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汽-大众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其中一汽集团公司占60%的股份,德国大众公司占20%的股份,奥迪公司占10%的股份,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的股份。
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解答A2轿车在一汽轿车厂组装下线。1992年1月21日,公司开始进行首次捷达轿车国产化件实验。1995年末,一汽和德国大众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了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的合同。1996年7月10日,公司15万辆轿车工程中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项目——发动机车间全面建成投产。1998年,一汽-大众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一汽-大众通过ISO9001(2002版)标准认证,并荣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经过二十三年的发展,一汽-大众在长春、成都、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等七大专业生产厂。其产品由大众和奥迪两大品牌构成,有新捷达、宝来、高尔夫、高尔夫GTI、速腾、速腾GLI、迈腾、CC和奥迪A3、奥迪A4L、奥迪Q3、奥迪Q5、奥迪A6L等系列产。
2013年,一汽-大众共生产整车1,538,888辆,同比增长14.6%;实现销售
1,525,288辆,同比增长18.4%;从1991年12月5日至2013年年底,一汽-大众已经累计生产整车831.15万辆。
一汽-大众公司供应链体系管理开始较早,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与德国大众先进的R3管理系统同步,生产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而物流的管理采用了世界前沿的流动物流管理理论和网络管理系统,整车装配实现了模块化和大规模订单制的平准化,这充分满足了市场订单制的多品种混流生产,也为零部件采购供应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一汽大众[范文模版]
请教一汽大众,一汽轿车,汽研笔试面试情况
我今年在吉大读研一,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两年后毕业,本科在南航学自动化,同样是重点211工程大学。
最近关注招聘会,一汽的几个部门除了一汽技术中心,都有我们专业的研究生,我毕业也有意向在上述单位工作。请教已经签了的学长学姐们给点笔试面试的经验。
同时求除了读研要学的东西(我主要做控制类硬件),还需要增长哪方面的知识,我只有100分,全送出了,谢谢
笔试就是20个英语阅读题,比4级简单。60个数列、图形、思维、分析、情境题,比较容易。面试就是聊天,气氛比较好,只要你愿意长留在长春,就没什么问题,开始时自我简绍,接着根据你的成绩单和简历问你一些问题。
一汽汽研,概况:薪水在不同的部门差距比较明显,比较好的部门有:试验和商用车,月薪4000-5000,14-16个月,一年至少2次效益奖(每次大概1万),另外,平时做项目什么的也能赚到点外快,一年到头也不少(至少有5000吧,我个人猜测的)。其实汽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学到很多东西,对将来人生的发展大有好处,具体参见以前汽研跳槽的人才,自己上网搜。
第三篇:一汽大众ERP-SAP
SAP R/3系统在一汽大众的应用与研究
14年ERP历程不仅使一汽大众的管理更加稳健和成熟,同时也使一汽大众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和决策更加透明和数字化。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汽大众的企业特点、ERP软硬件选型、ERP实施三期工程、实施了SAP R/3的哪些模块、模块解决方案等五大块内容。一、一汽大众的企业特点
1、大量流水与多品种小批量相结合的混合生产制造类型。一汽大众的产品生产主要采取流水化生产,如捷达轿车,年产量在20万台左右;同时,为满足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又同时生产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奥迪C6、奥迪B7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下又有许多明细车型。
2、以市场预测和用户定单组织生产,并建立适当的库存适应市场变化部分高端车型,采用定单式生产,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市场情况,全年的生产计划依据于销售终端的市场预测,因此这种生产计划是属于复合型的计划方式。
3、由生产计划推动逐渐向客户需求拉动的模式转换,要求有更高的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
4、采购量大、品种多,物料管理复杂。由于一汽大众的生产车型大类有十几种,明细车型有100多种,因此,其生产物料的品种、数量巨大,加上每年的采购金额将近700.800亿元,因此物料管理难度极高。
