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黑龙江省高校中高级继续教育作业题答案(500字)2013.4.18
高校教师思考题
3.大学功能结构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促使当代大学功能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巨大发展破坏了大学作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研究与培训权力中心的地位。大学在迎合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忽略了其自身本应该有的特权与坚守。
二、大学治理目标的偏失。
大学实现培养人才必须激发大学教师的学术激情。只有当大学教师潜心于学术研究时,其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热情可能被激发。
1.大学质量观方面的问题。在大学治理中,确立积极的、开放的、多样化而富有创造性的大学知识观,既是促进我国大学功能充分而有效的实现之所需,也是确保培养人才质量和大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2.大学人才观方面问题。
大学教育过程即人才培养过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目前大学人才观方面的主要问题 表现为:
一是对大学生的素质理解比较偏狭,常常陷入通才与专才的相关争论;
二是过于强调一致性,而忽略了人才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培养;三是大学校园环境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负面影响。四是大众化教育的全面落实,学生人数开始增加,高教系统规模扩大,对大学人才培养功能的实现带来阻碍。
4.简论大学功能的内在关系。
答:一是大学的本体功能。人才培养功能是大学的本体功能,大学教育应基于人的需要为最根本的立足点。
二是大学的衍生功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即为大学的衍生功能。本体功能人才培养的实施和实现不能离开衍生功能的辅助而独立完成。
1.科学研究功能。大学搞科学研究是因为科学研究是育人的平台,能在实践、研究中锻炼人才。大学的科学研究功能与人才培养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2.社会服务功能。从广义上说,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使公民能够获取有用的知识并进行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功能是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后大学的第三大功能,也是教学和科研中逐渐发展而又有别于二者的一大功能。
3.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文化传承创新能使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秉持一定的价值取向。文化传承创新实质上是把培养学生、造就人才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大学与社会日益紧密的联系,使得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不可分割,社会服务功能为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实现提供具体的实践平台,同时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发展又为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5.试述当前高等学校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原因和问题
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课程相关理论研究严重忽视和缺失
表现:一是不重视对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二是不重视对知识及认知与学习规律的研究。
2.高等教育新课改实践追求简单的模仿与移植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大学课程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在课程目标上更强调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视;在课程内容上一批反映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教材逐步出台;在课程结构上重视课程的综合;在课程模式上推行模块课程,课程结构的灵活性明显增强等等。但这种改革多数是凭经验或直接移植国外大学而来,缺乏对学习对象进行改革背景、效果评估等系统的研究。
3.高等教育新课改缺乏变革动力及相关体制机制
在我国很多知名教授根本不想、甚至不屑于给本科生上课,一般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也不多,更毋庸说主持所属学科的课程改革、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自身责任心等内部因素之外,更多的还需要从对大学及其教师的评价体制机制中去寻找。使很多教师仅以拿了什么级别的科研项目、得到多少经费为荣,对教学则得过且过;而花了很多精力、时间用于教学的教师却在考核、评聘中得不到应有的鼓励。
6.试析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制度困境。
答: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方向性偏误和发展性缺失,直接制约着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多样性与制度单一性的矛盾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青年教师的引进制度片面强调学历学位,忽视实践能力。二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侧重岗前培训和读学位,形式要求单一。三是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片面强调研究学术,误导青年教师发展。
2.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急迫性与制度高端性的矛盾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一批批毕业的研究生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但是,青年教师的培养被弱化了。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处于“应付”、“迎合”和“迷茫”的状态。
3.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性与制度外在性的矛盾
当今,高校青年教师对待自身的专业发展存在两种状况:一种是“认识误区”。目前一些青年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认识存在误区。另一种是“随大流”:部分青年教师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是什么,没有自我专业发展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
第二篇:2012黑龙江省高校中高级继续教育作业题答案(500字)
三、论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新思维?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1、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即把教学改革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广大教师,让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完成由外而内的改革转变。
2、建立或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既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指导。
