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样例5]

时间:2019-05-13 13:4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

第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

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

王兰英

2009.11.8

一、大学生的择业心态与现状分析

择业心态是毕业生对择业方向、目地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想法和态度,其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日常生活和人生规划等密切相关,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反差。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一)部分大学生择业的主观意愿过强,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由于受个人喜好、家庭背景、社会舆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普遍较早,对未来从政、经商、创业或是继续深造往往已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并不考虑客观实际和个人条件,把能否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作为择业的第一准则,认为在就业问题上,更应该满足自身的要求和职业兴趣,不受任何干预。在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时候,有的甚至宁愿在家“待业啃老”,也不愿“屈就”,甚至希望国家和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有个“托底”选择。

(二)大学生择业受家庭、爱情因素的影响较大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本身的职业及父母对其职业的评价,在不同程度上出影响着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现实选择。“跳出农门”,“吃皇粮”、“铁饭碗”、求稳定、保终身等陈旧的择业观念,不但在大多数家长中根深蒂固,而且通过从小耳濡目染,也在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打下深刻的烙印,再加上企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风险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等,这必然会使大学生更倾向于谋求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职位,所以近年出现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国考”热现象。

另外,现在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很高,校园爱情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少大学生的择业是“捆绑式”的,男(女)朋友去哪里城市择业,自己就一起去哪儿。特别是女大学生,比较感性,崇尚“爱情至上,夫唱妻随”,男朋友是影响她们择业、就业的关键因素。当爱情与事业发生矛盾时,她们更倾向于牺牲事业而寻求爱情。

(三)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趋向短期化、功利化

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金钱观念、功利意识大大增强,在择业时淡漠了国家需求和社会责任,很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考虑“祖国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考虑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而更多地考虑自 1

身利益所得,更强调职业经济利益、物质待遇和生活环境的“经济价值”。认为只有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里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羡慕和倾向于找到“体面、钱多、轻松、安逸”的工作。正如最近媒体报道,成百上千的硕士生、本科生竞争三、四千元在广东卖猪肉的职位,不愿回西部老家考公务员;一些高校毕业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在北京做“北漂”,也不愿在所谓的小城市或边远、经济欠发达地区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为了能争得一个“理想差事”,一些学生在毕业前还报名参加了演讲、礼仪、舞蹈、外语等形形色色的训练班、强化班;一些学生甚至不惜代价,利用假期进行了整容等,其目的就是为自己的择业多准备一块“敲门砖”。

这种择业观趋向短期化、功利化是价值取向上的一种失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值得我们做就业指导工作时足够关注。

(四)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与心理准备不足,自主创业的意识、勇气不强

据官方媒体报道,2009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65万,若加上往届20多万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在当前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则更是雪上加霜,严峻空前。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难的认识与心理准备不足,只听说就业难,而不知就业如何难,何等难,好高骛远,对自己盲目自信。在他们一次次碰壁而回,劳而无果后,则更无法接受“天之骄子”待业的现实,感到自卑、无助、郁闷、茫然,甚至把自己否定得一无是处。即使有的毕业生想积极参与竞争谋求理想职业,又常担心竞争能否公平或竞争失败,害怕遭受挫折。另外有的毕业生受“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旧观念影响较深,自主创业的意识不强,更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与信心,靠等家长安排。

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项措施

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和稳定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高校也认识到,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最重要任务之一。关键是要拿出做好此项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针对性,为每一个毕业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局限于形势通报会、供需见面会、信息发布会和招聘会等。整个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面对毕业生群体而不是每一毕业生个体。这样的工作模式,较少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缺乏针对性,容易忽视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案,力争做到为每一个毕业生“量体裁衣”,至少是对每一类毕业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优秀毕业生要重点推荐,向社会重要岗位输送人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要提前关注、重点指导,以确保就业为第一原则,减轻家庭负担;对性格内向、条件一般的毕业生,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鼓励他

们增强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对毕业生情侣,既要尽量照顾他们的感情因素,避免就业后“两地分居”,又要开导他们做好思想准备,敢于面对困难。

