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外来人口现状调查及管理建议
东莞外来人口现状调查及管理建议
东莞作为一个移民打工城市,东莞到底有多少外来人口呢?也就是有多少新莞人容身与东莞这个城市的各个城镇。从东莞第六次人口普查前期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次普查增加了对居住中国境内大陆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的调查项目,根据东莞市统计局的初步测算,东莞届时填表登记的人口将可能超过80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约690万人,分别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多100余万人和50余万人。根据此前的数据,东莞的户籍人口在170万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新莞人约有520万,占总人口的75%以上。
一、外来人口基本情况及特征
东莞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征决定了东莞的人口特点。大量来自湖南、四川、湖北等重要省份的的外来人口分布在东莞32个镇区,他们的分布与产业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多点布局特点,外来人口超过20万的镇区多达21个,像虎门、长安、清溪等外来人口都已经超过50万,甚至接近百万。实际上,从人口的分布特点,也可以看出人口分布是由产业决定的。这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约为4:1,城市人口分布向城市功能拓展区转移趋势明显,城市核心区人口增长压力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做好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挑战分析研究,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因此东莞的人口基本现状可以概括为:人口基数大且保持惯性增长;人口构成相对复杂,外来人口多,对区域公共资源和社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外来人口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外来人口总量不断上升。2000年登记外来人口数约为490万人,2009年登记数约为520万人,比2000年多了30余万人。
(二)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由于东莞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聚集地,工厂车间的大部分员工来自农村,普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
(三)外来人口以经济活动为主,主要分四类:一是“白领”,以人才引进为主,有较高的学历,他们思想、工作、生活比较稳定,约占10%;二是“蓝领”,以打工为主,居住相对集中分布在工厂企业,约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6%;三是“灰领”,即自由职业者,以小商小贩为主,约占总数的12%;四是“黑领”,即“三无”人员,居无定所,素质较差,对社会危害较大,约占2‰。
(四)外来人口滞留时间延长,在东莞定居趋势上升。其中,暂住一年以上占30%,相当部分在此居住数年以上,有的举家定居在东莞。
(五)流动性较大,有的外来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没办理暂住证,使此类外来人口
得不到有效管理。
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方针
(一)确立本地化的管理理念。正确看待外来人员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反作
用,确立“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指导思想,不排斥,不歧视,与本地人一视同仁,并在具体管理方法上提出融管理、教育、服务为一体的管理理念,调动外来人员参与东莞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成立外来人口管理机构,由专门负责外来人员的相关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有效地系统地予以管理。定期对室内各区域的外来人口一一进行核查、登记,对原有的台帐进行了补充、完善;对出租房屋的情况经常进行清理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成立专门机构及时与出租房房主签订了安全协议书。
(三)落实全程化的服务措施。一是成立基层服务站,建立以综治、警务、调解、治安保卫和外来人员管理相牵连的机构。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外来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基本素质。三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五是积极宣传外来人员的先进典型。
三、外来人口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人口大量涌入,挑战着城市承载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城市主要带来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社会治安管理的挑战。目前从有报道看,刑事案件中有超过80%来自外来人
口,外来人口从偏远地方走出,中国特有的单位组织机构、乡村宗族社会以及家庭亲情对个人的行为约束机制,对他们起不了作用,容易沦为犯罪高危人群。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学校、供电、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速度,跟不
上外来人口增长速度。
(三)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挑战。和谐的政商关系强调的是政府与外来投资者
之间的利益均衡;劳资关系是协调企业家与外来打工者的利益分配;区域人则是保证本地人与外来者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这些都与外来人口密切相关。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强化外来人口管理,须以客观态度正确对待,引导外来人口科学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服务。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从宏观上建立起对外来人口的调节控制机制,将外来人口的流动控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中,是加强和改善外来人口管理的有效措施。
1.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提高劳动力跨
地区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加快乡镇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抓紧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省(市)际间劳务协作;实行按就业需求信息发放证卡的办法,开展有序有效的管理服务,以逐渐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宏观调控机制。
2.应把外来人口的管理与城镇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起来,加强宏
观规划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根据工业和城建发展的需要规划可容纳的外来人口的数量,根据这个数量扩建外来人口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负荷能力。
3.对房屋租赁,按照“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个体旅馆式管
理办法,建立房东自管队伍,实行派出所与房东,房东与承租人两级签
约,落实外来人口来报去销的申报制度、有验制度、联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将房东的责任、权利、义务统一起来。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为之努力,消除和抑制违法犯罪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经济建设。因此,首先要抓好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画栏、板报、会议、检查、整治、暂住登记、用工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对外来人口进行形势、政策、时事、治安等各方面的宣传灌输,以调动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和经济建设的兴趣,提高观察视野和分析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要抓好教育,包括语言、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常识等。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1.组合各个方面落实责任。外来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
