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时间:2019-05-13 13: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第一篇: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

大学生是国家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成长在知识经济年代的他们已经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备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各界人士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年走向成人的转变过渡时期,这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险的时期。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一个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心理断乳期”。有时对各种事物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当理想与现实发生错位时,便产生了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心理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思想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越来越大,致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和焦虑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41.54%有心理问题,51.54%有偏执倾向,1.5%有轻生念头。16.0%--25.4%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情绪等。大学生心理问题女生比男生严重,农村比城镇严重。心理问题是导致辍学和自杀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休学、退学中心理问题休学、退学分别占64.4%和37.9%。在心理休退学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此外大学生独生子女已经将近一半,他们的心理障碍尤为严重,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不能相互理解,心胸狭窄致使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心理问题:

一、人际关系敏感。过分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他人不当行为和错误,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存在自卑心理,使自己在公共场所或者异性面前紧张不安,甚至害怕等心理。

二、麻木或者冷漠。遇到挫折就失去信心和勇气,退缩不前。

三、情绪容易失控,经常骂人、打人。

四、环境改变,心理适应障碍。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思想活跃与辨别能力低的矛盾

思想活跃,好奇求知本来就是青年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与解放初期,六、七、八十年代及上世纪末的大学生比较有很大不同。现在他们通过上网、录象、书刊报纸,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甚至男女关系都有许多直观的感觉。接受信息多,知识面广,思想活跃,这是积极的一面,但过多的信息刺激,也往往造成信息消化的不良,甚至“信息污染”,使他们产生盲目的、不健康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接受外界信息和思想影响方面,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①听到批评党政干部不正之风、腐败的多,而了解党员干部先进模范事迹的少;②听到周围不满现实的牢骚多(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社会治安差,人们没安全感,官员们腐化、堕落),而了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少;③听到国外生活富裕的多,而了解资本主义腐朽本质少;④听到鼓吹消费,不择手段赚钱的多,而了解艰苦奋斗传统的少;⑤听到、看到社会上某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多,而了解正确的祖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和鉴别抵制能力少。这样也就造成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政治上的探求性与观点的偏颇性,思想上的求异性与心理上的叛逆性。要解决思维活跃和辨别能力低的矛盾,从教育的角度应着重:①综合治理,优化教育环境,消除信息污染;②指导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史,了解中国革命,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共产党夺取政权和执政的不容易;③指导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用辨证法的观点去认识社会分析各种问题。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是人生中最充满浪漫色彩的阶段,喜欢幻想,他们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憧憬未来,构建理想,充满热情和朝气。如何设计飘渺而又实实在在的未来,他们内心在探询,审视和挣扎着。当代的大学生与父辈相比,虽然多了许多物质的支持与思想行动的自由,但缺少稳定而厚重的精神家园,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青春是一艘没有航标的船,不知驶向何方?

所以他们在遥远的彼岸呼唤理解。他们自我意识觉醒但自我意识水平又不高,常常会出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

1、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往往产生矛盾。

2、他们往往立意很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行为水平低不能扎实苦干,意志薄弱,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消极自卑,表现出情感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3、他们在确定自我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朝气、虎气甚至有几分“狂气”,总想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常过分的自我炫耀,夸大优点,口出狂言,一遇波折又走极端,失望、忧郁、厌恶现实,厌恶自己或玩世不恭,埋怨父母遗传基因差,形成过分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之间的矛盾。针对以上特点,教育上应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A、以人为镜,从与别人的比较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B、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C、通过自我反省认识自己。D、通过专家咨询和运用科学心理测验来认识自己。培养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自我控制,自我忍耐,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大学生从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到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的自我境界。■自我为中心与人际关系的矛盾

大学生自我意识早已“觉醒”,重视自我在群体中的地位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之一。当代大学生处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既有与过去和世界各国相同的共性,又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带来了自我意识强烈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

1、自我意识敏感。即过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印象,因而导致错位,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及处理人际关系;

2、“自我中心倾向”严重。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造成他们“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只希望别人关心帮助自己,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过份重视自我,强调自我,集体观念淡薄,形成自我意识强烈与集体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

3、他们要求个人自由,却往往忽视组织纪律,不愿受组织约束;

4、大学生伙伴要求强烈,特别是远离家乡在异地读书,更想寻求伙伴,常常为自己没有知心朋友而苦恼。但是在交友上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或者不善于交友。有的胆小、羞怯,有的自私、嫉妒心重,有的哥们儿义气重和一切向钱看,使友谊庸俗化。研究表明:大