(二)注重应对性,把就业指导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生择业是其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小到其步入社会后的生存方式、生活环境,大到整个人生的发展和家庭幸福,都有可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择业过程中决定。对于生理和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不但要把心理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而且在校园的最后一课更需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进一步增强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鼓励学生脚踏实地、自强自立、积极进取,以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应对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另外,针对大学生择业观中出现的“重个人、轻国家,重实惠,轻理想”的不良趋势,有必要对其加强爱国思想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紧密结合起来,用信仰之火、理想之光照亮其人生发展的道路。

(三)强调实效性,切实成为毕业生择业的“探路者”和“架桥人”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在实效上,没有实效,一切只能是空谈。目前,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率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效的重要标准。一方面,不仅要继续丰富工作内容,提供就业信息、培训就业技能和评价意向职位,进而帮助毕业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还要注意讲究形式,包括调研、开会、座谈、推荐会、招聘会等,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队伍,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导人员应广泛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心理学、法学、网络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广开门路、协调统筹和牵线搭桥的社会交往能力,切实成为毕业生择业的“探路者”和“架桥人”。

(四)策略超前性,解决“就业难”先从“实习难”入手

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即要求毕业生有工作或实习经验。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书本知识,接触社会工作的机会较少。当前,“实习难”已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前奏。围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种建议纷呈,其中一个观点就是认为大学生要注重实习,积累工作经验。

高校应当通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使教学尽可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要有超前性,关注“实习难”问题,把指导实习视为指导就业的前站。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积极联系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大力开辟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提前帮助用人单位发现人才、培训人才、推荐人才。

三、鼓励毕业生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鼓励毕业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奉献的择业观,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一)鼓励毕业生投身西部开发,用知识报效祖国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一些传统的制造业、加工业和产品趋于饱和,亟待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西部天然资源丰富,能源、石化、国防科工、建材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比较匮乏。祖国西部的发展需要人才,优秀人才是决定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鼓励大学生毕业去西部发展,有利于缓解东部大城市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于立志成才的大学生而言,西部欠发达地区无疑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可为天地,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绝佳舞台。党中央号召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当代大学生应以祖国发展的需要为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为西部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二)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干起,稳步发展

虽然“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但是当下大学生择业时确实存在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不切实际的问题。不少毕业生希望“一步到位”,去收入高、稳定的大机关、大企业坐办公室,不愿做工人和“蓝领”,怕没“面子”,造成了“大机关、大城市、好企业盛不下,小单位、小城市、穷地方招不到”的一种就业怪现象。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而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摆正心态,改变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单位、农村、边远地区去,从村官、“猪官”、技术员做起,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紧密结合起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大学生投身于农村、基层的社会实践,有助于了解国情、民情,有助于确立良好的价值观。据报道,目前我同已有大学生村官近十万名,而且实事也证明,务实的职业理想一样充满生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正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鼓励毕业生创业,发扬激流勇进的精神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项促进就业的重要方针,根据媒体调查显示,八成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60%从未有过实践,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的比例只有4%。其中,缺乏启动资金、市场经验和合适的创业项目是重要原因,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几乎浇灭了大学生创业的激情。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要引导大学生创业,并为其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一是要共同分析经济形势,认清金融危机毕竟是一时之难,我国经济甚至已经出现了回暖迹象;二是要介绍政策。政府为了鼓励创业,已经给出放宽小额贷款、减免部分税收、取消部分城市户籍限制等多种优惠;三是要强化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激流勇进,创立自己的事业;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提高创业技能;五是要请企业进校园,推介合适创业项目,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开发是关系到社会完善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所关注的各个重点、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建立的各种机制,不应是应急性的,而应该长期坚持和发展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还将长期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并构建育才、荐才、用才的畅通渠道,实现为青年大学生的全面服务。

第二篇:金融危机下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研究

[摘 要]心得体会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遭遇寒潮,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凸显,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也充满变数。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特征,结合社会对他们的新要求,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充分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和地方政府各行其职共同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商务英语本科生 就业形势 专业素养