方面面。因此,必须在政府领导下,建立以公安为主体,其他部门参加的管理机制,以登记办证为龙头,计划生育、劳动、工商、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合作,摒弃以往“各自为政”的做法,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和立体管理格局。
2.实行连带责任制。通过行政管理、法制制约、经济处罚等手段,全面落
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在公安机关指导协调下,充分调动企业法人代表、房屋租赁户房东、工地负责人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3.进一步发挥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实行社区民警主
管、专管员专管、治保主任和用工单位及房东协管的“三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摸底、登记、查防、函调、建档等日常工作作,熟悉外来人口的劳动管理与就业服务。
外来人口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
第二篇:外来人口管理建议
关于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
提案人(联名提案人):
提案内容:关于解决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数量逐年急剧增加。大量外来人员为我市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如何为外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严格治安管理,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也成为新时期党委政府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我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就如何做好瑞昌外来人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树立外来人口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分子的观念。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口的积极贡献,他们大部分承担的是城市固定人口所不愿从事的苦、脏、累、险行业的工作。据有关部门测算,一个农民工所得的报酬是他为城市所作贡献的三分之一。外来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理应得到相应的权益和服务。不可否认,随着相当部分素质低下的外来人口进入,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既然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靠堵是行不通的,我们只能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正确有效地去引导、去接纳,使外来人口逐步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圈子中来。
(二)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管理网络。
公安机关作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的主管单位,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商、税务、城建、劳动、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针对性建立实施外来人口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并落实组织和责任。街道居委会也要建立相关工作组织,明确分管领导,保障工作经费,落实外来人口专管员或协管员及其工作职责,确保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三)抓好三个结合,提高工作成效。
一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延伸到每个外来人口家庭。(1)把教育结合到以房管人之中。落实出租房东职责,要求房东及时了解掌握外来人口的动态,成为教育和管理的信息员。外来人口专职协管员上门登记、做证、注销时进行村规民约、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市容卫生等方面的教育。(2)把教育结合到“以外管外”之中。外来人口大多来自外省贫困地区,风俗习惯、语言交流、感情沟通存在着差异。所以选配外来人员中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思想基础的同志作为骨干,让他们参与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外来人口感到更亲近、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以站管教。可在社区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站,从而专门用来实施管理外来人口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管理服务站在办理有关管理服务手续的同时,进行法制、计生、卫生、治安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情动人,切实解决外来人口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民警、计生协管员可以兼职,要主动上门提供登记、做证和计生指导一条龙服务。街道要提供外来人员就业务工信息和相关权益维护,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使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为外来人口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在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社区建立外来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帮助解决一些外来人员的实际困难,使之真正成为外来人口之家。通过这些服务,使外来人口真正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也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积极融入到当地社会生活中来。
三是教育与活动结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外来人口的业余文化生活。(1)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制、体育等下基层进社区活动。把知识、技能送到外来人口之中,为他们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2)开展走贫访困活动。每年要组织力量深入到外来人口集中的企业、社区进行走访慰问,帮助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外来人口的心坎上。(3)积极开展外来人口“争先创优”活动。如开展外来人员“创业模范”人物、“道德模范”人物等评选,充分调动先进模范人物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导向作用,为瑞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阜宁县外来人口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关于阜宁县外来人口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摘要:阜宁县地处苏北平原中部,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辖2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工园),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享有淮剧之乡、建筑之乡、苗猪之乡、长寿之乡的美誉,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阜宁县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阜宁县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人口管理;治安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措施
