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和鼎信背景调查
太和鼎信背景调查介绍
什么是员工背景调查?
员工背景调查就是通过各种正常的、符合法律法规的方法和途径,获得被调查员工背景资料的相关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与候选人所提供的职场简历信息进行统计和对比,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聘用的参考依据;
目前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于核心岗位及关键岗位的拟招聘员工进行背景调查,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员工招聘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依据,避免因人员招聘不当,而产生经济及技术损失,已经成为众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形成的共识。
企业为什么要做背景调查?
雇主应以股东,客户和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有责任去核实拟入职员工的背景以及具体情况。一份彻底的员工背景调查报告,可以为企业节省未来不必要的花销,规避用人风险,减少企业招聘和培训以及再培训相关的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选用可靠的人才,避免对公司和客户造成的损害从而促进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太 和鼎信的服务团队可以让企业在相对较小成本费用下避免雇佣风险,提高招聘质量,加快招聘进程,多方面核实预聘员工的背景信息,做出充分知情的聘用决定。
背景调查业务符合中国的法律吗?
太和鼎信的背景调查业务完全符合从民法到宪法的中国法律,每一次调查均由企业和候选人书面授权,采用合法的途径进行信息核实。雇主的义务是保护公司,员工和客户的合法权益,而背景调查就是法律赋予企业的最好的保护盾。
为什么选用第三专业机构?
员工背景调查工作非常必要,但企业HR部门全面的开展操作费时费力,而无法保证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可能会因为是竞争对手的原因,而无法获得前任雇主的配合支持,无法获取对应聘候选人最真实的评价。用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背景调查,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并规避竞争对手的因素,而无法获得前任雇主的配合支持的问题,第三方开展调查最容易获得应聘后选任最真实的信息。此外,专业机构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最快最准确获得一手资料。专业调查机构的调查顾问都经过相关的培训,能够在调查中很好地运作沟通技巧保证询问对象的良好配合。
太和鼎信帮助企业进行背景调研的优势?
太和顾问作为太和鼎信的母公司,拥有10年的HR领域高端服务经验,与中国数万家企业HR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太和鼎信开展背景调查更为便利和简洁。太和顾问在全国八地拥有办事处,是中国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在HR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也数次获得相关奖项。良好的品牌口碑将为太和鼎信提供专业、客观的背景调查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太和鼎信,企业可以得到什么?
降低公司在财产、核心技术、劳动仲裁方面的潜在风险;
避免企业及公司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名誉及财产损失;
提高企业对招聘需求的聘用成功率,节省企业及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为公司人力资源的其它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方面的资料支持;
对应聘人员简历内容(学历、认证、从业经历等)去伪存真,了解应聘员工的诚信背景;
了解员工前期工作的职业操守,为企业吸引道德合格的人员甄选;
掌握招聘对象的过往工作业绩,客观反应被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为雇用关系的建立提供有力参考;
为员工忠诚度、职业态度的判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如何保证客观性?
太和鼎信所有信息调查顾问均经过专业的调查培训,熟练掌握背景调查的技巧,且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保证每一单报告调查记录的过程均本着诚信的原则,向客户提 供最客观的报告。
员工背景调研的流程是什么?
客户与太和鼎信签署符合法律法规的协议→候选人填写调查信息收集表→太和鼎信专业调查顾问开展背景调查→调查报告内部审核→背景调查报告提交
太和鼎信的背景调查服务包括什么?
涉及应聘人身份验证,学历验证,专业资质认证,工作履历调查,违规违纪记录调查,劳动仲裁记录调查,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薪酬业绩调查等 等。
太和鼎信提交员工背景调查报告的时间是多少?
标准版背景调查报告将在收到《调查者信息收集表》后5个工作日内提供,定制版背景调查报告将在收到《调查者信息收集表》后8个工作日内提供。如有需求,鼎信还会为企业提供加急服务。标准版在3个工作日,定制版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英文版报告分别延后1-2个工作日。
太和鼎信提供的背景调研报告是什么形式?