一、前言

1、金融危机的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相比 2008 年,世界经济 2009 年下降了 0.8%,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经济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1]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9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 2008 年也放慢了0.9 个百分点。“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虽然当前中国消费者信心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消费意愿却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只有43%中国消费者认为现在是消费的良机。

[2]

2、金融危机对商务英 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8 届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超过100 万,2009 年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 611 万,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630 余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3]

同其他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招生基数大,毕业生人数超出社会需求人数。

[4]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冲击,企业的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根据一次有关“商务英语本科生就业”话题对部分企业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大幅下降;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企业钟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就业特点

1、毕业生专业水平同质性高,男生数量少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接受一样的教育,包括师资和教材。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和用功程度基本相近,导致学生专业水平相当,同质性现象普遍,不能形成能满足各行各业、各层次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格局。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悬殊较大。据统计,女生人数一般要占到学生总人数的 80%以上,甚至更高。而且,从实际经验来看,大部分女生的专业成绩要优于男生。然而,企业对男生,特别是成绩优秀的男生的需求度相对较高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需求与商务英语人才生源不匹配的问题出现,最终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2、毕业生有语言特长,涉外工作有优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大部分和英语语言相关,他(她)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得到了专门的训练,具备语言特长。另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他(她)们对西方历史、西方文化有较多的接触,还有与之相关的礼仪知识与沟通能力都得到增强。平时经常与外教、留学生以及外国友人的沟通交流也提升了自信心,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敢于用外语表达可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语言特长及独特优势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他们期望将所学的语言特长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语言优势。客观上来说,语言只有在应用中才能逐步领悟,才能成熟驾驭,否则遗忘的速度会加快。这种心理导致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局限性较强,不愿涉及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的一些职位,例如文秘工作、行政管理岗位等。这种情况也影响

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受青睐目前人才市场对工具型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已明显下降,具有扎实的商务英语功底同时又具备法律、金融、计算机、通信等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备受广大企业青睐。用人单位希望在雇佣最少人数的情况下,产生最积极的工作效率,节约运行成本。

但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差距的出现也最终导致雇佣与被雇佣方不能达成合作关系。

三、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的建议

1、学生当自强:学生自我成长尤为重要(1)专业要过硬现今,大部分高校都把英语和计算机列为必修科目,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更有甚者,部分高校仍将大学英语成绩与学位的授予相关联。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日趋见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甚至部分优秀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远远超过英语专业普通学生的水平。

在这种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显示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很显然应该在大学期间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锻炼自己技高一筹的语言应用水平,尤其要提升英语口语表达和英文写作能力。

(2)拓宽知识面中国农业大学胡友珍教授告诉学生:“商务英语人才要海纳百川地,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目前人才市场上,对工具型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已明 显下降,缺乏主体性知识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因只掌握一门工具性学科而就业疲软。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更应广泛涉猎书籍,拓宽知识面,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的人才。

试问一个了解法律、金融、医学、天文、机械、美学和文学的英语人才走到哪里不受欢迎呢?

(3)注重德才双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虽然社会在发展变化着,但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从来没变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这样,光有一身本领而人品低下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

[5]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注意提高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并付诸实践,才能实现德才双修。

(4)端正就业观据笔者在本校不完全统计,80%~9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期望在华东地区大中城市工作,而在这部分毕业生中期望进入外企、知名民营企业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又占到 80%。这就说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亟待转变。在西部、在农村、在小企业同样可以锻炼人,促进个人能力的提高,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2、高校找对策:高校助推学生成长(1)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强化第二外语学习虽然各个高校每年都会修订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计划,但高校受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制约,进行课程改革的权限被压缩到很小的地步,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和滞后现象很严重,课程科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确保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又能体现其实际应用能力,将语言的应用领域与就业方向或学生兴趣、特长结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强化第二外语的学习。通过保证第二外语的学习时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保证学习效果。据了解,部分高校的第二外语形同摆设,学习时间和强度不够,导致学生第二外语应用水平几乎为零。

(2)合理选配专业任课教师,引导学生热爱专业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在专业学习上有所作为,学生能力能否得到提高。据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英语专业,而且 80%以上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鲜有老师有实战经验,几乎没有老师在外资

