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键强调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时间:2019-05-13 13: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学键强调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学键强调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第一篇:韩学键强调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

韩学键书记强调要奋力推进大庆现代化国

际化建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学键率市第一组学习考察团圆满结束赴陕黔川三省五市的学习考察,于6月7日在成都驻地召开总结会。韩学键强调,跳出大庆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全国各地正掀起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浪潮,大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理性把握各地发展战略的新趋势新变化,虚心学习各地加快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敢想、敢闯、敢干、敢冒的劲头,奋力推进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

7天时间,韩学键一行辗转万余公里,前往陕西西安、杨凌,贵州贵阳、遵义,四川成都,深入城市规划展馆、园区企业、基层社区、职能部门,围绕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统筹共进、文化发展繁荣、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学习考察。总结会上,沈宏宇、于洪涛、韩冰、赵明江、任贵生、李忠革、颜祥森和考察团全体成员,结合实际畅谈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大家纷纷表示,各地发展变化令人倍感震撼,思路举措令人深受启发,既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丰富了思路,更学到了经验、武装了头脑、增强了信心。

韩学键在讲话中指出,战略理念的高与低、思维视野的宽与广,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发

展质量的好与坏。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看到,各地发展战略开始呈现出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加速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更加注重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更加注重以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为重点的环境建设;更加注重以创新创造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以人才、资本、土地等为重点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些新变化给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动应变、主动作为。要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构筑具有大庆特色、符合大庆实际的高科技、低碳化、开放性产业体系,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道路交通网络,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综合配套。要加强城市科学管理,着力创建文明城、卫生城、环保模范城、生态园林城,提高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数字化水平,深化行政管理、市场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人文管理和社会管理。要全面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人性化服务、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充分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韩学键强调,敢想体现的是创意,敢闯体现的是精神,敢干体现的是魄力,敢冒体现的是自信。面对建设现代化国

际化城市的重任,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和提高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视野、标准、能力,奋发有为,更好地引导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要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科学谋划大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尤其是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要充分发扬民主,广纳各方意见,集中全民智慧,主动接受监督,调动激发社会各界、全体市民建设大庆发展大庆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提高执行落实能力,突出课题化设计、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台账化督查、绩效化考核,注重“治庸促为、治懒促勤、治散促严,治假促真、治浮促实、治蛮促和、治私促公、治奢促俭、治贪促廉”,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第二篇:西安历史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西安,古称“长安”,常住人口约900万,加之流动人口共1300万。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站“西安北客站”将是未来中国铁路的核心枢纽。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是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城市。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抗日的事件。称为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建国以来的西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建国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已撤销),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现为副省级城市。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将承担伟大复兴使命近年来,西安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要以史为鉴,树立高瞻远瞩的眼光,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先进的制度为保证,在全球化格局中重新审视和制定城市的发展定位。国务院把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城市西安的战略定位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站在新的战略高度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将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到“十二五”末,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20年,西安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到2030年,西安要建成有特色的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到2050年,西安要建成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到22世纪初,将西安全面建设成为高度发达、高度文明,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第三篇:建设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建设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十二五”五大突破

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在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需求结构调整方向,精心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大力培育物流、金融、创意、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提升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化和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实施“港航强市”战略,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

(二)在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全域谋划建设温州大都市区;着力培育一批都市型功能区和50个左右中心镇。深入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加快推进西部生态产业带规划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三)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再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温州国际机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等。建成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段,启动建设乐清至瑞安段和市区轨道交通线。加快城市交通“六纵六横”建设步伐,构筑市区立体快速交通网络。抓好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瓯飞、飞鳌、浅滩二期、苍南大渔湾一期等围涂工程。深化生态市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高标准普及学前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二甲综合性医院。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和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率先建成省级体育强市。加快构筑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

(五)在改革创新和内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保障民间资本顺畅地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促进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温州商品城、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和研发机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途径,推进招商选资、招商引园。大力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扩大互动领域,真正把在外温州人资源转化为推动温州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我们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1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00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10.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7.4%和20.4%。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4.1∶54.4∶41.5调整到2.8∶53.1∶44.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上升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83家,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21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3.2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旅游总收入、港口吞吐量、航空客运量年均分别增长21.5%、16.1%、13.8%。