3、构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作为高校必须拿出新教学方法的框架,强化学校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导向作用。允许部分有能力、有水平,对教学方法改革有一定研究且实际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自主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4、建立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普遍开展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学改革工程,学校教学方法改革服务体系为院(系)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服务,包括编印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资料、现场指导教学方法改革、举行教学方法观摩活动、开展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方法改革交流活动等等。
5、建立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6、建立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教学方法改革的激励机制应该从尊重教师的劳动、劳动成果出发,从教师的关心出发,包括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优先考虑投入教学改革的教师,为积极投身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带去实惠,提高这些教师的声誉和地位。
四激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对策其中基本的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工作中的薪酬分配体制
根据高校教师的个体差异,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有利于激励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薪酬制度。本着效率优先、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适当的拉开薪酬的距离,建立切实有效、相对浮动的绩效薪酬体系。其次,在用于奖励的绩效薪酬的发放上还要体现时效性,用于奖励的绩效薪酬的发放时间还要注意与工作成果同步,体现时效性和灵活性。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在职称的评定上,打破以往的一次评定,终身享用的职称评审制度,打破以往的论资排辈传统。在量化考核上,高校应调整以往的片面的、不合理的评价理念、模式和方法。既要关注教师显性的工作成就,也要重视教师隐性的工作过程。
(三)高校要为教师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
教师对教学内容、过程等进行研究和创新,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不能让外在因素成为教师知识更新的绊脚石,影响学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的步伐。
(四)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是课程改革与创新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对于课程改革与创新,高校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因此,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是课程改革与创新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五、试论国外教师考核制度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我国高校在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指标中,规定每个教师不仅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还要在指定的国家级、省部级期刊上发表,实质上是存在量的规定,没有根本性质的要求。同时,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主要具体评价指标,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教学工作量的评价方面,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视量的多少不重视质的高低。在这种考核体系导引下,教师为达到评职称、晋升等标准,大量发表学术论文,必然导致同一教师在短时间内发表大量论文的现象在大学里普遍出现。这样形成的论文不仅没有质量的保证,还往往对高校的学术风气产生极坏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学术造假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因此,高校应该变通考核评价体系,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的相对评价。更多的尝试运用目标管理评价考核模式,使得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所在院校的整体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使评价考核真正起到促发展的作用。此外,通过一定程度的弹性评价考核来弥补评价规定本身的不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衔接性。
六、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从中国高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探索看,以下几种方式比较切实可行:
(一)专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专业教育中应及时贯彻成才教育、乐活理念、合理就业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焦虑的重要途径。
(二)通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自我认识的深入、生命意义的探寻、个性的优化、情绪的化解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通识教育是贯彻全人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当前,通识教育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设定的积极心理目标具有很大的契合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地人员存在很大的交叉性。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委、团委、学生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能被有效地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四)心理咨询与朋辈心理辅导的结合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目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朋辈心理辅导是当前很多高校正在开展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协助和心理支持以及信息沟通的作用,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功能,
第三篇:2014年黑龙江省继续教育(中职中师)中高级第一次作业答案
中等职业学校(中师)教师思考题第一次作业:(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3.中等职业学校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元素有哪些?