一、大二的学生,他们的择友标准都存在着肤浅性、幼稚性,重感情又易相互猜疑,彼此讲义气,不讲原则。嫉妒心理又常常影响同学关系,他们苦恼又不知原因何在,他们在那遥远的彼岸呼唤我们辅导员“理解”。针对以上特点,建议:A、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促进交往,增进友谊,培养集体意识;B、引导学生克服忌妒心、孤独感,冲出自我的小圈子;C、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念,帮助学生择友甚至交异性朋友,以真诚、尊重、信赖、互助的态度交友,克服单纯的讲义气,重实惠的不良倾向。■大学生恋爱情感中的幼稚、冲动与理智、成熟的矛盾

现在大学校园内讲恋爱已是普遍现象。在这一感情生活中他们时而愉快,时而苦恼,内心充满了矛盾。

首先是择偶的矛盾。在择偶标准上,大学生受影视、书刊、周围世界的影响,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标准也有个人的特殊感觉。但“感情是什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感情既是杀人的利剑又是快乐的天使”。所以在择偶标准上究竟是要“爱我的人”或者是要“我爱的人”飘忽不定,引起内心的许多矛盾。

其次是恋爱过程的愉快与痛苦的矛盾。交往中一旦确定了恋爱关系就行影不离,卿卿我我,感觉愉快。但由于学校里活动较多,有学习任务在身,或其他不确定原因,造成双方也有失约的时候或者因经济开支,或者见解差异等等原因,也会给对方造成较大的不愉快。他甚至会猜忌对方会“变心”,特别见到对方和其他异性同学在一起时,则会产生强烈的嫉妒。甚至个别同学这种嫉妒心理不断膨胀,发展成为忌恨。“爱有多深,恨有多深”,做出一些冲动行为,造成过错,甚至罪过。

其三,偶像与贬低的矛盾

在恋爱初期不能用理性辨证地分析对方,而把对方偶像化,热恋中把对方的缺点都可以

当成优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相互了解,他们往往又会夸大对方的缺点,甚至贬低对方,感情出现裂痕勉强维持,不求天长地久,只求现在拥有,毕业时再各奔西东,有的立即“拜拜”,造成失恋的痛苦。

其四,偷吃禁果尝苦果

恋爱过程中交往甚密,拥抱亲吻频频发生。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可能会被冲跨,于是偷吃“禁果”,以至于使女方受孕,堕胎,身心俱损。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常常发生矛盾。

针对以上情况,建议:

1、对学生进行婚姻恋爱的教育,把情感教育和责任教育结合起来。爱对方就要对对方付出,对对方有责任才是“真爱”;

2、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性活动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三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性爱”。人类的性活动是人自身可以控制,没有情爱的性爱是低级的动物性的;

3、多个别关心,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带来的不安、焦虑等问题;

4、多组织健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学会爱的艺术,爱的责任。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情未了像春风悄悄来临/爱无言像雪花飘飘飞去/彼此距离把真情埋在心里/爱的故事才这样美丽。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概括地说,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们在进行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总要和客观事物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并对它们产生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以带有独特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考试取得好成绩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失去亲人则令人悲哀、痛苦,遭人打骂会感到愤怒、敌意,处境危急时则感到焦虑、恐惧。这些喜、怒、悲、惧等等,都是带有独特色彩的态度体验,是由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决定的。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要看它是否符合和满足人的需要。与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不会引起任何细微的情绪体验;只有那些与人的需要紧密相联的事物,才能令人产生种种情绪和情感体验。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事物,就使人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积极的体验,如愉快、喜悦、满意、爱慕、尊敬等;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与意愿相违背的事物,则会使人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消极的体验,如不愉快、愤怒、憎恨、恐惧、悲哀、羞耻等等。

有时,即使是同一件事物,由于不同人的需求不一样,也可能引起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同是一轮圆月,恋爱中的情侣看到它时,体会到愉悦、爱慕的美好情感,而独在异乡的游子却被勾起无尽的思乡愁绪。此外,由于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的复杂性,一件事物可以其不同的方面与人的需要同时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因而产生诸如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等复杂甚至矛盾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人的情绪状态是复杂多样的,按照持续时间长短、强弱程度和影响深浅,可将其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情感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和人的社会观念及评价体系密不可分,反映了个体和社会的一定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风貌。情感主要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二、大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人们的情绪和情感都有着从简单到丰富、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进程,每个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婴幼儿(1~3岁)在出生后不久基本上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渐渐会形成愉快、害怕、发怒、害羞等情绪,和母亲产生感情依恋;童年期(3~14岁)各种情绪继续丰富发展,同时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产生并逐渐发展;青年期(14~25岁)的人情感丰富复杂且体验深刻,情绪的波动起伏大,易冲动;到了壮年期(25~45岁),情绪和情感则渐趋稳定成熟,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此时社会责任感强烈;中老年期(45岁以后)情绪基本是平静、恬淡,顺乎自然,但受更年期、疾病衰老、家庭生活变故等影响,易出现忧郁悲观、孤独寂寞、多疑易怒等消极情绪。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情感丰富、复杂、不稳定。青年人对人、事、社会现象十分敏感、关注,对友谊、美、爱情、正义等的追求十分执著,爱思考、辩论,甚至于以行动来维护心目中的真善美;他们的情感体验深刻、强烈,感情容易外露,喜怒哀乐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容易冲动、凭感情用事,过后又懊悔不已;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呈两极趋势,有时兴奋激动如火山爆发,有时消沉忧郁,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此外,大学生这一群体由于其独特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生理状况,使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鲜明的特点:

1.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素养,加上社会和自我的高要求、高期望,因而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一般能用理智约束冲动,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适,从总体上看来,大学生情绪和情感是比较稳定的。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仍有不稳定因素存在,突出表现在,情绪和情感经常在两极之间起伏、动荡: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积极,时而消极;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时而外显,时而内隐,呈现出波动性的特征。这种波动性是由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方面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由于性成熟和性激素分泌旺盛,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之间出现暂时的不平衡,易产生情绪波动。另外,从人体生物节律来看,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有周期性的变化,处在高潮期时,人感到体力充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处在低潮期时则正好相反,人会觉得疲劳乏力、心情沮丧、思维迟钝,也呈波动的特点。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产生各种内心矛盾并不断冲突,如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理想与现实、闭锁与开放等等,这些内心矛盾和冲突常会打破大学生的心理平衡状态,引起情绪和情感的波动起伏。

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尚未成熟,虽然他们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务极为敏感、活跃,但是人生观的不稳定、认识上的不成熟往往使他们不能对社会现实和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容易以偏概全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跌到悲观失望的谷底,难以自拔。

总之,由于大学生自身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上的不平衡,使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呈现出忽高忽低、激烈多变的两极波动,并与稳定性共存,形成稳中有动的特点。

2.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

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丰富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极为丰富,不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还是从事社会活动时,无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在自我情感体验方面敏感丰富,注重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在学习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科学和真理,憎恨迷信和谬误;大学生对祖国、社会和集体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义务感,嫉恶如仇,喜恶分明,正义感鲜明;大学生对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十分向往,还积极地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体验到美的感受等等。

其次,这些丰富的情感在表现形式上复杂多样,呈现出外显和闭锁、克制和冲动交错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是一致的,呈现出明显的外显性特点,例如为比赛胜利欢呼雀跃,因考试失败而垂头丧气。然而,在一些特定场景和事件上,大学生的情绪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往往并不一致,有时会把内心真实的情绪和情感隐藏起来,显得冷淡、无所谓,如当大学生感受到不友好、不公正的对待和压制时,在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的场合中,在对立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把心扉紧闭起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还会采用文饰、反向的办法来掩饰内心情感,就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那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说自己从来就不爱吃,也不想吃。这就是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闭锁性的特点,它与情绪的外显性是交错共存的,只要有适当的场合和理解、关心的对象,大学生就会敞开心扉,表露真实情感。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期,他们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在外界刺激下极易产生冲动性情绪和行为,尤其是在感受到挑衅和敌意时,容易情绪失控,呈现出冲动性的特点。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自制力,多数情况下都能用理智克制冲动,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因而冲动性和克制性并存。

3.阶段性和层次性并存

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不同年级阶段的大学生各有特点,另一方面,同一年级的大学生由于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又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二者交织共存。

(1)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低年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刚刚跨人大学校园的新生,心中涌动着成为一名大学生的自豪感,对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体验到走出“黑色七月”的轻松和愉快;同时,由于没有考上更好的专业和学校或在新班级中失去原有的中心位臵,以及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等原因,许多大学生感到强烈的失望、迷惘和自卑。激烈的竞争、繁重的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在短暂的轻松感后很快便感到压力和紧迫感;陌生的环境和人、生活上的不适应,使得低年级大学生产生恋旧感,深深地思念父母家人和旧日同学。因而,一年级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自豪感和自卑感交织、轻松感和压力感交织、新鲜感和恋旧感交织的特点。

中年级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二三年级的大学生经过一年的调整后,已逐渐融人大学生活和学习之中,适应性情感增强,表现在:专业思想渐趋稳定,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对自我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独立感、自尊感和自信心得到发展。此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逐渐增多,与班级同学的感情较为密切,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一些大学生还开始了对爱情的追求。中年级大学生爱好广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审美活动等,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美感进一步发展并成熟。情绪和情感总体看来较为平稳。

高年级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经过近4年时间的大学学习,高年级学生即将告别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此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社会性情感日趋丰富,主要表现为更多地关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倾向。毕业在即,高年级学生大多面临毕业考试、论文答辩、求职择业、恋人去向等诸多抉择和压力,因此紧迫感和忧虑感十分明显,同时对母校和班级、同学产生惜别留恋之情,依依不舍。但也有个别大学生,因学习或择业中遭到挫折,产生愤怒、焦虑、紧张情绪,在冲动中做出毁坏公物、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教育和引导。

