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中国政党制度的意义
政党自从诞生起就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们在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政治理念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人们通常依据一个国家政党制度的利弊得失和成败优劣去评价这一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因此,全面地考察世界各国优秀的政党制度,客观而又科学地总结归纳出一个较为普遍的衡量政党制度的标准,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党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政治和谐化社会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政党林林总总,政党制度也是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和另一国家完全相同。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一国的政党制度由其发展历史、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等具体情况所决定。即使相同类型的政党,但是它们的模式也有天壤之别。由本国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而来的政党制度,因其适合本国国情,它们是本国民主革命在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本国民主革命的烙印,符合本国实际国情和经济文化情况,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民主党派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曾出现过“朋党”的现象,但这与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和政党现象在实质上相去甚远。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开始了我国政党制度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历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1-
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中国人迈出了探索近代政治发展的步伐。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党“同盟会”也诞生了,孙中山等人力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党治国”,但这些理念、制度最终因水土不服而夭折。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民党逐渐在全国建立起***的统治。由于这种一党制实行卖国、内战、独裁、专制的反动统治, 代表和维护一小撮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的利益和特权, 违背了中国人民要求民主、和平、团结、进步的愿望, 不能反映并实现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和政洽参与要求。直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才有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发展。先进的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并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国共合作的又一次失败,国内阶级力量走向“两个极端化”的时候,一些小资产阶级民主人士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抗日救国,在国共两党之外成立“第三党”,并逐步形成民主党派。这就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形成提出了现实需求。同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合作者,在反帝反封建和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等方面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政治主张与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基本吻合,他们在成立初期就有向工农寻求支持与合作的强烈的政治愿望,并在以后长期的政治斗争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成为了与中共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他们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和衷共济,共同致力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汇聚了强大合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从而最终确立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凝聚力量的显著功能,能够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展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评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最终都要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坚强领导,保证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献计出力。这样的制度设计,实现了目标方向一致性和组织形式多样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统一。这一制度,能够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统一意志,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共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意见建议,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但也必须看到,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相适应、需要完善的方面。比如,如何建立健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机制?如何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怎样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拓展政治协商的范围和领域?如何进一步创新政协工作的方式方法?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加以改进。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在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中得到加强,确保多党合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各参政党作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自身优势和重要作用,广泛联系各界群众,及时反映社情民意,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不断探索多党合作的新方式新机制。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
同舟共济创伟业,薪火相传向未来。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促进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就一定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二篇:中国的政党制度
20110630急诊科学习资料
——组织者:郭小平
正确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
——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就不民主吗?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就不民主吗?
有人认为,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最民主,各国都应当照搬这种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应当朝这个方向发展。这一看法值得商榷。
第一,世界政党制度具有多样性,没有统一模式。任何政党制度都是本国政治发展的结果。它既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又符合本国国情。否则它就无法在本国生存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党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多样性。即使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其政党制度也不完全一样。美、英、法、德和日本都各有其特点。尽管多党自由竞争、轮流执政是其共同之处,但是日本自民党也曾在二战后几十年中一党单独执政。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就和苏联有所差别。
第二,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模式具有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每个政党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并依靠这些人的支持上台执政。这样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党,必然维护乃至偏袒其支持者利益,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由于利益攸关,各党及其利益集团都不惜血本进行竞选,结果必然造成竞争过度。政党因长期争斗而势不两立,社会因支持不同政党而分裂对立。这种民主模式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西方社会的产物。但如果将其照搬到历史、政治传统和国情完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必然导致政党纷争、社会动荡和分裂。苏东剧变后一些非洲国家照搬这种模式,并没有带来民主,反而是混乱。
第三,中国的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政党制度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共产党推荐自己的一部分成员经过民主选举担任人大代表,同时,共产党广泛集中民意,包括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推荐国家主席和政府、最高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的候选人,以便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各级政府也依据同样原则选举产生。每届人大和政府都有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担任领导职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一些地方试行县党代会的常任制和各级党代表的任期制,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近年来,积极推行基层干部公推直选,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介绍方式,加大了党内民主选举改革的力度。同时,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制度建设。总之,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中国的政党制度依然体现了民主。这个民主不是西方式的民主,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第三篇:正确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
正确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一党执政,缺乏民主,是腐败的根源,中国应当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对此,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不搞多党轮流执政就不民主吗?
