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要求调查报告
08级语教2班学号:15姓名: 刘鸿
调查地点:广安
调查时间:2010年9月21号—2010年11月3号
调查者:刘鸿
调查目的:当代的大学生是一个群体,是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是国家的主流,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即将步入企业的之前,应很好的来分析、了解企业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我们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什么样的能力,这对我们每个人在将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具有实际意义。
调查人物:广职院部分师生及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人事部
调查分析及结果:
大学生,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军,是社会的主力军,是企业的丛立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弄清楚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适应社会。每年每一家公司都会从大学里挑选一批出色的毕业生来补充他们自己的队伍,但毕竟名额有限,这就使得毕业时面临的竞争格外激烈。因此,我们在了解国企、民企、外企或其他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对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具备现实意义的。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我们想想当前企业、社会他们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当代大学生是什么样的一代?企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而大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在我近期对部分企业的调查,和企业的人员进行了沟通和了解后,很多企业都谈到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更了解到无论企业规模的大与小,都关切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在一个企业之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从前面提出的部分问题,当代青年、当代大学生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亲历者,更应成为这一历史的创造者。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素质来迎接新世纪的考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乐观向上,宽以待人;我个人认为“乐观向上,宽以待人”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之一。大学的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在完成这两个过程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摆正位置,坚韧不拔;“当代的大学生有活力,有朝气,充满自信,又处在科教兴国、重视人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三、胸怀祖国,从我做起;我认为,成就事业的人,必定是既有知识,又能实践,既富有远见,又脚踏实地,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对社会和理论的深入了解,来源于实践过程中的反复磨炼。而当代大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好前期准备。
另外我们在培养素质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目标和在企业中给自己找准一个确切的位置。总之,首先要自信,要坚定自己一定能成功;其次要认同企业文化及理念;第三在企业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第四对岗位感兴趣和对事业有追求;第五要具有团队精神,要有有效沟通的能力;第六具备创新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第七拥有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第八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包括抗挫折能力,这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
通过我们对个人思想素质的分析,而企业在挑选人才时,也注重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在这方面我从我们前期在对企业的访谈和参观中和企业高管那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当前社会的形势,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实际和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经过调查各企事业单位要求大学生应具备一下的能力:
一、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我们大学生用自己广阔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另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
二、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在我们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
作,参加工作,然后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我们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自己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交际能力。其实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的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现在特推荐学生能在没有毕业之前就能到企业去实习、去了解企业、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之中,并且去企业实习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动手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着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当代大学生就要勤动手,重实践,多做实事,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
六、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从而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再次,我们大学生应注意几点:
一、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三要意识到竞争实际是人格的考验,所以,大学生必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获胜。
七、沟通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一个具有很强沟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
二是要学会察言观色,在沟通的同时要看对方的脸上的表情加以判断对方的想法。社会是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必不可少的,懂得沟通交流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了解了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和需要,我们要把自己往这方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成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得以实现的人
第二篇: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调查报告
附件4
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调查报告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办于1995年,至今已有14年,为了更好地发展本专业,我们特就全国和本地的服装行业及本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做了大量调查。
一、专业行业背景
服装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量的14.9%;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171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5.4%,继续稳居我国各行业出口创汇之首,出口总额也高居世界首位。