阜宁县地处苏北平原中部,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106万,辖20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态化工园),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粮食产量百强县、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享有淮剧之乡、建筑之乡、苗猪之乡、长寿之乡的美誉,被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阜宁县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阜宁县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阜宁县外来人口现状
人口大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出现的新事物,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外来人口住某些特定的场合曾被冠以“流动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称号,这之间显然是有区别的。外来人口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主体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承建制单位的职工以及境外在沪人员。本文的外来人口重点指的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那些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长期滞留本市,以各种合法、非法手段谋生的社会群体。经调查,至2010年12月底,阜宁县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有265342(男140512,女124830)。其中务工者107443(男56249,女51194),务农者57451(男32143,女18278),从事服务业的73533(男33237,女40316),经商者 30455(男16273,女14182),其他3921(男2610,女1311)。
从地区治安现状来看,作案对象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大。今年全年,阜宁县公安局共刑事拘留830,其中外来人口588,占总数的70.4%;治安拘留1627,其中外来人口 1136,占
总数的69.8%。处警告、罚款的外来人口2651,因此,阜宁县公安局在今年全年共打击处理
外来违法犯罪人员4375,占阜宁县外来人口总数的1.6%,而同一时期阜宁县常住人口违法犯
罪率仅为0.08%。由此可见,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左右阜宁县社会治安的一个严
峻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今年阜宁县公安局破获现行按键案件1394起,其中外来人口作案达997,占71.5%,其
中大案占1/4以上。突出表现为:1.盗窃机动车案件。今年受理的全部刑事案中有1/3以
上是盗窃机动车案件,其中大部分系外来人口所为;2.街头诈骗案件仍屡见不鲜。有些外来
人口看准中老年人贪小的心理,用“金元宝”、“秘鲁币”、“劳力士表’’等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而当受害者发现上当受骗时,作案人早已逃之天天,所以给案件侦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居高不下
在查获的聚众赌博、结伙斗殴、卖淫嫖娼等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对象中,外来人口
占了相当比例。2009年,阜宁县公安局共查处违反治安管理对象2056,其中外来人口1544,占75.1%;2010年3304,其中外来人口2886,占87.3%,增加了12个百分点。此外,由外
来人口经营的发廊、足疗店等有512家,并有增长的趋势,而这类场所正是卖淫嫖娼、聚众
赌博、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孳生地。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部分外来人员为争取暴利,置国家法律、法规、人民的生活安全于不顾,在租赁的房屋
中,加工劣质豆制品、制造假酒、假味精、假证件等,严重危害了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管
理秩序。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查处,但查处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威慑力。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政策落实不到位
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改进流动人口管理,但改来改去都是在传统的行政、经济处罚
等限制性手段上绕圈子,没有从平等、服务的角度反思流动人口管理。事实上,以服务促管
理、变限制为疏导、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流动人口,不但能消除其心理被歧视敢,还能增加其
群体认同感,进而为发挥社会监督机制打下基础。具体做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流动
人口聚居地建立法律服务站,运用法律等手段,促使其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可
以建立起流动人口救济制度,在一些流动人口失去经济来源或因伤残、疾病等意外情况陷入
绝境之时,给予适当的救济,防止其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当然对于已经犯罪的人口,民政、公安等部门也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做好收容遣送工作。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就城市文明的历史和现状来说,低下的素质往往是导致犯罪的内在因素。外来人口中相
当一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调查,阜宁县的外来人口中,农民占92.5%,城镇无业人员
占 3.7%。这些人文化素质很低,小学文化者占57.1%,文盲占10.3%。这些人为“淘金”
而来,抗争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和时有表露,起居言行与城市文明不相合拍。加之由于自身
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技术,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力密集型的重体力工作。这些岗位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待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牟利求富欲望膨胀,在其他消极和不良因
素综合作用下,犯罪意念充斥概率加大,尤其易在相互影响中纠合抱团,犯科作乱甚至走上
职业化犯罪道路。
(三)外来人口所作案别带有地域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外业人口由于他们主观条件的不同,所作案别
也有其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和特点。有的案犯是扒窃割包,特别是以男女老少交叉掩护结伙
扒窃为主。有的案犯则以假金条、假金佛、假文物等结伙行骗。有的案犯专门撬盗保险柜,他们甚至仔细研究过保险柜的结构装置,针对性地研制出了专业化的撬盗工具,不断改进作
案技术,使作案手段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的案犯擅长盗坟墓,专发“死人财”,甚至有的妇女也敢单独夜间盗坟。有的专住宿在高档宾馆,半夜起来溜门作案。还有的案犯专门爬
下水管等攀窗入室盗窃,等等。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以上粗略剖析了阜宁县外来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
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正确对
待人口正常流动,既不能将之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只疏不堵”、“放
而不乱、管而不死”,方针,引导外来人口科学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服
务。
(一)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
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应当进行改革,变管理户口为中心为管理人口为中心,以适应现代
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当务之急是应当建立人口流动情况的通报制度,以适应当前流动人口管
理的需要。这项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第一,定期通报本辖区人口外流情况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变动情况,包括数量、姓名、流向、在户口所在地的表现以及是否有犯罪前科记