有人认为,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最民主,各国都应当照搬这种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应当朝这个方向发展。这一看法值得商榷。
第一,世界政党制度具有多样性,没有统一模式。任何政党制度都是本国政治发展的结果。它既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又符合本国国情。否则它就无法在本国生存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党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多样性。即使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其政党制度也不完全一样。美、英、法、德和日本都各有其特点。尽管多党自由竞争、轮流执政是其共同之处,但是日本自民党也曾在二战后几十年中一党单独执政。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就和苏联有所差别。
第二,西方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模式具有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每个政党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并依靠这些人的支持上台执政。这样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党,必然维护乃至偏袒其支持者利益,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维护。由于利益攸关,各党及其利益集团都不惜血本进行竞选,结果必然造成竞争过度。政党因长期争斗而势不两立,社会因支持不同政党而分裂对立。这种民主模式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是西方社会的产物。但如果将其照搬到历史、政治传统和国情完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必然导致政党纷争、社会动荡和分裂。苏东剧变后一些非洲国家照搬这种模式,并没有带来民主,反而是混乱。
第三,中国的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种政党制度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共产党推荐自己的一部分成员经过民主选举担任人大代表,同时,共产党广泛集中民意,包括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推荐国家主席和政府、最高法院、检察院领导人员的候选人,以便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各级政府也依据同样原则选举产生。每届人大和政府都有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担任领导职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一些地方试行县党代会的常任制和各级党代表的任期制,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近年来,积极推行基层干部公推直选,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介绍方式,加大了党内民主选举改革的力度。同时,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制度建设。总之,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中国的政党制度依然体现了民主。这个民主不是西方式的民主,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二、一党长期执政必然产生腐败吗?
有人认为一党长期执政必然产生腐败,中国出现腐败现象就是因为共产党长期一党执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不能把贪污腐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政党制度。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存在腐败现象,只不过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国情,腐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腐败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政党制度,更不能认为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产生腐败。事实上,多党轮流执政的体制下,也存在很严重的腐败现象。例如西方国家流行的政治献金、金权交易、贪污公款、违法违规操作等等,不少政治家都与此有关联,有的甚至因此而身败名裂。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人把贪污腐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多党轮流执政的民主制度,而否定这种制度?即便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不断出现丑闻,有些人依然将其奉若神明,到处推广,强加于人。与此相反,他们却把中国腐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共产党一党执政。这是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利用其占优势地位的软实力,美化、神化多党轮流执政的模式,而丑化、妖魔化中国的政党制度。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第二,腐败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五六十年代新中国,都是共产党一党执政,腐败问题为什么不突出。其原因在于,各级各类干部都经过艰苦环境的考验,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比较高,自我约束比较严,抵御腐败的能力比较强。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贪污腐败的诱导因素相对比较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富不断增加,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财源不断扩展、支配公共资源的权力越来越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拜金主义有所滋长,金钱、财富、奢华的生活开始驱动一些干部追求财富,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与此同时,相关的制约机制建设还没完全跟上,有些体制机制性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验不足,一些具体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难免影响防治腐败工作。一些腐败现象,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并不是中国特有的,更不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造成的。
第三,共产党防治腐败决心大,措施严厉。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防治腐败工作,严厉查处各类腐败案件。不管案件有多大、涉案人员职位有多高,一经查实,一律依法处理。相关的制度、体制、法律和监督检查措施逐步完善。对此,西方敌对势力却视而不见。令人奇怪的是,它们一方面宣扬中国的政党制度必然造成腐败,指责中国防治腐败不力,另一方面却以保护人权、维护民主原则为借口,千方百计地保护中国的外逃贪官,拒绝将其遣返回中国接受审判。这充分暴露其人权、民主宣传的虚伪性。当前,中国防治腐败工作将一如既往地、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但无疑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推进这一工作。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在哪里?
