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发布全国高校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文库(共5则)

时间:2019-05-13 13:4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团中央发布全国高校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文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团中央发布全国高校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文库》。

第一篇:团中央发布全国高校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文库

■76%的受调查者认为找工作是必要的人生历练

■66.1%的受调查者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

一份刚刚出炉的调查报告发现,在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紧迫的压力面前,广大应届毕业生表现出了超乎人们预料的积极心态,他们更多地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

“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这是今天上午,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骚宁在“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学术报告会”上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基本描述。

今年,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严峻。而该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呈现出成熟、健康的个体心理和对社会的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的反应,以及对就业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出“求诸己”的传统心理。

例如,64.09%的受调查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来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调查者认为,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积极心态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认为,大学生群体的这种积极心态是一种值得珍视的社会资源和精神资源,它将为国家在就业难问题上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一个重要的“政策缓冲期”。同时,这些数据也对社会上一段时期以来将大学生的“妖魔化”进行了修正。

破解就业难的若干误区

由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课题组,7月16日在北京大学向社会发布了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骚宁说,一直以来,社会各界谈就业难大多建立在直觉或以纯理论分析议论的基础之上,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希望这次研究能建立在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理性的客观分析的基石之上,以对大学生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而深刻的新见解,并破除人们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存在的若干误区。

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周长奎指出:“我们不能让‘四有新人’没工作,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所以团的系统更应该拿出精力和时间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联合课题组于2006年4月成立,本研究采取在全国范围16所不同层次的大学发放问卷、对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进行访谈以及在新浪网上开展独家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政策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和分析。

据报告会上有关专家介绍,在人际关系之于大学生职业搜索行为的重要性,性别、地域和专业之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预期(特别是薪酬预期)等方面的调查结果与传统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之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再如,依据大学所在地区,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4个区间。其中,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3.39%。以天津工业大学(非“211工程”重点院校)、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重点院校)、宁夏大学(非“211工程”重点院校)的学生为例,截至5月中旬他们有就业意向(含“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为64.09%、40.50%和31.60%,其差距相当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某种相关性。

又如,在大学生就业预期(特别是薪酬预期)方面,研究发现,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但“零工资”的出现(占1.58%)却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从参加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不同专业的总体就业水平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其中,在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低于人们的预期。这一结果与人们的一般认识有一定距离。

大学生要维持“身份认同”

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但是,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

调查者认为,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的经济增长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就业结构性难题是突出的,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数量却呈几何倍数增长。两者相加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须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但是,报告起草者同时强调要“维持必要的大学生身份认同”。他们认为,就业期望的适当降低并不意味着大学生要放弃自身的身份认同。恰恰相反,现实中必要的身份认同有助于

解决现阶段的就业难题。首先,这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需要。尽管当前对于大学生的负面评价时有所闻,但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仍能获得社会普遍的积极评价。如果人们无限制地降低大学生的岗位标准,甚至与普通劳动者的就业混为一谈,这很有可能带来“大材小用”的后果,导致人才浪费,而不能人尽其才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隐性失业。

其次,合理的身份认同为决策者调整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路提供了空间。大学生素以富有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而著称。在今天就业形势不甚乐观的情况下,大学生也以对社会的责任感而积极地应对这一社会问题。例如,面对求职挫折和失败问题,不但有七成大学生认为这是一次必要的人生经历,还有21.01%的学生认为这种经历会“使个人生活态度变得比较积极”,而对学校、社会等的负面评价都不超过15%。

研究报告分别从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4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即:

1、在维持必要的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2、学校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适时进行专业调整,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逐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3、完善就业市场,政府部门需建立健全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信息网络和监测、预警系统,制定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

4、加强对用人单位和社会舆论的引导,理解大学生,珍惜大学生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

在今天的报告会上,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中国社会其他人群的就业问题一样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将这一问题与大学扩招直接联系起来可能具有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说服力,但实际上是对人口因素的一种消极认识。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应避免将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作为确定各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和标准,而应确立有远见的国家文化战略,并使大学教育包括专业设置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长期目标。

