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人口大院经验交流材料大全
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作用促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村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总人口918人,耕地面积1375亩。多年来,我们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传播农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导农村小康新风尚、培养农民致富新技能,适应了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教育成果和经济效益,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村风
文明、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美满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和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一、建设文化大院,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睦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农村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观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建设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转变农民的婚育观念,提高农民的生育、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对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高度重视,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广饶县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人口文化大院计生服务阵地、设施、制度建设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县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先后多次到我村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市、县、镇各级投资和社会募资75万元的基础上,村集体又投资145万元,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小康电子书屋、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书画活动室、棋牌活动室、建身房等于一体的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备了多媒体电教、vod点播系统、电脑、健身器材等设备,并配套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所,为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学习和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服务便利的农村文化生活主阵地,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发挥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为确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设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健全完善了分工负责、轮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训、集中活动等各项制度,保证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开放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和村民生育、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发挥文化娱乐功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计生协会牵头组织成立了由文艺活动爱好者20多人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农闲时节编演以倡树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的吕剧、快板、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遇到谁家有喜事便免费上门演出,既送去了欢乐,又宣传了国策、教育了群众;组织成立秧歌队,广大村民踊跃参加,每到农闲傍晚近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热闹非凡;10余人组成的书画爱好者协会,闲暇时间聚在一起学习、交流,节庆日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对联,宣传新型人口文化;组织6名德高望重的热心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提供婚丧嫁娶上门服务,改变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习,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群众在空闲时间、茶余饭后都爱聚集到人口文化大院,读读书、上上网、下下棋、甩几把扑克、活动活动身体。村里的篮球队、门球队已连续4年在全镇体育比赛中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百余名热心村民积极领头参与各种宣传活动,成为宣传国策、倡树新风的志愿者和带头人。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睦了邻里关系,摆脱了“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落后观念,形成了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风正气。
(二)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在村人口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分期分类组织育龄群众培训,宣传国情国策、人口计生法律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持家教子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邀请计生、卫生、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互动式、温馨化的培训方式,开展各类科技知识讲座。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知识培训班17期。通过村里的vod点播系统,村民在家中便可自主的点播观看内容全面丰富的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电教片。群众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生殖保健意识和发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村计生协
第二篇: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强化农村人口文化势在必行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最近,局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认为,推进文化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农村人口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学习,结合实际,浅谈个人观点。
一、农村人口文化存在的意义
通过调查走访及同群众座谈了解到,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对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国家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充分利用人口文化大院送宣传品、自乐班文艺宣传队、宣传农村人口文化,演出以倡导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关爱女孩、尊老爱幼、扶贫致富等为主要内容,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树立了新型生育观念。推进和发展农村人口文化,巩固和完善了农村文化阵地,创新和丰富了农村人口文化的活动载体。通过推进人口文化,教育了自己、影响了亲戚、带动了群众,也促进了婚育观念和婚育行为的转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提供了优质技术服务。农村人口文化的开展及母亲健康工程的实施,既宣传了关爱女孩、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服务等内容,提高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4、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以先进的人口文化引导群众树立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促进新型农村、家庭和人的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中有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运用人口文化,大力宣传倡导尊老爱幼、互爱互助,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从而使老年人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使儿童能得到健康成长。通过开展评选五好家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促进农村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诚实待人、邻里有善的良好道德风尚。通过评选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要求,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内容,扩大影响。