5、质量的管理要求较高,对成品、关键部件要求有质量跟踪。一汽大众的生产过程完全遵守德国大众的质量标准,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是针对下线产品,对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采购的零部件,也必须进行质量验证后方可上线生产。针对这些复杂的质量检测,需要有专门的质量检测系统来完成。
6、单位成本高,往来的资金额巨大,因而资金控制十分严格,尤其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和对供应商付款的管理;一汽大众的产品单位成本很高,最低端的产品如捷达,其价值也达6.7万元,高端产品如奥迪C6,价值高达50.60万元。每月的零部件采购金额都在40.50亿元,每月的销售金额60.70亿元,资金流入、流出频繁且巨大,需要有良好的客户信用管理及供应商的付款管理。
7、对售后服务管理有较高要求。由于汽车产品价值很高,维修成本必然很高,为维护产品形象,保证产品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必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而较高要求的售后管理水平就要求必须有较高水平的管理软件来支撑。
8、由于零配件多,成本构成复杂,对成本核算的要求较高。由于车型种类复杂,构成每种车型的零件清单包含成千上万种零件,加之汽车制造工艺复杂,因此,在核算汽车成本时,核算量巨大,甚至有些工作非人力所及,必须要有良好的系统支持才可以完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自一汽大众成立之初,就已经为管理层所认识。自1994年开始,一汽大众正式启动SAP R/3项目,目的是以R/3软件为平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企业管理平台,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规范化、标准化,为一汽大众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汽大众也可以籍此契机引入一套标准的、借鉴世界同行业先进做法的流程,同时帮助公司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整个运作效率。
一、ERP软硬件选型
一个正确的软件选型,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能给企业配上腾飞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少走弯路、抢来了时间,企业在竞争中能处在有利的位置。如果使用的软件系统,若始终能处在领先位置,那就不必考虑软件更新问题,既节省了投资,也争取了时间。如果一个企业总是在选择软件上左右摇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那将失掉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和市场上竞争的位置。
因此,一汽大众在选择软件的时候,明确了以下几点原则:在业界公认最好的企业管理软件中选择前三位候选;挑选最适合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软件;该软件供应商在IT界要有良好的信誉:该软件供应商有实力维持其软件产品在第一方队;该产品有高水平的本地化技术支持;该产品有合理的价格;软件供应商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1993年,R/3软件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视窗技术的管理软件。让人看了真是赏心悦目。为此,一汽大众的代表团专门访问了德国SAP总部,并请专业技术人员解答了一汽大众所关心的有关问题,还走访了一家德国大众集团的R/3用户。经过同其他软件的比较,R/3软件的优点已经很清楚。在同类软件中比较,R/3软件具有最新、最科学的管理思想,使用它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R/3软件的硬件平台选择了开放式的Client/Server(客户机/JJl务器)结构,这是适合企业应用的最经济的架构;视窗界面让使用者心旷神怡;软件的应用开发方法彻底避免了低级管理思想电子化。综合比较,其他软件落后于它至少在三至五年以上。因此,一汽大众决定选择SAP公司的R/3系统作为自己的ERP系统软件。
在确认完软件之后,一汽大众制定了硬件选择的原则,即硬件应该是该软件的原始开发平台;该硬件供应商在硬件供应商排名中处在前三位,无论如何不能排在第六名以后;该硬件供应商在IT界有优秀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价格合理。
八十年代以来,一汽集团一直选用IBM的产品。IBM是计算机界的行业老大,产品质量好,又持久耐用。IBM为了巩固自己的老大位置,特别设计了封闭式系统,企图以此迫使其他公司都向他靠拢,IBM就成了名符其实的行业老大了。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以部分人的愿望为转移。垄断总是暂时的。IBM的封闭策略迫使紧追不舍的HP公司踏上开放式道路,客户机/服务器架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R/3软件就是在开放式的HP客户机/服务器上开发的,那HP的设备自然就是首选。
最终,一汽大众选择了SAP R/3和最适合运行该软件的HP设备的软、硬件平台。
二、R/3系统实施的主要模块
根据一汽大众的自身特点,自SAP R/3项目开始之初,一汽大众就明确了ERP建设规划及各部门责权,终极目标是要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模块见图1。
图1 一汽大众SAP R/3系统模型
1.FI模块