加入WTO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为增强世界竞争力,服装行业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服装技术。随着服装行业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虽然目前服装行业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发展和出口均出现萎缩,大批行业从业人员失业,但是技术工人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的人才需求仍相当旺盛,培养服装设计与工艺方面的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我国的服装产业正处于重大的行业升级和产业地域调整的关键时期,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向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懂设计、精制作、会管理、善营销的一专多能的职校毕业生仍大有用武之地。
二、专业技术工作的需求
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私营、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升级改造,经济结构调整及大规模的行业转移,大量新工艺、新材料、新 1
设备投入使用。为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服装设备和技术升
级已是大势所趋,服装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多。服装设
计与工艺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结构制图、结构设计、质检、服装纸样推档、服装企业管理、营销等岗位或工种,而由中专层次学历人才担任的服装车缝、排料制板、裁剪、整烫、质
检、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岗位需求量最大。
三、用人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服装设计与工艺水平同欧美等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还
有着很大差距,有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和工艺师还不到总就业人数的3%,其比例仅为发达工业国家的十分之一。现有的很多服装机器设
备未能充分利用,服装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部门
统计,广东近年在服装设计与工艺行业短缺技能型人才达40万人,迫切需要大量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作加工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的技
术人才,尤其是中专层次的一线机器操作技能型人才。
四、2009-20101年本地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湖南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产销基地,其服装产量、内销
和外销均在全国服装行业占有一席之地。邵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服装
产销基地之一,服装业在邵阳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先导产业、创汇产
业、就业产业和致富产业的作用。目前全市纺织和服装企业达1000
余家,总产值达12亿元,年产值和销售收入 50 万元以上的企业近500
家,从业人员约 6.8万人,约占邵阳市工业就业人数的 15 %。现
我市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不足2000人,由此可见,邵
阳市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影响了服装这个本地的优势
行业的发展。
武冈市工业园发展迅速,一批服装、纺织及加工类企业落户园区,周边人口较为稀少的五县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服装行业也日新月异,整个湘西南地区服装一体化程度正逐步提高,而专业人才相当缺乏,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能达到要求。作为人口密集的武冈市,培养
一批文化素质较高,从事一线服装机器操作、服装软件使用的技能型
人才可大大提升服装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应
有的努力和贡献。
2009 年,虽然外贸形势严峻,出口增幅下滑,贸易量下降,但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剌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扩大内需,仍然保持较大的经济增长幅度,年内GDP8%的增长能够实现。国内贸易尤其是农村地
区的消费不断扩大,民营企业迅猛增长,自主品牌生产企业的迅速崛
起,产业的全面提升、改造和优化,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技能型
人才,适应行业需求,是行业对职业教育提出进一步的迫切要求。按
照国家服装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战略,参照2007年的增长
速度,一方面,需要每年增补技术人员约10万人,这些人需要通过学
历教育和就业培训予以解决,更主要的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
能适应行业和品牌建设的要求,约 30-50 万从业者需要不同层次的培训,整体提高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以适应产业进一步升级,才能
满足我国服装行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品牌化道路的要求。现在全国各
职业学校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就业岗位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专业工作岗位目标定位为:①服装制衣工、②服装打板师、③裁剪师、④样衣制作师、⑤跟单员、⑥质检员、⑦
成本核算员、⑧基层管理人员、⑨其他相关专业岗位。培养能从事现
代服装设计、生产和经营的中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将各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如下:
①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②良好的质量和效益意识及产品检测评估能力。
③运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合理选取服装设备、服装加
工的相关要素的能力。
④了解服装设备、服装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
业变化的能力。
⑤CAD绘图(设计、制图、造型、自动编程),初、中级服装设
计定制工,服装制作工,服装设备操作(平缝机、包缝机、锁眼钉扣
机、整烫机)等技能。
⑥编制服装加工工艺文件。
⑦识读服装文件技能。
⑧安全用电知识和服装设备维护技能。
⑨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2009年3月
第三篇:著名国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一)
著名国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著名国外企业的人才策略是怎么样?
实际上得得得管理在业界还是非常有名的,我们人才管理的策略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是希望能够用我们所有的人力资源的这些项目,能够吸引、保留,以及激励我们行业里面最好的人才,同时希望得得得能够成为一个最佳的公司。我们IBM文化实际上从几方面来突出的,一方面是IBM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这个多元化讲的是说我们不管是员工,他是什么样的背景、肤色、种族、年龄、性别,他都会在得得得有平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第二点讲我们灵活运作方式,得得得在全国这么多员工,我们有很多员工在客户的公司里面,或者是在家里面办公,我们工作方式是一种通过网络连接的工作方式,这个是说现在这个时代是很多年轻人非常向往的一种工作方式。第三点我们讲的一个IBM提倡的高效率,高技巧的这种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给每一位员工设定非常高的标准,希望我们每一个个人以及团体,我们的团队都是这种高绩效的团队,整个公司才能够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第四点公司希望创造学习与发展的环境,我们提倡员工主动学习,现在一个社会是飞速发展以及变化的社会,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不断的让自己适应新公司的策略,新的变化,才能够使个人与公司永远保持有竞争力的水平。所有公司的文化以及员工的士气都希望能够有我们所有的管理者能够去激发,所以得得得非常重视给员工以激励。
我们看重人才的哪方面的能力?对人才的要求怎么样谈到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就要谈到IBM的价值理念。得得得价值理念,是三点,第一点是成就客户;第二是创新为要;第三是诚信负责。这个价值观相信是一切行为的一个基础,只有在同一个价值观的基础之下,我们的员工才能够说有很大的执行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把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好。
