。她还写过一首同词牌的词,我知道其中最后一句是()。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
”,这副对联出自()朝()之口,告诉我们()。我了解到最近国际上的新闻有()。
第三单元
一、给红色字注音,是多音字的再用它的另外一个音组词。
拎包
蒙骗
脊梁
西塞山
鳜鱼
聆听
二、先解释红色字的意思,再理解词语。推辞
不胜欢喜
不由分说
固执
乘虚而入
无可厚非
陶冶
先贤
因人而异
三、按要求写词语。1.“不”字开头的成语: 2.表现孙悟空特点的成语:
3.关于“笑”的成语: 4.形容人书读得多的: 5.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6.形容人文章写得好的成语:妙笔生花、浑然天成、鬼斧神工、梦笔生花、字字珠玑、行云流水、7.来自三国故事的成语: 8.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9.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心花怒放 忐忑不安 心如刀绞
四、填空 1.《三打白骨精》选自(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圣僧恨逐(美猴王)”。从课文中我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神通广大)(意志坚定)的孙悟空,一个(慈悲为怀)(胆小)的唐僧,一个()()的猪八戒,一个()的白骨精。白骨精诱骗唐僧一共用了()计、()计、()计。课外我还读了这部名著,我知道的故事还有()()(),我还从《》故事中认识了()的沙僧,()的()。与这部名著齐名的另外三大名著是《》《》《》,我从中认识了()诸葛亮,()的刘备,()的赵子龙,()的曹操,()的张飞,()的宋江,()的林冲,()的鲁智深,()王熙凤,()的林黛玉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还能分别说出其中的一个故事,《》、《》、《》。
这些名著中有不少精彩的描述,我们来细细体味。“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一个“夺”字充分勾画出猪八戒()的特点。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一个“摔”子把唐僧()的特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一个“迎”、一个“笑”表现了悟空()。《红楼梦》里《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中有一段众人开怀大笑的场面描写很精彩,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结合生活再仿写几个吗?()
四大名著中含三字的故事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 《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山聚义打青州、宋江三败高俅
2.《渔歌子》是()代词人()所作,描绘了(),塑造了一位()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词中写到了()()()()()()()等自然景物,()点明了时间,()交待了天气,()表现了心情。“不须归”意思是(),渔翁认为“不须归”的原因是()。诗中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陶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是()。我们以前曾学过两首独钓诗,我记得诗句分别是(,)出自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出自柳宗元的《 》。
《如梦令》中 “兴尽”意思是(),能表现女词人游玩得很高兴的词语还有()。词中“
”“
”为“误入”埋下了伏笔,使“误入”显得自然合理。词中侧重写景,融情于景。请把你读完词后脑海中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渔歌子》《如梦令》都是词牌名,我还知道的词牌名有()()等。3.《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那么(),使吴王打消了()。吴王“恍然大悟”,他明白了()。文中“处死”和“死命令”中“死”的意思截然不同,前者是(),后者是()。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结果不同,是因为()。你从中明白了()。与之说理相近的另一则寓言故事是(,)。生活中也常有这类事发生,请你举例说明。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种结构的成语我还知道(,)、(,)等。4.读书要有选择,原因是()。你平常喜欢读的书有()、()等几类,读书的收获是()(请用一句名言描述)。
五、背诵及默写
1.第9课两首词及词意。2.练习3的成语。第四单元
一、给红色的字注音,是多音字的再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禀报
障碍
蕴藏
回眸
呼吁
情不自禁
二、掌握字形,区别组词。暮 鹭
瞒
蓑
侯
慷 胁
幢
牺
历
俱
幕 露
满
衰
候
康
协
撞
栖
厉
惧
三、先解释红色字的含义,再理解词语。
顾名思义
回眸
喜怒无常
敬畏
匮乏(与贫乏、缺乏区别)
慷慨
低廉
望洋兴叹
矗立(与屹立、耸立区别)卓有成效
典范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海水浪大的成语: 汹涌澎湃
波峰浪谷
巨浪滔天
波澜壮阔
描写海面宽广:一望无涯
无边无际
碧波万顷
广阔无边
2.含有“海”字的成语:沧海一粟、海纳百川、海阔天空、海市蜃楼、3.关于合作的成语: 4.形容数量多的成语: 5.形容变化大的成语: 6.形容脾气急躁的: 7.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大公无私、清正廉明、舍己为人、两袖清风、乐善好施、拾金不昧
五、填空。
1.斯帕拉捷是()的科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夜晚的实验》生动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斯帕拉捷的四次实验分别是()()()(),最终发现()。我从中感受到了斯帕拉捷()()()的科学精神。从后来人们的继续研究发现中,我懂得了()。这种仿照生物的特点进行发明创造的学问叫()。我知道“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是()。我还知道仿生学应用的事例有()()()。对于伟大的科学家,我还知道(),他发明了()()等。结合课后第2题,体会引号的用法。2.“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等。1到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人与海洋关系密切体现在它不仅(),也会()。所以人们()海洋,又()海洋。“望洋兴叹”体现了人们()的心理。而随着(),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但是,我们要明白,只有(),(),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关于海洋,我还知道()。古人描写与海洋有关的诗句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望洋兴叹”意思是:(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请用“望洋兴叹”造个句子。