企业从事过外贸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老师担任操作性较强的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从书本到书本,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想而知。

另外,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讲解,杰出校友举办的讲座,专业知识竞赛,实地到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见习、暑期实习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找寻自身与社会需要的差距,增强专业学习的紧迫感。

(3)培养学生技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只掌握英语这门工具知识,没有其他技能,是在就业中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应当鼓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熟悉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的实际应用型专业知识,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将社会需要和高校特色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为主的校内教育和直接获得工作实践经验的校外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4)加强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学生一入校,就应该给予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强化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学生面临就业时,给予就业指导,帮助其分析就业形势,把握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规律,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一条龙就业服务。学校应该鼓励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培训,以胜任就业指导咨询工作。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当今世界生活节奏快,人的心理压力大。尤其是大学生处于由象牙塔向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心理较为不稳定,毕业生尤其如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就业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也可以培训各学院的辅导员使之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就业心理咨询可以为学生介绍当前的就业情况,排疑解难,解开毕业生的心结缓解压力,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模拟招聘会。

3、政府多扶持:履行政府职能(1)政府要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工作商务英语人才是一个地方的重要人力资源,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掘,使用得当。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加大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扶持和关心力度,高度重视,使之成为当地外事活动、外经贸活动的主推手。

(2)提供实习机会、建立外语人才交流平台通过学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三方合作的方式来增加在校生的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毕业生熟悉就业环境,了解工作流程,体验作为社会一个齿轮运转的感觉,为将来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也为企事业单位带来了新鲜活力。以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实战前演戏的机会”。

各级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为外语人才提供就业咨询、职介、外语人才培训等服务,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外语人才的专门交流平台。

(3)对已经就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追踪服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仍然面临着适应新岗位、协调各方关系和面对生活压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对外语人才多加关怀,财力充裕时给予在职培训,可以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对该专业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经济正如一架加满了油,载满了乘客的巨型客机,起飞在即。

[6]

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要了解金融危机给自身就业带来的影响,根据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要求的变化及时对目标做出调整,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心得体会增加职场上的竞争筹码。随着高校的教育方式改革的推进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将逐渐提高,也为促进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1]季铸.2009-2010 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CEARO2010).中国对外贸易,2010-3-15

[2]中国消费者信心提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经济时报,2010-05-06

[3]张学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全力以赴做好 2010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1)

[4]赵本纲,吴娜.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知识经济,2010-01-01

[5]邢婷.外语专业:就业寒流中自知冷暖《.中国青年报》,2005 年 6月 28 日[6]韩秀云《.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第三篇: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依据)

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出口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倒闭、减产、停产导致大批就业岗位流失,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不少农民工被迫返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2009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批农民工返乡,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妥善安排返乡农民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农民工返乡明显受地域、行业以及自身素质状况的影响。从地域看,在南方务工回来的较多。如莒县,输出的13万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其中50%以上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由于这两个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间早、程度深,因此近期从南方省市返回的农民工数量较多。我们走访的返乡农民工多数由南方返回。从行业看,返乡农民工在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建筑等行业的比较多。五莲县从省外返乡的17名农民工中,有14人分布在以上行业。日照市东港区冀庄村,有150多名农民在建筑行业打工,有90多人返乡。与此相反,五莲县的家政服务在北京和天津信誉好、影响大、人数多,一直供不应求,很少有人返乡。另外,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业务专长等自身素质高低,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因素。莒县有3名农民尽管当时暂时返乡,但由于他们都是职业中专毕业,分别掌握一定技能,企业并未与他们解除劳动合同,每月还支付一定的生活费,返乡属于放假性质。

3、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许多困难。走访中一些返乡农民工向我们反映,回来后想在当地找点活干或者干点小买卖,但却面临活难找、事难干等诸多困难。我们在莒县走访的20名返乡农民中,仅有5人在当地又找到临时性零工,其余全部在家,再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莒县农民王保稳反映,返乡后听说县里一个企业要在当地建冷库,自己想养肉鸭,但一缺信息、二缺技术、三缺启动资金,不知从何入手。

