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全管理复习重点

时间:2019-05-14 05:2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安全管理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安全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2014年安全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分为4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难力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治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3)隐患的治理方案。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隐患治理是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危险是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29:300 事故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苗头和未遂事故。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及管理缺陷。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设计固有的不是事后补偿的,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包括2反面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安全许可证对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实行。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

管理系统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中管理手段等都有一个封闭的回路。

人本原则:人的因素放在首位。1)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2)能级原则:发挥不同的能级能量,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保证结构稳定,有层次有幅度。3)激励原则:能够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停产排查后再恢复生产。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因素的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用于设备设施,也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人个原因及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伤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第二类伤害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力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有: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博德因果:基本原因—起源论、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害—损失。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的是砍断事物链,提倡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自动化和遥控装置。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系统安全理论:1)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有时不可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系统安全基本原则从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安全性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安全优先)、预防为主(系统化、科学化、思想重视预防得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生命为本。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项行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

三项建设: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传培训6大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目标:1)相对指标。2)绝对指标。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4)职业健康指标。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 1.总量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 2.绝对指标包括工矿(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7项

3.相对指标包括亿元GDP、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

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2项指标。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企业每个员工。采用PDCA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评审分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5)教育培训。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对吊装、爆破危险作业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

8)隐患排查和治理:1)隐患排查和治理。2)排查范围和方法。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很重要)4)预测预警。

重大危险源监控: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1)危险源识别。2)安全评估。3)登记建档。4)公安或者安检部门备案。5)实时监控。

9)职业健康: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进行1)设置报警装置。2)制定应急预案。3)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4)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制至少每年1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评定。生产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评定。

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分3个层次。1)直观表层。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法规与制度建设。3)安全意识形态深沉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他9004-2008)定义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安全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为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2)凝聚功能:产生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3)激励功能: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4)辐射和同化功能:对周围的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并保持与传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3)安全行为激励。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

1)安全承诺:1)领导者应做到:提供安全工作领导力。2)各级管理者应做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3)每个员工应做到: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的安全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 9005-2008)给出安全文化评价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觉。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危险特性及其数量。2000年颁布《重大危险源辨识》。2001年4月1日实施。

危化品源辨别GB 28218—2009 不适用于:1)核设施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处理非放射性物质除外。2)军事设施。3)采矿业,但涉及危化品工艺和储存除外。4)危险化学运输。5)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及其他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7大类:1)爆炸性物质。2)气体燃烧性物质。3)液体燃烧性物质。4)固体燃烧性物质。5)自燃物质。6)遇水易燃物质。7)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体、重度。

最大危险原则: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大,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概率求和原则: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不大,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严密监视安全状态想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申报危险源分机评价信息,管理情况信息以及事故救援预案。

宏观监控系统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

重大危险源监管的目标和任务:1)重大危险源信息(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2)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分析。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的心想表述。4)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促进规范化和科学化。

计算机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状态,做出超前(提前)的预警行为。1)正常阶段。2)事故临界状态。3)事故初始阶段。

安全规范性文件包括: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

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原则:主要负责人负责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注为依据的。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核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4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

(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必考):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害灭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

(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

(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保障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元,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企业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标准: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为不影响特大型、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当累计达到600万元时不再存储。

25、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善后事宜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核心就是安全技术措施。

行业划分: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水利水电、旅游等等。有害因素划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锅炉与压力容器、起重与机械、电气。导致事故原因可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通过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范围: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内容: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实施部门和负责人,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方法: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编制内容;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下达措施计划;实施。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进行论证和预评价:1)非煤矿山建设项目。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输送危化品)。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贸易、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5)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其他建设项目。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本身影响)。2)建设项目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周边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自然影响)。4)其他

试运行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国家有关规定或特殊要求除外。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或提交的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直辖市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附着于显著位置。并应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安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书上岗。

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特种作业的范围: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等

主要负责人培训及安全管理人员: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低于48学时,每年进行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其他单位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2学时。

厂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班级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特种操作证有效期6年,每3年复审1次。连续10年以上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可延长至6年1次。

新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新上岗从业人员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调整工作岗位和离岗后由车间组织再培训。

岗位安全教育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三新教育培训: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安全生产检查类型:1)定期安全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巡查。

安全检查内容: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思想、意识、制度、管理、事故处理、隐患、整改;硬件: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安全设施、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法: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结果受人员素质影响;2)安全检查表法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1)安全检查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3)综合分析。

安全生产检查最后要提出整改要求、整改落实、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按预防职业病的用途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噪声用品、防振动用品、防辐射用品、防高温用品。按防护性能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劳防用品的责任:1)特种劳保用品必须有“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2)用人单位教育从业人员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4)按照产品说明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产品。5)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国家对特种劳保用品实行安全标识管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管理中心负责。

承包商管理主要有:1)明确双方职责。2)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能。3)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4)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承包商安全现场管理要求: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应有完整的记录。必要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提供规章、制度、要求。2)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烫伤、坠落、溺水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的,应要求承包方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措施。经生产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承包方应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监护人员。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方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施设备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教育培训和考试后办理准入手续,凭证件入现场。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经批准的开工手续后开始施工。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要随时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按规定给予惩罚。6)同一工程项目或统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商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个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7)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终止合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国家安监局)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网格式)、国家监察(煤矿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煤矿安全)、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部门。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

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

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3)预防为主。4)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5)监察与服务相结合。6)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程序: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情况。许可证,会议记录,安全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3)作业现场检查。4)提出意见和建议。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征求意见->审查和调查->作出决定->送达。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事前(许可证、资格证等)、事中(行为监察:规章制度建设、教育培训、责任制落实、技术监察:三同时、特殊工种场所)、事后(四不放过)3种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安全管理和技术。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3)隐患治理。4)伤亡事故。5)职业危害。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行政许可。1999年12月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归安监总局领导。

煤矿安监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均有中央负责)。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不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准)。4)国家监察(代表国家)。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1)日常监察(常规监察)。2)重点监察(许可证、资格证)。3)专项监察(瓦斯治理停产整顿,关停情况,技术手段落实)。4)定期监察(年初年底、开停工)。