1、氛围宣传营造环境。结合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各镇管区均在位置显著的公共场所设计制作了内容规范、形式新颖宣传牌和标语。各试点村都建立了人口文化大院和文化墙。定制了印有人口计生宣传标语、政策的茶杯、雨伞、购物袋等免费发放给育龄群众,既激发了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计生宣传品的入户率和影响力,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活动宣传贴近群众。在重大节假日,设立咨询点进行咨询义诊,面对面解决育龄群众在生育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乡风文明建
设,通过自乐班文艺队的演出,把群众需求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项目融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和“幸福家庭”建设活动之中,倡导新型、文明的生育观念。
3、舆论宣传唱响主旋律。我县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计生专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和政策知识;在广播上滚动播出了十多条计生标语和依法行政通告等;通过县人口计生网络平台宣传计生知识;为人口计生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4、政策宣传促进群众自律。是村民自治要求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履行国家人口计生政策,所以提升人民群众人口理论知识和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是关键中的关键。制作发放了《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多种宣传品免费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
三、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的工作措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工作内容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需要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来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这对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十分必要。
1、切实抓好组织领导。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与科技三下乡相结合,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倡导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
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
2、切实抓好部门协作。坚持资源共享,部门协作,与广电、教育、公安等部门相互促进,互惠共赢,为广大群众服务。
3、切实抓好阵地建设。要紧紧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文明的需求,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人口文化长廊等在开展农村人口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人口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为育龄群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提供新空间
4、切实抓好活动主体。积极组建村级自乐班,支持他们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人口文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要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5、切实抓好品牌创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强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一是把人口文化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主要是建设人口文化大院、宣传一条街,组织评比好媳妇、幸福家庭等人口文化活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二是把人口文化与“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对计生女孩家庭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三是把人口文化与计划生育“幸福家园”推进相结合,将人口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奖励、优惠、免费、扶持、保障、救助”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计生家庭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文化上有品位、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
第三篇:关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调查报告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计生现状如何,燕窝镇人大主席团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感到当前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较为严峻。
以燕窝镇为例,全镇有 44297人,已婚育龄妇女 8706人,分布在 71.19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带。全镇人口以农业为主,大多数人日子过得不是很富裕。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虽说比前些年有所淡化,但是在不少人的头脑中依然根深蒂固。稍微放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便出现反弹现象。现国家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较前几年有所改变,以惩罚为主转变为惩罚和奖励相结合的政策,本意很好,也适应了民主进步的要求。可是,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些政策对通情达理的计生户很好落实,但对那些钉子户就很难落实到位。参与孕情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越来越少,一般只占已婚育龄妇女的 20%,不来参与孕情普查的,把她没有办法,反正都知道现在国家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八不准”,所以任你说得再好听,就是不理你,反正你一不能关押,二不能强迫她做手术,三不能毁坏财物,再逼急了,就来了脚底抹油—— 一走了之,彻底不跟你见面。什么时候如愿以偿,什么时候才“班师回朝”。回来后,如果要征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她说没钱交,你又能如何?有的是全家外出打工,过年过节都不回来,所以你根本没有办法,如果说是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寻找,难度可想而知。有时得到线索,兴师动众,来回路费花费几千元,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再说,即使每次都能达到目的,光来回路费开支镇级财政也是承受不起的。
现在,随着外现打工人员的增多。全镇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 3800多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流入方、流出方的管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镇外出打工的育龄青年很多。虽然按规定流出育龄妇女半年需要回原籍面检一次,一年间才寄回孕检证明 700来张,可一些已婚育龄妇女就是不回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育龄妇女寄回的孕环检证明是假的,有的编号顺序颠倒,有的是公章和检查单位不相符。对于这些户,我们都及时通知其所在的村或其家人,督促她回来面检,可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效果。再说,她既然寄假证明回来,就说明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怎么可能回来面检呢 ?可是,往往出事的就是这些人。那些寄真证明的育龄妇女一般反而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没处使。更有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外结了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