包括应收管理、应付管理、总账管理、合并、投资、基金、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现金管理等,本模块集中公司有关会计的所有资料,提供完整的文献和全面的资讯,同时作为企业实行控制和规划的最新基础。2.CO模块 包括利润及成本中心、产品成本、项目会计、获利分析等;是公司管理系统中规划与控制工具的完整体系,具有统一的报表系统,协调公司内部处理业务的内容和过程。3.SD模块
包括销售计划、询价报价、定单管理、运输发货、发票等。积极支持销售和分销活动,具有出色的定价、订单快速处理、按时交货,交互式多层次可变配置功能,并直接与盈利分析和生产计划模块相连接。4.MM模块
包括采购、库房管理、库存管理、MRP、供应商评价等。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处理功能对所有采购处理最佳化,可自动评估供应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并与发票核查相整合。5.PP模块
包括工厂数据、生产计划、MRP、能力计划、成本核算主数据等,提供各种制造类型的全面处理,从重复性生产、订制生产、订装生产,加工制造、批量及订单共存生产直至过程生产,具有扩展MPR II的功能。6.QM模块
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文档等。7.PM模块
包括维护及检测计划、单据处理、历史数据、报告分析等,提供对定期维护、检查、耗损维护与服务管理的规划、控制和处理,以确保各操作性系统的可用性。8.HR模块
包括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采用涵盖所有人员管理任务和帮助简化与加速处理的整合式应用程序,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解决方案。9.PS模块
包括项目计划、预算、能力计划、资源管理、结果分析等。1 0.WF模块
包括工作定义、流程管理、电子邮件、信息传送自动化等。
三、R/3系统实施的主要过程
一汽大众在构建ERP系统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一下子就解决公司所有信息化的问题,而是通过三期工程逐步来完成。
1、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包括采购和物料管理(MM)、财务管理(FI)两个模块。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模块,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模块已经有其他企业的实际运行经验,并且这两个模块也确实是一汽一大众所急需的。一汽大众从成立至1993年初,由于生产能力较少,公司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不强烈。在IT方面,公司仅仅使用了Windows平台上的Excel、Word等软件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统计及分析,并使用Foxpro开发了考勤、工资、备件管理等应用系统。
但到1993年2月,一汽大众最早车型一捷达的生产达到1万台的时候,一汽大众管理上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公司业务的发展,必须使用ERP等管理软件来支持企业的管理,在对SSA、QAD、SAP等厂商充分论证和选型的基础上,一汽大众最终在德国大众的帮助下以大众集团的名义花40万马克从GEDAS购买了SAP公司的R/3系统。
在一期建设过程中,公司选择了GEDAS进驻长春协助实施ERP。首先在采购、物料和财务三个部门进行刚3中MM(物料管理)、FI(财务会计)模块的实施,并在1995年正式运行。这是在中国第一家运行起来的SAP R/3系统。通过这次合作,一汽大众的应用开发人员逐步掌握和了解了R/3 系统开发及实施方法,为一汽大众未来其它模块系统开发、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也通过一期对MM、Fl两个模块的开发,公司的需求、合同、订单等采购管理,库房、CKD物料、集装箱等物料管理和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等财务管理都达到先进水平。它的成功运行使得相应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扔掉了各种账本,真正达到了信息共享,为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也让其它部门看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处,同时为公司后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与GEDAS的合作只维持了不到1年,主要原因是当时一汽大众的业务人员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存在一些交流上、理解上的困难。并且请一个专家一天得1000多美元,从承受能力上来说也不适宜。另外,GEDAS搭建的平台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一不少用户拒绝使用这套系统。用户拒绝使用是因为系统没有带来收益,系统应用不理想的原冈很多,GEDAS对需求的把握不到位是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有问题,比如基础数据不完善、不规范。GEDAS走后,一汽大众的IT技术人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大量后续收尾工作。