(2)不同层次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按在校学习成绩、表现及能力,可将大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三个层次,现就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优秀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优秀生的独立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较强,情绪大多积极、愉快、乐观,他们的求知欲极强,学习兴趣浓厚,能体验到获取知识和有所创造时的快乐,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较强。

后进生的情绪和情感特点:后进生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想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甩掉落后帽子,另一方面又常因缺乏毅力和恒心,半途而废,徘徊不前,因而内心常常感到苦恼、痛苦、自责,他们既有强烈的自卑感,又有一定的自尊心,最忌别人揭短,怕人瞧不起。

科学认识大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调适不良情绪,促进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第三篇:试论当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孩子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好高骛远,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个别出现逃学、吸毒、自杀等现象。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追根溯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社会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改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儿童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一般说,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环境等渠道来实现的。

一、家庭方面。

这些孩子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儿童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人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又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学校因素。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否定性评价,如笨蠢猪等,使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并引发退缩,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如,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通过每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对儿童心理造成负作用。由于社会的不良观念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儿童心理和谐也受到不利影响。

心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图“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马斯洛)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开展。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亲子之情不可代替,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善于运用教育方法,善于处理家庭问题,对孩子既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会作的态度和方式。建立一个团结、活泼、文明、进取的班集体,同学间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集体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儿童的友谊、集体的活动促进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教师要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

四、帮助获取有利信息。

儿童每时每刻都受着社会传媒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便是图

第四篇:当前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状态问题分析

当前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状态问题分析

一、当前基层民警存在的几种心理状态

(一)困惑心理[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1.对派出所的职能设定认识不清。由于派出所工作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让民警分辨不清哪些是警务、哪些是非警务行为

。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水管破裂、爬楼开锁、送醉酒者回家、查无照商贩等都是通过110指挥中心下达到各派出所的,民警们又不能不去做。翻开某派出所一个月的出警记录中,只有三分之一涉及治安问题,其他的严格来说都不是警务。一些受过各种司法处理的人甚至直接把警察称为“政府”。因为管理的事情太多太杂,警察的工作压力很大,有的警种的民警平均每天要加班四五个小时。有报道说,警察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人少13岁,健康状况很差,大部分民警患有各种疾病。但一方面,公众似乎并不亲和警察。

为什么费力不讨好?有专家认为,我们对警察的定位不准,包括政府、民众和公安机关自己,都有认识不清的问题。公安机关自己说是半军事化单位,是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人民群众认为你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关。党委、政府认为你是刀把子、枪杆子。人民代表认为你是执法机关,要经常评议。正是因为有如此多重的面孔,对于警察的职责和定位,别人搞不请,自己也吃不准。因此,民警的处境十分尴尬,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另一方面,在警力紧张、民警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派出所民警却要参加大量与他们的职责不相干的非警务活动。如在农村要帮政府部门征收税费、催粮要款、计划生育、农田基建、道路拓宽等;在城镇,主要是配合政府部门房屋拆迁、市容整顿以及配合工商、烟草、医药等部门执法,还有受命插手经济纠纷、采取强制手段替单位或私人催款追债等。让派出所民警更头疼的非警务工作来自所谓“条块”管理体制:上级公安机关要求他们对群众“有求必应”,而乡镇政府把警察当作看家护院的“治民工具”而呼来唤去。既要完成上级公安机关下达的名目繁多的各种任务,还要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比如政府要搬迁市场,摊主们不愿意,但政府部门已出了告示,于是调动警察强行搬迁。与此同时,上级公安机关也布置了工作,民警就不得不白天执行搬迁任务,晚上接着搞清查。有的民警说:“警察的形象不好,可有时候我们是代人受过。又如当地政府安排工作,本来与派出所的职责根本不搭界,可只要政府领导开口,派出所就得派人去,群众看见穿警服的民警为这类事出警,警察两个字在他们心里就有了异样。你说警察背上这个骂名冤不冤?”警察确实有不被人所知的苦衷,归根结底是四个字:得罪不起。都在一口财政锅里吃饭,气顺了事好办,惹怒了添麻烦。许多乡镇领导把派出所看成是乡镇政府的一员,把自己凌驾于派出所之上,美其名曰党委领导一切,不论公事私事,动辄叫上派出所。据某报批露,一位乡党委书记在工作时间欲叫上派出所所长一道去喝酒,派出所长因担心触犯“五条禁令”而当面拒绝,书记认为不给面子,当场摔了派出所所长一个耳括子。虽然事后书记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派出所在乡镇的地位由此可想而知。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也使一线民警有苦难言,有些地方就出现了不具备执法资格的治安联防队员、协管员代替警察执法的情况。你说群众能满意吗?一些农村地区目前干群关系很紧张,迫于乡镇官员的压力,公安民警经常被派去催粮派款、搞计划生育、设卡收税等,政府部门通过宣传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求警察去强制解决。这实际上是拉“人民警察”的大旗作虎皮。有的民警说:“有时候跟乡镇干部下去工作的时候,不但要冒着违反上级规定和法律法规的风险,还要忍受良心的谴责。有一次县、乡领导要求公安派出所民警下到一个村解决水库承建的纠纷问题,村民与承包商之间发生争执,结果我们民警被打,衣服被撕破。这些所谓的‘任务’明显违反中央政策,你说我们怎么办?”仔细想想,派出所的工作可能有一半不属于公安业务。