实施大都市区战略,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不断提升,滨江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龙湾中心区初具规模,瓯海新城建设整体推进,建成区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县域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城市化水平达到61%。城市管理力度加大,数字城管平台建成投用。持续推进温瑞塘河、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和违法建筑“四大整治”,城市面貌逐步改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65亿元,建成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等一批重大工程。甬台温、温福高速铁路顺利开通,融入全省“3小时铁路交通圈”。

重视城乡区域统筹,新农村建设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市财政对“三农”投入413.7亿元,年均增长22.2%。完成村庄整治2673个,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16个,完成农房改造7.2万户,解决了15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100%。培训农村劳动力65.8万人次,向二三产转移16.8万人。“139富民攻坚计划”顺利完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欠发达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扩权强县工作全面完成,强镇扩权改革顺利推进。土地、林权、海域使用权等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基本完成,20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村镇银行组建运行,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全面消除,新增5家上市公司。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1%,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工业园区4个,新设境外投资机构142家,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获批。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66.1亿元,年均增长21.8%,占支出增量70%以上。保障性住房体系初步建立,建成经济适用房90.7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保障对象1880户,基本解决市区在外过渡5年以上被拆迁户住房安置问题。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01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2倍以上。学前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11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2.4个百分点。首次获得“平安大市”称号,平安县(市、区)创建实现“满堂红”。

围绕提升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26件、政协提案2484件。开展企业服务年、“转作风、优环境”等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连续三年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22%、30%和16.8%。一年来,着重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瓯江口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半岛起步区开发加速推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和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的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鹿城鞋革、乐清电气、瑞安汽摩配、永嘉泵阀列为全省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重点建设投资230亿元。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等工程加快推进,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等工程动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六城联创”,扎实推进环境“四大整治”,完成温瑞塘河黑臭河道治理4条,拆除违法建筑152万平方米。珊溪库区环境污染整治扎实推进。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完工。

四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国资管理体制、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下放事权180多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13天缩短为30天,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50天缩短为37天。制定出台贯彻国务院“新36条”实施意见,成功组建股权营运中心、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风险投资研究院和民间资本研究院等平台。

五是大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制定实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近80万老年居民开始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8个县(市、区)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公共租赁房

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公共产品。公共租赁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

十大建设工程

包括空间拓展、高速公路、国际机场、温州大港、轨道交通、江河治理、能源电力、生态环境、瓯江口新区、都市城建等十大建设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

包括全民社保、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教育优先、文体发展、帮扶脱贫、公共安全、社会关爱、环境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十大民生工程。

“1650”城市格局

指形成以1个大都市区主中心为龙头、6个大都市区副中心为支撑、50个左右中心镇为节点的“1650”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城市交通六纵六横

“六纵”指滨海大道、温瑞大道、站西路、站东路、文昌路、广化路,“六横”指沿江大道、学院东路、瓯海大道西段、六虹桥路、站南路东延线、环大罗山道路。

三网融合指对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进行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一港七区

指建设包括状元岙港区、瓯江港区、小门岛港区、乐清湾港区、瑞安港区、平阳港区、苍南港区等七大港区组成的温州港。

三分三改

指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政经分开: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资地分开:把土地资产与非土地资产分开,使得非土地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户产分开: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股改: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地改:农用地“三不变”流转,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建用地同国有入市;户改:户籍制度改革。

一卡通

“一卡通”指通过一张卡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市民“一卡通”主要指由政府授权发放给市民用于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IC卡。

智慧城市

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构建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城市发展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五年发展重在起步。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削减任务。

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优化环境、强化投入、统筹城乡、保障民生”要求,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掀起投资新热潮

坚持扩大投资需求与优化投资结构并重,大力实施“十大建设工程”,推动民资、外资、国资一起上,确保完成重点建设投资350亿元,带动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

9月份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11月份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疏港公路、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市域铁路客运线,年内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至苍南段、绕城高速公路西线和104国道西过境等工程。加快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和新航站楼、飞云江三桥北接线、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大门大桥等工程建设。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十项百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动雁荡山—楠溪江景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百丈漈—飞云湖景区、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南雁休闲旅游区、苍南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板块。高起点规划建设洞头旅游休闲岛。加快建设瓯海潘桥、瑞安江南物流园区,抓好空港经济区、温州现代金属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步伐。