尽管国内外都有人质疑中国的政党制度,但不可否认,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辉煌成就;共产党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其党员从其创建时的几十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近八千万人。因此,就连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抛弃意识形态偏见,承认并认真研究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西方的政党都具有鲜明的烙印,只代表一个特定的阶层、群体和利益集团,为其利益服务。而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实质上就是这些特定阶层、群体、利益集团的政治代表之间的博弈。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强调共产党主要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新兴阶层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相应调整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强调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注意扩大和巩固其社会基础。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把私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确定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积极吸收他们中间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加入共产党组织。从历史上看,各民主党派都代表特定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原来所依托的阶级、阶层和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社会阶层,新的社会群体发展很快,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支持和引导下,相应调整了各自的依托对象,进一步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群众基础,以及壮大组织、发展成员的目标范围。这就使中国的政党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
第二,坚持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良传统,也是其优势所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既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就使各党派的协商一致具有了可靠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反映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的呼声和利益,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既可以提交给执政党、政府各部门,也可以在各级政协会上集中表达。国家的发展规划,包括五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针政策、预算结算,都要通过政协的民主讨论。党和政府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相应对规划和方针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除了政协之外,执政党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就党和国家的人事安排、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直接征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各民主党派的监督。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任何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任何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都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一致的结晶,执政党和参政党都为此进行了努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的政党制度既坚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政党制度才能健康发展。共产党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参政议政,积极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各民主党派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及其各政党内部都努力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讨论和争论,但不允许派别斗争。派别斗争影响和破坏各政党的团结和协商一致,危害中国政党制度的健康发展,要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
第四,实现领导班子制度化交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稳定领导和新老领导班子制度化交接的有机结合。正是这种有机结合,保障了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稳定性,使政治体制的运行充满活力而又平稳有序。共产党长期执政,有利于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以及政策的连贯性,但也容易产生领导班子老化乃至最
高领导人实行终身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废除了领导干部的终身制,实行干部的任期制,这无疑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大进步。随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党的最高领导人和中央高层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实现了制度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都通过党章和其他制度加以严格规范。同时,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进一步完善。这就保障了党内领导力量的正常新陈代谢,党内优秀人才能够被推荐、选拔、选举到领导岗位。与西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相比,这种领导的制度化交接更能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过度竞争带来的政治派别之间相互争斗、势不两立、分化分裂等各种消极后果。这也使政治体制的运作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避免了西方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过程中巨大的金钱和资源的投入与浪费。这无疑更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各种风浪的考验,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党制度。但这一政党制度仍然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例如,如何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如何进一步加强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制约,如何进一步有效的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景治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代国际政治》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
第四篇:政党和政党制度范文
政党和政党制度
据1994年统计,世界上有政党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近200个国家,占世界220多个国家的91%。只有大约20多个国家没有政党。没有政党的国家,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从历史到现在从未有过政党,如:马尔代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等。有的是由军人直接掌权,禁止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利比里亚、利比亚等。尽管有如上国家不存在政党,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政党存在,政党是当代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政治现象。那什么是政党?政党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内容。
一、政党 1.什么是政党?
大家基于一致同意的某些特殊原则,通过共同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团结起来的人民团体。
也有人认为政党是: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
政党是人们谋求公职的工具;表达民意的组织;持共同政见的一部分人的团体;政党是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中间媒介和仲裁人的组织;人们表达政治利益,利益聚合和传递的组织或集团;代表一部分人利益的政治组织;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政治集团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也就是说,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有自己的组织纲领和政治纲领,以取得和维护政权为目的。
政党既不是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是随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与阶级是分不开的。
政党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区别在哪里?”比如说:共青团、工会、妇联等 2.政党的特征?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主要关于政党获得政权的方法和途径,以及获得政权后的执政目标。例如英国工党的纲领之一就是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B.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主要是为了夺取和维持政权。具体表现为:控制选举、控制议会和控制政府。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推翻中国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之争是为了政权、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也是为了政权。C具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一般政党均具有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构。全国性的大党均设有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等。例如中国共产党:
D.政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
E.政党必然拥有一定的数量的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有50多名党员,到今天发展到8512.7多万。
政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阶级性、与政权相连、具有组织纪律性。那么政党是怎样产生的呢?
3.政党是怎样产生的?