1、教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设计者首先要明确教材中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应强调的教学重点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学生的信息传递方式。
2、技术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是混合式学习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基础,选择一款能够管理各种学习内容的管理系统对开展混合式学习及其重要。
3、界面设置。良好的界面应该具有简洁、直观、美观、便捷、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等特点,方便学生操作和对知识点的查找。
4、平台管理。对网络教育平台的设置和管理包括对访客注册、认证、登陆设置、不同元素的排序、平台模块的管理、课程设置、插件使用、权限设置等相关活动的设置和管理。
5、资源支持。资源支持除了网络教育平台及其在教学设计中所使用的教学媒体元素,也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同学或通过 Email 和实时聊天系统接触到的指导教师、管理员和其他学习帮助者。
6、评估。评估是对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
4.请结合工作实际,论述自己对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
答: 创业教育是指依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对职校生进行 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思路、策略等的教育,以提高学生 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应各种 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为职校生的择业、就业、创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国家和地方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合理 配置,使他们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创业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且为合理 配置人力资源,缓解社会压力提供了条件。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我们必须 进行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提供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人才规格及人才素质 要求的依据。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既包括转变观念,更新教育 思想,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及习惯;还包括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教育思想、指导效 用、指导原则、指导方法、途径等;也包括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模式、途径、价值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是本 课题的重要特征。
5.简述职业教育制度的内涵。
职业教育制度是指人们自觉制定的并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职业教育活动的规范体系,是调整职业教育实施机构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内部各种关系的中介,是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职业教育制度是一套规范体系,它具有自觉创造性、公开性、规范性以及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规范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有什么权利又有什么责任。这是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得到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前提下,它同时又要求社会相关成员共同遵守;尽管制度的设计和选择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然而同时它又具有可选择性、可改造性和可设计性等自觉创造性的一面;它是公开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作为一种中介,职业教育制度调整着职业教育实施机构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职业教育机构内部的各种关系。职业教育制度通过调整各种关系而发挥其作用。从根本上说,任何教育制度的设计和创造最终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服务的。职业教育制度是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职业教育制度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又一个重要属性。
6.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建构主义核心观点的看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出现时,它实际是融合了各种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论述,它试图化解各种建构主义观点中存在的分歧,以一种互为补充、整合的视角对待这些观点,对学习的特征给予全面的刻画。
(一)知识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是通过建构自我的知识而进行学习的。一方面,学习者学习具有主动性,是学习者自己去建构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新的学习必须依靠现有的理解。
(二)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建构性,而知识的建构可通过两种途径得以促进。其中第一种途径是情境化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概括化的知识应该是学习的核心内容。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概括化的知识运用到千变万化的情境中,往往学习到的是惰性的知识。
(三)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促进知识的建构的另一途径就是学习者之间的社会性的互动。建构主义者佩伯特认为,在学习者有意识地参与建构公共实体(public entity)情境时,不论这一公共实体是沙滩上的一个沙堡,还是关于宇宙的理论,学习都极其容易发生。
第四篇:2014年技术工人继续教育作业题及答案
2014年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培训考试作业题及答案
1、迄今为止,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共有(D)人A、5B、6C、4D、72、被称为文章骨骼的是(C)A、材料B、素材C、结构D、主题
3、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还有(C)A、电灯B、汽车C、进化论D、汽车
4、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坐标的是(A)A、《梦溪笔谈》B、《天工开物》C、《千金方》D、《本草纲目》
5、从材料表达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A)A、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B、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C、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D、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6、双方交谈时,应看对方(D)A、额头B、鼻子
C、眉眼之间D、眼鼻之间
7、现代自然科学是从(C)开始的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2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
8、打电话一般不能超过(A)分钟A、3B、5C、10D、309、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C)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D、20世纪40年代
10、在文学创作中,人们把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未经集中提炼和加工原始材料叫(B)A、材料B、素材C、题材D、脚本
11、文章主要有(ABCD)部分构成。A、主题B、材料C、结构D、语言
12、转变态度包括(ABD)A、悦纳自己B、悦纳他人C、悦纳社会D、悦纳现实
13、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ABCD)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4、事务类公文主要有(ABCD)A、调查报告B、计划C、总结
D、述职报告
15、男士的头发最好(ABD)A、前不覆额B、侧不掩耳C、寸头D、后不及领
16、按照行文关系,公文可以分为(ABC)A、上行文B、下行文C、平行文D、应用文
17、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ABCD)A、躯体健康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D、道德健康。
18、基本的职业礼仪有(ABCD)
A、称呼礼仪
B、交谈礼仪
C、见面礼义
D、电话礼仪
19、写作中,语言的基本要求(ABCD)B、错
29、工勤人员就是勤杂人员。(B)A、对B、错 30、材料就是题材,是构成文章的血肉。(B)
A、准确
B、简练