无论是将目前比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大学生数量太多,或从大学生自身寻找原因,表面上看虽然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或根源,但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模糊和转移了问题的焦点。因此,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需要政府和社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跳出在就业主体身上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狭窄思路,充分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力量,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方式及范围: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

1:2011年毕业生就业环境: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10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10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10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010年就业现状:

1.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2.热门专业与需求形式:

从XX-2010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比例分别占至 41.33%、43.55%和56.37%。

从调查来看:2010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2010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

3: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情况:

湖南省2010届、XX年届、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

三:就业态度分析: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2010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4:促进就业措施: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XX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10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10、2011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调查结果表明,我们毕业生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困难重重,但是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我们依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第三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去年寒假我就我们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做了一次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内容主要如下

(1).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寄出多少份求职信?

3.1%的人从未寄过求职信;

54%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0份以内;

2成以上的人寄出的求职信在11-20份以内。

(2)找到现在的工作,您总共应聘多少次?

72.7%的人应聘次数在5次以内;

2成的人应聘次数在6-10次。

(3)您在求职上的花费?

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

将近2成的人花费在500-999元之间。

(4)您在求职上花费的时间?

20%的人在1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

24.8%的人在1~2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

22.9%的人在2~3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人均费时3.13个月。

(5)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

10.8%的人很满意;

52%的人比较满意;

不满意者仅占3.2%。

(6)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专业面太窄;

缺乏社会关系;

信息不足。

(7)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大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给大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规范就业市场,制止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

就业地域:从“孔雀东南飞”到“最心仪上海”

从本次调查看,大部分学生最心仪的城市是上海。除未回答者外,调查中问及“您希望在那个省市就业”时,68.2%的大学生选择了上海。这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已由南下广东、深圳找工作转向到上海找工作的说法,上海已成为在沪就读的大学生最心仪的城市。

调查数据表明,除留上海者外,去苏州、无锡就业人数也较多,占7.8%。但去中部、西部工作的学生就较少,两者相加仅占3.5%。其余还有去北京、天津及东部其他省份乃至国外就业。调查表明,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容纳了我市的大学毕业生的92.9%,每15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工作,每28名毕业生中只有1人到中西部地区工作。

大学毕业生竞相去上海,也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调查建议,除需不断改善中西部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教育大学生“志在四方”外,国家也可采取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去中西部工作。比如可以采用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对那些靠贷款读完大学的学生,如果毕业后去中西部地区工作若干年,就可部分或全部减免其贷款等。

职业满意度:无关时间 匹配个性

调查表明,职业满意度并不是与求职时间和应聘次数成正比。求职时间在1至5个月之间,应聘次数在1至10次之内的职业满意度最高。这说明并非选择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挑到满意的工作,相反,时间一长有可能因此挑花了眼,或因为举棋不定,好职位被他人捷足先登了。一般来说,从事的工作越适合自己的个性,工作的满意度就越高。

薪酬水平:名校性别差距小 取决于英语水平

以调查中作为衡量大学生成绩高低的统一指标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调查发现,一些全国的著名学府不仅其专业实力强,而且学生的外语水平也确实比较高。日趋开放的上海,为外语好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择业机会。以复旦大学为例,除英语专业外,95名调查对象中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5.5%,位居10所高校之首,而女生外语水平更高,英语六级考试合格或优秀的达到88.9%。尽管有性别歧视存在,但复旦女生就业后的薪水却与男生相差无几,并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男女生。调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后薪水的高低是与其英语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六级考试优秀的学生试用期内和试用期后的月均净收入都是最高的,同样这些学生进入三资企业、国家机关的比例也最高。调查在此开始涉及到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那么性别歧视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请看下文———

性别歧视:确实存在 程度减轻

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可以从男女双方是否拥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在获得就业机会时,是否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与工资报酬来判断。在填写了试用期月均净收入的学生中,不含社会保险的男生月均净收入为1915元,女生为1820元;转正后月均净收入男生为2706元,女生为2441元。进一步分析发现,校际差异大于性别差异,复旦女生的收入最高,试用期与转正后月均净收入分别为3291元与3975元;而同校男生为3012元与3670元。如果我们将复旦女生中一名到国外就业、月收入高达15000元去掉后,女生月均净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于同校男生,但仍明显高于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与女生。