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线、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内容:1)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2)特种设备及其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持证上岗情况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事故调查。

安全监察制度:1)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2)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2007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安全评价通则》、《安全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3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预评价:项目建设前,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内容包括: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现状评价: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全部或局部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安全评价的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有害危险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定性、定量评价。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7)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验收评价中的符合性评价:检查各类安全生产相关证照是否齐全,审查、确认主体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是否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要求,检查安全设施、设备、装饰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方法:SCA;2)危险指数方法RR: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安全评价方法。3)预先危险分析方法:PHA:4)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定性评价方法,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然后分析找出偏差原因,后果即可采取的对策,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故障树分析FTA: 8)事故树分析。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10)定量风险评价法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定性安全评价法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法:1.安全检查表法、2.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3.因素图分析法、4.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7.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2)定量安全评价法:1.概率风险评价法包括: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统计图表分析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各类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评价方法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2)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

为加强对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安全评价师不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机构从事安全评价。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重要!)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P258)

1)人的因素:1.心里、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1.室内作业环境不良。2.室外作业环境场所不良。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按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类为20类。

1. 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动的过程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等。除先触电外,所有与起重有关的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冒顶片帮。11.透水 12.火灾 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 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0类115种。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法: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有事件树、事故树。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过程:1)厂址 2)总平面布置 3)道路及运输 4)建筑物构筑物 5)工艺过程 6)生产设备装置 7)作业环境 8)安全管理措施。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一、三、五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1)生产过程。2)劳动过程。3)生产环境。4)工作场所。5)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1)按来源分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性职业紧张。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⑤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②作业场所建筑卫生学设计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换气不足等。(2)按有关规定分类:

《职业病目录》十类115种:①粉尘类(13种)②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③化学物质类(56种);④物理因素(4种);⑤生物因素(3种);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种);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种);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种);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8种);⑩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种)。

职业接触限值(OEL):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粉尘)2)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有毒物质)。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粉尘)4)超限倍数四类: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界定法定的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是: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泪如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联系。

职业禁忌与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禁忌。2.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开展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疗、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桑等。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性病损和职业病: 1)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2)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等而引起的疾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遵循职业卫生“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一级预防是理想的方法,对人群健康和福利状态均能起根本的作用。2)第二级预防: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和发现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3)第三级预防:在病人患病以后的康复处理。2009年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职业危害识别:

(一)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粉尘: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尘肺前3位: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P147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lµm(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在0.5µm以下。生产中使用粉末状物质在进行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也可产生多量粉尘;

(1)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

一般认为,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接触矽尘作业的工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二氧化硅的类型、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等有关。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为严重。从病因上分析,可将尘肺分为六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金属尘肺、混合性尘肺、有机尘肺。13种法定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二)生产性中毒与职业中毒:

化学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个级别。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影响毒物毒性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3)毒物剂量。4)毒物联合作用。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6)个体状态。

中毒:1)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人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4)职业接触生产性毒物机会:正常生产过程。检修与抢修。意外事故。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1.噪声

(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1)空气动力噪声: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是由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噪声: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2.振动: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4类。(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3.电磁辐射:(1)非电离辐射:

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高频作业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如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热轧及高频焊接等,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常是工人操作位的主要辐射源。射频辐射引起心血管系统变化。微波作业可选择性加热含水分组织而可造成机体热伤害,非致热效应主要表现在神经、分泌和心血管系统。2)红外线: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造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焊接工等可接触到红外线辐射。白内障。

3)紫外线: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辐射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等。红斑反应、皮炎、毛囊炎、皮肤癌、阳光眼炎或雪盲症。4)激光: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机体内活性降低、视力模糊、生永久性视力丧失、皮肤损伤。(2)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放射性仪器仪表多使用封闭源,操作不当则可造成工作人员的外照射。

放射病:国家法定职业病包括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放射损伤和内照射放射病等四种 4.异常气象条件: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与气压等。

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 W/m3·h或84 kJ/m3·h的车间;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均属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具有热害的煤矿深井。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从事农田、野外、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以及军事训练等。4)低温作业:接触低温环境主要见于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在冷库或地窖。5)高气压作业: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6)低气压作业: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

异常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1)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体温调节和人体水盐代谢的紊乱,产生蓄热现象而使体温升高。2)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神经痛、关节炎、冻伤。3)高低气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在加压过程中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在减压过程中,如果减压过速,则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作业,如高原病。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1)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2)减压病:急性减压病发生在潜水作业后,皮肤奇痒、关节和骨骼酸痛、头痛、眩晕、失明、听力减退等。3)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四)职业性致癌物:

确认致癌物: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森林脑炎和布氏杆菌病列为法定职业病。1)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牧场工人、毛纺工、缝皮工及兽医等。临床分为皮肤型、肺型、肠型3种,且可继发败血症型、脑膜炎型。2)森林脑炎:林区特有疾病,传播媒介是硬蜱,从事森林工作有关的人员,以瘫痪、脑膜刺激症及意识障碍为主。3)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羊、牛、猪为主,主要由病畜传染。

(六)职业有关疾病: 工作有关疾病:

1.人类工效学因素: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人类工效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工效学又称为“工效学”、“人机工程学”等。人类工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体方面:通过研究劳动生理、劳动时能量代谢、劳动时机体的调节和适应、疲劳、作业能力,采取相应措施,使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动作迅速、准确,能量消耗减少,疲劳程度减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机器设备:人机系统。使机器、设备和工具适合于人的解剖、生理和心理学特点,以便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

2.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相互协作配合。培养、保持健康的心理、精神状态。

职业危害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依据职业卫生有关采样、测定等法规标准的要求,在作业现场采集样品后测定分析或者直接测量,对照国家职业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有关的标准要求,是评价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的基本方式。通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可以判定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以评价作业场所配备的工程防护设备设施的运行效果。