虽然GEDAS的离开为一汽大众带来了一定损失,但与此同时,也为一汽大众培养、锻炼IT技术人才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并为ERP二期建设在不借助外力情况下,自身IT技术人员仅通过10天培训就使掌握并造就了一汽大众生产、销售两大核心系统成为可能。
2、二期工程
1997年,鉴于捷达产品越来越多的选装销售和服务的重要性,一汽大众选择了R/3中的SD(销售与分销)和PP(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作为公司二期ERP系统开发实施的重点。其实早在一汽大众1996年7月全面建成时,一汽大众就已开始考虑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问题。当时公司有两种意见,一种建议找外面的开发人员帮助实施,另一种是自己做。但这两个模块对于去德国参加培训的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东西,对于其他人员就更不用说了,自己开发的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有了GEDAS所赐的对R/3系统的了解,以及为期10天的培训,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R/3的生产和销售模块已经不再陌生,但是10天的培训毕竟短暂,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搞清,系统开发人员就通过SAP提供的练习帮助、资料以及各种相关文件在系统里面做各种测试,为最终上线做准备。
当时,一汽大众整车销售还是由一汽集团统一负责,一汽大众只有销售备件的权利,所以一汽大众最先实施的是备件销售管理和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方面,由于SAP R/3中的PP模块仅停留在生产计划层面,整车零部件装配表(BOM)无法满足一汽大众的要求。而在此时,德国大众也有一套生产控制系统要求一汽大众使用,经过中德双方及公司间的多次磋商研究,双方认为,从实施时间和功能上看德国大众的系统满足不了一汽大众的要求(主要是涂装线无法进行捷达和奥迪两种车型的管理)。因此,最后一汽大众决定利用自己的开发人员在R/3平台上使用ABAP/4语言开发生产控制系统。
经过几年系统实际运行,一汽大众系统开发人员开发的这套生产控制系统已完全达到中德双方对生产管理的要求,目前正在进行系统的通用化工作,以便适应一汽大众生产越来越多新车型的需求。他们所开发的生产控制系统通过计划、车序、分装、控制点管理,将各分厂、库房、供应商都紧紧围绕着计划有条不紊地工作,在选装越来越多的今天,生产一时也离不开这个控制系统。
同时,这套系统也为一汽大众节省了800万马克的德国大众软件投资。另外,围绕生产控制这个项目,一汽一大众还自行开发了整车档案、生产质量数据采集、技术文件管理等系统。
在生产控制系统开发实施的同时,一汽大众信息系统室还使用R/3的标准模块对整车备件的销售管理进行了相应开发,主要包括备件采购、库存管理、销售及相应财务管理,备件中转库管理等。它的成功开发使得几个车型,上万种备件都使用R/3管理,为减少库存,保障供货率,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备件销售系统上线运行后,开发人员又将售后服务系统中的索赔、首保、培训、工具、相应财务结算等管理用ABAP/4语言在刚3平台上开发出来,大大提高了索赔确认结算的速度,使得索赔单从申报到确认结算从半年时间压缩到1个月内。
由于以前一汽大众的整车销售一直由一汽集团进行经营、管理,直到1998年才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销售公司,所以一汽大众的整车销售模块直到1998年下半年才进行立项开发。在整车销售模块开发过程中,一汽大众信息系统室经过反复认真考虑,拿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一组工作人员对两个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完成整车下线入库、一汽大众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采购、整车储运、整车销售及两个公司相应财务管理等业务处理,并相应地将销售公司商务代表处和中转库使用点对点拨号上网方式与长春本部进行联网。这个网络的建设,使得全国70多家商务代表处和中转库实时联到一起。
另外,一汽大众系统开发人员还为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经销商和服务站在R/3平台上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系统,并将110多家供应商、300多家服务站和经销商利用因特网技术和一汽大众本部联网。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合作伙伴能够进行订货、查库存、往来账查询、订单执行情况了解以及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排定的电子看板以及准时化供货要求,其为一汽大众公司电子商务及电子协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 三期工程