2.对警民关系的定位认识不清。在国人开始熟悉了诸如“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有困难找警察”、“有求必应”、“鱼水情”、“扶贫十个一”等口号时,派出所也逐渐成了一支“万金油”服务队。现在的年轻人对雷锋、焦裕禄似乎很淡漠了,雷锋这位上世纪60年代牺牲的军人生前不会想到,在他渐渐被社会淡忘的今天,他会成为共和国警方治理“冷、硬、横、推”顽疾的一剂药方。事实上,每个公安民警、每个公安机关的单位组织在年终作总结时,都要总结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有位民警说:“想起来有点可笑,每年年终总结前我们都要突击做点好人好事,有时候实在凑不够了只好编排几个。”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不反对警方为群众办好事,但这能否成为公安部门的业绩考评标准呢?现在民警一月千把元的收入,今天赈灾、明天募捐,老婆孩子谁养,这很不现实。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是全国公安机关的“爱民月”,这个时候会在大街小巷看到更多警察的身影:慰问残疾人和五保户,为下岗职工送温暖,有的民警说:“这样的活动还有点意义。但其他地方搞的上门服务、街头咨询、现场返赃以及理发修车什么的,有些本来就是你分内的事,有些则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一些,现在叫作秀吧,你帮理头发,理发店的师傅不喜欢;你帮修自行车,修车的不喜欢,抢了他们的生意,几十年的老套

套了。在这幅“警民同乐图”的背后是警方面临的公共关系的深刻危机,警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缓和警民关系。帮助困难军烈属失学儿童,自有民政部门;理发、擦皮鞋,自有理发店、擦鞋匠。而办理护照户口暂住证,破案擒凶、指挥交通,惟有警察。应该指出的是:民警们过多地在工作时间去做服务性的事务,在为部分人提供便利的同时,恰恰也使得那些危难之中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应有的帮助,使得那些正在经受不法侵害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救助。

(二)疲惫心理

1.客观方面的因素。超常的工作压力,巨大的保障缺乏,治安形势日趋复杂,而派出所的警力却严重不足,让民警疲于奔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面临着新的犯罪高发期,特别是2000年以来,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十分繁重,大案要案居高不下,治安形势日益严峻,近几年一次接一次的“严打”行动已使基层民警疲惫不堪。一次次的统一清查行动,加上区域性的各类打击行动,而且大多数在晚上进行,这让广大基层民警如牛负重,苦不堪言。他们拼体力、拚消耗、拼极限,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笔者到某派出所调查,民警人均日加班4.4小时,警察在所有行业中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民警自嘲道:“除了沿海地区血汗工厂的民工外,我们人民警察大概是加班最多的人了。”一些派出所的民警已记不清上次“今天我休息”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如果遇上大案或统一行动,几天几夜不回家那是常事。

2.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果说体力上的消耗可以弥补得回来的话,那么心理上的疲惫却是难以愈合的。和平时期,公安工作是一项最具危险性的职业。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共有4900名警察因公牺牲,12.94万名警察光荣负伤。进人90年代以来,牺牲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每年都在300名以上,1997年更是达到了520人。特别是当前社会治安恶化、刑事案件暴力走向更加明显,涉枪案件越来越多,不计后果的亡命之徒遍地都是,战斗在对敌斗争第一线的派出所民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与此同时,许多屡破大案、多次立功的民警爱人和子女经常受到犯罪分子的恐吓和骚扰,家人整天提心吊胆,不得安宁,亲人们处于这种生存氛围,对于民警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付出,它是一种心灵的苦役和精神的酷刑。

