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扣对第一颗纽扣有感
读扣对第一颗纽扣有感
书中提到了维多利董事长邹招斌的学习和经商起步的艰辛,讲述了他如何决定留在内蒙古发展的渊源,从卖纽扣的少年到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温州商会会长、维多利集团企业的董事长,总结出想要迈出正确的第一步,首先要不求被信任,先去信任人。
在如今的社会,有几个人会去信任他人,又有几个人值得我们去信任,利益变成了毒瘤侵蚀着每一个人,在它的面前又还有几个人会为他人着想,维多利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先去相信他人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后不断发展崛起的企业。最近我常常听人说作用力是相互的,当你满是包容,别人才会包容你,当你满是信赖,别人才会信赖你,当你满是正能量,正能量才能向你凝聚,就如同扣对第一颗纽扣一样,我们要选择正确阳光的起点。当维多利步入正轨的同时,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同时,维多利毫不犹豫资助贫困的人们,证明了维多利的发展,体现了维多利的价值,企业得到了更多人的认识、信任和感激,展示了企业的魅力,吸引了忠实的顾客、成功的合作伙伴和政府的关注,为维多利的更好发展推波助澜。
书中提到董事长邹招斌说:“不要说人家的坏话,说人家坏话最终坏的是你个人的人格!市场是大家的,不是维多利一家的,我们绝不能为此失了和气。”他以一位成功的核心人物,领导优秀的企业从人心深处领跑,分析:当下中国,正处于建构人心的时代,优秀的企业从人心深处领跑,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精神应是优秀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这里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诚信第一的理念,树立品牌对企业的信任,树立员工及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其次,分析认为,为别人立规矩前先给自己立规矩,给自己立规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信誉把企业设计成实心球,企业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加注在他人身上也不会做到。最后,总结出做生意就是做人,做人就要说话,而经商者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因为对于生意人来说一句话就是一个合同。这说明无论做人还是经商都要谨言慎行,有责任感。
书中讲述了维多利的十年发展,也讲了很多人生哲理,让我感慨万分。要做一个热心而有远见的人,要做一个正直而有责任心的人,要做一个快乐而上进的人,扣对第一颗纽扣就是选好每件事的起点,扣对第一颗纽扣就是做好每件事的关键点。让我们和维多利一起为完善自身越变越好而努力吧!
第二篇:《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读后感
读《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有感
说实在的,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观结束的时候,不仅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被他计算出来了,并且,如果他有意与对方合作,一整套的谈判策略已经成竹在胸。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使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我们也许达不到犹太人那样的精明,但是,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正如《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第一章的题目所说: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那么,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呢?我以为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丰富的知识做保障。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使用方式的一门科学。经济学的构成有两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极其丰富而有复杂,同时门类繁多,通过短短几天的中青班上各位老师的授课,我们领略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如经济学可以细分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等,单就微观经济学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研究,就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等七个方面的理论,林林总总,在《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一书中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要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本书仅仅介绍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工具、方法和理论。虽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加理性的决策。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读这本书仅仅是我们进入经济学这座科学圣殿的一个起点,一个入门,而现实问题往往又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要真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多读一些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多关心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扎扎实实地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惟又这样,才有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三篇:《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读后感
说实在的,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观结束的时候,不仅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被他计算出来了,并且,如果他有意与对方合作,一整套的谈判策略已经成竹在胸。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使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我们也许达不到犹太人那样的精明,但是,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正如《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第一章的题目所说: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那么,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呢?我以为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丰富的知识做保障。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使用方式的一门科学。