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推进计划,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正泰光伏、中光科技等项目建设。全年推出工业用地出让1万亩,完成工业性投资360亿元。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8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亿斤以上;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0个特色农业精品区、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和10个森林旅游区。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抓好苍南舥艚、瑞安北麂等重点标准渔港建设。启动洞头县海岛开发开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强化科技、人才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温州科技城企业研发总部、科技创新大楼8月份投入使用。启动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研究所和温州地理研究所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建成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国家阀门质检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强化节能减排对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推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扩容提升,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规模企业生态化改造。

(三)加快温州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瓯江口新区,完成半岛起步区主路网,开工建设国宾馆、总部经济园等标志性工程和新的对外通道。大力度推进滨江商务区和七都岛开发建设。全面推进龙湾中心区、瓯海新城建设。深化温州生态园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永嘉三江片、洞头海西湖开发。培育发展柳市、塘下、鳌江、龙港现代新型小城市。

扎实推进“六城联创”。深入开展环境“四大整治”,加大温瑞塘河沿岸截污纳管力度,重点抓好9个片区污水管网整治,实施3条黑臭河道治理,开工建设亲水休闲景观带。深化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并深入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加快推动区块联动开发。启动改造“城中村”41个。扎实开展“绿满温州”行动,新增城市绿地28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增加1.5平方米,完成绿化造林10.6万亩。抓好龙湾垃圾填埋场前期工作,10月份开工建设天长岭垃圾填埋场,年内开工建设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二期,8月份完成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以“三分三改”为核心,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入点,统筹安排和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农村新社区和集中安置公寓项目各10个以上。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1+X”村镇发展模式,深化实施村庄布局规划。加强农村联网公路和安保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快56省道续建步伐,开工建设58省道筱村连接线。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新增1.5万户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导山区海岛群众向中心镇和中心村转移,完成搬迁3000户。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新建省级标准幼儿园15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00所,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35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开工建设温州肯恩大学,抓好外国语类和体育类高校筹建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6月份开工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年内开工建设附二医龙湾新院等工程,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30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家。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东瓯王庙重建工程,完成市区和各县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3月份开工建设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年内开工建设奥林匹克体育场等项目。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确保温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帮助5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0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并轨。

(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创建一批城市“和谐社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刑事发案下降10%以上,实现“平安大市”三年夺鼎目标。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区域资本市场,力争3家以上企业上市。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组织开展境外“温州周”、“走进非洲”等活动,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外贸出口总额超过150亿美元。

(八)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坚持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之首,市区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廉租房保障对象500户,完成安置房交钥匙2000户、认购2000户。抓好大学生人才公寓建设。全市完成农房改造3.6万户。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完成商品住宅供地1500亩。坚持把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推进市民“一卡通”工程建设。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有为政府”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改善倾斜、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向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以新一轮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二)深化政府管理创新,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和民间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办法,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审批事项,下放一切应下放的权力。大力推广“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推行政府公信评价机制,进一步形成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的好风尚。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

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四)坚持勤政廉政,进一步树立政府形象。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把推动温州加快发展作为自己的天职,敢于担当,敢闯新路,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推动项目、狠抓落实。

第四篇:如果未来青岛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程国有:如果未来青岛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历史潮流,对外开放是我基本国策,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未来10-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至少是现在的2-3倍,单靠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三大区域的国际机场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合理布局就是在三大区域中间沿海区域再布局国际机场,最终形成均衡分布的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综合对外开放、沿海均衡发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等需要,笔者认为将青岛定位面向中日韩、厦门定位面向台海地区,与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地位齐平的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青岛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意义

(—)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和世界经济一体要求。中国需要继续推进经济国际化发展。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已经达到4万亿美元,GDP总量63.6万亿元。未来10-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至少是现在的2-3倍,即超过8-12万亿美元,GDP总量达到100-200万亿元,中国的国际化水平将比现在大大提高。而目前北京天津一带的国际机场、上海一带的国际机场、香港广州深圳一带的国际机场都已经非常饱和。

如果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必然需要增加新的国际化机场和国际港口航运。而从地理位置角度看,在上述国际机场之间再增加国际化机场也就势在必行,青岛、厦门正是最佳的选择点。事实上,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研究建设成都、青岛、厦门三个新的国际机场已经表明国家这一战略意图。青岛是面向中日韩的区域性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厦门是面向台海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二)中国沿海均衡发展的需要。