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1679年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主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1688年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士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1783~1830年托利党执政。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组阁时期,党派活动只限于议会内部。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势力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势力。前者以土地贵族为核心,在原托利党的基础上组成保守党;后者以热心于自由贸易的工厂主为核心,在原辉格党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党。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到80年代末,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还有社会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英国共产党、合作党、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族党、民族阵线以及英国革命共产主义同盟等。
美国政党的产生是18世纪末的事情。当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在1776年起草《独立宣言》和1787年起草《宪法》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看到政党在政府制度中所起的作用。的确,他们通过各种宪法上的安排,诸如分权、约束和平衡、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等,使得新的合众国远离政党和小党派的影响。当时华盛顿就有过一个天真的想法,他认为这个新兴的国家没有政党一样也能存在,他曾说,“如果党派存在,我们得使它们合而为一。”但是,随着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开始,围绕着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还是反对建立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统治精英中出现了分歧。以当时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为代表的一批人,赞成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被人们称为联邦主义者;而反对这种强大的中央政府的人叫反联邦主义者。当时的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由于反对不把人权法案列入宪法中,并且反对总统可以毫无限制地连选连任,因而不是一个联邦主义者。但他也不是一个反联邦主义者,因为反联邦主义者过分相信州的权力和州的主权,他们要求的是一个软弱无力的联邦制度,中央政府只负责外交之类的事务,与公民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也不能直接管辖他们。事实上,在关于民主和集权、对待法国大革命、以及政府的性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的观点都是完全相反的。汉密尔顿派以“制宪运动”的功臣自居,自称“联邦党人”,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称为“反联邦党人”。虽然这种划分是没有根据的,但一个松散的组织“联邦党”在美国的历史上出现了。
华盛顿作为无党派人士当了8年总统,接下来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是个联邦党人。但在这12年中,政府中真正掌权的是汉密尔顿。所以,托马斯·杰斐逊在华盛顿手下当了4年有名无实的国务卿之后,于1793年辞去了国务卿的职务。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及以后的4年里,托马斯·杰斐逊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民主共和党”,它是美国现在民主党的前身。由此,当时北部的自由工商业者,依靠国内市场的小手工业者,如铁器、农具、金属纽扣制造商,和南部生产烟草、蔗糖、痛恨商人贵族*买贵卖的小种植园主以及自由职业者站到了民主共和党的一边。而所有因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发了财的投机家,依靠英国提供资金或倾销英货的新英格兰商人,以及持有英国证券的投资者,南部的大地主和保守的英格兰牧师,都积极参加或拥护汉密尔顿的联邦党。在18世纪的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之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斗争贯穿始终。美国的两党制在建国初期,就已初步形成,不过还没有成为巩固的政党形式。后来形成民主党和共和党。
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西方国家政党产生于议会内部。是不是都是这样呢?不是的。对那些没有议会和民主而言的发展中国家,政党的产生则是依靠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实现的。
比如世界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建立起来的。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03年俄国创立了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而产生的。所以,政党产生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产生于议会内部(西方国家),一是产生于议会外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一般产生于议会外部,特别是产生于民族解放和独立斗争过程。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既然段必然形成的具有阶级性的政治组织。是各个阶级政治发展和他们政治斗争的产物。将会随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政党产生需要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 4.政党的类型 见课件 5.政党的作用
1.政府与公众的联系纽带;2.大众利益聚合、利益表达的工具;3.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手段;4.进行政治动员的主要工具;5.组织政府的基本力量;6.进行政治录用的重要途径;7.进行政治监督的重要机制。
二、政党制度 1.含义
政党制度是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政党制度是政党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方式。政党制度既可以是成文法明文规定的,比如我国1993年宪法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认可的。比如刚才讲到的英国的保守党和自由党。
2.政党制度的类型
按性质可以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按一国内执政政党的数量可以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等。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指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国家政治生活,实行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由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的代表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多党制的代表国家主要有法国、意大利、日本、丹麦。(1)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一种政党制度。
资产阶级政党最早产生于英国,它也是资本主义两党制的起源国家和典型国家。19世纪30年代,保守党和自由党分别为英国资产阶级中不同阶层利益的代表,两党开始轮流执政,两党制在英国正式确立。20世纪20年代,自由党分裂被工党所代替,从那时至今,英国一直是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英国两党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工党: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领袖托尼.布莱尔。曾于1945年-1951年,1964年-1970年,1974年-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执政至2010年,现有党员38.8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
保守党: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为现名,领袖威廉.黑格。该党从1979年-1997年连续4次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是执政时间最长,大选得胜次数最多的政党,1997年大选残败至今。2010年,年仅43岁的戴维·卡梅伦当选。
两党制的另一个典型是美国,美国的民主党成立于1828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从此,两党共存,轮流执政至今 已有140多年。2000年7月美国共和党的小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入主白宫。2008年11月5日美国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入主白宫。
两党制的特点: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相互拆台、相互攻击,轮流执政,是执政党和反对党,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关系
A基本上保持了轮流执政的格局,执政时间大体相当。B两党始终处于竞争对立的状态。C两党都享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力。D两党都打着全民政党的旗号。
两党制可以使一个国家保持政治稳定、相互制约,兼具民主政治特征,但代表性较低,两党共识程度较低。
(2)多党制
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多党制原因:一是政治上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多党势均力敌,谁的力量都不足以战胜对方,因此只能选择观点差不多的党派联合。经济上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
典型代表是法国、德国。多党制的特点:党派众多,关系复杂。(印度有200多个政党)党派结合,结盟之争。倒阁频繁,政局不稳。例:日本政府更迭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