在经历前两期ERP建设之后,一汽大众的系统开发人员对R/3系统已经了如指掌,三期的ERP建设可以说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2000年,一汽大众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协同市场、销售、服务各部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决定实施CRM系统。一汽大众希望通过系统的实施使得来自与市场、售后服务等部门的市场活动、回访等业务,客户的咨询业务,索取资料等各种呼入业务,客户对质量等问题进行投诉的呼入处理业务,客户通过各种渠道提交的意向订单的处理业务,专家处理咨询和投诉的业务,售后咨询业务,售后投诉业务,电子邮件的处理业务,传真的收发处理业务等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工作。最终,CRM的实施完善了一汽大众对客户渠道整合、信息获取、决策支持和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帮助其提高了客户忠程度。
以前,一汽大众的设备管理在行政上没有主管部门,在业务活动的开展上各自为政,所有与维修相关的数据都是手工进行管理。甚至会出现作为维护管理的基础数据,同一台设备成本科的固定资产,规划部的设备台帐和维修的设备本身之间会各不相同。而且由于没有系统的支持,设备维修的历史记录无法保存,因此也就无法通过统计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后来,设备备件管理虽己纳入R/3的MM的物料管理模块,但由于没有PM(工厂维护)模块支持,因此无法做到维修费用分析统计,使得R/3的潜在功能发挥不出来。鉴于这些问题,信息系统室开发实施了工厂维护系统,为保障式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通过HR模块的开发,一汽大众的人事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司相应科室人事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使得一汽大众的人事、工资、财务、工会、劳动保护等部门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工作,减少了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的无效劳动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14年ERP历程不仅使一汽大众的管理更加稳健和成熟,同时也使一汽大众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和决策更加透明和数字化,更使一汽大众自身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处于优胜位置。
四、R/3系统部分模块解决方案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对每一个企业都十分重要,尤其在制造业更是如此,根据轿车生产的多步骤、多品种特点,结合SAP R/3系统,一汽大众采用平行结转的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对象包括产成品(整车)、自制半成品(冲压件)、自制备件(备品)、来料加工(出口零部件)和商品车。具体核算流程见图2。
图2 成本核算流程
从成本核算流程中可以看到,SAP R/3充分发挥其系统集成、资源共享的优势,所有数据均一次输入,即保证数据的完整,又避免数据冗余。PP模块提供生产信息,包括生产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以及工时信息;MM模块提供材料信息,包括材料价格、材料入出库信息;HR模块提供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类别、人员工资信息。所有信息整和在一起,最终通过FI模块输出成本信息,这种核算系统,极大地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率,提高成本核算效率。一汽大众在设计成本核算系统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提高成本核算效率提供必要的保证。明确成本数据录入的职责和权限。成本数据并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换句话说,成本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数据,是公司每个相关部门的数据,因此,对成本数据及其来源进行充分的分解,相关部门承担成本核算数据的准备工作,保证数据一次录入,相应有权限的部分充分共享。
既然是标准成本法,那么标准的制定就尤其重要。一汽大众成本核算标准包括材料费用标准、折旧费用标准、人工费用标准、动能费用标准、开发费用标准、包装费用标准、运输费用标准、关税费用标准、其他费用标准。
(1)材料费用标准
根据材料获取方式不同,进口零件和国产零件的材料费用标准采用不同办法计算。进口零件的采购价格为外币,每月月初,根据月初汇率对进口零件的价格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后的价格作为单个进口件的成本计算价格,评估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通过差异分摊记入整车成本。由于国产零件的价格不受汇率因素的影响。因此,当进口零件价格评估完毕后,构成整车装配的零件价格就全部准备齐全了。确认完零件价格,只需要再确认构成整车材料的零件清单就可以计算出单车成本了。整车装配清单(BOM)根据PP模块的生产信息,经系统拆分,可以生成初级的零件装配表,初级的零件装配表经调整维护后,生成正式的BOM,每一个18位码车(一汽大众整车代码为18位,一个18位代码代表一种类型的车,同一个月份,同一18位码的车辆成本相同)生成一个BOM,经BOM及MM模块中的价格进行计算,得出每一个18位码得材料费用标准,由于每个月的BOM不同,汇率不同,因此,不同月份同一18位码的整车其材料费用标准是不一样的。