4、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诸多问题。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通知要求各地,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并把返乡农民工培训作为政府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作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创业的机会,保持社会稳定。但是,目前社会上开展的各类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培训主体不明确、培训效果不明显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理论依据

1、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有关政策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最近几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和政策。2003年9月9日,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和财政部六部委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党中央出台了l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问题的意见》,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自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年农科教又印发了[2007]l号文件《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21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 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了当地的农民工培训计划和措施。

2、学界对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

从国内理论研究来看,总结梳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成果:一是关于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有了统一的认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于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普遍认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着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三是对于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但是,以上成果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专门研究基本上是从2008年10月以后开始的,到去年底对这一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骤然提升,很多农民问题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所以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3、国外、省在农民工培训方面取得的实践经验

从国外来看,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很早就开始了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在英国唯一能得到政府资助的产业培训就是农业,在法规方面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给予诸多的优惠待遇;美国通过颁布系列法案,建立和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日本建立了一套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的农业技术普及与培训机制。韩国政府注重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农民成人教育,对农民的选拔、培养和扶持都有较科学、系统和长效的改革尝试等。其中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国内实践层面来看,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不断加剧,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把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2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有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返乡农民工情况,了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研究提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科学模式。分为投入机制研究、培训主体研究、培训方式研究、培训效果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创业培训研究几个具体目标。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1)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情况、特点。

(2)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3)研究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对策性建议。

2、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国务院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农民工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山东省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利用曲阜师范大学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媒体资源,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做好基础理论的准备工作。

(2)调研法。一是走访有代表性的县涉农部门,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情况,了解当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二是走访返乡农民工较多地市,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及培训要求;三是了解破产倒闭的企业都集中的行业和岗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3)案例研究法。选择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建议,为做好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五、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3月—5月):根据课题指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题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资料,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由主持人负责。

2、资料收集阶段(2009年6月-8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全面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搞好资料的整理分类,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3、情况调研阶段(2009年9月-12月)项目组各成员根据分工,到涉农部门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专题调研,掌握返乡农民工返乡后就业和培训的情况、存在困难,综合分析调研资料,锁定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对策性建议,完成阶段总结报告。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

4、报告撰写阶段(2010年1月—3月),汇总各方面情况,按照成员的专业特长分工负责起草工作,形成研究报告,并向涉农部门和有关人员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最后由主持人终审定稿。

5、结题鉴定阶段(2010年4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验收。由主持人负责。

第四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抉择

韩晓琴

【该文章阅读量:131次】【字号:大 中 小】

摘 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出现严重下滑。面对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央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主要体现,其结构的优化,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

中图分类号:F810.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1-0050-04

作者简介:韩晓琴(1966-),女,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世界银行2009年3月31日发表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滑17%,发达经济体今年将整体下滑29%,其中美国经济下滑24%,欧元区经济下滑27%,日本经济下滑53%。发展中国家经济今年增幅只有21%,大大低于去年世行预测的58%的增幅。6月22日世界银行又发布报告预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负增长29%。世界贸易组织(WTO)则预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大幅减少,全球贸易将迎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了避免国际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都单方面或联合采取了降低利率、注资、收购、接管、降税等应急措施,但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2007年GDP增长更是达到了13%的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有9%,跌到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从季度GDP增速来看,从2008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季度GDP的增速分别是106%、101%、9%、68%、61%,季度GDP的增速也在不断下滑。从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很多宏观数据都止跌回暖,呈现出小阳春的气象,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形势比预料的好。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内外部环境还十分严峻。面对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中央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障民生,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而且更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

展。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内部的比例关系,即各项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这一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中期,财政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及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共品方面的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比重将大幅度上升,并将超过其它方面的支出。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与上述规律基本一致,即不断朝着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调整和优化。一方面,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下降,由1980年的5822%下降到2006年的2656%,下降了316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2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逐年上升,如社会文教费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由1980年162%增至2006年的2683%,上升了1063个百分点。这几年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支出,比如,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增加1264568亿元,增长25.4%,但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560364亿元,增长292%,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59555亿元,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都超过全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然而,财政支出结构在向合理化和有效化迈进的同时,仍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框架,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行政管理费用占比偏高且增长过快