第一,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防止独裁,起到监督作用。第二,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工具。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
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尼泊尔大选)调节其内部矛盾(水门事件)
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金钱、钞票和选票)
4.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性质决定的。
为什么必须多党合作?中国自己的特点,战争年代敌人强大。和平年代,地域大、民族多、人口多。也是有民族党派的性质决定的,他们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是带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党,和共产党的主张不是对立的。
这种政党制度:① 不同于一党专制的模式,一党制不允许其他党派的存在,更不允许反对派存在。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是在中共法定执政党地位之下,其他法定党派参与政治协商和执行过程但不可取代中共的领导地位。
② 也不同于一党独大的政党政治模式(不平等竞争型的政党制度)③ 不同于两党制或多党制(平等竞争型的政党制度)。
在中国各党派不存在竞争,不存在竞选、民主党派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政府过程,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影响政策制定。
特点:见课件
多党合作的机构:人民政协
优越性: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完成。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我国不能实行多党制的原因:(1)是由我国的性质和基本的经济制度决定的
(2)历史证明多党制不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行不通1911-1913年曾经试过,当时有300多个政党,但实力都较小,1912年8月25日,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选为理事长,宋教仁以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的票数当选为理事,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3月,国民党获压倒多数席位。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自上海动身赴北京。这时全国各省正式的参众两院议员已选出,纷纷北上,宋以国民党代理党魁身份,选举后变成了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再赴北京途中遇刺,袁世凯恢复帝制,当了皇帝。多党联合执政,走民主共和之路行不同。
(3)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和危害:
不仅不能解决腐败,而且会引起**。2008年,全球最腐败的十四个国家中,9个是实行多党制或两党制的国家。
第五篇:政党制度
第六章
制宪国民大会是中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青年党和民社党。因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除民社党外)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
制宪国民大会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因该国大直接涉及到仍在台澎金马地区适用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由此引发的两个宪法和两个中国问题,故至今仍是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优越性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长期武装斗争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改变中国,资产阶级曾经尝试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但却没有成功。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政党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后,1911—1913年中国出现300多个政党政团。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党派同主张君主立宪及代表封建势力的党派进行了激烈竞争,国民党在议会中得到392席,超过其他几个大党的总和。但1913年3月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时,在上海车站被袁世凯派人暗杀。随后,袁世凯又胁迫议员选举他为大总统,不久竟复辟帝制,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但最终都没有走上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道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我们党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阶层和各党派共同抗日,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这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统一战线政权形式,为我们党后来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各民主党派也为团结抗日奔走呼号,希望抗战胜利后实行多党制,有的还提出走“第三条道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签订“双十协定”,但国民党为维护一党独裁专制,竟然撕毁协定,挑起全面内战。还暗杀李公仆、闻一多等爱国民主人士,宣布“民主同盟”等党派为非法组织。一党专制使“第三条道路”的幻想破灭,使中国共产党被迫走上了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我们党一道举行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筹建了新中国。在新政协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充分协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民主精神,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许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以及政协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发挥了重要的参政议政作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基本确立起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后来虽然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挫折,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多党合作仍然坚持了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成为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逐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地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完全正确的历史抉择。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现实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共产党执政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政党制度。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现实优势,有利于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一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这一制度,体现在政党与政党的关系方面,是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这种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取代共产党成为13亿人民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都清醒地认识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真诚欢迎和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的领导。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更加规范。1990年至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共产党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前都与民主党派通过各种方式协商讨论,认真听取和吸收它们的意见,继而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民主党派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在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方面,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与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明确规定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是根据其在历史上和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有益作用确立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这与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以及前苏东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均不同。我国是多党合作制,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分享国家政权、共同向人民负责的基础上同共产党实行广泛与密切的合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权力机关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中都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召开至2006年底,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7人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41人担任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4人担任副省长等省级行政副职。2007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2人分别担任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引自《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
