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3: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实践与思考

“让流动的花朵同样美丽绽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校入学及管理侧记

近几年来,随着静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就学问题日益关注,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本地生的就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镇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西翟庄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如何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使他们和本地孩子一样享受“同一片蓝天”,西翟庄镇以此为重任,这几年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作为体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使外来务工子女有学上、有书读,确保外来务工子女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职责,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1、坚持贯彻国务院关于“以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自2003学年起,全镇各级各类初中、小学全面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2、出台保障措施,减轻学校压力。为减轻学校对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在经费、管理和教育质量上的压力,出台了二项优惠政策:①县教育局和乡镇政府按当地学生同等标准划拨生均公用经费;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流动性、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籍管理实行弹性制。

(二)纳入规范管理,密切关注外来人口子女增长趋势。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独立建档。为了较准确地掌握义务教育段外来人口子女在我镇的就读情况和分布情况,从2003学年初,我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进行建档。

2、缩短统计周期。针对外来人口流动性大,春季入学人数与秋季入学人数差异较大的特点,从2004年开始,我镇变一学年一统计为一学期一统计,以便及时掌握增长趋势,做出下学年的相应对策。

(三)关爱外来学生,给予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为了使外来学生能在我镇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快乐,我镇各级学校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给予外来学生特别的关爱,取得较好的实效:

1、外来务工子女完全免收借读费,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2、加强思想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外来学生的文明程度。采用单独召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册、“一帮一”结对等形式,提高教育实效。

3、平等对待外来务工子女,让外来务工子女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各小学要求每个班级为新插班的为外来务工子女补做校服;中学在2个三好学生名额的推选中,有1名外来务工子女入选,学校做好持反对意见教师的工作,秉公上报。

4、采用单独建立对外来学生的评价制度等灵活评价机制,努力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业水平。外来务工子女原籍地遍布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统一,语言交流有障碍,学业基础普遍较差。为了使外来务工子女真正学有所得,健康发展,很多学校单独建立了对外来学生的评价制度,普遍采用的方法一是插班生视成绩基础及年龄情况插入相应班级;以插班时学生的测试成绩为基数,用增量评价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一年级新生和本地学生同样评价,不另行分。

三、对进一步做好我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对策

为创建和谐发展、和谐创业和谐生活的新镇”的要求,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是保持我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特别是要认真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法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和法定职责,增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义务教育法》和外来务工子女就学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外来学生、帮助外来学生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是当地政府应该履行的法定职责,涉及面广,仅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由政府牵头,教育、财政、公安、交通、工商、卫生、建设、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统筹协调,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统筹规划、设点审批、评估督导、管理指导,加强对民工子女的入学、转学、学籍、考评等工作的管理,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抓好外来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工作。

(三)加大投入,保障就学。

切实加大对个来务工人员就学的经费投入,两级政府要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将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而新建、扩建中小学校的资金、新增教师工资、新增生均公用经费等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多的地方,镇财政和乡镇政府,要给予政策倾斜和相应的教育经费补助。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工子女,财政应按生均比例增加对学校的拨款,人事部门要适当安排教师编制;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要按照其接收的学生数划拨生均公用经费。

为满足迅速增加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需求,除商品房开发按规划建设配套学校之外,对不建或不适宜建配套学校的开发项目,建议镇政府按开发住宅面积收取必要的教育设施配套费,所收取的费用,由镇政府根据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配套的中小学校,扩大教育资源,满足群众的教育需要。

(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全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幅的监测,并做好未来几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长趋势预测,科学、合理地完善我镇的教育规划,既要有计划地协调、安排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又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镇一级可在临平城镇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幅较大的中心城镇增设相应的公办或民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出台相应扶助政策,切实做到“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要求镇乡(街道)在确定本镇乡(街道)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时候,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列入议事日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可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并靠近杭州老城镇的乔司镇、良渚镇、五常管委会等地设置独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