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和化学毒物的采样来:定点采样(选定的采样点、呼吸带)个体采样(前胸上部)2.职业危害因素测定分析:在现场检测时可以借助测定设备直接进行读数外,样品进一步的分析测定。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原则的体现。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的主要方法:(1)检查表法:依据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的符合情况。(2)类比法:通过与拟建项目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检测、统计数据;健康检查与监护;职业病发病情况等,类推拟建项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情况。有很好的可类比性。(3)定量法: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职业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等进行综合考虑,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的等级。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进行评价分析与评价,通过职业危害预评价,识别和分析建设项目在建成投产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主要存在环节,评价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及程度,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评价范围内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物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可能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现状评价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控制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企业提出予以改进的具体措施或建议 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

(一)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工程技术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闭、通风、冷却、隔离等),控制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降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容许的范围之内。例如,控制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常采用湿式作业或者密闭抽风除尘的工程技术措施,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对于化学毒物的工程控制,则可以采取全面通风、局部送风和排出气体净化等措施;对于噪声危害,则可以采用隔离降噪、吸声等技术措施。

(二)个体防护措施:经工程技术治理后仍然不能达到限值要求的职业危害因素,需要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因素,应选用合适的防尘、防毒或者防噪等的个体防护用品。(三)组织管理等措施:通过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预防控制规章制度,确保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有关要素的良好与有效运行。

职业危害申报:煤矿企业除外,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申报。1.申报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2.申报有关要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劳动过程中的管理:

1.材料和设备管理: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和材料;生产经营单位原材料供应商的活动也必须符合安全健康要求;不采用有危害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不隐瞒其危害;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有中文说明书;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使用、生产、经营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要有中文说明书;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要有中文说明书;不将职业危害的作业转嫁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接受不具备防护条件的有职业危害的作业;有毒物品的包装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作业场所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配置冲洗设备;对于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应急撤离通道;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必要的泄险区;放射作业场所应设报警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应配置报警装置;一般有毒作业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所设红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应设淋浴间;高毒作业应设更衣室;高毒作业应设物品存放专用间;还应为女工设冲洗间。

3.作业环境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设专人负责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4.防护设备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5.履行告知义务: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载明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公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公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的结果,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健康体检结果;对于患职业病或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企业应告知本人。

6.职业健康监护:1)健康检查。2)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主要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按职业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禁止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活动;调离并妥善安置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作业人员;未进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无偿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接触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1年1次。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接触煤尘(包括煤矽尘)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均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1)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每3年1次;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每2年1次: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

7.职业卫生培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

8.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对遭受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

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

第六章 应急管理

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警对策系统2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组成

预警的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的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特征: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4)完备性5)连贯性。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预警)。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预警系统: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信息判断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监测是预警系统的硬件部分。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与漏警。

预警信号采用国际通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

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关系: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理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预警分析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个过程与预控对策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而这缺一不可。

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预警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事故管理3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日常监控是预控对策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特别监控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一组织准备活动为前提,而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联接预警分析与预警对策活动的环节,也为整个事故预警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或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对事故造成的危害检测、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事故应急管理过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预防:a、事故预防,安全本质b、假定事故必然发生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2)准备: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3)响应: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4)恢复: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法制基础(4个层次:法律法规紧急状态法、政府规章如应急管理条例、政府法令规定等、标准或管理办法)。应急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质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4部分构成。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响应级别: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救援行动。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1)事故指挥官。2)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3)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行动计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归档。4)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5)资金/行政部:所有事故费用的评估。

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1)综合预案:从整体上阚述预案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及相应结构。2)专项预案:具体的特定的。3)现场处置方案:如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单项预案),共三个层次。

应急预案基本结构: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一个4级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的编制: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2)搜集资料。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写。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本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评上级或安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完整的应急预案6个要素:

1.应急预案概况:首先要有明确的原则和方针来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2.事故预防:对潜在事故、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故进行分析采取预防和控制。

1)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分析和风险分析

2)资源分析:1.各种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2.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质的准备情况。3.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3.准备程序: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

1)机构与职责。2)应急资源。3)教育、培训与演习。4)互助协议 4.应急程序

1)接警与通知。2)指挥与控制。3)警报与紧急公告。4)通信。5)事态检测与评估。6)警戒与治安。7)人群疏散与安置: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8)医疗与卫生。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明确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5.现场恢复:事故控制后进行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讲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恢复到基本稳定的状态。主要内容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6.预案管理和审评改进。

应急预案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演练的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应急演练结束后一个月内组织评估报告。演练领导小组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要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和总结、改进。评估人员主要是观察演练的进程、记录、访谈、要求提供文字材料。策划人员主要编制评估计划,列出评估的演练目标和评估准则。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2007年4月9日颁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特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有关部门 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普通事故自发生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7日起。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报告事故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和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事故的补报: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及时补报,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及时补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原则:精简、效能。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监部门、负有安监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工会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组长:有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也可以由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有关部门指定,设事故调查组副组长1-3名,一般等级的只设1名组长,不再设副组长。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经过。2)查明事故发生原因。3)查明人员伤亡情况。4)查明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5)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6)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7)总结事故教训。8)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时限:事故调查组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期限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0日。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主体和批复期限: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有国务院批复,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批复。重大、较大、一般事故批复15日内,特别重大30日内,延长不得超过30日。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收集资料:(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专题调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类型: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量的大小,得到一系列数据,如质量与长度。特点:有度量衡单位、可通过测量得到、连续性资料。

2)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通过枚举或计数的来、多为间断性资料。

3)等级资料:介于计数与计量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

变异:同质事物个体间的差异。来源于未加控制和无法控制的甚至不明原因的因素,变异是统计学存在的基础,本质上说,统计学就是研究变异的科学。

概率:常用P来表示,大小在0-1之间,接近0发生可能性小,接近1发生可能性大。一个事件发生小于5%,就叫做小概率事件。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1)系统误差: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仪器不准确、标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特点:具有累加性。2)随机误差:由于一些人为的偶然因素使得结果或大或小,是不确定不可预知的。特点:随测量次数增加而减小。分为:随机测量误差(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来减小)、抽样误差(改进抽样方法和增加样本量来减少)。统计指标:

(一)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数×100%。

(二)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的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数×100%。

(三)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四)粗死亡率: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调查方法:1)普查:适用范围1.发病率较高的疾病。2.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3.便于操作、易于接受。4.具有实施条件。2)抽样检查。3)典型调查。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缺点:总体较大时难以一一编号。2)系统抽样:优点:易于理解、简便易行;缺点:总体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易产生偏性。3)整群抽样:优点:便于组织、节省经费;缺点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4)分层抽样:优点: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事故统计的步骤:1)资料收集(统计调查)。2)资料整理(统计汇总)。3)综合分析。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1)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丧亡及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2)间接经济损失: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事故统计方法:1)综合分析法。2)分组分析法。3)算数平均法。4)相对指数比较法。5)统计图表法。6)排列法。7)控制图。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损失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相对指标:相对人员:千人死亡率、万人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百万人死亡率。

相对劳动量:百万工时死亡率、百万工时伤害率。

相对产值:亿元GDP死亡率

相对产量:百万吨死亡率、万立方米死亡率、百万平米死亡率。

相对其他:万车死亡率、亿客公里死亡率、重大事故死亡率、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

第二篇: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复习重点

1.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源性疾病

2、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及农药、兽药滥用和污染

3、违法生产的劣质食品

4、滥用食品添加剂

5、工业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

2.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1)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选购食物有安全意识 4)家庭饮食制作安全

在我国,确立“食品安全”的法律概念,并以此种概念涵盖 “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等属概念

食品 :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的功能

1.生存需要(维持生命、恢复体力、人口繁衍)2.享受需要(色、香、味、形、质——艺术)

3.发展需要(增进友谊、扩展关系、协调关系)

食品的含义:

食品是指人们食用的所有加工、半加工或未加工过的物质,包括任何在“食品”加工生产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仅作药用的物质。

食品基本特征:

1、营养和能量;

2、可以直接食用;

3、有益于人体健康

食品与食物的联系: 食品是经过加工的食物

绝大多数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 食品:

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食品加工:

1、概念: 是将食品原料及半成品进行一系列化学和物理的处理,生产出预期的产品。食品加工常用原辅材料:

(1)初级农产品:果蔬类,蓄禽肉类,水产类等(2)食品初加工产品:糖类、面粉、油脂等 3)辅材:调味料、香辛料等 4)食品添加剂

3、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要求

(1)安全性,营养性、卫生性和保藏性(2)风味性(3)功能性

食品安全 概念:

食品具有安全性,在规定的使用方法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不良反应。食品的安全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概念

定义——与食品(食物)相关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首先,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概念。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

其次,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概念。

与卫生学、营养学、质量学等学科概念不同,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治理概念。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期,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治理要求有所不同。

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所关注的主要是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如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而在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所侧重的则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所引发的问题,如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非法生产经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则包括上述全部内容。再次,食品安全是个政治概念。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都是企业和政府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和必须做出的承诺。

食品安全与生存权紧密相连,具有唯一性和强制性,通常属于政府保障或者政府强制的范畴。而食品质量等往往与发展权有关,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通常属于商业选择或者政府倡导的范畴。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步以食品安全的概念替代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概念,更加突显了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 最后,食品安全是个法律概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

2000年欧盟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食品安全白皮书》

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食品营养法》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食品榜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西瓜 最佳蔬菜:红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 最佳肉食:鹅肉、鸭肉、鸡肉

最佳护脑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萝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糙米饭

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子、杏仁豆壳类食品 最佳汤食:鸡汤尤其适于冬春季饮用。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植物油与动物油按比例调配食用

标准 定义

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2)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5)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6)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7)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8)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

9)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10)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一、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二、标准化是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三、标准化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巩固和发展

四、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产品品种

五、标准化是消除浪费、节约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有效手段

国家有关部门对食品行业的某些产品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质量追踪和质量打假。其检查都是以相关的食品标准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产品合格率等指标,再结合各种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加强行业管理。

通过提高标准的技术指标提升市场准入门槛,使落后产品无法进入市场,也促使落后的技术和装备因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而被淘汰,或者使不放弃原有技术和装备的企业增加成本。因此,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运用标准的手段,将关闭一大批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一大批落后的产品、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推广先进技术,使整个食品产业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从而实现整个食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以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尤其是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标准过程。

食品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食品质量和安全法规与标准 3.食品安全的质量控制 point 4.食品质量检验的制度和方法

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该项行业标准应自行废止。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

一般来讲,企业标准的一些技术指标应严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1.食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⑴应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

⑵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有利于食品的通用和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⑶应当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有利于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⑷应当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并有利于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

⑸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行政部门)负责 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

激素危害

不像有毒物质那样使人中毒而丧命;也不像致癌物质那样使人生癌而致死。

来自外部环境的合成化学物质侵入人体以后 ,会和人体正常的激素物质“结合” ,使人体正常的激素不能再正常工作。,人的生命活动都接受着人体激素的协调和平衡 ,否则 ,就会发生健康问题。

激素的危害 ,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激素 ,或是一种“准激素”化学物质 ,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与人体激素“合二为一” ,进而对人的生命活动发出紊乱的、错误的指令信息。

以儿童的性早熟现象为例 ,人体激素受到侵入的环境激素的干扰 ,就不能使任意的性发育按照正常的生理规划按部就班地成长 ,而出现“拔苗助长”的“疯长”病态。只有高标准要求,才有高质量产品。我国农业部规定:禁止所有激素类及有激素类作用的使用物质作为动物促进生长剂

食源性生物危害分析

食品中存在的生物危害,通常称之为食源性生物危害,主要来自于三个途径,这就是微生物的存在、增殖和污染。

食品生物危害的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受到细菌的污染

注意企业环境卫生

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采取合理生产工艺、缩短流程、尽可能实行连续化、自动化和封闭化生产。