录。社会关系、文化程度、原工作单位等内容。通报周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第二,通报有关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情况,包括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需要流人地、流出地有关机关
或部门协助查实的一些问题。这些不仅可以使流入地、流出地等相关机关和部门及时。全面
和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口的具体情况,而且也可以使城市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情况能够得到及
时的查证。这对于打击和防范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为之努
力,消除和抑制违法犯罪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经济建设。因此,首先要抓好宣传,充
分运用广播、画栏、板报、会议、检查、整治、暂住登记、用工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对
外来人口进行形势、政策、时事、治安等各方面的宣传灌输,以调动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
家大事和经济建设的兴趣,提高观察视野和分析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要抓好教育,包括语言、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常识等,可以通过开办民办学校等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适应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节拍。
(三)在外来人口中积极物建隐蔽力量,建立各种为我所用的关系
外来人口虽然排他性很强,但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较少戒备,易吐真情。
因此,要大力在外来人口中布建隐蔽力量,通过他们搜集情报信息。一是通过日常户籍管理、治安管理、案件查处等项工作,注意发现那些为人正直、善于办事、愿为我出力的人,这是
“以外管外”中所要依靠的基本力量。二是通过破案留根物建。三是花钱买情报。可以利用
外来人口经济条件较差,对经济利益看得较重的特点趋之以利,花钱买情报为我所用。四是
可以请流出地公安机关帮助物建,大胆启用那些原来就是流出当地公安机关的隐蔽力量或其
他工作关系人员。实践证明,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工作。
外来人口带来的问题是近年来困扰着阜宁县乃至盐城和全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正
日益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发展的速度、社会的稳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对外来人口管理问题
则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十分关心又非常迫切的课题。
外来人口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作
方法。公安机关及有关各方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强化管理意识,深化管理措施,优化操
作方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参考文献:
试论城市外来人及其犯罪贾秀民
对城市暂住人口和出租私房实行“旅馆式”管理的探索与思考沈鸿江
中国城市犯罪问题研究夏忠平
新形势下强化城市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王继力
中国城市犯罪问题研究于富田
第四篇:关于某区外来人口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内容提要
XX,坐落于XX区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XX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XX地区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
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字:人口管理
提纲
一、XX地区外来人口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二)违反)居高不下。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发育不全。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三)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XX区XX地区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
XX,坐落于XX区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XX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XX地区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XX地区外来人口现状
人口大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出现的新事物,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外来人口住某些特定的场合曾被冠以“流动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称号,这之间显然是有区别的。外来人口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主体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承建制单位的职工以及境外在沪人员。本文的外来人口重点指的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那些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长期滞留本市,以各种合法、非法手段谋生的社会群体。
经调查,至2005年9月底,XX地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有3149人(男2189人,女960人)。其中务工者2432人(男1462人,女970人),务农者245人(男166人,女79人),从事服务业的101人(男64人,女37人),经商者303人(男192人,女111人),其他68人(男41人,女27人)。
从地区治安现状来看,作案对象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大。去年1—9月份,XX派出所共刑事拘留18人,其中外来人口15人,占总数的83.33%;治安拘留7人,其中外来人口5人,占总数的71.43%。处警告、罚款的外来人口14人,遣送三无盲流人员42人,其中包括送“四边”场所的有轻微违法犯罪人员16人。因此,全镇在去年1—9月份共打击处理外来违法犯罪人员70人,占全镇外来人口总数的2.22%,而同一时期XX地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仅为0.02%。由此可见,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左右XX地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去年l一9月,XX派出所破获抢劫、盗窃、诈骗等刑事案件23起,其中外来人口作案达21起,占91.30%,其中大案占2/3以上。突出表现为:1.抢劫案件。去年l一9月,XX派出所破获的抢劫案件共4起,其中作案者和被害者均为外来人口的3起,占总数的75%。2.盗窃机动车案件。去年1~9月受理的全部刑事案中有1/3以上是盗窃机动车案件,其中大部分系外来人口所为;3·街头诈骗案件仍屡见不鲜。有些外来人口看准上海中老年人贪小的心理,用“金元宝”、“秘鲁币”、“劳力士表’’等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而当受害者发现上当受骗时,作案人早已逃之天天,所以给案件侦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违反)居高不下。
在查获的聚众赌博、结伙斗殴、卖淫嫖娼等危
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对象中,外来人口占了相当比例。2003年,XX派出所共查处违反治安管理对象107名,其中外来人口68名,占63.55%;2003年有处163名,其中外来人口120名,占73.62%,增加了10.07个百分点。而去年1—9月份,共查处82名,其中外来人口70名,占85.37%。此外,由外来人口经营的发廊、小饭店等