3.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一个行不行?说明原因:()。“我们从中明白了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而且还要(),(),()。”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课文第2自然段的结构是(),请用“总之”仿写一段话:()。
请用“倾泻”的两种意思各造一个句子。
请写两句关于合作的名言:1.2.4.学会查字典,根据语境选择意思。(练习4“语文与生活”)
5.畅想未来。
六、背诵及默写任务。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理解并练习运用。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一、字
1.给红色字注音,是多音字再用它另外的读音组词。
沏茶
游兴未尽
炯炯有神
扑棱棱
罗甸
沉甸甸
瘦削
扫帚
麦垄 柘
魁梧
女贞
帐篷
宿鸟
打量 2.形
篷
垄
沏
蓬
笼
彻
二、理解、积累词语
游兴未尽
顶天立地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炯炯有神
悠然自得
豁达开朗
犹豫不决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坚韧不拔
完好无损
苍翠挺拔
能屈能伸
以屈求伸
委曲求全
不屈不挠
以退为进
销声匿迹
鉴往知来
莫衷一是 迷途知返
匪夷所思
恍如隔世
三、按要求写成语
1.由雪松联想到的词语: 2.描写雪景的:
3.描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4.可以用来形容苏格拉底的弟子的:一丝不苟、目光短浅、犹豫不决、5.形容人感动的心情的:感激涕零、百感交集 6.表示时间快: 7.仿写“深思熟虑”:
“如梦初醒”:
“豁然开朗”:焕然一新、恍然大悟、悠然自得、截然不同、茫然无措
四、理解。
(一)《天游峰的扫路人》 1.摘抄文中两处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并分析句子的特点与表达效果。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老人的豁达开朗?“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写天游峰的的高与险采用了()、()、()几种方法。写扫路人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呢?(反衬出扫路老人自强不息、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辨析老人到底累不累。
3.理解文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二)《最大的麦穗》 1.苏格拉底是()的哲学家。从这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他的(教学有方)、(循循善诱)、()。
文中三出写到苏格拉底的语言,三次语气分别是()、()、()。苏格拉底提出“只许进不许退”意思就是()。“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这最大的一穗指()。“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这里最大的一穗是指()。“最大的追求”指(),“眼前的一穗”是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关于机会的名言我知道:(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2.本学期我们认识了()、()、()等优秀的老师,他们共同的特点是()。
(三)《山谷中的谜底》 1.山谷中的谜是(),谜底是()。从“反复地积”你体会到(暴雪之大),从“反复地弯”你体会到(雪松承受压力之大和采用的退让策略),从“反复地落”你体会到(退让策略的成功),从“反复地弹”你体会到(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此联想到的名言:()。
2.确实,有时弯曲不是(),而是()。我们今后在逆境面前既要(),也要(),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如()、()。生活中也有这样答案事例,如:()。
(四)练习5 1.给超市起名字。(要有创意)
2.学会辩论。(说话文明,尊重他人,有理有据)
第六单元复习
一、给红色的字注音,多音字请再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玉琢冰雕
花蕊
婴儿
圆茎
荇藻
微风乍起
夹竹桃
二、区别组词
榆
蛾
琢
皎
锈
度
纶 愉
峨
啄
狡
诱
渡
伦
三、理解词语
1.先说说红色字的意思,再说说词的意思。
玉琢冰雕
迫不及待
含羞待放
数世同堂
生生不息
内涵
孕育
柔韧
参差
微风乍起
应有尽有
美不胜收 2.到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凋谢
纯洁
洁白
高
第四篇:管理沟通复习重点
管理沟通复习重点
单选题(10✕1.5分)
二、多选题(5✕3分)
三、判断题(5✕1分)演讲的节奏把握,时间分配。国家的跨文化模型。(人)
名词解释(5✕4分)
1、管理沟通:是指在一个组织的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P1~2)
2、物体的操纵:是人们通过物体的运用和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的非语言沟通。(P15)
3、面谈:是指任何有计划的和受控制的、在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进行的、参与者中至少
有一个人是有目的的,并在进行过程中互相有听和说的谈话。(P195){面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谈话或对白。}
4、书写:是书面沟通主体将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团体的意志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一个创造
性过程。(P206)
5、述职报告:是管理者向所属部门和员工以及上级组织和领导对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任职情况进行自我评述性质的报告。(P220)