区域平衡发展是我国当前基本政策取向。均衡布局国际化城市是推进经济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已经由不平衡发展战略转向区域平衡发展战略,中国沿海已经有香港(广州、深圳)、上海、天津(北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分布区域,从均衡布局国际化大都市角度,在它们之间的地理中点附近选择适合的城市做为未来国际化大都市,其最佳城市只能是青岛和厦门。如果未来青岛、厦门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则中国沿海就呈现均衡发展的格局,完全符合当前我国区域平衡发展战略的要求。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正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推进海陆统筹发展。加大沿海地区发展面临新的转型选择。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这就表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表明我国经济已经由主要关注陆地经济,开始扩展到关注海洋经济。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GDP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全球3%-4%),表明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青岛、厦门是中国沿海两个特殊意义的两个重要海洋城市,青岛是面向中日韩的地理中心城市,厦门在未来台湾统一过程中和统一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关于青岛发展成为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议

(—)青岛定位:面向中日韩的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

青岛定位:辐射环渤海、辐射长三角、辐射沿黄流域,黄海岸边与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地位齐平的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

1、国际支撑:面向中日韩的国际城市。首先,青岛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位置,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其次,青岛拥有中国北方优良的港口,是中国北方最适合建设世界级港口的城市。再次,国家十二五规划青岛建设面向中日韩的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青岛是面向中日韩的国际化城市。

2、以港兴市:世界级航运与贸易中心。山东半岛南岸沿海永不淤积,青岛拥有中国北方最适合建设世界级港口的自然优势。青岛的绝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体现在:外海永不淤积的自然禀赋优势,具备中国北方最适合建设世界级大港、滨海旅游、高端海水养殖的绝对优势。根据地球物理学原理,我论证青岛是中国北方沿海最适合建设世界级大港的地方。

青岛完全可以体现发挥这一绝对优势,定位世界级航运与贸易中心。即使条件不具备也可以先定位太平洋西岸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这一定位符合青岛的绝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与港口物流对应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第二大产业。青岛正在充分体现沿海适合建世界级大港的绝对优势,加快董家口等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优化港口布局,确立世界级航运与贸易中心地位。

3、海洋科技:国家海洋科学与产业城。青岛拥有中国最多海洋科研机构、中国最多海洋科技人才、中国最大海洋科研基地、中国最大海洋教育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应当充分体现发挥这些先天绝对优势,加快推动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定位国家海洋科学与产业城。这一定位既体现青岛的绝对海洋科技优势,又体现青岛海洋绝对自然禀赋优势。这一定位既涵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的定位,又涵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的定位。

4、国防支撑:国家海洋国防科技城市。青岛在中国海洋国防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守卫北京天津的海洋国防门户、保卫海洋领土重要基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建设强大海洋国防的时候,青岛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国家海洋国防战略中可以而且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未来五年每年国防军费将在8000-10000亿元,其中三分之一军费开支用于海军。青岛拥有制造业的强大基础,应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海洋科技教育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国防军工产业,打造中国海洋国防科技城。

(二)厦门定位:面向台海地区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

厦门定位:辐射珠三角、辐射长三角、辐射湘赣、辐射台海两岸,东海岸边与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地位齐平的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

1、国际支撑:台湾海峡国际枢纽城市。厦门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厦门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厦门作为台湾海峡国际枢纽城市,对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滨海旅游:滨海特色休闲旅游城市。厦门应当突出“海峡旅游”品牌,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完善旅游会展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文化旅游、对台旅游、高端旅游,提高旅游会展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海峡西岸文化休闲旅游中心。

3、港口支撑:台湾海峡国际航运城市。重点发展口岸物流、第三方物流、城际配送物流,大力拓展中转业务和内陆腹地,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新格局,打造两岸海运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重点拓展中转业务和内陆腹地,一是加大航线拓展力度,重点拓展台湾经厦门中转的国际航线,争取国际航商将更多的中转货物转移到厦门港,做大国际中转业务。二是建设赣州、长沙、龙岩等“陆地港”,拓展海铁联运业务,将厦门港腹地从闽粤赣十三市延伸至中西部地区,打造便捷的东南出海通道,实现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城际配送物流,完善物流载体平台建设。