经济学的构成有两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极其丰富而有复杂,同时门类繁多,通过短短几天的中青班上各位老师的授课,我们领略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如经济学可以细分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等,单就微观经济学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研究,就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等七个方面的理论,林林总总,在《如何扣对第一颗纽扣》一书中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要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本书仅仅介绍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工具、方法和理论。虽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加理性的决策。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读这本书仅仅是我们进入经济学这座科学圣殿的一个起点,一个入门,而现实问题往往又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要真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多读一些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多关心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扎扎实实地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惟又这样,才有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四篇:读钉纽扣有感
读《钉纽扣》有感
小明家有两个男子汉,一个是他爸爸的,一个是小明。
星期天,爸妈都去上班了,小明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妈妈衬衣上的纽扣掉了,于是,小明就拿出针、线、剪刀和纽扣,把东西都准备好了,小明就开始穿线,可是他的手在发抖,穿不过去。他又用剪刀把线头剪尖一点,终于穿过去了!看,线头穿了过去,小明使劲一拔,怎么全拉出来了?原来是线上忘记打结了,打了
结,小明继续钉,突然小明的手被针扎了一下,小明马上把伤口上的学擦干净,真是出师不利。这时,爸妈已经下班回家了,虽然小明没把纽扣钉好,但是爸爸
妈妈看见了餐桌上的针线、剪刀、纽扣和衬衫,也甜甜地笑了。
小明虽然没有成功,没有关系,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还要向小明学习,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家长评语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而经常与
孩子一起读书,则能增加父子间、母子间的亲情,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使
浓浓的亲情在亲密接触中加深,使我们家长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与孩子
共读,使我印象最深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一、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决定好的命运,因此,从
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乐趣就显得非常的必
要,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相关的、图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强、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书籍。或者同他(她)一起讨论,让他(她)述说续集,或者模仿自编故
事。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激发他的阅读兴趣,另外利用
电脑、网络、电视或其他的媒体给他提供一些电子读物或影音内容欣赏或
阅读,让他知道阅读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进而让孩子明白阅读是一
件重要而且快乐的事情,进而培养他阅读的兴趣,这样,孩子也就逐渐地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发现,有的家长与孩子说不到两句话,就没有话再说,甚至无法再进一步沟通,也就是说家长与孩子出现了严重的代沟,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个好的习惯——亲子阅读,一天中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孩子
一起读书,和孩子读书,我能在书中找到不同的快乐,能感受到那一丝丝浓浓的亲情。
总之,书是我们人类的高营养必需品,亲子阅读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能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
阅读兴趣,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让孩子多读书,多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
惯。所以,让我们多抽时间来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第五篇:学习拉拉链扣纽扣
学习拉拉链、扣纽扣
一 学习内容:认识衣服,并学习拉拉链、扣纽扣。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衣服和相应的衣服名称,并通过认识衣服来认识衣服上的拉链、纽扣,能力目标:在认识了衣服上的拉链、纽扣后,学习怎么拉拉链,扣纽扣,培养学生自己穿衣服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学习拉拉链、扣纽扣,学会自己穿衣服。四 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出示一位小女孩晾衣服的图片,从而导入认识衣服的学习主题。
师:看一看,这位小女孩在干什么啊?她在晾衣服。今天我们也来认识我们每天都穿着的衣服。认识我们的衣服
(1)出示若干张穿着有拉链衣服的小朋友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发现这是有拉链的衣服,从而认识拉链。(2)认识拉链的结构,并学习穿衣服拉拉链。师:从图片中我们发现这几位小朋友穿的衣服都是有拉链的衣服,那么这拉链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向学生介绍拉链上的拉头、拉条、拉扣、拉啸,接着告诉学生怎么样拉拉链。
(3)让学生学习拉拉链
师:我们怎么样把这衣服拉好来呢?首先小手伸出来,左手、右手分别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把拉扣头拉倒底下,让拉扣和拉头并在一起,然后左手的这三个手指捏住拉扣,右手的这三个手指捏住拉啸,把拉头放进拉啸里,最后左手的三个手指捏住扣好拉头的拉啸,右手拉好拉头,往上拉,这样就把衣服的拉链拉好来了。3 认识衣服上的纽扣
出示若干张有纽扣的衬衫图片,并拿出有纽扣的衣服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发现衣服上的纽扣,从而认识衣服上的纽扣。
师:同学们看看,这几张图片上的衣服都有什么啊?再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件衣服和图上的衣服,现在看出来这衣服上都有什么没?
给学生介绍衣服上的纽扣、扣眼,并让学生学习扣纽扣。
师:这衣服上有纽扣和扣眼,那么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把衣服上的纽扣扣好的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扣纽扣。首先伸出你们的左右手,再伸出左右手的大拇指、食指,然后用左手的这两根手指撑开衣服上的扣眼,右手的这两根手指捏住衣服上的纽扣,接着把纽扣放进扣眼,左手的这两根手指捏住纽扣,把纽扣拉出来,最后就扣好纽扣了,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