(三)攀比心理

1.需要与现实的差异导致心理失衡。全国“二十公”以来,尽管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力度,给公安机关增加了不少经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公安经费与公安机关日益增加的执法办案的实际需求差距仍然很大。多数公安机关办公经费拮据,装备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不到当地社会发展规划。这种需要与现实的差异就使民警难免产生心理失衡现象。办公经费拮据,装备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使基层领导和部分民警不得不花时间费精力去“搞”钱以充实办案经费,但难免不会出现问题,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2.警力严重不足,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工作导致民警心理失衡。近几年来,各地的各类刑事案件、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数量、外来流动人口等都逐年猛增,以某派出所为例,1990年派出所有民警5人,辖区总人口为1.3万人,基本上无外来流动人口,治安刑事发案不足30起。2004年派出所民警仍为5人,但辖区总人口就已达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就达近5000人,当年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近100起。15年来,辖区总人中增长了54,各类案件增长了233,而派出所的警力却没有增长,现有的警力与繁重公安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的警力与公安机关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保一方平安,公安民警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拼,用自己的健康去搏。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运转往往会造成公安民警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如调节和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在工作中易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毛病。

3.职业本身的压力过大,社会关爱不足,导致民警心理失衡。随着社会发展,暴力性犯罪日益增多,民警执行任务中,时常身处险境,面对生死考验。一桩桩血的事实,给少数民警造成了一定的职业恐惧心理。同时,民警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公安机关逐步推行的任职资格考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岗位量化考核、“末位淘汰”等激励机制,也给一些文化低、年老体衰的民警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网上曾刊登四川一民警因工作繁重而跳楼自杀,这是逆反心理的失衡。

二、排解民警工作、心理压力,调动广大民警积极性的对策

1.警察职业化,刻不容缓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公安机关面临着警力不足并且短期内无法改变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占用大量警力的双重压力,长期困扰警方的消极因素仍然依旧:体制不顺、警令不畅、经费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不善、形象不佳。与此同时,智能犯罪、黑客犯罪、高科技犯罪等却让警方疲于应付。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现状与我们国家的警察队伍职业化水平低有关。因为不同职业,搞不清警察的定位;因为不职业化,很多警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2.正确定位警民关系

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有求必应”这种模糊不清的承诺,其实是对滥用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纵容。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它为个人提供服务应该是求助者确实力所不能及并且情况紧急。警力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警力的增加与犯罪的减少没有必然联系,犯罪只与社会环境存在必然联系,应从管理体制上挖潜力,向素质要警力、向科技借警力、向改革挖警力。目前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主要不在于民警自身,而在于命令他、指挥他从事非警务活动的有关领导和部门、机构。这涉及公安体制问题,国家应该从财政上保证公安机关的经费。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执法力量,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警务活动和执行公务,只对法律负责,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让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

3.改革现行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让民警有一个宽松的执法环境

我国现行的公安体制,特别是公安经费筹措机制,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也是公安机关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和违法行政、执法犯法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性原因。怎么能指望一支靠罚款、吃杂粮、打野食筹措经费的警察队伍安分守己呢?

4.加强派出所思想政治工作,把从优待警落到实处

如何提高派出所民警的身心素质,是当前公安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但作为社会特殊角色的人民警察,其特殊的职能决定着其心理压力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心理支持。为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安派出所肩负的任务将艰巨繁重。要教育民警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顾全大局,体谅国家的困难,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民警面对需要与现实的差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解心理失衡。同时,争取社会各界以及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建立起与派出所工作性质、任务相适应的警务保障机制,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派出所工作所必需的行政经费、办案经费。

5.劳逸结合,确保民警的身心得到休整

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应要求民警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不宜提倡民警加班加点地超负荷工作。确因侦查办案、专项行动和突击性工作必须加班的应给予补休,对民警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执勤的应给予较高的补贴,使民警工作之余,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休息,生活之中能够有经济来源补充营养。

6.大力加强公安科技建设,努力实现科技强警

加强科技建设,才能真正把民警从“人海战术”和手工操作的落后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摆脱超负荷工作的苦海,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前,农村派出所急需配置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办公用品和警用小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在公安队伍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信任民警,多与民警交流沟通,确认民警的能力,努力为派出所民警营造一个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想方设法帮助一线民警解决实际困难,关心基层民警并帮助解决其工作、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派出所民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有效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因素,增强民警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派出所的职能作用,为“保一方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试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试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状况

1,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

2,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

3,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导致大学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

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适用大学的生活

1、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2、要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

3、自强自立,学会自动探索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4、重新确立自己的目标。

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述如何用情绪的ABC理论调节不良情绪?