三、关于青岛定位发展成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的共同政策

(—)交通先行

1、打造国际航运枢纽。青岛要打造太平洋西岸国际航运中心或世界级航运与贸易中心。厦门要打造台海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

2、打造国际航空枢纽。青岛是辐射环渤海、辐射长三角、辐射沿黄流域,面向中日韩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厦门是辐射珠三角、辐射长三角、辐射台海两岸,东南沿海的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

3、打造铁路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以青岛为起点辐射环渤海、长三角、沿黄流域的若干条集装箱铁路专线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划建设以厦门为起点辐射珠三角、长三角、湘赣区域的若干条集装箱铁路专线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4、打造高速公路枢纽。规划建设形成以青岛和厦门为节点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二)行政独立

1、成立胶东省或青岛直辖。包括青岛、日照、烟台、威海。

2、成立岭南省或厦门直辖。包括厦门、彰州、泉州、金门。这样,中国沿海就可以形成香港(广州、深圳)、厦门(漳州、泉州、金门)、上海、青岛(日照、烟台、威海)、天津(北京)等均衡分布的特大型国际化大都市格局。

(三)经济特色

1、滨海旅游。滨海旅游是中国海洋产业第一大产业。青岛和厦门拥有独特的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滨海文化旅游业是国家战略需要。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及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2、航运贸易。海洋交通运输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第二大产业。青岛是中国北方最适合建设世界级港口的地方,厦门拥有比较好的港口资源。当今世界35个国际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靠港口发展起来的。因此,围绕港口形成的航运与贸易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3、海洋渔业。现代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第三大产业。青岛和厦门海洋具有淤积少、污染相对较少的特点,具有适合高端海水养殖和发展远洋渔业的条件和基础。

4、装备制造。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后工业化阶段的重点产业,其中海洋装备制造业中的造船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第五大产业。青岛和厦门都拥有适合建设港口和造船的海洋资源,也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条件和经济实力。

(四)政策优惠

1、金融政策。鼓励发展蓝色金融,如海洋租赁、船舶租赁、海洋保险、离岸金融、贸易金融。

2、财政优惠。对海洋科技、海洋粮食、海洋新兴产业、海洋基础研究、海洋教育、海洋运输、海洋高端装备等事关国家战略和长期发展的领域给予支持。

3、体制创新。创新体制机制,鼓励新领域实施大部制改革和管理,成立特殊的金融高端产权交易市场,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科技研发。

4、人才教育。发展海洋教育机构、鼓励人力资本参股入股、实施以成果奖励为主的研究机制。

第五篇:大庆市三步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本站推荐)

大庆市 三步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增强大中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加快城市提档升级,积极构建哈尔滨大都市圈,推进哈尔滨、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格局。

——摘自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报告

核心提示

大庆已走过了50多年光辉创业历程。“一次创业”历时30年,拿下了大油田,站在了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的巅峰,创造了辉煌业绩;“二次创业”历时20年,基本实现了经济转型、城市转型,保持了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繁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庆去向何方?中央领导指示大庆要“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城市转型”。去年,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要求大庆“建设中国北部乃至全国有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宜居城市”,省领导要求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今年年初召开的大庆市第八次党代会,正式开启了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征程,这是大庆城市向更高层次

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是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政治责任,翻开了大庆历史的新篇章。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大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建设“六个大庆”,即富裕大庆、宜居大庆、和谐大庆、文明大庆、智慧大庆、活力大庆。

两次创业 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征程

创业创新53年,大庆硕果累累。“一次创业”拿下了大油田,站在了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的巅峰,创造了辉煌业绩;“二次创业”基本实现了经济转型、城市转型,保持了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繁荣。

作为闻名世界的油都、新中国工业长子,大庆是“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提出,跳出大庆看大庆、站在高处看大庆、分析对比看大庆。大庆正处在工业化后期、现代化中期、国际化初期,正是审视历史、抉择未来之时。

