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种养现状调查及建议

时间:2019-05-13 13:5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规模种养现状调查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规模种养现状调查及建议》。

第一篇:农业规模种养现状调查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农业生产的传统分散经营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农业规模种养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业经济的规模和效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xxxx乡是全县重点农业乡镇,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相继涌现出了一批农业规模种养大户,但他们的发展情况怎

么样,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推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部分种养大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他们的发展壮大有所促进和帮助。

一、当前农业规模种养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表明,截止目前,xxxx乡累计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种养大户134户,种养面积近万亩。其中:种植大户57户,涉及水稻、制种、蔬菜等产业,种植面积2200多亩;水产养殖大户20户,涉及鱼鳖混养、鱼鳖桂花鱼混养、虾蟹桂混养、网箱养鳝等,养殖面积5000多亩;畜禽养殖大户55户,共建设“150”养殖模式猪舍13栋,年存栏3.63万头、出栏3.38万头,建“153”养殖模式鸡舍12栋,年存笼33.09万只、出笼10.1万只,建“154”养殖模式鸭舍7栋,年存笼12.04万只、出笼9.13万只。现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家,入社农户8000多人,农村经纪人200多人,基本涵盖了农田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农业产业。xxxx年,预计全乡农业规模种养产值将达到1.9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农业规模种养已经成为全乡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土地收益的主要路径。

二、阻碍农业规模种养的原因分析

应该说,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xxxx乡的农业规模种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正现加速发展之势,但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业规模种养仍然面临一些较为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生产效益和扩张步伐,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年龄偏大导致开拓意识不强。由于多年的劳务经济发展,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普遍老年化和妇女化,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而在这一部分人当中,真正有能力、有干劲发展规模种养的少之又少。实地调查发现,种田大户的年龄普遍超过50岁,部分甚至接近60岁,他们一般都凭借勤劳和汗水在坚持发展;规模养殖因各方面要求较高,大多有在外创业或务工的经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管理能力,相对年龄偏小,但也普遍在40岁以上。就整体而言,现有专业大户中的大部分人文化层次并不高,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管理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往往只是依靠经验从事单纯的种养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很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或者局限于家族式管理的简单扩大生产,过分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发展规划,导致农业规模种养的发展水平不高,推动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滞后导致经营层次偏低。虽然近几年全县加大了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但xxxx作为一个农业型乡镇,农田水利设施滞后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一方面,农田平整率低,生产运输极其不便。受丘陵地形影响,土地平整改造难度大,小丘田、低洼田、散田特别多,60%以上的大户经营的土地都是从千家万户手中流转过来的“插花田”,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受到制约,加之大部分农田生产路高低不平、路面狭窄,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很低,农副产品运输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农业规模种养的难度。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老化,灌溉保障能力不够。全乡绝大部分泵站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受当时技术及资金等影响,相当一部分质量先天不足,超期服役、带病服役的现象非常普遍,与之配套的水渠也因年久失修,淤塞崩塌严重,导致灌溉不畅、引水困难,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在xxxx年的特大干旱灾害中,全乡就有2700余亩农田因得不到及时灌溉而减产或绝收。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大户特别是种植和水产养殖大户的生产活动,客观上制约了规模发展。

(三)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经营风险加大。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种养殖大户由于规模经营的需要,经常需要雇用劳动力来满足生产,但近几年来,劳动力成本呈直线上升态势,雇工工资已经占到种养总成本的30%以上。二是农资价格高涨。连续6年来,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物资的价格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尽管国家惠农投入越来越大,但综合算下来,农产品的价格涨幅仍然非常有限。三是土地流转费用较高。受农村土地权属限制,目前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租赁流转方式,每亩土地的流转费用在300-800元之间,过高的流转价格,直接影响了专业大户的经营利润。四是农机具购买和服务成本有较大增长。大多种粮大户都购置了农机或购买农机服务,此类支出比重也在不断加大,目前平均每亩已经达到160-200元。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直接推高了市场风险,削减了农户规模种养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不活导致规模扩张受限。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健全,缺少可操作性的相关实施细则,大多农户不愿签订长期的租赁转包合同,也有一部分农户因土地是“命根子”的依恋思想,或者对未来预期不确定,离乡不离土,只愿把土地交给亲戚朋友代耕代种,造成土地流转很困难。即使流转成功,也多以村组内邻近农户之间的短期租赁转包为