有80余家,并有增长的趋势,而这类场所正是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孳生地。‘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部分外来人员为争取暴利,置国家法律、法规、人民的生活安全于不顾,在租赁的房屋中,加工劣质豆制品、制造假酒、假味精、假证件等,严重危害了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管理秩序。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查处,但查处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威慑力。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发育不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只有人口的自由和合理流动才能给市场带来活力,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必要条件和操作运行的必然结果,义是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二大支柱之一劳动力市场建立的前提条件。然而XX地区乃至上海市和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作为市场首要资源的大量流动劳动力由于地区分割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或放任不管,导致宏观控制乏力和微观配置失调,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真空地带”和某种程度的无序状态。况且,即使XX地区建立了自身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如此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也终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XX地区外来人口盲目无序地涌入和难以消化成为必然。难以消化的部分一旦滞留XX,成为无固定职业和无正常收入的盲流,又极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就城市文明的历史和现状来说,低下的素质往往是导致犯罪的内在因素。外来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调查,XX地区的外来人口中,农民占92.53%,城镇无业人员占3·74%。这些人文化素质很低,小学文化者占57.15%,文盲占10.31%。这些人为“淘金“而来,抗争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和时有表露,起居言行与大城市文明不相合拍。加之由于自身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技术,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力密集型的重体力工作。这些岗位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待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牟利求富欲望膨胀,在其他消极和不良因素综合作用下,犯罪意念充斥概率加大,尤其易在相互影响中纠合抱团,犯科作乱甚至走上职业化犯罪道路。
(三)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旧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未完善,所以外来人口方面出现管理相对滞后或未能达到应有力度的情况。相对突出的是易于引起和加重治安问题的诸如外来人口文明程度不高与有关方面宣传教育不够;外来人口问题多样性与行政管理手段单一性等矛盾问题。另外,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事情,与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无关或关系不火;有的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对外来人口无序流入造成的后果、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外来人口增多是一种趋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从而影响了抓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而且有关职能部门沟通不够,有的出现空挡,缺乏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措施。按有关规定,外来务工、经商等人员均需办理暂住证、务工证、健康证,但公安、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具体执行上缺乏环环衔接和相互制约的办法和措施。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以上粗略剖析了XX地区外来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正确对待人口正常流动,既不能将之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只疏不堵”、“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方针,引导外来人口科学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服务。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从宏观上建立起对外来人口的调节控制机制,将外来人口的流动控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对象之中,是加强和改善外来人口管理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1.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提高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加快乡镇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抓紧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省(市)际间劳务协作;实行按就业需求信息发放证卡的办法,开展有序有效的管理服务,以逐渐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宏观调控机制。
2.应把外来人口的管理与城镇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起来,加强宏观规划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根据工业和城建发展的需要规划可容纳的外来人口的数量,根据这个数量扩建外来人口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负荷能力。这样,既可以防止城镇基础设施“超载”,义可以为外来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便于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达到全面开放、计划管理、管而不抑的局面。
3.对房屋租赁,按照“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个体旅馆式管理办法,建立房东自管队伍,实行派出所(警署)与房东,房东与承租人两级签约,落实外来人口来报去销的申报制度、有验制度、联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将房东的责任、权利、义务统一起来。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为之努力,消除和抑制违法犯罪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经济建设。因此,首先要抓好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画栏、板报、会议、检查、整治、暂住登记、用工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对外来人口进行形势、政策、时事、治安等各方面的宣传灌输,以调动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和经济建设的兴趣,提高观察视野和分析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要抓好教育,包括语言、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常识等,可以通过开办民办学校等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适应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节拍。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1.组合各个方面落实责任。外来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在政府领导卜,建立以公安为主体,其他部门参加的管理机制,以登记办证为龙头,计划生育、劳动、工商、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合作,摒弃以往“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和做法,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和立体管理格局。这样,外来人口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改善和加强。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管理外来人口,实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以推动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2.实行连带责任制。通过行政管理、法制制约、经济处罚等手段,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在公安机关指导协调下,充分调动企业法人代表――房屋租赁户房东――工地工头,“三管齐下”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今后凡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雇工或房客违法犯罪的,用工或留宿单位的治安责任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另外,要提倡建立“外口集居点”,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真正把外来人口管住管好。