去年以来,大庆以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思维理念谋划城市发展。今年年初,铿锵有力地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实现全面小康,现代化取得实质进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产业、市政、人文、体制基础更加坚实,市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普惠型公共服务和共享型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牢国际化基础。常住人口达到350万,建成区达到40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建成石油能源城、绿色生态城、北方水韵城、草原风情城、科技创新城和现代文化城。到2050年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初步实现国际化。常住人口达到500万,建成区达到500平方公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信息、旅游全方位与国际交融,成为综合型国际石油能源城市、世界寒地温泉休闲城市、中国北方现代产业发展先进城市、东北亚经贸物流节点城市、世界性会展和资讯中心。

过去5年

城市综合实力跃居

全国地级城市21位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大庆实力雄厚、底气十足。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700亿元,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非油经济比重达到52.8%。财政总收入9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4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21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资源型城市前列。

过去五年间,新建续建单项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281个、超百亿元项目8个。地方工业年均增速40%以上,增加值是2006年的近5倍。粮食产量5年翻一番,棚室经济形成14万栋生产规模。

五年间累计完成投资1406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88个。萨尔图机场、肇源江海联运港口、大广高速公路等27

条快速路建成投用,新建城市道路、农村公路3000多公里,万达广场、公路客运枢纽、城市规划展示馆、东城水库等建成投用,北国之春梦幻城、奥林匹克公园等加速推进。城市绿化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农村住房砖瓦化率分别达45%、90%和近83%,成为集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三城”品牌于一身的全国七个地级城市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提前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城市低保标准东北三省城市最高,市区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比例全国领先,三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模式全国推广。突出顶层设计,聘请中规院、中建国际、美国夏石等高端专业机构,全面完成空间布局研究、城市形象设计等基础性规划,编制了重点区域开发规划,系统健全专项规划,全面启动高水平城市形象设计。

未来5年 凝心聚力建设“六个大庆”

大庆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今后五年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即建设“六个大庆”。

建设富裕大庆。加快构建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石化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全力打造5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集群产业和10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重点产业,构建高科技、低碳化、开放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宜居大庆。系统化顶层设计城市,广泛吸纳人口,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拓展城市空间,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交通枢纽,强化现代管理。

建设和谐大庆。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现代化水平。

建设文明大庆。注重塑造全市人民的核心价值,提升全民素质,繁荣城市文化。

建设智慧大庆。推进“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完善“数字”城管功能。

建设活力大庆。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注重培植创新能力。今年大决战 重点城乡建设项目总投资1983亿

省委“大决策”,正在上演百湖大地的“大决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大庆高起点开局。今年,重点推进城乡建设项目94项,预计总投资198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左右,是去年的近6倍。

94个项目中,73个为新建项目,涉及路桥、绿化及生态环境、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民生、重点区域开发及旧城改造等领域。城市运河“河湖连通一期工程”、奥林匹克公园、庆西新城、年植树1000万株绿化工程、油立方迁建、龙凤湿地公园、国际会议中心、联想科技城、北国之春梦幻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后,大庆城市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城市骨架更加畅通,现代综合功能更加完善,风格特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城市承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增强。

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项目今夏投入运营,将向国际能源市场发出中国声音。

大庆奥林匹克公园项目计划投资15.7亿元,预计今年10月末建成,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主题公园。

大庆北国之春梦幻城项目计划投资600亿元,一期工程包括侏罗纪公园等30多个单体项目,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图为项目效果图。

下载韩学键强调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学键强调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 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 最近公布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是古都北京提出的第一部最为完整的名城保护规划。它对首都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将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学键五四讲话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学键“五四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道,就大庆城市发展与青年责任的问题在一起交流,畅谈青春理想,共话大庆发展。团市委联合市委......

    “十二五”重头戏:全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

    “十二五”重头戏:全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陕西日报】 来源:陕西日报2011-02-10 09:11一个城市不仅需要承载更需要创新,城市新区已经成为城市跨越和超常发展的样板和......

    兖矿集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兖矿集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集团字号:[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09-07-012008煤炭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关于信息化建设的发言赵军各位领导、各与会企业......

    1.4 现代化大都市 教案(商务星球版下册)

    第2课现代化大都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职能,了解各种现代化交通枢纽。 2、了解北京城市 建设的发展成就。 3、了解北京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

    大庆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报告韩学键

    构筑新优势创造新生活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韩学键 ——在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的报告全文同志们: 这次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

    探讨如何建设医院现代化大全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从科学管理思想去认识,又是一个科学的目标管理,可以起到导向、激励作用。医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服务观念现代化一是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