主,没有大规模的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并且普遍存在租赁转包合同不规范、操作程序不到位的现象。调查中发现,农户自发流转的土地占85%以上,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土地不足15%,多数自发的租赁承包行为仅有口头协议,没有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产生纠纷,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单方面停止承包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融资较为困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缺少资金、融资困难是种养殖大户反映最为强烈、最为普遍的问题。由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在购买种子、饲料、化肥、农药、疫苗及添置农机设备、农田整理投入、场地和仓库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将成倍增加。比如租赁转包30亩耕地,租金至少需要1万元,并且要在生产前一次性付清,另外从播种开始,每季生产费用至少1万元以上。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的前期投入则更为巨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他们正常生产运转的最大瓶颈。尽管当前针对农业生产的信贷品种不断增多,但金融部门鉴于种养大户可作为抵押的资产较少,实际发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个别种养大户因信贷程序复杂、过程太长、额度不大等原因,宁愿到民间借高利贷也不愿到银行借款。过高的民间借款利息,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给种养殖大户带来了经营上的风险。

三、推进农业规模种养的几点建议

农业规模种养大户的兴起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扶持他们发展,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理应高度重视,着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引导和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快速发展。针对调查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抓好典型宣传引导工作。农业规模种养大户大多是敢于创新、艰苦创业的代表,在周边村组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带头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广泛运用多种媒体和方式,积极宣传造势,逐步改变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小打小闹的现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田种养的产出效率。同时,加强对农业规模种养的引导,引导和促进种养大户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主动与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靠大联强,既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又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从而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规模农业的整体发展进步。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是提高农业规模种养水平的关键措施,要持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帮助规模种养大户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姻,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种养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联系广泛、信息渠道通畅等优势,完善信息收集、传输、反馈、咨询网络,建立乡村信息站点,及时向种养大户传递科技、种苗、价格、市场供求及有关政策法规等信息,增强农业规模种养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协调加大部门联动扶持力度。推进农业规模种养,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科学可行的相关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降低规模经营成本。加大相关政策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农民参与农业规模种养的积极性。加强各涉农部门的协调,整合部门资源,采取联席会议等形式,不定期交换意见,抓好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监督,真正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推进农业规模种养的过程中,要积极整合农业、国土、财政、水利等部门的项目建设资源,尽可能与规模种养大户的土地流转相结合,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项目,利用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农田土地平整力度,变小田为大田,变低产田为高产田,使水利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道路得到畅通,提高生产土地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相关政策资金来鼓励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为种养大户进行规模农业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快速发展。

(五)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出台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性文件,规范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行为,防止出现无序现象。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按照农业规模化经营要求,引导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精心培育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形成农业生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效应,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合同登记、备案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权证“四到户”水平,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序推进。

(六)不断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针对农业规模种养大户融资难的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力度,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扶持政策,包括建立健全农民小额贷款担保贴息体系,鼓励引导大户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合理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等,增加新的民间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对因风险造成损失的种养大户及时给予补偿,使其能够较快恢复生产。同时,督促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改革抵质押贷款方式,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抵押贷款等方式,把种养大户列入重点信贷扶持对象放宽抵押条件,保障规模农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提升农业种养大户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篇:农业种养合同

农业种养()产销合同

合同编号:

签订地点:

签订时间:

提示:种、养方应事先就产品种、养及收购条件、要求的合理性向农业技术指导部门咨询,并认真分析将来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理性判断,慎重签约。

生产人/出卖人:(甲方)

买受人:(乙方)