C、鲜明
D、生动
20、工勤人员的日常素养应该从(ABCD)
培养
A、爱岗敬业
B、见贤思齐
C、凸显业绩
D、阳光心态
21、公文的印发时间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不得使用汉字大写或小写。(A)
A、对
B、错
22、不合理的信念就是指以自己的意愿为出
发点来考虑问题,不顾主客观情况。(A)
A、对
B、错
23、一般不要在早7点以前和晚10点以后
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休息。(A)
A、对
B、错
24、身体没病就是健康。(B)
A、对
B、错
25、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基础,只要结构
合理,就是好文章。(B)
A、对
B、错
26、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莱特兄弟的“飞行
者一号”。(A)
A、对
B、错
27、工勤人员是指机关后勤服务人员。
(A)
A、对
B、错
28、倾诉要掌握对象和方法,不是所有的场
合、所有的人都适合倾诉。(A)
A、对A、对B、错
第五篇:2014黑龙江省继续教育高校教师思考题答案
2014黑龙江省继续教育高校教师思考题答案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4.试述高校课改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5.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6.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途径
1.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要彻底解决高等教育的同质化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统筹协调发展,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和标准,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自主优化和理性发展。
2.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而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方式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不足问题的关键路径。
3.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高度的行政化问题是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桎梏。要解决高等教育的行政化问题,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政府、高校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有效调整高等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平衡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因此,必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制度设计与实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与
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功能的释放,关系着人、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提高高等教育功能的释放效益,就既要提高产品素质,又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可能减少受阻状态,形成优化的体制机制,顾此失彼皆不可。
1.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
2.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
3.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
4.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岗位管理,促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岗匹配”
5.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救急思维”,着力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把握人才的供需关系科学的规划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6.深化高校课程及教学的内涵和理念,提升毕业生“就业力”
7.引入“经济手段”,构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8.加大工资福利政策向西部、基层的倾斜力度,降低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成本
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高等教育功能的释放是高等教育发挥作用的外显方式,高等教育正向功能的释放也是高等教育价值实现的方式。高等教育功能释放是有条件的,尤其是民族传统和社会思潮,由于它们对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在它们的影响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各种功能,有不同看法。在不同看法的支配下,人们会主观地采取措施放大高等教育的某些功能,遮蔽某些高等教育功能,使高等教育在影响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影响。
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正在从各个侧面影响着当下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其中,全球化浪潮、绿色环保运动、新保守主义、新权威主义、新资本主义、新理性主义、新自由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等,彼此混战,相互咬合,形成了一个无形而强有力的巨网,遮蔽或彰显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高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课改的“四风”是,形式主义、盲目拿来主义、盲目跃进之风、盲目创新之风。
(一)警惕课改的形式主义
这一不正之风大多发生在那些被动执行课改的区域和学校。教育应该以此为戒,让形式主义远离课改,远离学校,远离教育。
(二)警惕课改的盲目拿来主义
盲目拿来主义的结果是,原本好的经验却学得四不像或者水土不服。
(三)警惕课改的盲目跃进之风
今天的课改需要强力推进,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功利,刹住课改的跃进之风,才会走得更远,更从容。
(四)警惕课改的盲目创新之风
课改需要创新,但拒绝伪创新,更不能陷入创新的泥沼,在创新中迷失方向。
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和共享意识
(一)教学资源的精品意识
教学资源建设必须要提出精品意识。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启动的本科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突出的名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中,仍然要继续突出精品意识。这要求未来的教学资源必须要优化。
(二)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
教学资源的共享意识,是强调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从教学资源共享意识的突出看,中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当强化双向的资源共享意识。双向共享意识是要求教学资源的优化首先要有拿来的精神,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在网络上的集中免费开放,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国外大学名校名师的课程。中国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课程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将中国各高校的名师、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公开化,这一举措推动着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提升和质量改善。
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一)高校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
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人的改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结构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高校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手段与教学内容结构等。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本质上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二)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课程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
2.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3.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
4.改革考评制度促发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