一汽大众的成本可以核算到单车,是因为有完善的18位码单车标识系统(见图3)和PR组号,以及统一规则的零件号编码。有了18位码,就有了最小单位的BOM,这样即使是一个最小的零件变化,也会生成一个不同的18位车码,产生一个新的BOM清单。18位码代表一辆整车的装配状态,由一组PR号决定,每一个零件又对应若干个PR号码,凡18位码中包含的PR对应的零件从TS表(零件技术清单,这个表由产品部、生产部、规划部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权限维护,然后由有相关信息需求的部门按权限共享)中选出,就组成这个18位码的BOM。
图3 18位码单车标识系统 在制定标准材料核算系统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材料主数据标准统一及代码规范问题,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及时,一汽大众首先建立零件编码规范及整车代码规范,零件代码不仅代表零件的技术状态,还可以代表厂家状态,以零件的主代码代表其技术状态,以附加码代表厂家信息及获取方式。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很容易获取零件的价格信息。
(2)折旧费用标准
年初,根据AM模块,可以测算出本的各种车型折旧总额,根据各车型的工时计划及生产计划,可以计算出各种车型的单车折旧额即单车折旧费用标准。由于折旧预测、生产计划的变更,会导致折旧计划与实际折旧之间出现差异,当差异在认可的范围内,不做折旧费用标准调整,当这种差异大到影响以后成本核算精度后,应调整折旧费用标准。
折旧费用核算的最大问题在于折旧的准确预测及在车型中的合理分摊,一汽大众在解决折旧预测的问题时,既考虑现有资产的折旧,也考虑未来投资结转资产的折旧,对于现有资产很容易预测其折旧,对于未来结转的资产,折旧预测出入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投资项目在投入的时候就明确其预计投产时间并写到系统中,根据这个预计的结转时问,就可以相对准确地测算其折旧了。
(3)人工费用标准
年初,根据董事会给定的工资浮动额度,由控制部下达人均工资费用,根据人力资源部给出的人员计划,计算出全年人工费用总额,再根据生产计划及车型工时定额,计算出每种车型的人工费用标准。
(4)动能费用标准
CO模块可以提供全年动能费用预算,根据PP系统提供的标准工时及产量计划,制定单车动能费用标准。
(5)开发费用标准
CO模块可以提供全年开发费用预算,根据PP系统提供的标准工时及产量计划,制定单车开发费用标准。
(9)包装费用标准
由于一汽大众有国外采购,因此包装费用及关税是构成整车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MM模块中,各种车型的单位包装体积都有数据,因此,包装费用标准制定的因素是单车包装体积,因为单位包装体积最能代表包装费用的多少。系统通过FI模块归集包装费用,以包装体积作为分摊标准,制定单车包装费用标准。
(7)运输费用标准 由于运输费用性质与包装费用性质相似,因此运输费用的标准制定同包装费用,依旧采用体积作为分摊标准。
(8)关税费用标准
SAP R/3的MM模块可以输入不同车型的关税税率,而税率与关税税额最具相关性,因此,选用关税税率作为关税标准的制定依据。系统通过FI模块归集关税费用,以包装体积作为分摊标准,制定单车关税费用标准。
(9)其他费用标准
所有制造费用剔除以上部分后,剩余部分费用以工时作为分摊因素,制定其他费用标准。
2、BM单管理
BM单管理模块主要是结合SAP R/3中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基金管理(Fund Management)、成本中心会计(Cost Center Accounting)等模块的功能,同时根据一汽大众投资/费用控制的需求,对一汽大众的按项目发生的费用、福利等物资需求单进行统一管理。其管理流程包括:
(1)每年年初,控制部根据各个部f-j(成本中心)提出的项目计划,制定各成本中心下一的费用预算,分配资金。
(2)正常生产经营中,各个成本中心在各自的预算范围内根据项目计划和实际需要填写BM单,再根据不同审批策略进行逐级审批。
(3)采购部依据审批后的BM单、询价结果建立采购订单,并进行采购。
(4)成本中心接受采购到的商品或劳务并做到货验收,并同时在系统中 确认。
(5)财务部接收合同及发票,根据到货情况做发票认证,认证相符,则记账付款。BM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投资和费用的全过程纳入系统,从预算制定到需求提出、审批、采购、到货接受、最后到财务发票认证记账等各阶段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控制的业务流程(流程见图4),业务时时受预算控制,受流程中上一级动作的实施控制。并且各部门信息共享,口径一致。
图4 BM单流程
通过BM单管理模块的使用,一汽大众在投资、费用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在控制方面,BM单系统与预算系统相连,所有费用控制都由系统自动进行,提高风险控制力度。
(2)在审批方面,在系统中录入BM单,取消了原来纸面单据的传递,同时取消了各级审批的纸面签字过程,所有BM单的审批都根据权限的设定在系统中进行。在提高了审批效率的同时,审批环节也更加透明。
(3)在到货验收方面,在实施BM单管理模块之前,货物的验收都是由接受人在纸面签字即可。但财务部门对验收单上的签字的真实性就无法判断,具有一定风险。实施BM单模块后,到货接受是在系统中进行的,需要设定权限才能进行操作,而且操作人的用户名及操作时间等信息都会在R/3中留有记录,避免了风险。
(4)在财务方面,由于原来采用一式几份的纸质BM单,财务人员对没有付款的BM单需单独保管,付款时还要将对应的BM单找出作为原始凭证,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另外对于一张BM单分次付款的情况,容易出错,造成重复付款,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BM单模块的实施不但解决了这些问题,还节约资源,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