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活动日趋复杂,政府所承担的公共关系事务也随之增多,因此行政管理费用增加也是正常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成本代价,这项必需的支出应该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从世界各国政府的支出情况看,行政支出所占比重基本上都控制在10%以内。然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支出比重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占总支出的7%左右上升到90年代的10%以上,目前更是高达19%。不仅如此,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还是各类财政支出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增长速度超出了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此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行政管理费的弹性系数一般维持在0-1之间,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年份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的行政管理费弹性系数均在1以上。过高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和过高的政府运行成本,势必使财政支出结构趋于僵化,其他公共支出难以保证,影响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2.民生支出投入严重缺位

民生支出的“缺位”,一是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也不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绝对值逐年增加,但相对于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不容乐观,与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要求仍有差距。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01%,这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51%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也达不到我国政府早在1993年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4%的目标。而且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农村大量存在文盲和科盲,制约农村经济发

展。二是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据统计,从1980年到2007年,医疗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112895亿元。可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实行市场化倾向的改革导致了政府职能的弱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长期低于财政支出以及GDP的增幅。目前中国政府在总体医疗费用中的公共投入仅178%,低于发展中国家27%的平均水平,而居民个人的支出却占总费用的558%,高于世界43%的平均水平。政府投入偏少,使我国医疗防疫控制系统极不完善,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生存危机,再加上公立医院的管理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从而造成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三是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偏低。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和谐社会构建的“稳定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促进经济发展的“减震器”。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保支出就已经占到财政支出的30%以上,目前我国虽已建立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社保支出的比重还很低,仅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同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狭窄,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20%的国际最低标准,社保支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广大农村和农民还很难享受到社会保障“阳光”的普照。

3.重要产业和重要领域的财政投入不足

一是对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对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中央一贯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但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经济增长,一再减少对农业投入,使全国财政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历史最高点1343%逐年下降至目前的807%,同时支农手段单调,投资结构不合理,这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是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偏低。研究与开发投入反映一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潜力,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1年出版的《科学应用与发展》中把各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标准,我国处于第一阶段末期和第二阶段初期。在这个时期,发达国家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均在1%以上,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08%左右的水平,可见我国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水平是比较低的。三是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投资有待加强。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经济建设支出比重逐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更严重的问题是,其内部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明显低于4%的世界平均水平,使能源、道路、交通等公共项目的支出缺口很大,导致“基础瓶颈”制约严重。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支出政策的抉择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明显,这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外需萎缩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直接冲击和最大困难。尽管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使中国经济在世界消费走软情况下难以独善其身。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67%。远高于同期欧盟20%、美国25%、日本30%左右的水平。为应对国际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自去年下半年起出台一系列稳定外需、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但主要经济体的进口需求仍在持续萎缩,导致外贸出口降幅在今年5月份进一步拉大。海关总署2009年6月11日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259%,累计同比降幅比前4个月加深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降幅加深59个百分点。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内需,而内需主要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依然严重失衡,2009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贡献率迄今最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所以经济增长下半年重在启动民间投资和扩大消费。即一方面通过扩大政府投资领域,并通过政府投资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民间投资;另外一方面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投入,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负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无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真正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以公共财政理念为导向,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与传统的“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共财政着眼于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政府解决财政供给的“越位”与“缺位”并存问题,应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支出责任,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事情,政府就不要通过财政手段去干预,只有市场机制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时才由政府介入。对于需要政府提供才能最佳配置社会资源的公共产品,如国防外交、文化卫生教育支出等等,政府应直接介入,以弥补市场自由配置无法完成的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缺陷。对于旨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公共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可以采取完全政府提供或私人和政府共同提供的方式。对于非公共性质的财政支出项目,政府要改变大包大揽的做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如能源、交通、通讯、生态保护和农业等,应切实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比较充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2.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