在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能。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分化重组,出现了许多新兴社会阶层和群体。民主党派与许多新兴社会阶层有着历史的、天然的密切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阶层和群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局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广泛联系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政治优势,协同执政党做好领导社会管理的工作。
二是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这一制度丰富了民主的形式,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提供了重要保障。民主的形式不仅包括人们就重大问题进行民主投票,还包括人们就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均设立了政治协商会议机构,形成了每年与人民代表大会一同开会的制度。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身份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协商和对国家事务的民主监督,在各个领域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一方面,各民主党派通过固定渠道,利用自己的组织体系和独立的政党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建议,帮助执政党形成正确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推荐成员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与实施,发挥了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促进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多党合作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一方面,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共产党这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要求更加有效的民主参与。多党合作有助于形成多元利益表达渠道,动员广泛的社会政治资源,解决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利益冲突,促进社会稳定,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三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共产党的监督,能够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纠正官僚主义等现象。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是有效防止执政党腐败的重要机制。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其批评监督能够促进共产党加强和改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批评、意见、建议,通过调研和磋商等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目的是更好地致力于共同事业,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是为了把对方搞垮。这种相互监督是积极的、善意的、良性的,同西方政党之间相互倾轧、尔虞我诈那一套根本不同。
四是有利于避免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西方政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争斗的关系。西方多党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斗内耗、社会动荡、政府频频更迭、政局不稳等弊端。如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1946—1958年间政府更迭20多次,平均每届执政不足6个月,最长只有1年多,最短只有2天。多党制的意大利从1946年7月首届政府成立到1983年7月间内阁更迭44次,平均每届政府寿命为10个月,最长的2年零3个月,最短的仅9天。日本在最近十年换了九任首相。政府频繁更迭,对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显然十分不利。
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导致政党争斗不断,政局动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其教训深刻。例如20世纪后期,非洲许多国家宣布实行多党制,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结果引起政局混乱、冲突不断,几乎半数的国家因此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国外一些学者搜集的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比实行一党制,其政局不稳定的百分比要高出许多,发生政变的百分比也要高出许多。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据此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多党制是软弱的政党制度。”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防止了一党制大权独揽、缺乏监督、易生腐败的弊端,又避免了多党制互相攻讦、彼此倾轧的现象,充分发挥了社会政治资源的有益作用。
三、西方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我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西方国家,两大政党(通常它们又联合其他小党)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民主,实质上都是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无论谁在台上,都不会根本改变这些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
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内部各大集团矛盾重重,利益冲突严重,单一政党无法充分代表各个集团的利益。当各个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各自组织政党,去争夺或分享国家政权,使国家采取对本集团有利的政策,从而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并没有危及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如果某个政党的主张危及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不是被取缔,就是被排斥在政党政治之外。二战后,美国共产党一度有所发展,但资产阶级并没有允许其坐大。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共产党管制法》,规定“共产党不得享有根据美国法律成立的合法团体所应享有的任何权力、特权和豁免权”;后又通过《麦卡锡法》和《蒙特法》,限制共产党的发展。正如美国学者伦德·伯格所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资产阶级总是极力掩盖政党制度的阶级性,宣扬政党的超阶级性。西方多党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多党制体系中的几个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这是最主要的类型。另一种是将无产阶级政党引入多党政治体系,但这并不改变其政党制度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1982年法国执政联盟允许共产党参加共同执政,但要求参加政府就必须支持政府政策,这就限制了法共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罢工。西方政党制度的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虽然在特殊情况下会暂时允许无产阶级政党参政,但无产阶级政党却不可能真的成为执政党
政党制度是由一个国家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是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的集团化、多元化,西方政党制度正是适应了这种利益集团化、多元化的要求。我国的国情、社会制度、社会状况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我国经济基础中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是国有制经济一直占主体和主导地位,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对国有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具有不可分割性,这就决定了代表工人阶级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只能有一个、并且只能是一个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决定了在作为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内部、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内部不准存在私利集团和非法派别活动,这是我国不搞西方那种政党制度的根本原因。当然,在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有经济,但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在我国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对国家某些方面的具体方针政策可能有不同见解,但这种差距不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差距,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根本利益上的背离,可以通过民主协商、统筹兼顾等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