目前上海的大学生就业中确实存在就业歧视,但程度已有所减轻。上海许多家庭对女儿的教育同样注入极大的热忱。许多女生也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勤奋苦学,不敢懈怠。东华大学某专业6名女生,共拥有3张英语六级合格证书、4张车工5级证书、1张钳工5级证书、1张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4张CAD中级证书;作为对照组的3名男生,都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1人拥有钳工5级证书。

倾听大学生的呼吁

调查也显示,61.7%的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时”才开始有明确的职业意向。调查就此指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应及早启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观的同时,进行有个性的“职业规划”、“职场定位”等就业指导。

另外我觉得大学生要增加就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自我定位

有两种人会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给自己定位过高,以为自己名牌大学毕业,所学专业又热门,或是家境好,父母关系多找份工作不成问题,于是洋洋得意,自以为是;而另一种人则把自己定位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抱希望。当然,这两种心态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应当走出这两种极端,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心理素质

毕业生就业中心理问题包括这样几类:一是完全不敢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采取逃避态度。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媒体的夸大宣传有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青年大学毕业生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会历练。二是对就业漠不关心,全由亲友一手操办。这种“独生子女综合症”与家长的纵容娇惯有关,缺少锻炼,没有行事的主动性;三是盲目跟风,缺乏主见,到头来一团糟。

在就业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在对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只有10.8%的人“非常满意”却由52%的人“不满意”。

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重要阻碍因素,我们采访中不少例子让我们觉得它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学校加大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使学生走出父母的过分呵护,实现自我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大学中增开关于就业心理方面的选修课或者公共课,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前解决,以免影响学生就业甚至今后的创业。

第四篇: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美术学院083班

黄雪莹

新学年伊始,新一轮的就业战便拉开了序幕。毕业生就业情况可谓一年比一年严峻。为调查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我前往了也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展开了一系列调查。该调查显示了以下现象:

文理科就业率不平衡

同以往一样,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科毕业生。文科生就业难,依旧是每一年都出现的现象。因此,导致了每年文理科毕业生就业率不平衡。

热门应聘单位招聘类型单一

今年的招聘会上,国企,事业型单位仍旧受到热捧。除此之外,私营企业和一些诸如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前也排起了长长的人龙。而这类单位主要招收计算机,软件,管理科目的毕业生。这使得大量化工类,艺术类,教育类,英语,文科生都望之却步。

冷门单位招聘类型没有方向性

相比热门单位,房地产,化工,机械,材料加工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招聘单位显得门庭冷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第一,25%的该类单位在招收类型上写着“不限”,这令毕业生在选择上没有方向性。尽管不受专业限制,但大多毕业生也不敢贸然应聘。第二,学习该类专业如化工,土木工程等毕业生数量较少,满足不了该类单位的需要。第三,一些毕业生不愿留在家乡发展,都希望毕业后前往大城市工作,导致了这类单位无人问津。

财会类,艺术类,教育类毕业生就业无保障

学习财会的学生每年都很多,但是一个单位的财务部门招收的人数都不多,使得财会类毕业生供大于求。另外,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多。人多职位少,师范生(尤其是艺术师范生)就业更无保障。

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偏差

与以往相比,该校2011年的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更加理性、务实,但仍存在如定位不准、就业选择过于单一等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就业。自我定位不准。自我定位不准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2011年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因为这个原因在找工作时吃了不少苦。就业选择过于单一。有些毕业生找工作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大堆的条件,像非广州、深圳不去,月薪低于三千块不去、非大公司不去等等,条件过多、过高,直接造成他就业选择单一,最后失去很多机会,甚至找不到工作。

如何缓解就业严峻形势

如今的大学生已不能算是社会的“精英分子”,而只能说是“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毕业生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定位为“人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要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长处弱点、职业倾向等等,才能在求职过程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力争做到“人职匹配”。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岗前培训、职场礼仪培训等等,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就业考验。