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业种、养增产增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农业种、养植产销合同,并共同遵守以下条款。

第一条:甲方负责为乙方种、养植生产,并按乙方提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等级要求种、养植生

产。甲方向乙方交售的数量为千克(公斤),交售时间为。

第二条:乙方负责收购甲方种养生产的,其

质量要求:

1、内在质量:蔬菜、水果、畜禽肉、水产品应

符合GB18406-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提出的无公害要

求;粮食作物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其他要求为。

2、外观质量:。

3、规格等级为:。

第三条:甲方产出的,只要符合第二

条约定质量标准和规格等级,交给乙方收购,每千克(公斤)的收购价为。收购期间,若遇市场同类产品

价格上涨,由双方协商提高收购价,市场价格下跌,本条约

定的收购价不变。

第四条:甲方应保质、按期足额向乙方交售种养植的,在完成约定的销售量前,不向第三方出售;

超出部分是否交售,双方另行约定或由甲方自主处置产品。

第五条:如需乙方向甲方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农膜的具体的价格为种苗;化肥;

农药;农膜。上述价款的结算

方式为:

□生产人于年月日前一次付清;

□于交货时抵扣收购款。

第六条: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种养生产的技术信息咨询

服务和指导培训,具体为。

第七条:包装标准及费用承担:。

第八条:超欠幅度损耗及计算方法:。

第九条:交(提)货方式:;地点:;

运输方式及费用承担:。

第十条:检验方法:;

检验时间;检验地点:。其中鲜活产品的外观检验应由双方在种养地共同进行;其内在质量由双方抽样封存后在日内进行,检验单位及费用承担:。

第十一条:检疫单位、地点、标准、方法及费用承担:。

第十二条:乙方收购甲方交售的总价

为,结算的方式为;

结算的日期为。

第十三条:违约责任

1、甲方拖延交货或乙方迟延支付收购款的,应当每日

按照迟延部分价款%的标准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2、甲方交付的产品不符合约定要求的,乙方有权要求

补足,换货或退货,由此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也可经双

方协商,乙方可以降级降价收购,造成乙方经济损失的,甲方应当负责赔偿。但乙方应在日书面通知甲方,否则,甲方有权拒约乙方的要求。

3、甲方将产品或乙方提供的种苗、化肥、农药、农膜擅自转让或变卖的,应按照该部分产品或种苗、化肥、农药、农膜市场价格的%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4、乙方提供的种苗、化肥、农药、农膜、技术指导或提出的种养要求存在差误等问题的,应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5、乙方未按约定收购符合要求的产品的,应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6、。

第十四条:因发生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的,经核实可全部或部分免除责任,但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十五条:合同解除条款:。

第十六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申请有关部门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七条:种养产品属于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动植物品种的,双方应签约前到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咨询登记等手续。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种养基本要求及乙方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内容,双方也可另附附件详细约定,并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八条: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份,乙方份,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其他约定事项:。

生产人/出卖人 :买受人: 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居民身份证号码:居民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银行帐号:银行帐号: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第三篇: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现状和建议

调研文章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现状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改革更给我们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农业、农村工作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水平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矛盾;二是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矛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

一是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农副产品价格政策、干部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的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土地续包,让“耕者有其田”,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以后30年人口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涉及到土地使用权流转,如何有利于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如何发挥善经营、懂技术、有经营资本的土地经营者的作用,让土地产生出巨大的开发潜力,这就亟待出台土地流转的具体政策。目前,农副产品价格存在的诸多问题。总体上是价格偏低、高投入、低收入,甚至增产不增收,农、副业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收入的10%~30%,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收购普遍存在压级压价、种子价格不稳,如今年稻谷种子又增为2.5元一公斤,比往年偏高;仔猪、肥猪价格呈撬撬板状,且一直偏低;蚕茧经营公司中间环节增加了费用。使厂家、茧农两不愿,且比县外价格高,质量低。如今年春茧收购价为每公斤12元,烘干后交给厂家为48元,比外地每公斤高10余元;农民反