太和鼎信的员工背景调查报告将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方便客户查询与留存。
第二篇: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
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一、调查背景方法
(1):背景
与普通工人劳动群众的相对贫困、乃至绝对贫困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20余年来现实社会生活中骤然形成了一个暴富群体。当普通工人劳动群众不仅为自身生存,而且还要为其家庭购房、子女就学、购房等问题而忧愁的时候,在上海,紫园以最高单套售价高达1.3亿元而名列世界地产研究院评先的2004年《中国超级豪宅排行榜》的榜首;在北京,一位27岁的富豪以92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世界顶级赛车。……可以说,贫富差距的急剧拉大构成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现实背景。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从背景角度谈起。
贫富差距扩大问题是社会矛盾一的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如何正确评估和处理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而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不仅与广大工人群众的生存现状息息相关,而且成为了当代工人生存处境的重要社会背景。经济学家黄如桐同志根据近年来各方面发表的研究成果和一些报道分析,对此问题撰成了一篇综述性文章,现特将之节录于下:
1、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扩大。基尼系数是测算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定量指标。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为相对平均,或属于平均状态;0.3.—0.4为比较合理,属于正常状态;0.4为警戒线,超过0.4就算警戒状态;0.4—0.5为差距偏大,0.5—0.6为差距悬殊,达到0.6则属于社会**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状态。
2、按五等分法测算的贫富差距扩大。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由9%下至到了3%,而2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则从38.1.%上升到53.7%、1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7%。许欣欣对此评道:“这种收入差距从国际比较来看也是很大的,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以„公平‟过渡作为改革起点的社会主义国家!”进入21世纪,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所进行的城市居财产调查,占总数10%的最低收入的贫困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市居民财产的45%,另外80%的家庭占有全部居民财产总额的53.6%。
3、富人与穷人的状况。从总体水平和平均数看,我国城乡居民确实逐步摆脱贫困,步入温饱,奔向小康。但是,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由于按资分配的领域和力度不断扩展、加大,而按劳分配的范围却相应缩小,并且渐受按资分配的渗透和影响,在逐年递增的居民平均数下,掩盖着日趋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500多万户,个人家庭财产在百万元以上的约有100万户;而年收入在300元以下的有几千万人,个
人家庭财产不足千元的也有上千万户。少数人富有与大多数人不富乃至贫困,已经形成非常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截至1996年底,我国农村还有5800万人没有脱贫,初步脱贫的也不断有因病、因灾、因市场行情变化而返贫的,平均返贫率在10—20%,而且,贫困线(按人均年纯收入)每提高100元,就会使贫困人口按几何级数翻倍。在城镇,随着近几年亏损停产或半停产企业以及下岗、失业工人的不断增多,也浮现出大约2000多万新增贫困人口;暴富阶层中,除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和其他通过不同途径暴富的社会群体餐,还包括党和政府的一部分官员以及国有集体企业的一部分经营管理者,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和化公为私,在极短的时间里骤然集大量财富。以权钱交易和化公为私为主要特征的暴富者,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社会暴富阶层中十分显著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应的,则是贫困阶层同暴富阶层所形成的鲜明反差:截至1998年底,我国农村还有4200万人没有脱离绝对贫困状态;据国家统计局城镇调查队的调查显示,全国城镇贫困居民占全部城镇非农业居民人口的比例为8.6%,约为2428万人;全国城镇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已分别达到1242万人和3329万户。到1996年底,全国城镇低收入人口约为3200万人。中国城镇有多少贫困人口?。按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队按收入大小划分,其中最低收入户占城镇总人口的10%、困难户占城镇总人口的5%;2002年,城镇总人口为50212万人。据此,最低收入户约有5021.2万人,困难户约有2510.6万人。就是说,到2002年底,全国城镇涌现出5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至少有2510万贫困人口亟须救助才能解决生存问题。哪些人或其家庭成员包括在这贫困人口范围呢?一是下岗职工,二是失业人员,三是无业人员,四是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困难企业的职工,五是因病或致残不能工作的人,六是无亲龙抚养或赡养而又无储蓄的人,七是多子女家庭,八是重灾重病户家庭。这些困难人员及其家庭,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另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调查,城镇贫困人口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零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低工资低收入行业。