(五)规范办学,强化管理。

为促进公、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建议有关政府工作部门,聘请有一定教育管理经验的人员(如退休校长和教师)组成协管员队伍,每人负责3—5所学校,主要职责是配合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弥补各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管理力量的不足;摸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本情况,做好监督检查、规范督导和政策宣传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指导,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建议政府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联席会议制度或协调机构,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对流动人口工作的职责,合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工作。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因人制宜,创设让他们积极进取、健康发展的平台,培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向目标。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针对性的组织行为偏差学生与优等生结对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宽松的家校联系网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促进孩子健康的发展等,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

(六)调整政策,确保准入。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稳定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在镇创业、务工的政策和措施,让外来务工者能真正地把镇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安心扎根静海,为静海的发展出力。只有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对稳定,才能使他们的子女稳定安心地在西翟庄就学,这样既能促进镇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稳定社会环境。

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镇就读的准入条件,允许学校在实际操作时有一定的灵活度,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办法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儿童少年,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原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转学证明、暂居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暂居证,并携带务工证及住房证明,向暂住地附近所在的全日制中小学校提出接收的书面申请,办理有关转学手续,报教育局备案。”的做法,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既规范又更具有操作性,确保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平等、及时地接受义务教育。

第二篇:进城务工就学联系函(样板)

就学联系函

横县教育局:

兹有XX省XX市XX县XX镇XX村委适龄儿童XX,性别:X,年月日出生,因其父母长期在横县横州镇工作及居住,现随父母迁移到横县横州镇生活,需到横县横州镇辖区学校就读小学XX年级。恳请接洽为盼。

父母姓名:(父亲)

(母亲)

横县XX镇中心学校

2013年 月日

第三篇:进城务工子女情况汇报

第二部分:多措并举促教育公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加深,大批外来人员进入本地。据区教育局学初统计,目前,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共38237人, 父母均进城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达4185人,占10.94%。我区流动人口中很多人举家搬迁,带入的流动少年儿童,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流动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来旌阳务工或经商的农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为和谐新旌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保障他们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一个突出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既与我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着我区教育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加快建设经济以及教育强区的一件大事来抓.为此,我们多措并举确保进城务工子女能平等的享有我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市民待遇”落实国家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竭力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

子女的教育权利。一是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列入区委区政府<2010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中,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二是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切实担负起统筹安排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专门划定黄河路小学、金山街学校、城南小学、城北小学、天元小学、孝感小学、德阳八中、天元初中、德阳市横山路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学校,划定学校不得拒收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同时,如其愿在我市升学就读高一级学校的,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与市区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我区已经基本形成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的格局。同时,在各类学校评优选先活动中,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三是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近年来,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免除学杂费,按照市民待遇原则,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也全面享受该政策。区教育局还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 通过“两免一补”、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

二、对口帮扶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促使

其健康成长,在政策上适度倾斜,在物质上依法支持,帮助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定期进行视导、督查,建立定期的卫生和安全检查制度,发现隐患,限期整改。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区教育局为每所进城务工子弟学校安排2-3所优质学校与之结对,在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加强对口联系与交流,同时,建立教师间结对联系,安排骨干教师对进城务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与培训。

三、温馨活动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1、关注业余生活

利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业余时间开办了爱心之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养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办法和时间的特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心灵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指引,结识更多好朋友,感觉我区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工作,让他们的孩子能度过快乐、健康的课余时间。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导思想,从实践体验、艺术体验、科技体验和心灵体验等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同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向不愿与同学交往、心理存在芥蒂和隔阂等问题,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课程,以心理游戏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爱心学校另设有特色课

程,包括艺术类和科技类,有认识乐器、儿童艺术演出现场观摩、创意画、科普理论讲座和模型制作等,为孩子们展示出艺术和科技中丰富而博大的世界。

2、关注校园生活

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如,提倡“养成十个道德好习惯”;在中队中积极开展“阳光少年”、“旌阳区十佳校园小孝星”等评比活动,对人格教育的评价,起到了导向和激励作用。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 一本书 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雏鹰假日小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3、关注个性发展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六.一”儿童节时,买了漂亮的书包、可爱的智力玩具送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同城市的学生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

我们还积极联系社会有爱心的人士,和外来务工子女结对,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并亲自带领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