映农用物资质量差、价格高,虽是统销物资,仍有区域差别和质量差别。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不够。村、社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不高,且青黄不接;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抓得不够,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所具备的经营、科技才能相差甚远。

二是“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力度不够,科技推广难,实际推广面少。科技推广过程中,传播到农户手中已走了样,致使有的农户未学到家而造成损失,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充分利用好有线广播、闭路电视、报刊、图书资料等传播媒介。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有线广播许多乡镇处于瘫痪;闭路电视网络尚未形成,报刊科普版幅不大,图书资料未起到服务作用。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突出特色不够。产业化程度不高,基地建设还没形成规模,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够好,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名牌产品,现有的蔬菜基地,土地面积规模大,但品种单调,特色菜不多,经营粗放,辅助设施不配套,生产和销售脱节,营销渠道不畅,没有产生最佳效益;柑桔基地也品种老化。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差距较大,现状堪忧,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极端天气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水利设施老化,病害工程多,抗灾能力弱;二是机器设备陈旧老化,基础设施条件差;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四是农业管理机构、服务体系不稳定,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困难多,阻力大,力度弱,有些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已出现“断线、人散”的瘫痪状况;五是

农资供应渠道比较混乱,储备量少,品种不全,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五是涉农部门为农服务宗旨观念不强,部门利益、局部利益有碍农民利益。为农业生产服务不够,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特别是每年对农业的投入太少,有关资金迟迟不到位,使计划的“两高一优”农业项目落实得太少,有关涉农部门对强化农业的宏观管理和农技推广服务不够好,在抓重点、带一般,搞试验示范上,与农民共同探索农业的新路子尚有差距。这些矛盾的出现和存在,及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应引起重视。为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全面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从思想上、认识上为今后农村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一支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有文化、懂技术、能带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切实改变在农村工作中,一般号召多,结合实际具体指导少,下基层、走马观花多,解决实际问题少等不良倾向,并对乡镇进行有重点的考核,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抓好单一的种养结构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生

产要素高效配置转变,分散独立的小生产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原料型农业向发展深加工的农业转变,粗放型向集约,特别是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充分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是解决农产品进入市场难,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农业经济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定产业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山则山、宜水则水,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气候等特点和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以种养殖业为主,以种养业带动加工业和其它各业的发展;丘陵地区应充分利用山资源,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以林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既扩大绿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带动草食性牲畜养殖业的发展;矿产丰富的地区,应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运输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自然景现、人文景观占优势的地区应以旅游开发为主,综合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决不能脱离实际,见别人上什么项目好自己也跟着上什么项目而造成损失。

2、基地建设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不能盲目上马,要立足优势,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突出特色。切忌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基地建得多而产业品种雷同的也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要注意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新、稀产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改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附加值。

4、不能只抓发展、不抓服务。要加强社会化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政府要尽快建立信息服务中心,要有专门从事研究市场动态、收集科技、市场信息的人员,及时向农民发布、传递科技、市场信息,要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的恢复和有线电视、通讯电话的发展,保证信息畅通。同时,在报刊发行中要多向农民推荐传递科技。市场信息的报刊杂志。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早调整经营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减少经济损失。

5、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产品市场的建设和新产品的营销,努力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要尽快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相应的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探索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路子,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上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体系和运行机制。

6、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抓经济收入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无粮不稳”,增粮、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前提下,突出林、牧、副、渔、加工等各业结构的调整。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转

化和农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一是与农科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协作,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到农村落户。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把农校作为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的基地,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土专家”。四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采取“赶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宣传,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同时切实落实农技人员承包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责任制,促使农技人员把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进一步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向专业大户、科技“明星”倾斜,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培植一户,带动一片,发展一片,发挥影响全县的示范效应,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五、要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发展经济,决不能以行政命令定项,定指标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新村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政府要大力宣传,着力引导、科学规划。规划要多尊重农民意愿、习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要以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来发展。