3.进一步发挥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管理一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的公安派出所是管理外米人口的“先锋”,应走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实行社区民警主管、专管员专管、治保主任和用工单位及房东协管的“三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摸底、登记、发放、验证、查防、函调、建档、统计等日常工作作,熟悉外来人口的劳动管理与就业服务,包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保险等服务。
外来人口带来的问题是近年来困扰着XX地区乃至上海和全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正日益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发展的速度、社会的稳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对外来人口管理问题则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十分关心又非常迫切的课题。外来人口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行业管理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依托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转换机制,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作方法。公安机关及有关各方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强化管理意识,深化管理措施,优化操作方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
治安乱点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供稿人:王三蛮投稿时间:2007-4-16推荐度:37
治安乱点,是指一个地区治安环境相对较差,可防性案件的发案率相对较高,群众安全感较差的地区,整治治安乱点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的应有之义,去年,在贯彻落实公安部开展“两抢一盗”专项工作中,县公安局将治安乱点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的一个参照指标,将人民满意率达到85%作为一个硬性杠杆,今年,公安机关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将开展治安乱点整治工作置于“两抢一盗”的重要位置来抓。
去年8月底,根据县局的安排部署,各派出所结合本地治安状况,分别确立了一处治安状况较差的地方作为治安乱点加以重点整治,同时,市局还将南坝商业街确立为市局督治的重点,通过半年的治乱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县局借鉴去年经验,在“夏季破案会战暨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中,再次确立了XX、XXB职中及周边地带等共十四个地方为治安乱点加以挂牌重点整治,以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社会治安实现根本性好转达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对治安乱点加以整治,首先必须对治安乱点“乱”在什么地方,是因何原因形成的加以分析,治安乱点一般来讲,主要分布在一是交通方便、人流量大的地方,如XX火车站,210国道XX----XXX段;二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文化娱乐场所较多的地方,如XX商业街,XXX镇新街;三是一些不同行政管辖地方的交界地带以及城郊结合部。现就其成因及对策谈点个人意见。
一、成因
一是一些地方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犯罪分子作案后迅速逃匿现场提供了条件,这些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为治安乱点。如XX国道XX至XXX段,冬季至初春往往是盗窃、抢劫案件多发的时期,在2003年冬季的一天夜晚,连续发生4起抢劫案件,由于犯罪分子选择地势较陡、车速较慢、通讯不畅通的香炉山脚下作案,又加之冬季雾大,犯罪分子一旦作案后,便选择众多支路逃窜,由于支路众多,办案民警无法辨别逃往的方向,也就无从对犯罪分子加以打击。
二是人口密集、商贸繁荣场所易引发治安案件。这些场所由于是人民群众集中居住、工作的区域,人民群众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如一些场镇农贸市场为争摊位往往拳脚相加,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一些文化娱乐场所也因青少年寻衅滋事而成为治安复杂场所。
三是一些治安乱点的形成也与公安机关打击不力有一定关系。如一些地方违法活动由于处理得不公正,该严肃处理的降格处理,使一些违法人员不能得到应有的打击,一些违法人员便会认为打打架,只要把医药费给了,再打人疏通关系便可逃避法律的惩处,而一旦形成气候,就很难将社会风气扭转过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为治安乱点。
二、应对策略:提高认识,多管齐下,群策群力,共同加强对治安乱点的整治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治安乱点的整治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所在辖区人民群众最为敏感和关心的问题,是人民群众茶余饭后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前,个别派出所领导和民警对治乱工作认识不足,致使工作停滞不前,同时,由于警力有限,派出所工作繁杂,千头万绪,致使收效不大。因此派出所全体民警尤其是所领导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确定所长为治乱第一责任人,乱点所在地民警为第二责任人,二要对治安乱点进行摸排,对治安乱点所在地区人口分布情况、交通情况、特种行业等情况进行梳理,掌握第一手资料,三要对治安乱点成因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二)、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加大治安乱点的巡逻力度,组建治安巡逻队,以由民警专职带队,加大治安乱点夜间巡查力度,并力争通过巡逻,以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破获一批现行的“两抢一盗”案件。
2、借鉴“三车两员”治安防控体系模式,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贯穿于公安工作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各派出所要对本辖区车辆司乘人员及容易被犯罪分子侵害的其它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他们参与到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可有效缓解我县警力不足,构筑全民参与的治安防范“长城”,公安派出所也才能将有限的精力、有限的警力投入到打击违法犯罪中来,在当前,随着我县天然气、煤炭资源开发,我县经济将实现新的跨越,但同时,油气田、煤炭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涉油、煤矿周边治安秩序较差、酿成群体性事件较多的局面,因此,加快保安公司的组建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3、在文化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和部位物建治安耳目,为派出所对治安乱点的治理提供可靠的情报信息。