(2):调查方法
调查城市与各地的收入来源来抽样。从而取得居民收入和一系列消费结构方面的数据。这种调查方法在社会学中被称之为滚雪球法抽样,该方法尽管最初选择调查对象时是采用随机抽样,但是最后的样本都是非概率样本。这种方法在定性分析中较为有效,因为它可以大大地增加接触总体中所需群体的可能性,但是调查结果不适宜用来推断总体。受研究目的和价值观等主观因素影响,不同研究者对同一研究群体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报道中称课题组已经意识到滚雪球法抽样存在的局限性,只是把结果用来作为一些重要的居民收支行为的参数,但是,用这些参数作为辅助手段来推断总体同样也是不太合适的。
我国现行城镇住户调查是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在全国抽选了476个调查市县的65000个调查户进行居民收入与消费调查。调查市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首先,将每个省(区、市)内的市县划分为三层:大中城市(地级和地级以上的城市)、县级市和县城(镇),按各层城镇人口占全省(区、市)城镇人口的比例来分配每层的样本量;其次,在各层内按市县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水平从高到低排队,用与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取所需数量的调查市县,并根据抽中的次数确定调查市县的样本量。在调查市县内采用两步抽选调查户。第一步,按照多阶段、随机等距方法,抽选一相样本(俗称大样本)开展城镇居民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第二步,从一相样本(或大样本)中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排队,等距抽选出一个小样本,作为常规调查户,开展记账工作。每个调查户都可以计算入样概率,调查样本数据可用来推断总体。国家统计局按照上述方法对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65000户样本量对全国和分省(区、市)有较高的代表性,在置信度为95%时,主要收支指标的抽样误差(不含漏报、少报等产生的非抽样误差)在5%以内。从理论上讲,国家组织的常规住户调查方法有着较严密的科学依据,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
第三篇:调查背景
中国食品 奶制品问题现状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奶类生产 始终着 高速增长势头。
我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 种类 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但是 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日趋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 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0 kg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250 kg。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 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 2.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但是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第四篇:背景调查
应聘者背景调查
致:人力资源部/
关于:背景调查
我公司考虑(身份证号:)的职位申请,为进一步确认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其实际工作表现,特发此函。我公司将对以下信息保密。谢谢合作!
1、公司名称:
2、工作期限:年月日至月日
3、离职时职位:
4、离职时工资:税前
月度奖金:年终奖金:津贴:其他:
5、离职原因:
6、工作表现:好较好一般差
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诚信度:
7、其他情况或评语:
填表人签名:职位:
联系电话:公司盖章:
日期:月日
第五篇:关于背景调查
关于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已成为招聘过程中重要岗位入职前的最后一关了,能否顺利入职,这一关非常重要。而且,很多公司在面试应聘表上已经有相关告知:如提供虚假信息,公司保留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对于求职者而言,一定要提供真实的信息。
对于财务以及其他关键岗位,背景调查是必须的流程,而往往做背景调查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做背景调查的人事专员不够专业,很有可能造成误导,所以找第三方专业机构最好,毕竟他们比HR要专业一些,目前好像深圳有一家机构不错,好像是一览人才评鉴中心,现在跟很多企业合作,也得到了好评。
首先是工作履历中的证明人及联系电话,如果应聘者留的是手机号,就一定要再要求其补充办公座机电话,说明证明人的岗位、职务等信息。
另外,背景调查是要遵循保密原则、不涉及隐私原则、不涉及在职公司的原则、申辩原则。所以在调查前,是要得到本人授权的,但在调查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应聘者留下的证明人及电话,从另外的渠道可再获得相关信息再进行深入调查。从应聘者的任职时间、工作职责、与人相处关系、离职真实原因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咨询。