注意食品储存的卫生

防止销售过程的污染

食品从业人员的污染

(2):控制生物性危害的处理方式

食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及消费过程中完全避免细菌的污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首先是尽可能减少加工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通过清洗、消毒、热处理、辐射、生物防腐等方式,其次就是控制加工期间微生物增殖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控制加工环境温度、加工品温度、最终产品的物理化学特征等,为了防止微生物的增殖并产生生物毒素,生物危害控制措施有:

及时对车间环境、手、工具消毒;

选择合格包装材料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限定工作时间减少污染和繁殖。

物理性危害是指食物中能引起疾病和伤害的外来物质。

它们包括玻璃破碎产生的玻璃碴,钝的开罐器产生的金属屑,可能混入三明治中的粗糙牙签,头发、珠宝和绷带等可能意外地失落并进入食品中的物品。

HACCP表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但不代表健康方面一种不可接受的威胁。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

第三篇:管理沟通复习重点

管理沟通复习重点

单选题(10✕1.5分)

二、多选题(5✕3分)

三、判断题(5✕1分)演讲的节奏把握,时间分配。国家的跨文化模型。(人)

名词解释(5✕4分)

1、管理沟通:是指在一个组织的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P1~2)

2、物体的操纵:是人们通过物体的运用和环境布置等手段进行的非语言沟通。(P15)

3、面谈:是指任何有计划的和受控制的、在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进行的、参与者中至少

有一个人是有目的的,并在进行过程中互相有听和说的谈话。(P195){面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谈话或对白。}

4、书写:是书面沟通主体将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团体的意志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一个创造

性过程。(P206)

5、述职报告:是管理者向所属部门和员工以及上级组织和领导对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任职情况进行自我评述性质的报告。(P220)

6、团队行为规范:是团队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团队内部的法律。(P276)

7、文化模式:实际是文化要素的内在结构及其活动规律的表象形态。(P291)

8、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程度,并试图以提供较

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不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知识和专家评定

等手段来避免这些情景,其强弱是通过不确定性规避指数来体现的。(P295)

9、差别化管理:是指以实现多元化文化的优势最大化和劣势最小化为目标,对组织活动

中内部运作系统、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有效设计。(P304)

10、文化创新策略:即母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国外分公司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

各种渠道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了解、适应、融合,从而在母公司和当地文化基础之上构 建一种新型的国外分公司企业文化,以这种新型文化作为国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础(P309)简答题(5✕6分)

1、简要分析“听”与“倾听”的区别。

答:“听”是人体用感觉器官来接受声音,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声音的生理反应,只要耳朵

能够听到别人说话,就表明在“听”别人。而倾听虽然也以听到声音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声音必须有所反馈。也就是说,倾听必须是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必须思考、接受、理解说话者传递的信息,并作出必要的反馈。

同时,倾听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声音,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如语言、声音、非语言等。(P145)

2、倾听的意义和作用。(P146~147)

答:

1、倾听能够产生激励作用。

2、倾听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3、倾听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4、倾听可以掩盖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5、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

6、倾听是说服对方的关键。

3、演讲的准备包含哪几要素,并简要分析要素的内容。(P175~179)

答:

1、演讲的论题。内容:a题目富有建设性 b题目要新奇醒目 c远离冗长、深奥、空泛的标题。

2、演讲的接收者。内容:a接受者背景:同事接收者、上级接收者、混合接收

者、国际接收者。b接收者人数 c接收者年龄 d接收者层次 e接收者的观点。

3、演讲的环境。内容:a固定因素 b可变动因素。

4、演讲选材。内容:a材料选择原则:材料要服务于主题、要选择针对性强的材

料、要选择演讲者力所能及的材料。b使用材料。

5、演讲结构安排。内容:a开场白要巧妙 b主题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c结尾要

精彩。

6、演讲时间结构。内容:演讲者要根据总的时间限制,有效分配时间,准备好发

言内容。

4、演讲过程中常用的技巧。(P180~186)

答:

1、控制紧张情绪,克服怯场。内容:熟悉讲稿、确立自信、使用积极的心理想

象、做一些有益的动作、一种安慰。

2、把握有声语言的运用技巧。内容:发声技巧、巧用重音、停顿的技巧、把握节

奏、语气与语调技巧。

3、合理运用体态语言。内容:表情技巧、眼神技巧、手势技巧、站姿技巧、着装

技巧。

4、处惊不慌,灵活控场。内容:发现内容多、时间少时的处置方法;演讲过程中

记忆中断时的处置方法;演讲者讲话失误时的处置方法;接收者缺乏配合时的处置

方法;接收者对演讲者的观点持反对态度时的处置方法;遭遇干扰和尴尬时的处置

方法。

5、即兴插说的技巧。内容:联想、举例、取譬、设问。

6、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内容:直观教具的种类、直观教具的作用、使用直观教具的注意事项。

5、根据团队建立和存在的目标,将团队分为三类,简要分析三类团队形式各自的优缺点。

(P266~268)

答:

1、问题解决型团队。

优点: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来自同一个部门的员工组织在一起,每周用几

个小时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商讨组织存在的问题和探索改善组织的方法。

缺点: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作用发挥方面的力度不足。

2、自我管理型团队。

优点: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效率。

缺点:团队成员的缺勤率和流动率偏高。

3、跨职能团队。

优点:能够促进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员工之间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有助

于开拓组织的视角,激发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复杂项目的协调和顺

利运作。

缺点:由于跨职能团队涉及众多的部门,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观点,且需要

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因此从其最初的建立到成员之间的充分协作需要消耗大

量的时间。

6、书面沟通的优缺点。(P204~205)

答:优点:

1、书面沟通可供阅读,可长期保留,并可作为法律凭证。

2、书面沟通可使下属放开思想,避免由于言辞激烈与上级发生正面冲突。

3、书面沟通的内容易于复制,有利于大规模地传播。

4、书面沟通讲究逻辑性和严密性,说理性更强。

5、书面沟通可以反复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缺点:

1、书面沟通耗费时间较长。

2、容易产生沟通的障碍。

3、信息反馈速度较慢。

4、无法运用情景和非语言要素。

7、团队决策的方法和步骤。(P277~282)

答:方法:

1、议会讨论法。

2、冥想法。

3、头脑风暴法。

4、德尔菲法。

步骤:

1、相互了解情况。

2、明确组织对团队承担的责任。

3、明确团队应承担的责任。(a营造分享式的管理氛围 b制定时间进度规则

c建立双向沟通机制

d及时向组织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设定团队目标。a弄清组建团队的原因

b明确组织对团队的要求

c了解团队成员的想法和愿望。d制定团队目标。e制订行动方案)

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a运用反馈表。b对团队运作流程进行观察和诊断

c制作录像带和录音带

d应用计算机系统

e对反馈系统进行评论)

6、培养团队精神。(a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感

b运作上的默契。)

7、维护关系和履行任务。

8、一般成功的团队有哪些特征。(P269~270)

答:

1、规模较小。

2、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标。

3、成员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

4、具有

良好的行为规范。

5、有效的技能互补。

6、能够开展有益的竞争。

7、通畅的沟通

渠道。

8、互相帮助和激励。

9、绩效报告。

9、简要说明价值观取向模型包含哪些维度,这些维度包含哪些内容。(P292~293)

答:包含: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和空间概念。

内容:

1、与环境的关系:人们是服从于环境还是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或者能

够控制环境?针对不同的态度,可以将一种文化区分为宿命的、和谐的进取。

的三种。

2、时间取向:一种文化注重的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不同的社会对时间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

3、人的本质:人究竟是善、恶还是两者的结合。

4、活动取向:一些文化重视做事和活动,强调成就;而另外的一些文化则

倾向于存在和及时享乐。

5、责任中心:文化还可以按照对他人幸福的责任来划分。

6、空间概念:这个文化的维度是说明在不同的文化中行为和活动是公开进

行还是私下进行。

10、跨文化管理有哪些策略,并做简要的解释。(P303~304)(自己在做相应的总结,书上太散了,不知从何下手)

1》本土化策略

要本着“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来进行跨文化管理。2》文化相容策略

。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3》文化创新策略。4》文化规避策略。5》文化渗透策略。

6》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7》占领式策略。

{{{{{答:

1、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具有较高跨文化沟通素质的人,一般具有一下特征:

既懂得宣传自身文化的特点,又懂得怎样赞美其他文化优点;碰到文化差异时,既有能力设法消除文化差异,并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

2、兼顾多元,差别管理。跨文化沟通时,由于文化多元,导致方法和途径的多

样化。在多元化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差别化管理将是跨文化沟通中的一个有效的 途径选择。总体来说,跨文化沟通的差异化管理策略中,管理者要结合不同工作

地的特征,理解和明白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有的放矢,把主流文化、非主流文

化和个人偏好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案例分析(15~20分)

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倾听。

第四篇:营销管理复习重点

简述市场调研及市场预测的概念。

市场调研就是科学地、系统地、客观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营销的资料、数据、信息,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决策。

市场预测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预测理论与方法,预先对所关心的市场未来变化趋势与可能的水平作出估计与测算,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什么是购买动机?消费者购买动机有哪些类型?

购买动机是指顾客为了满足某种消费需求,产生的购买欲望和意念。消费者购买动机可以分为一般心理动机和个性心理动机两大类。

一般心理动机包括感情动机、理智动机、信任动机;个性心理动机则有求实心理动机、求名心理动机、求廉心理动机、求新心理动机、求美心理动机等。

简述影响分销渠道抉择的因素。

(1)产品因素(自然属性、体积、重量、规模、时尚性、寿命周期等)

(2)市场因素(潜在数量、市场区域、购买习惯、季节性、竞争状况等)

(3)企业本身(声誉、实力、管理、服务)

(4)中间商因素(经营范围、实力、市场区域、渠道、资信等)

促销活动策划的内容构成有哪些?

(1)为什么要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目标策划

(2)对什么产品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产品策划

(3)什么时间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时机策划

(4)在哪些市场区域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区域策划

(5)针对什么样的人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对象策划

(6)选择什么方式开展促销活动,即促销方式策划

(7)通过什么方式传播促销活动,即促销传播策划

品牌推广策略分析包括哪几项内容?

(1)市场环境分析(2)品牌定位及品牌创意塑造

(3)品牌战略(4)品牌策略(5)行动方案

客户维护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1)客情维护主体的确认和分组(2)建立数据库(3)客户资料档案的分类和整理(4)礼品赠送(5)制定客情维护的标准(6)客户沟通,主要包括沟通方式、时机等(7)客情关系维护的奖励(8)建立监督和考核的机制

第五篇:酒店管理复习重点

住宅区式饭店:饭店是为常住客人而建,除提供饭店一般设施外,客房一般采用家庭式结构,并提供厨房设备,办公设备及少儿游戏设施,使住客能享受家庭之乐。

度假饭店:饭店主要接待旅游度假者,常坐落在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度假中心,为客人提供娱乐和享受(有良好的沙滩,游泳池,运动场,溜冰场),受季节影响较大

现代饭店组织管理系统:现代饭店组织管理系统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发挥饭店组织系统中各种人员的作用,把投人现代饭店中的有限资金、物资和信息资源转化为可供出售的有形的或无形的饭店产品,以达到饭店管理的目的。

饭店系统:由若干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部分组成的,为达到饭店整体目标而共同工作的整体

服务引导:是指服务提供方将宾客的需求转换成一种适合于自身应对的形式或状态,主动促成宾客充分利用服务这一方已经准备好的服务项目及内容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一种能使组织中上级与下级以期达到组织的管理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同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与个人贡献的标准的程序和过程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饭店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饭店自身状况,制定相应成本计划,对各项物资进行成本核算,采用科学方法寻求控制和降低成本的途径,以提高饭店的经营利润 ABC分析法:是以“关键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原理为基本思想,通过对影响饭店质量诸方面因素的分析以质量问题的个数和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为两个相关的标志,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饭店的主要质量问题