(三)、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治安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派出所要定期组织召开一次涉及的相关部门领导、群众参加的会议,进行治安情况通报和治安信息的收集,同时各所要每月将本地治安乱点的整治情况,取得的效果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积极推行警情告示制度,将治安乱点案件发生的季节性、区域性和被袭击对象的特定性等向居民告示,并针对发案的情况、特点,总结出防范要点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如XX火车站,历年来,每年冬季至春节利用秘鲁币进行诈骗活动居多,公安机关在一方面加强打击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谨防犯罪分子利用人民群众贪小便宜的心理从事诈骗,又如职中附近,治安较差,一些学生对侵犯自已合法权益的事件,不能通过正规渠道解决,就邀约社会上的人帮其出头,XX派出所通过在XX中学设置警务室,所内民警担任XX中学法制辅导员,加大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开展以来,打架斗殴现象有所缓解。
(四)、治乱工作往往也是与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分不开的。
有些地区的治理,如果能争取到其它部门的协助和配合,工作也好做得多,如一些农贸市场,由于拥挤或其它原因,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车站也常因争客源出会导致打架纠纷,人民群众往往会认为这个地方治安混乱,由此也会对公安工作产生一些误解,如果能分别争取到工商、税务部门或车管,城管部门的配合,对场镇、车站秩序进行疏导,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在一些商业网点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成立一些行业组织,对行业内部进行我我约束,就可以避免一些纠纷或治安案件的发生。
(五)、因地制宜,针对具体情况,各有侧重加强对治安乱点的治理。
各个乱点的治理并非是千篇一律的,各派出所要对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该主要应加强宣传力度的就加大宣传力度,该从治安巡逻上下功夫的就在上面下功夫,总而言之,一切都要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
(六)、县局相关部门要对治乱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县局要对派出所的日常执法工作要加强督导,定期开展检查,要求派出所严格治安管理,加大治安行政执法力度,并落实执法责任制度,对执法不严、立案不实、治安行政处罚力度不够、处罚偏轻、把一些治安案件当作民间纠纷调解处理、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公众安全感等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对派出所所办理的该从严从重处理而因“人情风”降格处理的案件进行通报,并对责任人和民警予以相应的处理。
第五篇:东莞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
在暑假期间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活动。在这调查活动中,我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近年来,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党的报告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在调查活动中我发现东莞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如下问题:
一、当前东莞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东莞农村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和城市小学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2.东莞外来就业人口多,教育制度不完善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而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目前还是采取积分制入读公校方式,今后将逐步加大公办学位供给量,造成外来人员子女上学教育费用高,甚至上不了学。而民办小学费用普遍较高。市教育局应该逐步加大公办学位供给,扩大学校的规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扶持民办学校。并且加大小学建设,增加公办学校,减小外来人员负担,让外来人员子女都能上得了公办小学。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二、东莞政府对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东莞市始终坚持教育发展“六个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保障学校用地、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围绕“优质、均衡、提高”的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实行“三转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2007年1月起,我市中小学办学管理体制由三级办学管理转为市镇统筹办学、二级管理,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收归市政府统筹办学管理,市财政承担全部办学经费;初中由市、镇街共管,以镇街为主,市财政承担90%经常性办学经费,其余经费由镇街解决;小学由镇街统一管理,并承担其办学经费,村(社区)不再负责学校办学和管理。实行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后,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了各级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二)统发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我市从2006年9月起,由市财政委托银行统一按市属学校标准发放全市公办学校在编在职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2007年我们又将教师住房
津贴纳入市财政统发。这两项改革,从根本上保障了镇街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了全市在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调动了全市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实施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决定》,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我市从2006年9月起,免除本市户籍(包括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2007年,实行免收本市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2008年,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学生完全免费教育。在此基础上,2009年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非本市户籍学生借读生书杂费,让其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四)采用积分制解决新莞人读书问题。我们把新莞人子女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实施新莞人子女就学工程,采取公办中小学挖潜扩容和鼓励兴办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有效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09年,我们出台了《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通过积分制办法,接收符合条件的新莞人子女入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采用积分制办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地级以上市。今年1月,我市再次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强化操作,降低门槛,形成长效机制,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新莞人。2010年,共有1.48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入读公办学校起始年级。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52.86万名新莞人子女入读,其中,12.6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