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压缩行政经费开支,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追根究底,既有人员、机构双膨胀和预算软约束的直接原因,又有体制转轨和政府职能错位等深层次原因,因此,降低政府运作成本的关键不是简单的削减经费,而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率型政府。一方面,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要以大部制改革为契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精简、效能、廉洁、高效”的原则,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重新界定部门职能,厘清“决策、执行、监督”的管理体制,将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从分指标、分项目、分资金等逐步转移到法制建设、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上来。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公务员系列的竞争机制。这不仅包括公务员的公开考试录用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务员的退出机制,以彻底改变行政机关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同时,要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减少政府的直接管理。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性开支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长,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公共性开支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而我国长期以来财政预算安排中,用于社会公共性的支出不尽人意。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地发展,我们必须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扭转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发展的传统做法,加大公共服务支出,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让全体百姓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从而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和改善民生问题。一是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逐步建立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同时重视研究增设教育专项资金的新渠道,开征教育税,取消现有的教育费附加,确保财政教育支出的可靠来源。二是增加医疗卫生投入。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三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

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救助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四是重视生态保护,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4.以突破“瓶颈制约”为抓手,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质产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农业作为政府的保护对象,加大农业财政投入,才能有效解决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国家对农业的净投入比例逐年上升。二是加大对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支持。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我国要提升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就必须强化科技投入力度,真正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为此,要着力发挥财政科研投入的主要作用,利用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建立创新机制,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三是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基础产业更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加大石油、电力等能源基础产业的发展,推动铁路、公路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有利于调整和改善投资结构,也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消费,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经济预测.[2]唐朱昌.新编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郭健,王栋.促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J].北京:宏观经济管理,2006,(08).[4]http://yss.mof.gov.cn/yusuansi 2008年全国财政收支决算情况.[5]谢旭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N].北京:经济日报2008-11-5.

第五篇: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型卡车行业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型卡车行业分析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009.5.17 重型卡车在向着大型化、大吨位、高技术含量、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但它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先来想想重型卡车的作用吧。

现在正处在世界金融危机之中,毫无疑问,中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四万亿的去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想想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中国在那次危机中算得上是“独善其身”,而且维持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这一次,不同寻常,而且已经衍变成了世界的经济危机,实机经济已经受到了重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身有感触。

这一年,在面对世界经济低迷时刻,中国无法将经济振兴寄予到“出口”,所以,拉动国内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砝码。国内需求的旺盛,毫无疑问也会带动“投资”的加大。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拉动国内需求。记得罗斯福在面对当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有人戏称,在美国,今天让人挖了一个沟,然后下一天,再让人把这个沟填平,所以,这个看似“无用功”的背后,却真的会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一次的中国呢?毫无疑问,你美国再发达,我们也不会这样学你。中国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大大得改善,不论是基于城市化进程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中国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基本条件的改善,我们都需要建设高质量的硬件设施。随着社会发展,这些东西,终有一天会用得着。这一点,我们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英明决策。

状且,不止是中国,像中国一样处在发展中的国家都需要。且不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当然这四个国家现在都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着,定有大的需求。那些处在更落后的国家,非洲、中西亚的一些国家、同样有北美的阿根廷,它们也总有一天会迎来飞速发展期,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啊。不论哪里的建设,都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的跟进。所以,纵观世界、横贯时空,重型汽车势不可挡。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背后定是伴随着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速流通,计算机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真实物品的流动必须依赖一种好的交通工具。显然,小汽车不能规模得解决这些问题。重型卡车用得着,而且大有用处。当然,有很多都是火车和飞机所代替的,这就要看它们分别的优缺点了。毫无疑问,相对短途且要求高效的最好选择是重型卡车。火车的路线是固定的,且范围有限,最终可能还是需要重卡来解决最后的问题。

可以说,重型卡车的前途是光明的,市场是巨大的!

但谁又能抓得住机会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们又如何在这场分蛋糕行动中大展拳脚呢?