第四篇:一汽大众企业文化
一汽-大众企业文化
一汽-大众奉行“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精神
学习是人员素质提高的源动力,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能使管理不断的向深层次发展。
合作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中德文化的交融,良好的团队建设是工作目标得以完成的保证。
一汽-大众实践“追求卓越品质,真诚面向用户”的理念
公司坚持“内部用户原则”,贯彻“成本是第一信号”的理念,实施“面向未来工程”,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
“以人为本”,“培训优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树立人赢则赢的意识,为员工搭建成才的平台,打造优秀的团队。
公司用卓越的品质赢得用户,用真诚赢得忠诚的用户。
企业宗旨:打造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
用户的满意和期望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严格的质量过程控制,标准的操作工艺,高尚的职业道德,贯穿于生产经营之中。
连续不断的改进。流程再造,以创新应万变,在低成本、高效益中求发展。
用户的需求是产品战略的依据,多品种、宽系列、满足用户、成就自己。
严谨就是关爱
公司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推行用户服务核心流程,打造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以准确的信息,快速的反应,让用户感到没有等待,让用户放心。
第五篇:一汽大众质量担保
大众品牌轿车质量担保条例
1.整车质量担保原则
1)车型:捷达、宝来、高尔夫、开迪、速腾、迈腾;
2)起始时间为:自汽车购买之日(以购车发票日期为准)起计;
3)属出租营运的新购汽车质量担保期为12个月或10万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
4)除出租营运外的所有其他用途新购汽车(进口迈腾除外)质量担保期为24个月或6万公里(以先达到者为准);进口迈腾非营运用车整车质量担保期限为24个月无里程限制;
5)质量担保期内若用户变更轿车用途,轿车享受原质量担保期,期限和里程不作变更;
6)用户车辆在质量担保期内发生质量问题,更换上的零件(必须是一汽-大众提供的原装备件)质量担保期与整车的质量担保期相同:即整车质量担保期,对于换上零件的质量担保期也相应结束;
7)本规定中未提及的新车型的质量担保规定,以技术服务部发布的通知为准。2.备件质量担保原则
1)备件质量担保,指一汽-大众用户在特需经销商处进行正常维修(用户付费)更换的一汽-大众原装配件,从换上零件的当天起算(以购件结算单日期为准),进口迈腾的进口原装备件的质量担保为1年无里程限制;特殊件/易损件按相关规定执行。2)索赔条件:零件自经销商购买并在经销商处安装。3.捷达特殊件、易损件的质量担保期(以先达到者为准)1)特殊件的质量担保期:
l 控制臂球头销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前后减震器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等速万向节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喇叭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蓄电池 12个月或10万公里 l 氧传感器 12个月或7万公里 l 防尘套(横拉杆、万向节)12个月或6万公里 l 三元催化转换器 12个月或5万公里 2)易损件质量担保期:
l 灯泡 6个月或5000公里 l 轮胎 6个月或5000公里 l 火花塞 6个月或5000公里 l 全车玻璃件 6个月或5000公里 l 前制动摩擦衬片、后制动蹄片 6个月或5000公里 l 风窗雨刮片 1个月或1000公里
4.宝来、高尔夫车特殊件和易损件的质量担保期(以先达到者为准)1)特殊件的质量担保期:
l 防尘套(横拉杆、万向节)12个月或6万公里 2)易损件质量担保期:
l 灯泡 6个月或5000公里 l 轮胎 6个月或5000公里 l 火花塞 6个月或5000公里 l 全车玻璃件 6个月或5000公里 l 前制动摩擦衬片 6个月或5000公里 l 后制动蹄片 6个月或5000公里 l 离合器摩擦片 12个月或5万公里
l 风窗雨刮片 1个月或1000公里
5.开迪车特殊件、易损件的质量担保期(以先达到者为准)1)特殊件的质量担保期:
l 控制臂球头销: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前减振器: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等速万向节: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喇叭: 12个月或6万公里 l 蓄电池: 12个月或10万公里 l 氧传感器: 12个月或7万公里 l 防尘套(横拉杆、万向节):l 三元催化转换器: 242)易损件质量担保期:l 灯泡: 6l 轮胎: 6l 火花塞: 6l 全车玻璃件: 6l 前制动摩擦衬片: 6
个月或6万公里 个月或5万公里 个月或5000公里 个月或5000公里 个月或5000公里 个月或5000公里 个月或5000公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