6、团队行为规范:是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团队内部的法律。(P276)
7、文化模式:实际是文化要素的内在结构及其活动规律的表象形态。(P291)
8、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并试图以提供较
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
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来体现的。(P295)
9、差别化管理:是指以实现多元化文化的优势最大化和劣势最小化为目标,对组织活动
中内部运作系统、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有效设计。(P304)
10、文化创新策略:即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国外分公司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
各种渠道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母公司和当地文化基础之上构 建一种新型的国外分公司企业文化,以这种新型文化作为国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础(P309)简答题(5✕6分)
1、简要分析“听”与“倾听”的区别。
答:“听”是人体用感觉器官来接受声音,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声音的生理反应,只要耳朵
能够听到别人说话,就表明在“听”别人。而倾听虽然也以听到声音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声音必须有所反馈。也就是说,倾听必须是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必须思考、接受、理解说话者传递的信息,并作出必要的反馈。
同时,倾听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声音,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如语言、声音、非语言等。(P145)
2、倾听的意义和作用。(P146~147)
答:
1、倾听能够产生激励作用。
2、倾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3、倾听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4、倾听可以掩盖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5、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
6、倾听是说服对方的关键。
3、演讲的准备包含哪几要素,并简要分析要素的内容。(P175~179)
答:
1、演讲的论题。内容:a题目富有建设性 b题目要新奇醒目 c远离冗长、深奥、空泛的标题。
2、演讲的接收者。内容:a接受者背景:同事接收者、上级接收者、混合接收
者、国际接收者。b接收者人数 c接收者年龄 d接收者层次 e接收者的观点。
3、演讲的环境。内容:a固定因素 b可变动因素。
4、演讲选材。内容:a材料选择原则:材料要服务于主题、要选择针对性强的材
料、要选择演讲者力所能及的材料。b使用材料。
5、演讲结构安排。内容:a开场白要巧妙 b主题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c结尾要
精彩。
6、演讲时间结构。内容:演讲者要根据总的时间限制,有效分配时间,准备好发
言内容。
4、演讲过程中常用的技巧。(P180~186)
答:
1、控制紧张情绪,克服怯场。内容:熟悉讲稿、确立自信、使用积极的心理想
象、做一些有益的动作、一种安慰。
2、把握有声语言的运用技巧。内容:发声技巧、巧用重音、停顿的技巧、把握节
奏、语气与语调技巧。
3、合理运用体态语言。内容:表情技巧、眼神技巧、手势技巧、站姿技巧、着装
技巧。
4、处惊不慌,灵活控场。内容:发现内容多、时间少时的处置方法;演讲过程中
记忆中断时的处置方法;演讲者讲话失误时的处置方法;接收者缺乏配合时的处置
方法;接收者对演讲者的观点持反对态度时的处置方法;遭遇干扰和尴尬时的处置
方法。
5、即兴插说的技巧。内容:联想、举例、取譬、设问。
6、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内容:直观教具的种类、直观教具的作用、使用直观教具的注意事项。
5、根据团队建立和存在的目标,将团队分为三类,简要分析三类团队形式各自的优缺点。
(P266~268)
答:
1、问题解决型团队。
优点: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来自同一个部门的员工组织在一起,每周用几
个小时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商讨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探索改善组织的方法。
缺点: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作用发挥方面的力度不足。
2、自我管理型团队。
优点: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效率。
缺点:团队成员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偏高。
3、跨职能团队。
优点:能够促进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员工之间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有助
于开拓组织的视角,激发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复杂项目的协调和顺
利运作。
缺点:由于跨职能团队涉及众多的部门,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观点,且需要
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因此从其最初的建立到成员之间的充分协作需要消耗大
量的时间。
6、书面沟通的优缺点。(P204~205)
答:优点:
1、书面沟通可供阅读,可长期保留,并可作为法律凭证。
2、书面沟通可使下属放开思想,避免由于言辞激烈与上级发生正面冲突。
3、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有利于大规模地传播。
4、书面沟通讲究逻辑性和严密性,说理性更强。
5、书面沟通可以反复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缺点:
1、书面沟通耗费时间较长。
2、容易产生沟通的障碍。
3、信息反馈速度较慢。
4、无法运用情景和非语言要素。
7、团队决策的方法和步骤。(P277~282)