毫无疑问,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制造企业,像奔驰、福特、依维柯、沃尔沃、福田等拥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优势,中国的本土企业,中国重汽集团、一汽、华菱、东汽,也不乏充足的实力,而且我们也同样拥有着它们所没有的优势,不论是用西方的“SWOT”还是孙子的“道、天、地、将、法”,我们都未必会输,况且,在当今的世界竞争中,纵然残忍,但没有绝对的输和赢,任何企业都做不到独霸世界,就算它有这个实力,也会被“可爱”的反垄断法给查抄了。

所以,暂时看似落后的中国制造业,绝无需妄自菲薄,我们完全有雄霸一方的可能。我们绝不可能把这个蛋糕拱手让人!

但,HOW? 能源危机,都会想到节能,大功率、大吨位并不代表大油耗,可以说,任何一个消耗能源太多的企业都无法长期存活,且不说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政府也得把它坎掉!

社会发展,我们不能忽视每个人在工作时的感受,虽然有些是苦力活,但制造业并不是没有服务,或许把制造业划为第二产业就应该被颠覆,可以说,不考虑使用舒适性的产品最终会被无情PK掉。这一点,中国重汽集团的“亲情服务”绝对是个典范!

虽作为机械背景出身,同样需要考虑商业运作。但我们能像某些电子产品所作的那种,向你保证三年保修期,三年一过,产品的使用寿命就OVER了吗?毫无疑问,这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直接促进了产品的销量。但是未必带来本公司销量的上升。任何想要长期发展的公司都绝不能做这种看似聪明的傻事。顾客是上帝,是很多企业的座佑铭,但怎么做,才是对待上帝的态度呢?如果哪个企业那么做,绝不是顾客无知,而是自身的狭隘。可能,消费者不懂技术,但他们也绝不是傻瓜。所以,能让产品寿命有多长,就尽可能让它长些,当然,保证它长久的可靠性和易操作性是前提。相信这一点,优质的产品,定会带来长久的 2 回报!

毋庸置言,西方很多的管理思想和先进技术已经流入中国,而且中国也已经展开胸怀接受。也可以说,道理每个人都知道,问题是谁能够做得更好?谁能够彻底贯彻~~

这或许又引来令一个话题,企业文化。当然,中国的企业有其本土特征,不可能完全西化,但自我感觉,中国的文化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而且,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好好得融合我们自身的文化和我们中国人自身的特征,中国商界的航空母舰也会很快被打造出来。张瑞敏的“众谋独断”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不能不说是一个典范。相信,中国会有很多优秀的企业,马云的阿里巴巴,任正非的华为,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从心底佩服他们!

话题转回来,既然从很多层面上来说,中国的重型汽车与国外优秀汽车,无所谓谁优谁劣,那我们就完全有必要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吃到我们可以吃到的“蛋糕”。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重型卡车的发展方向?一句话概括,重汽是用来拉东西的,跟轿车载人明显区分开来,所以只要做到它能实现它的功能就好,大小是相对的,优劣也是相对的。谁说,它就必须朝那几个方向发展?!当然,那个方向是一个更加细分的市场,也更加具体。如果能把大型的技术扩展到小型货车,是不是会有更优越的性能呢?——还有待考验!

期待中国的重型汽车中世界重汽中有更良好的表现,当然,渴望自己在这其中能尽点绵薄之力!

下载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指导讲座[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危机背景下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2008年9月,强势的金融危机来袭引起了世界金融的动荡不安,也让世界经济走向极度的低迷之中。这次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很......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五篇模版)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 摘要: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深入,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就业压力显现。我国的就业问题也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形势,沿海地区大......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五篇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学院经管学院 ;学号20131004118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

    浅析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 [摘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受到了影响。另外,在过去三十年我国维持经济快......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内容提要: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不断加深,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好转的迹象。1.2亿进城务工农民由于文化结构与劳动技......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预防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职务犯罪的预防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 陆玲玲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这句名言意味着当权力缺乏约束时就存在被滥用的风险。在我国商......

    英语专业本科生求职自我介绍

    一起来欣赏以下这一份由好范文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求职自我介绍范文,仅供大家浏览。 我是一名本科毕业生,毕业刚半年,学的是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翻译员一职。一......

    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题目

    选题名称 Emily Dekinson’s view of Death 艾米丽.狄金森的死亡观 A Comparison of Elinor and Marianne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人物对比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