我现在把这个价值观再能够深入介绍一下,所谓的成就客户,实际上是说我们的客户实际上是我们的上帝,所有的一切,公司的存在都是以客户的成功为我们的成功,只有帮我们的客户取得最大的成就,能够给他们更多的附加价值,才是我们的公司的成就来源。
如果是想希望给我们客户提供更大的附加价值,我们就希望我们的员工和我们的团队是以创新为要的精神去为客户服务的,这个创新不仅是指我们的产品是创新的,也指说我们在帮客户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怎么能够用这种非常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法,能够体现在我们每天的日常工作之中去。
第三点我们是诚信负责,我们希望每一位员工都是非常的有职业操守,能够有职业道德的这些员工,不管是跟客户的关系,以及跟我们内部员工的关系,甚至是说个人在社会里面作为社会的群体都是非常诚信负责处理任何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刚才谈到价值观是我们选拔人才一个基本的考察标准,我们也会针对员工所有的基本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我们的培训有三方面的特点,刚才我谈到了学习性的,我们的培训是让我们的员工主动学习的,我们的员工是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是灵活地适应变化的。另外,我们第二点是说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从实践中学习,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变成你自己的技能技巧,边用边学是我们提倡的第二点,再有就是经验传承,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我们每一个高级管理人才都会有自己的师傅,师傅会从自己的经验和个人职业发展方面都能够给他的徒弟一些帮助和启发,希望把他的经验传承到我们每个人的价值经验中。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创新意识的?其实创新,我们刚才讲不只是讲一个产品的的研发的过程,更多是说你在应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个事件,包括你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突如其来的事件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这些事件,实际上是说怎么样能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这个里面看学生过去一些经验,过去一些经历里面,他怎么样面对他以前遇到的一些挫折和挑战,他是怎么样解决的,有没有这种创新和有新意想法,真的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他能够想到这样的方法去解决,非常有新意的想法。招
到合适的人,对我们来讲其实是一个挑战,对我们招聘流程和面试质量的一个挑战,迄今为止我还是能够招到我们想要招的人才,我们招的人基本上流失率还是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还比较低的,这说明我们的招聘是非常能够招到我们想招聘的人的。能够招到我们想要的人。一个是说这些应聘者的基本的素质,以及他的一些专业的素质,以及他的将来的潜力这几方面。基本的素质我们是有几方面的内容可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
第二个方面我们刚才讲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
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我们刚才讲的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这是我们基本的素质。
专业技能技巧,我们是希望看到有一些专业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能够用到工作岗位中去。当然对于应届的大学生我们不苛求他有经验,经验会少一些,同时我们会考察这个学生的适应性,也就是他不断学习的能力。我们为什么招大学毕业生?我们也是看重大学应届毕业生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理念,每个员工进入公司以后都
会在每年年初制定一个个人发展计划,而且是每年都要再去做一次的更新。这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计划,实际上从他长期,三到五年,到短期一到两年,他有什么样一些职业发展的计划,以及职业生涯的目标,到时候为了支持他这些的目标,他希望进行什么样一些培训和发展的项目,都会在个人发展计划里面有体现。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双方沟通的过程,是希望我们每一个管理人员能够跟员工坐下来谈的,希望我们帮助我们员工树立好他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目标,以及他发展的规划,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职业生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你的智慧点亮未来,这是我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口号。
在人才方面我们也提出来,一个是我们本地的人才要国际化,另外一个就是国际人才的本土化,是这两个观念。
因为得得得能够给我们的员工提供一个全球化的舞台,有很多的我们产品,以及我们服务,以及我们在跟客户实施的时候我们希望全球的团队合作,这时候我们提供一个通道,让我们本土的员工能够有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跟全球化的人才能够在一起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有一些全球,外国的人才能够到中国本土来帮助我们的员工成长,以及说他们能够带来多元化的思维,能够帮我们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客户和产品。
第四篇: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好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从市场就业环境看
(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7年已增至495万,2008年达到559万,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过600万。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2.从高校来看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3.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从毕业生来看
(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大学生的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位。
(2)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适应性不强。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
第五篇: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最终版]
篇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成绩:
年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篇二: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好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从市场就业环境看
(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7年已增至495万,2008年达到559万,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将过600万。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2.从高校来看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3.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从毕业生来看(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大学生的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位。(2)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狭隘,动手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适应性不强。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2)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篇三: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 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
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关于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