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现在,随着外现打工人员的增多。全镇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 3800多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流入方、流出方的管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镇外出打工的育龄青年很多。虽然按规定流出育龄妇女半年需要回原籍面检一次,一年间才寄回孕检证明 700来张,可一些已婚育龄妇女就是不回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育龄妇女寄回的孕环检证明是假的,有的编号顺序颠倒,有的是公章和检查单位不相符。对于这些户,我们都及时通知其所在的村或其家人,督促她回来面检,可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效果。再说,她既然寄假证明回来,就说明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怎么可能回来面检呢 ?可是,往往出事的就是这些人。那些寄真证明的育龄妇女一般反而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没处使。更有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外结了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以燕窝镇为例,全镇有 44297人,已婚育龄妇女 8706人,分布在 71.19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带。全镇人口以农业为主,大多数人日子过得不是很富裕。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虽说比前些年有所淡化,但是在不少人的头脑中依然根深蒂固。稍微放松,人口
和计划生育工作便出现反弹现象。现国家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较前几年有所改变,以惩罚为主转变为惩罚和奖励相结合的政策,本意很好,也适应了民主进步的要求。可是,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开展工作,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些政策对通情达理的计生户很好落实,但对那些钉子户就很难落实到位。参与孕情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越来越少,一般只占已婚育龄妇女的 20%,不来参与孕情普查的,把她没有办法,反正都知道现在国家对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八不准”,所以任你说得再好听,就是不理你,反正你一不能关押,二不能强迫她做手术,三不能毁坏财物,再逼急了,就来了脚底抹油—— 一走了之,彻底不跟你见面。什么时候如愿以偿,什么时候才“班师回朝”。回来后,如果要征收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她说没钱交,你又能如何?有的是全家外出打工,过年过节都不回来,所以你根本没有办法,如果说是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寻找,难度可想而知。有时得到线索,兴师动众,来回路费花费几千元,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再说,即使每次都能达到目的,光来回路费开支镇级财政也是承受不起的。
现在,随着外现打工人员的增多。全镇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 3800多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流入方、流出方的管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镇外出打工的育龄青年很多。虽然按规定流出育龄妇女半年需要回原籍面检一次,一年间才寄回孕检证明 700来张,可一些已婚育龄妇女就是不回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育龄妇女寄回的孕环检证明是假的,有的编号顺序颠倒,有的是公章和检查单位不相符。对于这些户,我们都及时通知其所在的村或其家人,督促她回来面检,可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效果。再说,她既然寄假证明回来,就说明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怎么可能回来面检呢 ?可是,往往出事的就是这些人。那些寄真证明的育龄妇女一般反而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没处使。更有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外结了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
供保证。
现在,随着外现打工人员的增多。全镇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 3800多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流入方、流出方的管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镇外出打工的育龄青年很多。虽然按规定流出育龄妇女半年需要回原籍面检一次,一年间才寄回孕检证明 700来张,可一些已婚育龄妇女就是不回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育龄妇女寄回的孕环检证明是假的,有的编号顺序颠倒,有的是公章和检查单位不相符。对于这些户,我们都及时通知其所在的村或其家人,督促她回来面检,可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效果。再说,她既然寄假证明回来,就说明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达目的不罢休,又怎么可能回来面检呢 ?可是,往往出事的就是这些人。那些寄真证明的育龄妇女一般反而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虽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没处使。更有一些在外打工的青年,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外结了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对此,建议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因为这些人很多都处于半监管状态,有些几乎是处于脱管状态。二是要对制作、销售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员加大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镇每月收到的证明中,假证明不少。三是严厉打击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在发达地区打工的过程中,一些育龄妇女可以在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中做胎儿性别鉴定。只要你缴纳 200-500元的费用即可,有的甚至提供鉴定、流产一条龙服务。四是要为流动育龄妇女提供便利。在发达地区设点,建立由流出地区派工作人员、流入方提供相关设施的服务机构,为广大流出的育龄妇女提供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项目。这样既减轻了流入方因为流动人口而带来的压力,也为广大育龄妇女每次孕环检提供了方便,更能有效地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防和减少开假孕环检证明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行为,为广大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
第四篇: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
目前,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全国流动人口大军中人数最多的一部分,而且数量还在逐年剧增。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同时对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能否安排好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关系着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应该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给予格外关注和重视。
1、紧张的人地关系是农村人口流动的基本推动力。尽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刺激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事实就是:由于农村人口实在太多,劳动力资源沉淀太久,在面积有限而又在日渐缩小的耕地上实在难以容纳现有的劳动力。目前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此并存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污染等原因,现有耕地的质量在逐年下降,耕地后备资源也不足。追求生存和发展促使农村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在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发展,由此产生了空前的人口流动浪潮。