答:在ABC理论模式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性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一)、发现自己处于不良情绪时,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导致自己情绪的一些认知,并加以改正,过程如下: 1.将引发不良情绪的事件和认识一一例出。2.找出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

3.通过对非理性观念的认识和纠正,找出合理的观念。

4、通过建立合理的观念,最后达到情绪感受的改变。二)、情绪调节方法

1、控制 学会控制,就是在陷入不良情绪时,要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当你将要发怒的时候,可这样来暗示自己:别做蠢事,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既伤自己,又伤别人,还于事无补。不要急躁厌烦,急躁厌烦无济于事,只会有害无益,渐渐安静下来。而我的口号是——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哈!(笑一笑)

2、宣泄。学会宣泄,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与途径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哭,可以让不良情绪随着眼泪释放出来,对消极情绪起到缓解作用。喊,我的最好办法是唱唱歌,吼几声,发泄心中的一股“气”。诉。当不愉快时,不要自己生闷气,要学会倾诉。朋友聚一聚,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得到朋友的同情、开导和安慰。不过要指出的是倾诉的对象不仅仅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老师、同学等。“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二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动。可以去游泳,效果非常的不错。

3、转移。学会转移,为了控制住不良情绪,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比如,到外面走一走,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那郁闷的心情!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方法是逛街,看看五颜六色的衣服,饰品,满足一下视觉,养养眼,效果不错!

4、改变

学会改变,就是指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的看法,以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我们只注意到事物的负面或暂时困难的一面。如果换个角度,把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正面或光明的一面,就会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从而乐观、自信起来。

5、自我疏导

人在遇到不良情绪的时候,如果不能自我调节,就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答: 一下子从高中时代如上弦箭般的紧张沦落到无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变得慵懒。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生活,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都由老师或班主任统一安排。而到了大学,我们就像松了缰绳的野马,尽情玩乐,反而把最重要的学习丢一边了。所以,对于刚进大学的我们来说,要先把目标定下来,想想四年后的路我要决定怎样走? 调整期--认识自我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的我,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充满着希望,也带着几分迷茫走进了大学校园。在我进入大学校园时,迎面而来的是美丽新奇的校园建设、亲切相似的同学面容、陌生向往的生活环境。有高兴,也有失落,但我都走进了大学校园,一切的一切将从这里开始四年新的学习和生活。你不再是尖子生,一切从零开始。

首先要正确看待自己。在这里,我们的基础都差不多,不管你在高中是多么出色还是落后,在这里我们都是普通人,一切从0开始。

刚到大学,我们要先熟悉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有的新生由于心里准备不足,高中时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而导致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能力差,过分自卑和不够自信。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明白大学和高中一样都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学习上的相互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考试压力以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然而由于胆量小,人际关系不是很好,有些时候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着些会让我心情烦躁,无心学习。我想到了大学我一定要克服这种种的问题,要做好对抗挫折的准备。有位老师对我们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能有效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如果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能正确认识挫折,分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会明确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会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处理关系

增强自我吸引力,让大家肯定你

大学是个团体生活的地方,一个寝室很多人,大家的生活方式成长环境都不一样。所以彼此间要学会宽容和融合,不断磨合。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来自大城市的富家子弟,就自觉高人一等,态度傲慢无礼,这样的话必然会被别人排斥孤立起来。相反,更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来自贫穷山区,吃的穿的没别人好,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比别人矮了半截,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交往。我想大家在同个团体里面,就是互相平等的,要互相关心和谅解。处事原则

但在团体生活中特别是寝室生活中,一定要把握好人际交往的几个原则:

(一)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

(二)要言而有信,不要轻易作出许诺

(三)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

(四)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

(五)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

(六)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好为人师。

(七)要善始善终,不要见异思迁。

(八)要不滔不骄,不要见风使舵

(九)要宽以待人,不要苛求于人。

我将要以上述条件要求自己对待身边的人际关系。锻炼胆识,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拓展能力。

在大一时,遇到学生会和感兴趣的社团招新,我们都应该去试试,即使没有选上,也会让自己在竞选是锻炼胆子;若成功担任了职务,更能体会到这些工作真能锻炼人。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会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学会如何对应对突发事件,通过这些实践会比别人早进了社会一步。业有科别,术有专攻,我们都有自己的专业。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应再学些什么?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还应补充、提高?我们都要早作好打算。大一时除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最好是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拓宽视野,发掘兴趣爱好。多方面锻炼自己。我们入学时就会碰到学生会和各个社团招新,要积极尝试,让自己走出与他人相处的第一步。而做这些工作的话容易与他人联系,可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而且在做相关工作中,能发现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现在还是大一新生。到了大二我会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任何兼职可以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提升。而一些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兼职或者实习,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将来的就业中赢得有利的砝码。奋斗目标

1.一年级目标: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内容有: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 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

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

2.二年级目标:提高基本素质。主要的内容有:

主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具有坚持性;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

3。三年级目标: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主要的内容有:

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 心得体会 ;

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

4。四年级目标:工作申请,成功就业。主要的内容有:

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等。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计划实施方案

1.大学期间:2010年~2014年

1)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测绘行业的基本知识。2)英语考级积极复习,强化英语,至少过4级。3)从大二开始,积极准备考有关的证书。