事业部组织系统结构:就是饭店对于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系统形态

客史信息:是指宾客在饭店消费或进行其他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特征的总和 CS战略:指以宾客满意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与策略,其思考角度是以饭店外部宾客为中心,倡导“宾客第一”,重视宾客利益而相对忽略内部员工的利益

饭店服务质量:指饭店提供的各项服务适合和满足宾客需要的自然属性,通常表现为满足客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

全面质量管理:是从饭店系统的角度出发,把饭店作为一个整体,从饭店服务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方法,全效益入手,以提供最优服务为目的,以质量为管理对象,一一整套管理体系,技术和方法来进行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饭店交互服务质量管理:为实现饭店交互服务质量提高而才去的加强交互过程的控制,服务人员的培训,并创造顾客参与环境等管理活动

饭店安全管理:饭店安全管理指饭店为了保障客人、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饭店自身的财产安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管理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饭店设备管理:指围绕着饭店的设施,设备等的运动形态和效用的发挥,对其进行选择评价,购置安装,维修保养,更新改造,报废处理的全过程的管理

现代饭店时间资源管理: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方法对时间的耗费进行预测,预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评价及反馈,以克服时间浪费,达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既合理又经济地完成预期的饭店管理目标

最快的时间理念:是在饭店服务管理中导入时基竞争的思想,把时间看做是决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把运用“时间”作为建立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

Hotel chain:是指在本国或者世界各地以直接或者间接形式控制两个饭店以上的经济体,以相同的店名和店标,统一的经营程序,同样的服务标准和管理风格与水准进行联合经营

二、简答题

1.试述使用管理合同形式,聘用国外管理公司管理饭店的弊端。

①需要大量外汇的资金和管理费。

②如果处理不当,过分依赖外方,不利于培养和锻炼我方自己的管理干部,同时易留下后遗症。

③忽视设备维修。由于管理公司不是饭店财产的所有主,他们在管理中会产生偏重追求短期经营利润而拖延设备维修的倾向,.因而造成设备磨损较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④由于国情不同,造成经营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外方管理人员不熟悉我国的国情,因而在经营管理决策上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他们往往偏重于严格的制度而忽视对职工做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等等。

2.试述现代饭店系统所属的类型

1.从系统组成要素的形式看,饭店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是人为

设置的。

2.从系统与环境的联系情况来看,饭店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3.从系统状况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变化来看,饭店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4.从系统的工作状况来看,饭店系统属于随机服务系统。

5.从系统的复杂程度来看,除了国际性的饭店集团属于大系统外,多数饭店系统属于普通

系统。

3.现代饭店管理中的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1)饭店为人的需要而存在,也为人的需要而生产。

(2)饭店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科学管理

(3)人力是饭店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4)饭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

(5)关心员工思想状况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6)人本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培育饭店文化。

4.作为现代饭店应具备哪些条件?

(1)是一座现代化的、设备完善的高级建筑物;

(2)除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外,还必须有各式餐厅,提供高级餐饮;

(3)具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健身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

(4)在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具有多方面、高水准的服务。

5、从宏观微观试分析饭店信息资源管理应包括的内容。

现代饭店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可划分为3个部分:控制信息资源管理、运作信息资源管理和市场信息资源管理。

控制信息资源管理属宏观层次,自主要由饭店的各层管理人员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予以实施,并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运作信息资源管理属微观层次,主要是由饭店各操作服务班组来实施。

市场信息资源是沟通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的桥梁,市场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必然会对饭店的经济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6.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是饭店优质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试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①标准化服务注重规范与程序;个性化服务强调灵活性与有的放矢。

②标准化服务强调企业的整体形象一与效率;个性化提倡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综合效益。

③标准化服务注重普遍认同;个性化服务追求满意最大化。

④标准化服务需要鲜明的组织集体观念、强烈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个性化服务需要浓厚的感情投入、主动服务意识和卓越的服务技巧。

7.如何理解“末日”管理方法。

第一,对于那些效益良好的饭店,实行“末日”管理是为了巩固市场占有率,维护良好的饭店形象,在饭店内部树立危机观念,在质量管理和控制上采取严厉的措施。

第二,对于濒临破产的饭店,管理者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采取非常规方式改变劣势,提高服务质量。

不论哪一类饭店,“末日”管理均以严厉的规章制度为核心。严格地说,制度管理是现代饭店管理的基本内容,因而“末日”仅是一个形容词。

8.顾客作为饭店服务质量的评价主体,具有哪些特点?

①顾客评价呈多元性

②顾客评价的被动性

③顾客评价的模糊性

④顾客评价的兴奋点差异性

9.饭店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力求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必须时刻注意哪些问题?

(1)调动职工积极性能使员工取得工作成绩和出色的工作表现,要想员工积极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员工的工作成绩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考核方法。

(2)管理人员必须向员工讲清楚,怎样去完成某项工作才是所期望的行为,使员工认识和理解他的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3)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员工是否具有完成该工作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则需要给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4)管理人员必须把奖励按工作成绩、公正地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每个员工都获得他认为应得的和有价值的奖励。

(5)要使员工对奖励的价值感到满意,不仅要提高奖励的价值,奖励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10.我国本土饭店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阶段仍然存在哪些问题?