(五)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我们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民办学校,并加大管理力度,清理整顿无牌无证办学和跨层次招生等无序竞争行为,对民办教育开展年检,实行民办学校星级管理(即将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划分为“三星级、四星级、市一级”三个等级),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创强评优,提高办学水平。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优惠政策,保障民办教育权益。2010年,出台《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从2010年起至2014年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新莞人子女从“有书读”向“读好书”的跨越。2010年,全市经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252所。
(六)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认真落实汪洋书记关于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指示精神,制定《东莞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方案》,采取“通过考试、考核在代课教师中选招聘用合同制教师,辞退不符合招录资格或未通过考试、考核的代课教师,根据学校空编情况逐步理顺合同制教师的入编问题” 三步走的办法,分类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并切实提高聘用合同制教师待遇。通过招录考试,共录用聘用合同制教师2140人,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比2008年代课教师增加1万多元;逐步为符合调入条件的教师办理入编手续;对不符合选招条件和选招落选的代课教师,认真做好经济补偿、理顺社保关系和推荐就业等工作,妥善解决其分流问题,确保我市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有关工作平稳、顺利推进。为防止代课教师现象反弹,我们采取了“先规划,后招人,逢进必考”、“临时代课最长不超过一年”等措施,严把教师进口关。
(七)深入推进“三名”工程。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大力开展各级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名教师、名校长”,创设激励性专业职位,构建教师专业成长阶梯。2009年,我们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第一批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评选工作,共评出学科带头人120名;选拔出首批290名骨干教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申报了10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3个名校长工作室。今年,我们
继续评选出第二批学科带头人146名,选拔出骨干教师685名,并设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为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工作与展示平台。
(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牢牢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管理平台;不断调整招生政策实施均衡招生;加大违规办学行为专项督查力度,切实为学生减负;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生成长环境;大力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2010年,我市学生在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艺体竞赛中,共有449人次获奖。此外,我们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公民意识培养、法制、安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加快学校专职专业心理教师配备,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
(十)高标准创建教育强市。1996年,东莞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2000年,东莞市召开了创建省教育强市动员大会,2001年又将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第十个五年计划。2005年,东莞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并于该年5月召开了冲刺动员大会。从提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目标以来,东莞市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教育发展优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创建省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2005年底,东莞的省教育强镇总数达23个,顺利通过省督导验收,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市,成为继深圳、佛山、中山之后的第四个省教育强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后,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东莞重点扶持经济欠发达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在财政、政策、经验上给予支持,2004年至2007年,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重点对9个未创建省教育强镇的镇进行补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镇顺利建成省教育强镇,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谢岗、望牛墩等5镇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实现省教育强镇全覆盖。
三、下一阶段主要工作任务
(一)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等级学校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通过进一步探索建设优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强化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加强民办学校办学管理,加强对优质学校建设成效的评估和对薄弱学校的整体改造,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化,提高省、市一级中小学比例,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化。
(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坚持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市、镇、村共同承担公办幼儿园办园经费投入机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积极鼓励村(社区)举办幼儿园,加强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实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落实绩效工资,严格按照教师编制标准配足、配齐、配好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积极培养“名师”、“名校长”,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研究意识和能力较强、适应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巩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成果,严把教师入口关,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继续改革考试与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评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重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学校体卫艺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三、促进东莞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