4)从现在起,关注考证的各种信息,研习关于测绘、计算机等方面的书籍。5)假期打工积累社会经验.2.长期计划:

1)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各方面见识.2)努力工作,积极博取提升的机会。3)在工作,学习之外,坚持锻炼身体。4)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5)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6)建立良好的交际网,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生座右铭.四、根据现实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

一),高校男生恋爱心理现状及特点

1,动因复杂多样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恋爱仅仅是一门选修课,但有可靠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有78.9%的人恋爱过或是正在恋爱中男生恋爱的动因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情不自禁型 在校大学生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上也逐渐显示出接近异性的渴望,有人把这一现象叫做“异性吸引期”。这时如果遇上自己心仪的女孩,那男生就会发起“进攻”,来满足心中那份情不自禁的感情的冲动。这种人,在与恋人的相处中往往表现的感情专一,充分尊重对方,且乐意为对方分担困苦。

(2)务实型 高校的男生有的人选择女友的标准就是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与共同的事业基础。他们恋爱的目的就是要找一个志同道合得人,将来和她走向婚姻的殿堂,携手走过这一生的风风雨雨。这种人,在恋爱中一般能做到学习刻苦,与恋人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3)弥补型 大学生摆脱了高中的那种高压,繁忙的抑郁生活。来到大学,老师不再形影不离的管制着,家长更是隔了千山万水,自由的生活再加上空闲的时间,一下子轻松下来。但是,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往往各自为政,特别是大一新生,人生地不熟,同学们相聚的时间明显减少。所以大学生虽然生活在集体中,却容易有孤独寂寞的感觉,显得空虚无聊。这时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找一个女朋友,用恋爱来填补生活的空虚。

(4)虚荣型 有很多人见周围的人都已出双入对,而自己还是光棍一个,就觉得很没有面子,甚至觉得是一种耻辱。在他们的心目中,如果能赢得“系花”或是“校花”的芳心,那就是莫大的荣耀。这种人谈恋爱完全是为了装潢门面,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5)好奇型 现在,有好多人在高中甚至是在初中都已经尝试了爱情的滋味,再加上现代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对大部分人来说,爱情已经不是神秘莫测的事了。但是,也有少部分在家长老师的严密监控下,尚还未涉足这一禁区。他们对这一神秘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去恋爱。

2,火一般的热情

一个男生一旦决定爱上一个女孩,那他自己的心灵全部空间就往往被她所占据,朝思暮想,梦牵魂绕,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为了爱情,他们可以慷慨的付出一切。没有什么能比爱情更能让人心甘情愿的掏腰包了,在物质方面,他们可以一掷千金,甚至是倾家荡产,可以为了女友的一件首饰而省吃俭用一年。

3,强烈的占有欲,要求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 恋爱中的男人愿意付出一切,但同时也要求得到一切。他们要求自己的女朋友百分之百的属于自己,就像自己的双手绝对的属于自己一样。

4,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容易走上极端 由于种种原因,注定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不会一帆风顺,往往是一路坎坷和波折。在所难免的就要承受失恋的考验。看到自己苦苦经营的爱情就要灰飞烟灭,不愿面对这样的事实,而走向极端的大有人在。

5、性心里不成熟 现今的社会已不是那个强调男女授受不清的时代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性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已经发育成熟,但相应的性心里却不够成熟。第一,大学生还无力承担相关的责任。第二,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有很多人在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沦为性道德败坏者。

二)、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特点

1、自主性强

女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2、恋爱动机简单化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

3、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女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4、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朝气蓬勃、阳光明媚的季节,也是恋爱的黄金季节.当你遇上了那个让你心动的人时就向她表白自己的心声吧.但要记住,只有用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浇灌爱情的幼芽,爱情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下载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矛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探讨1.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免费论文网)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校......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态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态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就业的问题上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的面对并且合理......

    教育工作者季度工作总结:当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

    教育工作者季度工作总结:当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工作者季度工作总结:当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供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

    女大学生美容心理状态与饮食行为的调查

    女大学生美容心理状态与饮食行为的调查探讨女大学生的美容心理状态与饮食行为现况及美容心理状态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周正猷编制的“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与......

    中学生心理状态调查

    中学生心理状态调查 您好,我们是109班梦之翼小组,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

    小学一年级 生理特点: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

    心理知识自我状态

    心理知识自我状态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PAC) 结构分析是沟通分析中对个人自我分析的重要理论。主要是用来区分个人不同且可明确区别的自我状态。什么是自我状态?伯......

    当前干部“不在状态”问题初探

    当前干部“不在状态”问题初探近段时间,以治理庸官、懒官、“太平官”为目标,一些地方及部门对干部和管理者“不在状态”的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此举切中了时弊,顺应了形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