六、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要突出重点,保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不能撒“面面药”,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结果收益不大。在做好各种用于农业投入费税收、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给予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农业,增强农业后劲。

第四篇: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的发展瓶颈和矛盾。农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农业信息化调研课题组调查发现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部门多头并进,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局面;农村通信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差;农业信息技术成果实际应用不广泛;部分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组织运行不佳;农业信息共享、发布机制不健全,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有待改善。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和矛盾: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农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有待理顺;试点政策短期性与农业信息化建设长期性的矛盾;农业信息需求与供给对接困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总体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来的特征是“硬件”(信息基础建设、服务体系架构)已经得到改善,但是“软件”(农业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亟待取得突破。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巩固,小规模的家庭生产将长期存在,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基于农户的信息服务仍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农户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从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17份农户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样本农户信息终端拥有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信息来源仍然较为封闭,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介入农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并不明显。在需求方面,样本农户的信息需求多为与生产、销售相关的信息,不同地域样本农户的信息及服务需求有一定差异。在消费方面,农户有一定的信息支付意愿,但支付能力和承受风险能力均有限。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户禀赋方面,户主的年龄、学历、经历,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会影响农户的信息支付意愿。同时,风险偏好、信息缺失、示范效应、有用性认知、信息渠道也是影响农户信息支付意愿的因素。

农户采纳信息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信息(技术)的有用性、易用性认知会影响其获取信息的态度,进而影响其获取信息的行为,并影响其实际应用结果。因此,农业信息服务的关键是要向农户提供有用性高、易用性好的信息。基层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研究 从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问卷调查结果看,样本信息服务站硬件设施、工作人员配备良好,但运行效果一般;在业务方面,样本信息服务站大多仅从事信息服务相关业务,由于自身“造血”功能缺失,资金不足成为样本服务站的核心困难,导致服务站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在信息中介服务方面,呈现有效信息需求和有效信息供给同时不足。

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建议

应遵循因时而异、因地制宜、长期推动、低成本、注重实效等原则,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具体的举措包括:

做好顶层设计,理顺管理体制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有效解决各自为战、叠床架屋的局面,需要从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部署。首先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主管机构。通过强势的领导体系,打破部门界限,摒除部门利益,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制定日常工作制度,保证建设经费、信息资源、人员的整合和共享。其次是要制定好农业信息化宏观发展规划,科学地界定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边界,确定农业信息化各发展阶段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同时,顶层设计还应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自分工。

探索供给机制,完善财政支持体系 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为改变这种局面,有必要通过安排不同物品的供给制度,引导建立多元化供给机制。在财政支持方面,可以通过中央和地方的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以及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价格监管等手段的运用,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第三部门共同支撑的机制。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差异,需要创新财政支持体系,在不同的地区尝试运用不同的手段,避免“一刀切”的扶持政策。

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知名信息平台 网络时代具有“眼球效应”和“赢家通吃”的特征,多方、各级分别建立平台只会导致资源分散,不利于服务质量提升,而少量的信息平台反而有利于发挥“眼球效应”,降低用户搜寻成本。建设农业公共信息平台不在多,贵在精,应通过合理机制将各部门有限的财力有效整合,合力办大事。同时,应大力向用户宣传信息平台,以形成集聚效应。

分析用户需求,加快农业信息开发 解决农业信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问题不能寄望于政府单方面的“给”,而应靠农民的“拉”,把农民的需求视为农业信息化的“第一公里”,从农业信息资源中开发出对农民有用、易用的信息产品,处理好信息(服务)“接地气”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这一困境。由政府直接开发并供给满足农户需求的信息的效率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实践中,可以尝试其他的供给机制,如引入第三方进行“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扶持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导入社会服务,搞活信息服务体系 为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可持续经营,一方面可与电信等部门合作,共建信息服务窗口,同时有步骤地引导信息服务站自主开展一些经营性业务;另一方面,为保障信息服务站的公共服务功能,政府可以对服务站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贴,并辅以一些社会管理职能,用活服务站,提高农民拜访服务站的积极性。