(1)规模小、扩张力低,未形成集约化经营

(2)集团化进展缓慢,发展阻力大

(3)缺乏专门人才和集团化的管理经验

(4)品牌建设薄弱

11.简述饭店中客人动线的设计原则。

客人流动路线的设计首先应反映出饭店的形象,让客人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饭店的特色与文化氛围;其次要遵循直接明了的设计原则,动线不能太复杂,主要出人口应设计在客人举目可见、方便客人进出的地方,在出人口、转折处以及客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应有醒目、具有较强亲和力、准确的标识,以减少客人进人饭店的陌生感。此外,客人流动路线要便于管理,以方便饭店能及时准确地向顾客提供服务。

12.试述聘用国外饭店管理公司,采用管理合同形式进行饭店管理存在的不利因素。

①需要大量外汇的资金和管理费。

②如果处理不当,过分依赖外方,不利培养和锻炼我方自己的管理干部,同时易留下后遗症。③忽视设备维修。由于管理公司不是饭店财产的所有主,他们在管理中会产生偏重追求短期经营利润而拖延设备维修的倾向,.因而造成设备磨损较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④由于国情不同,造成经营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外方管理人员不熟悉我国的国情,因而在经营管理决策上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他们往往偏重于严格的制度而忽视对职工做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等等。

13.试述饭店服务质量的内涵。

1.饭店服务质里的评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2.饭店服务质量具有绝对性。

3.饭店服务质量具有变动性。

4.饭店必须提高服务质量。

5.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创造比竞争者更多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可为每个员

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和上作环境。

14.饭店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物资供应的计划工作:包括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的制定与管理;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②物资供应的组织工作:包括物资采购的申请与订货;物资的验收入库与仓库管理;物资的发放与回收利用等。

③节约开支资金占用的管理工作:包括物资的价格、资金的占用量和占用时间等。15试述现代饭店产品的特点。

①饭店产品是组合产品。

②饭店产品没有储存性。

③饭店产品不可转移性。

④产品所有权相对稳定性。

⑤饭店产品无法进行售前质量检查,其生产过程大多和客人直接见面::

16.试述现代饭店管理的效益原理包括哪几个层面并简要说明。

现代饭店管理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不同的层面。

饭店的服务管理人员在制定和实施饭店的服务管理目标时,必须立足于饭店的经济效益目标,并把整个饭店的经济效益与经营成本进行比较,只有低耗高效的经营日标和方法才是一可取的。

饭店的服务与管理必须始终关注其社会效益。符合社会利益的饭店服务必须是健康积极的,符合社会主流的审美意识,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积极的精神财富,并有助子推动和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环境效益也是衡量现代饭店管理的重要指标。在饭店服务的管理中,降低饭店服务的能耗、物耗既是饭店节约经营管理成本的需要,又能使饭店降低服务对环境资源的占有与消耗,在功能相同的情况卞减轻饭店服务对环境的压力,从而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饭店服务的环境效益。

17.试述饭店在进行计划校正和修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①即使产生的差别较小或是可以接受(允许范围内的),也必须进行反馈,以便决定是维持原来的目标还是作出较小的修订。若产生的差别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则需采取相应的修订措施。

②若差别是由个别偏差或具体行动所造成,则可指定产生偏差行为的部门加以校正。③若差别是由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的配合行动所造成,则必须考虑采取必要的协调措施加以修订。

④若差别来自国情的变化或地区的财务政策,则要求修改原来的实施办法。⑤若差别是发生在计划的决策方面,则需考虑修订原来的计划。

18.饭店实施有效服务补救的措施

(1)分析服务差错产生的原因

(2)有效地解决服务质量问题

①加强员工的培训。②赋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

(3)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①找出服务差错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改进服务过程检查工作。

③制定服务差错记录制度。

19、分析中国饭店集团的发展对策。

(1)坚持横向经济联合的原则

(2)转变政府职能

(3)关于集团化的途径选择

①扩大开放。引进外资,以国际饭店集团促进自身发展

②以国内饭店的所有者为实施对象,先联合,再交由市场竞争

(4)建立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和人才储备

(5)建立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制度

(6)发展经济型饭店的饭店集团品牌

一:客人投诉如何处理

1:承认宾客的投诉事实

2:表示同情和歉意

3:同意客人要求并决定采取措施

4:感谢客人批评指教

5:快速才去行动

6:要落实,监督,检查补偿客人投诉的具体措施

二:饭店管理服务差错什么原因造成,发生后如何处理?

原因:设备设施,员工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管理人员可通过分析顾客意见书,顾客投诉记录等来了解,同时应加同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因为员工直接与顾客接触,他们最知道顾客在哪些方面感到不满,进而采取有争对性的补救服务

处理:1:加强员工培训,尤其是应变方面的培训,鼓励员工采取富有创造性服务补救方案 2:赋予员工一定的决策权,如赔偿额权,决策权力

三:中国饭店集团目前纯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存在问题:!规模小,扩张力底,未形成集约化经营

2:集团化进展缓慢,发展阻力大(缺乏动力活动力不足;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饭店集团的形成;资本市场缺陷)

3:缺乏专门人才和集团化经营的管理经验

4:品牌建设薄弱

四:试述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将消费者共性和个性消费特征融合起来?

不知道

下载2014年安全管理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安全管理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项目管理复习重点

    1.设计阶段总体上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2.建设单位质量控制的范畴:1) 确定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设计、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等方面);2) 编制......

    工程造价管理复习重点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投入生产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先后次序。 我国项目建设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

    客户关系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第一节客户关系管理相关概念(客户的概念及类型,客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区别、随着客户数量和边际利润的变化,客户关系的类型不同) 第二节客户关系管理的起......

    营销管理复习重点

    市场营销学复习重点一、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答出基本要点) 1.市场挑战者的进攻策略 330 1.确定策略目标和挑战对象(1)攻击市场领先者(2)攻击市场挑战者或追随者(3)攻击地区性小企......

    工程项目管理复习重点

    1.固定资产: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等方面服务的物质资料。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2000以上。 2.建筑安装工程费定义:由直接费、间接费、......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 卫生事业性质:我国卫生事业市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公益性、福利 性、生产性、人道性、技术性、经营性。 2、 卫生事业管理:指政府、卫生......

    安全管理员复习重点

    1 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形势 考点1:三项行动 (1)安全生产执法(2)治理(3)宣传教育 考点2:三项建设 (1)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2)安全保障能力(3)安全监管监察队伍 考点4:......

    信息安全复习重点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试从密码哈希函数、密钥交换、数字签名和证书等几方面论述加密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 (1)密码哈希函数 主要用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该函数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