先就业再择业

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多单位是不会给出高薪的。因此,大学生找工作时不应该给自己定过多、过高的条件,而应更多地考虑发展前景。应找准定位提前热身。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社会,定位自己,先就业后择业。有些学生不愿意走出校门,对形势判断不准,定位不

准,期望值高,不轻易就业,缓签协议,造成有限资源浪费;有些学生能力太强了,脚踏多条船,影响了其他同学就业的机会。长此以往,也将影响以后学生的就业。

正确认识自己

一些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如女生、贫困生、内向的学生以及部分认为学校品牌不够亮的学生在找工过程中,往往比较自卑。其实经过了四年的学习,大家都很优秀,应该树立自己的信心,积极参与竞争。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以及社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的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如了解学校就业网站上发布的就业信息,上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等。最后,毕业生要充实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生存技能等方面做好巩固提高,还要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德育为先”的用人原则,打造自己的人格品牌,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生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准确定位,分析形势,调整心态,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第五篇: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本专科师范毕业生就业任教现状

调 查 报 告

南双庙镇中心小学

2014年1月10日

本专科师范毕业生就业任教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如今我镇小学已全部开设小学课程,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本专科师范毕业生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但是有部分新毕业生对小学教育教学存在模糊认识和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导致个别毕业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本专科毕业生,是否应该重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针对这些情况,通过这次调研情况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其目的是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索这些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引言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形式喜人,新一轮小学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需要新的血液和活力,继往开来,以总结经验,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这一切使教育教学工作迫切需要新的本专科毕业生去承担,那么到我镇来的这些本专科毕业生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呢?能不能受到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呢?带着这一类问题,我们作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调查形式

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征求意见等方式。

三、研究结果

1、本专科毕业生人数: 从2006年到2013年分配或者调到我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共有18名,其中本科9名,专科9名。

2、需求情况:

现我镇各小学已全部做到开齐科目,所有科目全部编入课程表。但截止目前为止,学校音体美教师仍缺乏严重,全镇各校仅有双庙小学有音乐和体育教师,多数学校无英语老师,个别英语老师兼任四个学校的英语课,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而分配来的本专科毕业生,由于工作需要,多数都在教与专业不符的工作,比如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学校却当班主任。我镇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共有75名,全镇在职教师总数为157人,四十五岁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将近50%。根据当前形势和我镇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增加本专科毕业生。

3、胜任情况:

经调查,这18名本专科毕业生到我校工作中,有12名毕业生当了班主任,有5名毕业生在任英语课,还有1名毕业生任体育课。根据中心校的考核检查并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均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而且有一些相当出色。他们带来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为我镇的小学教育增添了活力。

4、意见和建议:

(1)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

目前我镇小学需要多增加本专科的新毕业生,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微机等科目的新毕业生,以适应目前新的课程体系的需要,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任教能力与专业发展:

虽然他们的知识水平整体较高,却有一些不适合小学生,而且教学中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防止成人化,学校正不断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及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继续帮他们创造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环境。

建议师范学校应培养与中小学学生相对应的教师,中学生与小学的心理、教学方法都是不同的,“博士不一定就能教好小学生”。

建议上级教育培训机构,多提供年轻教师培训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多参与教学展示的机会,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在职考核,以促进这些本专科毕业生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南双庙镇中心小学

2014年1月10日

下载团中央发布全国高校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文库(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团中央发布全国高校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文库(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2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 2009年6月24日8:03:43来源:威海晚报[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国家统计局威海调查队发布“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287份有效调......

    2011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1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调查报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2年3月 (与毕业生相关的主要调查结论) 一、 2011届北京高校毕业生求职结果与求职期望相符度高,就业质量......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大全)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参加者: 实践主题: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 1 月 1 日 地点:盐城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加快......

    2012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

    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_1

    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就业率与起薪的调查在2010年的8月15到20号,我进行了了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对于这个调查的进一步......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就业又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因此大学生将面临着怎样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