扶持关键技术,强化成果推广应用 为有效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应用,应当引导和鼓励国内相关机构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应用系统和各类信息产品,扶持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关键技术的开发。一方面面向

特定用户,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及应用,通过制度安排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另一方面也要面向普通农户,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农业信息资源的知识化沉淀,提升信息的价值,并强化查询智能化设计,改善信息平台的易用性,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有效信息。

作者单位:农业部信息中心 刘涵

(来源:农民日报)

http:///2006nwkx/html/201212/%7BC69ADD03-9BD5-4F13-9116-0194426E45E7%7D.shtml

第五篇:4.19 关于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关于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城步苗族自治县工业经济局

摘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并对新型工业化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和效益的提升,增强了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使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本文是对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阐述了我县规模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的有利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路及建议,使工业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把科学发展的思路贯彻落实到工业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开创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发展情况

2009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产销率为98.6%;规模工业实现入库税收7758万元,同比增长9.43%,居全市第5位;全县工业实现入库税收9056万元,比2008年增加1177万元,占我 县全年财政收入1.37亿元的65.76%;全县销售收入的税负率为5.88%,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2010年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62亿元,同比增长31.1%;现价工业销售总产值为2.59亿元,同比增长31.8%。产值增速在2月底跃入全市前8名。

二、发展优势

1、工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一是工业企业活力逐步增强。除电力公司外,其余国有工业企业全部进行了产权和劳动关系“两个置换”,基本实现了产权多元、投资多样、体制创新,以公司制为主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绝大部分企业都能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进行技术改造,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工业发展保持了好的势头,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近两年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有了一定的投入,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吉龙建材公司、亚华南山绿色食品公司、银河纸业公司、兴城冶金公司、电力公司等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产能、改善环保设施等方面下功夫,企业的发展后劲有所增强,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亚华南山的“南山”牌商标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科源生物制品公司的“青蒿素”,雪峰果业的“罐头食品”等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因此,工业的现有基 2 础为我县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交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作用极其重要。随着竹城公路的通车和农村公路网络的完善,以及洞兴高速的实施,为企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3、生态环境优良。我县自然生态条件好,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以上,优良的空气和水质及无污染的食品加工原料为我县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和生态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自然资源丰富。我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具有丰富的农产品和野生植物资源和竹木资源,为我县发展竹木加工、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医药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丰富的水能和风能资源使我县发展廉价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我县还有锰矿、铜矿、硫铁矿、铁矿、石灰石、硅石等多种矿产,采矿及矿产深加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5、知名度逐步提高。在当代信息社会,“知名度”如同“品牌”,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和资源。近几年,通过参加“珠洽会”、“中博会”和举办各种民族节日活动对“南山”品牌及城步旅游资源的宣传,为我县工业发展带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和商机。因此,“南山”品牌和青山绿水成为我县 3 招商引资的金招牌的效益正日益扩大。

三、发展弊端

1、企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链短。一是规模小、效益低,除亚华南山外,22家规模企业中,只有2家企业产值过5000万元。平均实现产值只有2054万元,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2家规模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仅为7.5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企业积累缓慢,难以扩大再生产。二是企业发展的产业链条短,关联度差,如亚华乳业的包装服务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在我县几乎脱节,企业与企业间基本脱离,彼此没有产业上的分工协作,而工业与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及农产品基地与农户之间还是不紧密的一般买卖关系,未形成工农一体化互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同盟,从而导致工业企业产业链短,资源加工深度浅、资源的配置效率低。

2、企业融资难。一是融资渠道狭窄。由于多方面原因,利用民间资金的渠道和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发展大多靠内部积累。二是银行贷款十分困难。我县大部分是近几年通过改制和招商引资开办的新企业,资产规模小,经营时间短,由于缺乏担保,即使有好的项目,银行也不敢放贷,使企业错过了发展良机。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 4 “瓶颈”。