答:方法:
1、议会讨论法。
2、冥想法。
3、头脑风暴法。
4、德尔菲法。
步骤:
1、相互了解情况。
2、明确组织对团队承担的责任。
3、明确团队应承担的责任。(a营造分享式的管理氛围 b制定时间进度规则
c建立双向沟通机制
d及时向组织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设定团队目标。a弄清组建团队的原因
b明确组织对团队的要求
c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愿望。d制定团队目标。e制订行动方案)
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a运用反馈表。b对团队运作流程进行观察和诊断
c制作录像带和录音带
d应用计算机系统
e对反馈系统进行评论)
6、培养团队精神。(a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感
b运作上的默契。)
7、维护关系和履行任务。
8、一般成功的团队有哪些特征。(P269~270)
答:
1、规模较小。
2、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3、成员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
4、具有
良好的行为规范。
5、有效的技能互补。
6、能够开展有益的竞争。
7、通畅的沟通
渠道。
8、互相帮助和激励。
9、绩效报告。
9、简要说明价值观取向模型包含哪些维度,这些维度包含哪些内容。(P292~293)
答:包含: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和空间概念。
内容:
1、与环境的关系:人们是服从于环境还是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或者能
够控制环境?针对不同的态度,可以将一种文化区分为宿命的、和谐的进取。
的三种。
2、时间取向:一种文化注重的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同的社会对时间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
3、人的本质:人究竟是善、恶还是两者的结合。
4、活动取向:一些文化重视做事和活动,强调成就;而另外的一些文化则
倾向于存在和及时享乐。
5、责任中心:文化还可以按照对他人幸福的责任来划分。
6、空间概念:这个文化的维度是说明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和活动是公开进
行还是私下进行。
10、跨文化管理有哪些策略,并做简要的解释。(P303~304)(自己在做相应的总结,书上太散了,不知从何下手)
1》本土化策略
要本着“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来进行跨文化管理。2》文化相容策略
。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3》文化创新策略。4》文化规避策略。5》文化渗透策略。
6》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7》占领式策略。
{{{{{答:
1、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具有较高跨文化沟通素质的人,一般具有一下特征:
既懂得宣传自身文化的特点,又懂得怎样赞美其他文化优点;碰到文化差异时,既有能力设法消除文化差异,并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
2、兼顾多元,差别管理。跨文化沟通时,由于文化多元,导致方法和途径的多
样化。在多元化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差别化管理将是跨文化沟通中的一个有效的 途径选择。总体来说,跨文化沟通的差异化管理策略中,管理者要结合不同工作
地的特征,理解和明白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有的放矢,把主流文化、非主流文
化和个人偏好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案例分析(15~20分)
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倾听。
第五篇:营销管理复习重点
简述市场调研及市场预测的概念。
市场调研就是科学地、系统地、客观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营销的资料、数据、信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决策。
市场预测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预测理论与方法,预先对所关心的市场未来变化趋势与可能的水平作出估计与测算,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什么是购买动机?消费者购买动机有哪些类型?
购买动机是指顾客为了满足某种消费需求,产生的购买欲望和意念。消费者购买动机可以分为一般心理动机和个性心理动机两大类。
一般心理动机包括感情动机、理智动机、信任动机;个性心理动机则有求实心理动机、求名心理动机、求廉心理动机、求新心理动机、求美心理动机等。
简述影响分销渠道抉择的因素。
(1)产品因素(自然属性、体积、重量、规模、时尚性、寿命周期等)
(2)市场因素(潜在数量、市场区域、购买习惯、季节性、竞争状况等)
(3)企业本身(声誉、实力、管理、服务)
(4)中间商因素(经营范围、实力、市场区域、渠道、资信等)
促销活动策划的内容构成有哪些?
(1)为什么要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目标策划
(2)对什么产品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产品策划
(3)什么时间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时机策划
(4)在哪些市场区域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区域策划
(5)针对什么样的人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对象策划
(6)选择什么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方式策划
(7)通过什么方式传播促销活动,即促销传播策划
品牌推广策略分析包括哪几项内容?
(1)市场环境分析(2)品牌定位及品牌创意塑造
(3)品牌战略(4)品牌策略(5)行动方案
客户维护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1)客情维护主体的确认和分组(2)建立数据库(3)客户资料档案的分类和整理(4)礼品赠送(5)制定客情维护的标准(6)客户沟通,主要包括沟通方式、时机等(7)客情关系维护的奖励(8)建立监督和考核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