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农民流动创造了条件。农村的改革使我国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目前已基本解决了传统饮食习惯下的城乡居民温饱问题。虽然近几年粮食产量出现了小幅度减产,但人均粮食占有水平仍大大高于前期水平。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逐步缩小了农产品指令性计划收购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定购以外的粮棉均允许自由购销,放开价格,同时国家还大力恢复和发展了城乡集市贸易,这为农村人口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了广阔选择空间,促进了他们的流动。
3、利益增大刺激了农民的流动
(1)农村中农业劳动者内部收益差距拉大。在农林牧渔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中,纯种植业为生的农民收入最低,而与农林牧渔相关的服务业工资最多,农业劳动者内部收益的差距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原来的纯种植业,流动到收益比较客观的别的生产领域中去。
(2)农村中非农产业劳动者的效益要高出农业劳动者数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已发生了极大变化。在非农业劳动力中,外出就业者的平均收入相比未外出就业者的平均收入更高。农村中非农产业劳动者的劳动效益要高出农业劳动者的数倍,其结果刺激了农村劳动人口大规模地向非农领域转移。
(3)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加大了人口流动的势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不一,地区间差距拉大,使得人口迅速以较大的规模向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流动。地区间的这种差异自然促使了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往东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地流动。
(4)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加大促进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动。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一个先上升后扩大的过程。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
第五篇: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
中国的难题: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唐
钧
前不久,《经济》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世界性难题,10年后谁来为中国两亿民工养老》,这篇报道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但至今仍然被中国社会和中国政府忽略的大问题。虽然为农民呼吁“国民待遇”和社会保障已经成为近年来学界和媒体的热门话题之一,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又就此提出了不少议案。但是,决策者对此似乎没有给出积极的回应。其实,如果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将会在农村导致怎样的社会后果进行充分估量的话,想必决策者也会惊出一身冷汗来。
一.“超级老龄化”将使中国农村前景黯淡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迈进了“老龄化”的门槛,自此,老年保障问题成为政府及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但是,有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正在误导我们,这就是,20多年来,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包括老龄化问题在内的人口研究的影响,使我们对“人口自然增长”的关注远甚于“人口机械变动”。
2003年末,去日本讲学,到四国岛的农村地区走了一趟。访问中,惊悉当地人口老龄化已经到了30—40%的地步。这就是人口机械变动——年青人都到东京等大都市“务工经商”去了——所造成的“超级老龄化”的社会后果。从日本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明天,因为日本也曾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其实,2000年“五普”的数据已经告诉我们,因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当时的“常住人口”(不是“户籍人口”)计算,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市,前者是7.35%,后者是6.30%。
这个数据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很多大城市,以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计算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到了20%上下,按国际经验,早就该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社会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却并没有出现。
200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5万,占总户籍人口的18.98%;预计到200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比例会在20%上下,即5个人中有1个老人;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约33%,即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上海市计生委的官员忧虑道:“不考虑人口流动的因素,上海将变成一个‘白发城市’”。
至少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忧虑恐怕是多余的,也有可能永远不会变成现实。因为“人口流动的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在上海市的户籍人口出现负增长以来,机械变动实际上已经成为对这个特大城市影响最大的人口变数。2003年,在1752万常住居民中,户籍人口是1354万人,而外来人口是398万人,占总人口的23%。虽说这个“外来的”社会群体所占比重还不到四分之一,但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就是这将近400万的外来人口为本来有可能“垂垂老矣”的城市注进了青春的活力。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广东省的情况更可以乐观。前不久,广东省的媒体自豪地宣称,广东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在11000万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7900万,而外来人口3100万,占28%。正因为这个原因,五普时,广东省的老龄化居然还没有达标。深圳市则更不用说了,将近600万常住人口中,有400多万是外来人口,所占的比重差不多是70—80%。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以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天然的区位优势,“老龄化问题”有可能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源源不断的外来青壮年劳动力的支持下,凭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足以对“辖区内”的“户籍人口”提供充分的养老保障。且不说地方政府会对此倍加关注(可以想见,在上海市计生委官员忧虑的背后,一定会有相应的政策作为回应),就是由市场提供的服务也可以解决一大块问题。
讲上海、广东的优势,是为了衬托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农民养老问题的严重性:首先,当外来人口进入老年期时,因为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制度性的经济福利保障,他们的收入就会成为问题;其次,这个社会群体的下一代,进城讨生活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到现在这一代“外来人口”进入老年期时,如果回乡养老,子女在身边的概率可以说极低,他们的生活照料和亲情抚慰更成问题;其三,上述问题其实所有的农民(不管他进城不进城)都会遭遇到;其四,迄今为止,他们的问题的严重性还没有进入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视野。对于中央政府而言,现在“城市职工”的养老问题还是一团乱麻;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他们的职责规定了他们只需对“户籍人口”负责。外来人口的“劳动力”是他们需要的,但仅此而已,当外来人口的青春和汗水被榨取一空之后,他们养老的问题却没有人愿意负责任——可能说得严重些,但现行政策的结果必然如此。没有全局观的城市发展可能使农村和农民跌入“超级老龄化”的泥淖,这意味着对具有“农民身份”的人的再一次社会剥夺,同时也完成了对这个社会群体社会剥夺的终身化。
总而言之,如果外来人口不能在他们为之献身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得到相应的合理回报,如果他们在劳动力被榨取一空后就不得不回到他们在中西部农村的家中度过凄凉的晚年,如果他们的子女仍然需要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从而再度进入上述的轮回之中,那么,未来“超级老龄化”的农村和农民的社会生态依然是前景黯淡。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