3、项目建设用地难。土地使用控制严,审批难度大,征地拆迁难,已成为我县制约新型工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4、企业发展环境不优。一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审批环节多,服务少处罚多。二是政府制定的对投资商和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落实。如县委关于新型工业发展意见中提出的对企业进行税收奖励和财政每年安排100-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奖励的政策没有得到全部落实。缺乏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三是社会治安环境有待改善。目前我县工业企业所在地的村民或居民违反政策对投资商或企业主借故刁难阻工的现象偶有发生。

四、发展建议

工业是一个地方的经济之本,财力之源,城步要发展,必须走“工业强县”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当前,我县正处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把产品做新,把机制激活”的思路,强化资源引导、产业带动,把城步打造成邵阳重要的食品、竹木、生物制品和能源生产基地,使城步工业在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成为邵阳工业强县。

1、加大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扶强做大优势企业。一是 5 要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要充分发挥亚华南山乳业的龙头示范作用,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我县食品包装产业、印刷产业等附属产业的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南山这一全国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南山”品牌的市场效应,使我县特色食品工业共享“南山”这一全国知名品牌的成果。通过“南山”品牌催生2-3家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优势企业。同时进一步扩大奶源基地规模,围绕S219奶业产业带和以南山为中心的奶业生产区,发展老基地、扩展新区域,为亚华南山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奶源保障。二是要积极发展林产工业。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市场秩序、重点扶持等手段,促进竹木资源的深加工和循环利用。鼓励和支持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华展纸业、三和木业、林宏木业等竹木深加工龙头企业,兼并小型竹木加工企业,联营延伸竹木加工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团。同时,鼓励和支持竹木加工企业参与林业资源培育,推进我县竹木加工业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加速电力工业发展。进一步科学规划,鼓励支持各种社会资金投资小水电开发建设,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县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使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转变为可靠的经济优势。同时,要以县电力公司由省市代管为契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加快电网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全县电力发展水平。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城步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出门招商,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会等手段,积极引进3-5家竹木、矿产、绿色食品等深加工企业。同时,通过现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进部分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电子、服装加工企业和能耗略高的化工企业,使我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3、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工业园区是发展新型工业的主要平台。一是加大园区工业用地储备,当前国家土地政策从紧,我县比较优势不明显,用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引进一个项目才去征用土地,一个时间太长,二个增加了投资商的投资成本,往往难以留住投资者从而失去机遇。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降低投资商的开发成本,并利用工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落户实现招商优势,使园区真正成为筑巢引凤的梧桐树。三是工业园力争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并要围绕几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来办好园区,把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下载农业规模种养现状调查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规模种养现状调查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种养(--)产俏合同

    农业种养( )产销合同 合同编号: 签订地点: 签订时间: 提示:种、养方应事先就产品种、养及收购条件、要求的合理性向农业技术指导部门咨询,并认真分析将来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理性判......

    员工素质现状调查与建议(本站推荐)

    本文作者:陈志和 好范文原创投稿 关于员工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的成败。前不久,笔者借对本集团各子公司(基地)开展党群工作......

    调查与决策——《乐至县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调查与决策——《乐至县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总第375期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4期 乐至县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共乐至县委政策研......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杨 荣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湖北省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其发展速度缓慢的矛盾来研究湖北省农业发展......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最近,根据县委安排、县政协组织了专......

    我国医学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调查

    [摘 要] 针对我国医学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现状, 采用教育部国际司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了解医学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的原因、入学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评价、未来职业选择和......

    2012年我国印刷产业规模现状调查分析

    2012年我国印刷产业规模现状调查分析 来源: 中华印刷网编辑部 2012-09-18印刷 截至2012年4月,全国103家印刷企业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近年来,我国印刷产业依靠实施绿色......

    对农业及农村现状的调查

    对农业及农村现状的调查 三农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提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