现了他们的心愿。有的得到了一套过年的新衣和玩具,有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绘画用品,有的终于登上了吃上了麦当劳、肯得基。

第四篇:进城务工子女总结

神池县南关明德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进城务工子女备受关注。他们普遍来自贫困落后地区,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薄弱。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充分发挥了教育主渠道作用,齐抓共管,着力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工作。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进城务工子女进行了帮扶教育。

一、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的认识。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生活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他们的环境艰苦,缺乏关爱,普遍存在感情脆弱的情况。进城务工子女来到我校,他们渴望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能与同学们平等交流。能得到学校教师的公平、公正对待。

二、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通过学校在教师中的宣传和要求,我校教师基本做到了,教师与学生们之间坦诚相待,交知心朋友,基本满足他们的求助心理,对他们在生活行为上存在的不健康、不规范、坏习惯等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学校以开展活动的形势,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培养他们的平衡健康心态。

三、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 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中,文化基础知识薄弱,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举办各种兴趣活动,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儿童心理特征,学生喜爱的活动,如开展文化艺术节、国旗下的演讲等多种形式,弥补他们的缺陷。通过活动,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言行,清楚地判断是非,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四、学校开展以“文明礼貌、卫生纪律、两操”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评比,每周为做到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促进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个人品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五、学校教育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主渠道,社会、家庭的配合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教育网络,如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安全教育日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等。我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举行家长座谈会,学校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培养家长的现代教育意识,使他们重视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养成。学校还重视孩子对家长的影响,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讲给父母听,如环保知识、法律知识等,通过学生的行为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管理,我校教师们已做到了“关注、关心、关爱”他们,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教育形式,为我校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2014.7

神池县南关明德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部分生源来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进城务工子女进行了帮扶教育。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安排好进城务工子女的就读是学校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也是我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

三、积极帮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四、定期家访,促进发展。

开学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2015.7

神池县南关明德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育工作总结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校流动人口子女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这部分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较差。进城务工子女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养家糊口,疏于对孩子的必要的生活、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处于游离状态,必然会导致形成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二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期望值相对较低,重视程度不高,或者缺乏对孩子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致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与城市学生有较大差距。三是学生心理特征存在偏差。流动人口家庭儿童的一般情绪表现为自卑与自强相结合、抑郁、烦躁、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管理工作增添了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感到仅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解决,只有把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的大局,充分调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初步构建起了务工子女教育的长效机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实施。

规范务工人员子女行为,通过编唱“学生行为规范歌”、开文明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礼仪常规、文明习惯、独立生活能力、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使之尽快与其他学生融合,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师生交流谈心,及时疏导解决他们自卑、失落等心理健康问题,消除他们的自悲感,树立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务工子女学生的基础,作业布置上设立“特色餐”,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学习与行为习惯上的偏差。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努力营造和创设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努力使所有在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其它小朋友一样,同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为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管理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6.7

神池县南关明德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育工作总结

安排好进城务工子女的就读是学校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工作也是我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积极帮扶,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二、创新教育管理体系,搭建成长平台

流动人口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给其子女更多的关爱,是学校践行“以人为本”宗旨的关键,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为此,我们牢固树立“特别关爱”的理念,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在服务家庭、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之,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努力使所有在读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其它小朋友一样,同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为进一步促进全社会管理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7.7

第五篇: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进城务工子女帮扶案例

四年四班

一、学生情况介绍

基本资料:张湜浛,女,11岁,小学四年级四班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外婆;

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

个性特征:张湜浛长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外婆的无原则溺爱。张湜浛外婆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张湜浛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张湜浛的外婆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四年来,张湜浛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要直接批评,要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张湜浛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外婆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张湜浛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四、初步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张湜浛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2012—2013年

下载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97-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5篇可选)

    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建议 苍南代表朱明望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城农民工也越来越多,他们在各行各业为我市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做出了不可......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典型事例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近年来,中国各城市经济急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子女教育却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一些......

    2014-2015学年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 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市关爱进城务工......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5篇

    朱子小学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县关......

    2013-2014学年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

    常袋镇中心校关爱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总结 ( 2013----2014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

    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总结2017-2018

    海伦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帮扶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总结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和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